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文中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整体把握文意的能力。
2、学习作者在细碎的生活琐事中展现人生哲理的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课前助读:1、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中国浙江省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子恺少好书画,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又从夏丏尊游,诗书绘画皆有所成。
主要文学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等。丰子恺的散文只用平常的字句,务求明白,不喜欢装修粉饰,文字有一种朴讷而又明亮的味道,可分为三类:探究人生和自然奥秘;写儿童情趣;写本人生活经历和社会的炎凉世态。
(2015年11月9日,丰子恺先生,诞辰117周年纪念日。7日,首届全球丰子恺散文奖颁奖典礼在桐乡举行, 奚美娟尤今等到场领奖。)
丰子凯的漫画成就也非常高。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笼,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我的儿子》。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多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画集《子恺漫画》。
2、散文的阅读思路与方法
散文虽是种侧重于表现内心情感与思想体验的文学样式,但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又总是不脱离具体的人、事、景、物,记事性散文要寓情于事,写景状物散文要赋山水以性情,议论性散文要把观点“渗透”到某一具体的人物事件中去。散文艺术构思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形成情景交融的、主观与客观契合的、充满哲理思想的审美境界。所以,散文阅读和鉴赏就必须缘人、事、景、物而探寻感情、思想和意蕴,逐步进入哲理思考和审美判断的精神境界。也就是阅读散文,一般首先应区分文章所记录的主要对象的基本特征,即记事、抒情、明理的过程,也就是作者在散文中“写了什么”;其次,应梳理文章的结构线索,如时空转换过程,情感变化过程,认识和思考推进过程等,即作者在散文中是“怎么呈现的”,最后,还应探讨文章的记录对象和与记录过程和手法的内在联系(艺术美)、语言特点,即“记录得怎样”。
自主探究:
一、找出每段与题目“渐”有关的句子,并揣摩其具体含义。(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
1、
2、
3、
4、
5、
6、
7、
指点迷津:
二、文章如何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渐”的?(解决“如何写”的问题。)
指点迷津:
三、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
自主质疑:
1、
2、
3、
自主拓展:
作者说:“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结合课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试试找出两三个你所熟悉的历史人物来说明你的观点。(课后练习四)
我的收获:
落实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2分)
窗(钱钟书)
①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②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兮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
③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
④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此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
⑤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和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
⑥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 (节选,有改动)
1、下面对散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 《窗》是一篇充满哲理性的散文,作者以自己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通过我们平时所常见的窗,引发了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B 本文以小见大,见解独到,语言妙趣横生,庄谐杂出,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或正经话作荒唐语,充满了理趣,具有启人心智的作用。
C 第①段作者从“春天”入笔,通过对春天阳光的细腻描写,自然引出了“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的独特感悟,突出了窗的作用。
D 第⑤段“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意在说明我们通过别人眼可以观察别人的心理,别人通过我们的眼也可以观察我们的心理。
E 文章的结尾“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一句,既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首尾呼应,又总结了全文,形象地道出窗对于屋内与屋外人的意义。
2、 作者围绕“窗”抒发了哪些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请根据②-⑤段内容,分条概括。(6分)
3、结合文章,回答下面问题。(6分)
(1)第②段引用有关陶渊明的材料有什么作用?(3分)
(2)怎样理解第⑥段“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这句话的含义?(3分)
4、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谈谈你对钱钟书文章风格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6分)
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钱钟书《谈中国诗》)
钱氏以最经济曼妙的文字,凝聚长年累月的心得,将浩浩如长江大河的古籍经典,点化评析,萃于一编,正是量体裁衣、称身惬意的形式,更便于流传久远,嘉惠后人。 (邹文海《名家评说钱钟书》)
市中
[《渐》导学案 (粤教版高一必修二)]相关文章:
2.《谈中国诗》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