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管齐下努力发挥教师的主体性论文
" 二十一世纪迫切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竞争合作精神的人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具有主体精神的人才,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根本所在。自1990年王道俊老师首次提出主体性问题至今,在主体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已初步构建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四个基本策略,即:主体参与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差异发展策略、体验成功策略。上述策略研究得比较深入,而在教师主体性发展方面还没有深入研究。
“以学生为本”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即: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尽可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理念的主体是学生,但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尤其是在学校)是显著的,没有教师主体性的介入,学生很难建立起自己的主体性,甚至可以说:学生能否有效发挥主体性是教师主体性发挥如何的评价依据和集中体现。双方相互依存,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学校整体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愈加重要。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问题;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设计、创造、实施新的实践方案,不断反思、概括实践的成败得失,不断改进、优化教学行为,这样才能提升教师的主体意识,发展主体能力。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育行政部门:利用政策引导,借鉴先进经验
近几年来,最高学历、行政奖励、论文发表、教科研成果成为教师职称评定的四大“软条件”,也就是说教师间评定分数的差距主要来源于此。
第一,调动研究热情
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宣传教科研的重要意义,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立项,使教师踏上快车道。
第二,利用传统优势
继续开展优质课评比、论文评比、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并革新研究方式,成立具有“连片教研”性质的研训基地,形成区、组、校三级研究网络,为教师间的交流提供广阔平台。
第三,“取他山之石以攻玉”
聘请领导、名师传经送宝;赴全国各地学习先进经验;订阅数十种教育期刊。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发展了教师的主体性。
二、学校:树立服务意识,营造学习氛围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师对待学生是这样,学校对待教师也应如此。作为主要的工作场所,学校自然也是发挥教师主体性的主阵地,学校的管理者要树立为每一位教师发展服务的意识,营造氛围,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主动学习,帮助教师经历从“自我实现”到“实现自我”的完整历程,推动教师综合素养和内涵的进一步提高。
(一)重新认识,提升追求
学校要引导教师开展教师职业观的重新定位:教育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成人的过程,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教师不仅是学生的领路人,更是自己生命之舟的掌舵人。 "
(二)交流碰撞,自我反思
学校积极构建内部交流平台,如教育沙龙等,将各种问题以案例的方式组织研讨,让教师在民主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自由交锋和碰撞,在不知不觉中内化自己的教育追求。
(三)集体备课,点面互补
在查、评教案时更注重备课中的个性设计和教学后的理性反思;全面调整学校各科教师业务学习的时间,提高整个教研活动的质量。
(四)分层推进,关注全面
基于“为每位教师的最优业务发展服务”这一出发点,形成“打造名师——锤炼骨干——培养新人——扶持弱势”的分层服务体系。
(五)营造氛围,促进学习
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需要,让网络成为教师成长的崭新舞台。组织电教人员在双休日和假期分期分批对全体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浏览等知识的学习,使教师在网络学习中如鱼得水,视野更为开阔,学习途径更为多样。
三、教师:抓住课改机遇,开展校本教研
自2003年9月起,我区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区的行列,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契机。针对课程改革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一方面对新理念进行学习,一方面研究具体的教材教法,开展校本教研。这种学习研究过程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迸发出巨大的潜能,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第一,灵活运用文本资源
提倡合理调整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们经过自己的刻苦钻研,改掉了过去那种依靠优秀教案上课的“懒”毛病,能够独立设计教学流程,自制实物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第二,开展行动研究
通过对同一段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行动的解剖,让教师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过程中,把握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轨迹,以达到澄清教师认识上的错误,转变教学观念,自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同时,提高教师理解、设计、处理教材的能力,力争使课堂教学有所突破和创新。这种微观教研活动非常适合有平行班的年级教研组。教师一起课前备课,课中互相听课,课后写反思,每节课都有集体的智慧和个性的创造,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教师的主体性也得到很好的发挥。
第三,优化课堂教学
在教育活动中要努力发挥教师作为一名课堂教学直接参与者的优势,利用他们对课堂环境和教学问题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使之成为教育研究者,成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只是承担“技术操作员”的角色,不再只是一个运用理论者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思路来达到预设目标的被动执行者,而应该成为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学会“用教材”。例如:对教学内容意图的揣摩、实施形式的设计、学生基础的调查、测试手段的安排、师生关系的催化作用等方面都是能否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重要因素。
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要善于从思想、实践、课堂、教材、宏观、微观等诸多方面挖掘素材,条条不离教育本行。教师们在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才是教师行业真正的“金钥匙”吧。
【浅谈三管齐下努力发挥教师的主体性论文】相关文章:
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论文04-28
三管齐下,快乐出发散文欣赏09-19
数学教学学生主体性发挥论文06-23
浅谈齐如山的戏剧观念论文06-13
浅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03-10
后殖民下翻译的译者主体性论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