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特征分析论文

时间:2021-06-12 08:48:17 论文 我要投稿

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特征分析论文

  课堂教学设计论文—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特征分析

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特征分析论文

  [摘要]有效问题对教师教学、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分析了课堂教学有效问题的五个方面特征,包括有效问题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终身发展;有效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有效问题的本质是启迪思维;有效问题的聚焦是核心问题;有效问题的价值追求是关注生成,以期帮助设计课堂教学的有效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问题 特征

  一、有效问题的基本内涵

  有效问题对教师有效组织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有效问题的观点莫衷一是,各种观点反映了不同的理念和追求:一是从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的角度出发。有效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过程与思考体验,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能引发学生思考过程或思考体验的问题,是一种关注思维过程的过程结构性问题。二是从关注目标的实现程度、关注课堂内容的实现的角度出发。有效问题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能广泛囊括内容,又能明确指定达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思维操作程序。三是从关注生成角度出发。有效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提问与思考。有效的课堂问题,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这些对有效问题的不同看法为我们理解有效问题提供了借鉴与指导。

  但仍需辨清的是何谓有效?有效即包含一种价值判断,是客体具有能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是指向预期的目的,以是否实现目标作为判断是否有效的最重要的标准,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对于教学过程来讲,预期目的是什么?是学生发展的整体目标还是课时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还是情感目标?其次是对谁有效?问题可能涉及教师、学生、教学过程、课程内容等,有效可能指课时教学目标落实得有效,也有可能指课堂教学流程的有效,也有可能指教师试图强调的所有知识都借助这些提问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还有可能指学生通过这些提问把握了课时学习的重要内容,形成了某种应该拥有的能力,也可能仅仅引发了学生一种焦虑的心理状态。再次,有效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提出有效问题等。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分析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基本特征,以帮助设计实用有效的课堂问题。

  二、有效问题的终极目标:学生的终身发展

  众所周知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终身教育是我们的最终教育目标,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课堂问题的有效与否,自然也应该看是否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但“终身发展需要”是一个庞大的、无所不包的教育体系,难以指导具体的教育实践,而课程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终身发展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基础课程改革使教学目标由传统意义上的“掌握基础知识”转变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因此,有效的问题应该是:(1)能促进学生建构灵活的知识,学生在解决有效问题时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为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又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可以促进灵活知识的获得。(2)能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增长。高层次思维是有意识的,围绕特定目标的,付出持续心理努力的,需要发散、研究判断和反思等认知活动的复杂思维,它包括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有效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一系列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如确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资料、论证假设等,需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有效的问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启发,并且对各自的想法和观点进行评判,从而形成积极自主的思维能力。(3)能增强学生情感的体验。有效的问题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设计的,在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中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沟通,产生一种融洽、和谐的课

  堂气氛,这种气氛有助于学生尽快达到理解的状态,可以促进学生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满足其获得教师赞许的需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三、有效问题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

  有效问题的第二个问题是对谁有效?问题是有主体的,问题是主体的问题,是主体提问和解决问题。问题的主体性要解决的是“谁提出问题” “谁解决问题”等,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者可能是教师、可能是学生,而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体,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学生的能动自觉实现的,知识具有个体适用性和主动生成性。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实际上模拟真实的任务情境,学习者通过在开放的环境中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习得知识的个体意义。

  强调学生作为问题的主体性是要求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几个原则:一是主体需要的原则。问题的选择要与学生的需要相一致。问题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解决问题是学生适应生活的实际需要,这样的问题是学生熟悉的,这样的问题往往能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能引起学生的用心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二是与学生的知识、能力相一致的原则。问题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立足于学生的现有水平提出恰当的问题,用以激发巩固学生的知识,又着眼于在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同伴间的合作探究解决个体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三是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原则。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思维的方法与能力也是不同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到教材内容,而且还应该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尽可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

  四、有效问题的本质:启迪思维

  先贤孔子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维达到困惑的地步,则学习会更勤奋。学习中必须有思维活动的介入。问题在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能动的思考行为之间拉起了纽带,是促进学生思维的.最好手段。启迪学生的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的问题不同于普通课堂提问,就是指向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有效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确的思维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的思维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等,如何利用有效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兴趣有利于思维发展,而思维始于发问。教师精巧的设问,可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并积极思维,调动起储存的多样信息。(2)问题具有开放性。开放性问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设计问题时, 要尽可能地避免单纯的判断性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等),要多用疑问性问题、发散性问题、开拓性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受到启迪、受到锻炼。(3)设计加工性问题。加工性问题主要是针对学生回答的追问,让学生有机会重新考虑、回顾或更新他们的回答,如问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说?以便于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调查自己的思考过程。(4)培养学生“会问”的能力。要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能够自由发表意见的能力。

  五、有效问题的聚集:核心问题

  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和教学内容的繁杂是教学面临的两难问题。如何锁定教学主题,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设问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因此,能集中引导和调节学生初始的思考成果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有效问题的聚集正是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又可称为焦点问题、聚集性问题、过程结构化问题,主要关注和指导课堂对话的内容和认知操作。核心问题是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指向课堂教学的内容,推进教学过程的问题,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思考课堂互动中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关注问题的

  设计,精心设计有条理的、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的观点或内容为中心问题。其次是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教学内容中最关键、最基本、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它在整堂课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问题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一节课的灵魂和核心。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和接受的部分,对教学难点提问,为学生的学习铺平道路。其三是知识的关键处。知识的关键处就是在一个概念、一个原理、一个观点中起转折关联作用部分。换句话说,就是对理解知识起至关重要作用的部分,解决这个部分,该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六、有效问题的价值追求:关注生成

  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是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通过 “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精心预设而成的,但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发展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逐步生成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显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新特点,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问题是学生“生成”的重要契机,师生都是以平等生命体的形式出现,平等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与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思维相互激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师生共同推进课堂教学进行。关注问题的“生成性”,实质上是关注学生主体的彰显,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等,对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设计生成性问题:(1)关注连串问题的设计。教学中的许多内容不是一个问题就可以直至核心的,需要教师有逻辑地连续地提问题。基于某些问题的复杂性,有时可把一个复杂问题的认知过程设计为若干台阶式提问,从易到难排列。另外,预设要有弹性、有留白的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2)关注教学对话的过程。学生生成的问题来自于他们对文本的提问、对教师权威的解读以及师生对话的碰撞,教师在教学对话中关注学生课堂中所思所想所惑所悟,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对话,相互质疑,并以那些有价值的尊重文本内涵的符合群体需求的问题作为教学的生长点。(3)教师的不断追问。教师在提问中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审视学生回答的内容,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引导我们探索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并迅速以其回答内容中的关键点构思新的问题,可以提出一切剖析学生观点的问题,利用学生回答来发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强调重点,突破难点,向教学目标推进。

  [参考文献]

  [1]黄廷敏。注重有效提问,提高政治课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09(28)。

  [2]于君风。课堂提问应注意有效性的基本原则[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3(2)。

  [3]赵丽霞。教师课堂提问中的有效问题设计探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6)。

  [4]李云吾。有效提问:教师有效教学的价值目标[J]。教书育人,2009(4)。

  [5]陶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几点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4)。

  [6]孔凡哲,李莹。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中国民族教育,2006(5)。

  [7]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2(2)。

  [8]张掌然。问题的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9](美)丹东尼奥,贝西赫兹。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宋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特征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特征分析的论文04-05

有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论文06-26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论文06-23

分析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论文06-27

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论文06-18

关于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分析论文06-22

论文舞踏中的身心关系问题分析06-12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06-13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论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