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让语文课堂变成书声琅琅的课堂论文
【摘 要】研究目的:怎样提高语文课堂的读书能力和理解能力,使语文课堂更加高效。研究方法:分析法、列举法、阐述法。研究结果: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提出不同的朗读方法,快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结论与讨论:让语文课堂变成书声琅琅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学;读书能力
前段时间,我们一行8人在校长的带领下,到呼和浩特市参加全国的小学语文观摩研讨活动,看了特级教师以及教学新秀们的课,聆听了专家的讲座,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尤其是对贾志敏老师的“还是读得太少”一文感触颇深,现结合自己的平时的语文教学和所看到的语文课堂,反思教学中所做的点点滴滴,谈一点粗浅的体会和感受,旨在抛砖引玉,和各位教育同仁们共勉:
1 忙于“繁琐分析”,肢解了文本优美的意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标准”还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专家断言: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的机会。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上每一篇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文章范本,无论从语言文字还是人文思想都是无可挑剔的精品,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文越来越长,我们往往在语文课堂中过多的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用词用典等等,从而占用了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使得学生读得太少。课堂枯燥、乏味,这样长期下去只能使孩子们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就应该是读得有滋有味、抑扬顿挫的课堂,在指导朗读时可以结合多媒体,配上画面、音乐,进行渲染、造势,把语文课堂变成唯美的课堂,多姿多彩的课堂,孩子们在读中感悟文本,感悟文字的魅力,从而也培养了语感。
2 找准课堂教学中朗读的起点,呈现出语文课堂上,学生朗读的发展和进步
有的语文课堂上,从孩子们的读中看不到发展。有的语文课,一开课,孩子们就已经读得很好了,那说明孩子们的课下预习功课做得好,老师就应该从这个起点上再进行导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做到每读一次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每读一次就应该有更高层次的提高和发展。这对老师的语文素养要求是很高的,老师不仅要有高屋建瓴的.水准,还要有及时捕捉孩子们每一个读的闪光点的能力,及时进行评价、表扬,点播,让读的课堂变成灵动的课堂,变成一个个思维飞跃的课堂。一般来说,孩子们读的层次应该是读准――读通――读懂。但现实课堂中有的仅能做到前两点,很少孩子真正读懂,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我们语文课堂上还是读得太少。
3 指导朗读时,培养学生想象画面的训练点不够
每一段语言文字,都有字面外的意境或含义,我们可以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进行联想,眼前的文字外的画面或表达含义,任由学生的思想,驰骋在文本所给予的空间内,并让学生会表达所想到的画面,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根据文本进行联想和想象。而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表面,不知内里。例如四年级下册《牧场之国》中“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让孩子们在这段语言文字中一边读一边感悟想象荷兰大草原上夜深人静的时候,那种静谧的美、安静的美、万事万物处于沉睡之中的美,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
4 给不同的语文课文进行分类,施以不同的朗读方法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把语文课文大致分了三种类型,根据不同的类型我施用了不同的品读方法:
4.1 游戏法
这种方法多适用于低年级语文教学。因为低年级课文内容都比较浅显,有的课文富有儿童情趣,有的则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如果只是让他们泛泛地朗读,未免枯燥无趣,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每个单元的识字课,节奏感都比较强,读起来让人感觉琅朗上口,针对这种课文,我采用了让学生边读边拍巴掌的方法。例如: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三”一课中“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 ,他们边读边拍节奏,同学们非常快乐,课堂气氛也非常浓厚,在边读边拍中,渐渐的把课推向高潮,连班里平时精力不太集中的孩子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同学们在欢快的气氛中背诵了这篇课文 ,他们边读边拍,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而且这种方法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4.2 表演法
这种方法适合故事性较强、有情节的课文。在学生熟读甚至背诵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这种方法的语文教学。
例如: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课,读熟课文后,我让他们带上头饰,分角色朗读,在具体的朗读中,请他们体会不同的角色,说话的语气也应该不同,例如:课文中,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在这里,老师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悟“青蛙”的“自信”、固执和目光短浅,同学们通过互相纠正所读的语气,真正理解了课文所表达的意思,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另外有些课文还可以直接排成课本剧。像二年级下册中有一篇课文《三个儿子》一课,在讲完这篇课文之后,我给他们10分钟的时间,背台词(读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排课本剧,结果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涨,同学们有的演的惟妙惟肖,有的评得头头是道,在具体的各个角色的扮演中,同学们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孝”,什么是真正的“儿子”这一主题。他们深受教育,在编排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同学们的能力。
4.3 创设情境、渲染
总之,反思我们教学中的语文课堂,感觉还是有滋有味欠了点,多姿多彩少了点,原汁原味差了点,仔细想来,可能还真是贾志敏老师说的“还是读得太少”的缘故,让我们带着孩子们真正走进文本,读进文本,因为毕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
[2]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八册《牧场之国》[M].
[3]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三册和第四册[M].
【让语文课堂变成书声琅琅的课堂论文】相关文章:
把语文课堂变成创造的课堂12-07
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06-22
让美永驻语文课堂论文04-16
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论文05-05
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论文04-16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06-13
语文课堂因趣而活论文07-04
语文课堂生成的甄别与掌控论文07-04
创设浓厚的语文课堂氛围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