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创新建设策略思考的论文

时间:2021-07-03 15:14:59 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辽宁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创新建设策略思考的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辽宁省高职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因而应从就业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建设入手,创新建设有特点、功能强大的辽宁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努力实现辽宁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关于辽宁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创新建设策略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辽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创新;建设

  辽宁省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做好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就业市场建设“创新”,增强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是每所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下面结合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市场创新建设实际,探索辽宁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创新建设策略。

  一、辽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有形市场创新建设策略

  (一)校内就业市场建设

  1、创新工作思路,实现校内就业市场建设全员化、招聘形式多样化

  学校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院党委统一领导,招生就业处负责统筹协调,各系部(分院)具体落实,各部门全力支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参与的就业工作体制。学院先后出台《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工作管理规定》、《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市场建设方案》、《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工作评估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定、政策,要求全院师生“全员化”参与。通过师生的一切社会资源,大力建设校内就业市场,招聘形式也由单一的将企业请到学校招聘,发展成为“网上视频招聘”、“学生入企招聘”、“学生简历分类投递招聘”等多样形式。

  近三年来,学院每年召开2场大型招聘会(春季、秋季),参加大型招聘会企业多达700余家。每月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有针对性的选择企业参加招聘,给企业和毕业生搭建了一个“双向选择、形式多样”的招聘平台。

  2、加大弱势群体就业市场建设创新,实行“个性化”、“全程化”服务

  弱势群体就业工作是就业市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农村和边远地区,其家庭贫困,社会资源占有少,就业渠道窄,心理普遍存在自卑感,在就业竞争中属于弱势群体。就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稳定和幸福。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学院加大弱势群体就业市场建设的创新力度。与此同时,在就业政策指导、就业心理辅导、就业技巧培训等方面,也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服务。学院根据弱势群体的特点制定建立了《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贫困毕业生台帐》,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帮扶,优先推荐他们就业,并在政策咨询、心理辅导、就业技巧培训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好尽快找到满意的工作。

  3、创新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学院成立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采取小班教学的授课模式,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定为“必修课”。在教学方式上,采用讲授、讲座、分组讨论、模拟练习等,不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收到了良好的授课效果。教师从就业政策、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技巧、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讲授,并引导学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毕业生明确的职业目标,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及需求的择业观,为校内就业市场内部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市内就业市场建设

  1、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创新建设策略

  市内就业市场是高职院校就业市场建设的“基地”,只有首先建立、建设好“本地市场”,才能为就业市场建设打好基础。换言之,市内就业市场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核心”,只有将“核心”的工作做好,才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外延”工作。学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即邀请企业来校参观、指导,并参加就业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参与教学改革、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就业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近三年,学院共与200余家企业保持联系,邀请来访企业200余家,为学院的就业市场建设及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多渠道联系就业中介机构,收集就业信息

  就业中介机构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重要“桥梁”,也是双方“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如何有效利用这个平台为高职毕业生服务,是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工作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学院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创新思路,有针对性的与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沈阳市人才市场、沈阳浑南人才市场、沈阳铁西人才市场等就业中介机构积极联系,把本校的专业设置及毕业生情况提供给对方,让各中介机构有针对性的提供符合学院需求的就业信息,并及时、准确的将信息传达至毕业生处,为毕业生“有效就业”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3、创新就业形式,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搭建行业市场

  毕业实习、实训是毕业生步人社会必不可少的过程,是毕业生由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过渡。实习、实训基地则是实现这个过程的重要平台。建立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是就业市场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通过调研从各行业选择了一批适合本院专业特点的企业,根据企业需要,创新就业形式,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搭建了相对稳定的行业市场。通过几年的努力,学院已与沈阳米其林轮胎有限公司、沈阳远大集团、特变电工(沈阳)有限公司、沈阳花仁动画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还与沈阳米其林轮胎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沈阳)有限公司等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被用人单位“预订”了。

  (三)省内就业市场建设

  高职院校在良好的本地就业市场建设的基础上,应该大力建设本省的就业市场,而辽宁省高职院校的生源大都出自本省,大部分毕业生希望回生源地就业。因此,省内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是摆在每所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问题。高职院校应该创新思路,以本校生源分布情况及毕业生意愿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建设本校的省内就业市场。学院通过调查发现,毕业生就业基本都选择在沈阳、大连、鞍山等城市和地区。因此,在建立好沈阳就业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创沈阳以外的就业市场。积极与大连经济开发区的人才中介机构和企业联系,选择适合本院专业特点的企业,大力推荐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毕业生到企业实习、就业,受到了企业和毕业生的欢迎和支持。又与鞍山钢铁集团积极接触,建立了以鞍钢集团各下属分厂为主的就业基地。近几年,鞍钢集团逐步扩大对我院的招聘计划,仅2009年一次性招聘学院毕业生90余人。   (四)省外就业市场建设

  注重省外就业市场建设是高职院校扩大就业市场需求和覆盖面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学院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客观需要,是打破区域就业局限性的有利做法。因此,省外就业市场的建立、创新和发展是满足高职院校毕业生不同就业需求愿望的有效措施,是就业工作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化的表现。学院通过仔细调研、深入走访,建立了以山东富士康集团、华硕(苏州)工业园、昆山工业园等企业及地区为主体的省外就业市场。近三年,省外用人单位来学院召开专业招聘会20余场,参会毕业生达2000多人次。通过省外就业市场建设,扩大了学院影响力,提升了就业市场结构层次,深受毕业生及企业的欢迎。

  (五)国际就业市场建设

  就业市场国际化是就业市场建设的最“外延”,也是最困难的。辽宁省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国际就业市场建设比较滞后,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建设也比较落后。从旅游业的角度来看,日本和韩国是辽宁省的“客源国”,也是辽宁省的“国际市场”。因此,辽宁地区国际就业市场的.建设应该以这两个国家为主。近几年,学院加大在国际就业市场创新建设力度,通过与韩国庆东情报大学、日本麻生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合作,初步建立了以毕业生境外升学、境外就业为主,师资培训、课程设置、国外留学生交流为辅的“校、校”合作体系,为学院就业工作及国际交流工作向国际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辽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无形市场创新建设策略

  随着全球信息量地不断增加,以网络为主的无形化就业市场也成为最方便、最快捷的就业市场。其功能强大,覆盖面广,成本较有形市场更低,深受毕业生和企业的推崇。但在建设和管理方面则需要有专业技能人才从事此项工作,其创新建设应保证以下几项工作的进行。

  (一)发布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是该信息是否有价值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发布信息的及时与准确缺一不可。学院在就业信息化建设中严格遵循信息及时、准确的原则,对信息进行认真审核、校对,无误之后立即发布,为毕业生提供了有效的就业信息服务。

  (二)创新系统建设

  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以信息中心为技术支持,自主开发、建设完成了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就业信息网,网上办公系统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实行“动态化”监测,对就业动态、招聘信息、求职信息、网上办公、就业政策、毕业生咨询等版块信息实行定期更新,对注册企业严格管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网上招聘,提高网络使用率,提高了网络的时效性和有序性。

  (三)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保证

  学院对系统网络系统实行定期杀毒、定期升级、定期改版,严禁除管理员以外的人进入管理后台。信息发布及更改都按规定流程办理,对信息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查,通过严格管理,大大加强了网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三、辽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创新建设趋势分析

  (一)集团化——联合本省各高职院校,建立“辽宁省高职高专就业联盟”

  引进东北师范大学就业工作的先进理念和模式,打破学校界线,联合本省同类高职院校,建立“辽宁省高职高专就业联盟”,大力打造“辽宁省高职高专就业大市场”,实现就业资源共享,提高辽宁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首先,可以建立无形市场——“辽宁省高职高专就业信息网”,以网络为平台,实现就业信息共享。其次,建立有形市场——“辽宁省高职高专就业联盟”,定期举办会议,相互介绍各自情况、经验,商讨高职高专就业市场建设工作。最后,在“联盟”的基础上每年联合举办2次“辽宁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大型双选洽谈会”,形成并建立独特的辽宁省高职高专就业市场。

  (二)区域化——大力加强有形市场区域一体化建设要大力加强有形市场的区域化建设,建立“以沈阳为中心,覆盖辽宁,兼顾它省的”就业区域市场,适度发展以日本和韩国为主的境外就业市场,形成区域化就业市场优势,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三)科学化——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如果说有形市场的建设是“硬件”的建设,那么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就是“软件”的建设。设想“市场”建设的再好,“商品”(毕业生)不合格,最终“交易”(成功就业)也无从谈起。因此,就业市场的内部建设重点在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只有做好“课程体系建设”,让毕业生了解自己,明确职业目标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为此努力,才能最有效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辽宁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任重而道远,在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建设方面,我们与其他省份的就业工作还有一定差距,但只要有科学的思考,积极主动的行动,辽宁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一定会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辽宁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创新建设策略思考的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论文01-04

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与建设论文01-05

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创新探索论文01-04

高职测绘人才就业市场论文01-05

高职院校教风、学风建设的思考论文04-26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性策略论文09-10

医药服务营销的策略选择与创新建设论文11-08

铁路人事管理建设创新思考论文10-23

大学生社区建设管理创新思考论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