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教案锦集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讨论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l 能够观察、记录身边的生物、讨论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l 能够例举事例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知识与技能
l 知道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l 知道生物栖息地的概念。
l 了解生物的伙伴和敌对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
l 感受生物之间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揭示环境对于生物的意义,难点是要突出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教学准备
有关生物生存之间有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图片与录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出示地球图片,讲解地球是每一种生物的家园,但每一种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着一定的范围,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生活的地方。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1)出示P26页的图片,认识图上的动物。
(2)提问:它们应该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3)学生看图辨析。
(4)提问:为什么企鹅要生活在南极?南极除了企鹅还有没有别的生物生活在那?在那会有狮子吗?为什么?
(5)讨论:其它几种环境里分别只生活这一种动物吗?还应该有哪些生物?通过这几幅图,你发现生物与他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观察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1)出示一张包含丰富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风光图片或录像。
(2)提问:图片中有哪些生物?又有哪些非生物?
(3)师生交流。
(4)在图片上有两种颜色笔分别写出上面的生物和非生物名称。
(5)讨论: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长期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这些自然环境为生活在这儿的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
(6)讲解:像这样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7)讲述:一棵树也可以成为许多生物的栖息地,下面让我们一起考察一下校园中的一棵树是哪些生物的栖息地。
(8)看书27页学习观察方法(提示学生要爱护树木,就摇一摇够的着的树枝,观察结束,将摇下的生物放回树上)。
(9)教师选择观察的树木,学生分组外出调查,记录。
(10)汇报调查结果,师生交流。
(11)讨论: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生活在这棵树上?这棵树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什么?
3.引导学生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1)提问:在同一个栖息地,这些不同的生物又是怎样共同生活呢?它们之间是朋友还是敌人呢?
(2)看28页图片,或提供有关生物间合作关系的录像。
(3)提问:图上是什么动物?它生活在哪里?与什么生物生活在一起?
(4)讨论:这些动物能离开与它们一起生活着的其它生物吗?为什么?你能举例说说图上的这些生物它们之间是怎么合作生存的?
(5)谈话:向自然界中这些生物相互合作生存,你觉得它们的关系像什么?(伙伴、朋友)
(6)你还能举出一些其它生物伙伴相互合作生存的例子吗?
(7)谈话: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存中都是这样合作的伙伴关系吗?你知道还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
(8)出示生物之间敌对关系的图片或录像。
(9)提问:它们之间为什么成为了敌对关系?是什么原因?
(10)讨论:既然自然界中有这么多凶猛的动物,它们是些弱小动物的敌人,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消灭这些猛兽,而保护那些弱者?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树上非洲大草原的图:图上有哪些生物?它们之间的生存是哪种关系?仅仅是一对一的敌对关系吗?
2.请学生把图上有敌对关系的动物列举出来。
3.师生交流结果。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1.寻找生物的家园
栖息地
生存、生长、繁殖等条件
教后记:
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 能结合查阅资料,例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
l 能设计实验验证对仙人掌耐旱原因的解释。
l 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知识与技能:
l 认识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l 认识并描述动植物在外形、习性等方面是如何适应生长环境的。
l 知道环境对生物省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l 知道不同动植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l 知道一些典型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体会到生存环境的丰富多彩和动植物生存本领的奇特有趣。
l 想知道关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内容,爱提出与此相关联的问题。
l 重视证据。
l 意识到要爱护生命,要为生物的生存创设合适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
本课在研究生物的生存环境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环境对生物省长、生活习性等多
方面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教学准备:
纸巾、蜡纸、保鲜膜、彩色透明纸、水彩笔、鱼的图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大自然的各个角落里生存着不同的生物,生物为了在各自的家园里生存下去,都形成了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领呢?(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和动物在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对环境的适应。
1.认识沙漠环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领。
(1)讲述:大家都知道沙漠是一个条件很恶劣的环境,那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2)沙漠里有生物生存吗?最常见的动植物是什么?
(3)谈话: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在沙漠中大约有20xx种仙人掌和仙人球。
(4)观察仙人掌,它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它为什么能适应沙漠这种环境?
(5)怎么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
(6)看书上得30页实验:这是用了一种什么实验方法?实验中要注意什么?比较的是什么条件?
(7)学生分组实验。
(8)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能证明什么问题?
(9)小结仙人掌的本领。
(10)谈话:下面就沙漠中最典型的动物——骆驼来说,你知道它有哪些是应沙漠环境的特殊本领?
(11)出示骆驼图或视频资料。
(12)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交流骆驼本领。
(13)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14)讲述:其实除了仙人掌和骆驼生活在沙漠中,如果你走进沙漠,仔细搜索一番,结果会令你大吃一惊,因为很多动植物都住在这片严重缺水的地方。
(15)认识一些适宜生活在沙漠环境中的生物。
(16)谈话:课前有些同学也查找了些资料,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动植物生活在沙漠环境中?
(17)学生介绍。
2.认识海洋环境中生物的生存本领。
(1)出示水母和鱼的图:一些海洋中的动物也有各自的生存本领。图上是什么动物?
(2)提问:它们的体色有什么特点?不同部位的体色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
(3)学生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假设。
(4)学生操作活动: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覆上一张黄色的透明纸,观察,有什么现象?
(5)交流活动结果。
(6)提问: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动物是像这样靠体色来保护自己生存的?
(7)学生交流。
3.认识草原环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领。
(1)谈话:斑马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典型动物,你知道它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
(4)讲述:让我们看看书上科学家研究的结论。
(5)提问:科学家为了研究斑马的条纹的作用蹲在草丛中观察斑马得出另一种结论,你猜猜另一种结论可能是什么?
(6)学生汇报猜测结果。
(7)播放有关斑马的录像。
(8)教师小结斑马身上条纹的作用。
三.启发学生讨论给动植物搬家的注意事项。
1.谈话:我们知道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那么是否只有沙漠中才有仙人掌?
2.讨论:把沙漠中的仙人掌移栽到我们居住的地区,要注意什么问题?
3.提问:仙人掌能搬家到我们居住的地方,南极的企鹅能搬到我们这儿吗?见过吗?要注意什么问题?
4.小结:给生物搬家需要了解这种生物适合生存的环境,并给它创设这样的环境,这样才能让它生存下去。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外形
适应环境
习性
教后记:
3.有趣的食物链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 能结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l 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l 能够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l 能够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
l 能够寻找、分析表达食物关系的成语。
知识与技能:
l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
l 知道食物链的组成。
l 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来自于绿色植物。
l 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l 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难点是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不同种类分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 学 改 进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前面我们了解到在同一区域中生活的各种生物之间会存在两种生存关系:伙伴关系或敌对关系。那么是什么原因能把这些不同的生物联系起来?(食物)
2.动物和植物吃的“食物”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揭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1)出示植物、老鼠、猫头鹰三种生物图片:这个地区的几种生物之间是种什么生存关系?
(2)提问:你能用箭头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3)学生画图表示。
(4)讲述:你们看看生物之间像这样以“谁被谁吃”的一种食物关系连接起来,形成了链状的联系,生物学家把它称为食物链。
(5)让学生自由谈自己对食物链的看法。
(6)谈话:请学生在自然界中举几个生物的例子。师边板书在黑板上。
(7)提问:你们说的`这些动植物之间有没有食物链的关系?
(8)学生讨论、写食物链。
(9)汇报结果:黑板上的这些食物链有的同学箭头向左,有的却向右,那到底哪种画法才是规范的呢?
(10)讲解食物链的规范画法。
(11)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过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句话其实是自然界中生物的一种食物联系,你能根据这句成语的意思把图画完整吗?
(12)学生画图P34页。
2.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1)讲述:生物学家给食物链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2)讲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概念。
(3)学生讨论分析35页图上各种生物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
(4)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划分理由。
(5)提问:你认为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各自起了什么作用?
3.引导学生分析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建立食物网的概念。
(1)谈话:你知道自然界中有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它们之间有没有这种食物链关系?多不多?
(2)看书P36图,上面有哪些动植物?你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的画食物链的方法画一条食物链?
(3)提问:还有没有其它食物链了?多不多?那怎么才能一个不漏的将所有的食物链画出来呢?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4)画出上面所有的食物链,数数看有多少条?
(5)提问:你们数过图上有多少条食物链?不管有多少条,从图上看这些食物联系已经形成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比如图中的狐狸在食物链中处在什么级别?它只是一条食物链中的角色吗?
(6)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应用
1.出示36页下图:这片庄稼地中如果农民在这里喷洒农药,那么这个场景中会发生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提问:你能将这幅图中的动植物包括人画出一条食物链吗?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3. 有趣的食物链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植物) (动物)
教后记:
4.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目前的生态现象做出判断。
l 能够参与讨论人类危害环境的行为。
l 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l 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l 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l 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
l 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
l 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我国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以及有关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 学 改 进
一、导入新课
建立生态平衡概念。
1.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有着一定的食物联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而这些生物与他们所生存的环境也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出示一张动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图:你知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要有哪些成员吗?(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的物质)
3.说说这些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4.讲述: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数量通常都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变化不大,这时这个系统就能达到平衡状态,我们在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板书课题)
5.师举例说明。
二、学习新课
1.模拟生态平衡。
(1)制作鱼缸养鱼的生态瓶。
看37页图文说明,学习方法。
设计要求:
A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B瓶中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生态瓶必须透明,让生物得到阳光并便于观察。
D生态瓶的采光以比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
饲养提示:
A鱼的生命较脆弱,可用螺蛳替代养。
B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长陪同,注意安全。
(2)制作小草的生态瓶。
设计这两个生态瓶时为什么要密封?
(3)预测一下,:
A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会怎么样?
B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4)提问:说说这个生态瓶中有哪些成员?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
(5)学生制作生态瓶。(课堂组装一种,要求回家观察记录)
2.知道破坏生态平衡会带来严重后果。
(1)谈话: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2)讨论书上38页的三幅图:图上人们的行为会给这个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吗?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
(3)师举例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蛇与庄稼的故事。
(4)启发学生回忆还有哪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5)阅读书上39页资料,思考讨论:
在这个亚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狮、狼是什么关系?
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人们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数量过大,又带来了什么问题?
现在人们这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态学家,你会建议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说说理由。
3.知道保护生态平衡的途径。
(1)谈话:既然生物们在他们生存的环境中都起着维持一定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相应的建立起各个自然保护区,我们国家业已建立了226个自然保护区,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吗?这些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哪些生物?
(2)教师适当介绍我国一些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情况。(也可借助图片录像资料)
(3)讨论:国家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那么我们同学自己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三、巩固应用
1.谈话:现如今国家为了保护生态平衡还建设了不少生态工程呢,你听说过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吗?
2.师介绍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4.生态平衡
教后记: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准备】
小组: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2)
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
【教学过程】
一、比较水的温度
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
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板书:温度
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大家一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预设: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
5、师: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预设: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
6、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板书:温度计
二、观察温度计
1、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2、分发温度计,提示: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立即告诉老师。
3、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出示:“使用温度计前需要看清楚的问题(教材上P43的3个)”,这三个问题你们都解决了吗?如果没有,再观察一次。
5、学生对照问题,检查自己是否都解决了。再观察。
(根据学生汇报时的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讲完整:温度计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量程;刻度)
6、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汇报交流。(预设: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开后一会,液面下降。)
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1、师:出个题目考考你:“25℃”,你会读吗?
学生试读
2、师: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例:“28摄氏度”怎么写?“零下8摄氏度”怎么写?
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师:我们再来试一下,出示:0℃ 37℃ —5℃ —10℃
(此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3、出示自制模型温度计,然后教师设置温度,请同学读或者写,巩固。同时强调:零下温度自0℃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四、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1、现在请每个同学观察自己温度计上的液面,并记录。
2、交流: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什么会不同呢?(参考P44图)
(预设: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这样几种:俯视、仰视;从嘴里呼出的热气。)
师生讨论,并明白: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五、拓展
1、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课后考虑一下如何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幼儿在学习了溶解和密度的知识后,由于密度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幼儿不易理解,如何让简单的科学原理生动有趣,幼儿乐于探索呢?酸甜可口、颜色多彩的饮料一直深受幼儿喜爱,很多饮料它们的密度都不是一样的,能不能根据每种饮料密度的不同调出两层颜色的饮料,甚至更多层颜色的饮料,经过多次的调试,我成功了.调出的饮料不仅非常好看,而且一个杯子能品尝到几种味道的饮料。我想,如果以饮料为载体,引导幼儿探索液体密度的奥妙,一定能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体验到探索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感知两种液体用同样的方法相配时:密度相同的液体相混合,密度大的液体下沉,密度小的液体上浮。
2、尝试调两层颜色的饮料,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知识积累:幼儿已掌握密度的相关知识。
2、每组幼儿一张记录表、一盒彩笔、密度相同的蓝莓汁和西瓜汁各三杯,一小碗白糖,教师调好的两层颜色的饮料若干。
3、场景:布置一个小小饮料吧。
4、音乐:回家。
活动过程:
(一)观察调好的两层颜色的饮料,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师:咦!这里面藏着什么?(教师掀开藏着的饮料)哇,好漂亮,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
师:它和我们平时喝的饮料有什么不一样?
师:它是怎么调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做个有趣的实验。
(二)实验操作感知:液体沉浮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1、教师介绍实验操作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次,把密度同样大的蓝莓汁沿着杯子边轻轻倒入到西瓜汁中,观察果汁的变化,并记录在记录表里。
第二次,在蓝莓汁里加糖,使蓝莓汁达到饱和状态,再把蓝莓汁以同样方法倒入到西瓜汁,观察果汁的变化,并记录在记录表里。
第三次,在西瓜汁里加糖,蓝莓汁里不加糖,观察果汁的变化,并记录在记录表里。
2、指导幼儿操作实验。
3、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
师:第一次实验你是怎么做的,你发了现什么?
第二次实验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蓝莓汁会下沉?
第三次实验你又是怎么做的,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一次为什么西瓜汁下沉?
教师总结:通过三次实验结果对比得知:密度相同的饮料倒在一起混合了,密度不一样的饮料,密度大的重一些沉下去,密度小的轻一些浮上来。这样一个杯子里就会出现两层颜色的饮料。
4、检查幼儿实验情况,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
(三)进一步理解密度大的饮料沉下去,密度小的饮料浮上来的科学原理。
师:老师也想试一试,看,我手上有一杯农夫果园和一杯椰果,能不能调出两层颜色的饮料(教师操作),哇,我调出来了,真漂亮。
师:为什么农夫果园会沉到下面。
师:如果老师想让浮上来的椰果沉下去,你有什么办法?
教师总结:原来有很多饮料它们的密度都不是一样的,一个密度大、一个密度小,就能调出两层颜色的饮料。
(四)幼儿游戏:《小小饮料吧》幼儿尝试调两层颜色的饮料,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能应用已有经验对星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在长期的观察活动中培养记录、分析资料并对科学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
2、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做到尊重科学、尊重证据。
3、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猎户座的具体位置及变化规律;了解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星座变化是有规律的。
拓展性目标:
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星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星记录表、搜集有关星空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
有关四季星空的音像资料、图片。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谈话引出问题:四季星空中闪烁的星星有没有变化?
活动一:
1、学生交流各自的观察记录,谈谈自己观察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2、引导学生将北斗七星的样子画下来。
要求: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用方向标进行标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者自由组合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整理。
3、观察结果进行初步整理。
4、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从东到春,星座在“一天之内”和“从东到春”是怎样变化的?
5、学生交流、表达。形式可以多样。
活动二:
1、提出问题:无限的宇宙蕴藏着无数的奥妙,让我们继续将观察活动进行下去。在继续观察中,你有什么问题吗?
2、引导学生汇报实际情况。
3、问题:你有兴趣研究一下别的星星吗?让我们选定新目标进行探索好吗?
请同学们预测:从春天到夏天,北斗七星会发生什么变化?春季其他星座会发生什么变化?将预测的结果画出来。
展示学生画的预测图案。
自由活动:
1、让学生进行寻找北极星的活动。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就可以。
2、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一系列探索活动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
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无论是个体数量、生物数量、种类与基因数,它们在生物多样性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复杂而密切,有些昆虫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有些种类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夏、秋两季是昆虫最多的季节,孩子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我抓住这一契机设计了《昆虫运动会》,从健康快乐教育的角度,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掌握昆虫的基本信息,提高他们的对昆虫的了解。
活动目标
1、通过捕捉、观察各种昆虫。
2、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活动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捕捉昆虫
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到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二)昆虫运动会
将幼儿捕捉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1、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子内,比一比谁跳得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与后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谁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车,套在昆虫的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会跳?
3、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飞。
4、将昆虫放到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害怕水?
5、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样翻身。
(三)饲养昆虫
将几种常见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活动建议
此活动适合在夏、秋季进行。捕捉的昆虫最好是当地常见的种类。
活动结束
孩子们,昆虫运动会就要开始了,让我们赶紧去看运动会吧。
活动反思
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活动我以昆虫运动会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又在环节中设计了小游戏。活动中认真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科学地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是完成与落实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健康发展。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春天科学教案03-09
科学教案:蜗牛09-11
走进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范文04-06
有关科学教案06-12
科学教案《赛车》04-07
科学教案《病毒》10-16
科学教案:泡泡09-18
科学教案:刷子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