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10-10 19:36:41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科学教案锦集8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了解地球的大致概况,知道地球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认识七大洲。

  2、知道国旗代表一个国家,知道七大洲各代表国家。

  3、培养幼儿探索问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设计思路:

  开学的第一节科学活动是认识中国国旗,由于假期里,孩子们在家观看了雅典奥运会,看到了许多升中国国旗和外国国旗的场面,很显然仅仅了解中国的国旗是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的,在老师的鼓励下和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开始收集各国国旗的图案,有的小朋友家里买了世界地图,有的买了插国旗的玩具,有的在书店找到了《世界国旗地图册》,还有的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下载了许多彩色的国旗,通过收集国旗,孩子渐渐对国家、对七大洲、对地球的概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这样一节关于地球的活动产生了,通过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国旗→国家→七大洲→陆地(海洋)→地球这样一种从属关系。

  教学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世界上一些常见的国旗、国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如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

  (二)物质材料准备:

  1、环境准备:主题墙面:《世界各国国旗》;幼儿绘画涂色作品《各国国旗》;教室里悬挂各国国旗卡片。

  2、材料准备:立体世界地图; T课件《地球板块变化图》;自制橡皮泥(面粉、油、水)若干;盘子;水;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小国旗插件。

  教学过程:

  (一)、运用中国国旗引出话题:

  1、这是什么?你们还见过哪些国旗?在哪里见到的?

  2、为什么这些地方要挂国旗?是什么意思?(国旗代表国家)

  3、你们还知道哪些国家?

  4、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国家,这些国家在什么地方呢?

  (二)、了解地球的概况。

  1、出示立体世界地图,幼儿观察并说出,地球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2、尝试说出这些陆地的名称。(七大洲)

  (三)、认识七大洲,知道七

  大洲与代表国家的关系(从属关系)。

  1、演示 T课件《地球板块变化图》,用讲故事的形式帮幼儿理解七大洲与地球的关系。(七大洲从属于陆地,陆地从属于地球)。

  故事梗概:地球有七个孩子,其中欧洲和亚洲是一对双胞胎兄妹,大家亲密地住在一起,有一天,七个孩子决定分家,欧洲和亚洲首先分开,然后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和南极洲。然后这些洲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国家,但是因为南极洲太冷,所以没有国家。

  2、看后提问:地球有几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各是什么?这些洲有没有自己的孩子?尝试说说这些洲有那些孩子?

  (四)、启发幼儿运用自制橡皮泥和水制作地球的七个孩子和海洋,并将小国旗插件放入正确的洲

  延伸活动:了解陆地的概况(高山、湖泊等)和海洋的概况(海岛、火山等),尝试用橡皮泥表示。

  课后反思:

  此次活动教师敢于尝试和创新,活动设计层次强、内容新。但由于时间仓促、幼儿年龄特点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如下缺陷:

  一:关于国家和七大洲的关系太难,幼儿无法理解和掌握,以至于将这两个概念混淆。

  二:用水、油、盐和面粉制作的橡皮泥太湿、粘手不易操作。

  三: T制作的太死板,不够生动,应进行修改,加上声音效果。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关注身边常见事物的明显特点和现象。

  2、尝试根据不同物质的吸水特点进行不同组合搭配,寻找最佳的吸水效果。

  3、理解实物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用简单的符号做记录。

  活动准备:

  玻璃杯、不透明的罐子、装水的塑料瓶、盘子、小方巾、海绵、棉花、有一定坡度的塑料槽、幼儿实验记录表、符号对照表、教师统计表等。

  活动过程:

  一、魔术游戏,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带了杯水来和小朋友做游戏,你们想一起玩吗?

  (1)出示一杯水和一个不透明的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不透明的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次做实验,引导幼儿猜猜这次水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2、启发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幼儿:在瓶子里。

  幼儿:飞到外面去了。

  3、打开瓶盖,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小结: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幼儿非常兴趣地观看魔术游戏,揭开谜底后都发现了水是被毛巾吸走了,反过来幼儿也理解了毛巾会吸水这一道理。

  二、实验验证,寻找答案。

  1、介绍实验材料,符号对照表。

  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会吸水,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师介绍提供的物品后出示符号对照表,引导幼儿理解不同符号所代表的物品名称。)

  2、讲解实验方法。每5个人一组,每次每种物品取一件,分别放进塑料槽的黄色区域内并记录摆放的顺序,接着取一瓶水从塑料槽顶端的红色圆点处慢慢的将瓶子内的水倒进槽内,直至全部倒完,最后将流入槽底托盘内的水倒进事先准备好的量杯内,看清量杯内的水量并做相应的记录。实验结束后取出槽内的物品,放进塑料筐内,将手擦干后再次取物,改变物品的摆放顺序后再次实验。

  大班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实验记录表材料材料材料次数1次数2(备注: 代表小方巾; 代表海绵; 代表棉花。)

  3、提出实验要求:

  (1)5个人一组,每次实验每种物品各取一件,摆放后先做记录才开始实验。

  (2)水要倒到塑料槽顶端的红色圆点上,速度要慢。

  (3)每次实验结束将槽内的物品取出放进塑料筐内。

  (4)每次实验物品的摆放顺序不能相同。

  4、幼儿分组操作,寻找答案。

  幼儿:海绵最会吸水。

  幼儿:我觉得毛巾最会吸水。

  幼儿:最会吸水的要排第一,水才不会留走。

  幼儿:最会吸水的排中间。

  幼儿:我觉得应该先放毛巾,第二放海绵,再放棉花,这样最会吸水。

  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丰富的操作材料,较顺利的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流出的水被倒进了事先准备好的烧杯里,幼儿很快能根据杯子中水的多少判断出本组的哪种组合最会吸水。

  三、分享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1、根据幼儿实验记录,用大统计表集体统计实验结果。

  大班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实验统计表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2、得出结论:哪种组合最会吸水。

  师幼共同统计各组实验结果汇总在大记录表上,根据大统计表比较出哪种组合的吸水效果最佳。

  教学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通过一个特殊的杯子引出课题激起孩子好奇心的同时让他们自己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引领孩子再次关注杯子里的毛巾,比较湿毛巾和干毛巾的不同,让幼儿发现其中的秘密。整节课的设计主要 运用探索式教学法,尽量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获得相关的感性经验。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馒头的来源,探究馒头的制作过程,从而知道蛋糕、面包等面制品的制作过程。

  2、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唱《大大的馒头哪里来?》这支歌曲。

  3、能在美劳区用各种材料对面制品进行表征活动。

  活动准备:

  1、面制品的照片、小麦、磨面粉与制作馒头过程进行录象。提供面制品表征活动的材料放到美劳区。

  2、活动前样幼儿回家分头调查其制作过程并做好记录。

  活动过程:

  一、 信息分享(回忆馒头的制作过程)

  讨论:馒头是怎样做成的?(让幼儿将看到的用较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二、观看面包、面条等各种面点的制作过程,感受工作人员为了让我们吃上可口的面点而辛勤地劳动。

  三、音乐欣赏《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1、欣赏曲子,感受歌曲的愉快心情

  2、分三组游戏感受歌曲:

  A:听音乐用橡皮泥制作面包。

  B:随音乐进行伴奏(投放铃鼓、鼓、碰铃、双响筒等)

  C:随音乐舞蹈

  3、放音乐、幼儿填词

  A:随节奏念歌词

  B:填歌词

  C:根据幼儿填词发现的不足进行强化训练。

  4、幼儿随音乐歌唱、舞蹈(采用集体、小组、男女、个别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5、幼儿即兴舞蹈结束

  延伸活动:在美劳区投放制作面点的材料供幼儿制作(如:面团、橡皮泥等)

科学教案 篇4

  教案目的:

  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能变成冰,也能变成水蒸气。

  2、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

  教案准备:

  1、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烧杯(划有红色线、要求有颜色的水)、酒精灯、一杯热水。

  2、小块冰若干,盛有热水的保温杯。

  4、《小水滴旅行记》的课件。

  5、课前准备:幼儿在家做水结冰的实验。

  教案流程:

  一、活动导入。

  师:出示冰。(幼儿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冰”、“我在家里也和爸爸妈妈做了。”

  师:“对,这是你们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还记得你们是用什么做的吗?”

  幼:“知道”。

  师:“那谁来告诉我,你们是怎么做的?”

  幼儿回忆制作的过称和方法。

  教师小结:“恩,对。水可以变成冰、变成冰花、冰雕。看老师手里的图片,漂亮吗?”老师放出示图片。

  得出结论:水可以变成冰。

  二、操作部分。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水可以变成冰、变成冰花、冰雕。那你们知不知道冰可以变成什么呢?”

  幼:“水”

  师:“那小朋友们怎样才能让他们变成水呢?谁来告诉我?”

  幼:用热水、冷水、太阳、手、火等方法。由于时间和操作的可行性,老师采用手捂得方法验证(先让一个说用手的小朋友示范,老师旁边指导。再让其他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尝试并感受有冰变水的过称)并记录。

  师:“小朋友们,现在冰变成了什么?”

  幼:“水”

  师:“你们真聪明,那有没有谁愿意告诉我你的手现在是什么感觉?”

  幼:“很凉快,冰冰的”

  师:“恩,老师的手也冰冰的,小朋友摸摸身边小朋友的手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再摸摸自己的小脸,有什么感觉?是手冷还是小朋友的脸冷?”

  幼:“手冷”

  师:“你们的小手为什么冷呢?”

  幼:“我们刚刚摸冰的”

  师:“对,我们的手刚刚摸了冰,现在冰吸收了我们手的温度变成水了。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水神奇吗?”

  幼:“神奇”

  得出结论:冰可以变成水。(在一定的温度基础上)

  师:“恩,神奇水宝宝可真调皮,一会儿变成冰,一会儿又变成了水。可是你们猜猜如果老师继续加热水宝宝,它还会变成什么呢?”

  幼儿猜测结果。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

  幼:“想”

  师:“看,老师前面的杯子。仔细看啊。”

  教师演示实验:点燃酒精灯,将盛热水(水是有颜色的,这样便于幼儿观察)的烧杯放在三脚架上燃烧,要求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水有了什么变化了没?那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烧开水、煮饭等)

  师:“你们说水神奇不?”

  教师小结:水还可以变成水蒸气。

  三、欣赏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水还有什么神奇的变化?”

  游戏活动:幼儿在太阳下做冰变水的实验。

  家园共育:家长与幼儿一起探讨水的作用。

  日常生活:了解生活中水的变化。

  区域活动:

  1、溶解组:“把盐、糖放进水里搅拌后,它怎么不见了?”

  2、沉浮组:“把东西放在水里,有什么不同现象?”

  3、流动组:“为什么小篮子装不住水?”

  4、冲力组:“为什么把水浇在水车上,它就会转?”

科学教案 篇5

  1、 听音乐《水珠宝宝》拍手进教室。

  2、 引导幼儿玩水。

  大二班的小朋友们,杜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玩水了,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好玩的玩具,你们来玩,玩的时候注意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我现了什么问题,还要注意别弄湿衣服和地,好了,去玩你喜欢的玩具吧!

  (通过提问引出特点)

  3、 大二班的小朋友们,你们玩了这么长时间的水,你们发现水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点呢?

  (无色、无味、透是的,会流动)

  说了这么多,让我产一起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4、 好了,小朋友们这么喜欢玩水,平时也会用去好多的水,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水吗?

  (出示投影)

  5、 小朋友们看,在这幅图里,大海中有很多很多的水,有一部分流到土地里,开有成了地下水,还有一部分被蒸发到了天空中,又随着水回到了大海里,就这样不断的循环,我们才有这么多的水。

  6、 你们知道了有关水的这么多知识,那你们知道水会变身吗?

  现在就请你们和我一起来为它变身。

  7、(出示实验器材)

  请找到自己的那一组,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东西,有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石棉网等,在实验前,先请小朋友看一看大烧杯里有什么(冰),那么你们在什么地方风过冰呢?(冬天)为什么冬天容易见到冰?(水遇冷变成冰)原来水宝宝遇冷就会变成冰,那么请你们把冰拿出来放在手里捂一捂,看看会怎么样?(融化了)冰为什会化呢?(冰遇热会化掉)好,现在请小朋友用洒精灯把烧杯里的水,加热,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出现,注意在操作的过程中别烧到手,并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8、 小实验员到老师这来,谁能够告诉我,你在实验的过程中,看到了什奇妙的现象(有白气),还在哪会见过这种现象呢?这说明了水遇热会怎么样?当水蒸汽碰到玻璃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玻璃上有什以?为什以会有水珠?(水蒸汽遇冷又会变成水)

  9、 小朋友们,水宝宝的变化多不多?可以变成冰、水、水蒸汽三种,那你们知道水宝宝有什么作用吗?请小朋友们一起看录像。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方法:观察与讲解结合

  学法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教学准备】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教师讲授:蜗牛睡觉休眠了,它会用黏液膜封住壳口,不再活动。 问2:蜗牛睡觉了怎么让它醒过来? 学生回答:轻轻摩擦、轻敲、浇水?? 解决:将蜗牛放入水中,蜗牛由于呼吸受到阻碍,就会结束休眠开始活动,并努力爬出水面。

  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多媒体展示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如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

  5.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结合蜗牛的身体特征和多媒体课件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并提出新的问题,蜗牛能长时间放在水里吗?

  四、继续观察蜗牛(多媒体展示,观看视频材料)

  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小结本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情感目标:幼儿体会与同伴游戏时候的欢乐,喜欢做游戏。认知目标:会认读数字宝宝1-5。能力目标: 能大声地读出数字1-5中的某一个简单的知道数字宝宝的笔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幼儿能认读出数字1-5.教学难点:幼儿能够大胆的读出数字1-5之间的任何一个。

  活动准备:数字宝宝卡片1-5各一张、数字宝宝的`纸手套若干、数字挂图、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手指游戏,引导幼儿认识手,并且知道小手的手指数量。

  基础部分

  我们有两只小手,每只小手上有5根手指头。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数一数。(教师导幼引儿伸出自己的手,和老师一起数一数。)数完手指以后,出示数字卡片。请小朋友来认一认这是数字几。鸭妈妈生了5个鸭蛋,最近要孵出鸭宝宝了 。请你看一看它孵出了几只。按照这样的程序从一到五鸭妈妈孵出了五只鸭宝宝。把相应的数字1-5贴在鸭宝宝的下面。教师把数字挂图以及相应的有数量的图片出示在黑板上,带领幼儿说儿歌,识记数字1-5.儿歌:1像粉笔会写字、2像小鸭水里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钩子能买菜。(教师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幼儿可以很上口,便于记忆)

  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请幼儿将纸手套戴在手上,找出和自己手套上相同数字的伙伴,并且唱出找朋友的儿歌。然后带领幼儿说儿歌。整理教具下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选课的内容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一点点的偏难。只是简单的认识数字1就可以了!这节课的内容其实可以作为主题教学,可以在一到二星期上完本节内容。大部分的孩子对于数字1-3记忆的比较清楚,到数字4、5的时候就有点难了,有些孩子记不清楚顺序,这就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老师需要下去在更深层次的研究本节课如何让孩子能尽快的认读出数字1-5.上课期间,有一部分的孩子注意力不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环节与环节之间的紧密程度,以及孩子在课堂上的反映情况。都是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本人自己觉得这节课的效果不是很好,有一些常识和自己的目标完成的不是很理想。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接受能力,以及孩子的喜欢的教学方法都是这节课的弊端。以后上公开课,需要先了解清楚孩子们更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以及孩子们对课程的方式方法喜欢的程度来设计主题教育。这节课整体还可以,没有考虑到用更好的更直观的方式方法来教育孩子,可以试图用一下PPT做一个课件,再加上直观教具我想这节课或许会比第一次上的更成功。让小班的孩子知道简单的笔画应该是中班的课程了,此观点不提倡。

  活动设计背景:我园小班幼儿多居于乡下,个别幼儿不会数数、不会按顺序读数、有些幼儿喜欢读数可是老把数字的顺序搞混淆。孩子们的年龄偏小,农民一年四季只有冬季有时间,针对乡下的种种局限因素,为了使幼儿能够很好的掌握科学领域的数学部分,设计了这节课。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昆虫的外形特点与生活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2、通过猜谜语捕捉、观察各种昆虫,发现其中的奥秘。

  3、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若干个,也可以让幼儿从家里把捉到的昆虫带到幼儿园来。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语活动引出主题。

  教师念谜语: 小小虫,嗡嗡嗡,

  飞到西,飞到东,

  传花粉,采花蜜,

  人人夸它爱劳动。 (蜜蜂)

  一对翅膀薄又明,

  两只眼睛亮晶晶,

  飞低飞高报阴晴,

  飞来飞去捉害虫。 (蜻蜓)

  幼儿猜谜底,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捕捉昆虫。

  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捉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三、将幼儿捕捉到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盒子里,比一比谁跳得最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上,比一比谁爬得快。用火柴盒做小火车套早昆虫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回2爬?

  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为什么会飞。

  将昆虫放在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会怕水。

  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么翻身。

  饲养昆虫。

  将几种常见的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 讲科学用科学教案09-26

科学教案:蜗牛09-11

春天科学教案03-09

科学教案范文04-06

科学教案《赛车》04-07

有关科学教案06-12

关于科学教案07-24

关于科学教案07-27

身边的科学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