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会计电算化支撑企业信息化会计毕业论文
随着信息的来临,信息技术的飞速和日新月异,世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加进WTO,如何进步中国的竞争力已经成了政府、企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已经熟悉到,选择信息化道路是必由之路。而一直是企业信息化先锋的电算化,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我们有必要就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发展进行和探讨。而要正确把握会计电算化的脉搏,就必须首先了解企业信息化以及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电算化的新要求。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治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全面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进步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的治理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密切联系,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内涵,扼要地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庞大系统工程,从材料的采购到生产、销售,从研究开发到高层决策,无一不是企业信息化所涉及的领域,即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大型系统工程。
2.企业信息化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①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②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③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企业信息化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以至调整业务模式,进步效率,降低本钱、进步决策的质量、加快对外部变化的反应,进步企业的竞争力。
3.企业信息化的目标非常明确:进步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服务。企业信息化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也不是新技术的实验场。它是企业整体战略中的一部分,与企业所有的目标结合为一体。
二、企业信息化的结构
1.在企业信息化的三个构成中,信息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条件条件。自机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主要包括:网络设施、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自动控制技术、自动存储技术、自动运输设备、自动输进设备以及各种辅助设备和大量软件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给我们实施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丰富的手段。公道地采用信息技术,为企业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的信息平台,让企业的各种信息得到及时的反映和正确的处理,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有力保证。
2.信息是基础。曾以为,采用信息技术越先进的企业,其企业信息化也越好,现在看来这个观点过于片面。对企业的各项战略目标和未来发展直接产生的实在是信息,因此,能否为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完整、正确、及时、适用的信息,是企业能够正确处理生产经营中的各项,以及能否正确估计形势和判定未来的基础。而信息能否满足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以下简称“四性”)也成为企业建设信息化成果的主要评价标准。
3.企业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还取决于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根据一些实施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由于某项技术的先进,而实施企业信息化,其成功的几率将非常小;由于治理出现了题目或瓶颈,需要采用信息化来解决题目,其成功的几率将比较大。两种不同的出发点,代表了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决心有多大。以治理作为出发点,企业进行改革的力度将比较大,碰到困难时,也不会轻易退缩。同时,也表示企业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采用新技术、进步工作效率,而是必须解决治理中存在的题目,将治理水平进步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所以,治理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动力,又是其回宿。
三、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持续增长,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很多企业投进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展本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使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进进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根据1999年对我国100家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调查显示,这100家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累计投进了300亿元,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比较也许还很少,但与我国1999年以前的情况比较,还是有了较大的改善。进进21世纪,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从大型企业走向中型企业,甚至是一些小型企业。通过各个省市的企业信息化调研报告可以看出,实施企业信息化的企业数目以及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都有了较大幅度的进步。伴随着竞争的加剧,进步企业竞争力,建设企业信息化,显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
四、企业信息化赋予会计电算化新的使命
会计电算化是对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通俗名称,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的代名词。另外,也将会计电算化称为“电算会计”、“电子数据处理会计”等。
实际上,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作为运算工具,融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及会计和于一体,实现会计数据的记录、计算、分析、猜测,为核算、考核、控制和规划再生产过程提供经济信息。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以下新的要求:
1.会计电算化必须实现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而仅仅对会计实施电算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必须覆盖整个企业的财务流,成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处理的中心。
2.会计电算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与企业信息化系统有机结合。企业信息化涉及诸多的信息系统,为了取得全面的财务信息和财务相关信息,要求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保持一致,实现财务信息与企业的其他信息无缝连接,融为一体,构成企业的信息基础。
3.会计电算化必须加强信息的处理,使财务信息全面满足“四性”。作为企业信息化成果的主要评价标准,“四性”也是对财务信息的要求。所以,强化会计电算化对财务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使财务信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也就成为了会计电算化所追求的目标。
五、电算化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电算化保持了一种高速发展的态势,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电算化有其独特的上风:一是会计工作是一个日常经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企业的经营决策;二是国家对会计软件市场进行了规范,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得会计软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三是会计电算化需要的投进较低,其硬件方面主要需要的是机、设施以及一些辅助设备。投资基本保持在几十万元左右,尽大多数企业都能承受。
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具体地说,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82年以前):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从那时起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用于技术工作。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进行一些探索和试验。
2.推广阶段(1983年到1988年):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机技术得以普及。据财政部对全国3万多家单位的调查表明,至1988年3月,已有14%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
3.普及进步阶段(1988年到现在):一些行业主管部分通过组织开发通用会计软件,减少了开发用度,同时也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与此同时,一些商品化会计软件公司也纷纷建立,逐步形成了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
六、会计电算化面临的
会计电算化固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以下很多题目:
1.覆盖范围太小。
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的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即会计数据的计算机化。其处理的对象是会计数据,其处理的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会计部分内部。而财务信息遍布整个企业,涉及企业中很多相关部分,如采购部分、人力资源部分、销售部分、生产部分、运输部分等。正是这些部分,构成了企业财务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变化的过程。会计部分只是财务信息的最后处理者,会计电算化也只是对已经形成的财务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2.会计电算化轻易成为信息孤岛。
很多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企业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如:服务于生产的制造系统、服务于仓储的自动存储系统、服务于治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服务于决策的决策支持系统等。有的企业固然也在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用企业信息化的观点来同一指挥信息化工作,造成各个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之间数据格式不同一和不一致,使会计电算化必须采用手工辅助的办法与外界交流,其信息化的作用也大大降低。
3.落后于技术。
由于在一段时期内,我国信息化工作偏重于技术,造成理论相对比较落后,会计电算化领域也不例外。很多企业是满怀期看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后却失看地收场。有一些是取得的结果远远低于预期的效果,没有起到进步治理水平的目的;有一些是采用会计电算化后并没有进步会计工作的效率;还有一些干脆就是全面失败,整个系统全部放弃,仍然采用手工工作。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理论的缺乏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会计电算化建设至今,理论界很少提出过对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指导性,也很少就企业实施过程中会计部分的改革、流程的规划、职员职责的变迁、岗位的设置等进行深进的研究,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后制度的建设也停留在一些大框架内,对企业而言缺少实际意义。
七、会计电算化的未来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到一个性阶段。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必须进行改革,融进整个企业信息化中,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中流砥柱。笔者以为,会计电算化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1.会计电算化应扩展为财务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要求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化,而仅仅在会计部分采用电算化是无法达到这个要求的,会计电算化的定义与功能必须改变和扩大,才能真正实现这个目标。有的文章提出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笔者以为,这还不够,必须打破“会计”的范围,会计电算化才能达到新的'高度。会计电算化应转变为财务信息化,即在企业整个财务信息中,使用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治理体制,对财务信息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开发,真正实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进步企业竞争力。
2.加强理论研究。
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技术的发展,究其原因,与会计电算化自身不无关系。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即在手工的模式下,用计算机改变处理的手段。所以对技术的需求必然大于对治理的要求,而理论方面也是依附于手工会计理论的发展。而财务信息化不仅需要技术,更注重技术、信息、治理的结合,理论方面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如各种类型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的基本模式探讨、财务信息化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企业财务流程对财务信息化的影响、财务信息化下治理体制的变革、财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财务信息化乃至决定企业信息化能否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理论研究必须加强、加快,为财务信息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将是未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3.大力发展财务治理软件。
从各个财务软件公司最新的软件版本可以看出,这一点实在已经开始进行。以金蝶软件为例,2000年的金蝶软件V6.3版本中,还是以账务模块为核心,以凭证的输进、账簿的处理等以核算为主的功能。到2002年的K/3系列,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增加了采购、销售、库存、固定资产、工资、应收应付等覆盖企业各个方面工作的模块,而且还加进了大量的治理功能,为企业提供了与经营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财务软件的发展和成熟,为财务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加快对信息和治理方面的研究。
4.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财务信息化中人才的重要性是毋庸质疑的,对人才的培养是财务信息化的重要课题。笔者是一名工作者,一直从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依据个人的经验以及对各种教材的研究,笔者以为,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育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使用财务软件为主;二是以开发财务软件为主。第一点实在就是对信息技术的把握,是财务信息化的条件,应该得到加强。而技术的特点是发展快,更新快。现在的教材几乎均落后于技术的发展2 ~ 3年,所以,如何让学生最新的技术是急需解决的题目。第二点笔者深表迷惑,会计电算化主要是面向财会类学生,能否培养出熟练编制财务软件的学生呢?即使培养出来,他们的就业方向又是什么?以笔者的经验,每年的学生中能达到编制程序要求的的确未几,这些学生,主要是到财务软件公司从事售后维护工作。而企业一般是从财务软件公司购买软件,通过引进开发财务软件的人才来开发财务软件的寥寥可数,而且往往也达不到效果。
所以笔者以为,第二点应转变为以财务知识为基础,利用已有的软件,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培养在财务信息化中能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人才,进步财务信息的“四性”,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而财务软件开发技术应作为一种补充,而不是主要的方向。同时,笔者以为还要增加第三点,以财务信息系统的建立为主,即以学生所学的治理知识,探索在企业中如何建设财务信息化为目标。通过这三点的结合,分别对应财务信息化中技术、信息、治理三个层面,为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
【发展会计电算化支撑企业信息化会计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谈会计改革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毕业论文05-07
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思考会计毕业论文05-07
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分析会计毕业论文05-08
会计电算化发展题目的毕业论文05-07
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探讨的毕业论文05-07
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毕业论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