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术谚语看沧州武术的审美特征论文

时间:2021-06-12 18:03:37 论文 我要投稿

从武术谚语看沧州武术的审美特征论文

  摘要:通过武术谚语这种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探究沧州武术的审美特征。沧州武术传承了中华武术意境深远的审美特色,具有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神形兼备的韵味之美、美善相济的内蕴之美;同时形成自己浓郁的地域风格,表现为异彩纷呈的博大之美、质实本色的厚重之美、独具一格的奇绝之美。

从武术谚语看沧州武术的审美特征论文

  .Com武术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受古典哲学、美学、医学的润泽而博大精深。驰名中外的武乡沧州,武健泱泱,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武术的重要发祥地与集大成之地,劈挂、八极、燕青、六合等五十余种拳械门派声名远播。沧州武术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形成了自己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审美特色,它以独特的风韵在中华武坛绽放光彩,这在沧州武术谚语中可以窥斑见豹。

  一、意境深远:沧州武术审美的民族风格

  中华武术被称为一种“诗意的技击术”,与西方拳击术相比,它更具艺术气质与审美魅力。不同于西方拳击“更快、更高、更强”的外在化超越,中华武术重内蕴,尚风神,强调内在的精神及伦理追求,讲究通过习武者的修炼而获得超越性的生命体验以及对天道自然、宇宙万物的体悟,其最高境界是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核心范畴,往往指艺术领域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是有限之艺术情景拓展出的生生不息的无限审美之境。沧州武术秉承了中华武术的文化精髓,追求由技入道,法无定法,意兴挥洒,自有形至于无形,以有限而为无限的`脱化神明之境。沧州武术可观可悟,意境深远,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的审美特征。

  1、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沧州武术举手投足均有哲理,一招一式深富内涵,中国哲学无论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仁者爱人”,还是阴阳五行之说,都指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大和谐。《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认为天人本是合一的。武术与自然有深刻的渊源,沧州武术处处皆见师法自然的仿生特征。八极拳谚云:“虎一样威猛,熊一样镇定”;太祖拳谚云:“囚身似猫,抖身如虎,行似游龙,动如闪电”;六合拳谚云:“动如游龙,定如卧虎,迅如狡兔,灵如猿猴,轻似天鹤”。风雨雷电之自然变化,鸟兽鱼虫之生存技能,化其神,用其灵,都成为沧州武术中的奇能绝技,于是武来无不鸢飞鱼跃,虎虎生威,充满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沧州武术演练极讲究与环境、季候、时间的协调,习武须面南背北,择山林茂盛,奇观庄严之处,房屋洁净之区,依时“朝练寅,夕练酉”,闻鸡起舞,依季节“春发,夏放,秋收,冬藏”。正是由于与自然的契合,无论田间地头、村落庭院还是街头公园,无论是拂尘剑的“燕子穿林”,还是太祖拳的“金鸡独立”,沧州武者招招式式都体现出“与天地共生,与万物齐一”的神完气足与圆融大气。

  2、神形兼备的韵味之美。沧州武林各派都讲究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武谚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形是习武者在武术演练过程中眼神、身法、姿式等外部形态以及疾徐、刚柔、虚实变化的节奏韵律;神是指习武者的技击理念与精神、意志,“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形随”,武术的神韵就在于神形合一中所体现出的无坚不摧的功力与英勇威武的精神气势。比如太极拳,不同于外家拳的“以力制力,以快制慢”,其技击原则是“舍己从人,以柔克刚”,所以它的动作从容舒缓,呈太极双鱼图螺旋圆的运动轨迹,缠绕回环,粘连相随,不丢不顶,以退为进,体现出道家“有无相生,阴阳互化”的哲理。

  沧州众多拳种都体现出虚实相生,刚柔相济的审美风韵。遵循阴阳辩证统一五行相生相克之理,技击中讲究动静攻守,收放进退的智慧,套路中讲究吞吐开合,快慢起落的节奏,演练中往往貌似柔弱却力发千钧,静若处子却有雷霆之迅,从容舒展与急切凌厉相随,刚健强悍与轻柔优美相间。如沧州功力拳,内练气功、外练劲力,讲究“气存于底,劲行于外”,绵长之力拧贴粘钻,以柔克刚,爆发之力撑冲砸闯,气势如虹,俊逸处风飘雪舞,厚重处虎啸龙吟,舒展而浑厚,形美而力强,达成了力与美的统一而独具韵味。

  3、美善相济的内蕴之美。沧州武术之美,不仅美在闪展腾挪的姿态,出神入化的技法,更美在潇洒磊落的风神,义薄云天的气骨与精神。内修修气,气修凭德,“练武先修德”是沧州武术诸门派的共同修为。沧州八极门有“要学把式先学老实”的武谚,六合门有“十不传”的门规,“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沧州所有武人都把武德看成是习武的根基。千百年来,沧州武林豪杰惩恶扬善,保家卫国,行侠仗义,英名远扬。从“铁壮士”丁发祥、“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大侠霍元甲等众多英杰力挫外国大力士,扬国威振民心,到张之江等人创武馆,倡导国术,强种救国,从“大刀王五”王正谊参与戊戌变法,舍生取义,到抗战时期众多豪杰精忠报国,血染疆场,这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绵延不绝,它是沧州武术之美的灵魂,是沧州武术的传承之根。

  二、燕赵风骨:沧州武术审美的地域特色

  古城沧州东临渤海,北临京津,始建于北魏,上古属幽州,西周属青州,战国时属齐、燕、赵国地,秦属巨鹿,三国属魏。燕赵之士,慷慨悲歌,尚义任侠,由于特定的地理历史文化原因,沧州武风独盛。燕赵风骨,历久弥盛,至民国初年,武名盛传南北。如今,在南有莆田,中有登封,北有沧州的中华传统武术格局中,沧州武术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

  1、异彩纷呈的博大之美。沧州是传统武术的集大成之地,五十三种拳械门类风格各异,占全国武术门类的41%,涵盖了中国武术七大拳系,蔚为大观。六合、形意等内家拳脚精深微妙,燕青、劈挂等外家功夫彪悍刚猛。八极刚劲爆猛,“动如绷弓,发若炸雷”;形意迅猛雄悍,“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戳脚灵活敏捷,“点腿如穿梭”;八卦虚实莫测,“八卦之法贵在有变”;青萍剑高雅洒脱;闯王刀刚猛奇特,异彩纷呈的各派武功构成了沧州武术的博大之美。

  沧州武术的博大也体现为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多元之美。沧州武林人士能够突破门派拘囿与民族信仰,功纳百家,广采博取,使沧州武术拥有了一种开放性品格。汉民王正谊为学六合拳,皈依回教;王子平先生师承各家,查拳、洪拳、弹腿、八极,皆具功力,练就了一身盖世武功;以贴身近打为特色的“开门八极”,秉承门户开放的“开门”理念,把华拳、太祖拳、太宗拳、飞虎拳等长拳纳入八极,开创了“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局面。

  2、质实本色的厚重之美。受地域文化的影响,沧州武术在博大繁复中最终显现出刚健厚重的北地风格,重技击,讲实战,实而不华,招式上大开大合,腾挪跳跃,彪悍迅猛。比如沧州八极拳发劲刚猛,暴烈骤变,“动如绷弓,发如炸雷,势动神随,疾如闪电”、“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劈挂拳迅猛凌厉,大劈大挂,“双臂密如雨,劈挂赛抽鞭”,势如江河,一泻千里,体现出硬开硬打、刚猛豪放的特征。

  沧州武术的厚重还意味着民间武术的质实与入世。不同于依托宗教的少林、武当、峨眉功夫,沧州武术不尚玄奥,是乡野武术,民间武术。武术之乡沧州,乡里坊间,藏龙卧虎,村头巷尾,武者甚众。沧州武术通过把式房这种具有典型乡村属性与强烈入世态势的形制组织传承,具有乡村亲合,平抑村社秩序,整合乡村社会关系,强势维护把式房关系,维护特定地缘与群体利益的作用。植根于乡村社会生活的沧州武术,少了深山古刹的神秘玄妙,多了乡野田间的生机与活力,少了高僧老道的超脱与高蹈,多了村落乡邻的质朴与担当。沧州武术刚健有为,积极入世,勇于担当的厚重之美,成为地方文化建设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3、独具一格的奇绝之美。沧州武师创造了许多沧州独有的器械拳脚,别具一格。沧州疯魔棍棍式朴实,不崇花招,演练起来如疯似魔,独具魅力。许智明所创天然智通拳,融太极的定法,形意的直法,八卦的变法,通臂的柔法,南拳的活法,少林的迅法而兼具技击之奇与养生之妙。又如沧州人卢振铎所创拂尘剑,习练者左手持佛尘,右手持剑,剑法优美,变化多端,“如蛟龙戏水,似闪电掠云”,快慢相辅,刚柔相济,深受人们喜爱。王子平先生独创青龙剑,“骄若游龙,翩若飞鸿”,其中许多招式都被国家剑术比赛套路吸纳。沧州武术质实朴素,以技击为要,但朴中有鲜,平中见奇,绝招奇功比比皆是,武林传奇处处可闻,充分展现出沧州武术的奇绝之美。

  博大精深的沧州武术是美之宝库,奇珍异宝璀璨夺目。透过“武术谚语”这面镜子,人们可以直观沧州武术中许多美丽的画卷,感受其深厚的美学思想。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美学思想的沧州武术,在时代精神的照耀下必将绽放更夺目的光彩。

【从武术谚语看沧州武术的审美特征论文】相关文章:

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论文06-25

参加沧州武术比赛记叙文08-23

小学武术教育论文03-30

浅谈武术运动研究对加快武术发展的作用论文07-11

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的传承与创新论文06-23

看武术表演作文3篇01-26

作文:精彩的武术表演-武术12-22

有关武术的作文:练好武术01-12

武术教学所感论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