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作文材料: 有人看见一只幼蝶在茧中挣扎了很久很久,觉得它太累了,出于同情,用剪刀把茧剪掉了一些,让这只蝶轻易地爬了出来。然而不大一会儿,这只幼蝶竟死掉了。原来,幼蝶在茧中的挣扎是在锻练、完善自己,让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有力,从而使自己得以生存和飞翔。可见,恰恰是那同情的“爱心”害死了这只本可以翩翩起舞的蝴蝶。
请以“茧与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题目自拟。
3、卷面整洁,不少于800字。
蝴蝶的尖叫
--在这芳香的黑夜……
南阳市二中一四班学生鲁周煌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在这淡淡的日子中,生活,透出了明亮刺目的芬芳。诡异而绚丽。在流水的逝去中,析出蓝色一样的疾病。
我的思想平静着。如同我的身体,在午后慵懒地倦怠着。
我是这样的孩子。寂寞平静的孩子。每天喝淡淡的白开水,行走在灰色的车水马龙中。
我寂寞,但我快乐。
因为有自己的生命选择,有自己可以自由奔跑的黑夜的通道,有身体内开放的芳香,有自己热爱的依附着的生活。
我生活在美丽的茧子中,那是我的空间。像我独自享受生活的平静与琐碎,属于自己的,拒绝与他人分享。
我又抬眼看那流泻的阳光游移在我的脸上,像金属品般淡冷的光,照在这一片钢筋水泥的城市。
我知道:这样说着假话的人群,这样碌碌无为的生活,在那样的日光下依然是一部隐晦的戏。
可仿佛无知无觉,在岁月中依然继续。在人们琐碎的磕磕绊绊中,向前流淌的戏……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在顾城的诗句中,在米兰昆德拉的故事下,在安妮笔下穿棉布衣裙的女子中,在恩雅的凯尔特之声里,在约翰列侬披头士的叫喊中,我感觉,血液中终于躁动不安的灵魂。没有单纯,只有狂野,桀骜。
想要飞翔,想要搏击,想要动感,想要一翅冲天。
但只是个孩子。
我看着大人们那样温情而又宠溺地望着我。没有杂质,清澈的,干净的。
然后我微笑,对着又一个来临的早上,依然重复着生命中的平静。狂野的血液,只盛开在芬芳的黑夜中,孤独而寂寞地枯萎。
微笑中,忽然感到喉咙中的声音,脆弱的断裂声。没有时间的,断裂,向前……
大街,城市,烟尘,噪音,人群,这个世界仍然朝着它已经死水般的步子继续前进。城市依然灰色,张扬的广告纸五颜六色的,渲染成杂乱的染料,仿佛一朵糜烂的玫瑰。
和着我的生活,继续平静。我依然微笑地做着阳光下的新事。
我的一切
充满幻想
飘向远方
我的一切
不再忧伤
直到我冲破蓝天……
恍惚中,我又听到了花儿乐队的《四季歌》,这些与我们一起成长的音乐又朝我涌来。吉他、贝斯、电子琴……一切的喧嚣又在那美丽地荡漾。仿佛听到了蝴蝶的尖叫,绝望而又嚣张,在这秋日煌煌的日光下。
然后,感到脸上的泪水,灼烧了我的梦想与成长的泪水,终于落了下来。
庄生晓梦迷蝴蝶
--解读鲁周煌同学的应试作文《蝴蝶的尖叫》
一切的文学作品本质上都是写人的。那怕它看起来可能是写猴的、写猪的、写神的、写妖的或者写蝶的,其实,这一切的猴、猪、神、妖、蝶都是人的变化形态而已。这些文学形象对于人之所以有意义,就在于它们使人类从中看到了自身。
《蝴蝶的尖叫》的作者鲁周煌同学一下子就抓住了“蝶与茧”这一话题材料最深刻的东西:那就是“人”。
所以作者毫不犹豫地把“蝶蛹之梦”与“孩子之思”揉合到了一起。
“我的思想平静着。如同我的身体,在午后慵懒地倦怠着。”茧有思想吗?没有。所以这一句是写人的。但是,“我的身体,在午后慵懒地倦怠着”,人的身体“倦怠着”会舒服吗?不会。只有“蝶的蛹”倦怠在茧中才是舒服的,所以又是写“蝶之蛹”的。
“我是这样的孩子。寂寞平静的孩子。每天喝淡淡的白开水,行走在灰色的车水马龙中。”这看起来肯定是写人的了,可是,孩子的“寂寞平静”又多么地像酣眠在茧中的蝶之蛹啊。
“我生活在美丽的茧子中,那是我的空间。像我独自享受的平静与琐碎,属于自己的,拒绝与他人分享。”
“我又抬眼看那流泻的阳光游移在我的脸上,像金属品般发出淡冷的光,照在这一片钢筋水泥的城市。”
蝶用茧来保护蛹,同时也隔绝了阳光,隔绝了“他蝶”;大人用爱心来保护孩子,同时也隔绝了孩子与城市,孩子与(他人)的直接面对。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是啊,蝶之蛹生活在封闭的茧中,一片黑暗是当然的;那么人(此处指已经不是孩子的孩子)呢?虽然阳光明媚,但是如果心被封闭起来的话,心灵所体验的黑暗是要远远地超过物质的封闭所能带来的黑暗的,它更黑暗,也更其可怕。但是,蝶要破茧而飞,人呢,追求光明也是人的天性啊,也不是黑暗的环境所能抹平的!
“但只是个孩子。”因为“只是个孩子”,所以一切免谈。可怜而又无助,蛹还没有能力飞翔;孩子也还没有能力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空。
“我看着大人们温情而又宠溺地望着我。没有杂质,清澈的,干净的。”大人对“孩子”的爱是“没有杂质,清澈的,干净的”的,也是“温情而宠溺”的,这都是真的;可是,这种“温情而又庞溺”、“没有杂质,清澈的,干净的”的爱正说明大人把你看成了“孩子”,而且只能是孩子,这等于在告诉你:“有我保护,你放心地玩吧!做你小孩子的游戏去吧!只管去学习吧,别的心都不要操!”其实,这种爱又何尝不是一种茧,把孩子的行为包裹在“孩子的行为模式”或者“学生的模式”中了。
“然后我微笑,对着又一个来临的早上,依然重复着生命的平静。狂野的血液,只盛开在芬芳的黑夜中,孤独而寂寞地枯萎。”“我”不被理解为什么还要“微笑”?那是因为,我虽然不被理解,但是我己然“不是孩子”了,大人们不知道,以为自己很正确,可是真正正确的是我,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我早已不是“孩子”了,我有飞翔的愿望了,我早已成熟,只有我自己才是清醒的、正确的,我为什么不笑呢?笑“大人”的不清醒,为自己的成长笑。但是,“在又一个来临的早上”,“茧”依然在,我不能飞。于是,“狂野的血液,只盛开在芬芳的黑夜中,孤独而寂寞地枯萎。”
茧束缚了蝶之蛹的飞翔梦,“大人的真爱”阻断了孩子的自然成长。
但是,飞翔是蝶之蛹与生俱来的梦,成长也是孩子的必然。即使被束缚,即使已阻断,内心的渴望又有什么力量可以抑制--“恍惚中,我又听到了花儿乐队的《四季歌》,这些与我们一起成长的音乐又朝我涌来。吉他、贝斯、电子琴……一切的喧嚣又在那里荡漾。仿佛听到了蝴蝶的尖叫,绝望而又嚣张,在这秋日煌煌的日光下。”内心的渴望和现实的不和谐给“成长的孩子”或者“蝶之蛹”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痛苦和深刻的绝望,以至于它们要发出“绝望而又嚣张”的尖叫。“嚣张”一词用得真好,把绝望渲染到了极致。
“然后,感到脸上的泪水,灼烧了我的梦想与成长的泪水,终于落了下来。”面对最终的绝望,“孩子”或者“蝶之蛹”终于不能“微笑”,虽然也不想哭,甚至没有想到要哭,然而,泪,绝望的泪珠已经自作主张地流过了脸宠,滑过嘴角,落入了尘埃。“泪”是认可失败的外现,是成长或者飞翔的梦想破灭者的悲歌。
所以,整个文章表现了“实际已经长大的孩子”,却因为被爱心之茧拘束从而不能真正实现长大梦想的忧伤情绪。
作者的文笔很高明,很多语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最难得是不少词语的使用新奇到了出乎意料之外,可是你要细想一下,它却是最合适的、最准确的。作者还将素描与象征,现实与梦想,“蝶之梦”与“我之思”巧妙地融成了一体,浑然不可拆分,如梦如幻。这使我想起了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又想到了《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尔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庄周与?”庄周乎?蝴蝶乎?李商隐乎?鲁周煌乎?智者的深刻和人性的敏感看来不但“古今一也”,而且“老、中、少同耳”。
很难想象一个高中一年级的女生能写出这么深刻的小说来。真的,我以为这是一篇很好很好的小说。虽然它看起来没有我们熟悉的情节、没有我们熟悉的人物、甚至也没有我们所熟悉的环境,但是你会读出它所叙写着的“一个孩子在一种环境中经历了一种变化的故事”。
当然,没有完美无缺的文章。但是,面对此文,我不想越过它耀目的优点去寻求那些瑕疵。这也许是评卷老师给它满分的原因吧。
南阳市二中语文教师郭成杰11/26/2002
[《蝴蝶的尖叫》及解读(学生习作)(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10.教师节学生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