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2 14:12:5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个人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个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人教学设计

个人教学设计1

  【习作要求】

  1.通过写自我,让人们了解一个真实的个体,独特的个体。

  2.能选好角度,用典型事例说话。

  3.做到语言活泼清新,主题鲜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作前热身

  对一个人的了解,莫过于自己了。我是谁?我这个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先听听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吧?(师介绍自己)

  (二) 选材点拨,明确写法

  1、经常照镜子吧,今天再来照照,把镜子中的自己,用笔写下来。

  2、学生交流,归纳小结,板书:外貌描写

  3、你知道能照见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特殊的镜子是什么吗?告诉你,是其他人的眼睛。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你可以到同学、父母、长辈中间作个小调查:除了名字之外,他们还会怎么称呼你?为什么这样称呼你?搜集一下吧:

  同学——

  父母——

  长辈——

  4、学生交流,归纳小结,板书:性格特点

  5、师启发引导:生活中最熟悉的最了解的人就是自己。可是,要说起来,却会不知从何说起,不知道说些什么,所以,作文前的选材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可以回忆自己成长历程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或者充满童趣的实例,细细品味,慢慢咀嚼。请你来说说自己的一些事情吧。

  6、学生交流,归纳小结,板书:具体事例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捕捉能反映特点的地方,启发引导学生说具体)

  7、师:大家说得真好,在这些事情中,就藏着一个独特的你,这个人就是你。

  说明:

  本堂课本着“激发学习动机→交流、愉快的参与→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的教学过程,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出更加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的事例。所谓特点,就是这个人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才可能使这个人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作文也才能出新,与众不同,别具一格。这是文章最为可贵的地方。因此,此环节旨在通过“把镜子中的自己画写下来、别人口中的绰号、我的童趣故事”几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懂得写自己时要注意的几个重要方面。

  (三)佳作点评,拓展思路

  1、出示例文,完成练习。

  例文一 我这个人

  我呀,叫朱慕尧,今年12岁,是一个普通的小学生,在新兴小学五(2)班读书。

  我这个人个子有些高,排队时总做队伍的小尾巴。脑袋大大的圆圆的,当然会让人联想到足球。俗话说:“脑袋大,脑水足。”所以亲戚朋友都说我聪明。我自我感觉眼睛大大的,水灵灵的,可妈妈却说我眼睛小,因为一见阳光,我的眼睛就会眯成一条小缝。我经常大口大口地吃饭,张开大嘴,会看见我的牙齿有些稀疏,我的大门牙早就被人给扛掉了,到现在还没装上。原来我是一只漏嘴巴的“小公鸡”,吃饭总是漏饭粒,在妈妈的监督下我终于改掉了这个坏习惯,现在吃饭可是“颗粒归仓”了。我的脖子有些粗,还有些短,等到冬天穿上棉袄,几乎就看不到我的脖子,妈妈常取笑我。我的肚子又圆又大,跟爸爸的“将军肚”差不多。

  我这个人呀,别的爱好没有,唯一的爱好就是玩电脑。什么电脑写作班、电脑绘画班……凡是跟电脑有关系的,我一个机会都不会错过。我这个“小电脑迷”只要拿上鼠标,什么事 都不管了。有时妈妈叫我做事情,我假装没听见,非得妈妈来拉耳朵,我才肯站起来。

  我这个人就这样,你愿不愿意跟我交朋友?

  例文二 我这个人

  我叫陈远,由于“远”和“圆”读音相似,不知从哪天起,大家都叫我“小圆子”。我的脸又长得特别圆,久而久之,我觉得这个外号倒挺有意思的。

  我跑步时,两脚替换的频率特别快,而步子又特别小,跑起来一步紧跟一步。每次跑步,同学们都笑我:“小圆子,你跑步真有趣,像一只球在滚,滚得快极了。”啊,是吗?我可是从没有看见过,不过我知道我跑得挺快的,尤其是短跑。在运动会上,我居然也会“滚”出点名堂来了,和其他三人“滚”出两次4×100米接力第一,两次100米第六。能为集体争光,我真自豪。

  我最喜欢说话,语速又特别快,就像竹篓倒豆子一样,一下子能滚出上百颗圆豆儿。可我这个人生就是头脑简单,什么事情都是来不及仔细考虑会脱口而出,以致有时上课也会和同学争论起来。唉,真是,……我真想把“圆豆儿”吞下去。我是科代表,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我爱我的集体,生活在集体中,就是要为集体作贡献。可有时工作不顺利时,我还好几次掉了“金豆儿”———眼泪。不过我还是愿意为集体工作的。我爱掉“金豆儿”,因为“金豆儿”也是圆的。

  不过,“圆”也会给我带来不少麻烦。在做数学题时,我往往会把小数点点错,使最终的答案相差十倍、百倍;我也会因为漏看一个零,以致一道数学题从头错到尾……

  “小圆子”这个外号,对我真是太合适不过了。我这个人呢,好比一滴圆圆的小水滴,只有汇入大海才不会干涸,我愿去拼搏,去夺取光彩夺目、圆圆的金牌,而无愧于一个新世纪的学生。

  (1)文中的两个小主人公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的?

  (2)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你从两篇例文中学到些什么好方法?一起交流。

  说明:

  第一篇例文,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小作者的语言很风趣,很生活化,在介绍自己外貌的时候,非常有趣,把一个可爱调皮的男孩展现在大家面前,读来很让人忍俊不住。第二篇例文以一个“圆”字立骨,描写人物,组织材料,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画得鲜明生动:脸长得圆,跑步像圆球在滚,说话像倒圆豆儿,爱掉像圆圆的“金豆儿”(眼泪),甚至粗心也和圆相联系——往往点错小数点,漏看一个零,文章最后说,我是一滴圆圆的小水滴,要全力去夺取圆圆的金牌。无论是成功的自豪,失败的懊丧,还是对理想的追求,都从一个“圆”字派生出来,“圆”是这些事物的外部特征,这一字也就成了统领这些材料的凝聚点。尽管材料十分琐碎,但由于红线贯串,仍然显得十分集中。

  这两篇例文各有千秋,展示自己、介绍自己,抓住自己性格中的主要特点,通过几件具体的、典型的事例,突出自己某一或某几方面的性格特点,力求写出个立体的、充满个性化的自我,写出自我的风采。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文章的构思上,都能帮助学生在比较和交流中打开思维,借鉴写法是例文学习的目的所在。

  (四)指点迷津,总结角度

  1、写自己的文章,你可要大胆的写,这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另外,选好一件事情也很重要,否则,别人会以为你在吹牛,最后,加上活泼生动的语言,能让大家更喜欢你。要常自我追问,我们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个性,准确的认识自己。

  2、那么我们怎么追问自己呢?小组讨论讨论。

  3、交流、归纳

  追问角度参考:个人简况、家庭情况、外貌体型、性格特点、生活态度、爱好特长、成长经历、人际交往、优点缺点……

  可以写个人简况:姓名、家庭住址、出生的时间、年龄、名字的由来、名字的涵义……

  可以写我的长相:漂亮的我,丑八怪的我,胖胖的我,瘦瘦的`我……

  可以写我的性格特点:淘气的我,娇气的我,嘴馋的我,热情的我,倔强的我,憨厚的我,实在的我,骄傲的我,爱哭的我,爱笑的我,爱出洋相的我,爱睡懒觉的我,马大哈的我,好动的我……

  可以写我的内心世界:我的梦想,我的渴望,我的追求,我的喜悦,我的烦恼,我的悔恨,我的眼泪,我的委屈,我的哭诉,我的自责……

  可以写我的爱好特长:爱读书的我,爱画画的我,爱听音乐的我,爱唱歌的我,爱踢足球的我,爱作文的我,爱写诗的我,爱种花的我……

  可以写我的成长故事:我惹了祸,我出了丑,我挨了打,我做了一件荒唐事,我的一次冒险经历等等。

  4、我们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就要抓住自己的一到两个特点来写,不能面面俱到。而且,还要把自己的特点像刚才的同学一样,把它说明白,写清楚。(板书:写清楚)

  说明:

  小学生的思路比较狭窄,教师通过“追问”来打开他们的思维,帮助学生选好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直接取材,从日常生活入手,要选取那些最能展现你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例,反映你的性格特征。要仔细地审视自己,无情地剖析自己,逼真地描写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这样才能使一个充满个性的“我”跃然纸上。

  (五)完成习作,交流修改

  好了,老师已经帮你们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请仔细回忆,写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你,一个个性的你,好吗?最后,老师还提醒你:别忘了,给你的文章加一个最精彩的题目。

  1、静心思考,独立选材。

  2、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3、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个人教学设计2

  11月19日,我参加办事处教委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大赛活动,聆听了来自各校的7位语文老师的课,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创设文本中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郭艳艳老师在教学口语交际《学会感谢,学会安慰》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视频资料,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并伴以深具感染力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语言激起了学生感谢、安慰的情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再者九小的张倩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小钱患病时急需骨髓移植紧张的气氛,把学生带进了医院,带进了。

  病房,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两岸同胞,血肉相连的深入体会,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八小薛岩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带着学生欣赏作者故乡的搭石,感受家乡人的情感之美,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激起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张倩老师所执教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如在第一阶段自读感悟时,张倩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想象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师生一起半数,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品读文章打下基础。第三个阶段的自读感悟,王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同一个时间的两个不同场景,那些句子是做让你感动的,为什么?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张倩老师采用了“联想想象”的办法:一年以后,康复的小钱与捐献骨髓的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什么?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读、练”环节中,培养创新精神。“读、练”的本身就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敢于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读、练”的过程中,教师不光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要求学生注意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鼓励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教师给予表扬,并抓住带有普遍意义的见解、疑问引导全班学生思考,给予正确解答。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7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如十小王迎春老师在处理课文中的四个主要景点时分别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最精彩的是学生上讲台提问大家反而被抬下的同学“反将一军”的环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甚至是争论明白了景物的特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颐和园可以探索的地方远不至于课文的描写。

  刘秀云老师则找准了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从而也给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极大空间,学生的讨论有理有据、精彩纷呈;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对“不是获得而是给予,不是炫耀而是关爱”感受得很深。

  当然,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不断的疑问与思考,不吐不快,还是写了出来:我们的教师怎么了,上课的语言怎么会如此惊人地相似,总算是开了眼界。“你觉得他(她)读得怎么样”“你读得真棒”“你读得最棒”“照(学)他(她)的样子读一读”“谁愿意向他挑战(超过他)”等等。这此言语在每一节课里都有出现,频率之高,虽不是百分之百,但至少可以说是百分之八十。我不知道教师们是否了解这些话在表扬一人时,却打击了其他的人,“你是最棒的”,那其他的人都不如你吗,教师是否在批评其他同学呢?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会上奉化教师进修学校的语文特级教师张晨瑛老师说,如果在美国,老师在班级里说“你是最棒的”或“我们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这老师将会被学生家长告上法庭。

  “你自己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你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你爱怎么学就怎么学”,这是不是废话,哪有学生按不喜欢读的方式来读,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什么是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喜欢的就是好的吗?如果是这样的,那“你读真棒”“你读得不好”“你读得……”表扬与批评有什么意义?“你爱怎么学就怎么学”“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美名曰:“自主学习”,体现平等意识和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试问,自主学习是这样理解的吗?这样说就能体现平等和尊重吗?如果这样,那你教师在干什么,你教师有什么作用,家长能放心吗?再说,这样能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吗?就阅读来说,有朗读和默读之分,《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朗读与默读有不同的要求,朱作仁先生在《语文教学心理学》一书讲得很清楚,对朗读与默读有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如时间,速度,数量等,既然对阅读有不同的要求,怎么能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呢。同样,学习当然有不同的层次和目标,怎么能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呢。当然,阅读确实是个性化的`,每个人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阅读,通过阅读也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但个性化的阅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爱怎么读就怎么读。

  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不是强调合作学习吗,于是上课也来合作学习,殊不知为什么要合作,合作学习的前提是为了解决问题,讨论问题,各人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不同看法,达到个人独自学习难以达到的,从别人的看法中得到启发,从而解决问题,同时理解在合作基础上,建立友谊,互相尊重、信任等。我们的合作是怎么的合作呢,大家合作读,四人合作,选择你所喜欢的一段或一处说给大家听,这也叫合作,合作读有必要吗?选择一段说给大家听有必要吗,说什么?没有问题的合作,流于形式。

  语文教师在语言方面是很有个性的,很有魅力的,很有文采的,……,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却是……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

  一日听课所得又岂止以上几点,但我想,光是这几点,是我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深刻领悟的。

  教学大赛心得体会3我有幸观摩了市小学英语教学大赛,本次比赛活动分为五部分,分别是简笔画、才艺展示、口语、教学设计以及板书设计。共有来自各县区的37名教师参加了本次基本功比赛。通过观摩可以看出所有参赛选手都是花了很大心思,努力把自己最好一面展现出来。通过这次观摩,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与参赛教师之间的差距。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首先是口语表达。对于限时命题性口语表达,各参赛选手们在拿到题目后只有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虽然时间很紧,却没难倒各位参赛选手,他们的表达,内容切题,思路清晰,而且注意了开场白和结束语,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表达的过程中,注意了语音、语调,表情丰富,就想是在演讲一样,个别教师还加上动作,声情并茂,这一点令我佩服不已,很值得我去学习。

  其次是才艺展示。在才艺展示环节中,各位参赛选手的表现更是令我折服。在我的印象中,一直以为才艺展示就是唱几首课本上简单的儿歌,观摩了他们的表演之后我才知道自己对才艺展示的理解是那么的狭隘。“小学老师都是多才多艺的,都是全能的”参赛教师们把这句话演绎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他们中有的给动画片上的人物配音,有的表演短剧,有的配乐讲故事,还有一位年轻的教师竟然可以变魔术,且不说他们的表演是不是和教学有关,就单从才艺这一方面,就令我自愧不如。即使是唱歌的教师,他们所选择的歌曲也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唱一些简单的儿歌,而是贴近教材,改编歌词,形式多样,内容新颖、技艺精湛。

  接下来是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参赛教师们的教学设计各具特色,在设计上紧扣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学策略。她们在展示过程中,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到教学步骤各环节都展示得非常清晰,语言干净利索,各环节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层次分明。而且在教学设计上,几乎每个老师都借助于多媒体,借助于图片、视频进行教学,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学习于娱乐之中,提高了教学效率,相信课堂达成度也会更高。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10号选手,她不但很好的实现了知识能力目标,而且将情感教育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学会主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 in?的同时,还让学生知道生日也是母难日这一道理,教育学生要学会孝顺父母、尊重长辈。使德育和智育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板书设计也是本次技能大赛的一个环节,多数教师的板书设计新颖,体现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借助于简笔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

  这次观摩给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经过这次观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奋斗方向,我要以这些教师为榜样,刻苦钻研,积极向优秀教师学习,扎扎实实的工作,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越来越扎实。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缩短差距,不断进步。

个人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精心的选材,组织巧妙的结构。

  2、感受冰心与巴金的纯真友谊,学做真人。

  教学重点:

  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手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生字注音

  僖藻尹汲靳笃

  2、介绍古代一些表现友谊的诗歌。

  赠汪伦 问刘十九 别董大

  李白 白居易 高适

  李白乘舟将欲行, 绿蚁新醅酒, 千里黄云白日曛,

  忽闻岸上踏歌声。 红泥小火炉。 北风吹雁雪纷纷。

  桃花潭水深千尺, 晚来天欲雪, 莫愁前路无知己,

  不及汪伦送我情。 能饮一杯无? 天下谁人不识君!

  3、请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古今中外关于友谊的'小故事。

  三、简介冰心、巴金的生平事迹。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1919年在北京求学时即投身“五四”文学革命。1923年因成绩优异,提前获得燕京大学学士学位及学校颁发的金钥匙奖,后赴美留学。1926年获硕士学位,随即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系任教,并在清华大学兼课。1954年以来当选历届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春水》、《繁星》,儿童文学集《小桔灯》。另有《冰心著译选集》、《冰心文集》等。

  巴金(1904~)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春天里的秋天》、《寒夜》等,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

  四、整体感知:

  1、如:淡交如水。语出《庄子山木》篇:“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手法。

  学生讨论,课文中写了冰心和巴金哪些典型事例。(自由发言。)

  再讨论,为什么要写这些事例,而不写冰心参加过“五四”运动;巴金勤奋写作,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启发学生应如何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能证明观点的材料就选,不能证明观点的材料就不选。)

  3、概括文章的主题。

  本文选取了冰心和巴金交往的典型事例,表现了这两位文学巨匠纯真的友谊。

  4、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用典型事例说出一个人的特点。

  五、延伸拓展:

  1、平时我们看电影、电视放松自己,娱乐身心,那么,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友情的影视呢?

  生答:《香樟树》、《山鸡故事》、《不能没有你》、《难兄难弟》、《兄弟连》、《红苹果乐园》。(3分钟)

  2、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感人的名人友情故事呢?(5分钟)

  生答:桃园三结义、高山流水、歌德席勒、鲁迅、马克思恩格斯。

  3、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吗?你与好朋友之间又感人的故事吗?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5分钟)

  4、(真情告白)也许,为了追求理想,我们不能与好朋友天天在一起,如今新年到了,你想对好朋友说些什么呢?请用笔写下来。(5分钟)

  六、课堂小结:

  1老师寄语:相识是缘,相知是福,成为挚友是幸,我愿与每一位同学成为好朋友,共同谱写一曲人间至真至纯的友情之歌。

  2、结束语:友情是写不完的、说不完的。歌德说:恋爱中的男女都是诗人,而我要说:友情中的男女都是诗人。你们写的一定是人世间最美的诗篇。真正的友情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结束也不会随空间的阻隔而淡忘,它只会永远燃烧在我们心中!

个人教学设计4

  习作要求

  生活中有给你留下美好印象的陌生人,有你非常尊敬的亲人,也有和你十分要好的小伙伴……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写成一个片段,要把这件事的经过写清楚。

  习作指导

  写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是写人写事的基本功,有些小朋友认为写一个人的一件事太简单,其实,要真正写好一件事,并且这件事把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出来,是很不容易的。学会了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的写作方法,再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写几个人就比较容易了。

  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一件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的事。这件事必须是自己感受最深的,如生活中自己被一个人的好思想好品德的行动所感动,觉得非要写出来不可。如《老师》,写的是老师爱护学生的事。而这一类的事学校里是比较多的,写哪一位老师的哪一件事最能突出这个中心呢?这就要进行选择。《老师》选择了一位女教师在天色渐暗下来时,顶风冒雨送“我”回家的一件事,通过这件事的具体记叙,写出了老师慈母般的善良心地和辛勤培育幼苗的高尚品质。从选择材料的角度讲,这就比较典型。

  2、选择的一件事,一定要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写清楚。要有头有尾,有具体过程,才能使读者通过这件事看出这个人具有哪些特征。

  3、以一件事写人,整个记叙的过程,从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都要围绕所写的人来写。有时候,一件事往往牵涉到几个人,但一定要分清主次,不能平均使用力量。

  4、记事写人都要求真实。记事要注意通过具体的事情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要写出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神态,不要以空洞的议论代替具体的记叙。

  我喜欢的一个人

  大年初二那天下午1点多钟,我带着“礼物”去给我的老师拜年。

  一进老师家的院门,我觉得这里的气氛与别处截然不同,这里既没有孩子们放鞭炮,也没有客人的喧笑,真是静极了。

  “大姐姐,你也是来给我妈妈送‘礼物’的吧?”可爱的小毛毛轻声问我。“是呀,你妈妈在家吗?”听我这么一问,小毛毛趴在我的耳边,悄悄地告诉我:“妈妈在里屋呢。你悄悄地进去,排在最后。我爸爸带着弟弟出去玩了,把我留在家里给妈妈站岗,要是有大人来串门,我就把她带到妈妈屋里。”我听了连忙伸出大拇指,夸奖了这个小“哨兵”。

  我走进里屋,只见老师正在给刘明面批作文。旁边还有五六个同学像候诊似的,坐在一旁的长沙发上等着。我走到老师的跟前,说了声:“老师,我代表我们全家给您拜个年。”老师听了,抬起头来,微笑着说:“谢谢你。不过,拜年‘礼物’带来了吗?”我一听,连忙将手中的作文本一举。老师满意地点点头,用手一指说:“好,好,你先坐在那儿,一个一个地来。”王小红一把把我拉到她的身边坐下,其余的同学也都像聋哑人一样,向我比画着,表示多日不见的亲昵。

  我坐在那里,不由自主地看了看老师。她中等身材,稍微有些发胖,眼睛总是那么炯炯有神,也许是过于操劳的缘故吧,使得她本来就有些发黄的头发上增添了几根银丝。再看看老师家床上的.被褥,过年也没来得及拆洗;纸顶棚都发黄了,过年也没糊上新的大白纸;给小毛毛做的新衣服刚做到一半,放在打开的缝纫机上;两张大会堂春节联欢会的票,还完整地压在茶几的玻璃板底下;中午的饭菜放在老师身旁的桌子上,已经凉了……看到这一切,我想,我们真是不懂事,一定天天都有同学来打扰老师,还不如……我正想着,突然,老师那爽朗的笑声打断了我的思路。老师兴奋地说:“刘明,你这篇作文写得真不错。看来你的假期生活很丰富,写作水平也有提高。”老师说完,我忍不住问:“老师,您还没吃午饭吧?”“你们送来的‘礼物’这么好,可比我家的饭菜香多了!”老师风趣地说。听老师这么一说,我们全笑了。

  这时我想:老师,你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虽然广播里听不到你的名字,报纸上看不到你的照片,但是我喜欢您,喜欢您那风趣的话语,喜欢您那美好的心灵。

  【点评】

  大年初二,在老师家里,五六个学生拿着拜年“礼物”“候诊”。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通过对老师特殊过年方式的描写,体现了老师对工作和沉重的责任心。对老师的肖像描写和过节时老师家里环境描写,具体、生动地刻画了为学生操劳一生,无暇顾及自己的一位辛勤园丁的形象。

  【习作提示】

  《我们的班主任》

  提示:班主任接近学生最多,最为学生了解。可以选一件事来表现他对学生学习或生活或健康等方面的关怀,表现他热爱学生的品质。

  《不知疲劳的人》

  提示: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疲劳”,不知“疲劳”,就是辛勤工作,不计休息,明确了文章中心,就应围绕这个中心选材,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他的勤劳精神。

个人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学法建议】

  1、认真阅读“前文梗概”,精读文本。

  2、研习文本要注意找出情节在人物形象塑造中起的作用。

  3、找出索科洛夫在讲述自己不幸遭遇时的语言,分析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用战争的图片导入。

  二、作者简介: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前苏联作家。生于顿河维辛克镇克鲁日林村的一个磨坊主家庭。1926年肖洛霍夫开始构思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经过14年时间,四卷本分别于1928、1929、1933、1940年出版。该作品和小说主人公在苏联引起多次争论,但由于它在苏联文学史上别开生面地反映了广阔的历史画面,生动真实地表现了哥萨克民族在1912年至1922的动荡岁月中的历史,这部小说仍然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并于1941年获得斯大林奖金。在此期间,肖洛霍夫还发表了《被开垦的处女地》的第一部(1932),第二部于1959年发表,全书反映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苏联个体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过程,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小说的成功使作家在苏联文学界地位进一步提高。

  卫国战争期间,肖洛霍夫作为随军记者,在前线又写下许多的随笔和短篇小说。其中主要有特写《在顿河》(1941)、《在顿河上》(1941),《在个萨克集体农庄里》(1941)和《战俘》等。短篇小说有《憎恨的科学》(1942)和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1956-1957),从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和心灵创伤的角度来写战争,对战争进行反思,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在国外引起强烈反响。1965年“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文本研习

  1、失去儿子后,“我没有哭,眼泪在心里干枯了”,这是为什么?

  (1)明确:经历了许多苦难遭遇。

  (2)索科洛夫经历了许多苦难,请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出来,并找出有关情感起伏的词句。

  学生回答,明确:【受伤被俘】→成功逃亡(激动极了)→妻女炸死(穿心的痛)→找到儿子(喜气洋洋)→儿子牺牲(埋藏欢乐)→领养孤儿(轻松光明)→【出了车祸(悲愁的心)】

  2、遇到凡尼亚后,“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这又是为什么?

  明确:同情孩子;身世相同。

  3、凡尼亚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激动和狂喜?

  明确:渴望亲情,害怕再失去父亲,再去流浪。

  4、索科洛夫的哪些举动同样让人感动?

  明确:由于自己的不幸更能同情别人的不幸,对孤儿的爱;做父亲的幸福,心灵的慰藉,精神的寄托。

  5、引用苏联,德勃拉果依的评论:

  两个各自流浪的、“孤苦伶仃的”、失去了一切的人,彼此在对方身上赢得了在生活中应有的地位。因为不单是这男人使得这个孩子确实像个孩子那样生活下去,而且这孩子也可以使这男人“刚强起来”永远有信心、永远是一个男子汉

  四、合作探究

  1.“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这泪水有什么含义?

  (1)讨论明确:坚强(白天不当着孩子面流泪);追悔(梦境,分别时梦境,分别时推了妻子一把);担忧(死去吓坏儿子,孩子的将来)……

  (2)遭遇战争,失去亲人,泪浸枕头的只有索科夫一个人吗?不是。苏联人以平均每个家庭牺牲一个人的代价赢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再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蒙受空前灾难。战火蔓延到40个国家,有56个国家参战。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中,双方动用军事力量9000万人,其中苏联2200万人,中国有4.5亿人卷入战争。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其中苏联伤亡约3000万人,中国伤亡约3500万人。

  死亡者达5500万人,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苏联死亡2700万人。死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伤亡人数总计约3500万;各种损失折合当时美元计算数额高达1000亿以上。二战各国死亡人数约5265万,其中军队1473万。一战累计死亡847万人,伤残2120万人。据外国学者统计,以前的5164年里,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如果折合成黄金,可以铺成一条宽150公里,厚1O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质腰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37年里,世界接连爆发了470余起局部战争,至少有1000万人死于兵火,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平均要过520天才有一天太平日子。

  其实,小说写的.不只是一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遭遇,是人类在战争中的遭遇。索科洛夫的泪水浓缩了的苦难,他是一群人的代表,是艺术品中的典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人”。

  2、小说的结尾说,“重要的是能及时转过脸去”,不能让孩子看到脸颊上滚动着的“吝啬伤心的男人的眼泪”。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读懂了索科洛夫感人的故事,就能感受到最后一节文字的震撼力。在战争中,最不幸的还不是失去生命的战士,而是无助的孤儿寡妇。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因此,也不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人为什么哭。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而凡尼亚的挥动小手触动了有良知的悲悯之心。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我”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小说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变为作者在抒发心愿: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历战火……

  五、延伸学习

  思考:这篇小说在完成的时候,在1956.12.31――1957.1.1,《真理报》曾全文刊出,结果被市民抢购一空,当时莫斯科广播电台全文广播这部小说,结果市民们驻足街头,不顾寒风扑面多少人留下了辛酸的眼泪。小说为什么有如此的魅力?

  六、布置作业:

  1、整理字词和文学常识;

  2、完成《名师一号》练习;

  3、预习《六国论》。

个人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

  4、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说清观点,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1、自制动画片《骑驴》。

  2、自制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了解短文内容及几个基本观点

  1、看动画,讲故事,感知短文内容。

  点评:上课伊始,生动有趣的动画,绘声绘色地讲解,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入了学习的氛围,学生定会兴趣盎然。

  2、自由读故事,了解文中对于爷孙俩骑驴的几种说法。

  点评:读故事是看动画所无法代替的,这使学生对故事《骑驴》的四种说法逐渐明晰,为展开交流做好准备。

  3、引导学生汇报故事中的四种说法,同时板书:

  ⑴中年人认为两个人不能都骑驴。

  ⑵老人认为应该尊敬老人,让爷爷骑。

  ⑶孩子认为应该让孙子骑。

  ⑷种菜的人认为有驴不骑,太笨了。

  二、搭建平台,充分交流

  1、同桌交流:

  同桌相互交流:老爷爷应该听谁的?教师提出:说清自己的想法,并能认真听对方讲话。

  2、小组交流,按不同观点分组:

  ⑴调查分组:

  ①同意爷爷骑驴的为一组。

  ②同意孙子骑驴的为一组。

  ③同意不能都骑的.为一组。

  ④同意不骑太笨的为一组。

  ⑤与以上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

  点评:按不同观点分组,是来自学生自己的观点,打破了常规分组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使小组学习更具实际意义。另外,对于与以上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及教师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⑵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汇报,互相补充,团结合作,讲清组内想法;注重师生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点评:能通过教学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抓住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此处教学的不可预测性更强,随时生成的课程资源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设计才更有针对性。

  4、不同观点互动交流:

  在相同观点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充分说理,说服他人。再次创设情境,使学生交际更深入。

  点评:不同观点的交锋,让学生的交流活动升华,互动性更强,交际情境自然形成。同时,在交流中,经过教师的恰当的引导、点拨,学生会逐渐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三、扮演角色,感悟道理

  师生扮演角色,创设交际情境。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做事要有主见。

  点评: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很巧妙。巧,是因为师生角色扮演使交际更具实际意义;妙,是因为交际过程不单是语言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思想受到启迪,情感得以熏陶、释放的过程。

  四、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交际空间。使学生逐步感知到交际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点评:联系实际的拓展交流,丰富了交际的内容,把故事《骑驴》所蕴含的哲理内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总评】

  张老师的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应该听谁的》,能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提出的口语交际要求,从二年级学生实际出发,把教学目标准确定位在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敢说、乐说,说清自己的想法,说出新意;指导学生在与人交流中要认真倾听,态度自然、大方上。教学设计体现了顺学而导,在交际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指导思想,及情境中互动,互动中发展学生思维的设计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于交际,主动交流:

  张老师设计了独白、小组讨论。与老爷爷模拟对话等活动,努力引导每个学生乐于交流,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情境中。

  2、努力创设贴近生活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互动:

  比如说,上课伊始的一边播放配乐动画,一边讲《骑驴》故事,使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交际情境中;让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小组合作交流,为学生搭建交际平台;不同观点进行交锋,使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师生扮演角色,与老爷爷模拟对话,在交流中使学生感悟了故事所蕴含的哲理;拓展交际话题,让学生寻找自己生活中为难的事情,把交际情境引向生活实际,使交际更具实际意义。

  以上各种交际情境,重视培养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的交际角色意识,构成了真实的课堂交流的学习情境。

  3、发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

  在教学设计中,张老师鼓励学生多元化思考,与文中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的设计,体现了她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创新精神的培植。

个人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性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独特感受是发展个性、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前提。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S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写一个人物群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介绍一个群体。

  2.能通过描写具体的人和事,来突出人物群体的`特色、风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人物群体及写作素材,以学生最熟悉的群体(比如班集体)为题材,指导学生学习人物群体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这个群体的与众不同,体会人物群体的特色、风格。

  2.通过群体中人物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互相爱护等友情、亲情,增进与群体之间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写作人物群体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描写表现突出人物的言行举止,来体现群体的特色、风格。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描写人物的课文呢?(学生交流)对,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单元习作去学习一个新的习作内容。

  (教师板书):写一个人物群体。

  二、明确写作主题

  1、那么同学们,什么是人物群体呢?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播放课件)。

  3、同学们,我们现在了解了什么是人物群体了,那么在我们的身边都有哪些人物群体呢?

  4、请同学们思考并交流。

  5、小结:人物群体即一群人的表现。那么写人物群体,不是写一个人,而是写多个的人,而且这些人之间是发生联系的。

  三、写法指导

  既然同学们认识了许多人物群体,那你最想写哪个人物群体?想一想这个人物群体有何特点?那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群体中人物的特点呢?

  1、指导写法:

  (1)、引导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人确定一个人物群体。(我们一家人、我们的班集体、我的小伙伴等)板书(群体)

  (2)、引导学生探讨:那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人物群体呢?

  (3)引导学生确定人物群体中有哪些主要人物?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突出人物群体的特点。(板书:人物)

  (4)这些人物中哪些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可以用具体事例来展现人物;(板书:事例 )

  (4)想一想这个人物群体有何特点。板书:特点(如:团结友爱、幽默风趣等)

  (5)文章结构要有详有略,主要人物要集中笔力详细刻画,陪衬人物寥寥数笔顺带而过。

  2、教师小结:(并归纳板书)

  四、妙笔生辉:

  1、教师出示习作要求:

  2、播放音乐,学生创作。

  五、作品展示及评价

  (1)(投影)学生作品,并邀请学生朗读习作。

  (2)师生互评。共同修改作品。

  (3)教师习作展示

  六、总结提升:

  同学们,写作文其实不难,只要你们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了细致地观察与发现,通过你们对语言的文字组织与推敲,珍视自己对身边事物的认识和独特感受。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篇习作写好的。加油吧,同学们!

个人教学设计8

  〖学生实态〗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开展,我县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也相应改善了。近几年来,一座座新建的居民楼拔地而起,一幢幢红砖瓦房井然并列,社区建设正趋于合理化、文明化,社区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日趋丰富,这就为学生认识社区、理解社区的概念奠定了物质基础。据我在课前调查,我班有55%的学生住在近几年新建或重建的居民区中;有10%的学生家庭由于商贸活动的需要,随父母搬迁至此;还有35%的学生仍住在原址。大部分学生只知道自己家所在的村或街的名称和门牌号。那么什么叫“社区”呢?对于这个抽象概念的理解,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是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大多数学生又是第一次从概念上接触“社区”,因此,在上这一课题时,应该帮助学生从自己所居住的地方说起,让学生一步一步来认识和理解“社区”。

  〖教科书分析〗

  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以社区为中心,从社区的居民、设施入手,加深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社区的认识,由此拓展到对不同社区的了解。这个单元通过三个主题引导学生,从“共同生活―共同需要―共同参与”的角度认识社区。从逻辑的角度来讲,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一个“认识―提高―升华”的过程。因此,作为第一个主题《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中的第一个课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应该帮助学生丰富感性认识,知道什么叫社区,从而了解社区的发展变化。教科书中的底图反映的是小文和乐乐生活的社区图景,上面还配有许多充满着生活气息的社区生活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介绍,旨在结合学生实际,帮助学生从认识自身居住地区的人群开始,逐渐懂得“社区”的两层含义:

  1、社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2、人口流动是近几年来社区发展变化的重要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地人进入本地区从事商贸活动,所有的人都在为社区的变化、家乡的繁荣、祖国的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有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这是本课题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本单元的导读图反映的是从空中俯瞰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区场景。上课时,应该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优势,由此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引发学生了解和探究社区的兴趣。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能够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故事,以及自己所在的城市或农村社区的图片。

  (二)教师准备

  专题片:《今日清水》《清水全貌》。

  〖本课题教学目标〗

  1、认识社区,初步理解社区的概念。

  2、知道社区是由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共同组成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区里。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情景导入。

  2、讨论。

  3、播放专题片《今日清水》。

  4、升华主题。

  5、布置作业。

  〖实施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并通过投影仪出示单元导读图。

  师:一曲优美的音乐把我们带到了希望的田野――可爱的家乡。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们的家乡在清水,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气候宜人,享有“塞外小江南”的美称。这里的人们勤劳、忠厚、热情、大方。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这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们瞧,马路加宽了、楼房增多了,到处是花坛、绿地,方便人们生活的公用设施随处可见。请同学们跟随着镜头,一起欣赏一下我们清水的风貌吧!

  2、播放专题片《清水全貌》。

  (二)讨论

  1、课题讨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生活的地方美吗?请你们告诉老师,你家住在哪儿?

  生:我的家在学校后面的窠老村。

  生:我的家在东关综合市场居民楼。

  生:我的家现在住在北环路1号楼。

  师:请你再告诉老师,你家以前住的地方好吗?

  生:(点头)可以,我家以前住在乡下,自从爸爸调到县城后,我们就在北环路买了一套房子。

  师:噢,那这个新家一定很漂亮吧!老师可要到你家去转转,你欢迎吗?

  生:(兴奋)那当然好啦,我非常欢迎老师来我家做客。(全班同学都笑了,气氛轻松活跃)

  师:还有谁的家和这位同学一样,也是从外乡或者外地搬到县城来的,请讲给大家听。

  生:老师,我家以前住在张川县,是前年搬来的,我现在住在蔚文村。

  生:我家以前住的是平房,去年搬进了原泉街的新楼房。

  生:我家也搬进了新楼房。

  师:(高兴地)很好。看得出,同学们的居住环境都得到了改善,而且每位同学都在所在的居民区幸福地生活着。同学们,近几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外地人或外乡人进入县城从事各种活动,同时,本县也有一些人到外地去,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社区的进步、家乡的发展、国家的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那么,什么叫社区呢?请你们讨论一下。

  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讨论结果。

  生:我们清水县就是一个大的社区。

  生:社区就是我的家乡――清水。

  生:我住的蔚文村就是一个小的社区。

  生:社区就是一个地方,有许多新房子。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不错,那么什么叫“社区”呢?请你们再阅读一下教科书,看一看书上又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把教科书翻到第2~3页,请你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并欣赏图片。

  (读后请学生展示家庭幸福生活的图片,以及所在村或街的图片,再次交流汇报成果。)

  师:请你们自由发表看法,说说什么叫社区。

  生:老师,我知道社区就是由许多人共同组成、共同生活的`地方。

  生:我知道了不仅我们这里有社区,其他地方也有社区。

  生:窠老村、蔚文村、原泉街住着许多人,这些地方也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社区。

  师:对了,我们把许多人居住的地方叫社区。社区里生活着许多人,每个人都按各自的习俗幸福地生活着。同学们,就拿我们清水县城来说,为了方便居民生活,按区域划分为四大社区,即东关社区、西关社区、城南社区、城北社区。下面请你们按照方位,说说你所居住的地方属于哪个社区。

  生:我家住在窠老村,属于城南社区。

  生:我家住在蔚文村,属于西关社区。

  生:我家住在东面,属于东关社区。

  生:我家住在北环路,属于城北社区。

  师:你们说得很好。社区里生活着许多人,我们县不仅有汉族,还有回、藏、朝鲜、满、白、土等少数民族。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协作,平等互助,彼此按各自的民族习俗幸福地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区的文化生活也日趋丰富了。就拿我们清水来说,每年社区都要举办多次社区文艺演出和体育运动会等。近两年,社区扩建了广场,为方便居民的生活,增设了许多健身娱乐设施。同学们,我们应该为生活在这样的社区而感到骄傲。

  (三)播放专题片

  播放专题片《今日清水》。

  (四)总结全课

  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了一个经济蓬勃发展、国际地位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在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着差距,但是我相信,只要生活在社区中的每个人都努力奋斗,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五)布置作业

  实践活动:调查社区的环境。

  调查内容:

  1、初步了解社区环境的基本情况。

  2、初步了解社区都有哪些主要的生产活动。

  3、初步了解社区在建设过程中都出现了哪些环境方面的问题。

  4、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了图片、录音、录像等教学手段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社区,使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就本地学生而言,由于处在偏远地区,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太少,对社区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现状,我首先让学生从自己所居住的地方说起,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一步一步地理解“社区”这一概念。通过讨论―认识―讨论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懂得社区就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并且从小小的社区生活中可以透视出祖国的发展变化,进而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交流热烈,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但是,我同时也感觉到,课前要求学生对社区进行的调查,有些流于形式、过于简单,不够充实,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联系他们自身的实际情况时显得浮于表面,不够扎实。课外的调查材料还应该再生动和丰富一些,以便为下面进一步认识社区打好基础。

  〖评析〗

  刘兰兰老师设计并执教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查阅图片资料、观看录像、调查走访等手段,学生既了解了自己生活的社区,又能从小小的社区生活中透视出祖国的变迁和时代的召唤,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课程资源的二次开发使教学空间没有局限于课堂,课内活动向课外延伸,也使学生真正融入了社会,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但是,课堂中的讨论虽然使学生的学习体现了自主探究,但不够深入。今后不仅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使讨论所反馈的材料更加生动、丰富,更加突出教育的有效性。

个人教学设计9

  一、教材依据

  本节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七章第二节内容。《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与上一节合共提了一点标准,具体是: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这一节是承接第一节来讲解信息资源的计算机文件管理方式。本节与第一节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即从大范围的信息资源管理缩小到讲个人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二、设计思路

  ⒈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对现代化教育设备接触不是太多,虽然经过一年对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对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加工、信息的集成与交流、信息资源管理有了一些了解,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但是每个同学价值取向不一,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同,水平参差不齐,较多学生更喜欢利用计算机上网聊天、玩游戏、购物等等,面对众多的数字化信息却往往无法进行合理的管理,所有我们有必要通过学习,引起学生对信息资源管理,特别是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注意,并学会合理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

  ⒉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采用了采用了我校推行的“学习后教,精讲精练”教学模式。先由与学生学习最贴近的`研究性学习实例创设情境引入,然后通过学生自学,思考实例中使用了哪些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以及方法,接着师生共同总结交流个人信息化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将学生分成五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成四个小组。采用任务驱动让每个大组完成一个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并讨论总结各种个人数字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自觉地使用数字化管理工具。

  三、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能了解当前常见的个人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

  通过对任务的讨论能将一些常用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应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⒉方法与途径:

  能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按实际需要选择常用工具,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

  ⒊情感与评价:

  培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自觉地使用数字化管理工具,形成数字化生存和终身学习意识。

  四、教学重点

  体验生活中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五、教学难点

  将一些常用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应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六、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室、课件、自学导学案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展示五个刚刚完成的优秀研究性学习研究成果。

  引入案例:

  展示王明小组在进行《燕翔洞旅游景点的考察》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请同学们思考王明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使用了哪些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

  导入本节课的课题。

  学生观看展示并思考。

  研究性学习结题刚刚结束,以此话题引入,学生兴趣较浓。以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事例为案例,更能引导学生使用数字化信息资源。

  目标导航

  利用多媒体课件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学生观看课件并理解。

  通过对学习目标的解读,让学生明确掌握的知识,明确怎么学习这些知识并知道达到的效果。

  自主学习

  下发自学导学案。

  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并解答个别学生遇到的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P138-P143,结合自学导学案,思考问题。

  让学生以导学案为中心,结合课本,认真研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初识小结

  总结:

  1.个人信息化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2.个人信息化资源管理注意事项

  师生交流

  讨论总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知道个人信息化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任务驱动

  将学生分成五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成四个小组,下发任务资料包,每个大组完成一个任务。

  任务一:假设你有一台PDA,你会如何用它服务你的学习?

  任务二:小明同学下载了很多内容在“素材”文件夹中,请你帮他分类整理好。

  任务三:班主任王老师收集了一些同学的个人信息,请你帮他用合适的软件来整理和记录这些信息。

  任务四:小明喜欢经常音乐网站去听歌,请你帮他收藏一些音乐网站。

  任务五:去常见的博客网站写本节课的学习体会。

  学生完成小组任务,如有不懂,可以相互讨论。

  通过学生进一步对具体事例的合作学习和体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交流总结

  请各大组派一个小组成员分别展示各自的成果。

  教师先总结前面五个小组的任务内容,然后强调要合理选择个人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并鼓励学生开通自己的学习博客

  推荐出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

  完成任务总结巩固对合理的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产生共鸣。

  学生自主参与讨论,学会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梳理,并为学生的学以致用做好准备。

  八、教学反思

  ⒈“先学后教,精讲精练”七环节教学模式是:情景导入、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点拨精讲、当堂检测、课后训练,我进行了局部修改,这样更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操作方便。

  ⒉本节通过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实例引入新课,学生比较感兴趣,各环节过渡较自然。信息技术课课时较少,学生对课本不够重视,所以我利用自学环节,既培训了学生自学能力,也让学生熟悉了课本。自学过后又给出对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5个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刻的体会到合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必要性,能分析对各种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合理性运用,并能学以致用。这样的设计学习学习兴趣较浓,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程度较高,较好地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

个人教学设计10

  一、教材简析:

  这是快乐读书屋里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小鸟、乌鸦、喜鹊、大象等动物是如何搞个人卫生的。课文知识性强,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有趣。使学生在快乐阅读中了解了动物的一些习性,感受到了动物界的神奇。

  二、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读、画、议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几种动物搞“个人卫生”的方法,从而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

  2、认识本课9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点: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了解几种动物是怎样搞个人卫生的。

  五、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难的词如:羽虱、蚁酸、寄生虫等。

  六、教具准备:

  字卡,课件

  七、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许多动物朋友呢,你们看:播放大象洗澡的课件。你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他们是在洗澡呢,是呀,我们人类脏了要搞卫生,那么动物是如何搞个人卫生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2、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熟练。

  2、同桌互读课文,如果读的好就给画个笑脸。

  3、默读课文,想想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爱讲卫生的动物?

  4、检查生字,指读字卡。

  三、小组交流,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文章主要内容。(板书:小鸟、乌鸦、喜鹊、大象)

  2、与同学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3、再说说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悟

  同学们通过阅读交流,都有了自己的收获,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进一步了解动物讲究卫生的不同方式,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想想:小动物是怎么搞“个人卫生”的?

  2、小小解说员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同学当解说员,选择喜欢的一种动物向学生介绍搞个人卫生的方式

  3、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

  无论是我们人类还是动物,清理卫生都是件快乐的`事情。课文中提到“洗澡是整个象群最快乐的时候”,能把大象的高兴劲儿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试着读一读。

  4、学生自由读,体会大象洗澡时的高兴劲儿。

  5、结合语境理解“羽虱”“蚁酸”“污垢”等词。

  五、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1、走进动物世界,我们了解了动物的另一面,它们清理卫生的方式各有不同,你还知道其他动物搞“个人卫生”的方法吗?(交流汇报。)

  2、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文章《登上企鹅岛》,读后回答文后问题。

个人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

  我选这么一节课是因为对于我们大班即将毕业的孩子来讲是有所必要的。他们即将进入小学,一些独立意识也应逐渐加强,不再过多依赖父母,也是一种长大了的标志吧!但是经过调查,还有很多孩子不愿意一个人睡。为了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勇敢的一个人睡,教师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故事,讨论等方法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勇敢的一个人睡,并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体验黑夜并不可怕,并克服对黑夜的恐惧心理。

  2、能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恐惧,树立自信。

  活动准备:

  故事PPT课件颁奖音乐眼罩

  活动重难点:

  1、体验黑夜并不可怕,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2、能想办法克服对黑夜的恐惧心理,乐意尝试一个人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看,这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啊!对,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晚上,接着看,你发现了什么?对呀,睡觉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和活动。

  二、基本部分:

  1、播放ppt,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小老鼠漫长的一夜》。

  故事:可是这么一件美好的事情,对于一只小老鼠来说却糟糕透了,原来,这是它晚上第一次一个人睡,它躺在床上好久都睡不着,它害怕黑漆漆的夜,总觉得,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在围着它的屋子转呀,跑呀,一想到这儿,它就吓得浑身哆嗦,突然(风声)小老鼠害怕极了,赶紧捂住眼睛窜到被窝里,过了一会儿,它悄悄的走到门前,打开门一看,哦!只是刮风的声音,小老鼠又回到床上继续睡觉了,突然,它又听到,小老鼠着急了,站在床上一动不动,这又是什么声音呢,过了一会儿,它往窗外一看,哦,原来是风吹树枝敲打玻璃的声音,还有小鸟们经过的声音,小老鼠放心了,回到床上,一会儿便睡着了。

  小老鼠为什么一开始总是睡不着?最后为什么又睡着了呢?

  原来那些可怕的声音是小老鼠的心理作怪,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并不可怕。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要关紧门窗,拧紧水龙头,家里还是很安全的'。明白了原因的小老鼠到了第二天晚上睡的踏实多了,到了第三天晚上睡得可香了,还做了一个美梦呢!看来小老鼠已经适应了一个人睡了。

  2、调查统计:

  那你们是不是也很勇敢的一个让人睡呢?好,请一个人睡的小朋友站到老师这里,谁来把你一个人睡的经历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你刚开始一个人睡的时候感觉怎么样?那怎么办呢?后来呢?你可真棒,你来说说吧。

  听到了吗?他们刚开始一个人睡觉的时候都有些害怕,但他们会想一些办法让自己不再害怕,也就适应一个人睡了,对吗?你们表现的真棒,来给你们发一个勇敢的小奖章。知道吗?一个人睡呀,很舒服,不仅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帮助,还是我们长大的标志呢!你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老师希望你们都能一个人睡好吗?

  3、心理疏导

  不过还有很多小朋友不是一个人睡的,那你们为什么不愿意一个人睡呢?害怕什么?讨论。

  (1)你害怕什么?幼儿:我害怕黑,我们小朋友帮他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还有吗?

  (2)你害怕什么?幼儿:我害怕怪物。那你们说一说,世上有怪物吗?对呀,怪物只是神话故事里人们编造出来的,化装出来的,那你还害怕吗?还有吗?你害怕什么?我害怕从床上滚下来,那我们帮他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

  (3)你害怕什么?哦!害怕狼啊!孩子们,狼生活在哪里啊!对呀!那你还害怕吗?还有吗?没有了,好,你们能把自己害怕的事情讲出来,说明你们也很勇敢,来给这些小朋友鼓鼓掌!

  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害怕的事情,真的是可怕的事吗?对,这也是我们小朋友的心理在作怪。只要晚上睡觉的时候关好门窗,多想一些开心的事情,多听一些好听的音乐,或者听爸爸讲一些好听的故事,你就不会再害怕了,你也会像故事了的小老鼠一样,一个人睡的时候,会越来越勇敢,而且每天都会睡的很香。

  那你们现在心里好害怕吗?那你以后再有害怕的事情,你会大声的说:我很勇敢,我不怕你,会吗?好试一试

  我们刚才已经把心理最害怕的东西消灭掉了,那你们都愿意尝试一个人睡了吗?

  三、结束部分:

  创设情境,体验优美意境

  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戴上眼罩,静静的享受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好吗?天黑了,太阳不见了,小蚂蚁睡着了,天空拉下了帷幕,星星出来了,风一个劲的吹着,树叶哗啦啦的唱着歌,摇醒了草丛里的蛐蛐,蛐蛐大声地唱着,又一个美好的夜晚。

  好,请轻轻地摘下眼罩,再来欣赏者美好的夜晚吧!

  夜晚的景色美吗?那我们今天晚上就来感受一个人睡的夜晚好吗?

  活动反思:

  首先结合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在活动中通过发现问题——抛出问题——幼儿讨论交流——教师有效回应、小结,在不断的互动、共建中,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方法克服恐惧,各个环节层层递进。

  特别是针对“为什么不敢一个人不睡”这一环节进行交流,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害怕的事,释放心中的恐惧,然后进行心理疏导,请幼儿进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个人教学设计12

  【教材简析】

  《打电话》(小语五年级下册)是一段惹人发笑、引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

  【学情分析】

  在学生对于相声并不陌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激发起学生读相声的兴趣,并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相声语言的特点。

  【教学理念】

  教学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是相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则相声──《打电话》。

  二、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特点

  1、学生一边浏览课文,一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的特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则相声的内容,教师都要充分的肯定。]

  3、思考:相声有什么特点?

  [教学中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引导概括,比如:相声是两个人说的。(其实还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和多个人说的群口相声);相声的语言很幽默,引人发笑;相声不仅是说,还有唱…]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讨论: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A、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我叫。

  乙:是够?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B、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2、归纳: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嗦者说话?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畅所欲言: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说话太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熟读课文,尝试表演相声。

  1、自由组合,练习朗读。

  2、小组内尝试表演《打电话》。

  3、集体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教师计时。

  4、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

  5、小结:相声以说唱等形式反映现实生活,它常常在最后“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让人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环境中得到启迪…

  五、作业。

  熟读相声《打电话》,想象当时的情景,用叙述的方式写下来,并表达自己对此种现象的看法。

个人教学设计13

  忙碌而充实、疲惫却喜悦……是啊,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这忙碌、疲惫中充实、喜悦、收获着。我将吸取10年遗憾的教训、收获的经验,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现根据市、区、学校的工作配档,制定如下20xx年个人工作计划:

  一、思想政治工作计划

  始终如一地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国家大事,坚持政治学习,记录政治笔记,提高觉悟和意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 概述道德修养(dào dé xiū yǎng)是人的道德活动形式之一。是个人自觉地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变为个人道德品质的内在过程。不同社会、时代和阶级的道德修养有不同的目标、途径、内容和方更多>>

  ,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

  二、教师个人业务工作计划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技能。本学年我将注重开拓视野,订阅专业杂志,浏览音乐网页,随时记下可借鉴的教学经验、优秀案例等材料,以备参考。不断为自己充电,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扎实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成为能随时供给学生一杯水的自来水。

  三、课堂教学工作计划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快乐园。为了使每堂课短短的40分钟井然有序、包容性大,信息量多、形式活跃、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其最大的效用。我将注重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下功夫。课前认真备课。作到课前再备课,备教材、备学生,熟悉教学软件的操作过程,保证课前的准备工作及时、充分。课中全神贯注。处处体现音乐课特色,用旋律代替老师的指令,琴声就是他们出发的号角,让学生始终处于音乐的欢快氛围中。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趣味化教学,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将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运用谜语导入新课、故事贯穿课堂始终、音乐游戏中解决枯燥的乐理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的用脑、用耳、动口、动手去完成老师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兴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个人教学设计14

  最近聆听了x教科所王纬光所长的讲座,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受益匪浅。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要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我的“教学追求”。我想课堂教学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我认为有效地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4.目标要有效: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教师再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对教学过程任务具有导向作用。课堂的有效组织。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课后的有效练习。量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灵活的应变能力,熟练的驾驭能力,炉火纯青的教育艺术,都有赖于教学各方面持之以恒的锻练。

个人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二百年前美国独立不久,为了捍卫主权与外国作战,急需定制4万多只毛瑟枪,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在当时有限的制造工艺下,与总统签订了生产合同的发明了标准化的生产方式的经过。简单介绍了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中的意义。揭示了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文中的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认识分号对于理解__要点的作用。比如说惠特尼制造标准间的好处,用两个分号表明有三条好处。

  3.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一些重大的发明人和相关的发明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人类的历史上,有很多发明家为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名字被载入史册,你们能举例说一说吗?(学生交流材料),有一个人的发明,却看不见,摸不着,他是谁呢?他到底发明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悟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

  三、研读课文

  1.18世纪以前,毛瑟枪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机械装置,文中哪儿写了制作的复杂?

  (生:第三自然段)(出示课文段落)

  请把机械制作的复杂读出来。(指名读,如学生不能读出表示复杂的语气教师可范读。)

  (十分复杂、自己一件件、自己安装、并不完全一样、如果只能) 2.还有那些困难? (生:数量大、时间紧迫、需要大量铁匠。)

  指导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相应的语气。

  3.面对这么多的.困难,惠特尼挺身而出。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他究竟发明了什么? (生答: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方法标准化。)

  4.标准化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让我们再回到二百年前,看看这个事物诞生的过程。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2~9自然段,看看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5.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

  全班交流这两种做法的不同之处。

  原来制作方法:(制造)一件件打制、自己安装(生产)零件尺寸不同、单枝生产(修理)按原零件大小打制

  标准化做法:(制造)零件制造简便(生产)批量生产、组装简便(修理)修理简便、随意换相同零件

  (每一枝毛瑟枪都是铁匠师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每一个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样,如果哪一个零件坏了,只能请铁匠师傅再按原来零件的大小打制一个。)

  (零件制造起来简便;可以批量生产,组装简便,可以从各种零件中随便抽取,不存在两种零件不能配合的情况;修理简便,某个零件坏了,从那种零件中的一堆中随便拿一个换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

  (1)(指名读句子)大家注意到了吗?介绍标准化做法的三个好处的句子之间运用了怎样的标点符号?(分号) 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隔开,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自己总结)引导学生初步联系使用分号。

  (2)通过刚才的比较,你们知道标准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做法吗? (学生可自己总结,也可以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教师出示句子成批生产同一标准的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个个生产的物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

  6.标准化的做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标准化的意义。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交流。

  四、总结全文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说明性__,要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文中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在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教学中,可以将惠特尼的标准化做法和铁匠师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做法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深刻感受到标准化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本课的设计层次清楚。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后的资料和自己在刻下查找的资料,自己探索问题,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这节课能以学生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__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不难,学生容易理解,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毛瑟枪制作的艰难,为后面理解课文打好基础,使学习水到渠成。

  教学设计方案 篇教学目的

  1、读背积累。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介绍少儿节目。

  4、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课时安排

  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读背背。

  2、独立阅读。

  教学步骤

  一、学习读读背背部分

  1、简介作者,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他的小令尤佳,格调韵远。

  2、自由读,把这首词读熟。

  3、理解词意。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山海关外。

  4、再读,想象词描绘的画面。

  5、学习欣赏这首词。

  (1)介绍: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关外,这首词可能是此行途中所作。

  (2)找找哪些地方分别写所经,所见,所闻,所想?

  (3)作者挥毫写词的时候,在千帐灯火,风雪交加的深夜。所以起笔先写白天登山涉水,夜来设帐宿营的行踪,后写风雪聒耳,欲梦不成、思乡情切的心理活动、写景抒情巧妙融为一体,表达了思乡之情。

  (4)词的大概内容

  山路一程,水路一程,跋山涉水,一路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深人静时唯见千百帐蓬点点灯火。

  风雪交加,长夜难熬,风雪之中不时传来更鼓声。这风声、更鼓声打破思乡之梦聒得人难以成眠。故乡那宁静的夜晚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啊! 6、指导朗读,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不懂的词句划上记号,想想读懂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

  (1)读懂了内容

  (2)弄不懂的词句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弄懂文中的词句。鼓励学生、辞典。

  3、引导学生弄懂短文第2题

  (1)自由读并思考

  (2)讨论交流

  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人生的意义:生命是短暂而渺小的,但人生应该更加一丝不苟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人留下些令人珍惜值得玩味的有价值的东西。

  (3)引导理解: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这句话中,固执是说当一个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时,他肯定是经过了一番不懈的努力。自强不息,矢志不渝,这是固执的含义。简单是说真正的人生其实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生。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5、小结:人生应该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应该给他人一些值得珍惜的东西,这是作者在观察一枚贝壳时所感悟的。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

【个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个人教学设计09-22

个人教学设计(15篇)04-15

个人教学设计15篇02-26

个人教学设计(15篇)02-26

个人教学设计15篇02-04

个人教学设计(集合15篇)05-14

个人教学设计(通用15篇)04-15

个人教学设计集合15篇04-20

保护个人隐私教学设计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