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仪中一些称谓的用法

时间:2022-07-27 12:45:00 礼仪常识 我要投稿

关于中国礼仪中一些称谓的用法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礼仪以周为最,中国古代一般推行周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礼仪中一些称谓的用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礼仪中一些称谓的用法

  在中国礼仪文化中称谓的词语很多如(“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诀:“家”、“大”,是自称长辈和平辈家人的谦称,如“家父”、“家母”或“家兄”等等。“舍”、“小” ,则完全是谦卑的自称,即当着别人称呼比自己辈份小或年龄小的家人,如“舍弟”、“舍妹”等等。“令”、“外”、“人” :令,美好的意思。凡称呼别人的家人,无论辈份大小,男女老少,都冠以“令”字,以示尊敬,如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母亲为“令堂”、妻子为“令阃”、哥哥为“令兄”、妹妹为“令妹”、儿子为“令郎”、女儿为“令嫒”等。)

  现在就把其中三个很容易用错的称谓,挑拣出来,让大家学习:

  (一)乃父、乃师——不是他的父亲、他的老师;而是你的。这个近乎文言文的称谓,经常被现在的文化人揪出来引用。最常见的是领导讲话、序言后跋之中,大人物要摆摆老资格、说说“想当初”,便以客观公允的语气,联系人家的先生或者祖宗十八代:“某某人,作品如何优秀,风格如何突出,颇有乃师(或者乃父)之风。”本想拉些老人、名家来陪绑,孰料,搬来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称呼”,没做成好人,防到辱没了自家名声。“乃”,是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意思;而不是第三人称代词。陆游在《示儿》诗里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乃翁,是“你父亲”,代指诗人自己。看来,把第二人称、第三人称颠倒了,意思就非常滑稽。

  (二)夫人——不要这样叫自己的老婆;应该留给别人的太太。

  这个称呼遍地流。特别是打领带、坐席面的场合,那些和老公在一起的女士,常被尊称为“夫人”。这样抬举别人的老婆,当然可以;偏偏有人鹦鹉学舌,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老婆,也说:“这是我的夫人。”《辞海》里明确标注夫人这一词条的五种解释:

  1、周代称诸侯的妻子;

  2、古代称帝王的妾;

  3、命妇的称号;

  4、妇人的尊称;

  5、尊称对方的妻子。

  可见,称女士为夫人往往是礼多人不怪,在家里,跟自己的老婆叫夫人也无可厚非,但最露怯的是,在正式场合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老婆,张口闭口叫“我的夫人”。古代妇女没资格抛头露面、登堂入室,男人们便牛哄哄地谦称为“拙荆”、“贱内”、“内子”,显然,这种老掉牙的词儿已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箱;但在大庭广众之下介绍自己的老婆是“我夫人”,似乎就有点脸皮厚了。比如,人家客客气气地问:“您贵姓?”回答必须是:“免贵姓……”;而不能自我介绍说:“我贵姓……”外交辞令,讲究严格的尺寸,这是最起码的文化修养,不应该弄错。

  (三)兄——不一定指哥哥,不一定限于男性。兄,指哥哥;在文化人的交往中,则超出了这个意义,朋友互相尊称便启用这个词儿,书面体中尤为常见,比如,仁兄、学兄、大兄……甚至干脆称为“某某兄”。首先,关系密切的哥们儿之间,可以这样文雅地称呼。古代同科进士,年龄相差悬殊,甚至奶油小生和老糟头子们同出一门。没办法,肩膀齐为弟兄,即便相隔60岁,也只能以“年兄、年弟”相称。此外,普通长者也可以这样亲切地称呼年轻后学——当然,年轻人千万别不识抬举,万勿这样称呼尊长。还有,男人也可以这样恭敬地尊称女士。鲁迅先生和学生许广平恋爱,他们的情书被编辑成著名的《两地书》。两人之间,便是以“兄”相称,既亲切,又持重,颇为得体。兄,已经派生出了“先生”的意思,比所谓“师长”的感觉,更平易近人。我认识一位女作者,采访过冰心。冰心热情地赠书题款,写道:某某兄指教。那位女作者居然把这段经历作为笑话,逢人便说:冰心分不清男女,白纸黑字的题赠不得体。殊不知,这位女士还未弄清“兄”的另一种含义。

  中国的文学礼仪称谓

  人名称谓

  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一般称谓。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发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有几项边称的,一般是先烈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用于谦称时。王侯自称孤、寡人,大臣自称臣,一般人自称仆、不地、不佞、愚等,女子自称妾。晚辈自称小子。

  年龄称谓

  襁褓:婴儿;不惑:40岁;孩提:2~3岁的儿童;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岁

  总角:幼年儿童;花甲、平头甲子:60岁;耆:60岁;豆蔻年华:13岁女子

  古稀:70岁;及笄:15岁女子;耋:70~80岁

  冠、加冠、弱冠:20岁男子;耄:80~90岁

  而立:30岁;期颐:100岁

  官职/科举称谓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 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削:革职罢官。谪:降职远调。免:免除官职。黜:废黜、贬退。

  拜:授给官职。废:罢免或废黜。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退:(1)撤销或降低官职;(2)自己辞职。出:出任。斥:屏弃不用。

  升:提升官职。去:去职,被调离。迁:调动官职升官。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革:革除官职。擢:提拔、选拔。

  罢:罢免、停职。授:封给官职。

【中国礼仪中一些称谓的用法】相关文章:

中国人的称谓礼仪10-26

现代古代称谓礼仪02-19

浅谈古代礼仪中敬辞用法论文04-17

家庭礼仪亲属称谓摘抄03-16

《红楼梦》中称谓的翻译09-09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07-19

2021中国餐桌礼仪常识05-11

2021中国的餐桌礼仪常识04-09

西餐礼仪汤匙的用法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