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优工作的当务之急及其有效策略论文
本文所称的教师“评优”,特指教育行政部门从教师队伍中遴选出类拔萃者,并授以诸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称号的优秀教师。应该说,这项工作的开展对调动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评选实践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这项工作也出现了一些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如何避短扬长,使之顺利地开展下去,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提三点看法。
一、客观公正:教师“评优”工作的重要保证
“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应是参评教师凭借自身的工作成绩、工作能力等实力而获得的殊荣,这一点本无可质疑。可有些地方在教师“评优”时,竟出现了这样“三多三少”不正常的情况:有一官半职的教师多,“平民”教师少;重点学校的教师多,普通学校的教师少;城区的教师多,乡镇的教师少。这样的结果就难以叫广大教师信服。学校干部中,教学的行家虽然不少,但由于教学与行政事务一肩挑,在教学工作中,他们投入的精力就不可能不打折扣。既如此,能够“一心二用”,在教学上仍然多有建树的干部,数量就不一定很多。而现在他们纷纷“金榜题名”,且占很大比例,这怎不让人心存疑惑呢?
至于重点学校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水平胜过普通学校教师一筹,理应在“新秀”、“能手”、“带头人”队伍中占重要地位,这一点无人质疑。问题是,与重点学校比,普通学校教师的总数肯定要多得多,在数量众多的这支队伍中,出类拔萃者一定不乏其人,可是这其中能够在“评优”过程中脱颖而出的却是少之又少。———按理说,评选标准面前应人人平等,教师能否在“评优”工作中榜上有名,关键要看他教书育人的水平如何,至于学校规模大小、是否属“重点”当不在评选之列。不然,让众多“小庙”教师因自惭“庙小无方丈”而对“评优”工作失去信心,这样对广大教师的激励作用又从何谈起呢?
第三,一般而言,城区教师的水平不一定比乡镇教师的水平高,或是高不到哪里去,而现在他们与掌握评选大权、审批大权的人因地理位置接近、“关系”容易密切而占尽地利、人和之便———如果乡镇教师作如是猜度,并再沿此思路引伸下去,那结果可想而知,这项评选工作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反而还会使不少教师怨声四起,削弱了工作劲头。由此不难看出,坚持客观公正原则,惟才是评”,是推动教师“评优”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二、走出误区:教师“评优”工作的当务之急
现在各地“评优”工作的大致程序是:先由学校提供参评者的教学成绩、教科研成绩等方面的'书面材料,有关部门审核筛选后,成绩过硬的便进入下一关”———借班上课(有些地方在这之前还需进行教育理论、教材分析笔试,“说课”等),这堂课上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参评者能否取得成功。
在这个基本程序中,我们可以发现它至少存在下述两处误区:
以分数论英雄,惟教学成绩是评。笔者曾听说过某重点学校有这样的一位“教学能手”,“会考”前她是这样带领学生进行语文复习的,即将几十篇课文的每一个段落都设计成题目,诸如字音、字形、字义、修辞手法、句子含义等等。课堂上一题一题地喂”给学生,第一轮几十篇课文“喂”过来,再从头至尾地“喂”它个两三轮。因历年来“会考”语文试题多出自教材,所以她这样地“喂”下来,“回报”自然是不错的。
可是我们认为,以这样的教学方式来获取学生的高分数并不值得提倡,那高分数更不应成为她摘取“教学能手”桂冠的阶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凡是想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换言之,要想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能手”,他(她)首先必须是一个“研究者”,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研究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一句话,研究如何提高教书育人的艺术。只有当他(她)能够在课堂这方田地里挥洒自如,能够以“现代化”而非“刀耕火种”的教学方式来获取好“收成”时,那才可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能手”。
至于将教科研成绩与“评优”挂钩,也不能挂得太紧。现在所谓的教科研成绩多指发表了多少文章,而发表文章与善于教学二者的内涵相距甚远。不然,让作家走进课堂,那岂不都成了特级教师?
以一堂课定水平,惟评委意见是听。参评者借班上课的表现如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反映他教学水平的高低,本论文来源于(http://www.51lunwen.org/ )但就此而一锤定音,难免有武断之嫌。因参评者在接到上课通知到正式上课的时间尽管不长(有的地方只有一天),但由于成败在此一举,所以很多参评者会请“高手”指点;为博得评委们的好感,不少参评者还会一改往日的教学风格,“乔装打扮”,精心“排练”,使接下来的上课多了不少演戏的成分。再者,评委们虽大都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看问题,但除了阅读参评者的有关书面材料及听一节精心“打造”的课之外,对参评者其它的教育教学情况知之甚少,这样以片段而非完整、表面而非深刻的印象来评判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失误常常就难以避免。
因而,要想了解参评者教学水平的真面目,“评优”工作就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应适度地延展时空:一则评委们要多听几节随堂课;二则要听听参评者的施教对象(学生)的意见,要听听对参评者的教学表现知根知底的领导、同事们的意见。如此,对多侧面多角度得来的信息加以综合,参评者的教学“形象”就会更加清晰地凸现出来,评选结果也就可能更准确些。
三、适度加压:教师“评优”工作的有效策略
毋庸讳言,评上“新秀”、“能手”、“带头人”能够在评聘职称等方面享受某些优惠政策,这是少数参评者积极参评的原因之一。可由于功利性太强,这部分人在“功成名就”后,往往便坐享“优惠”、不思进取了。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关部门要继续给予其优惠政策,以激励更多教师朝此目标努力,从而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同时,更要给其以适度的压力———坚决摈弃终身制,每隔二三年时间对已获得“新秀”“能手”“带头人”称号的教师进行复评,对在复评中表现较差的教师取消其称号。
如此施以适度的压力,可促使他们将压力转化成继续前进的动力,从而使这支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与勃勃的生机。同时,还要创造条件,组织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以“名师讲坛”之类的形式,指定教师(或轮流)作学术交流;开设观摩课、研讨课;邀请名家讲学等等。相信,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新秀”“能手”“带头人”们互相启发,扬长去短,吐故纳新,将会使教学艺术的长青树更加葱郁。
【教师评优工作的当务之急及其有效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论文06-12
论文:论城市环境噪声及其治理有效策略06-12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保护论文05-22
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论文02-20
有效教学的价值反思与策略论文06-12
论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06-12
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的论文04-01
学校武术有效策略教学探究的论文02-22
论文:“准时制”生产及其实施策略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