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25 19:41: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打电话》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打电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打电话》教学设计

《打电话》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注重双向互动,让学生在“演中说”“说中创”,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自主发展,大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日常生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和交际表演,使学生学会打电话,掌握打电话的一般技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3、能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学习说简短的话。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教具准备

  歌曲《打电话》录像、电话机多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歌曲导入

  1、播放歌曲《打电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喜欢《打电话》这首歌吗?我们来听一听。

  2、设问引发学生回忆打电话的情景:你打过电话吗?给谁打的?当时是怎么打的?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师生及时评议。注意指导学生明确几点:

  (1)打电话要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

  (2)打电话要把话说清楚,说明白,说话要简短,要有礼貌。

  (3)拨号后,如果听到“嘟、嘟、嘟”短促的“忙音”时,说明对方电话占线,要稍等再打。

  二、创设情境,分层训练

  1、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下午要上一节写话课,需要一个漂亮的洋娃娃玩具,我们学校的王老师家里就有一个,我想给他打个电话,让他下午把洋娃娃带来。我想请同学们帮帮忙,谁说得好,下课后就让谁去给王老师打电话,好不好?

  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6611358(板书),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该怎么打电话。

  2、个人准备。要求学生把要说的事想清楚,要说的话想明白,注意使用“您好”“请问”“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

  3、相互交流。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改正、补充,进一步明确打电话的程序和说话的。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4、组对练习。学生自由组对,分角色(学生和王老师)练习打电话。注意:学生互换角色练习;教师参与,适时指导,充分练习;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汇报表演。

  5、汇报表演。各组代表依次上台汇报表演,师生及时评议指导,评选优秀小组。

  6、创新表演。设想打电话时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进行创新表演,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及交际的灵活性,老师结合实际及时指导评议。

  (1)王老师在家,接听人不是王老师。

  (2)王老师不在家,需转告。

  (3)直接接听电话,可玩具不在家。

  (4)电话没人接。借此启发学生想想、说说还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

  7、老师小结。

  三、联系生活,拓展深化

  1、看录像,提要求。遇到这些事情该怎样打电话?注意拨打的电话号码及该说些什么?(播放录像,展现“病人急救”“火灾险情”“交通事故”等场面。)

  2、小组讨论交流。任选一种或几种场面,分别练习表演。

  3、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4、教师总结。

  1、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设计者“以人为本”“目中有生”,始终把学生当作口语交际学习的主人,训练的主体,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安排时间,搭建舞台,提供表现机会。

  2、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设计者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积极营造共同学习、探索、研究、提高的环境氛围,充分利用对话式、交互式等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互助,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注重创新学习。在创设情境,学会最基本的打电话训练任务后,教师又设计了打电话时可能出现的四种不同的情况,其目的是设置对话障碍,加大口语交际难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口语交际的灵活性。

《打电话》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打电话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独立打电话和接电话。

  2、打电话时,把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接电话时,能听清楚主要内容。接打电话时,都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重难点

  了解打电话的方法,学会打电话。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将自己要说的内容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与教材中的范例,明确打电话的基本步骤及要求。

  (1)回忆自己打电话的经历,想想自己是怎样打电话的。

  (2)请学生分角色读一读教材中的阿姨和李中的对话,思考:课文中的阿姨和李中是怎样打电话的?

  (3)通过讨论交流,逐步明确打电话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4)总结打电话时常用的礼貌用语。

  2、依据情境,展开实践。

  (1)用教材提供的3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打电话。

  (2)创设其他需要打电话的情境,同桌合作,模拟打电话。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得到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践机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同学们,你们打过电话吗?谁能说说自己是怎么打电话的?下面请打过电话的同学分享一下你们的经历。(学生自由讲述自己打电话的经历)

  2、出示图片。(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人物插图)

  学生分角色表演阿姨和李中打电话。其他同学思考:插图中的阿姨和李中是怎样打电话的?

  3、学生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

  打电话和接电话的'步骤是什么?接打电话时应注意什么?

  4、教师总结。

  (1)打电话步骤:摘机——拨号——通话——挂机

  (2)接电话步骤:铃响——摘机——通话——挂机

  (3)接打电话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打电话时要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号码要拨对。

  ②打通电话后要问好,要向对方说明自己是谁。

  ③打电话时要把话说清楚,说话要简短、有礼貌。

  ④没听清时,可以请对方重复。

  5、打电话时常用的礼貌用语。

  课件出示:

  您好请问谢谢再见……

  板块二创设情境,展开实践

  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3个情境:

  课件出示:

  打电话约同学踢球。

  打电话向老师请假。

  有一个叔叔打电话找爸爸,但是爸爸不在家。

  2、分3个小组进行,从3个情境中选择一个,进行实践。组内讨论:怎样接打电话?

  3、小组内展示,教师加以指导。

  4、每组派两名同学上台展示,其他小组根据打电话的要点进行点评、讨论,做得不好的同学要重新展示一次。

  板块三多次训练,模拟表达

  1、课件出示:

  到同学家玩,同学的爸爸妈妈留你吃饭,你要打电话告诉家里人。

  星期天,你主动打电话,邀请同学和你一起去新华书店买书。

  打电话问候爷爷奶奶。

  2、请学生自由选择情境,和小伙伴一起练习接打电话,人人参与。

  3、创编打电话儿歌。

  课件出示:

  我会打电话

  打电话,有学问,您好您好有礼貌,话儿简单别啰唆。

  人不在,记姓名,打错了,对不起,说声“再见”再挂机。

《打电话》教学设计3

  目标

  1、了解幼儿园一天的活动安排,培养喜欢幼儿园的情感。

  2、能看图讲述,初步模仿打电话。

  准备

  1、丁丁木偶,挂图。

  2、各种可当作电话的物品若干。

  3、请一个大班幼儿扮演丁丁与“丁丁妈妈”通话。

  过程

  1、丁丁的一天。

  教师出示丁丁木偶。你们还记得他是谁吗?对了,他是丁丁,他可喜欢幼儿园了。

  你们想知道他在幼儿园里是怎么生活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请幼儿仔细观察挂图,按箭头所示方向有顺序地说出丁丁在干什么。

  你们看丁丁在幼儿园过得开心吗?

  2、给丁丁妈妈打电话。

  丁丁妈妈很想知道丁丁在幼儿园是怎么过的,瞧,她打电话来了!

  教师扮妈妈,一大班幼儿扮丁丁。

  妈妈:喂,你是丁丁吗?

  丁丁:我是丁丁,你是谁?

  妈妈:我是妈妈,你现在在幼儿园干什么?

  丁丁:我在做游戏。

  妈妈:你在做什么游戏?

  丁丁:娃娃家。

  妈妈:回家后,你和妈妈做这个游戏,好不好?

  丁丁:好的。

  妈妈:再见!

  丁丁:再见!

  教师扮丁丁妈妈,幼儿扮丁丁,做出打电话的样子。

  教师逐一指着挂图中的某一场景,问:“你在幼儿园做什么?”幼儿回答:“我在干XX。”

  建议

  1、幼儿在了解丁丁一日生活的同时,也回忆了自己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这会对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2、孩子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打电话就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他们感兴翅的活动中,他们不仅愿说,而且说得好。这一活动有助于幼儿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打电话》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打电话”(综合应用)的探究,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发现打电话中隐含的“倍增”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通过图表的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倍增”规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刚接到学校通知,有一个紧急演出,让我们学校的合唱队去参加,离演出时间很少了,合唱队共有15人,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一个人,几分钟能通知完,请大家帮助设计一个“通知方案”。

  二、探究方法,逐步优化

  (1)引导画图的方法。

  (2)独立思考,画图表示。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打电话”的更优方案,并用图表示出来。

  (3)展示汇报,介绍方案。

  1、教师在巡视中了解学生设计的情况,让学生上展台展示方案。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点评指导。

  提问:你设计的方案需要几分钟?(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展示。)

  (预设)方案一:分组方案

  方案二:最优方案

  (4)启发引导,优化方案。

  思考:为什么“方案二”比“方案一”节省时间?比较步骤:

  1、让展示的学生先比较这两个方案有什么不同。

  2、师生共同将局部优化方案完善成最优方案。

  3、电脑演示最优方案的结构图。

  小结:只有每个接到通知的人员都继续往后通知,直到全部通知到为止,这样的方案才是最省时的。

  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1)发现规律。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个最省时的通知方案到底有什么规律呢?(电脑演示)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活动二:探索规律

  1、填表思考: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发现的规律。

  3、各小组汇报交流。

  4、小结:后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是前一分钟知道消息人数的'2倍,即知道消息的人数是成倍增加的。接到通知的总人数比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少1人。

  (2)运用规律,快速抢答:

  1、那么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队员呢?

  2、老师要通知50位学生,也用打电话的方式,最少要多少分钟?

  四、提醒学生,做到省时的打电话,要注意什么?

  五、总结

  六、欣赏“倍增”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打电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打电话教学设计03-21

《打电话》的教学设计06-13

《打电话》教学设计06-13

打电话教学设计03-23

《打电话》教学设计05-03

打电话教学设计01-17

打电话教学设计01-17

《打电话》教学设计参考06-12

打电话数学教学设计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