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及对策论文

时间:2021-07-12 08:00:39 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及对策论文

  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愿望的人参加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及对策论文,欢迎阅读。

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及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大学生毕业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指导思想,指导内容和实效等几方面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高校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论文关健词: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恩考、对策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国WTO的加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加深化,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挑战。为适应新的形势和自身发展,每一所学校都必须考虑其入口和出口的问题,人口是学校的生源,出口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两者相互影响,但后者对前者的影响更大。事实上,择业从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就已开始,不仅要考虑学校的知名度、专业设置、教学质量而且更关注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影响着在校生的学习。为了学习和求职,大学生迫切需要学校为其提供就业指导,让他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迫切希望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找到合适的人才。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求学求职的助手,社会求贤的桥梁,为大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高校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动下,近几年各校纷纷开设就业指导讲座、组织拾谈会、积极推荐毕业生、提供需求信息等等,但总体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比较薄弱,在学校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小,还未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首先表现在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有的高校虽然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其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服务职能有所欠缺,还未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正式列人教学计划,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甚至狭隘地把就业指导理解为找工作、落实具体单位,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以及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没有发挥就业指导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其次表现在就业指导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而且要担负起帮助学生自我评价,正定位,还要掌握心理学、劳动人事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目前大多数的就业指导人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要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缺乏,要么有理论水平但实际工作经验欠缺,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研究和探索,因而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够理想。

  再次表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形式、内容和对象有局限性。目前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随意性大,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形式和内容比较分散和单一,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传授择业技巧、调整择业心理、做好择业准备等方面。大学生就业指导仅仅是指导毕业班的学生如何去找工作,忽视了指导学生进行大学生涯的规划,进行就业素质的长期准备,忽视了指导学生根据国家需要和社会责任树立正确择业观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社会对职业发展的多种需求。

  最后表现在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问题。毕业生缺乏对社会职业状况、人才市场动态、个人择业目标以及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等方面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当大学生离开学校去求职时,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才发现自己尚未作好就业准备,对职业性质的认识、职业对技能的要求、从求学到工作的角色转变、自身心理素质以及对社会的了解等都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方知在校期间忽视了对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但悔之已晚。于是,为了求职,有的学生无心搞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四处出击;有的推荐表、求职信遍地撒网;有的.在选择什么样职业的问题上拿不定注意,反复签约;有的择业目标不明确,人云亦云,求职中处于焦虑、失落、困惑之中……从而导致了择业过程的盲目性、无序性和从众性。在择业时,过分看重报酬、地域和行业,过分注重职业能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忽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置国家需要和社会利益而不顾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而很多岗位又没人愿意去的被动局面,不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不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这充分说明了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觅待加强和改善。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目前高校工作中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以职业发展导向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其特征是:就业指导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结合,与市场的要求相结合。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借鉴国外就业指导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和研究,以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

  1、明确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必要补充。大学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场所,大学教育应该也必须包括职业教育的内容,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注重的是对人的教育、培养和塑造,就业指导不仅包括了择业的指导,更深层次上还涵盖了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和毕业生就业素质的培养,这是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教育的体现,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体现。通过就业指导工作,使得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能做到既符合个性特征,也符合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2、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专门人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指导思想上学校要明确方向和目标,转变观念。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要尽快构建比较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做到指导机构专门化,指导人员专业化,改变就业指导工作随意性大的状况,使就业指导工作持续而有效地开展。学校要开设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了解国家有关就业的文件和政策,及时传播职业信息和社会各种职业的需求预测,提供需求信息,不断开拓就业市场,架起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使分散的、零碎的指导和服务提升为完整的、系统的指导和服务。

  3、拓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尽快实现社会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传授择业技巧等确实能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被社会所接受和承认,但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市场经济要求学校面向社会办学,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每个学生走向社会后,向社会展示的是他的知识、能力和品质,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中,是靠实力取胜。因此,要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就要不断拓宽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把就业指导的内容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合理设计职业生涯,为走上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择业心态是枣职和事业成功的基础,大学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众多的竟争对手,要想获得择业成功,必须做好择业前的心理准备,排除心理干扰,克服盲目自信、自卑畏怯、急功近利、患得患失、依赖等待等心理障碍;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求职和事业成功的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考察,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学习成绩,还要从人品、团队合作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及发展潜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情况来进行素质考察,在这种情况下,要指导学生根据社会职业发展的需要,从各方面完善自己,及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

  4、扩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时空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局限于单纯的政策指导和求职技巧的指导,还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未来人生指导,无论是正确择业观的形成和知识、能力、素质的准备都有一个过程,都斋要较长时间的教育、培养和积累。择业观的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多种因素的影响,正确择业观的形成不是一墩而就的短期行为,要发挥社会主义大学的德育优势,同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获得,来自于大学期间的刻苦学习,能力培养和全面锻炼,大学生只有在校期间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地根据职业发展、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独立生存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上始终掌握职业选择与事业发展的主动权。大学生就业指导决不是阶段性的工作,把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时间安排在临近毕业阶段,对象局限于毕业生是不够的;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全体教师的责任,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5、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相结合

  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面向社会办学,毕业生面向社会就业,必然把竞争机制引进培养过程,促使学校根据社会实际,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是高校人才培养是否被社会所接受的标志之一,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高校要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增强竞争力,就要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随着现代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对人才素质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人才主渠道的高等教育,要及时通过人才市场获取人才需求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就业信息反馈,将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对学校专业设置等意见及时提供给学校决策层,按照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要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加强学科建设,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能够适应社会变革的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地。

  参考文献

  [1] 任红杰.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五大冲突[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07).

  [2] 马怀德.我国立法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EB/OL].人民理论频道,2008-07-08.

【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及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03-31

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06-14

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论文06-15

公共俄语教育现状及对策的论文03-30

汉语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06-19

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对策论文06-23

中职班级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07-03

高校班级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07-03

公共俄语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