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07-27 10:27:04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汇总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汇总10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的动物不仅身体构造不同,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也不同;

  2.初步了解常见的6类动物分类方法: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两栖类。

  3.初步了解6类动物的主要特点。

  4.能通过合作形式整理总结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小组分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寻找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做出科学判断。

  【教学准备】

  教学用的6种典型动物图片或标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引入

  1.从旧课引入。

  (提供 6种典型动物的图片,引入教材第一段)

  2.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3.从讨论活动中捕捉探究的问题。

  1.回忆上一课的活动内容。

  2.学生说说这6种动物的特点。

  3.小组讨论。

  引发探究的兴趣。

  二、寻找相似动物的特点

  1. 提供丰富的动物图片。

  2.说说为什么这样找?这样找的理由是什么?它们怎样相似?

  1.先找出一种与猫、鸽子、金鱼、甲鱼、青蛙、蜻蜓相似的动物。

  2.分组将其他的动物分别归类。

  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科学素养。

  三、逐步建立浅近的概念

  1.将看法一致的动物分别列在表格中。

  2.将看法不一致的动物罗列出来。

  3.运用先前达成的共同特征来分析该种动物,如果看法达成一致则列入表格,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教师则提供进一步的资料(主要是形体特征和行为方面的)。

  4.提供科学家的分类依据和命名方法,交流:我们的看法与科学家的分类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和补充?

  1.说说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初步抽象出共同特征)

  2.各方面陈述自己的理由。

  3.进一步抽象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并为每类动物命名。

  4.还有哪些动物和这6类动物都不相似?蜗牛是哪类动物呢?

  初步培养学生根据事实作出判断的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寻找动物的共同特点

  1.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2.教师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1.小组讨论。

  2.交流,达成一致。

  从找相似的动物实践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五、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

  附板书设计:

  2.形形色色的动物

  和猫相似的动物:

  和鸽子相似的动物:

  和金鱼相似的动物:

  和甲鱼相似的动物:

  和青蛙相似的动物:

  和蜻蜓相似的动物:

科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录音准备(噪音和轻音乐)、发音罐、报纸、毛巾、棉花等

  三、激情导入:

  1、导入:多媒体大屏幕放一段有情节的和对话的短片,看后让学生谈谈对短片的理解,带着声音和音乐再次播放短片,找学生谈感受。之后放一段优美的钢琴曲,让学生说听后的感受。

  2、屏幕放一段材料关于保护我们自己的听觉器官,找同学谈感受。

  3、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说说在生活中有哪些是需要我们注意保护听力的?怎样才能保护我们的听力?

  四、远离噪声:

  听一段录音,非常吵杂 。同学听后谈谈感受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小组讨论什么是噪声?过强的声音会损害人的听力,如放鞭炮爆炸所产生的噪声、强烈的汽笛声等对人的损伤很大。

  五、控制噪音:

  1、过高或过低的声音会影响我们的听力,那么 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组先讨论,再找个别同学回答。

  2、小组活动,做一个发生罐,使发生罐发出声音。

  3、我们生活有哪些可以称得上是噪声的?那么有哪些办法可以减少这些噪声呢?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噪声。

  4、在生活中有哪些场合需要我们控制音量?为什么啊?我们应该在公共场合怎么做啊?

  六、课后延伸:

  1、同学们平常用耳麦听音乐吗?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好吗?为什么?

  2、从哪些地方需要保护我们的听力?如何保护我们的听力?

  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这节课教学难点是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本来是看似有些枯燥的课,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图形并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感受到声音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假如生活没有声音我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啊?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能够大胆的想象。

  通过本节课我也懂得了科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在一些科学课中要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苯柚拼音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蹦芏炼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3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事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权威。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句子意思,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杯子,金鱼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质疑激趣

  1蓖学们,想听故事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有一天,一位科学家来到一所学校,许多孩子都惊喜地围住了他,向他问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位科学家都做了回答,孩子们听了可崇拜他啦。这时,科学家也向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许多小朋友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于是都抢着回答,但都不正确。这时,有个聪明的小朋友通过自己动手,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2鄙栉剩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认读字词,整体感知

  1蓖学们,你们想知道的问题呀,都在课文里呢。带着你们的问号去读读课文吧,一边读一边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学生读后,老师用课件出示勾画的生字让学生对照。)

  2鼻氚涯阋丫会认的字大声地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或夸夸他,或帮帮他。

  3蔽颐且豢槎来和生字娃娃打打招呼吧,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先带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容易读错的多读几遍。)

  4毙∽楹献餮习。

  由小组长带领组词,找形近字,用自己最喜欢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5苯淌和学们都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了吗?瞧,他们又回到了课文里。没关系,有它们帮忙,我们读课文就更容易了。谁愿意来试一试?

  (抽读。)

  6毙∨笥衙亲杂傻厍嵘地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些什么。

  7毖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三、重点探究,品读体会

  1痹俣量挝模思考科学家提出的是什么问题。

  抽读——评议——范读——齐读

  2毕付量挝模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有些什么答案?围绕“议论纷纷”指导朗读,他们的答案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联系第1自然段和课文题目思考。

  3甭昀鲅亲隽耸裁矗克为什么生气?(学生找出文中相关内容,反复阅读后,老师再作提问。)“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和老师可以亲自做一做。)

  4笨蒲Ъ椅什么提这个问题?

  反复读科学家说的话,讨论科学家在回答玛丽亚的问题时为什么哈哈大笑。

  5甭昀鲅敲靼琢耸裁矗

  6毖Я丝挝模你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拓展

  1痹谏活中你看到、听到或经历过这样的事吗?讲一讲。

  2倍量挝模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附:板书设计

  科学家的问题

  提出问题

科学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厨房的用途和厨房中的主要物品,研究厨房中的水池;

  2、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及画布局简图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认识生活和学会生活的能力。

  二、学习准备

  1、课件

  2、作业本

  三、学习过程

  1、教师:厨房是干什么用的?你觉得厨房应该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

  3、出示厨房图片:你观察过你们家的厨房吗?你知道厨房里都有些什么物品?

  4、学生讨论、汇报。

  5、厨房里管线多,电器多,风、水、火、电样样俱全。管线有水管、燃气管、排气管、暖气管等;五金电器少不了燃气灶台、抽油烟机、水池龙头三大样。现在又添了微波炉、干燥消毒碗柜、洗碗机、粉碎机、各种炊具等新品种。当然还少不了米面油盐。

  6、教师根据图片画出厨房的布局简图,学生观察。

  7、学生活动:画出自己家厨房的布局简图。

  8、评价活动。

  9、出示水池图片。

  10、教师:厨房中水池的作用非常大,如果处理不好水池,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很多不方便。

  11、介绍水池的结构。

  12、作业:观察家中的水池并向家长提出自己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科学教案 篇5

  科学概念: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过程与方法:

  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上来试试。

  2.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1.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

  (1)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

  (2)实验前先进行预测,根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3)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把观察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

  2.教师一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一边演示分组活动:

  出示记录表格新课 标第 一网

  尺子伸出左面的长度(厘米)我想到的(预测)我听到的我看到的音高的变化顺序

  音 高振动的快慢音 高振动的快慢

  3.整理数据: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还能发现什么?

  三、课后延伸

  音量、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教学后记:

  本课是单元的难点,引领学生探究时,确实是障碍重重。首先,尺子振动发出的声音较轻,学生的习惯还是没过关,做不到安安静静地做实验,给听音带来了不便,第一个实验中,拨尺子的方法也是必须注意的细节,一定要用一只手用力地在桌子边缘处按住尺子,防止拨动时尺子敲打桌面发声,干扰实验。其次,部分学生观察能力的限制使探究活动一再走入低谷,听出用力不同,尺子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后,再问:“两次实验中尺子的振动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没有人能答得上来,再重复实验,也只有少数学生注意到“振动的距离”不同,此时乘机让学生用手的动作模仿了一下,给出了振幅的概念,觉得大多数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一不同,进行了第三次实验观察,这才堪堪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再后面,就更加举步维艰了,首先,用四个杯子听音,有一部分对音乐不敏感的学生根本听不出来,为强化学生对音高的感知力,我觉得可以用一种乐器先来让学生听听高低不同的音,效果也许会好一些(我在四年级只有一个班级,这阶是没法试了),然后,橡皮筋拉得不同长的音高音低,也有许多听不出的,同样的,用眼睛,也没有几个学生能看出橡皮筋振动地有快慢,这一环节的结论得出,有些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学生有太多的不确定

  教学后记:

  按书中的材料,只能得出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这样的概念,要再细化,比较难(本来说预期他们了解金属传播能力最强的)。而且铝箔纸棒,做起来很难,要特地去买材料,我把这个材料改成铅丝了。

  土电话是非常好玩的一个实验内容,我把教材里的线加长,加长到30米,让学生对着话筒轻轻说话,他们惊讶地发现,听筒里能听到!这比在教室里进行实验要好得多,因为在教室里,本来就能听到互相的说话声嘛,还要电话干嘛啊!好玩之余,学生也对固体传声能力比空气强得多有了很深的印象。

  材的这一个认识还不够,所以在课堂中也没有让学生来证明,只是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无意之间有了一个手握正在振动的音叉而使得声音停止的一个发现,学生也正好利用这一个发现证实了物体的振动会产生声音,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消失。

  思考一:学生在这一节课里的活动有多少,(由于材料有限,没有让每组学生都有实验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中思考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思考二: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发 现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4.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四、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5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对洗手、洗头、洗澡时的泡泡充满了兴趣,他们去公园玩也最喜欢吹泡泡。我们怎样将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生成为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呢?在 “多彩的肥皂”这个主题中,我们设计了关于泡泡的几个活动,试图通过幼儿自己的动手尝试和操作,培养他们探索的兴趣,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一 做泡泡水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各种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从而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

  2.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肥皂、洗衣粉、洗手液、洗发水等常见洗涤用品;人手杯水和根小木棒;吹泡泡的工具;柜子上贴有各种洗涤用品的实物图标记。

  【活动过程】

  1.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1)师:是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吹出泡泡?

  (2)老师试着用清水吹泡泡,不成功。师:可以用什么办法做出能吹出泡泡的水?

  (3)引导幼儿讨论:在水中加入什么可以让水变成泡泡水?(支持幼儿的各种想法,为幼儿提供他们想到的能添加的洗涤用品。)

  2.制作泡泡水,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

  (1)请幼儿把自己要的洗涤用品加入装有清水的杯子里,并搅拌。

  (2)引导孩子观察洗涤用品加到水里,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洗衣粉、洗洁精、肥皂沫怎么不见了?现在杯子里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3.比较加入不同洗涤用品的水有什么不同。

  (1)加入洗洁精、沐浴露、洗发水、洗手液的水还是透明的,

  (2)加入洗衣粉、肥皂沫的水却变混浊了。

  小班孩子不能准确地说出水的变化,只要能有意识地进行观察、比较就行。

  3.吹泡泡,体验浓度对吹泡泡效果的影响。

  (1)用吹泡泡的工具来试试做的泡泡水能不能吹出泡泡。

  (2)师:你用什么做的泡泡水?哪个小朋友用了跟他样的东西?(用另个小朋友做的泡泡水试试。)为什么他的可以吹出泡泡,你的却吹不出?引导幼儿发现浓度影响吹泡泡的效果。

  (3)小朋友互相换换,看看谁做的泡泡水最容易吹出泡泡。

  (4)收拾整理物品,请小朋友按实物图的标记把自己做的泡泡水送回到柜子里。

  【活动延伸】

  继续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做的泡泡水有什么不同。在不同的地方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

  活动二吹泡泡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变化情况,培养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2.感受参加科学活动的快乐,并体验成功的愉快。

  【活动准备】

  用铁丝绕成不同形状的铁丝框,记录表,笔,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的吹泡泡的工具。

  【活动过程】

  1.引发幼儿兴趣。

  师:上次小朋友都做了泡泡水,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吹泡泡的工具请小朋友来吹泡泡。(出示各种形状的铁丝框。

  2.探索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

  (1)师:你见过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

  (2)逐出示不同形状的铁丝框:这是什么形状?你觉得用它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圆的吗?

  (3)请小朋友讲述自己的猜想,请个别小朋友上讲台前在记录表上记录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说是三角的,有的说是圆圆的,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记录表如下:

  我的猜想

  实验后的结果

  (4)小朋友自己选择不同形状的铁丝框来吹泡泡,以证买目己的猜想。

  老师询问孩子:你拿的铁丝框是什么形状的?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呢?

  (5)小朋友互相交换不同形状的铁丝框来吹泡泡,看看其他形状的铁丝框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6)教师与小朋友一起小结,在刚才的记录表上记录吹泡泡的结果:各种不同形状的铁丝框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圆的。

  3.尝试更多、更特别的吹泡泡工具。

  例如:用硬纸壳卷成小棒,在一端剪开成喇叭状;吸管;泡泡枪等。

  师:这些工具也可以吹泡泡,我们把它放在活动区里,以后小朋友还可以试着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看看用它们吹出的泡泡有没有不同。

  【延伸活动】

  画泡泡、撕泡泡,开设泡泡商店。体能活动:抓泡泡。

  【设计评析】

  在 关于泡泡的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动手试探、观察、比较,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而老师注重孩子的相互交流,把问题留给孩子自己解决。以往我们总是认为,小班的 孩子因为年龄小,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开展探究活动会比较困难。但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看到,只要我们选取孩子感兴趣的对象,又遵循他们探究事物的特 点,同样能在小班很好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过程:

  1.声音导入法。

  利用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猜猜看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认为是这种声音?

  2. 图片对照法。

  放各种声音请幼儿辨认,请幼儿先闭上双眼,仔细聆听声音,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若幼儿无法分辨声音来源,教师给予简单的提示,最后展示图片让幼儿对照,加深印象。

  3.语言描述法。

  请幼儿描述各种声音的特色或听起来的感觉

  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户外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

  带回家的活动:

  家长可与幼儿进行声音辨别的游戏。继续寻找、收集各种声音。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原有基础上帮助幼儿分辨各种声音。

  2. 体验寻找、猜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声音录音带(日常生活中声音、说话声、水声等)、声音来源图片。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提升幼儿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使幼儿学会和懂得一些日常生活小常识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在家询问爸妈,自己家中的电器的名称、用途、用法、注意事项。

  2.活动材料:教材想一想 说一说

  活动过程:

  一、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加油家用电器吗?都有哪些电器?(让几个小朋友说一说,他们家有哪些家用电器。)

  2.结合教材,教师归纳小结:小朋友们家中都有电器:彩电、冰箱、洗衣机……

  二、指导与启发

  1.结合幼儿在家中爸妈出得到的信息。提问:你把喜欢那些电器?你妈呢?你呢?(充分让幼儿们相互交流,然后让几幼儿说一说)教师的引导

  2.在,让幼儿充分讨论: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的用途、用法,以及给全家带来的好处。

  3.在教师的引导下,重点说明使用这些家用电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安全用电小常识、爱惜保护家电、以渗透安全保护意识、节约用电)

  4. 让幼儿打开书,认识教材中的电器。然后指几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爱惜保护家用电器)

  效果分析:

  通过教学,幼儿们对家电的有关知识非常感兴趣,幼儿们发言热烈、竞相参与。子教学内容若带领孩子们参观实物。教师边教学边结合实际效果就会更令人满意。

科学教案 篇9

  《使用工具》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工具,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效果,形成良好的科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科学活动记录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图钉铁钉、木螺丝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这些事情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吗?

  1、做作业时削铅笔怎么办?(用小刀或铅笔刀)

  2、做饭时把菜截断怎么办?(用菜刀)

  3、把纸剪成纸花怎么办(用剪刀)……

  象上面所用的小刀或铅笔刀、菜刀、剪刀……这些物品叫做工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内容――使用工具(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一)认识工具

  1、我们用过什么工具?看书P2页在书中寻找出现的工具,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第二页的表格内。2、抽学生汇报工具名称和作用:

  名称:可以做那些事情名称:可以做那些事情

  锤子:可以定钉子、拔钉子等改刀旋转木螺钉

  剪刀可以纸等裁剪物品钳子:可以剪断电线等物品

  小刀:可以裁断纸等物品开瓶器:打开啤酒瓶等物品……

  3、教师小结: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比较熟悉,能结合到现实生活来完成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二)、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一颗铁钉子和一颗木螺钉,你用什么工具可以把铁钉子和木螺钉定人木料中?(学生小组演示,教师在旁边指导)

  2、小结:

  ①选择锤子把铁钉子定人木料中

  ②选择木螺刀把木螺钉璇入木料中

  ③也可以用锤子把木螺钉定人木料中,但是没有木螺刀方便。

  思考:如果要把上面的钉子从木板中取出来,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好?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三、完成教材3页三项任务应该选择的工具

  1、请大家观察3页下面第一幅图,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请大家观察3页下面第二幅图,说说你选择的理由。(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

  3、请大家观察3页下面第三幅图,说说你选择的理由。(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4、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5、读3页简单机械的意义并初步理解。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

  对于简单机械,不同的物体我们应该选择不同的工具来完成,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认识简单机械,学习时注意安全。那么我们学习的简单机械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吗?下节课继续。

  拓展延伸:

  在你的身边发现使用工具的典型事例,与你的同学们交流共享。

  《杠杆的科学》

  科学教育理论:

  依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的以体现以人为本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梳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教学方法:

  实验研究;小组讨论、交流为主的“参与式”教学法;采用“大胆猜测---实验研究——分析数据——形成结论”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三个班中,每班学生均为23名,从平常接触以及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态度比较认真。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不强。家长和某些教师由于观念的问题,低年级时偏重于语数教学及辅导,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进行实际观察、操作。更没有得到家长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

  3、学生分析:在小学六年级,儿童对周围事物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而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实际,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弄明白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费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

  用杠杆尺做实验、通过实验收集并整理、分析数据,理解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对杠杆尺实验研究

  教学难点:

  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等实验用品;女孩压水图(ppt)、跷跷板(ppt)、羊角锤撬钉子图(ppt)等8张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简单操作导入

  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撬大石头的情况,请同学们用墨水瓶、橡皮擦、直尺试一试家长们是怎样撬石头的?为什么家长们会这样做呢?让我们来揭开它蕴含的科学道理。

  二、学习新知

  认识杠杆:刚才我们做的撬起墨水瓶的直尺,在我们农村叫撬棒(撬棍),向撬棒这样的简单机械,我们把它叫做“杠杆”。请一个同学来讲台上示范,其他同学自己操作,教师适时分析指出杠杆各部分的名称及定义。榜书:支点、用力点、阻力点。自己在小组内指一指这三个点位置,说说定义。

  三、巩固新知

  那么我们以后遇到一些简单的机械,如何判断它是不是利用杠杆的原理呢?想想该用那些知识去判断呢?要求组内简单交流,教师请同学交流,其他同学谈谈想法,说说同不同意这样的判断。教师在总结说明。

  四、应用所学

  出示女孩压水图(ppt)、跷跷板(ppt),请同学们自己认真思考,这是不是杠杆?是,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想好后,组内讨论。教师请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学生观察的很仔细,部分学生想到跷跷板的阻力点、用力点在随时改变,教师对同学的这种观察仔细、勤于思考精神给予表扬)。

  五、实际判断

  出示羊角锤撬钉子图(ppt)、老虎钳(ppt)、剪刀(ppt)等6张幻灯片,请学生判断是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先自己想,在小组交流)。教师抽小组代表逐图分析。

  六、实验研究

  教师让学生试着猜测判断:所有的杠杆都省力吗?带着这个猜测我们来深入研究隐藏在杠杆上的科学道理。

  教师指导各组安装实验装置,叙述清楚实验要求。让各小组做实验探索省力、不省力也不费力、费力的三种情况,要求小组分工,记录好实验数据,把它填写到课本第6页的表格中。

  七、数据统计

  对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

  八、对数据梳理分析,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什么?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思考后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巡视,对各组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小组交流后,抽小组代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允许其他同学追问、质疑、辩论。教师也根据需要适时进行追问和质疑。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回顾开始我们的猜测判断对吗?

  九、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杠杆有三个重要的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理解了有的杠杆省力;有的杠杆费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这节课同学们讨论积极,能认真思考,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学活动内容:

  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活动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知道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培养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培养严谨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

  螺丝帽、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啤酒、、镊子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游戏:

  1、出示啤酒一瓶、开瓶器。然后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

  2、用夹子夹1支粉笔。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通过二位同学的演示,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

  2、他们所使用的二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

  ①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的方法是什么?

  ②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③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④分组交流反馈;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

  3、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4、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5、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6、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轮轴的秘密》

  【设计思想】

  本课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知道什么是轮轴,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螺丝刀游戏和两次在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数据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体会和感悟轮轴是如何省力的,知道游戏中也含有科学道理,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的原理。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每组):1盒钩码(系线)、1个轮轴、1个轮圈、2把螺丝刀、2瓶水(系线)、1套支架、1张记录表。

  教师材料:学生材料1套、教学课件、组装水龙头1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水龙头)这是什么?谁能把它拧开?老师再给你一样东西,把它们组合起来,你再来试一试!前后两次拧水龙头,你有什么想说的?

  2、为什么加了一样东西就能轻松的拧开水龙头呢?

  3、让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水龙头,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每部分有什么特点?

  4、归纳:我们把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轮轴的秘密》。

  二、玩变形轮轴螺丝刀

  1、认识螺丝刀

  (课件出示螺丝刀)螺丝刀是轮轴吗?哪个是轮?哪个是轴?

  小结:螺丝刀的确是轮轴,只不过它的轮和轴为了人们使用的方便变长了。

  2、“吊水瓶”游戏

  下面,让我们来玩一玩螺丝刀!我们要用螺丝刀这个轮轴来吊起这瓶水,老师向大家推荐两种玩法!第一种玩法是把水瓶系在螺丝刀的轴上,转动轮,把水吊起来。第二种玩法是把水瓶系在轮上,转动轴,把水吊起来。你觉得玩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老师还有两个要求:第一,每位同学每种玩法都要玩一次!第二,吊水时必须把水瓶口吊到与桌面基本相平为止。学生领取材料后实验。

  交流:这两种玩法,哪种省力?哪种费力?在玩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三、轮轴原理深度研究

  1、(课件出示)老师这里有一个轮轴,你知道它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吗?

  2、我们就借用这个轮轴来作进一步研究。现在老师要在这个轮轴的轮和轴上分别吊一个钩码。为了防止钩码掉到地上,可将轮轴朝向盒子的内部!我们先拿出系有线的钩码,把线头放进轮上的凹口中,在轮上绕几圈。然后,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在轴上再挂上一个方向相反的钩码。如果我把手放掉,轮上和轴上的钩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3、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知道结果?不过,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如果轮轴没有平衡,请你想办法把轮轴调平衡。学生领取材料后实验。

  4、现在老师还要为这个轮轴加上一个轮圈,组合成一个新的轮轴,(教师操作组装轮轴)这个轮轴与刚才的轮轴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如果老师在这个轮轴的轮上挂一个钩码,同学们还能把这个轮轴调平衡吗?学生领取材料后实验。

  5、交流:(同学之间交流想法)。

  6、如果老师再将这个轮轴的轮扩大,在轮上还是挂一个钩码,你能猜一下这个轴上需要挂几个钩码才能保持两边的平衡?

  四、拓展整理

  1、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出示组合式水龙头)为什么加了这个东西,水龙头就能够轻松的拧开?

  2、这就是轮轴的秘密。老师有一个疑问:我们都知道汽车是很重的,而驾驶员却能很轻松的转动汽车轮子,他靠的是什么呢?

  3、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品应用了轮轴?

  4、总结:生活当中的轮轴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一找,并思考这些轮轴帮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⒈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⒉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⒉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⒊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要研究的问题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是()否()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可附图)

  ⒋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左边钩码个数右边钩码个数定滑轮的状态我们的发现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⒈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⒉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⒊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⒋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⒌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⑴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⑵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⑶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⑷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滑轮组》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

  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

  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⒈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⒉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⑴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⑵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请学生猜想

  ⑶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⑷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⒊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⑴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

  ⑵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⒈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⒉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⒊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斜面的作用》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斜面的作用》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的第七课,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对杠杆、轮轴、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这些简单机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且能够在多次研究的过程中较熟练地运用着对比实验进行研究,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斜面的作用》一课,主要由三部分构成:1.斜面有什么作用?2.不同坡度的斜面;3.生活中的斜面。通过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形成“斜面可以省力且坡度越小越省力”的科学概念。从而对简单机械概念进行了扩充。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2.斜面省力与坡度大小有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过程与方法:

  制订实验计划并用实验数据来说明斜面省力及其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和用数据说话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两组实验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斜面能省力,且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教学难点:螺丝钉也是斜面,螺纹越密,拧起来越省力;螺纹越疏越不省力。

  四、教学材料

  学生材料:1块塑料板、1盒子、3样物品(滚筒、垫圈、钥匙)、弹簧测力计、记录表

  教师材料:学生材料一份、自制螺丝钉、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开门见山

  师:(图片1)生活中,你见过这样装货物吗?在哪见过?

  生:见过,装油桶上车的时候就是这样

  师:(课件出示)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现象唤醒学生的前概念,既亲切又自然地引出“斜面”。能让学生短时间内集中注意,产生兴趣。】

  (二)初试斜面,确能省力

  活动一:“斜面是否省力”

  1.提出问题

  师:斜面在装货物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更加方便了/更加省力了……

  师:真得更加省力吗?你搬过吗?

  生:是的,没有/有。

  2.设计实验

  师:在我们的课堂上该怎么进行研究?

  生:做实验

  师:是的,做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很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们打算怎样进行实验?(出示材料)

  3.生小组讨论实验计划,教师个别指导。

  4.交流方法

  师:你们打算用这些材料怎样进行实验研究?

  生:先用塑料板做一个斜面,把物体放在上面往上拉,测出所用的力。

  师:你们有补充吗?

  生:应先测出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再测出沿着斜面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再进行比较。

  温馨提示:①在斜面上运动时速度尽量一致,再读数;②重复用不同物体进行实验,记录在记录单上。

  5.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6.小组汇报,交流小结

  生: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斜面可以省力。

  师:你们有同样的发现吗?

  生:有(教师板书:斜面能省力)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已经能够较熟练地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且这一实验并不复杂,因此这一环节老师只是提供材料让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通过讨论确定方法,在实验中记录、分析数据,在集体研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斜面可以省力”的概念。】

  (三)层层深入,寻得规律

  活动二:“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

  1.搭斜面,引发新问题

  师:(随机搭斜面)这是一个斜面吗?跟你们刚才做的有什么不同或相同?

  生:坡度不同/高度不同/坡长相同

  师:用这些材料我们就可以做三个斜面了。坡度不同,对斜面的作用有什么影响吗?

  生(推测):有影响……

  师:不同坡度的斜面,它们省力是否相同?

  2.设计实验,进一步研究

  师:可以怎样进行研究?

  小组讨论,交流完成实验计划

  实验目的

  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预测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步骤

  生:在不同的斜面提物体,分别测出力的大小,进行比较。(选择一样重物进行研究)

  3.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研究,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发现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板书: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师:有没有其他发现?

  【设计意图:在前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建立“斜面”的概念,知道了“斜面可以省力”。师随机搭的新斜面,会引发学生新冲突,不同的斜面省力情况如何?从而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动力。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使学生对“斜面”的概念有了深入了解。】

  (四)回归生活,解释现象

  1.找出下列哪些生活现象中运用了斜面?

  重点分析螺丝钉(用自制的螺丝钉模型进行教学)

  2.师小结:斜面的运用可真多,只要你课后留心观察,相信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科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让学生用自己的研究所得去解释生活现象,有利于概念的建构。】

  (五)分层作业,拓展概念

  A.自己制作两枚纸质螺丝钉

  B.寻找更多生活中存在斜面的现象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过程与方法:发现并分析自行车上更多的机械种类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整理已认识的各类机械和机械的作用,一时倒机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解释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自带一辆自行车(能变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是利用一个怎样的工作原理前进的呢?以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神奇,但在你们学习完这章后再回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1、在自行车上的各个部分中,你奇的是哪个部分?(一般学生会指向链条和齿轮)

  思考: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能起到什么作用?

  2、观察前后2个齿轮,你发现了什么?齿轮的大小对自行车速度有什么影响?

  3、对自行车的前后2个齿轮进行观察研究,并做好记录工作。

  观察内容记录数据

  大齿轮齿数

  小齿轮齿数

  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几圈?

  小齿轮转一圈,大齿轮转几圈?

  4、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发现2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总结(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

  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来。

  自行车部件简单机械类型所起到的作用

  3、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

  四、本单元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

  指名学生发言,对学生没回答完整的请学生补充,实在没说清的由教师给出正确定义。并组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解巩固。

科学教案 篇10

  重点:

  笛福和《鲁滨孙飘流记》、雨果和《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和《人间喜剧》、列夫·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马克·吐温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音乐家贝多芬。

  难点: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绘画的艺术风格及时代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世界近代历史的三、四百年的时间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促使自然科学取得了空前成就的同时,在文学艺术领域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的杰出的文学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同当时东方的灿烂的文化成就交相辉映,成为人类文化宝贵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首先展示文学作品简表

  提问学生:在上述表格中你读过或了解哪些作品,请学生谈。然后老师对每部作品的时代及内容作简要介绍,重点作品分析两部,让学生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基本角度和方法。概要如下:

  一、近代文学

  1.17世纪文学:

  (1)法国莫里哀,代表作《吝啬鬼》,人物形象:阿尔巴贡。

  (2)他以辛辣之笔、巧妙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局安排,让人们在笑声中去认识封建贵族的腐朽和教会的虚伪,反映了法国的社会现实。(3)现实意义:国王为加强王权,采取了拉拢资产阶级,打击封建贵族割据势力的策略,从而使法国的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地位上得到相应的提高,使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2.18世纪文学:

  (1)笛福和《鲁宾孙漂流记》:j著名的英国小说家笛福真可谓是“大器晚成”,《鲁滨孙飘流记》就是他在59岁时才开始发表的第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在1719年发表之后,立即受到英国社会的广泛欢迎,从而成为笛福的代表作,奠定了笛福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k结合时代特点讲清笛作品受欢迎的原因。

  (2)简要介绍歌德和《浮士德》和席勒的剧作《阴谋与爱情》。

  3.19世纪文学

  (1)雨果和《巴黎圣母院》。介绍写作背景;雨果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他极力宣扬和推崇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认为人道主义所表现出来的“爱情”和“仁慈”可以改变社会,创造世界,同时,雨果在这部作品中尽情地抨击了中世纪教会的黑暗和丑恶。《悲惨世界》,可作为学生课后阅读作品。

  (2)作家巴尔扎克及其《人间喜剧》。①介绍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②《人间喜剧》的文学地位和社会价值: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人间喜剧》所体现出来的深刻现实主义精神不仅在于它正确地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阶级力量的对比和矛盾的变化,而且还表现在对资产阶级的自私和贪得无厌的剥削本性的揭示,即使当时资产阶级处于上升阶段,对于社会发展有着相当的积极作用,它的剥削阶级本性也已经表现得相当充分,这种剥削阶级的本性在巴尔扎克的笔下被展示的淋漓尽致,毫发毕露。③了解几部最出色的小说,如《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④简单介绍巴尔扎克文学文学创作的基本特点。

  (3)简要介绍狄更斯和《大卫·科波菲尔》。

  (4)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是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者,他的诗歌吹响了反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号角。

  (5)果戈里和《钦差大臣》。时代背景:19世纪的俄国是一个充满社会矛盾和斗争的时代,一方面以农奴制度为基础理论的俄国封建专制在拼命地苟延残喘,一方面基于缓慢但是向前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革命民主主义,使得阴云密布的天空出现了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新时代的曙光。代表作品:《钦差大臣》,无情地嘲笑了俄国封建官僚社会的丑态的著名讽刺喜剧。

  (6)列夫·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地位: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战争与和平》的内容:是一部反映历史题材的长篇巨著,描写1812年拿破仑入侵时期俄罗斯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史诗。他的另外两部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7)泰戈尔和《戈拉》:他是闻名世界的优秀作家和诗人,《戈拉》广泛反映了近代印度的社会生活。

  (8)马克吐温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地位: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他写了大量作品,以幽默讽刺的笔触,广泛地描写了美国黑暗现实。《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描写“文明”和“礼法”的白人少年哈克和逃亡黑奴吉姆之间的深厚友谊,最后经过激烈斗争,帮助吉姆获得自由。它是马克·吐温创作高峰的标志。

  二、近代艺术

  1.近代绘画:(讲解每个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及特点)

  2.近代音乐:请学生列举著名的近代音乐家及代表作品,教师对音乐家的贡献及特点略加说明。

  3.近代建筑;(1)以巴黎圣母院为例讲明近代宗教建筑的风格和特点。(2)以凡尔赛宫为例讲述文艺复兴后的宫室建筑。(3)以泰姬陵为例讲述东方国家的建筑。

  三、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课后的阅读一位作家的作品,在活动课的时间向全班同学做以介绍。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蜗牛09-11

走进科学教案12-08

春天科学教案03-09

科学教案《赛车》04-07

科学教案范文04-06

身边的科学教案07-13

有关科学教案06-12

关于科学教案07-27

关于科学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