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试行学业导师制的总结及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胜任力模型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性职业教育创新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胜任力模型的内涵及其对农业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教育的功效,创新性地提出建立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发展性职业教育策略。
1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Model)内涵
21世纪70年代McClelland博士首次提出胜任力(Com-petency)概念,进而构建胜任力模型,希望通过对工作中表现优秀与一般的员工的具体行为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以识别能够真正区分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
胜任力模型是指要完成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力要素的总和,包括3个要素:胜任力名称、胜任力定义(定义胜任力的关键性特征)和行为指标等级(反映胜任力行为表现的差异)。胜任力模型为特定的组织水平、工作或者角色提供了一个成功模型,反映了某既定工作岗位中影响个体成功的所有重要的技能、行为、知识、自我概念、人格特质等,因而被当作工作场所使用的工具。胜任力模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冰山模型(Icebergcompetencymodel)和洋葱模型(Onioncompetencymodel)。图1左边为冰山模型,各种胜任力特征被描述为水中飘浮的冰山水上部分代表表层特征,如知识、技能、行为和经验等;水下部分代表深层特征,如自我概念、特质和内驱力,这些是决定人们行为的关键因素。图1右边为胜任力模型的洋葱图,最外层的是知识、技能等表像性的东西,属最容易发展的部分;最里层是动机、特质、价值观等内隐性核心人格,相对稳定,不容易变化。
2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发展性职业教育优势
发展性职业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职业教育体系。该教育方法主张在宽松的.环境中(不以评价结果作为奖惩依据)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发展,从而实现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目标和人生价值。在教育方向上,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发展性职业教育应立足现在、回顾过去、面向未来,不仅注重学生的现实学业表现,更重视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重在使学生职业素质“增值”。在教育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强调要对学生的过去、现在作全面了解,根据学生过去基础、现实表现,预测学生毕业后达到未来职业发展目标所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教师与学生共同协商制定职业素质发展目标,并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努力达到职业发展目标。
将胜任力理论应用于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发展性职业教育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建立起相应的胜任力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职业教育,满足未来在农村就业或创业对学生胜任力的要求。传统的职业教育主要是针对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得学生仅能适应一般性工作,而工作拓展与创新能力却不足。胜任力在知识与技能考察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农业职业院校学生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等方面的考察与培养。知识和技能容易改变,而态度、动机和价值观等隐性特质往往难以改变。知识和技能只是对高职学生工作技能的表面要求,但它不能把绩效优异者与绩效一般者区别开来。态度、动机和价值观等隐性特质才是区分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的关键因素。基于胜任力的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发展性职业教育更注重对动机、态度和价值观等内隐性特质的教育开发,因而培养能满足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的预期目标。
应用胜任力模型进行学生发展性职业教育创新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参照职位胜任力模型,找出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当前胜任力与新农村建设事业所需胜任力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个性化的教育内容与方案,注重动机、态度和价值观等隐性特质的教育开发,能够极大地提高农业职业院校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升农业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
3建立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发展性职业教育创新策略
3.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育基于能力开发的农业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的精髓。对农业职业院校而言,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实际需要,注重学生潜能开发和创造力发挥,满足学生自我职业发展需要,实现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和农业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目标的协同,变命令为沟通、变控制为合作,实现职业教育最终目标。
要将“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地融人农业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创造基于能力开发的校园文化。教师要善于利用职业远景规划培养学生个人职业能力,用通过不断努力可以实现的远景规划激励学生,向学生展示新农村建设美景,激发他们的自我期望,充分挖掘潜能,不断自我完善,取得未来职业发展成功。这种校园文化要求,培育具有激励性的成长环境,营造团结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优秀农业职业技术人才提供未来职业发展条件与机会。基于能力开发强调的持续学习的校园文化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模拟聘用、农业职业技能比赛奖励机制、农业职业发展新理念、素质拓展等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源动力与能力表现,提高他们发展性职业教育需求与动力。 3.2优化基于胜任力教育机制,创新农业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必须有较强的农业市场开拓能力与创新能力,这就必须优化农业职业教育机制,转变教学模式,由理论主导向创新能力主导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特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3.2.1创新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主要根据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胜任力要素上的现实水平与毕业后要从事的农业事业发展特定工作职位胜任力高绩效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来确定。基于胜任力的农业职业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胜任力的分类分层的剖析后,参照职位胜任力模型,比较容易发现差距,从而确定教育教学内容。
3.2.2改革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于必须教会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教师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废除传统的“注人式”教学方法,重视职业实践教学,提倡运用启发、诱导、点拨等多种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胜任力的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有很多,如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团队协作、现场观摩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究、行为示范等。因为胜任力的职业教育强调胜任力模型冰山结构图中水下深层的胜任力特质,如动机、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所以更常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是行为示范、角色扮演等。通过不同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交叉运用,可以切实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农业职业教育教学的互动性和实用性。
3.3创新基于胜任力的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效果评估体系,提高农业职业教育成效教育评估是完整的农业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教育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它既是对整个职业教育教学成效的评价和总结,也能够为以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供重要信息。农业职业院校教学评估部门可以通过不同的测量工具评价农业职业教育目标的达成情况,并据此判断农业职业教育的有效性。评估应贯穿于整个过程,并且坚持结果评估和过程评估相结合的原则。可运用Donald教授提出的“柯氏模式”进行农业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教育评估。根据该理论,农业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教育效果可从通过评估学生的反应、知识、行为、教育效果等方面反映出来。
基于胜任力的农业职业院校学生发展性职业教育是在分析整个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个性化的职业教育方案。这样的职业教育活动一般会得到学生和农村经济支柱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等农村企事业单位组织的支持,可以期待比较好的反应。胜任力可以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和绩效改进程度来衡量。
对学生反应的评估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可以通过书面测试、现场操作、情节模拟和绩效考核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看其胜任力水平是否提高,提高的幅度是多少,能否达到未来农业职业岗位胜任力要求。为使农业职业教育教学转移效果最大化,可以通过直接观察、360“评价等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学生是否真正达到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还可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所中学生业绩价值量、创新能力、服务效能等指标来评估农业职业教育效果,测定学生个体学业成绩、教师教学质量、农业职业院校整体教育教学状况是否改善。
【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试行学业导师制的总结及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费09-30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费10-12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费10-12
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思考论文09-23
从学业成就评价走向学业评价论文05-13
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思路论文11-19
导师制活动总结01-11
关于学业与兴趣的关系论文06-17
学业与兴趣议论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