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2-11-07 18:14:26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科学教案【热门】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科学教案【热门】

小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分辨装有不同物品的瓶子发出声音的不同。

  2、感受探索发现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分辨装有不同物品的瓶子发出的声音

  知道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活动过程:

  一、猜想与验证:瓶宝宝吃了什么。

  1、出示3个分别装有米、白芸豆、棉花的瓶子,摇晃,请幼儿比较瓶子发出的声音的不同。逐一猜测每个瓶子内装有什么物品。

  师:1.小朋友们,你们听,这些瓶宝宝肚子里有什么?

  2、出示米、白芸豆、棉花三种物品,请幼儿与发出不同声响的瓶子进行对比。

  3、打开瓶盖,验证幼儿的猜测。

  师:现在啊,老师就要来打开瓶子,看看我们的小朋友有没有猜对.

  二、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

  1、请幼儿自选瓶子,拧开盖子,自选一种实物和工具喂瓶宝宝吃东西。

  师:(1)小朋友们,下面,请我们的小朋友自己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瓶子,我们来让我们的瓶子来唱歌。

  2、喂好后要拧紧盖子。(教师检查)

  师:小朋友要把盖子拧紧哦,老师来检查哦。

  三、游戏“会唱歌的瓶宝宝”

  播放节奏对比明显的音乐,让幼儿随音乐节奏的变化,摇动瓶宝宝,为其配乐。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来摇晃自己的瓶宝宝,让我们的瓶宝宝一起来唱歌。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内容非常生活化、游戏化,很容易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活动中,以拟人手法的运用将普通的瓶子比喻成瓶宝宝,让幼儿更愿意亲近这些瓶宝宝,和这些瓶宝宝做朋友。

  活动中我采用了“猜一猜,听一听、动一动”的游戏形式让幼儿相互交流,分享操作结果。还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通过“猜一猜,听一听、动一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比较瓶宝宝中放入米、白芸豆、棉花后发出的不同声音,感受了瓶宝宝中放入不同的东西摇晃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不足点:

  准备的材料不够丰富。除了米、白芸豆、棉花这三种能发出声音的材料外,还可以多加入一些幼儿生活中经常看见的材料、区别比较明显的材料,让幼儿有更多的空间去进行操作、探索。

  在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时,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小肌肉动作发展规律。以致于在拧盖子时,出现了许多幼儿不会拧的现象。拧盖子这一环节可以在活动之间让幼儿先练一练。这样就能减少许多时间。

  在幼儿探索后介绍时,教师可以进行一下简单的版面记录,这样就能让幼儿更明显地发现了其中的规律。

  小百科:唱歌意思是以抑扬有节奏的音调发出美妙的声音,给人以享受。也指吟唱歌曲。也指歌唱艺术。

小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通过操作活动,学习听辩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

  3、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及口语的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对声音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辨别不同事物发出的不同声音。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子一人一个,分别装有若干的硬币、纸削、豆子、米等

  2.打击乐器若干。

  3.桌子分别布置成小狗、小兔、小鸡、小鸭的家。

  4.录音机一台及有关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到小动物家里去做客,那做客时要怎么样呢?(老师交代要求: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不能随便的碰东西)

  二、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听辨硬币、米、木珠、及豆子在饮料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操作活动一听辩硬币在易拉罐瓶子(旺仔牛奶)中发出的声音。

  师:(1)这是谁的家?(小狗的家并提醒幼儿跟小狗问好)小狗家里有什么?(旺仔牛奶瓶子)里面装的是不是牛奶呢?请小朋友不要打开盖子,你们拿起来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的马上告诉老师,看谁最能干。

  (2)幼儿摇旺仔牛奶瓶听辩硬币发出的声音。

  提问:你听出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个别幼儿回答。证实正确的答案以后让幼儿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2.操作活动二听辨豆子在易拉罐里发出的声音。

  (1)教师带幼儿到“小兔家”(提醒幼儿向小兔问好)

  提问:小兔家里有什么?(百事可乐)那里面又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再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摇摇听辩是豆子发出的声音。

  提问:你听到什么声音,可能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幼儿自由回答,最后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实里面是豆子后,让幼儿集体练习句子:这是豆子发出的声音)

  3. 操作活动三听辨米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鸡家”(提醒幼儿向小鸡问好)

  师:小朋友快来,小鸡家到了,小鸡我我们准备了很多的礼物,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请你们听一听到底是什么?

  (2)幼儿操作摇一摇、听一听,米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幼儿自由回答,最后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实里面是米后,让幼儿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米发出的声音)

  4. 操作活动四听辨纸削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鸭家”(提醒幼儿向小鸭问好)

  师:前面是谁的家呀?(小鸭家)小鸭也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的礼物,我们再来听一听,里面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幼儿操作摇一摇、听一听,纸削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声音?里面有没有东西?会是什么?(幼儿如一时难以听出老师可以视情况适当加以引导和提示)

  三、第二次尝试:听辩打击乐的声音

  利用老师身上的口哨让小朋友把眼睛闭上用耳朵专心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1. 小朋友的小耳朵可真灵,把老师吹口哨的声音都听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听听,这些是什么声音?

  2. 操作:老师在背后分别敲打小铃、木鱼、铃鼓等打击乐器,让幼儿猜,猜中出示实物,和幼儿一起拍节奏。

  3. 小结:这些都是打击乐器,是用来为歌曲伴奏的。

  四、第三次尝试,用饮料瓶为曲子伴奏

  1.师:(指着小动物家里的饮料瓶)这些饮料瓶子里放了东西后也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2.(放录音)教师用饮料瓶示范为曲子伴奏一次。

  3.幼儿每人到小动物家里拿两个饮料瓶,跟老师一起为曲子伴奏一次,伴奏两三次以后,跟老师边摇瓶子边出活动教室。

  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加强游戏的趣味性,首先以幼儿的一日起居为线索贯穿整节课,通过课件形象具体感受不同的声音,然后出示多种物品,让幼儿感受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最后人手一种饮料瓶子作为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始终保持活泼、学习的积极性也是蛮高的。但在最后孩子拿到饮料瓶子后,孩子的专注力都放在了饮料瓶子上,没有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课后觉得应把各种物品摆在桌上让孩子先去主动探索,然后再给予总结,课堂效果会更好些。如何上好一节成功的课,必须在教学中达到每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稳走每一步,虽然这节活动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我不会泄气,每一次的教学都是提高教师的成长。活动下来也让我体会到:探索过程中应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把主动权留给孩子,而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这样幼儿才能更自信,收到的效果也是事半功倍的。

  小百科: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小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观察、了解小脚的活动中,逐步产生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2、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乐于和同伴、教师交流。

  3、保护自己的小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小动物的脚印、一只大脚丫图片、汉字卡

  活动过程:

  一、观察脚的特征(幼儿脱鞋袜后,自由围坐教师周围)

  1、出示脚丫图片:你们看这是什么?(脚)你们有脚吗?(有),那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把小脚露出来。(教师边念儿歌边和幼儿一起脱鞋袜)“缩起小脖子,拉长脚鼻子,卷起小身子,住进小鞋子。”小脚请出来了吗?请你摸摸看小脚上有些什么?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观察地真仔细,脚上有脚趾、有脚趾甲、有脚窝、有脚后跟,还有脚边。(在图上贴上相应的汉字)

  2、教师与幼儿做脚趾游戏。儿歌“伸出两只小脚脚,一共十个脚趾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向上摆摆,向下摆摆,向左摆摆,向右摆摆。勾起脚趾头,问个好,大家好。”(评析:这部分活动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知道了脚的一些特征,同时,幼儿在与同伴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且增强了大胆发言的自信心,游戏又使活动气氛显得轻松又自在。)

  二、了解脚的功能与保护。

  1、小脚有什么用?

  2、我们用鼻子闻一闻,我们的脚上还有气味,为什么有气味?(因为我们的小脚平时要做许多的事情,所以有气味。)

  3、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我们的小脚呢?

  教师小结:经常洗脚,经常剪脚趾甲,让小脚住在舒服的鞋子里。

  活动延伸:

  1、进一步认识各种小动物的脚印。

  2、把自己的脚印画下来,与同伴的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简评:在本次活动中,我缩短了与幼儿的距离,让幼儿围坐在身边,更加亲切融合。儿歌朗朗上口,简单易懂。我还将知识的传授与娱乐游戏相结合,淡化了教与学的界限,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整个活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较浓,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玩,在玩中学,学中玩,活动气氛轻松。

小班科学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

  四、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

  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

  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检验―交流讨论为主线。

  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组实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

  《小马过河》彭文席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

  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

  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

  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

  小马嗒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

  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过……过不去。"

  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

  妈妈说:"那么到底是深还是浅?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试着往前蹚……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他顺利地过了河,把麦子送到了磨坊。

  教学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

  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检验―交流讨论为主线。

  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组实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

小班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红、黄 、蓝、绿四种颜色。

  2、学习按颜色对物体进行分类。

  3、乐意并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能在活动中感受色彩的美。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卡片若干,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盒子。

  2、自制PPT。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

  2、放映PPT:各种颜色的图片。(包括水果,植物,动物)

  3、游戏活动《买车票》。老师解说游戏规则,小朋友将自己手中的卡片根据颜色放进盒子里。

  4 作业:根据今天学习的颜色,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画一幅画。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小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小脚,在活动中探索自己小脚的特征;

  2、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脚。

  3、知道小脚会随着年龄长大而长大。

  活动准备:

  1、大、小两幅小脚的图;

  2、由出生时到成人长大的脚的一组图;

  3、沙子 、豆子

  4、海绵垫

  活动流程:

  一、带幼儿随音乐律动入场

  老师带幼儿一起做关于小脚的律动:小脚小脚踏踏,我的小脚踏起来.,小脚小脚跑跑,我的小脚跑起来., 小脚小脚踢踢,我的小脚踢起来……(带幼儿入场围成半圆席地而坐)。

  师:刚才我们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带我们到了这里?

  幼:小脚

  师:你的小脚在哪里? 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

  第一步老师带幼儿一起脱鞋子(儿歌):脱下这个鞋宝宝,脱下那个鞋宝宝,鞋宝宝脑袋靠一起,放在边上多整齐;第二部老师带幼儿一起脱袜子:缩起小脖子(将袜子口退出脚跟),拉长小鼻子(拉袜子尖将袜子脱出)卷起小身子(将袜子卷起),住进小鞋子(放进鞋子里)。

  二、认识脚丫

  1、师:小脚小脚伸出来,转一转,摆一摆,我们一起做游戏。 咔,我们给小脚照张像(等x一会儿会把我们的照片洗出来)。

  2、师:宝贝们看看,你有几只小脚?(两只)

  师:一只叫左脚,一只叫右脚。让你的左脚摸摸右脚问声:你好你好。让你的右脚向左脚点点头:你好你好,两只小脚碰一碰作对好朋友。

  3、师:小脚上有什么?(脚趾头、脚趾盖)快快数数一只脚上有几个脚趾头、脚趾盖?一样大吗?

  :小脚小脚真可爱,一只脚上有1、2、3、4、5五个脚趾头,每个脚趾头上有一个脚趾盖。

  4、师:脚上除了脚趾头还有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脚跟。师:脚跟圆圆的,点点地,画个圈;脚尖:可以跳舞;脚背:弓一弓,像小桥; 脚底:挠一挠脚底有什么感觉(痒痒的)……

  :两只小脚丫,十个脚趾头1、2、3、4、5、 6、7、8、9、 10 左摆摆,右摇摇。勾起脚趾点点头,弯弯腰。竖起脚跟踮踮地,问声好!

  5、比较脚的大小

  师:“宝贝们x这会把我们刚才给小脚照的相片洗出来了,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里有几个人的脚?(两个人的)一对老师的,一对小朋友的,宝宝的脚这么小,老师的脚这么大。为什么?”

  :老师的脚出生时是着呢小后来人长大了,脚也长大了。等小朋友长大了,小脚也会长大。

  三、 小脚的作用

  师:小脚真有趣,你的小脚有什么本领呢?(会跑 会跳 会走路 能用脚尖走 能用脚后跟走)

  师:宝贝们,我们一起来用脚尖走走,像芭蕾舞演员一样走走,再试着用脚后跟走走。

  四、保护小脚

  师:宝贝们都这么棒,老师带你们到小脚丫乐园走一走,踩一踩是什么感觉?

  师带幼儿踩在海绵垫上,引导幼儿说出:感觉软软的,很舒服;踩在沙子上的感觉(涩涩的、凉凉的);踩在豆子上的感觉(脚底下硌得慌,不舒服)。

  :平时我们要穿上袜子,穿好鞋子,保护好我们的小脚,以免被小石子、碎玻璃之类的东西扎伤。

  师:你的小脚躲在袜子里一天,闻闻有什么味?(臭臭的) 。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小脚干干净净、舒舒服服的?

  :我们要天天洗脚、天天洗袜子,勤剪指甲。

  五、结束部分:我们的小脚这么可爱,本领又这么大,现在我们一起穿上袜子和鞋子,让小脚带我们到外面玩吧。(穿袜子儿歌:卷起小身子 ,套进小小脚 ,拉长小身子,看谁穿的齐 )。

小班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天气的变化,对每天的天气感兴趣。

  2、知道晴天、雨天、阴天等天气,学习使用相应的图像来表示。

  3、初步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尝试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天气状况。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知道晴天、雨天、阴天等天气,学习使用相应的图像来表示。

  难点:让幼儿学习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天气状况。

  活动准备

  电视机、天气图像标志(阴、晴、雨),一张阴天的图片、油画棒、作画纸

  活动过程

  一、了解天气的变化,知道晴天,雨天,阴天,并会选用合适的图像表示。

  1、师:“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有太阳的是什么天气?”“老师这里有四个表示天气的标志,你觉得用哪个表示晴天比较合适?请你来帮我找一找晴天的标志。

  “噢,原来晴天可以用太阳来表示。”

  “那你还知道有什么天气?”(雨天,下雨。。。)那(雨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来帮我找一找表示雨天的标志。

  “噢,原来雨天可以用雨点来表示。”

  (出示阴天的图片),小朋友们看,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天气既没有太阳,(教案出自:幼儿园教案网)又没有下雨,天气阴阴的,那你觉得这样的天气是什么天气?

  “噢,原来阴天可以用乌云来表示。”

  教师小结:原来,当我们看到太阳就知道是××,看到雨点就知道是××,看到乌云就知道是××。(教师手拿标志,进行小结)

  2、游戏:学说“今天的天气是×天。”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吧,老师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图像标志都藏起来了,当我拿出一个天气的图像标志时,请你们用一句好听的话“今天的天气是×天”来表示”。

  教师先后出示天气图像标志,先请个别幼儿回答,然后再集体回答。当孩子没有说完整时,教师进行补充,要求孩子说完整。

  二、当小小气象预报员,制作天气图像标志。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天气变化,有晴天,雨天,阴天,还有刮风、下雪等等,那你们是通过什么来了解每天的天气变化的?”

  “对了,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上网等很多方法来知道每天的天气变化。”

  2、“看,这是什么?(出示电视机)今天,我请小朋友自己来记录天气,(教案出自:幼儿园教案网)当一回气象预报员,预报天气。”“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提示幼儿可以看看外面的天气)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呢?(出示太阳的标志),对,晴天可以用太阳来表示。那就请小朋友在纸上把今天的天气记录下来吧!”

  3、幼儿制作当天的天气图像标志。

  4、师:“我们的气象预报员已经把今天的'天气记录下来了,老师也把今天的天气给记录下来了,我也想当一回气象预报员,(教师示范预报天气并用上句子“今天的天气是×天”)现在,哪个气象预报员愿意为我们预报天气呢?”(用上句子“今天的天气是×天”)

  三、谈话: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预人们生活的关系。

  师:“宝贝,你们知道天气预报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吗?”“有了天气预报,我们就可以提早知道天气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了,冷了我们可以提早加衣服,热了我们可以适当的少穿衣服,要下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提前带伞,带雨衣,雨鞋等。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今天晚上回家,小朋友们就去看看天气预报,明天回幼儿园和自己的好朋友们预报天气。”

小班科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了解早餐,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每天吃早餐的好习惯。

  2.能大胆的说出吃过的早餐的名称及味道。

  3.体验和同伴一起制作早餐的乐趣。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餐厅环境布置、各种早餐和餐具、动画视频《营养早餐》、阅读材料二《好吃的早餐》、舒缓的轻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早餐。

  提问:今天你们吃了什么早餐。

  2.感知早餐的丰富多样。

  提问:你还吃过哪些早餐?最喜欢吃什么早餐?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我们吃过各种各样的早餐,牛奶、鸡蛋、面包、稀饭、油条、煎饼、馒头、花卷等。

  3.理解吃早餐的重要性,乐意天天吃早餐。

  1播放动画视频,介绍吃早餐,鸡蛋牛奶,米粥等早餐的重要性。

  面包:浩浩,我是面包好小子,我的身体里的营养可不少,我能让小朋友的大脑变得更聪明,还可以让它们变得更有力气,你看我强壮吧!

  牛奶:我的名字叫做牛奶,人们都喜欢我因为我能让小朋友变得强壮有力,还能帮助小朋友长高个子,你们喜欢我吗?别忘了喝牛奶哦。

  米粥:大家好我是米粥宝宝,早上喝一碗热乎乎热乎乎香香的米粥,不仅可以让你的身体变暖和,而且我还特别容易消化,是不是很厉害啊?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结,这些早餐都是帮助我们长大的好帮手,能让我们身体棒棒的,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吃。

  (2)引导幼儿讨论吃早餐的好处。

  提问为什么?每天都要吃早餐。

  教师应使幼儿懂得,每天都要吃早餐身体才会健康,早餐后吃一点水果和蔬菜身体会更健康的道理。

  4.指导幼儿阅读材料二《好吃的早餐》,理解早餐既丰富又营养。

  教案反思:

  最近,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幼儿早上起床晚了,随便吃点东西填饱肚子(甚至不吃早餐)就来上幼儿园了,这严重地影响了幼儿的身体健康。为了帮助幼儿了解早餐的重要性,养成每天吃早餐的良好习惯,我通过健康领域与科学领域的有效整合,开展了这一活动。

  这个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以"能干稀搭配地选择早餐"为活动重点,开展活动。在活动中,通过直观地对各种早餐食物进行"干稀"分类,幼儿对"干"与"稀"这两个类别的概念有了较好的认识,基本上能正确分辨、判断"干"与"稀",并掌握科学早餐的基本搭配方式――"干稀搭配"。同时通过欣赏各种营养早餐的电子图片,给幼儿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幼儿知道"早餐还可以吃这些食物,可以这样搭配吃",巩固培养健康饮食的意识。在活动最后,引导幼儿干稀搭配地自选"早餐",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品尝、分享与交流自己所选的食物及感受,效果不错。

小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器具吹泡泡,发现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能参与讨论,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3.喜欢科学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记录纸一张,苹果贴纸若干。

  2.实验材料:每人一个圆形的吹泡泡器具。用铁丝围成的三角形,各种形状的工具。

  3.幼儿有吹泡泡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吹过泡泡吗?你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你们想吹泡泡吗?”

  二、介绍材料及吹泡泡方法。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吹泡泡的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呢?”出示吹泡泡的工具、泡泡水。幼儿说说、认认。

  2.示范吹泡泡的方法:先蘸一蘸,再靠一靠,看一看上面有层薄膜,轻轻的吹。

  3.幼儿吹泡泡。要求:吹的时候注意轻轻的,当心不要把水泼掉。

  4.教师总结:刚才吹出来的泡泡都是什么形状的?(圆的)圆圆的泡泡是用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圆形的工具)

  三、利用三角形工具吹泡泡。

  1.“刚才我们用圆形的吹泡泡工具吹出了许多圆泡泡,现在我们换一种形状的工具来吹。

  出示三角形工具,引导幼儿猜猜三角形的工具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师:“看这是什么形状的工具?那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2.出示记录纸,引导幼儿把自己的猜想用红苹果贴在下面的空格内。

  “老师准备了一张大大的记录纸,你们觉得三角形的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就把红苹果贴在哪个家里?”

  “有的小朋友认为是圆形的,有的小朋友认为是三角形的,那到底会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小朋友自己来吹一吹。”

  3.幼儿用三角形的泡泡工具吹一吹,看看吹出来的泡泡到底是什么形状的。

  4.展示结果并总结。“原来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形的。

  四、利用各种形状的工具吹泡泡。

  1.我们刚才用了圆形、三角形的工具吹泡泡,你们还想用什么形状的工具来吹泡泡呢?

  出示各种形状的工具,引导幼儿猜猜这些工具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2.请幼儿利用各种形状的工具探索尝试。

  3.展示结果并总结。“原来不管工具是什么形状的,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五、游戏“吹泡泡”。

  活动延伸:

  继续玩吹泡泡的游戏,探索泡泡的其它秘密。

小班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感知声音可以通过管状材料从一头传到另一头的现象。

  2、在“打电话”的情景中尝试两个人合作探索。

  3、能控制音量,避免音量过大损伤同伴的听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用管状材料(如PVc管、纸筒、塑料软管等)连接成传声筒。

  玩法说明:

  两名幼儿合作探索,一名幼儿对着传声筒说话,另一名在传声筒的另一端倾听。

  指导要点:

  1、创设“打电话”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了解材料的玩法。

  2、观察两人共同玩“打电话”游戏时是否明确“听”和“说”的关系,能否互相配合。如果两名幼儿出现同时听或同时说的现象,可通过提问“两个人都说(听),谁来听(说)呢”引导幼儿关注两种角色之间的配合。教师不要替幼儿分配角色,如果幼儿之间不能较好地协调,教师可以游戏者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分配角色。

  3、创设“说悄悄话”的情景,引导幼儿控制音量。当幼儿用较大的音量对着管子说话时,教师可请他的同伴表述“听”的感受。

  4、幼儿说话时鼓励其先对着管子说一说,再离开管子说一说,然后问一问另一端的同伴在两种情形下声音听起来是否一样。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班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了解浮沉现象。

  2、初步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

  3、激发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实验物品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难点:用“浮起来”和“沉下去”描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1、海洋球、石头、百宝箱、盛着水的小透明塑料盒人手一份。

  2、实验物品:汤匙、玩具车、积木等幼儿园各种桌面游戏材料若干、三个框子。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百宝箱,你们想不想指导里面有什么呢?我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呢?

  教师:原来里面有一个海洋球,还有一块石头。除了百宝箱里面摸出来的东西外,老师还有一样东西。当当当,就是一个透明的塑料箱,里面还装着水呢!今天呀,老师就要用这些东西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做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浮沉小实验”。

  2、教师幼儿一起来操作实验

  教师:现在我们就要开始做我们的游戏了。小朋友们请看,老师这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呀?(装着水的框子和海洋球)如果老师将这个海洋球放进水里,它会怎么样呢?它是会沉下去还是会浮起来呢?我们一起来猜猜看吧!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助老师把海洋球放进水里,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哇!这个海洋球在水面上,它浮起来了。所以,我们的海洋球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呀?(会浮起来)

  教师:那小朋友们再猜一猜,如果我们将石头放进水里,它又会怎么样呢?他会像海洋球一样浮起来吗?那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吧!

  教师:哇!我们的石头掉进水里了,它沉下去了。所以,我们把石头放进水里,他会怎么样呀?(会沉下去)

  教师:原来我们将海洋球放进水里它会浮起来,我们将石头放进水里它会沉下去。

  3、幼儿自主实验

  教师:其实,除了海洋球和石头可以做这个游戏外,我们还有很多别的实验材料也可以做这个游戏。我们来看看还有些什么吧!

  教师:原来还有汤匙、玩具车、乒乓球、还有很多我们的玩具积木等。那你们想不想试试这些东西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现在我请小朋友来当小小实验员,自己来动手做实验。

  教师:等会每个小朋友都会有一个装着水的盒子,小朋友们一定要小心不要把衣服弄湿了。老师这里有三框实验材料,每一组的小朋友用一框实验材料。小朋友可以自己

  选择两至三种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活动结束后,老师会请小朋友拿着自己的实验材料进行分享。

  4、分享实验结果

  教师:现在我请小朋友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上来的小朋友要先跟大家分享你的实验材料是什么?你的实验结果是怎么样的。如果实验材料会浮起来,我们就把它放在我们红色的“↑”这边的框里,它表示浮,如果它会沉下去,我们就放在绿色的“↓”这边,它表示沉。红色的箭头指向上面,表示这个东西它会浮起来,绿色的箭头指向下面,表示它会沉下去。

  教师:刚刚我们的小朋友都已经做了实验,也分享了他的实验结果,那我们一起再来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材料宝宝回错了家呢?

  (教师一框一框的检查,边检查边引导幼儿说出浮起来或者沉下去)

  教师:今天我们做了浮沉小实验,我们再来看看哪些东西放进水里它会浮起来呢?那又有哪些东西放进水里会沉下去呢?

  5、活动延伸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用幼儿园的一些材料做了浮沉小实验,小朋友回家以后也可以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家里的材料做这个小游戏。下次我们再来一起分享。

  6、放松音乐

  《天空之城》

  活动总结

  经过本次活动,幼儿可以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的乐趣。但是在幼儿自主实验中,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教师要灵活把握并处理。在幼儿自主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尝试两种不同的材料。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离不开水,教师需要准备足够的干毛巾,在实验后将实验材料上的水擦一擦再展示实验成果。本次活动只是进行了对浮沉现象有

  了初步的了解,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以慢慢再深入原理的理解。

小班科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认识五官,初步了解五官的主要作用。

  2.知道要爱护五官,学习一些简单的保护方法活动重点:认识五官的主要作用。

  3.知道五官的各部分名称,了解五官的位置。

  4.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明确五官的重要性

  活动难点:

  知道怎样爱护自己的五官。

  活动准备:

  人手一面小镜子、教学PPT活动过程:

  1、照镜子找五官:

  幼儿人手一面镜子,玩照镜子的游戏:

  --"你的脸上有什么?它们在哪儿呢?"。

  2、向幼儿介绍我们的五官的名称及位置?

  告诉幼儿眼、耳、鼻、嘴、眉在头上的位置。

  3、游戏:找一找教师说出五官的名称,引导幼儿在自己的脸上找出来。还可以在自己的好朋友脸上找一找。

  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巴,一个鼻子,一对眉毛;眼睛里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齿和舌头。

  4、听口令指五官:

  (1)教师即兴说出五官的名称,幼儿用手指点,如:教师说"眼睛",幼儿就用手指自己的眼睛。

  (2)教师不断的变换口令,速度不断加快5、观看视频,让幼儿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

  (1)教师告诉幼儿,眼睛、嘴唇、鼻子、耳朵、眉毛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官。

  (2)想想说说五官的作用。

  --"我们的眼睛有什么用?"(看)"我们的嘴巴有什么用?"(吃、说)"我们的鼻子有什么用?"(闻、呼吸)"我们的耳朵有什么用?"(听)6.如何保护我们的五官:

  (1)请幼儿想想说说:

  --"眼睛、耳朵……都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

  (2)教师小结:不用脏手揉眼睛,不挖鼻孔,不掏耳朵,不把脏东西放到嘴巴里,不把小东西放在口、鼻耳中……

  教案反思:

  在这次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孩子们由于知识面及经验的原因,在猜各种动物五官时有点盲目,但却表现很积极。特别是当看到猫的眼睛时,说是“娃娃的眼睛”老师本想将这个问题留下来就提示说:“这是一种小动物的眼睛”结果直到讲完是猫的眼睛,还有孩子回答是“小动物的眼睛”。但也有个别幼儿猜出了大象和猪的鼻子,鸟的嘴巴以及河马的大嘴巴。经过反思,觉得要是先认识了各种动物,后再与各五官进行配对,效果会更好。

小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感知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动手尝试泡发食品。

  2、在活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科学的精神。

  【活动准备】

  透明玻璃杯两个,小杯子幼儿人手一个;遮的布,盛有温水的大盆四个,小碟四个,盘子四个;木耳、菊花茶若干;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师:现在我是能干的汽车人,师:今天我要来变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2、出示两块大小基本一样的木耳,教师动手实验。

  师:知道我手里拿的什么?幼:木耳。

  师:木耳长什么样?幼:黑色的,卷卷的。

  师:这两块木耳一样大吗?幼:一样。

  师:现在我分别把它放在这两个杯子里,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教师在一个杯子里倒水)。我来变啦!(放音乐“我会变”做动作),师:你们猜猜木耳会变成什么样?(用布遮住让幼儿猜),

  3、幼儿进行猜想,并说说为什么?

  ①木耳变大了;②木耳变小了;③木耳大小没变化;(大部分幼儿说木耳会变大,理由五花八门:因为它喝水就会长大了;向我们一样吃吃就长大了;水把空空的里面填满了……尽管孩子们的想法很夸张幼稚,但我没有打断和干预,而是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表述,因为那是孩子们智慧想象的火花。)闭上小眼睛,一二三,变!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开始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围绕“变”的小环节,旨在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幼儿验证猜想结果,并观察比较干湿木耳的区别。

  5、组织幼儿自主选择泡茶叶。

  师:宝宝们,老师有件事情想请你们帮忙,后面的老师坐了那么久了,有点口渴,我们去泡杯菊花茶,请老师们喝茶好不好?(以寻求帮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产生积极的行为动机。)

  6、幼儿观察没有泡过的菊花长什么样师:看看没有泡过的菊花长什么样?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7、幼儿动手泡茶,泡好后继续观察菊花,有没有变化?

  师:请你放一点菊花在杯子里,倒点水,我们一起做“汽车人”来让它变的快一点好不好?放音乐一起做动作。现在我们去看看菊花变成什么样子了?(变大了)

  8、请老师们品尝茶水。进一步感知验证。

  师:请你把你泡的菊花茶给老师们品尝吧,品尝的时候要说:“老师,我请你喝菊花茶”

  (泡茶一方面是对孩子探索的奖励,另一方面是加深他们对泡发食物变大的感知理解。)(科学与音乐活动融合,引导孩子发挥想象,用肢体语言表现食品变大,动静结合,并能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活动延伸:启发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联想:你还知道那些食物泡发后会发生变化。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看幻灯片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动静交替,层层递进。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兴致比较高,较好的实现了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了幼儿的联想,幼儿虽然年龄小,但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此活动引导幼儿联系已有的经验探索求知,想象、表现各种有趣的身体动作,鼓励幼儿将自己动作一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不仅锻炼了幼儿的绘画技能,更培养了幼儿爱观察、有思想、敢创造、会表现的能力。

小班科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能初步学唱歌曲,听音乐合拍地跳。

  2、引导幼儿了解身体各个部位名称。

  3、乐意认识新朋友,有与人合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

  好朋友图片、音乐《我爱洗澡》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我爱洗澡》

  利用简单的舞蹈提高幼儿兴趣,并提问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出示好朋友图片,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观察。

  1、教师提问: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怎么样?

  2、教师小结:我们的身体除了跟老师做运动,还能帮我们认识新朋友。

  三、学习歌曲《碰一碰》

  1、教师示范歌曲,请幼儿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认识新朋友的?

  2、请个别幼儿跟随音乐寻找自己的新朋友,其他小朋友同老师一起为他们拍手唱歌。

  3、引导幼儿说出还能用身体哪些部位来做动作。教师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帮助幼儿对身体各部位名称的记忆。

  4、请全体幼儿随音乐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做游戏。

  四、延伸活动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让我们到外面去寻找更多的新朋友吧!

  【附歌曲】

  碰一碰

  1=C2/4

  134|53|64|2---|134|53|42|1---|

  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

  44|6---|XXXX|XO|OO‖

  碰哪里?鼻子碰鼻子真好玩!

小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证,了解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区分各种几何图形,通过情景游戏,能用语言大胆的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感受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用途,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课前熟悉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图形的"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做成铺路的石头。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4、背景?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1、以情景导入捡石头,引起幼儿探索几何图形的兴趣。

  (1)教师用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小朋友,今天老师发现宝贝了,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宝贝?(随音乐进入场地)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大家可以挑自己最喜欢的,进行观察、探索交流。(发现他们的特征)有这么多五颜六色的石头,我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石头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3)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小结:圆形,四周是圆滑的,没有棱角;正方形有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2、铺小路:试一试,摆一摆几何图形,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1)第一次铺小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几何图形的铺法,并交流发现的秘密。

  "我们这里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有一天我看见有个小朋友在上面骑自行车摔倒了,哭的可厉害了。为了不让大家再受伤我们用捡来的石头,来铺一条石头路,好吗?"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们把手中图形放进与你手中的图形相同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平!(边讲解边示范)幼儿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的镶嵌在相应形状的坑里?。

  (2)第二次铺小路,探索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问:为什么三角形要铺在三角形的坑里?圆形要铺在圆形的坑里?正方形要铺在正方形的坑里?(鼓励幼儿表达出探索过程发现的现象,感知并初步理解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

  3、踩石头,继续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1)小路铺好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吧。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幼儿随音乐跳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自己喜欢的石头上,并说说踩到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两到三次。

  (3)小结。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了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1)在幼儿园里,我们的周围你发现什么东西的形状像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2)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的形状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3)布置任务:生活中还有好多不同形状的东西,咱们回家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好吗?

  5、延伸活动:带幼儿到户外继续寻找不同形状的东西。

  教学反思:

  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以“郊游”的游戏情节为主,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这样效果会更好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再加以室内教学,使幼儿的认识从实物——图形过度,符合认知规律。结束延伸环节比较匆忙。

【小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_小班科学教案07-04

小班科学教案:电池宝宝_小班科学教案07-04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盖子_小班科学教案07-05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嘴巴_小班科学教案07-01

小班科学教案:建高楼_小班科学教案07-01

小班科学教案01-20

小班热点科学教案11-10

小班科学教案05-26

小班动物科学教案04-18

小班劳动科学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