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22-12-03 16:14:29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打工队伍不断扩大,我县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为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因此,开展对我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对营造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提高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课题实验研究的背景

  东至县地处皖南山区,北临长江,南接江西,面积为3256平方公里,人口为53.5万人,辖15个乡镇、248个行政村、17个社区居委会,地形分布为"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是庄园"。

  全县现有各类学校365所,其中:幼儿园5所(含民办2所)小学318所,初中32所,普通高中8所(含民办2所),职业高中2所。现有在校生88784人,其中:在校(园)幼儿4509人,小学生42514人,初中生25052人,普高生13401人,职高生3308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至县外出务工队伍在不断扩大,我县每年外出务工人数已超过全县总人数的28%,约占15万人,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乡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东至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课题于20xx年4月着手准备,并向省教育厅、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省教育厅教科研1号文件于11月22日批准立项,根据省课题实验研究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本课题予以开题。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对我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有利于全县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公平教育,推进全县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为县国家,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的对象:全县初、小学(含学前班、幼儿园)的留守儿童。

  2、研究的问题:调查研究全县初中、小学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生活自理、课堂学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从中归纳分析出带有共性的问题,认真解剖分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提供事实依据。

  3、研究的对策:一是调查总结各校现正实施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对此提出切合实际且科学合理的建议,在实践中不断加以验证和完善。二是借鉴外地成功教育的经验,结合本县实际,就我县留守儿童教育对策问题,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为国家和教育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四、课题实验的目标与要求

  本课题实验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是:扎扎实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找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符合东至山区县留守儿童教育实际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方法,切切实实地为全县教育的再次腾飞做出应有的努力。要实现这个总体目标与要求,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责任落实。

  在县教育局、关工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课题组由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县教研室主任汪名杰同志全面负责;陈相元同志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工作。问卷调查工作,由陈相元同志负责,课题组全员参与。实地调研座谈工作,分三个小组进行:汪名杰(小组负责)、黄晓东、王清华;陈相元(小组负责)、程赛华、汪孔悦、袁延清;廖立平(小组负责)、鲍岚、梁东胜。座谈会类型及学校: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社区家长代表等三种类型,学校覆盖县城与农村的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数据统计、文字处理等工作:由鲍岚、廖立平同志负责。调查座谈等资料收集归档工作,由程赛华同志负责。重点研究学校:由王清华、汪孔悦、梁东胜、袁延清等同志负责。阶段成果汇总工作:由黄晓东同志负责。终结性研究报告:由汪名杰同志负责。成果鉴定准备与协调等工作,由陈相元同志负责。

  2、明确课题实验开展的三个阶段。

  一是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成立课题组,酝酿、论证、起草、修改和制订课题研究计划与方案,积极向省申报立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将实验研究的任务落实到每个课题组成员;在全县广泛宣传,让实验的目的、意义、作用深入人心,为课题实验的全面铺开做好舆论、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二是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是实验的全面开展阶段,也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阶段,主要任务是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并及时总结成果。

  三是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课题组召开总结会,总结研究成果,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向省教育厅申报验收结题;同时向县人大、政协、国家、关工委、教育局呈递总结性报告。

  3、采取措施,分步实施。

  在准备阶段,收集并借鉴其他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的成功经验,并与县督导室、县关工委合作,收集掌握东至县留守儿童的基本资料。

  在实施阶段,主要蚕区以下科研手段:

  ①调查法:深入学校、农户、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听取教师、学生、家长或代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

  ②分析归纳法:发放调查表,征求留守儿童教育对策,集思广益,从中分析、筛选并归纳出有推广价值的对策与措施;

  ③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留守儿童典型个案教育的跟踪剖析与研究,从中探索总结留守儿童教育的普通规律和方法;

  ④借助多媒体手段,快速处理有关数据与信息。

  4、筹集经费,确保研究工作开展。

  课题组自筹经费,保证本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与按期结题。

  五、课题预期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有:

  ①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②典型个案教育叙事;

  ③专题教育教学论文;

  ④终结性调查研究报告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2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而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是家长的希望,是社会未来人口的组成部分,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利益,也影响社会未来人口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的竞争力,因此,礼仪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礼仪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润滑剂,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逐渐成为社会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在对幼儿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已取得可观的成绩。但是对幼儿开展有意识地礼仪教育方面却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很多的外国人对我国礼仪教育的现状持否定态度,可以看出,我国礼仪教育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分析其现状原因,主要有三:

  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政治思想建设而忽略传统道德建设,幼儿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成了幼儿园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2、家庭教育中对礼仪教育方面相对薄弱。现在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思想,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部分农村家长的礼仪素质不高也严重影响了幼儿礼仪修养的提高。

  3、教育过程中对于礼仪教育重视不够,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是存在。

  (二)我园的实际情况分析

  我园有幼儿400多人,其中留守子女也有不少,幼儿在家由公婆看护,多数幼儿文明礼仪的教育方面受到家庭影响,缺乏文明礼仪的修养,面临这种情况,我园觉得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势在必行。

  二、课题界定

  文明礼仪:简单地说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乘车让座是文明礼仪,遵守排队秩序是文明礼仪,爱护公共财产是文明礼仪。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我国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

  1、开展一系列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文明礼仪知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2、通过评选“文明小组”、“文明小天使”,树立榜样,强化幼儿的文明礼仪知识,自觉遵守幼儿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礼仪,通过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影响其家人(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4、通过培养幼儿礼仪、道德品格,大力提升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课题研究目标

  1、整合《纲要》五大领域中有关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以幼儿发展为本,初步探索我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幼儿礼仪养成体系,提高幼儿文明礼仪的实效性。

  2、文明礼仪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礼仪常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友好的待人方式,热情的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尊、自爱的个性品质和文明习惯。

  3、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把孩子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做实、做好。

  4、通过对幼儿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一是提升教师和家长的文明素质,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学风、园风;二是提升我园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幼儿园围绕《纲要》制定课题教材,开展各年龄段幼儿礼仪教育的组织和指导方法。

  2、围绕教师专业化成长,开展教师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研究。

  3、围绕和谐家庭社区建设,开展如何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

  六、研究措施与方法

  年级制定教育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文明礼仪行为常规教育,并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次,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训练,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和通过专门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文明用语,礼仪示范动作,使每一位幼儿都认识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的内容和教育意识,各成员有活动记录,使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最终形成自觉地,比较牢固的良好行为习惯。

  1、创设文明礼仪良好环境氛围。

  2、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

  根据每月主题每周有计划地组织一节专门的文明礼仪活动,采用丰富的教育教学形式,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使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规范化。

  3、规范训练文明礼仪评比竞赛活动。

  每周开展“文明小天使”评比活动,通过以幼儿主体的相互监督和自我教育保证幼儿的文明礼仪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提高。

  4、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通过家园联系,让家长了解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

  七、研究对象

  招安镇中心幼儿园所有幼儿。

  八、课题研究过程

  (一)理论学习阶段:(20xx。1——20xx。3)

  搜索、梳理、相关礼节,了解实施现状,学习有关的理论,明确方向。

  (二)前期准备阶段(20xx。3——20xx。5)

  1、课题立项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制定课题工作计划,确立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3、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三)具体实施阶段(20xx。5——20xx。5)

  1、撰写开题论证报告,根据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2、开展课题观摩活动。

  3、做好个案资料和游戏集等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

  (三)总结结题阶段(20xx。6)

  1、撰写课题结题论文。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九、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个案、随笔、研究论文等课题研究资料。

  十、最终成果

  1、结题报告。

  2、成果集。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3

  摘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题报告质量不仅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确保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及其问题,提出几点意见,旨在为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1.问题与分析

  目前,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题目与撰写内容不符,调查问卷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把握不准,研究重点与选题的依据、意义不明确,研究框架设计不合理等方面。导致这一个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术态度不严谨;另一方面是目前田径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往往在人文社科类领域确立论文选题,由于选题与所学专业脱离,且相关学科知识掌握较薄弱,致使最后诸多问题暴露。为了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时条理更加清晰、阐述更加准确、思路更加透彻,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点意见,希望对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文献综述是完成高质量开题的关键

  根据调查得知,近几年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时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资料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掌握的不全面、不详细,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些研究生甚至没有完全明确撰写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更多的是对前人研究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研究设计介绍得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1〕。文献综述不仅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还应具有评论性,因此,作者要以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要想写好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深入的了解,明确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人点,因此,文献研读的深度与广度是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内容的涵盖是体现开题细腻程度的重要标志

  研究内容的涵盖应力求精简透彻、主次分明。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每个人的报告时间是有规定的,一般在10-15分钟不等。在有效的时间里,既要做到报告内容明确,又要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就对报告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借鉴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专业人士的意见,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选题依据,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进行的途径,步骤及设想,课题的创新之处和预期的创造性成果,课题进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准备采取的应变措施等几个方面〔2〕。选题的依据、意义应极具针对性地指向初拟题目,按其研究内容删选代表性较强的文句作为报告的重点,体现条理化与清晰化;在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时应注意,要将其内容层次化,把归纳、总结出来的文献分列为不同的类别,一般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现状性综述及分析对比性研究等三个方面。同时,还应注意文献罗列的规范性,所列的内容都应按相同的格式、按事物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有序地排列。

  课题进行的途径、步骤及设想是开题报告的重点部分之一,主要包括研究途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初拟的论文框架及可行性分析五个方面,在阐述研究途径时应说明将运用哪些学科知识、以怎样的视角作为切入点,并将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阐述清楚,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应详细说明。研究的步骤一般按课题预期的研究程序,以时间划分阶段,从头到尾进行罗列。至于论文的初拟框架,无论是在开题报告中,还是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都应视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需要仔细的揣摩和反复的斟酌,还应与导师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以确保初拟框架设计得更加周密、更为合理。可行性分析则要抓住其内涵撰写,明确阐述现阶段已具备的研究条件与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等。对课题的创新之处和预期的创造性成果的阐述应重点说明,在课题的相关研究领域中,前人累积了哪些研究成果,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本课题与他人研究的侧重点和不同之处,并围绕研究的目标,简要阐述课题的创新点及其成果的形式。

  (三)学术态度的严谨与否是制约学术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通过走访相关领域的专家得知,目前,在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着明显的学术不严谨现象,主要表现在,开题报告中的错字与漏字较多、文句表述不通顺和不完整、论述条理不清晰、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不规范、撰写开题的整个思路不明确、研究的重点难点把握不住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术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与写作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进,除了端正学习态度以外,还必须重视研究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基本功的训练。

  研究性思维能力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一是思考,思考是研究的前提,假如研读材料时感悟不出它们可以解释的对象,了解某个研究领域时不知道可以深入探讨的问题,专研某篇学术文章时找不出其薄弱环节,运用别人的理论观点时不明白其精髓,收集众多资料后却不清楚应从哪个方面入手,高质量的开题报告就写不出来。所以,必须善于怀疑,勤于思考;二是积累,积累是研究的基础,学问是积累出来的,知识储备多了,就容易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不善于积累,经常前读后忘,就不能适应日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所以要善于累积,做好读书笔记;三是分析,分析是研究的手段之一,与思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常思考有利于分析能力的提高,但经常思考不等于分析能力就一定强,所以,要学会思考,并把握好思考的方向,否则,思考的结论就会出现反差,就会变成一种低水平的思考。

  2.小结

  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不是形式,故此,一定要研究实质。为了能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和开题报告撰写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首先,研究生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开题报告,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加强思路梳理、文句表达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尤其要注意培养通过理论思维发现问题的研究能力。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才能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奠定实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史济彦.论研究生的选题方法及其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5,(3):33-35

  〔2〕陈玲.怎样写开题报告〔J〕.中国研究生,20xx,(3):28-30.

  〔3〕李艳,董良飞.试论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xx,6(8):

  103-105.

  〔4〕马胜钢,黄韬等.硕士研究生选拔培养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2(4):57-59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4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响水县运河中学 孙光

  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

  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

  界定:“留守儿童” 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交由祖辈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人,是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也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以至于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也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 研究目的

  1.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2.本课题的研究对我校留守儿童的成长特点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探索出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3.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举措。

  (二)实践意义: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生活水平,重点关爱弱势群体,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摸索出解决我校及周边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方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找准路子。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泉。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现状

  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最近三年来,由于社会领域提出“关注弱势群体”和教育领域提出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重要命题,于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问题。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市县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动态成长档案,通过对三年的成长轨迹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研究,探索出我校对留守儿童教育服务的方法、策略和可操作模式。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教育理念得到升华,学生得到较大发展,探索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管理新模式和初步构建出课堂教学的模式。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依据:

  1.马斯洛的“人的动机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五个等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后两个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是人发展的持久动力。

  2.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在关于社会行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社会后果的分析中,创造性地提出正功能和负功能的概念。负功能使既定系统的适应或调整的可能性减少的结果,负功能有助于系统调整和适应的客观结果。家庭环境和教育及家庭结构对于农村儿童社会化的进行也有正负功能。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公办学校为主,认真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切实落实收费‘一视同仁’的政策。要加强对以接受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的扶持和管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解决进城务工农民托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二)实践价值

  我校是一所乡镇的寄宿制农村中学,学校中留守儿童较多,所反映出来的学习、交往、甚至心理问题都比较多。首先,由于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加上学生自律能力较弱,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明显差于其他学生,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迟到、逃学、说谎打架等现象时有发生;其次,由于父母无暇顾及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留守儿童的情绪情感变化,留守儿童找不到倾诉的渠道,又缺乏正确的引导,因而许多儿童表现出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缺乏自信、焦虑自闭、悲观消极……长期下来,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再次由于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大多数留守儿童出现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遇事容易焦虑紧张的现象。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学习、思想、品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进行此课题研究,探索留守儿童学习现状及教育对策将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针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分析主要学习问题及成因,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开展以留守儿童学习教育为突破口的教育新路子。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和实验,培养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主要研究目标:

  1.探索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形成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的评价量标体系。

  2.提高教师教育学生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3.找出解决“留守家庭”后顾之忧的对策,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人才培养不出现“断代”而努力。

  4.打开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研究一个新的突破口,构建切实可行的教育体系,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

  5.探寻和积累切合农村初中实际的、有特色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6.让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尽一份力量。

  (二)主要内容:

  1.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现状、形成原因、教育现状的分析研究。

  2.农村初中留守守儿童教育与发展的途径,可以从做人、做事、学习、交流、安全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3.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个案的研究: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培养他们自立能力、学习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教育。

  4.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诚实守信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真诚待人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做事认真负责习惯的培养研究;正确交友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不善与人交际的行为习惯的矫正研究;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培养研究。

  5.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及排除的对策:人际关系的培养 ;健康心理的培养;自我认定意识的培养;关爱他人意识的培养。

  6.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节假日安全的培养研究:自救的培养研究;安全意识提高的培养研究;自爱、自控能力的培养研究。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步骤和主要措施

  (一)实施过程、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

  选定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学习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对课题成员进行培训。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实施计划》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学校对全校留守儿童的身体状况、学业成绩、父母情况和监护人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反应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树立班主任是关心留守儿童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强化管理意识。

  (2)“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心理分析研究。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产生了叛逆、厌世情绪。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进行社会调查、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及心理咨询室,便于留守儿童倾诉、化解不健康的心理情绪。

  (3)“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分析研究。找出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的道德品德差异与心理差异,对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学习成绩进行分析。探究出适合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与途径,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4)适合“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途径研究。孩子是未来、是希望,农村留守儿童更是以后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农村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必须认真讨论研究,寻找一条适合“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途径。

  3.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对结果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并总结出适应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对策。推广经验,写出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准备成果验收。

  (二)主要措施

  1.调查:现场走访、问卷调查、文献调查等。

  2.收集第一手资料、数据、事例,分析、整理资料。

  3.形成阶段和最终研究成果:调查报告、论文、数据库、留守儿童德育管理体制。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的分析

  首先,国家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为课题提供了社会背景条件,国内外已有的留守儿童教育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已取得的许多研究成果和成功的经验,也可供我们学习、参考和借鉴。其次,课题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本课题组教师具有积极投身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和主动性,他们先后参与了学校的多项课题研究,许多教师通过行动研究,提高了自己教学能力,强化了教学研究的意思,提高了研究能力。可以说,组织的本课题研究组的成员具备了完成本课题研究的能力;由于我们的课题研究采取行动研究的思路,研究活动就是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因此,在课题研究的时间上,有了充分的保证。同时,课题有得天独厚的实验条件。我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农村初中,在发展的历程中积淀了丰厚的校本文化,开放的观念、对新事物的敏感与热诚是我校教师重要的特色。前期学校开展的“让爱伴我成长”手拉手关注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已引起社会的关注,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另外,有着丰厚的资金保障。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培训的行动研究思路,组织了一批脚踏实地、勤于钻研的教师队伍参与本课题研究,校领导亲自参与研究,并在经费上给予全力支持。

  有了以上条件,加之本课题自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本课题的研究是完全能达到预期目的的。

  八、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响水县运河镇留守儿童现状的第一手调查研究资料一套。

  2.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验论文、案例研究成果。

  3.运河中学有关留守儿童教育教学建议。

  4.给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

  5.区域内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有好转趋势。

  九、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承担者科研水平及分工:

  王生国,担任本次课题的组长,在课题研究组要是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

  孙光,担任本次课题的主持工作,将协同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

  邓洪国,主要负责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朱从虎,主要负责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王国海,协同负责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宗开道,主要负责留守儿童的跟踪调查工作。

  单以云,主要负责对留守儿童进行青春期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

  刘宝,主要负责留守儿童的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高磊,主要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王栋林,主要负责开展个案研究,撰写结题报告。

  单康中,撰写相关的研究个案及经验论文等。。

  龚成兵,负责对留守儿童相关资料及个案、论文,图片、影像资料等的收集和整理。

  杨琳,负责撰写相关的研究个案及经验论文等。

  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了解留守学生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撰写研究个案及经验论文等。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时代要求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八次会议中,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就《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作了重要讲话。《报告》为中职德育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必要的文化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健康的身心素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报告》给中职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上指引了前进的正确方向。特别是在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更增强我们适时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来劳动力重要的主体部分,中职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我国未来劳动力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战场,我们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历史重担。而中职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将有利于为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职德育教育理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2、现实要求

  德育是中职教育的灵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保证。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下中职学校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现状令人堪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德育创新的研究实践,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中职教育的神圣使命。

  3、校情需要

  我校是宁远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中专学校,提倡以德立校,以人为本,实行全员育人,在德育方面已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但是学生基本上是双差后进生(思想行为素质差,学习基础差),在教育和管理上都存在很大的难度。学生不听教导,不服从管理,出现经常性违纪违规。教师在教育工作者琐事多,压力大,况且我校又无专职班主任,因此教育教学和管理存在力不从心,常常导致要么因为教育影响教学,要么因为教学影响教育。为研究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时效性、针对性,我校一直在探索多途径、多方式的德育创新教育模式,努力找到提高德育创新教育实用效果的最佳途径,创造和谐、美好校园。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校提出“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课题进行研究。

  二、选题的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进一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传统文化中积极、有益的育人思想与当前中职德育教育现状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中去的新的突破点。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引导学生步入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和他人或社会关系;从而尽可能调整行为,理顺关系,实现对人、对社会的价值,创造性开辟未来。

  实践价值:本课题的研究,使我校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建立起以“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为核心的民主运作机制,评价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通过“知行合一”原则,将道德知识和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仰,形成稳定的道德习惯,培养一批品德高尚,“和谐发展的人”.

  三、研究目标

  通过“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课题的研究,提高全体教师德育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有创新思维和工作能力并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德育工作教师队伍及学生队伍以及全员育人的德育新格局。成就学生,负教师,具体表现在:

  1、注意德育活动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学生能通过自我教育与自主管理活动的参与和体验,形成感悟与信念,进而把正确的观点内化为思想观念和行动方式,最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注重德育“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思想,确立了注重素质教育,涵养人文精神,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提高于一体,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培养目标,全面推进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整合,努力挖掘、优化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教育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3、德育教育工作要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体现“与时俱进”理念,立足当前中职学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注重德育工作机制方法的创新。工作形式多渠道、灵活化、多样化,方法趋向科学与可行。

  4、注重德育教育规律性的探求。在课题进行中,积累第一手原始资料,总结德育教育规律,供其他德育工作者参考。

  5、通过课题开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文明”校园,有效锻炼学生,成就学生,切实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减负减压。

  6、建立以“六个一”工程(编好一本德育校本教材、建好一支德育管理队伍、制定好一套学生评价机制、编印好一份校园德育报纸、建好一个校园德育网站、选定好一批德育实习实训基地)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形成德育创新、管理创新和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四、研究内容

  1、建立科学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体系。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力量和效能。

  2、研究环境因素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注重潜在课程的育人功能,探索符合中职学校的校园环境、班级管理模式。

  3、研究中职学生个性差异,制定一套针对中职学生个性差异的心理辅导对策。

  4、研究各文化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德育教育因素。各专业组任课教师组成学科德育渗透队伍,挖掘各专业学科教学内容内在的德育因素,实现学科德育渗透,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具备优良品质、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5、研究校园与企业相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

  五、研究思路与依据

  (一)、研究思路

  1、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2、贯彻“知行合一”原则,凸显实践育人功能;

  3、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更新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及方法,体现出“与时俱进”思想,强化机制方法创新。

  (二)、依据

  1、理论依据:

  (1)、《中学德育大纲》

  (2)、科学发展观理论,“以人为本”思想及“知行合一”思想

  (3)、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2、实践依据:

  我们有深厚德育教育的文化底蕴,在当地已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德育工作战线上,拥有一批优秀、素质过硬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和班主任,并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的案例。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德育科研,坚持以德育教育为首,注重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定期开展德育教育心得体会。全体教职员工注重德育理论学习,具备较强的德育科研的素质。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选择宁远县职业中专学校作为实验学校。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参观学习,调查研究法

  (2)文献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个案研究法

  七、课题研究步骤

  (一)课题研究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6月

  (二)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2月)

  对研究课题进行可行性论证,制订课题研究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德育现代化理论和实地考察学习,转变观念,确定实验和样榜班,制定方案,做好一切课题的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全面展开学校德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研究,并查找相关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按照实验计划方案的具体要求,全面细致认真地进行实验,不断反思、总结、深化、提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

  总结课题,整理实验过程材料,立案归档,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推广。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和管理

  (一)科研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课题管理措施

  (1)制度保障:例会制度保障。围绕课题研究的展开,抓好科研队伍,注意点面结合,加强重点难点的攻关力度,使研究活动经常化。建立科研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建立教师理论学习和研讨交流制度。

  (2)研究组织保障:由校长担任课题主持人,学校配备行政领导、骨干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程序。

  (3)时间保障:确保时间落实,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的活动,每个月举行课题汇报活动,不断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抓好课题的过程管理。

  (4)经费保障:确保可以研究经费全额到位。

  九、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撰写论文。

  2、课题研究教师、学生成功案例集。研究有关活动录像、照片、资料集。

  3、完成好“六个一”工程:编好一本德育校本教材、建好一支德育管理队伍、制定好一套学生评价机制、编印好一份校园德育报纸、建好一个校园德育网站、选定好一批德育实习实训基地。

  4、制作德育教育课件,将科研成果推广。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6

  课题研究背景:

  带班多年发现,班级内的单亲家庭学生越来越多,这样的家庭对孩子们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让我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的婚姻观、家庭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离婚率越来越高,单亲家庭子女日益增多。家庭的破裂、抚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家庭教育的变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课题研究意义:

  据我在班里调查,和各班班主任交流,每个班里这样的孩子还不少呢!所以,就这个问题我想研究一下,看看有什么具体的办法来帮帮这些孩子,实在不忍心他们长大后一无是处或是人格有缺陷。

  这些孩子就学,给了社会、学校,乃至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是这些孩子成为有用的人呢?很多老师发现,班里的这些孩子生理、心理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很多教师也都逐渐发现了这类学生出现的新问题。例如,一部分学生长期受到家庭的冷落,在学校消极,不参加集体活动,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的态度。性格孤僻、灰暗;还有的学生受到家庭暴力的影响,在情绪控制上较为困难,容易冲动,攻击性强,等等开题报告范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这些情况,对于学校管理、教师的教学目标实现都提出了问题,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成长,是不可缺少的学校教育组成。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单亲家庭通常指父母离婚的家庭,可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单亲家庭的范围应该是更广泛的。孩子他们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有父母离婚的、有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的、有父母一方或双方监狱服刑或强制戒毒的、有父母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在身边的。我本次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指小学生中父母离异、父母离世的孩子,他们由于家庭的原因造成了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有所缺陷,在学校的活动中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于他人,造成了他们有自闭、自卑、叛逆等心理问题表现,本次课题研究的方向就是了解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成长情况,尤其是心理发展方面。了解单亲家庭在孩子们成长中的影响,从而在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孩子们的成长,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7

  1. 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教育论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美育对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大学英语课程学习效率低下,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使其得到美的熏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形式的美有机结合的过程,是全面而和谐地向学生渗透美的基地。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外国语言,了解其文化,掌握其技能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生态学理论强调要构建生态化的大学英语课堂,体现生态平衡的生态学基本思想。因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一定层次性和结构性,其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和联系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教学要素之间不断的进行着信息、能量、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与内外环境间保持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进而维持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平衡和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有机整体,它还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把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生态学统一起来研究,探索如何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渗透美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网络查询本课题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国内很多学者对美育的研究给予了大量的关注,也有许多文章探讨了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性,但是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美育教育与生态学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非常鲜见,因此,本课题研究拟创设充满美感的英语生态环境,构建平衡、协调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让学生以生命存在的自然状态和方法学习英语,实现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2. 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立足于我校大学英语课堂中因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兴趣不高而导致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堂现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将美育教育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找出影响美育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的生态因子,进而提出美育得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措施;将建构的教育措施运用到英语教学实践中,利用实验教学来检验教育措施。

  2.2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创设充满美感的英语生态环境,构建协调、平衡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让学生以生命存在的自然状态和方法学习英语,实现学生美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探究影响英语美育教学的生态因子;

  (2)探索如何构建大学英语美育教学的整体生态平衡,以协调各因子间的关系,创设生命化、生活化的生态氛围。

  3.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及实施计划

  3.1研究思路

  本课题以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为指导研究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基本研究思路是实践调研,理论分析——对比借鉴,数据分析——总结归纳,提出建议——现实应用,实践检验。首先找出影响英语美育教学的生态因子,为研究提供良好的理论借鉴和参考;再通过对相关本科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大学英语美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方案在教学中实施,通过对反馈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最终得出构建英语美育教学生态化课堂的措施。

  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贯穿于本研究的整个过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在选题阶段,通过问卷调查为确定本研究的必要性提供数据支持;

  (3)参与观察法:在实践阶段,参与在线活动,并对学生参与活动情况进行实时观察,了解所构建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美育教育渗透的具体实施情况;

  (4)个案分析法:在实践阶段,针对一名学生进行整个实践过程的观察,了解其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

  (5)访谈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及时交流,了解其存在的困难和想法;

  (6)行动研究法: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比较,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总结经验,优化教学设计方案。

  3.3实施计划

  (1)准备和初步实施阶段。建立课题小组,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方案;调研相关本科院校目前英语课堂美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全面实施阶段。内容选取,教学模式、方法的确定,把确定的方案在教学中实施,根据反馈和收集的信息加以分析整理;

  (3)推广总结阶段。课题组成员相互交流实施情况,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教师论文,收集研究资料;

  (4)写出结题报告。收集汇编材料、成果汇集、装订成册,为顺利结题作准备。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8

  研究生管理工作是关系到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高校研究生管理难度较大,管理制度不灵活、执行难等现象普遍存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加强数字校园建设、提高研究生管理人员的能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中。

  作者:1.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2.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我国研究生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要做好研究生管理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效果和培养质量,必须首先要深刻剖析当前我国研究生管理现状,牢牢抓住现阶段研究生特点和本质,逐渐探索出一条全面、多维度、有重点的研究生管理工作思路。

  一、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管理现状

  1、管理难度大

  当代研究生生源普遍多样化,结构组成复杂且年龄跨度大,致使研究生管理工作相对较难。此外,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参与集体活动的意愿不强烈,缺乏凝聚力,给研究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2、制度不灵活

  不同学科在学科属性、知识结构、研究领域、培养年限、培养目标等方面各有针对性,然而在制定重大决策前,缺乏充分的调研和论证,较少听取广大教师和研究生的意见和建议,导致管理制度及决策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在对研究生的实际管理中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ll]。

  3、制度执行难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规定,各高校也相应出台了各种规章制度,对研究生的学位授予及日常管理进行规定和约束。然而在实际执行层面,有些规定形同虚设。由于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导致研究生管理制度执行较难l2l。

  二、创新研究生管理的工作思路

  2.1加强数字校园建设,搭建信息化平台

  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是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必然途径。目前我国已有不少高校使用了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中,各层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如学院研究生部、校研究生院等部门对掌握研究生各项基本信息、成绩一目了然。借助信息化这一平台,可以从招生录取、日常管理、教学培养、社会实践、学位授予、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对研究生进行监督和管理,不仅使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也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2.2提高研究生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研究生管理者在整个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维系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和谐关系的纽带。一名合格的研究生管理者,首先要热爱研究生工作,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品德素养。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和各项政策,并着力培养研究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一代优秀青年。其次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明确工作职责。研究生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锲而不舍的进取心,敢于不断挑战和迎接新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最后要提高研究生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应定期开展研究生管理人员讲座、培训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专业人才,使研究生管理者通过学习逐渐积累专业知识、明确岗位责任、提高工作能力,并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断运用到实际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研究生管理者应当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努力为研究生的学业生涯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H。此外,高校相关人事部门也应从人才选拔、任用、考核、评估、薪酬水平、奖惩措施等方面入手,不断吸纳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较强专业能力的研究生管理人才。

  2.3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学业期间有着重要的育人责任。一方面,研究生导师在学术上对研究生给予指导,传道授业、答疑解惑,从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相关文献查找与阅读、开题报告到论文中期考核及论文毕业答辩等环节,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学术造诣都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及学业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生活中,研究生导师的为人处世,行为举止都对研究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研究生导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并以“立德树人”工程为契机,增进与研究生的沟通和交流,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塑造研究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品格。研究生导师、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及研究生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间相互协调配合,保证各部分功能的最大发挥,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完成。

  2.4完善研究生教育考核评估机制

  定期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进行评估考核,对于全面提高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各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不同类型硕士研究生之间评估体系的区分度不高,针对招生质量、研究生管理与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导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位论文质量、学位授予、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缺乏严格把关。应建立健全一整套有针对意义的评估体系,并定期开展评估考核工作。评估考核过程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评估结果细分为几个等级并及时向各培养单位反馈。针对不同考核结果采取不同的整顿或改进措施,待下一次评估时,要针对上一次评估中有待改进的环节重点考核。应建立相应的网站,将评估方案、各培养单位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全部公示在网站上,接收全社会的监督。

  2.5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中

  研究生课程较分散,集中管理难度较大。研究生管理者应克服困难,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借助研究生会、社团、党团活动的力量,发挥学生干部尤其是学生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积极带头作用。应将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到研究生日常管理中,包括入学迎新教育、奖助学金评选、社团活动、校风建设、寝室文化评比、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

  研究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作,研究生管理工作者任务艰巨而繁重。应当认真分析当前工作目标,端正工作态度,理清工作思路,不断思考,积极探索出一条科学、长效的研究生管理路径,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9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从日常的心理咨询工作、相关的调查研究和媒体介绍的大量案例中不难看出,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学生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烦恼与困惑等是中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其中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教师性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并且学生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教师语言态度、行为习惯的影响。教师良好的素质特征,不仅时时感染和教育着学生,而且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1、从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看,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发展学生个体的全面素质,二是发展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素质教育的学科教育面对的是学生全体,故而把心理品质教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其实质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品质。

  2、从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看,自从提出素质教育以来,很多地方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实施途径的探索。有的从课程结构入手,有的从教学管理入手,有的从教育评价入手,有的则从教师素质入手等。但人们渐渐发现,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尝试,素质教育必须进课堂才能落实。同样,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也必须进课堂才能真正得到落实。那种把心理教育游离于课堂这个教育阵地地以外的方式既不实际,也不实惠。

  3、从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趋势看,“矫治与发展并举”是心理教育的必由之路。以着眼少数有问题和适应有困难的学生,注重补救性行为的“矫治性”工作,虽是辅导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对正常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和心理潜能的发挥的“发展性”工作却不能忽视。美国学校辅导主任协会在所制订的“中学辅导主任的工作”中就明确指出:“发挥性的指导是指导工作的组成部分,这个指导是努力对学生成长的有计划的积极的干预,从而推动学生多方面个人的、社会的、情感的、生活的、道德的、认识的、审美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并促进这些方面综合统一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中。”这就是说,我们把心理品质教育纳入学科教育中去实施,其实质就是要面向全体,注重“发展“,走“矫治与发展并举”的道路。其目标体系是:把矫治学生偏差行为和消除心理问题作为短期目标;把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观、自主性、学习能力和社交适应力等作为中期目标:而把促进学生自我完善,使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4、就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客观实际而言,学生许多心理问题都源于学习问题,尤其是学习心理问题。有的学者指出:学生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却没考虑到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排解,才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这些心理又反过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直接把心理品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其目的就是要把心理品质教育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直接挂钩,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从人们对心理教育的认识上看,人们通常把心理教育看作是少数心理学工作者的事,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心理教育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分内之事。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明文规定,“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要求“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6、从培训师资的角度看,在学科教育中实施心理品质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迫使所有学科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修养和心理教育水平。教师负载着传递人类文化知识和培养下—代的崇高使命,由此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否则,不仅影响自身发展,更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

  7、从教育本身的内涵看,学校教育绝非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协和系统。教育心理学认为,知识是对事物属性及其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素质的含义有多种,现在多指人在某一方面的心理修养或各方面心理修养的综合表现。这就是说,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心理过程。所以,我们把心理品质教育纳入学科教育的常规课堂中,是有其级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从当前的国内外情况来看,目前普遍的误解是心理健康教育以人为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人为本,更多的是为了把学生转化成符合教学的学生,而很多教学行为本身又存在着各种各样违背以人为本的事实。长期以来,很多研究往往只停留在对某类问题学生的研究上,还没弄清学生到底有没有问题,是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与教师的素质有什么关系,就把一些学生归为另类,对他们另眼相看,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矫正措施,这本身就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阻碍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开展教师素质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具有与时俱进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全面、健康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本课题中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课题界定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发展心理入手,运用心理学理论,采取各种适当的方法,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提高适应和生存能力,并针对我们发现的小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行为,进行引导、转化和调治,以达到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个性心理全面、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如何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面对的课题。怎样在小学生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研究和探索的主要目标。“教师素质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探索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易于被小学生接受并为小学生所喜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途径。研究本课题的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和国家法律、国家的有关教育政策以及国家教育行政机关的有关规定进行探索和研究的。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分为主体工程和辅助工程两部分:主体工程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发展”,辅助工程的价值取向着眼于“矫治”,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主体工程包括:

  1、课堂心理环境的营造研究。学科教育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特有的育人环境,这种环境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心理交流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课堂教学中对师生心理产生实际影响的学习生活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有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心理环境,也有消极、冷漠、沉闷的心理环境。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实施心理品质教育的重要条件。科学家们研究表明,一个人在积极性高涨时,可以发挥80%—90%的才能,反之只发挥20%。因此,只有营造协调、融洽的心理气氛,才能激起相同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2、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带动其他学科实施心理品质教育的策略研究。每个学科都或多或少地含有心理品质的因子,但如果一开始就在所有学科中全面展开,这显然既不实际,也不科学。语文学科本身就是“语言性”、“工具性”、“文学性”、“人文性”等的包容体,换句话说,语文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反应,本身就是人性的张扬及个性心理品质的折射。所以,我们决定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探索学科(所有学科)教育实施心理品质教育的方法、策略、途径等。具体说,就是重点放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研究,其他学科参照研究。当实验取得一定实效后,再逐步辐射和规范其他学科。这样,既能为其他学科摸索出一条可资借鉴的前路,又解决了师资培上的难题。

  3、.学科教育实施心理品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常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可谓异彩纷呈。但正如美国教育家埃根等人在其所著《教师的策略》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教学中不存在一种可以适合于所有教学情景的模式或结构,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有不同的教学的策略相适应,世界上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由于我们在学科教育的常规课堂教学中纳入了心理品质教育这一特定因素,故而必须重新构建一种能把学科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4、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水平的提高研究。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我们的教师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上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要实施心理品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显然是很艰难的。为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水平的教师。其基本思路是由少数骨干带动某一学科(语文)教师,再由某一学科(语文)教师带动其他学科教师,从而产生一种油浸纸巾的效果,即“点———片———面”的培训模式。

  辅助工程主要包括:

  5、心理活动课研究。心理活动课与常规活动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相同点是都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自主行为的活动尝试中去感悟与体验。所不同的是,常规活动课的内容及范畴要广些,而心理活动课则把目标集中指向心理规律的探索和心理品质的提高这一点上。关于心理活动课的研究,兄弟学校已经总结了不少成功经验,我们在借鉴相关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本校实际,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本校、本地区的新路子。

  6、校园心育环境的建设研究。我们说的校园心育环境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广播”、“心理咨询导报”等侧重于心理矫治和补救工作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五、实验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

  1、文献研究法:从多方位、多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同一课题的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论。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等方法,调查“隔代教育”下的生对自主需求、追求的心理现状和潜能发展的可能性,总结筛选有利于该课题研究的经验、方法,为构建课题研究提供经验性原型和基础。

  3、实验研究法:从该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假设出发,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成功地操纵自变量,科学地观察因变量,开展课题实验,检验理论构想,丰富课题研究模式。

  4、行动研究法:一切为了行动,为了行动的一切。课题研究价值的取向取决于学生群体的行为方式和结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心理旨在激发追求自主的意念,自主意念的激发又旨在学生行动的催化。行动结果是检测课题绩效的主谈话法、咨询法、建立心理档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等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9~20xx.12)组织有关成员学习理论,参加培训;设计方案,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做好各项测试,申报立项。

  2、实验阶段:(20xx.1~20xx.9) 进行课题方案的论证。制定阶段实施计划。围绕计划全面展开实验研究。举办阶段报告会。

  3、总结阶段(20xx.9~20xx.12)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撰写实验报告,举办结题报告会。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0

  一、课题名称:

  《如何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目的

  “三xx”教学模式真正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可是就中学生课堂来说,提问意识弱、提问水平低、对老师的话不敢有任何的质疑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改变不了。尤其在中学物理课上,表现的很突出,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一系列新问题。其实新课程呼唤会问的学生、会质疑的学生,更呼唤有心于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教师。但是,在本人长时间的观察和调研当中,无论是“新课改”还是“传统教育”都只是涉及到了现代教育的皮毛,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在物理课程中表现明显。

  教师过多的提问压制了学生发问的欲望,阻碍了学生发问的机会。正是在老师的这种精心诱导下,学生慢慢散失了自己探究知识的动力,正是在老师的这种层层逼问中,学生逐渐失去了疑问的主动权。多元思维被一元思维所替代,致使学生没有发挥自己质疑能力的空间和动力。手段被目的化,教学成了一种过场,学生根本散失了自己的思想。

  “三xx”教学模式下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因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质疑精神。只有敢于疑别人之不疑,不满足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的仲裁,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有创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通过“问题——探索——解决”强化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研究的意义

  在现有的对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中,往往侧重理论性的分析,操作性不强。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对策,丰富教师教学的研究,促进该研究的全面化、深入化;具体研究不同类别的高中生的需求特点,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论对教师激励学生问题意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高中生质疑意识的发展和思想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创新性人才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能不懈地探索答疑的能力。对于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些研究是本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的形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了解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因教师授课情况、态度、时间等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的反应特点。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离不开质疑,问题意识的提高可促进学习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提问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在融入社会后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师应利用教学环节中的各种途径,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问题意识它包含四个要素:①主客体要素:主体是指具有社会性的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客体又称为认识对象,简而言之,它是人的认识所指向的目标,具体地说,认识对象可以是一种进入认识视野的自然、社会、精神等各个领域的事物和现象;可以是主体考虑加以解决的问题,包括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各行各业、不同领域、不同范围的问题,全局性、战略性的或局部性、战术性乃至操作性的问题等等;也可以是主体酝酿创造或改进的某种产品,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社会关系产品,以及塑造人才这种特殊的“产品”等等。②需要要素:认识对象要适应人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或存在于人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成为人们的思维对象,值得人们去“打破沙锅问到底”。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教授李跃兹指出:“认识到某种社会需要是在创造发明活动中迈出的第一步”。③优化要素:主体对现状的不满或否定并想方设法去改进或主体欲从被打破的,处于不平衡的认知结构状态过渡到有序的、平衡的认知结构状态。④动力要素:问题意识能否最终达成依赖于主体是否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顽强的创新意志。狭义的问题意识概念主要是针对动力要素而言的,就是指主体怀有探索情境真实问题的强烈欲望。

  美国著名的认知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体现了通过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产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态度和创造思维,可以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形成一套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早在二十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重点的“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学四个阶段的观点,即:“确定问题情境—提出解决方案—搜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其策略主要是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学生学习的知识采用类似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这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造就了一大批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很强的人才。

  四、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分两个层面表述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主要了解高中生听课时的思想动态,是否有过问题意识。

  (二)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特征。

  学生有疑问或者想提问的具体表现,和他们质疑能力的强弱。

  (三)高中生问题意识与思维品质及学习效果的关系。

  (四)提高高中生物理学科问题意识的对策性建议

  从学生方面入手,从老师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

  第一阶段:XX.3~XX.4准备阶段:

  收集整理有关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

  第二阶段:XX.4~XX.5实施阶段:

  (1)在实际课堂教学和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经验,并随时进行反思,并及时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2)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个案分析法随时记录研究的步骤、心得体会、典型个案、案例。

  第三阶段:XX.5~XX.7总结、结题阶段:

  汇总、整理课题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研究在参阅学生质疑意识的文献资料的前提下,运用统计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本校师生的整体情况,同时结合性别、年龄、求知欲特点。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的中学生质疑特征,提出以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质疑能力。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堂提问是老问题,从有教学开始,我们就开始用嘴,无论是最古老的教学模式,还是最现代的课堂,教师的嘴无一不成为课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许这是老调,国内外就这一问题已取得相当的成绩,但,老调新弹的原因,是我们以一线教师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教师嘴上的这一问,以一线教师的实践研究,从我们的高度来解决我们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校工作的需要

  朝阳七校新教师多,教师教学能力正在不断地进步当中,与学生一样,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头几年,往往是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进步最快的几年,我们需要抓住这一时机,在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发展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我们的新教师更快更好地进步起来。同时,我们的老教师虽然已工作多年,但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育观念的快速更新,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也在不停地考验着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功底,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师培训方面再做些工作。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快速的成长起来,我们的教师如何进步得更快,我们很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平台,恰逢十一五课题立项期间,结合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工作,为教师发展搭建一个舞台,让教师的课堂精彩起来,也就会让学生的生命精彩起来,同样的,学校才有可能精彩起来。

  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因素有很多,而其中重要的,应该是教师的语言,无论是任何辅助工作,都是在教师语言的基本上进行的,而教师语言中,最重中之重的,应该是这一“问”,引入教学内容需要问,激发学生思考需要问,引发学生情感需要问,唤起学生共鸣也需要问,甚至在教学评价中也会用到问,有时是提问,有时是设问,有时是追问,等等等等,因此,从问入手,是打开优质课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成长的一把扶梯,我们选择精彩一问,选择更精彩的课堂。

  2、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从理论角度: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提出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的艺术.

  从教学实践角度: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个问题没问到关键,又问一许多问题来解释这一个问题,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技巧。经过细致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困惑,想研究,确实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从实践中拿出来,再放回实践中去研究,把这一“问”做细,做透,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提出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的艺术.

  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个问题没问到关键,又问一许多问题来解释这一个问题,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技巧。经过细致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困惑,想研究,确实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从实践中拿出来,再放回实践中去研究,把这一“问”做细,做透,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从广义上讲,是研究教师课堂中的“问”怎样更精彩,更有效。

  从一个一线操作者的角度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

  1、积累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

  2、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爱答,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更有效,它究竟精彩在什么地方。

  3、反思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这个问题达到了什么效果,可以怎样改进能更精彩更有效。

  4、创造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如果要激发学生兴趣,我应该怎么问,如果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我该怎样问等等。

  5、精彩一问的分类研究:如何提问,如何追问,如何反问等。

  6、精彩一问的辅助研究:配合精彩一问教师在语气、表情、体态等方面应起到什么样的辅助效果。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积累法:积累在听课、讲课、研究课的过程中发现的精彩一问,让教师们首先能够分辨精彩一问,激发教师研究精彩一问的热情和信心。2、个案分析法:反复推敲名师的示范课及课题组教师自己的研讨课,研究每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研究为什么这样问好?能不能更好?

  3、文献资料法:查找阅读相关文献,并把研究者的积累编辑成册,边积累边研究,为研究提供材料,为积累提高层次。

  4、行动研究法:将积累和研究中的精彩一问应用到课堂,反思所应用的问题和方法,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一问。

  5、比较研究法:将同一时期不同教师的课做比较,寻找差距与不足,及同一教师不同时期的课做比较,证明研究的有效性,让教师更有动力和信心。

  五、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XX.9-XX.12)

  建立方案,准备材料,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明确人员分工,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物质准备。

  (二)课题实施阶段(XX年.3-20xx.6)

  1、实施课题研究:

  (1)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周积累一个精彩的问题,要求有问题背影(提出过程)及入选原因(你为什么觉得这个问题好)

  (2)每月四次集中研究,包括一次名师示范课研究讨,两次课题组成员课题课研讨,一次理论总结。

  (3)每月将课题组成员积累的问题及研究过程中的成果装订成册,制成校刊,课题组成员人手一份,在第二个月对第一个月的精彩一问进行应用反思,并将反思内容以札记的形式书写于校刊笔记处。

  (4)每学期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小结,并形成自己的成果或论文。

  (5)结合教学工作进行课题课展评工作。

  2、做好反思总结工作,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不断地调整。

  (三)成果形成阶段(20xx.9-20xx.12)

  1、将所积累的“精彩一问”进行筛选,分科分内容整理,集结成册,编著《精彩一问》

  2、总结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和组成结构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二十五位参与研究的教师中,80后就占到了十八位,年轻也许意味着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相对较弱,可是,这是一支有活力,有干劲,对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强烈渴望的队伍,他们可以更快地接受新事物,更快地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进行双提升,而且,我们有像王金芝,齐艳丽,王晓斌这样的科研前辈,也有像潘明华老师这样的科研骨干,也有像孙晶,隋丽芳这样经验丰富的教学能手,这支队伍的科研能力会越来越强。

  七、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本课题参加人员想要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愿望强烈,队伍年轻,同时校领导骨干教师的加入,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科学性,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2、本课题研究资料文献部分学校大力保障,积累部分获取难度不大,且教师积极性高。

  3、所需实验仪器设备能够保障,录像刻录等设备齐全,技术有力。

  4、虽然学校经济并不富裕,但能做到首先满足科研需要。

  5、总历时四年整,每学期十六个教学周,每周一个小时集中研究,时间有保障。

  6、朝阳七校是个新兴的学校,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学校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领导教师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2

  一、课题研究背景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责任感教育是把“自然人”,通过读书明理,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学阶段是培养良好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的最好时期,也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但是,在现实中,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我们中职的学生,做事拖拉、说谎、做错事推卸责任,对老师、家长不礼貌,甚至顶撞,做事不计后果的现象比较严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并将责任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已成为当前中职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吴江区开展“有感恩心、有责任心、有进取心,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为主题的三有三讲活动,一年多来,在学生中形成一定氛围,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活动面太广,需要进一步扎实细致地深入进行。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利于三有三讲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才会有感恩心,有进取心,才会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

  二、课题研究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增强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对于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来说,也有利于自身责任感的增强,教学教育业务能力的提升。

  三、国内研究现状

  19xx年10月程东峰的《责任论:关于当代中国责任理论与实践的思考》一书中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责任的产生、责任的概念、意义,对当代责任进行了分析并对责任教育进行科学论述。在这之后到20xx年以前国内再没有对责任感进行过系统地研究。20xx年以后经历了非典的深层思考后,人们逐步开始研究责任感以及责任感教育问题,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现在,一些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已经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中国教育报》报道了柳州铁一中队学生们进行责任教育,他们提出了四点四会,取得育人的积极效果。上海的洋泾中学、松原市滨江中学、浙大附中、上海杨浦高级中学、绍兴稽山中学等学校也在责任感培养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学习借鉴中发现,他们基本上都在基础教育领域在不同方面对责任感教育进行探索。对于职教领域中职学生责任感培养的研究不多,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空间。

  四、核心概念界定

  1。中职学生

  初中毕业后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学生,基本学制以三年为主,具体为二年半在学校学习,半年顶岗实习。本课题以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为例。

  2。责任

  一是指份内应该做好的事,如履行职责、尽到责任、完成任务等;二是指如果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如担负责任、承担后果等。

  3。责任感

  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份内份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对我们的职责、义务的感知,是自觉地把事情做好的心理。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对自己所承担的事尽心尽力,认真负责完成,当自己承担的任务出现问题时承担责任,不推诿。

  4。责任感教育

  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培养学生的责任素质,以使其对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加以确认、承诺并履行的教育。

  本课题中的责任感教育是指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从责任行为产生的心理学意义出发,从对自己、家庭、他人、社会负责四个维度着手,探索中职生责任感培养的主要对策,并努力将责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力求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五、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一)研究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实际的研究,了解中职学生的责任感现状,为学校开展责任感教育提供实践依据,发现责任感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重点突出探索可实践可操作可行性强的学生责任感培养的途径,结合学生的实际加以改进,进行系统的责任感教育,努力将责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使责任感教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也为其他学校、地区开展责任感教育提供实践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

  1.吴江中专学生的责任感现状的调查研究(子课题一)

  编制一套信度、效度较高的“中职学生责任感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了解掌握我校学生责任感的实际状况,通过分析,从中找出导致学生责任感意识不强的原因。

  2.中职学生责任感教育内容的研究(子课题二)

  责任感教育内容由对自己的责任,对父母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四个方面组成。

  对自己负责: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体。

  对家庭负责:了解父母、体谅父母、感恩父母。

  对他人负责:学会合作、相互帮助、诚信做人。

  对社会负责:讲究公德、遵守法律、回报社会。

  每一个方面都是通过以真实有趣的小故事,真实的情境体验,以班会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中产生责任意识。

  3.培养中职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的研究(子课题三)

  (1)学校:通过学生会、团委组织开展责任教育的系列活动,校园文化建设

  (2)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培养学生责任心和合作精神的研究(社团、学生会、班团干部队伍)。

  (3)家庭: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手段查询、收集和筛选国内外关于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成果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当前我校学生责任感的实际状况,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和找准问题的原因,为制定研究方案,有效开展研究提供依据。

  3.行动研究法:根据我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实际,开展系列活动,发现责任感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学生的实际加以改进,使得责任感培养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执行,从而有利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四)研究过程与步骤

  本课题研究工作从20xx年9月开始,预计至20xx年9月止,研究过程分三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的准备与规划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2月)

  (1)申报课题,完成课题研究设计;

  (2)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

  (3)组织学习文献资料;

  (4)拟定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4月)

  (1)对本校学生的责任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完成调查报告;

  (2)组织实施研究,探索责任感教育的内容;

  (3)分学期、学年制定计划并具体实施;

  (4)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资料上传;

  (5)进行阶段性总结,接受阶段性验收。

  3.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9月)

  (1)进行经验总结,对原始材料、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归类;

  (2)对本校学生的责任感现状再进行调查,与前期调查对照分析,检测责任感教育效果;

  (3)在梳理、归纳、再提高的基础上,完成结题报告,并推广成果;

  (4)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六、研究条件保障

  (一)课题组人员结构及分工

  1.人员结构

  课题负责人凌美凤,中学高级讲师,苏州市德育学科带头人,20xx年被评为吴江市先进教研个人。从事德育教学工作18年,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有很强的教育责任感和探索精神,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的经验和较高的课题研究能力。独立主持吴江市十一五课题《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校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已全部结题。有多篇文章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

  课题组成员胡燕春,校团委书记,经贸信息部德育主任,有丰富的德育工作经验。

  俞荣,苏州德育学科带头人,吴江中专副校长,曾分管学校德育工作,有丰富的德育工作经验。

  曹晓东,现代制造部德育主任,德育教师,有丰富的德育工作经验,曾参与省级课题研究。

  邱依晴,吴江中专德育教师。

  课题组成员都有丰富的德育工作经验,责任心强,对本课题的研究充满兴趣,也充分认识当前中职学生责任感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保证。围绕本课题,课题组成员充分利用网络、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查阅大量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充分准备。

  2.分工

  按照课题研究项目,把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分工,具体的分工及职责如下:

  子课题一:吴江中专学生的责任感现状的调查研究,邱依晴、凌美凤

  子课题二:中职学生责任感教育内容的研究,俞荣、胡燕春、曹晓东、凌美凤

  子课题三:培养中职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的研究,凌美凤、胡燕春、曹晓东

  (二)学校的支持

  学校开展三有三讲活动已经一年多,取得一定成果。学生、教师都认识到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性,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学校领导对教师课题研究大力支持,学校建立了《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吴江职业高级中学教育科研课题结题鉴定办法》等制度,在研究经费上给予全力的支持和保证,这些都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七、预计完成的研究成果及形式

  1.调查报告:中职学生责任感现状的调查报告,20xx年1月完成

  2。案例集:学校开展责任教育的系列活动案例,20xx年10月完成

  2.论文:中职学生责任感教育的途径研究,20xx年12月完成

  3.研究报告:中职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实践研究,20xx年8月完成

  参考文献:

  1.刘世保青少年公民责任感建设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xx(2)

  2.王兆林、姬焕芳学校责任教育初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1)

  3.程东峰青少年责任意识形成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

  4.贺百花基础教育研究[j],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xx(8)(下半月)

  5.宿春礼责任胜于能力[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xx

  6.李遂武、韦贡年责任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3

  一、养成教育内涵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过程。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慢慢形成的。所以,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二、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

  为了了解高职学生在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500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高职学生存在着比较多的养成教育弱点,如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比较散漫等。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学生中的不少人在中小学阶段没能较好地接受系统扎实的文化学习和基本的思想道德及行为规范教育,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应变能力不强,对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抵抗能力差,法制观念、公德意识比较淡薄等;但最主要的突出问题如下:

  1.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较差

  目前的高职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长辈们的长期溺爱,形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然而一些家长却很少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使得相当部分学生的依赖性强,独立自理能力差,有的连洗衣服、整理内务卫生等这些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

  2.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但从现状看,高职学生进校时分数不高,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还有一些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并不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因此学生入学后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意识,表现出学习纪律涣散,学习主动性、刻苦精神、钻研精神不够。

  3.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比较突出,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

  学生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的迁就和宠爱,引起了学生心理的个性畸形发展,导致学生难以融入到集体生活,妒忌心理较强,经常因自身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怨人怨天,容易产生矛盾纠纷,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

  4.从生活细节看高职学生道德养成

  在高职校园这个文明的殿堂,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时有发生。高职院校卫生设施普遍比较完善,但在校园内总能看到学生乱扔东西、随地吐痰的身影。洗衣服时水龙头可以一开一个小时、便后不冲水的现象随处可见,学校体育设施被个别学生人为损坏等,迟到了不喊报告。"

  三、实施高职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措施

  1.养成教育一定要从关键期抓起

  一般来说,新生入学期间,应当采用严格的纪律约束,重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我国有句古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而养成教育“之计”就在于新生入学的阶段,抓住了关键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总之,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新生的特点,利用新生优势,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务必把握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紧、抓好、抓细、抓实、抓早。

  2.建立全员育人制度

  全体教师、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都应对学生的教育负责,养成教育应该是一个所有教职员工都有责任参与其中的一项工程,而不仅仅是专门的学生管理部门和辅导员所做的工作。如果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注重自己日常一言一行的言传身教,并持之以恒,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学生在校园内的所有活动都可能对其学业和人格的形成造成影响,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同时也是任课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的责任。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职学院应当放手发动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使学生时时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形成自觉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充分锻炼能力,展现个性。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高职学院要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4.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化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因此如何让枯燥、空乏的思想道德教育回归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魅力,并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值得高职教育工作者思考。如果我们不让学生接触社会,就会闭门造车,培养出社会不需要的废材。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5.科学严谨的规章制度是高职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

  高职教育,由于创建时间短,许多制度尚不健全,制定切合于高职院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并使之具备特色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是当务之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使认识转化为行动的有效保证。高职院校有关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规章制度的制定还要把握好有利时机,针对具体问题,重点在于落到实处。

  总之,“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做小事开始,通过点滴积累,聚沙成塔,完成人生的道德追求,养成良好的文明举止,使今天的高职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自学、自律、自立、自强能力的新型大学生。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4

  课题名称:利用日记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背景:

  现在的小学生尽管读了很多课外书,可提起写作总有“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感觉,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写的作文千篇一律,内容空洞,脱离实际,毫无新意,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俗话说“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写作素材,学生只要认真观察,用心体会,就能写出好的作品。日记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手段。

  2、 意义

  对于身边的人和事,社会上的一些现象,美丽的自然风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日记就给了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在这里,他们有了自己的小空间,自由抒发内心的情感。在日记里,总会体现出学生新奇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我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笔记录下他们的喜怒哀乐,久而久之,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日记只用来记录其内容的载体,作为一种文体,属于记叙文性质的应用文。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因此,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可以记述活动,凡是自己一天中做过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是日记的内容。

  “关于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的作用的研究”是指让学生通过观察、描写,收集写作素材,能对生活有切身的情感体验。姚雪垠先生曾经说过:“记日记,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也有益于知识修养品格修养。”同时,在指导学生写日记的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不再为写作文而发愁,让他们爱上写作。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xx年5月~~9月)

  确定课题,立项,确定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xx年9月~~12月)

  1、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日记是对生活的记录,“用我手写我心”是我对学生写日记的基本要求,鼓励学生记录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哪怕只是一两句话。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室外活动、社会活动和读书活动,让学生们的世界精彩起来、丰富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努力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日记源头,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指导学生写日记的方法

  学生在三年级刚刚写日记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该写什么,我就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从家里的事、班级里的事、学校里的事写起,选择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用一两句话写出来,慢慢地,学生就知道如何选材。长此以往,学生积累的素材就多了。掌握了方法,学生写起日记来就得心应手了。

  3、 多鼓励,多表扬,为学生的写作创设平台

  写好日记,贵在坚持。如何让学生能把写日记坚持下来,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每节语文课上都有五分钟的“美文朗诵”,让优秀日记的作者朗读给大家听;把优秀习作收集在我的博客空间里;推荐优秀习作参加各类作文竞赛等等。如此的鼓励表扬,大大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现在上了六年级还在坚持写日记,写作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第三阶段:小结阶段(20xx年1月~~2月)

  整理实施阶段的各种资料,包括教案、反思、学生日记、作文等。

  第四阶段:提升研究阶段(20xx年2月~~5月)

  继续用实施阶段的做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整理相关资料等。

  第五阶段:结题(20xx年5月)

  完成结题报告,整理资料袋等。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 主件:结题报告

  2、 附件:

  (1) 学生优秀日记,在博文中出现。

  (2) 学生优秀作文,在博文中出现。

  (3) 调查问卷等。

  (4) 研究随笔,教学反思等,发博文。

  (5) 相关的一些图片、文字等。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5

  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份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偷窃剐钱、野宿不归家 。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后,知道这些学生中大多数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据我们对全校1093名小学生家庭调查来看,属于父母离异的家庭学生有60人;在父母中有死亡的家庭学生有28人;父母因违法犯罪被劳改、劳教的家庭学生有6人;母亲被拐卖或失踪的家庭学生有6人;寄养在亲戚家里的学生有3人;共计103人,占全校小学生9.1%。其中,学习差的有33人,表现差的有13人。再从家庭教育看,属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的家庭学生就有41人,占单亲家庭学生的40%。看来,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问题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教育家卢梭说: 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为此,特提出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课题。

【教育研究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教育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10-18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04-26

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06-09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03-09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0-19

情感教育行动研究开题报告10-19

教育开题报告开题报告03-25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6篇11-23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6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