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论文

时间:2021-06-22 12:53:42 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论文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及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

浅谈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论文

  1. 问卷设计

  通过对大学生的访谈及开放性问卷调查, 并结合对理论文献的综合分析, 结合付慧敏、刘倩影等人的研究量表,拟定出初测题项。借助SPSS19.0 软件, 对抽样小范围计算每个维度的α 系数, 检验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以此删除相关系数低的题目。经过反复筛选, 形成封闭式“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影响” 的学生问卷, 共50题, 全部采用填选题。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的五点分法,分别赋值5、4、3、2、1, 其中5 代表非常赞同, 1 代表非常不赞同, 分数越低, 说明表现越不积极。若某项目平均值为3,则代表对该项目持中性态度; 平均值小于3, 代表对该项目持否定态度; 平均值大于3, 代表对该项目持肯定态度。研究抽样选择5 所上海本科高校进行相关研究工作,共发放学生问卷500 份, 回收有效卷462 份, 有效回收率为92%, 其中男生251 份, 占54.33%, 女生211 份, 占45.67%; 来自城市的学生262 份,占56.71%, 来自农村的学生200 份, 占43.29%; 学业水平优秀的学生96 份, 占20.78%, 学业水平中等的学生198 份, 占42.86%, 学业水平一般的学生168 份, 占36.36%。

  2. 结果分析

  (1) 问卷信度与效度。

  采取同质性信度———Cronbach’salpha 系数检验问卷内部一致性程度,通过SPSS19.0 的信度分析(ReliabilityAnalysis),获得总问卷的α 系数为0.8037。可见问卷的信度符合调研的要求。问卷通过效度题(测谎题)以检验问卷的效度。测谎题共2 题,不计分, 若被测者均答错, 则表示该问卷为无效。

  (2) 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由表课题研究7新课程研究 2016.041 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有一定关注度和参与度。有46.3%的学生表示参加过艺术类社团, 42.6%的学生选修过学校开设的艺术类通识课程。大学生对各种公共艺术形式的关注, 是产生公共艺术需求, 进而引发公共艺术兴趣的基础,也是增强公共艺术教育魅力的关键所在。

  (3) 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

  揭示了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各个维度, 可见,各维度均处在中性水平之上, 说明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多元且清晰。顺序依次为:精神追求>自我发展>社会利他>名声荣誉>利益实惠。尤其是社会利他的导向作用, 能够使大学生接受公共艺术教育的行为更加体现亲社会行为的特征。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互惠, 能够促使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朝着更加健康、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4) 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知评价。

  研究发现, 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客观且有更为明确的期待, 涉及政策扶植、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文化环境等各方面。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适宜评价,说明大学生可以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公共艺术教育; 对公共艺术教育效果的认知和期盼, 也进一步促成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向传承民族文化、提升教育质量的方向发展,向更为完善同时也更为大学生所喜爱的方向发展。

  (5) 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

  研究发现, 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认知感、民族文化归属感、民族文化自信感、民族文化责任感四个方面。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公共艺术教育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 通过公共艺术教育, 自己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一定认知, 对自身群体(中华民族)及所属国家(中国)产生了积极的情感,并将自身民族与外群体(其他民族) 进行着积极区分, 会给予自身民族更高的评价。采用Pearson 积差相关法, 统计表5 中表明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知现状与对民族文化认知感、民族文化归属感、民族文化自信感和民族文化责任感呈正相关。PearsonCorrelation 相关系数分别为0.283、0.482、0.376 和0.431, Sig.值均为0.000, 表示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知与民族文化认同的'相关性较高,呈现显著正相关; 表明了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越高, 兴趣越浓, 价值取向越明确, 认知评价越积极,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感就越强烈, 进而产生更强烈的民族文化归属感, 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 自觉形成了民族文化责任感。

  二、公共艺术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异化倾向及其归因在我们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中, 大学生表现出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高度关注,以及对公共艺术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价值肯定和迫切期待。然而,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 公共艺术教育出现了违背其自身本真意义的状态, 出现了制约学生发展的异化倾向,以及传承民族文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1. 公共艺术教育脱离高等教育需求

  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往往被限定为掌握一门艺术技能,而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责任几乎完全落在那些少数的专业人才的身上,忽视了其他为数众多的非艺术学科教师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换言之, 公共艺术教育已被理解为非大众化教育, 而是一种精英教育、一种仅仅针对少数人的教育。这主要体现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地位、教学内容等方面。所以,当公共艺术教育只能以课外活动的形式来维持, 而不能以课程形式来呈现时, 公共艺术教育无疑丧失了其应有的地位。也就是说, 公共艺术教育已被人为地边缘化。若公共艺术教育只是体现对少部分人的教育,则其传承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价值, 又怎能在普遍意义上引起共鸣?公共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 是体现中华民表3 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知评价将公共艺术教育融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公共艺术教育师资培训通过激励措施增强大学生艺术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供更多艺术学习的场地和设备营造公共艺术教育发展氛围项目内容出台相关政策维护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艺术学习可以加深我对传统节日风俗的认知艺术学习可以加深我对民族艺术特色的认知更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

  2. 公共艺术教育呈现功利性价值偏向

  在高校, 艺术活动的参与者往往就是那些艺术特长学生, 艺术活动的评判标准也是以能否为学校争得荣誉、能否取得较好成绩为依据的。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变味成为那些艺术特长生所预设的竞技场与表演舞台,这不仅在实践平台上剥夺了绝大多数学生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 还使大部分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产生可望而不可及的错觉。当我们不是以公共艺术教育来培养大学生感知, 创造艺术,进而形成艺术素养时; 当我们不是以综合的艺术通识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是将少数人的艺术特长视为学校教育成果来呈现, 将参赛表演作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全部时,这已与其本真目标相背离。其实, 无论是对于艺术教育来说, 还是对于科学教育来说, 人的发展都是其真正的出发点和价值追求。而由于人的需求及发展具有多样性, 这必然决定了教育所能提供的资源应拥有多样性。因此,公共艺术教育在其教育本质上还是要回归育人根本, 回归遵从公共艺术教育规律教育学生, 回归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创新, 回归挖掘学生的潜在艺术素养和能力,这是教育者的使命, 也正是公共艺术教育的魅力所在。

  3. 公共艺术教育偏离其民族文化本源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娱乐化、工具化发展, 往往让我们忽视了其民族文化本源。一方面, 教学内容缺少对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创艺术作品的掌握和宣传。艺术作品为了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往往被贴上商品化标签, 真正能体现原始的艺术状态, 具有鲜明民族元素的作品少之又少。当然, 艺术作品若能够实现民族与时尚的结合, 则往往能成为更为大学生所喜爱和接受的作品。另一方面,视觉艺术的媚俗化倾向对公共艺术教育传承民族文化产生了严峻挑战。行为表演的世俗化与话语的嬉皮化表现风格, 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与个性心理求异猎奇性的内外推手, 冲击着大学生的视觉神经,挑战着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挑战着公共艺术教育文化传承的功力和实效, 也挑战着公共艺术教育文化传承的美育引导能力。若公共艺术教育偏离其民族文化本源, 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上越走越偏的话,这种公共艺术教育将沦为没有根基的教育, 其教育价值将大打折扣, 这种教育也必然会迷失其发展方向, 其同质化发展的结果必然是被其他形式的教育所取代。

  4. 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及其评价机制的缺失

  目前, 在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上, 一些高校存在教学指导与监督不到位、组织机构不健全、师资配备不完善等现象。同时,公共艺术教育普遍缺少统一的大纲、教材与教学内容, 而课程设置也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 课程所需的配套设备也存在不足。另外, 在对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进行评价时, 往往存在以专业艺术教育代替公共艺术教育的现象,存在以艺术活动代替艺术课程的现象。所以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往往是处于一种自发、无序与随意的状态, 这对公共艺术教育传承民族文化是非常不利的。

  三、回归公共艺术教育本质的思考

  1. 突显区域性艺术教育特色作为高校教师,首先要理解和掌握本地区域内相关民族艺术的表达方式和基本特点。在教育实践中, 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能为艺术的生活化、生活的艺术化、课程知识的生活化等目标的达成提供多样化方法。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本地区域内的艺术资源, 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 并具有一定代表性、普遍性的内容, 充分发挥通识课程、讲座、社团、微信、微博等途径的作用,增强公共艺术教育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2. 返本开新传承民族文化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只有拥有自己的文化传统, 并且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才可被视为有希望的国家。我们之所以要弘扬民族文化, 就是由于现在我们的艺术教育主要还是沿用了西方教育教学的框架,而并非基于中国传统的框架。在公共艺术教育过程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 喜爱中国古典名著, 找寻仁义忠恕爱等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情感纽带与文化纽带;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说、故事和象征, 了解民族风俗; 了解民族建筑的人文信息; 了解以京剧戏曲、陶瓷、水墨画、书法等为象征的中国传统艺术; 了解刺绣、中国结、剪纸等民间工艺,展示中国民间艺术的悠久、绮丽、多姿和深厚; 了解以二胡、古筝、琵琶等为代表的民族乐器, 展示中华民族的特色乐器; 了解中国功夫, 弘扬中华精神; 了解旗袍等是中华民族女性服装的象征; 了解具有地方风味的特色小吃; 了解中医的中华民族传统根源等, 使大学生喜爱民族文化技术和民族艺术特色。

  3. 提高民族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与民族自觉是相互依附、密切关联的。正如汤一介先生所言, 中华民族或许正处于一个伟大复兴的前夜,那么她必须回顾自身的历史文化, 并从中汲取力量。历史上的每一次思想文化飞跃, 都需要回溯到源头上去寻找力量, 并结合时代背景, 散发出新的光芒。那么可以说,我们现在的文化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轴心时代,在此文化转型期, 我们要有一个文化上的自觉。公共艺术教育需要探寻它的文化本源, 寻求它的思想根基。艺术教育与民族思想是交织交融的, 这样才能产生更伟大的思想,才能产生更伟大的艺术。

【浅谈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论文】相关文章:

民族文化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传承分析论文10-06

浅谈公共艺术毕业论文03-27

浅谈对教育公共投入差异论文范本03-31

公共艺术教育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论文09-14

媒介化生产对民族文化的影响论文10-03

浅谈公共图书馆对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影响论文10-03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说课稿11-02

浅谈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文化建设的形式论文10-05

关于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的论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