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之仁,还是君人之度?(教师中心稿)

发布时间:2017-10-1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215626       江苏张家港沙洲中学       李  俊

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究竟体现了他的妇人之仁,还是君人之度,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早称项羽有妇人之仁的是韩信,“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元刂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史记淮阴侯列传》)称说项羽有君人之度的苏轼,语见《范增论》:“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愚以为韩信没有看透项羽为人的本质,苏公更是信口开河,二说其实皆不足取。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项羽是如何起家的: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侍。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  籍曰:‘可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史记项羽本纪》以下同)

项梁、项羽为争权夺势,初始时即向反秦同盟开刀,其狼子野心,早见端睨。再看看其起兵后的所作所为:

“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

“项羽乃召黔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

瞧瞧,项羽杀人如麻,嗜血成性,一副十足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屠夫相,不仅降王败卒难逃虎口,连老弱妇女都不放过,何有妇人之仁,又何来君人之度?这与打败项羽后“皆不诛项氏”的刘邦相比不知要相差多远呢。“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这句樊哙在鸿门宴上对暴秦的指斥,用在项羽身上,是何等的恰当!难怪李贽在《藏书》中评项羽的这些所作所为是“又一秦”呢。毋庸讳言,在打碎暴秦套在人民头上的枷锁时,项羽着实加了好大一把劲,但如果真的让他坐上龙椅的话,那么,他给人民套上的,恐怕是一具更加沉重的铁链!

再来看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的真正原因。本来,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史记高祖本纪》),而沛公先入关,理应为王,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但项羽却恃自己的强大势力,欲攻打刘邦,其屈本在项羽;及刘邦迫于形势来鸿门向项羽谢罪时,刘邦一番违心的委曲求全的解说,又顿时打消了他的疑虑;接下来,尽管有范增的暗示和项庄的舞剑,都未能激起项羽的杀心。因此,项羽不杀刘邦,其因有二:一是他本来就自觉理亏,认为刘邦不该杀;二是他自恃实力强大,认为刘邦不足惧。正是在这两种心理支配下,刘邦的解说才奏了效,范增的暗示他才视而不见,樊哙的指斥才使他“未有以应”。所以,项羽释刘,并不能说明他心慈手软(二十余万降卒都坑得),更不能说明他宽宏大量(闻一逆耳之言就烹人),而只能说明他是一个胸无远谋、大意轻敌的莽夫。

古人语春秋无义战,楚汉之争又何尝不是如此?无论是项羽,还是刘邦,其起兵的目的无非是争夺天下,这本无是非之争,但天下究竟归谁,却要看谁更能顺乎天下之理。刘邦知人善任,礼贤下士,“与天下同利”,攻下咸阳后约法三章,秋毫无犯;秦人“唯恐项王不为秦王”,得人心者得天下,此至理也。而项羽则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嫉贤妒能,残暴凶狠,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如此“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的食人之虎,其为人获又何足怪哉,何足惜哉?

概之,项羽在鸿门宴上释放刘邦,既非妇人之仁,亦非君人之度,而是其外强中干、胸无城府的性格体现。项羽的失败,是项羽的不幸,虞姬的不幸;却是百姓的大幸,历史的大幸。

[妇人之仁,还是君人之度?(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1.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2.落花雨,君别离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教案

4.温人之周文言文翻译

5.演讲稿之追梦

6.立德树人幼儿教师演讲稿

7.教师立德树人成就最美演讲稿

8.教师关于立德树人演讲稿范文

9.立德树人成就最美教师的演讲稿3篇

10.教师关于为人师表立德树人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