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高校德育教育论文

时间:2021-06-21 10:46:36 论文 我要投稿

心理学的高校德育教育论文

  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与学生的心理状况存在很大联系。为此本文从心理学视角对德育工作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对产生心理障碍的机制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论证,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解决德育教育的心理影响因素的措施。

心理学的高校德育教育论文

  高校德育工作对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程度越来越高,德育工作水平继续提升。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高校德育效率与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如果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或者其他心理定势,那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势必造成一定的抵触或者其他不良反应。

  因此,从心理学研究重新研究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和高校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道德接受的心理阻抗与心理障碍

  道德接受是指在道德领域中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道德立场或者某种原则给予全盘接受并主动奉行的一种特殊状态。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道德接受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学生的道德接受能力和接受机制十分顺畅。因此在这样的条件和背景下他们不但能够依赖道德的影响力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给予一定的影响和变革。而且这些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利用工作基础的一个重要条件。并且这对学生的影响也会随着德育教育的实际环境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前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学生心理阻抗和心理障碍成为影响整个教育工作的关键原因,并且在这样的工作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深入研究产生这些心理阻抗和心理障碍的原因,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相应的解析。

  而且这些研究过程也可能成为提升道德接受能力的关键原因所在。当前由于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不高,导致一些学生对已经成型的德育模式产生和审美疲劳,而且这些影响因素也逐渐成为导致学生成绩下滑的原因所在。可以说,学生对于德育课程已经产生了抵触情绪,所谓德育课程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拿学分的工具,而且德育理论对他们的行为指导效果非常不明显。究其原因就是大学生心理阻抗和心理障碍影响了他们对德育知识的接受。

  二、心理障碍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机制

  受教育者的心理障碍是影响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短板以及心理教育科研工作的不力,导致高校德育工作无法从心理学角度给予深入的剖析和全面的解决。具体而言,高校德育部门应当从心理学角度深入分析心理因素对德育工作的影响机制。例如在研究工作中我们还应当以更加有效的机制和层面对整个教育工作给与全面的重视,在工作中能够以更加有效的层面和心理措施给学生进行全面的疏导教育,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从而形成对德育知识的全面深入接受。

  心理障碍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机制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德育课程本身的枯燥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接受没有满足大学生追求新事物的心理特征。而出现这些现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机制和因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能很好的面对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存在的提携重要障碍性因素。

  此外,德育工作和教学人员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无法满足学生对新的授课方式的新需求也是造成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程度无法全面满足要求的重要基础,而且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产生各种困难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对他们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搞下德育工作应当从更深入的层面对学生的接受心理全面分析,首先应当知道学生心理现状,他们对德育工作行程的心理接受定势是否正确。

  而且这种影响机制和因素也是非常不利与德育教育工作机制和水平的。

  三、解决道德教育低效的措施

  (一)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

  德育教育首先应当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而且在这种心理过程中还应当对造成这些心理特征的原因做深入的分析。这些工作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框架内完成,同时也可以在德育工作框架内完成。

  但是无论在哪个方面完成都需要结合德育工作的实际要求,能够确保学生在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话语情况下完成这些教育内容。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应当对这些教育内容给予更为广泛的支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就是要不断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注重以心理疏导教学排除学生道德接受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以此增强德育效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充分深化和利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作用。

  (二)着力排除学生心理障碍

  德育工作当前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心理障碍。

  他们无法一正确的形态对待德育课程,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也没有形成很好的教育机制。因此着力破除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心理障碍是影响他们工作先进性的重要基础。而且这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基础和具体措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同时这些教育作用和教育心理学对整个课程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加深。

  (三)增强德育工作者的心理疏通能力

  德育工作者也就是高校德育教师的心理疏导能力是影响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

  增强德育教师的心理疏通能力首先应当通过专业的心理学培训增强教师的心理学知识和基本素质,确保教师能在掌握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心理学技能的基础上开展德育工作。

  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对二者的合作模式和合作框架给予深入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