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时间:2022-11-17 09:38:09 经典美文 我要投稿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通用32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美文吗?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美文的概念已经不限定于某种文体,或某类内容。相信很多人都觉得美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美文:浅说韩信,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通用32篇)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1

  近日和朋友交谈,无意中说到了历史人物,很多历史上名声赫赫的人物,最后被冤死,汉朝的韩信、宋朝的岳飞、明朝的袁崇焕等人。我当时开始了反驳,因为这三个人的死亡并不是被冤枉那么简单的,我只是简单地说了一下,从汉朝的韩信开始分析。

  当时,韩信是刘邦得意的大将,也是刘邦提防最深刻的大将。应该说,韩信所立下的功劳,是汉朝时期所有大将中最大、最多,也是最不应该被刘邦杀了的。但是,细细研究一下,就可以知道,韩信被刘邦所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这是韩信的性格所致,也是刘邦对韩信的了解所致。

  韩信年轻的时候,带着剑,被小痞子戏弄,从小痞子的胯下钻过去。放到今天,我们也来看一下。如果我们在锻炼的时候,手里拎着剑,或者是拎着刀,遇到了一个小痞子,小痞子逼迫着我们从他的胯下钻过去。想一想,是不是这个小痞子自己在找死?即使是剑刀再不锋利,杀死他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因为小痞子挑衅在先,这是取死之道。即使当时我们再老实,也会怒火中烧的,也会挥起剑或者是刀,劈向这个小痞子的。可是,当时的韩信,却并没有这么做。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这是常人都难以忍受的侮辱,而韩信忍受下来,韩信的理想并不是简单的,用一句话说,就是“所谋者甚,所求者大。”也就是说,这个时候,韩信已经开始为他后来的路做准备了,而不是简单的“胯下之辱”所能遏制的,相对来说,“胯下之辱”只是一件小事情,而他的志向,才是大事情。

  楚汉争霸在经历最为困难的时候,韩信是袖手旁观的,而且对刘邦进行了要挟,就是想要“代齐王”。而这个时候,刘邦带领的很多人都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即使是后来汉朝建立,刘邦怎么可能会忘记这件事情?还有,刘邦有着识人之明,知道这个人将会做什么。这是刘邦的长处。

  当时的韩信,尽管汉朝已经建立,他并没不觉得就是天下太平了,否则也不可能会收留一些刘邦通缉的人。从这一点上看,韩信并不是老老实实的人,本来就深有野心的人;从“胯下之辱”中就可以看出韩信的野心,直到汉朝的建立,韩信也没有多少改变,依旧有着野心,有着想要对汉朝不利的野心。但是,他出于什么理由迟迟不动手,就不知道了。很有可能是,他缺少一个反叛天下的借口。那个时候的人,是很看重借口的;说的简单明了一点,就是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而且,他也从心里看不起刘邦,因为刘邦“善将将”,就是善于带领将领;而韩信则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这个时候,他也知道刘邦对他不敢轻举妄动的,否则他就会有了反叛的借口了。

  刘邦用计谋算计了韩信,把韩信困守在长安。因为韩信对刘邦的轻信,对自己的自信,所以,并没有想到刘邦会对他实行看押。这件事情出乎他的意料。韩信这个时候是不可能会有任何的反抗,就被刘邦带到了长安。刘邦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对他动手的念头;可是,韩信这个时候很显然已经心中不服气,想着要推翻刘邦的统治。因为刘邦一直都不曾放心他,所以,严密地监视着韩信。而韩信如果是聪明一点,就会老老实实地做人;可是他却做出了一些让刘邦不可能会容忍的事情,就是韩信写信给别人,联合一些人准备谋反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不要说,古代,即使是今天,也可能不会容忍的。所以,韩信就这样被杀了。这是他的取死之道。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2

  故事发生在秦朝末年。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骑在快马上疾驰而去。天茫茫,夜漆漆,天下之大,他却觉得没有终点。忽然觉得自己是落魄的雄鹰,在寻找可任它翱翔的天空。“留步”,一个浑厚的声音划过天空。他就是韩信,助刘邦得天下的常胜将军。而这声音来自于萧何。

  暗度陈仓,背水一战,韩信的军事才能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军事天才,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呢?请听我娓娓道来……

  首先,这和韩信的性格息息相关。

  有一次,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领多少人马?韩信直言无忌道:不过十万。刘邦又问:将军可领多少人马?韩信哈哈大笑,傲慢地说:多多益善。刘邦虽然心里不快,表面上只好笑笑。

  后来韩信率兵攻齐地,杀广田,让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镇扶齐国。刘邦闻后大怒,破口大骂。这时候,张良和陈平都在。两人暗中踹了刘邦一脚。刘邦马上醒悟,可先前都骂了,怎么收回呢?只能继续骂:韩信这臭小子太没出息,男子汉大丈夫,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要当就当真齐王,当啥假的。

  于是,韩信封王,这也使刘邦对他心中有了芥蒂。

  这也算三分天下吧。韩信为齐王,刘邦为汉王,项羽为楚王。韩信的地位骤然上升。

  地位升了,谋士和说客也该来了。

  说客叫武涉,是项羽派来的。他是意思是:韩信已成为汉楚之处的第三支力量,可以权衡天下,希望齐王可以助楚灭汉。

  谋士叫蒯通,是韩信身边的助力。他是意思与武涉不同: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然而,韩信的意思是:汉刘邦于我有恩。

  好了,短短的一句话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也暗示了韩信的下场。

  为何?

  古人云: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韩信就是这样,既拥有“震王之威”,又拥有“不赏之功”。这样的人,主子是不会留的。不守中立,只有死路。这也是韩信之死的第二个原因。

  可惜,韩信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项羽的死期到了。

  韩信的死期也到了。

  果然,项羽不久就被刘邦和韩信杀了。

  然后,刘邦就开始斩杀那些曾帮他打天下的武将了。

  韩信很快就被刘邦从楚王降为淮阴侯。

  兵权被夺,可刘邦没有收手。

  韩信被定罪为谋逆,被斩杀。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从韩信没有听取蒯通三分天下之时,他的人生,就注定是个悲剧。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3

  话说,秦始皇死后,胡亥二世继位,由于听信宦官赵高等人之言,政治腐败,国家颓废,致使群雄割据,诸侯并起。多方反抗势力,想推翻朝廷,建立政权,这其中楚汉争霸最为激烈,最终“汉高祖”刘邦在韩信等人的帮助下,一统天下,建立大汉王朝。

  纵观历史,我国古代谋士众多,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淮阴侯”韩信

  韩信,汉族,自重言,西汉开国功臣,初属项羽,后归刘邦,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主要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为营、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主要事迹。忍辱负重,曾受“胯下之辱”知恩图报,曾“一饭千金。”

  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淮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

  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伐、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

  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是史书上对韩信的评价。读读兵书,你会为那些统一天下的娇娇者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而莫不知其身后还有众多默默奉献的人,韩信就是其中的一个。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4

  汉朝出过很多了不起的大英雄,有名的大将军,但是我只喜欢韩信,只有他才配称为兵仙战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这些词语好像是为了专门形容韩信的。但是有关于他的故事却少得可怜,除了知道他那些精彩的战役外,没有太多的描写,留给世人的只是个自负的背影还有一个谋反的罪名!

  喜欢韩信是因为他的不完美,他的故事里总有那么一点点遗憾和瑕疵,就算战无不胜也还是死在吕后的手里,聪明又狂妄还有点贪心。易中天老师说韩信有点书生意气,还有点傻又不可一世,据我看来未必如此,韩信应该是不拘小节又纯真率直的人,想怎么做就怎么从来不愿违背自己心意,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完全顺着自己心意活着。

  少年家贫,不事劳动生产却跑到人家混饭吃,作为一个大丈夫的确不齿,人家嫌弃他却还后知后觉。钻了无赖的裤裆又怎么样,韩信毫不在意,他就是这样一个豪放的人,有些不管不顾,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刘邦拜他为大将军又怎么样,该敲诈时一点不手软,这是韩信应得的,本来刘邦就有求于他嘛,可是韩信却很知恩图报,手握重兵也还没想到造反,他想的也不过是一个齐王而已。韩信不关心政治对自己将来的处境也毫不在意,他只喜欢打仗喜欢炫耀自己的本事,这就够了。对于军事韩信是个天才,可他却不懂得战场外的政治,本来他就没有什么野心,对于同僚的傲慢态度和刘邦的直言不讳也是出于他的本真率直,他就是不懂得怎样保护自己才招来杀身之货。刘邦其实一点也不了解韩信,他不知道韩信其实是个很率真的人,虽然有本事但是绝对不会背叛他,那些种种不臣表现也不过是韩信觉得委屈罢了,韩信也只是想让人记得他的丰功伟业他的傲慢资本。他很在意这个,因为韩信少年时候受到的种种际遇,让他变得很贪名图利,他太需要这些来证明给那些过去瞧不起他的人看。

  看到韩信的时候总想起林黛玉,一样的孤傲一样聪明,但是又这么纯真,给自己惹来麻烦……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5

  在中国的历史名将中,有一颗闪亮的星——韩信。韩信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巧妙运用计谋帮助刘邦占四国,败项羽,夺天下。同时,在我眼中,韩信是一位奋发进取、能屈能伸的大英雄。

  由于穷困的原因使韩信在饥饿中知道了奋发进取,他也不想因为一时的怒气而被官府杀头,从来懂得能屈能伸。我所钦佩的正是他这种虚怀若谷与逆境求生的精神。

  在历史上,能不被穷困所屈服,在侮辱中奋发向上的人少之又少。在绝境中取得成就的人更是万里挑一。

  韩信令我钦佩还在于他的机智果断,拥有百战百胜的才智。除了奋发进取,能屈能伸之外,他的诚实也令我十分敬佩,在饥饿的交迫下,一位老妈妈援助了他。他说以后会好好报答他,尽管老妈妈拒绝了他,但他帮助刘邦夺得天下之后,便来到家乡,兑现自己的许诺,赏给老妈妈一千两黄金,这种知恩图报的品格真是不可多得呀!

  “书剑机锋藏胯下,曲伸道理贯寰中”。“一池存无双国士,十年展万古胸襟。”到现在,我才感受到韩信奋发进取、能屈能伸,胸怀若谷的阔大胸怀。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6

  原先,在我的眼中,韩信是一个胆小鬼。因为,卖猪肉的少年让韩信从他的裤裆底下钻过去,要不用剑刺死他。我原来以为韩信会拔出宝剑刺死那个卖猪肉的少年,没想到,韩信竟然从他的裤裆底下钻过去了。

  后来,韩信参加了军队,当上了大将,带领的军队百战百胜,占领了魏、赵、齐、楚的大片土地,还帮助刘邦当上了皇帝。就这样,让我改变了韩信在我眼中的地位,现在的韩信变得高大起来,一个能屈能伸、大智若愚的光辉形象。

  “胯下之辱”的故事家喻户晓,如今的“胯下桥”就是众所周知的韩信胯下受辱处。后人为称颂韩信能屈能伸的气概,立胯下桥以表纪念。据宋地方志记载,遗址在鱼台东侧不远处,原有小桥墩,门前有碑,上刻“韩信胯下受辱处”。此处为1993年重建的“胯下桥”,桥为拱形,中有一亭,东西两侧各有一副对联,曰:“书剑机锋藏胯下,曲伸道理贯寰中”,“一池存无双国士,十年展万古胸襟”。

  我要学习韩信的心胸宽阅、能屈能伸、百折不挠、虚怀若谷的品质。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7

  大家是否记得西汉的那一位大将军韩信吗?

  韩信出身贫寒,父母早逝,只能靠乞讨或钓鱼为生。有一天,韩信碰到了一位慈祥的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都是如此。韩信十分感激地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等我长大一定会好好报答您。”从此韩信便认真苦读,练习武艺,决心做一个有用的人。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当他回到故乡,派人找到了当年给他饭吃的老婆婆。韩信再三答谢老婆婆,并给了老婆婆一千两黄金。这就是传诵千古的“一饭千金”的故事。

  韩信显贵后没有忘记自己的过去,没有忘记困难时那位老婆婆对自己的援助。韩信的这一举动让我懂得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真正内涵。

  说到韩信,不禁又使我想到了他所受的胯下之辱。当时乡里有一个恶人,在大街上碰到了韩信,便对韩信百般挑衅:“你整天舞枪弄棒,像是一个有胆量的人,你敢拿剑刺我吗?要是不敢,就得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宁愿受眼前之辱,也不逞一时之勇,最终韩信伏在地上从那恶人的胯下爬了过去。任凭周围的人怎么取笑,他也全然不顾。其实韩信不是没有骨气的人,受到这样的侮辱无论是谁都恨不得一剑杀了对方,但他知道如果冲动就会酿下大错,好汉不吃眼前亏。正是憋着这样一股劲韩信发愤图强,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更让我不可思议的是,韩信功成名就后遇到先前那位恶霸时,韩信并没有为难他,反而说如果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现在的韩信,他这种宽大的心胸真的太令人敬佩了! 韩信,当他身居高位时却不忘报答昔时给予自己关怀的老婆婆;当他身受胯下奇耻大辱时却能忍辱负重从而走向辉煌。韩信,就是这样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一个能屈能伸的人,更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

  他是我眼中真正的、永远的英雄!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8

  什么才是历史的浓墨重彩?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是金戈铁马的战场,是勾心斗角的阴谋,抑或是重于泰山的死亡……没有答案,因为在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定义。然而,有一个人却真真实实地成为了那段历史的浓墨重彩。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每一个名将的写照,于他似乎更是如此。带着胯夫之辱成了楚霸王项羽的执戟郎中,即便如此,他依旧满腔热血。直到项羽的刚愎自用,逼得他最终背井离乡。然而刘邦的不屑一顾,又让他心灰意冷。也许当他月下离城之时,也曾回望蜀中。韩信永远不会想到,这次的出走造就了之后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也因为这一逃一追,不仅成就了刘邦的帝王之业,也成就了韩信的“一将功成”,然而付出的代价却是“万骨枯”。君不见,尸积成山惊天地,血流成河泣鬼神。君不见,绝代佳人香玉殒,国士无双终消魂。

  成就霸业如何?封侯拜相又如何?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的千古定律,永远不会因为帝王的一句誓言而消亡。深谙兵法的韩信,亦是天真如孩童的韩信。他认定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却忘记了刘邦不是君子,而是一个从草莽之地杀出血路的痞子。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子又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

  这段经典的对话让后世多了一个“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却也成为了韩信的坟冢。多疑又好面子的刘邦自然不会原谅韩信的功高震主,更不可能容他人酣睡于卧榻之侧。钟离昧的出现,让刘邦的杀机找到了理由。想要取代萧何的程平,更是找到了平步青云的阶梯。孟浩然曾言: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诗人的眼中是如梦似幻的云梦泽,在帝王的眼中却是杀戮的战场。云梦泽的皇家游园会,最后变成了上演擒拿叛贼韩信的荒唐戏码的舞台,更是钟离昧魂飞魄散之地。从此淮阴侯的头衔成了枷锁,繁华的咸阳变成了牢笼。此时的韩信应是心如止水了吧。

  何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刘邦就是那不止的风,他势必要摧毁韩信这棵欲静的树。可是他却不想从此背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骂名,更不想成为史书中的昏君。于是和他一样狠辣,不!是比他更狠毒的吕雉成为了他手里的剑。什么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在刘邦的眼里,他是这方天地的主宰。铁是什么东西?不过是铸剑的材料。真要杀个人,何需天地,何需铁器。只要一个人,一句话,一口钟!

  静树终究敌不过刚劲的风,然而韩信应当是幸福的。因为他有一个妻,一个在他默默无闻时说要嫁给他,一个在他落魄无助时说要守着他,一个在他行将就木时说要跟随他的女人。她和虞姬一样,她们深爱着身边的男子,无论那个男子最终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走上一条怎样的路。她们都无怨无悔的跟随,直至碧落黄泉……

  历史这张宣纸,有太多人在上面泼墨挥毫,称得上浓墨重彩的却为数不多。韩信应该算一个,也许他死得不够壮烈,称不上重于泰山。但是他的死,却映射出了人类的诡谲,多疑以及凶残,似乎也预言了戚夫人成为人彘的命运。他的存在不是偶然,是一种执着。他执着着自己的梦想,执着着自己的信仰,执着着自己的爱情。这样的执着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愚蠢,但在于我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礼物。那是上天赋予他的独有的天赋,世间能有几人效仿?又有几人能为了这样的执着不惜赴死?不能,我们谁都不能……这就是我们人生的悲哀所在……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9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苏轼《留侯论》

  读古书,常感叹古人之隐忍与耐心,每读必击股称绝。

  史记中我最爱的就是《淮阴侯列传》,为韩信的人生感概万分。一个落魄皇族,好带刀剑,却不得不过着最下等人的生活。堂堂男儿,只能寄宿在别人家里,却被嫌弃。无技傍身,河边垂钓也不得法,最后还幸得漂母分食,许以回报,却被怒斥道:“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韩信何人也?高祖曰:“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中国古时四大名将,白韩李岳,韩即为韩信。韩信虽不可称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却有战无不胜之计。当是时,不能自食,空有一生本事,遭人嫌弃,他的内心之悲,不是吾辈所能够想象的。李白杜甫同样怀才不遇,但他们享有世之盛名,韩信呢?司马迁写道:“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我们可以想一想,韩信领兵,多多益善,一战破代,一战破赵,遣使降燕,一战破齐,一战亡龙且,十面埋伏破项羽十万大军,四面楚歌诱西楚霸王仓忙出逃。自拜将开始,无一败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定三秦,帐下请兵独当一面而平黄河以北。从拜将之时用“匹夫之勇,妇人之仁”精确概括项羽性格弱点的察人之力,到荥阳之战领兵向北开辟北方战场的战略胆识,再到大小战役寻不到痕迹的计谋运用,这样一个可以与孙武孙膑共推谋战派代表人物的韩信,何以不能自食?

  以韩信之才,难道没有能力学会农耕么?如果努力,真的如史记所写“不能治生商贾”么?非也。韩信是坚信自己的使命,丝毫不敢懈怠而已,是不愿向现实低头,不愿分散精力仅仅为了饱食,不愿放弃自己多年胸中的大志啊。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韩信受胯下之辱,司马迁用一个“孰视之”把韩信的整个神态和心理活动全部写出来了。韩信不能杀了这个人么?当然可以,但是真若如此,韩信必然被官府缉拿,日后何以成大事?于是韩信低头匍匐从人的胯下钻过,常人尚不能忍受,韩信乃王孙,古时候地位高卑之别与我们今日相差甚大,这一钻,对韩信而言更难。

  多年以后韩信封楚王,衣锦还乡,赐给当年分食给他的漂母千金,不仅没有杀这个当众侮辱他的人,反而封了他做中尉,告诉诸将士说:“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

  韩信少时的隐忍,磨练了他的心性,而韩信胸中志向之高远,可以窥见。也正是这些经历,给了韩信翅膀。

  韩信善于示弱,灭赵一战,敌众我寡,韩信背水而乘,士兵无路可退,有昔日孙膑上屋抽梯计策之妙,赵军大笑之,韩信诈败,赵军见状倾巢出动,大营空虚,韩信事先埋伏好的两千轻骑兵冲进赵军大营把所有赵旗换成汉旗。韩信背水一战,士兵无路可退都拼死作战,赵军见一时不能取胜便想回营,结果看到整个军营都已易帜,大惊失色,军下士兵四处散逃,韩信再以兵两面夹击,赵军溃不成军,赵王被杀。仅此一战,赵国平定,韩信两次欺骗了对方,玩弄敌军的心理,前后毫无痕迹,而且对战事的发展过程完全了如指掌,开战头一天晚上命令手下人做饭,说道:“今日破赵会食!”当日果然破赵,将士无有不服。

  韩信战龙且,再次示弱,引龙且追击然后中计,龙且见韩信逃走大笑道:“固知信怯也!”早就知道你是个鼠辈了,也不知道是谁把韩信钻跨的事情告诉了龙且,龙且引兵追击中了埋伏,自己战死,手下溃逃。这一站的胜负,在多年前韩信钻跨的那天下午,就已经决定了。

  韩信战项羽,还是示弱,项羽何许人也?力能扛鼎,巨鹿一战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彭城之战三万人打败刘邦五十六万人杀敌十万,刘邦仓皇出逃,竟然两次把亲生孩子踹下车去,荥阳会战两失两得,刘邦走在生死边缘,自号西楚霸王,战无不胜的军事天才,自恃才高。见到韩信遁逃,项羽当然凌大兵追击,却不知道韩信早就在左右翼布下伏兵,项羽追击,左右受敌,韩信再引兵回击,打的项羽只能溃逃。

  韩信钻胯时,一市人皆笑。就是因为所有人都觉得他胆小如鼠,所以总想很快歼灭他,反而中计。

  韩信年轻的时候隐忍如此,日后方成大事,他的成功与他的隐忍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韩信虽能忍,却还不够能忍。韩信年少时虽能忍,但是胸中却从未把这份痛苦放开,项羽和刘邦在荥阳僵持不下的时候,北方已经被韩信平定,韩信如果愿意,大可以在北方自立为王,天下鼎足而立,这个时候,韩信帮项羽,刘邦就得死,韩信帮刘邦,项羽就得死。项羽派使者劝韩信倒戈,韩信说道:“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从中看出,韩信一直很需要受到别人的尊重,他的隐忍并不是真正的放下,而是一直在把这种需求推后,总在想着用现在暂时的耻辱换取以后的飞黄腾达,他心中一直有很强的被别人尊重的需求。他在项羽帐下,做个小职位,项羽刚愎自用,从来不听他的建议,而刘邦直接把他拜作大将,这中间的落差,把韩信死死地钉在刘邦这边。韩信说:“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可见韩信乃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他在最后为什么谋反呢?还是因为刘邦剥夺了他的地位,没有满足他的需求而已。

  这个时候,齐国有个辩士叫蒯通对韩信说了两段话,非常精彩:

  “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襍鹓,熛至风起。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於中野,不可胜数。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於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於京、索之间,迫西山而不能进者,三年於此矣。汉王将数十万之众,距巩、雒,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折北不救,败荥阳,伤成皋,遂走宛、叶之间,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夫锐气挫於险塞,而粮食竭於内府,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当今两主之命县於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原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彊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彊,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於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齐矣。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原足下孰虑之。”

  这是说,当今天下之势,全系于韩信的决定,韩信帮谁就赢,不如韩信自立为王,然后平衡天下的势力。韩信答道:“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可见韩信确实是一个知恩必报的人。

  蒯通于是继续说:“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後争张黡、陈泽之事,二人相怨。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於汉王。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泜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此二人相与,天下至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难测也。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於汉王,必不能固於二君之相与也,而事多大於张黡、陈泽。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烹。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范蠡之於勾践也。此二人者,足以观矣。原足下深虑之。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臣请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

  这段话说的非常精彩,举了常山王成安君兄弟相屠,勾践灭吴之后杀了文种的典故。现在韩信和刘邦的交情,绝对比不上常山王和成安君的交情,韩信对刘邦的忠信,绝对比不上当年文种对勾践的忠信,但是韩信却功高震主,这实在是太危险了。深刻地点出了争夺天下必须是每个人的利益所在,不应该拘泥于俗世的道德伦理,因为刘邦并不会念及韩信的旧情。再加之,韩信想要的是裂土为王,刘邦想要的是称帝天下,两者政治追求相左,迟早要爆发冲突。

  不过韩信最后还是没有采纳蒯通的建议,替刘邦打下了天下,最后却被吕后一介女辈杀死,临死时大呼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韩信虽然少时能够隐忍,但是胸中却没有消却争强斗狠之气,所以多年后才会对分封地位非常执着并且身上多了不少傲慢之气。为了保住自己的楚王之位,杀了钟离昧,并且天真的以为这样刘邦就不会动他,结果还是被贬为淮阴侯。有次他去拜访樊哙,樊哙跪拜相送,韩信却笑着说:“生乃与哙等为伍!”我竟然要跟樊哙这样的人为伍了。

  多年的隐忍,在韩信胸中埋下了一个必要出人头地的种子,这样的种子,使他奋发向上,终成千古名将,这样的种子,也使得他在胸中存下了许多怨气,最后想要通过造反来改变被贬谪的地位。功成之后的韩信,开始放纵自己对名利的欲望,再也不见当年的隐忍。

  韩信的人生,起点非常低,成就非常高,最后不是死在战场上却是死在女子手上,这大起大落,每每读起都让我唏嘘不已,而我对韩信的人生也从崇拜到同情再到理性的批判。人都说韩信“成也萧何败萧何”,我觉得韩信“成也钻跨,败也钻跨。”

  另外两个非常能忍的人,张良和司马懿又要比韩信略高一筹。张良功成之后不要封赏,自己研究成仙之术去了,可见张良得太公兵法之时,已从老者处学得隐忍,所以苏轼说他“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功成身退遂得善终。司马懿七十岁时灭曹爽,曹芳年幼,魏国实际权力已经尽在他的手中,司马懿一生所求已经得到,但是司马懿却仍然不动手夺位,实在是城府极深。如果司马懿立即夺位,难免背负骂名,但是司马昭之心,天下皆知,等到天下人都已经麻木之后,司马炎逼魏元帝退位,国号晋。司马懿一生装病多次,几十年怀才不遇,直到七十岁才拨开云雾见日出,比起韩信的隐忍,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在成功之后仍然不忘形,考虑地仍然如此周全,实在是古今第一人。

  秦末汉初之时,天下群雄并起,然而真正的军事天才却只有两人,项羽和韩信,项羽因为刚愎自用而败给了隐忍善示弱的韩信,韩信又因为欲求不满而败给了自己。这真是让人感叹!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10

  韩信西汉时期的“战神”,萧何曾用过这样一句话形容他:“凭他一人便可抵上千军万马。”这样的以为大将必然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历史长河中的那一笔有着一丝淡黄色的事迹。

  少年韩信

  在韩信少年时,家道中落。所以韩信是常常有上顿没有下顿的,可是以为曾经是贵族所以身上时常带剑游荡,却不乞讨。但为了自己的温饱问题,少年韩信做了把鱼竿来靠钓鱼为生。

  有一天,韩信的肚子饿了,于是走到了河边,用钓鱼竿钓起鱼来。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韩信一条鱼也没有钓到。韩信在愤怒中便把钓鱼竿丢在地上,一旁的漂母见了就把自己的饭分了一半给韩信。在日后,漂母每天都把自己的饭菜分给韩信,在韩信被感动之后说:“日后,我定会报答你的恩情。”漂母却道:“你自己养不活还报答我?”韩信听后甚是惭愧,却按下决心要报答漂母。

  不过,韩信却还是整日在街上游荡,一天,韩信遇上了当地屠夫的流氓儿子,那个人看到韩信便讥笑道:“哟,这不是我们的‘贵族’韩公子吗?”韩信当时便想从他身边绕过,但是那个流氓却不让,说道:“想过去,可以,从我的胯下过去便是了。”说罢摆开了双腿,示意韩信钻过去。这时候韩信异常生气,用手握紧了身上的剑像随时都可能拔出来一般,随后那个人又说:“哟,来呀,用剑杀了我呀。”接着一脸挑衅的望着韩信,韩信在一番挣扎后,最后还是从别人胯下钻过去,引得旁人大笑不停。之后,从胯下过去的韩信听到了招兵打仗的消息便去打仗了。

  成功后的韩信

  白驹过隙,韩信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韩信,今时今地的他便是西汉的“战神”——齐王。在韩信成为天下人仰慕的齐王后,记起来当初的誓言,便找人到了山珍海味和千两黄金去报答常分饭给他的漂母,随后又叫人找来了当日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流氓,给了他一些赏赐。

  当那流氓来到韩信面前后,一边跪着一边磕头求饶。之间韩信见了那个流氓并没有出离愤怒,而是一脸微笑的扶起了那个流氓并对他说:“谢谢你当初的胯下之辱让我变得更加坚强,为报答你,你去楚国当个小队长吧。”就这样,在那个流氓的一脸惊讶下,韩信微笑着离开了。

  自古以来报恩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报恩的形式和方式有很多。而韩信这种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以及让他坚强的人报恩。所以在历史长河中记录的不仅是“战神”——韩信,还是懂的报恩的“齐王”——韩信。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11

  看着《史记》,我心中却涌现出一个奇妙的想法……

  我拿着采访本来到韩信将军的军营中,韩信将军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采访请求,我们的谈话开始了。

  “韩将军,您在我心中就像拥有神力一样强大!”我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

  韩信微笑着对我说:“小朋友,我哪有什么神力呀!我与你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可是你背水结阵,用兵如神,明明就有神力相助,为什么这么谦虚呢?”我不解地问。

  他笑得更起劲儿了,他慢条斯理地说道:“我根本就没有什么神力,我所做的不过是熟读兵书,将其中兵法化为己用罢了。如果你想做成一番大事业、一鸣惊人的话,那么我劝你认真学习,打实基础,我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

  “原来如此,谢谢你,韩将军,我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这一次采访不仅解决了我心中的疑惑,还让我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真是不虚此行!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12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精神支柱,它激励着我们,促使我们奋发向上。

  我的偶像,是大汉王朝的开国元帅——韩信。韩信小时候家境贫寒,却熟读兵书,满腹经纶,曾受过胯下之辱,这是何等的忍耐!本以为到了项羽的手下可以大展宏图,一展才华,却只当了一个小小的武士,怀才不遇,有着傲骨的韩信不甘当一个默默无闻之辈,他的才略是用来安定天下的,而不是接待客人。终于,他到了刘邦的手下,却也不受重用,正当他心灰意冷,在夜晚准备离去之时,刘邦的谋士萧何看中了他,匆匆赶去,足足追了他一天一夜,便有了萧何月夜追韩信的佳话。于是,受萧何的影响,刘邦拜他为大将军,军中之事,由他掌管。果然,萧何没有看走眼,韩信是个人才,平赵灭魏,战功赫赫,天下无人与其匹敌!一个平常的一天,一个叫剻彻的说客来到他营里,诱惑他造反,但被韩信一口否决,由此可见,韩信是一个忠诚的人,可靠的人,侠肝义胆的人,有恩必报的人。可惜,好景不长……

  功高震主,用来形容韩信再合适不过了,我把什么都赏赐给你了,还要给你这个皇位不成?此时的韩信,已是刘邦的眼中钉、肉中刺,不可不杀。但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了保住自己的丞相地位,萧何献计,逼得韩信造反,一个三十多岁的生命,在刑场上,发出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忘”的感言。韩信,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刘邦用完之后,被残忍丢弃。可悲!

  他是我心中的韩信,那个正直隐忍、侠肝义胆的人!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13

  到汉中去过很多次,但参观拜将坛还是第一次。

  拜将坛也叫拜将台,位于汉中市石城南门外,是汉高祖刘邦拜韩信做大将军的地方,进了拜将坛的大门,迎面约两丈多高的台上矗立着的一位左手握宝剑右手掌帅印的古代将军,他就是韩信的石雕像,从雕像上看,他很威武但很祥和,眉宇之间透陆着智慧略和谋略。

  韩信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家里很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也不招人喜欢,受尽了屈辱,经过一番曲折后,通过萧何推荐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他统帅军队北出汉中,“定三秦”,辅佐刘邦统一全国,成就了帝业,为建立西汉王朝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从古到今人们都对他有很高的评价,就连我们平时玩的象棋也都是他发明的。

  历史在一页页番过,“兵仙神帅”也罢,“国士无双”也罢,“功高无二”也罢,“略不世出”也罢,就是“胯下之辱”也都成为过去,但留给人们的记忆永远都是抹不去的!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14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既不是统一了六国的伟大的秦始皇,也不是绝顶聪明的诸葛亮,也不是号称诗仙的李白,也不是博学多才的孔子。13岁的我喜欢仰望夜空,抬起头,就这样呆呆的望着。时光轮回经久不息,我相信历史并没有消逝,它们化作了天边的星星,在漆黑的夜幕上闪烁,古人把生命蕴藏进了流星。若干年后,要是有一颗流星划过天空,我希望会有一个人许下一个愿望,愿所有人都记住这段历史,讲述一个故事,讲一个一代英雄韩信的故事。

  韩信是淮阴人,他从小就没有了父母,年轻时有过许多坎坷的经历。韩信虽然从小就练武,有一身的好武功,但是他孤苦伶仃没有依靠,也没有什么挣钱的本事。所以韩信常去别人家讨饭,被人家哄赶,受尽了欺辱。每当想起韩信,我就想起他小时的故事。

  在他们淮阴县上有一个卖猪肉的青年,他一向瞧不起韩信。这一天,街上有很多人,年轻的屠夫见到韩信从远处来,便指着韩信大声对周围的人说:“别看他身高马大的,整天还带着把剑,其实他胆子小的像个老鼠。”见韩信走过来,屠夫对韩信说:“你要是不怕死,就用剑来杀了我;你要是怕死,就从我裤裆下面钻过去。”韩信狠狠地瞪了那人一眼,不过又想,杀了他就要偿命,那太不值得了,于是趴在地上从屠夫的裤裆底下钻了过去。满街的人都嘲笑韩信,骂他是胆小鬼。

  后来,他通过大臣萧何的举荐,韩信得到汉高祖刘邦的重用,并把当年侮辱过自己的那个屠夫找来,提拔他做了中尉。韩信对各位文武官员说:“这个人是一位壮士,当初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不过杀他算什么本事,因此我就忍耐下来,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我认为韩信虽受人欺辱,但为了成就更大的事业,便忍住心中的怒火,最后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并不是懦弱,而是胸怀大志。一个人的成长要经过多样的磨练,忍辱负重也是大人物要具备的素质。对待比自己弱的人不要欺负,欺负弱小并不能体现自己的强大。我欣赏韩信有宽广的胸怀,不因小失大。苦练本领,寻找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终于成就一番事业。我相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仰望夜空,古人不远。他们化做流星,划过天际,纵使有些人不认可,但总会有人发现、欣赏那份美丽,一定一定会。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15

  日月如梭,不知不觉我们己经步入了春天的大门。学校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让我们放松一下身心。

  本次的地点是“码头镇”,这可是韩信的故乡呢!当年乾隆曾赐“御码头”之名呢!我们坐了30分钟的车‘到了“枚乘故里”。进去之后,像走进了花园一般,花朵十分明艳。四

  边都是屋子,我们走进一间,里面清楚地标明了运河的走向,还造了一个“山形图”一样的

  模子,十分逼真。周围是一些个文字介绍,密密麻麻的。我们出了房间向内门走,出现在我

  们眼前的一幕很漂亮,如画一般。一棵参天大银杏矗立在中央,两边是房间,对面的门因树

  大而根本没注意到。两边的房间有一间是放文本的,还有一个房间里有一铜人:身高约1米78,脸部瘦削,正用手摸着胡子,两脚立定站在那儿。我绕了一圈,仔细打量了一番:“该不会这老头儿就是枚乘吧!”后来,我也肯定了我的想法。走过后门,发现我们来到了一片工地,我们己经参观完了。

  后来,我们去了漂母墓。成山高的土堆,让我抽了一口凉气。不禁感叹:“哇!真是太壮观了!”韩信故里就像一个迷宫,令人错失方向,让我们绕了很长时间。我们在那里吃了饭,悠闲极了。最后,我们走着参观了码头街,店面非常多,想必非常热闹。在花园歇息了一程。时间不早了,我们依恋不舍地走过街道,上了车,向码头望了望,回去了。

  由于这次时间不够,没有办法仔细参观,可这也让我有了再去“码头”的念想,下一次我要再去“码头”。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16

  假如我生活在战争时代,假如让我和韩信比一比,谁会胜?

  今天,我要和韩信比一比。我们先看一个小故事: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挂帅带兵,刘邦却对韩信说:“我给你一块五寸大小的布帛,你能在纸上画多少士兵,我就给你多少士兵!”第二天,韩信把布帛交给了刘邦,刘邦二话不说,把全部兵马都交给了他,让他挂了帅。

  今天比赛的题目是,画一幅画,在一张16开的纸上画出最多的士兵。我想了想,画了前后几座大山,山间一条小路,路上的士兵陆续走出来。我得意洋洋地把画交了上去,不想老师却说我只找到了其中的一点点意思,后来,我绞尽脑汁,终于又在大山后画了几座营房,又拿上去给老师看了。

  唉,我真是自愧不如啊!后来,老师把韩信画的画给我们看了一下,当然,肯定是用电脑制作的喽!

  没想到韩信画的是一座城楼,一匹战马在城门口刚露头,一面“帅”字战旗斜出。画面上虽然没有一个士兵,但无数士兵蕴含在其中……

  韩信,我服输!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17

  在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浩瀚长空中,涌现了无数英雄豪杰和奇人义士,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有三国第一猛将吕布,还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群星璀璨,多姿多彩。不过我最喜爱的却不是这些骁勇善战的人,而是有头脑、有大局观、智勇双全,又具有忠诚的价值观的大军事家、千古名将韩信。

  少年韩信家境贫寒,面对流氓无赖的威逼,不是逞一时之勇,而是忍辱负重,众目睽睽之下,从一个比他矮好几尺的无赖的胯下钻了过去。在场围观的人无一不嘲笑韩信的懦弱,却不知这恰恰显示了少年韩信卓尔不群的思维和过人的毅力。俗话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韩信才出道时,与丞相萧何有过交往,萧何有识人之才,一眼就认定韩信是个奇才。史记上记载,汉军到达南郑时,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十几人。韩信虽有萧何等人多次举荐,汉王刘邦仍不重用,便决定私下逃走。萧何得知后连夜快马加鞭将其追回,这才成就了千古美谈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后来率军攻击赵国。用计将赵军引出阵地,赵军大举出击。然而韩信只令一万人列阵于河水之前,做出哀兵姿态,迷惑赵军;另一面却派出两千轻骑兵暗度陈仓,趁赵军倾巢而出时,冲入赵军阵地,在赵军营地上插满汉军红旗,造成断其后路的架势。貌似陷入绝境的汉军拼死作战,前后夹击打得赵军丢盔弃甲,落荒而逃。韩信的背水一战,使他的军事天才得到充分展现,成为中华军事史上经典战例。

  韩信智勇双全,军事上无往不胜,确实让后人钦佩。但是对我来说,最敬佩的还是他的忠诚的价值观。韩信功高盖主,刘邦本来就畏忌韩信的才能,而天下太平后,开始与吕后一起思谋诛杀之策。有人提醒韩信,劝其逃走或自立为王。他却没有采纳。毅然赴死。

  韩信的雄才大略,韩信的忍辱负重,韩信的忠诚和有别于常人的价值观,都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思考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18

  “走!走!走走走!我们一起去郊游,走!走!走走走!一起去郊游……”在悠扬的《郊游》歌声中,我们一家三口开开心心地向码头——韩信故里进发了!

  经过大约50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我仰慕已久的韩信故里。步入韩信故里大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那一个个神态庄重的兵士俑,他们分成两列小队,站立在前面的是两个队长,他们手中各持一把利剑。其次是一位位铜戈俑,他们手中的铜戈直冲天空,仿佛要把天空随时给刺破一样。最后是一位手持汉旗的军俑,好像随时为鼓舞士气做准备。

  沿着小径向前方步行而去,我就远远望见一条条像竹简似的东西拔地而起,走近一看,哦!原来这些是石牌,上面记录了大将军韩信小时候成长经历,到最后封为楚王却因不支持吕后,而被吕后下毒杀害而死的结局。一个人的一生能如此从贫穷的后生,成王后被人杀害,真是可悲可泣呀。

  后来,我们又来到了点兵场,我环顾四周,呀!那主帅的点兵台,射箭的箭靶,和着一点悠扬的大鼓声,这一切仿佛又把我带回到那大点兵的古代神话传奇中去了。

  带着一种依恋,我们踏着夕阳回家了。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19

  秦朝末年,因为秦二世残暴无比,天下大乱,各路的英雄都揭竿而起,准备讨伐秦朝,力能扛鼎的一世之雄“项羽”也随着他的叔叔——“项梁”组织起了8000多人的起义军队,这个时候,远在“沸城”的刘邦,因为老师忠厚,被众人推举为起义军队的首领。刘邦率领着众人去投靠项羽。

  经过了两、三年的斗争,各路诸侯项羽打得七零八落,只能归降项羽,项羽得意洋洋,自称“西楚霸王”,他开始分给他的将军土地,他封刘邦做了“汉中王”,这个时候,刘邦由于对项羽的不满,想起来反抗,但是,他自己知道:他自己的兵没有项羽多,自己的才能没有项羽好,自己的作战没有项羽厉害,所以,如果他反抗的话,只有死路一条,这个时候,他的管家——萧何给刘邦推举了一个对刘邦非常重要的人——韩信。刘邦在萧何地劝说下,正式地拜韩信为大将军,让他总管所有的兵马。

  韩信当上大将军之后,向刘邦分析了天下的形式,并且告诉了刘邦怎么样攻打天下,刘邦对韩信佩服地五体投地、相见恨晚。韩信为先锋,以闪电般的速度,攻下了很多城市,为刘邦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攻打赵国的这一战非常的厉害。他让军士乘船在赵国的城下扎营,让军士背对着河,赵国的军士看到了韩信这么做,嘲笑韩信根本不懂军法。军士马上攻击韩信的军队,韩信命令军士放下旗子,退回他们的战船上面,赵国的军士马上跑过来,捡韩信军队的旗子,等着回去领赏,可是,他们谁知道,韩信已经派了三千名精兵绕到对方的大本营去了,把赵国的旗子拔掉,换上自己的旗帜,当赵国的军士准备回去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的大本营被攻占了,这个时候,三千名精兵冲过来攻击赵国军队,而在战船上的军队也冲过来,赵国军队大败,韩信攻下了赵国。

  最后,韩信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让刘邦取得全国的最大政权,当上皇帝,成为了汉朝的第一个皇帝。我常常在想:“其实,如果刘邦不拜韩信做他的大将军,后来,当上皇帝的,就不是刘邦了,而是项羽了。”

  你是不是也在佩服伟大的军事家——韩信了呢?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20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急忙去教室上课,欢闹的人群霎时沉寂下来。

  在教学楼东北角,有一个大的空白地,这时却有同学们从教室里被领了出来。在这空白地里,老师正在为学生分班,好像是在为分科编班。我不晓得事实的情况,只听得有人说是千同志在具体实施分班工作。我起初是应分在868班,不知怎的,却被分在了023班,其余的都被分在了024班、025班和868班等三个班中。我不知道这几个数字代号究竟是什么意思,我没有问明究竟,就去了被分到的023班。这是一个不很大的班,约略只有那么十多个人,每人一套桌凳。我被排在了教室的东北角。角落里很晦暗,到了阴雨天气,就会更难看见书本上的字。想到这些,我心里很不高兴。这时,郭老师在讲台上向我讲话,并且慢慢向我走来,口口口(我的名字),外边有人让你去帮忙,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这时要我帮忙的人,也来到教室叫我了。我并不知道来人是谁,在众目睽睽之下,我便笑着喊着走出教室,郭老师,我不认识他,不能白干呀!,这声音引来了哄堂大笑。我与那个人走了出来,是让帮那人拉点东西。里面的东西隐约不清,我驾着车把,被套在了里面,那位来人竟换上了张少。他却牵着跑前梢的驴,并在喊着驾,这时我竟没有丝毫动作,而是驯从地任其驱使着。心里似受了莫大的委屈,但却没有任何反抗,倒是仍努力前行了。约摸走至钱氏门前,其门口是一个刚被近几天的雨水冲成的大沟,院东围是一个下满雨水的坑,雨水连成一大片,若是在夜晚,单个人会有些害怕。这时我俩拉牵着,我口里还吆喝着注意前面的沟!。由于沟很宽,仅剩的空白地不足车轮之宽,即使再注意、再照顾,也免不了有掉进沟里的危险。终于车子的右轮給翻进了沟里,我差点被绊倒,不得不停下来,收拾起来。但收拾却是不容易的,忙得再很,都不顺利……

  梦境就是这样!真的乱七八糟!

  事情就是这样的发生和终止!不是每遇到的事都很景人,而是受人奴役羞辱全然不知,这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呀?!竟然麻木至如此程度!可怜!悲哉!

  呜呼!世界之大,雨天就不会停止?

  不,一切皆源于人!

  这,似乎再现胯下韩信?!

  但并不同于韩信!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21

  “垫背的,永远都不嫌多!”在王者“农药”中,韩信英俊帅气,是大家苦练,想在朋友面前秀的目标。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在历史上真正的韩信呢?

  小时候,韩信家贫,他又是个浪子,放荡且不拘于礼节,常常要去别人家讨口饭吃,相当于乞丐,大多数人都讨厌他。母亲死了,明明没钱,能找块地埋了就行了,他偏偏要找块能容一万人的地,这不是做梦嘛!

  有一次他到护城河边,有一位老奶奶看他可怜,每天都给他饭菜;他很高兴,“奶奶,要是以后我成功了,我一定会报答您的!”

  没想到老奶奶不领情,“难道我是为了你报答才给你饭菜吗?我就是看你可怜而已!用不着报答我!”

  韩信无言以对。

  南昌亭长认为韩信是个人才,奇货可居,就经常请他吃饭,接连数月。然而那亭长的妻子却因此十分厌恶他,一天,她照常开饭,等韩信来时,却故意不给他准备饭食。

  韩信不是傻子,自然知道什么意思,于是一怒之下离开了,再也没有回去过。

  可与那件事对比,这些都不算什么。

  那件事叫,胯下之辱。

  韩信想成为一名大将,他经常佩戴刀剑在大街上走。可人们瞧不起他,有一个淮南的屠户侮辱韩信,他当着众人的面,说:“韩信胆小鬼,你要是不怕死,就现在杀了我,你要是怕死嘛,就从我的胯下过去!”

  韩信仔细地打量他,最后趴下身体,从屠户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他,认为他是“胆小鬼”。

  后来,他功成名就后,找到了当时这位屠户,封为上尉。他告诉诸将:“这是位壮士啊!当年他侮辱我时,难道我不能杀他吗?杀了他又不能扬名,所以才忍下来,才有了今天。”

  从这,也能看出他是个能忍辱负重的人。

  在公元前约208年时,陈胜和吴广起义,将军项梁渡过淮河,向北行去,韩信拿起宝剑,投靠了项梁,但默默无闻。后来项梁死了,韩信又投靠了项羽,但只做了个郎中,刘邦来后,韩信又投靠了刘邦,可依然默默无闻。后来,韩信触犯了一条法律,坐法当杀,当其他人都死了,只有他昂首挺胸,大喊:“汉王不是想得天下吗?怎能杀我呢?”哎呦,这小伙子不错呀。”当时主管的夏侯婴觉得韩信是个人才,于是就给他松绑,聊了聊天,十分赏识他,就把他推荐给刘邦。可刘邦也没发现他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是给了他一个管理粮仓的职位,韩信还是没得到重用。

  韩信这就很郁闷了,用一句话形容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但这时,萧何出现了。萧何与他谈话后,很赏识他,就把他推荐给刘邦,可是没被重视,当项羽把刘邦排挤到汉关内时,许多军官都离开了刘邦,因为刘邦当时已经失权了,而且刘邦当时就在南郑,南郑到汉关的路上极为艰难,所以许多人离开了刘邦。韩信心想:萧何应该已经向刘邦推荐过他了,但刘邦还是没重视他,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留在这呢?于是韩信卷卷行李,也是选择离开了。但韩信这一走不得了,萧何亲自去追他。

  但刘邦不知道啊,听说萧何跑了,刘邦大怒,萧何可是他的左膀右臂,他跑了,刘邦不怒才怪了。所以萧何回来时,刘邦逼问萧何:

  “你为什么跑!”

  “我去追韩信了。”

  “那么多个军官跑了,你没去追;韩信跑了,你就去,值得吗!”

  “值得,那些军官都是一介勇夫,不难遇见;但韩信不一样,他智勇双全,这样的人才,实在可遇不可求呀!”

  终于,韩信如愿以偿,被任命为大将。他的人生开始出现转折。

  刘邦问韩信:“你有什么治国安邦的良策吗?”韩信列举了几条为刘邦平天下,破项羽的方法。刘邦这时才后悔,怎么这么晚才得到韩信,这也行就是我们现代版的“相见恨晚”吧。

  韩信一生征战无数,“陈仓之战”就是其中之一,那句著名的谚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从此次战役来的,在公元前206年左右,他大张旗鼓假装要修栈道吸引敌人,然后悄悄地度过陈仓,一举平定了三秦之地,取得了对楚的初步作战胜利,。接着,在公元前205年,当刘邦败退时,他与刘邦会后,接着追上项羽与之一战,并获得了胜利,同时东进灭赵。刘邦彻底相信了他,成为“汉初三杰”。

  跟着刘邦东奔西走,垓下决战。本该荣华富贵,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刘邦对韩信起了猜疑之心,垓下决战后,收回他的兵权,封他为齐王,实际是削了一波。

  韩信也察觉到了,于是决定起兵谋反,可是被萧何发现,当场被杀,挣的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

  韩信的人生,是一场悲剧。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22

  韩信乃中国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也是众多喜欢的人物之一。他帮刘邦打天下时,本可三分天下,独占一方势力,但他仍做到了一个“忠”,真可谓功勋卓著有口皆碑。

  话说乞儿韩信,当年跟了仅有二十几岁的刘邦混,终究混出了“大名堂”。可是刘邦刚建国不久,韩信却遭到不测,吾心有不舍。

  有人说,杀韩信杀得有理。

  韩信一向居功自傲、野心勃勃。在楚汉之争中的关键时刻,曾威逼刘邦封他王位,并时常有谋反之举。刘邦念其有功,对此,也只是将韩信降职,免于处死。而韩信不思悔改,总是耿耿于怀,待机谋反。

  为汉初社会基础之稳定,避免再出项楚汉之争之类的局面,萧何和吕后竟设计害死韩信。因此,有人曾说,杀韩信杀得理所当然,是除一害。

  但我不这么认为,据当时情况,韩信重兵在握之际,更无反叛之意,若韩信有谋反之意,在刘邦打天下之时,韩信即可三分天下,得一方势力,刘邦又怎能得到天下?更何况告发韩信之人乃是即将被处死的囚犯,此人的话真的可信?

  再者说到如果韩信果真是谋反逆臣,那又为何在抓捕韩信之时,不先公告天下,将韩信之罪昭告众臣呢?这只能说明韩信是被有心之人谋杀!

  回想当年,韩信跟随刘邦刘大总统打天下,战功赫赫:擒魏豹,擒赵王,说燕王,败龙且,平齐地……

  果不其然,在古代封建社会,凡功高盖主的忠臣良将,大多无好下场。其原因很简单,善打天下的猛将,对封建帝王的独裁统治,无疑是最大的威胁!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23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的英雄好汉令我钦佩,如秦琼、武松、关羽、岳飞等历史着作中的人物。其中数司马迁《史记》笔下的韩信,令我非常钦佩,他的智勇双全、英勇顽强,同时也对他死而感到十分的惋惜。

  读过《史记》后,在我的印象里,韩信是一个坚强的人。他有一次被一个无赖侮辱,那个人要韩信拨剑杀了他,不然就要韩信从也的胯下钻过去。韩信为了不毁了自已的一生,就从那个无赖的胯下钻了过去。别人都耻笑他,可是他们哪里知道韩信这是为了明日的辉煌呢?

  韩信也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在一次与赵国的战斗中,对方人多势众,韩信与将士们背水一战,大家都殊死拼战,以一当十,在敌悬我殊的情况下大败敌军,并俘虏了赵王歇,将士们都夸大将军韩信聪明。

  韩信又是一个骄傲自满并且十分奸诈的人。汉朝建立后,他认为自已是汉朝的大功臣,便骄傲自满,恃功自傲,汉高祖刘邦怕他起兵造反,于是就把韩信降级为淮阴候。韩信就因为这一件事,就想和陈豨起兵造反,被丞相萧何发现,被诛来九族,一代名将就这样坠落了,真令人惋惜。

  我认为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他正是忍一时之气,勤奋努力,才造就了以后辉煌的成就。如果他当时杀了那个人,就会因为秦朝的严法苛政去坐牢,这就如蝼蚁般卑微的死去。忍受胯下之辱,这不是般刚烈坚强的男子所能到达的地步吗?我也认为韩信背水一战,正是他熟读兵书的结果,也才使他成为了汉室开国功臣。刘邦对他的评价是:“率领百万大军,功无不克,战无不胜,我比不上韩信。”

  我认为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战功,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样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与周朝的周公、召公这些人相媲美了,后世子孙可以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当天下已经安定后,不辅佐君主使君主更加贤明,却想起兵造反,因此被诛灭九族。古人云:“狡兔死,走狗烹;飞鸟绝,良弓藏。”这也不是合情合理的吗?这是有原因的呀!

  韩信既是一代智者,也是一代愚者。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24

  这几天我发奋阅读,终于在3天之内“啃”完一本480页的《秦汉历史》。这本书读完后对我可真是“受益匪浅”呀!

  书中的人物个个都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自身无能却能够灵巧用人的刘邦、英勇无比却高傲自大的项羽、善用妙计却被项羽驱逐的范增、有英雄气概的韩信、治国良才萧何、诸葛亮的前世张良……这些人物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优点,但是缺点也在行兵打仗中也渐渐暴露了。

  韩信是我认为比较有趣的人物,身体强壮是个不折不扣的“肌肉男”,他也是个英勇并且聪明的`将兵之才,这是他最大最值得我学习的优点。但是他的缺点也是不可掩盖的,可能就是这个致命的“缺点”让他不知不觉地进入阎王殿哟。

  我想这个缺点也是由于他的优点造成的,因为他太过于了解别人,以至于不能知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分量的人是作不成“常胜将军”的。他在刘邦被围困的时候向刘邦请求封赏,还要封赏成“伪齐王”,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刘邦是个精明的人,当时刘邦自身难保,就给了韩信一个“真齐王”作作,这让韩信开心了,屁颠屁颠地跑去营救刘邦。

  刘邦会让他这样快活地当齐王么,不会吧!肯定有条件啦,条件就是,等刘邦当了皇帝有他好看的。韩信却不知趣,到后来,他的实力已经能和项羽刘邦形成鼎立的状态,可是他却正好给刘邦这个封的“齐王”套住了,如果他不是齐王,那么他可能就不会在最后关头帮助刘邦,给项羽致命一击,而是自己称王称帝,那么我们可能就看不到刘备、曹操、孙权的《三国演义》,而是看到项羽、刘邦、韩信的“三国演义”喽……

  不管如何,人总是有缺点的,但是要在一次一次的实践中让自己克制或改变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厉害的“人”,这是我读韩信传时领悟的心得!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25

  话说秦朝末年,秦二世胡亥昏庸无道,强施暴政。

  农民起义硝烟四起,风起云涌。最先起义的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这次农民大起义基本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

  随后,刘邦、项羽也揭竿而起,最后形成了楚汉相争的局面。

  这期间,有一位姓韩名信的大英雄横空出世,帮助刘邦打天下,最后促使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

  韩信出身布衣,家境贫寒,小时候父母双亡。韩信自幼饱读兵书,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

  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喜欢带刀佩剑,其实你胆子很小。有本事敢用剑来刺我吗?如不敢,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形只影单,硬拼肯定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哪个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史称“胯下之辱”。

  自古道:“良禽折木而栖,良将择主而事”,在反秦起义中,韩信先投靠项羽麾下,项羽没拿韩信当回事,于是韩信又去投刘邦,得到了刘邦的重用。

  在汉军中,韩信屡屡建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使楚汉相争中刘邦被动的局面得以扭转。从此韩信名震天下。

  在天下已定和韩信闲聊时,刘邦问韩信:“以将军所见,我能带多少兵?”韩信略有所思地说:“汉王能带一万兵。”刘邦面带愠色:“那你最多能带多少兵?”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韩信回答说。“虽然您带兵只能带一万,您要是带领像我这的将军,不知能带多少。”刘邦听后大悦,设宴款待韩信。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26

  大家都听说过“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个成语吧!那韩信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是一个军事天才,刘邦评价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他作为刘邦手下的得力干将,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灭楚中表现优异,时人称之“国士无双,功高无二。”

  但就是这样一个天才,他的品德也深深感动了每一个人。

  韩信双亲早亡,他的日子很不好过,随时都有饿死的可能。有一次,他几天都没吃饭了,饿晕了。当他精神模糊后,一个滚烫的东西悄悄进入他怀里。他睁开眼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奶奶给了他一个肉馍馍。他兴奋极了,几口就吞下了整个肉馍馍。于是,这个好心又贫穷的老奶奶,每天省出一个肉镆镆给韩信,使韩信继续存活了下来,他暗暗承诺:“今后一定要报答老奶奶!”当他成为一方诸侯后,韩信没有忘记他的救命恩人,立刻派出了不少于五千人的小队寻找那位老太太。皇天不负有心人,韩信找到了她。当韩信见到老太太的时候,顿时泪流满面,向一个乞丐般的老太太深深鞠了一躬,老奶奶受宠若惊。随后,韩信给了老奶奶一块黄金,深情地说:“谢谢你在危险时刻帮助了我,让我活了下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昨天你给了我肉镆镆,今天我要给你黄金!”然后又鞠了一躬。韩信这种诚信,牢记别人施舍的举动,使全场所有人都被打动了。

  韩信之所以是不世出的名将,是因为他德才兼备,不光能力强,情商也高。因此,我们要向他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27

  暮雨萧萧,而他,卑微得只似雨中任吹打的残叶。

  曾几何时,他嗤笑一个王朝的迟暮,佩剑在身,壮志凌云,暗誓匹马乱乾坤。

  志在沙场,我必纵横万里江山。他毅然从军,却不过是将军帐下渺小的执戟郎,言不听,计不从,满腹韬略与谁言?长太息,悲乎天下之不己知!

  王朝陨落,继续的却仍是烽燧连天,争战不休,黔首涂炭,厮杀声埋没了他怀才不遇的空叹。

  此非藏龙处,于是他负剑跋涉,平履千里崎岖蜀道,终在朦胧月色下,一个萧何打破了他的失意。受辱胯下的少年终成倚剑傲啸的将军。

  挥师东向,沙场首战。曾经默默无闻的他,曾经无足轻重的执戟郎,一举击溃威震天下的章邯,曾经惊怖六国的强秦靠山。于是汉军如龙,冲破囚笼,关中之地不再姓楚。

  垓下的那个夜晚,楚汉争霸的最后一出。霸王末路,最后一支书写着“楚”的旗帜也轰然倒地。而他——兵仙韩信,在这寂寞的月夜,用十万楚军的血,洗却先前几多轻蔑,铸成不朽。

  他在马上迎来一个王朝的黎明,却注定,只能在晨曦中夭折。兔死狐悲,未央宫前,暮雨中,他生命中最后一次长叹,他为战争而生,却不是在沙场了却终生。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28

  听到这个名字你一定十分惊奇,“韩信”怎么会和“项羽”打了起,就让我来为你解答吧。

  在一个星期六的早上,赵老师组织我们玩游戏,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兴奋不己。等待老师分了组,说了游戏的名字,我们组就像泄了气的皮球,高兴不起来了,但他们组却在欢呼雀跃。就因为他们组“人多势众”,而我们组区区只有六个人,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没有太多的信心。

  待老师说完话后,我们很快就静了下来。于是老师就开始介绍起了规则:游戏分成几个回合,第一回合是必答题,第二回合是抢答题,第三回合是总决赛,答对一个空加10分,答错或答不出来不加分,抢答时先答出来的一组,就给那一组加10分。老师介绍完规则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喊起了“开始”。老师见我们这么急切,便马上开始了。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可没有这么活跃,因为我们都在为一件事儿犯愁,——“取队名”,可让我们前思后想了许久,“NBA队“、“SOS队”、“勇往直前队”、“求救队”``````后来,“破釜成舟”打破了这个无聊的环节,随之,对方也想出了“背水一战”这个成语。所以,我队成为了“破釜成舟”,而对方就任命为“背水一战”队。游戏这样开始了。

  第一回合,我方先回答,有7个空,我队把其余六个一口气说了出来,最后还差一个成语没能答出来,等待老师写出了答案后,我们恍然大悟,可谓是在这道题“夭折”了。轮到了另一组,另一组就像是我们队的“克隆组”,也在一道题上卡住了,后来,我们的“勇士”刘奕宸把这道题想了一下,就立刻脱口而出——“旁敲侧击”让我们暂时领先了。

  到了第二回合,我们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这个回合,我们遇到了几个难题:“一刀两断”、“接二连三”``````

  我们很快就进入了第三回合了,也就是总决赛,其中有一个让我冥思苦想的成语——“金口玉言”。眼看快要结束了,我们队又趁胜追击,使我们与对方拉出了很大的差距``````游戏结束后,对方的余昌键早己活跃不起来,竟然开始自暴自弃了起来,这让我不得不觉得他们这次失败的关键是他们的队员在没有结束前就己经心灰意冷了。

  最后老师还是宣布我们赢了,这句话让我们组激动万分,虽然老师说不能骄傲自满,但是,我还是抑制不住心情。但是,对方的脸上写着“失望”二字。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29

  众所周知,韩信发迹之前、混迹乡野的时候曾受过屠中少年的“胯下之辱”,但很少有人知道或者关心,当他发迹之后、荣归故里时,是如何对待这个曾经羞辱过自己的少年的:没有抓来枪毙,没有关进大牢,没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他也来个当众的、更大的羞辱,反而以礼相待,称他为“壮士”,甚至还给其加官进爵,让他作了“楚中尉”。知道这事的人或许也都觉得,韩信以德报怨,很有君子气度,很有容人之量。而我以为不然。

  在他人生低谷之时,下乡南昌亭长(一个基层村官,本身并不富足)免费供应了他好几个月的饭食,这是多大的帮助!即使当时不懂事,因为亭长妻子不给他做饭吃生了点气,(人家应该也是考虑到自己的家庭状况难以维持,由“晨炊蓐食”可见,睡的床也极普通。)经历过许多风雨之后,也应该知道这份人情的难得,然而他是怎么对待亭长的呢?不仅只赏了人家百钱,(还当年的饭钱吗?恐怕也未必够!)而且还羞辱人家:“公小人也,为德不卒!”这是一个懂得感恩、富有君子气度的人应该做的吗?此事让我想起了曾经很流行的一个故事,说一个孩子跟妈妈赌气离家出走,身无分文,饿得实在不行,走过一个面摊很想吃碗面,老板问明情况,便给他免费做了碗面,吃完后孩子感恩戴德地表达谢意,老板说,我只给你做了一碗面,就这么谢我,你妈妈为你做了这么多年的饭,你有没有好好谢谢她啊?一个免费给让他吃了好几个月的饭,最后他却要生人家的气,羞辱人家;一个傲娇地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最后他还称赞人家,给人家官做。这中间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恐怕绝不是君子气度、容人之量所能解释的。

  我认为,韩信之所以如此宽容羞辱过自己的“屠中少年”,最根本的原因是出于某种政治考量,以及为给自己曾经的生活镀上一层色彩,让自己人生的起承转合看上去更加自然。说白了,韩信赞美、封赏“屠中少年”,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更多的是想借对这件事的处理来巩固自己新到楚国的统治基础,也让自己更加有面子,进一步树立自己的威望。(因为这是当年的一个公众事件,无人不知,再加上韩信如今已是雄霸一方的楚王,街谈巷议,根本没法回避,能做的只有正确处理,扩大积极影响,消除负面影响。)

  试想一下,如果韩信盛气凌人地杀掉那个屠中少年,或者将其处以重罪,那会是什么结果?自然,他有这样的权力,但父老乡亲怎么看?大家肯定要说:小人得志!这些年了,还是不改瘪三本色!哪有当君王的样子?!同时,那些曾经得罪过自己的人也会战战兢兢,唯恐哪天也罪至罔加,大难临头,从而与自己离心离德。他眼前的例子就有一个——

  刘邦初建大统,群臣争功,而由于人员复杂,头绪纷繁,朝廷封官定爵的诏令迟迟未下,大家整日私下里忧惑惶悚、议论纷纷,刘邦对此非常担心,张良献计:先厚赏陛下最讨厌的人,其他人看到此人都得到了这么好的封赏,就知道自己将来肯定也不会差,这样便会安定下来,耐心等待了。刘邦于是立马封自己最厌恶的雍齿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群臣遂安。

  作为一个领导人,智不足以任人,德不足以附众,即使没有眼前之忧,也必然会有将来之患,是绝对不可能走多远的,韩信统帅三军多年,这个道理不可能不知道。

  我们再来审度一下韩信封赏屠中少年的好处。首先,让那些昔日效命麾下的人和新到楚国即将为己所用的人看到,他韩信绝非睚眦必报、不讲情面的人,因此新老部下大可不必因为曾经与其有什么不愉快的往事而担心。还有那楚地的老百姓,当年韩信流落街头时遭过不少人的白眼和嘲弄,《史记》上也明确写到:“人多厌之者。”“一市人皆笑信。”大家看到给他胯下之辱的人尚且不受追责,那自己就更不必担心了。也就是说,这等于给楚地所有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其次,韩信免罪封官之后对众人说:“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言下之意就是:能跟我做对手的都不是一般人,而且我当时也只是让他,绝非怕他!这样一来,当初人们眼中的那个“瘪三”形象便瞬间高大英武了起来。忍一时之气,换来政治稳定和个人形象地巨大转变,利孰大于此?!

  顺带一提,韩信为什么对给自己吃了几十天饭的漂母报以千金,却要会对当年让自己吃了好几个月饭的下乡南昌亭长极尽羞辱呢?我想,大概是“恨屋及乌”的缘故。刘邦过河拆桥,刚灭掉项羽,便剥夺了韩信的齐王军权,然后又很快将他由占据军事要津的齐王改封作曾是自己伤心之地的楚王,面对由巅峰到谷底的巨大落差,韩信心中定有极大的怨气和悔恨,但是天下大势已定,为时已晚,联想到自己在下乡南昌亭长的不快经历,再想到刘邦曾经也干过泗水亭长,他大概觉得:当亭长的没一个好东西!此谓“非暴力不抵抗”,一笑。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30

  古老的淮阴城墙,沉淀着千年的沧桑,史书中仅存的只言片语,彰显着你一生的璀璨与辉煌。

  当年,流落淮阴街头的你,不满于现实,却无力改变。贫穷,迫使你放下尊严,学会隐忍。当那个屠户一脸鄙夷地站在你面前时,你一定有拔剑将他刺死的冲动。但,这仅仅是一时的冲动而已——秦国的法律是严苛的,你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你壮志未酬,怎么甘心与这种人同归于尽?!于是,你默默伏下身子,忍受了这千古奇耻——胯下之辱!仅仅几步之遥,对于你却仿佛经历了几个世纪那么漫长!你心里的悲愤与无奈淹没在一片肆无忌惮的嘲笑和讥讽里……你趴在地上,直到幸灾乐祸的人们悉数散去,你才黯然起身,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家徒四壁的家走去……如果可以,我真想对你说,不要悲伤,今日你既忍得了奇耻大辱,明日你定可以承受更多的磨难,赢得更多的掌声,获得更多的精彩!你已经在通往人生巅峰的道路上成功地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后来,你遇到了萧何,昔日受辱胯下的少年,终成倚剑傲啸的将军。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使你一举成名,威震华夏;井陉之战,你背水布阵,使“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这句话流传千古;垓下之战的那个夜晚,你指挥汉军,十面埋伏,形如天网,连一代西楚霸王都对你畏惧三分。

  可谁曾想到,你,一代战神,最渴望的居然是亲情和友情。你牢记漂母的一饭之恩,当上齐王后,荣归故里,千金酬谢;你忠心耿耿,竭尽全力,为刘邦挣下半壁江山,只为报他“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但奈何天妒英才,你轻信萧何,被骗入钟室,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你才猛然醒悟,仰天长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自此,世上再无“国士无双”!

  韩信,我想对你说,你的胯下之辱,让我深知:忍常人所不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受,方能成就别人无法达到的成就;你的知恩图报,让我明白: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你最终不计前嫌,重用屠夫,让我认识到:宽恕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一种洒脱。你是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千古战神、一代英雄!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31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乱世英杰韩信仰天长叹一声,随即如秋叶离树般倒在未央宫中,结束了坎坷而传奇的一生。

  韩信,一位乱世英杰,晓得谋兵、谋国、谋天下,唯独不谋己。他智勇双全,能屈能伸。奈何天公不作美,英雄徒留一世名,却没得善果而终。即使如此,在我心中,韩信仍是所向无敌的战神。

  秦末战争,天下四分五裂,乱世中,却人才备出。韩信便是其中一位,后人对其评价也才寥寥十六字:平日遭厌,乱世豪侠,生为人杰,死于非命。却概括出其传奇而曲折的一生。

  年轻时,他曾鲁莽,受过胯下之辱;几度潦倒,在江边被浣纱漂母所救,并许诺他日出人头地定报答漂母,却遭漂母讥讽而立志做大事。投于项羽麾下,奈何年轻气盛,纵有所作为却不得赏识。改投于刘邦旗下,经丞相萧何推荐,成为刘邦的虎将。攻打天下,最终逼项羽乌江自刎。可想而知,韩信被人尊为“战神”,并非浪得虚名。试问当时,天下又有何许人可将意气风发的楚霸王逼于乌江而自刎?

  我喜欢他,经岁月磨练后,一洗当年的莽撞;受胯下之辱、漂母之机后,立志向上,终成一代名将。他能屈能伸,立下志向后便坚定不移,令我由衷敬佩,怎能叫我不喜欢他呢?

  或许天忌英才,韩信虽被尊为“战神”,整理过数百部兵书,用兵如神,亦被尊为“兵仙”,但他却于西汉建立后被高太祖用虚名“楚王”软禁于身边,终被吕后秘杀于未央宫。张良洞知此事,痛心地叹息,重复韩信那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无情地谴责刘邦的不仁,一代英才命归黄泉。

  我亦痛心,试问古代皇帝几人圣明?功臣到头也只换得死于非命,令人痛惜。韩信呐,韩信,你可曾想过自己?假如你曾稍微考虑过以后,也不至于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奈何你太无私,一心只想如何辅君王成天下,著兵书惠后人,从无二心。是悲?是喜?我敬佩你的赤胆忠心,却对于你惨死的结局痛心疾首。

  噫!英雄归西,埋于黄土中,墓前徒留对联一幅: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不管生与死,你始终把萧何当做知己。因为他,刘邦才会拜你为三军统帅;也因为他,你才亡命于未央宫。但你明白,普天之下,最了解你的,非他莫属。存与亡却都在于妇人,漂母赠饭,赐你一命,吕雉密谋,夺你性命。谁能想到,天意竟如此弄人?

  不论曾经多辉煌,终成黄土,纵使你曾是“战神”、“兵仙”,可如今却在地下长眠。我钦佩你的胆识,你的智慧。我知道,你是勇敢的化身。

  韩信,你一直存在于历史中,存在于勇敢、智慧的人们心中,从未走远。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 篇32

  今天我读了智慧启迪这本书,期中有一篇让我深同感受。

  它讲述的是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刘邦和其他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齐集商议胜利以后怎样分天下。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张分地封王,心里却已开始算计将来如何一个个地消灭他们。

  项羽唯独对刘邦很不放心,他知道刘邦是最难对付的对手。早些时候,他们就曾经约定谁先攻下秦都咸阳,谁就在关中为王,结果,首先进入咸阳的偏偏就是刘邦,项羽不愿意让刘邦当“关中王",也不愿意让他回到家乡一带去,便故意把巴,蜀和汉中三个群分给刘邦,封为汉王,想把刘邦困在偏僻的山里。项羽则自封为西楚霸王,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的广大肥沃土地。

  而此时刘邦当然很不服气,可是项羽的势力很大,大家都不敢违抗,刘邦不得不暂时领兵西上,并且接受张良的计策,这个计策大大的迷惑了项羽,从而放松对刘邦的戒备,这时刘邦发现部下里有一位才能出众的军事家,那就是韩信,刘邦拜韩信为大将,请他策划向东发展,夺取天下的军事部署,对原来烧毁的栈道重新修复,从而使刘邦大胜敌军,迷惑了敌军大获全胜,这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历史上的人物都很聪明,各有各的战术,还要告诉我们,干大事者一定要深谋远略,大丈夫能屈能伸,做事之前一定要考虑后果,精心计划安排,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才能成为一位英雄,成为后人的楷模。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相关文章:

浅说韩信05-07

韩信被杀之谜:《史记》韩信是如何死的?07-29

浅说武帝散文06-23

海的浅说散文06-12

浅说寓言的修改10-03

浅说佛的散文07-20

感情浅说散文12-28

韩信报恩的故事03-19

韩信《潜伏》歌词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