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分析论文

时间:2021-06-28 15:34:28 论文 我要投稿

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安徽省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研,提出了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保障机制,旨在促进安徽省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分析论文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保障机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初级到高级纵向贯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完整培养链条,是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统筹发展的横向贯通人才培养系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灵活开放的职业终身教育体系。”此外,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加速安徽省产业转型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美好安徽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可以拉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可以促进安徽省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促进“职教大省”和“高教强省”建设;三是可以加快安徽省教育事业发展步伐,使人口资源大省转变为人力资源强省;四是可以为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建设,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近年来,安徽省一批示范院校在中高职衔接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但一直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理论界对于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也没有形成全面而且科学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随着省内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于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

  1.中高职分阶段人才培养的定位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职业教育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终端技能型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中高职分阶段”人才培养的策略,使中高职在培养人才方面更具有衔接性,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适应全社会、全方位不同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质量的构成

  中高职分阶段培养人才,必将会形成不同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要求。对于高端技能型人才来说,主要强调高端技能与知识、个人素质的相结合;而对于中低端节能型人才来说,更加强调社会职业岗位的基础动手能力及标准。因此,中高职分阶段培养人才,除了具有中高职之间衔接的必要性之外,必须针对中高职阶段不同人才的培养特点,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原则

  1.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应当促进

  不同阶段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对于中高职分阶段衔接人才培养而言,必须把握住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在给学生输送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综合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企业输送全方位、健康发展的中、高端技能型人才。

  2.学科知识体系与中高职不同要

  求的技能培养相适应原则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无论是在学科知识体系方面,还是在技能技术培养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这就要求在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时,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特点,也要注重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要与不同阶段的学生技能技术培养相适应,这样才能为社会、企业提供相适应的分阶段人才。

  3.中高职衔接过程中评价体系动态性原则

  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在人才培养方面都是长期处于动态过程之中。而在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方面,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应当遵循动态性原则。

  三、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1.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指标确定的方法

  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成效等几个方面评价指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安徽省内十所中高职院校的20名院领导、专家教授进行了深度调查和访谈,最终确定了相应的一级、二级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指标。

  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根据深度访谈和调研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1.通过行业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人才培养质量外部监督

  中高职院校应当根据社会、企业的'多方面、多层次需求,以及中高职学生的不同学情特点,统一规划在中高职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人发展。通过对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效果的不断实践与改革,使中高职一体化适应区域、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在中高职衔接改革过程中,职业院校可以与本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组建中高职相关专业的一体化专业指导委员会、行业指导委员会等,对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人才培养质量、目标、要求、过程进行指导,使一体化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经济、企业发展的需求。

  2.强调社会第三方评价,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督

  2012年教育部指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必须面向社会公布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这一要求标志着无论是高职还是中职,在人才培养质量监督方面,必须从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社会需要培养高中端技能型人才。所谓“社会第三方评价”,就是在社会上具有一定权威性和独立性的单位或团体,这些团体可以不受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方面的约束,而能够独立地实施对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这些独立的机构主要包括:行业协会、本专业已毕业学生协会、学生家长协会,等等。这些类型的社会第三方评价与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自身评价来说,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良好作用。

  3.职业院校的自我监控与调控机制

  职业院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与监控的第一道关口,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职业院校自身的大力推行和实施,就不可能有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方案、过程、效果等各方面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职业院校要通过改进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教材建设、师资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措施,为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中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且职业院校要定期对教材、师资、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质量测评,并且通过专业课程考核方案的改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从而把好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第一道关口。随着安徽省内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于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建立和完善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保障机制,是促进中高职衔接机制健康发展、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逐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建立保障机制,可以促进安徽省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促进“职教大省”和“高教强省”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建国.中高职协调发展视角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以江苏盐城地区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6):156-158.

  [2]田兴,郑蔼娴.广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五合”战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4):39-44.

  [3]王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5):19-23.

【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论文11-17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分析论文11-17

职业教育体系职教论文论文11-18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分析论文11-17

试论完善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论文12-05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论文11-18

烟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11-19

闽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分析论文11-18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分析的论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