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23 08:00:0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优秀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教学设计15篇

优秀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1、树立大作文的教学观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之所以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或更准确地说没有真正接触过生活。其实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有热点,孩子间有生活,值得学生思考或者众说纷纭的话题应该是很多的。把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走作文生活化的道路,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的写作素材自然会丰富起来,写作时也就会少些无奈。

  2、减少束缚,引导自由表达

  《新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本次习作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框,没有统一命题,没有对习作要求做过多的分析,而是把习作指导渗透在作前谈话,交流和作后评议之中,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自然而然进入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的习作状态。

  3、诱发兴趣,引导真情流露

  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习作也是一种情感得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注重在教学中通过,情景引发--闭目回忆--互谈发现(说与写)--品读交流等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开启学生心扉,引吐内心真情,确实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把习作当作情感倾诉体验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童年趣事的追忆和写作实践,唤起孩子心灵深处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学会从平凡小事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学习做人的道理。

  2.进一步培养观察的全面性和顺序性,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能把一件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结构表达清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懂得写事件要抓重点,写具体。

  3.努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鼓励多角度表达。

  课前准备:

  1.学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做好发言准备。

  2.学生网上搜集相关文章,好的开头、结尾及好词好句。

  3、教师准备好例文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童年歌曲“我来听”

  1、 欣赏歌曲:《童年》。

  同学们,有谁听过《童年》这首歌呢?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FLASH动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也肯定会发生一些充满情趣,又很有意思的事情,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主题上一节作文指导课。

  2、出示习作要求,提问:你读懂了什么?

  3、教师小结。

  二、童年趣事“大搜捕”

  4、课前,我已经要求同学们在课外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上找一找,收集一下别人的童年趣事,我也收集了不少,下面我先把我觉得比较好的一篇与同学们分享一下。(课件出示文章《巧吃西瓜》)

  5、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是它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结构,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得很清楚。你们知道它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又如何?

  6、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写作要求1)

  7、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之二是它很有趣。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哪个地方最有趣?(我故意把西瓜推到地上,让它打破,我就吃上了西瓜)

  8、为什么这个地方会让你觉得有趣呢?(所选的生活事例典型,突出趣字;表达出真情实感;有趣的地方具体、生动,体现在对人物进行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

  9、从上面的分析里我们可以总结出这篇文章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有下面几点。(出示课件:写作要求2、3、4)

  10、当然这个“趣”字还包含着很多方面。(课件出示对“趣”的理解。)

  (1)、意趣。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探索、发现、刨根究底;从趣事中体会道理、 得到启示与反思。

  (2)、情趣。表现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反应童心、童真。

  (3)、乐趣。贪玩、寻开心。

  (4)、傻趣。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

  11、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之三是它有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出示课件:写作要求5)。(出示课件:巧吃西瓜的开头和结尾)。

  12、齐读开头和结尾,大家知道这是哪一种方式的开头和结尾呢?(出示课件:首尾呼应式的开头和结尾)

  13、老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可以让人耳目一新,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吸引人很快的进入阅读状态。(出示课件:写作要求6)。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之四就是它有一个好的题目。(出示课件:题目《巧吃西瓜》。)谁说说这个题目好在哪?

  14、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写作六点要求)

  15、刚才同学们分享了老师收集的一篇文章,接着就轮到同学们啦,下面哪一们同学能勇敢地站出来,把你收集到的最有趣的故事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分享。

  可以像老师一样从几个方面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16、小组互相交流收集到的童年趣事,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

  17、堂上交流讨论。

  三、童年趣事“集中营”

  18、 分享了别人的趣味故事之后,你是不是也想起自己生活中的趣事了?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已的童年趣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听的同学要认真地听,听完后还要帮一下同学,说说他的内容符不符合本次作文的几点要求,怎样写还会更好些。

  19、小组交流。

  20、请同学到讲台上讲自已的童年趣事,堂上讨论。

  四、教师总结

  童年是一支歌,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个美好的梦。希望同学们能把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我们童真的心,优美的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12、 说就说得很好了,但写得怎么样呢?下面,请大家根据伙伴的建议,把你自己选出来的趣味故事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把你或者同伴认为最有趣的地方写得细致一些。写好以后把文章认真修改一下。

  13、小组内互改。

  五、让笑声轻舞飞扬

  14、前面说了,写童年趣事,让笑声飞扬是本次习作的重要目的。所以,我们的故事写出来之后,一定要让故事中的乐趣变成快乐的种子撒播到我们生活中来。老师为大家出个好主意:大家和班上的老师商量一下,每天都安排几个人讲自己的童年趣事,看看谁的故事最有趣,最好笑。写得好又讲得好的,就可以被评为班上的“快乐天使”。

  六、在笑声中成长

  15、最后,我们可以把同学们写的童年趣事编印成小册子,每人一份。然后我建议大家对这些故事进行一下分类:哪些故事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哪些故事仅仅是让人一笑了之?哪些故事是善意的?哪些故事不值得效仿的?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并积累“辨认、试验、证实、推测、本能”。

  2、阅读课文,弄清楚试验是怎样做的,关注法布尔是如何将试验的过程记下来、记清楚、记准确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法布尔照片)师简介:法布尔年轻时身为初中数学老师,却十分痴迷于昆虫的世界,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他一生深入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最终成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写成了举世闻名的《昆虫记》。本文便节选自《昆虫记》。

  2、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说明:以本文的作者法布尔说开去,用简短的语言并结合媒体的介绍,并告知学生本文是世界名著,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冲动。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节读课文,集体正音。

  3、开火车读词语,给“辨认、试验、证实、推测”找近义词。

  4、交流问题。师小结。过渡:法布尔的试验是怎样做的?再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设计说明:初读文本,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从课文的整体性角度出发,让学生简单对课文的梗概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同时注重在学生基础阅读方面的设计,比如学生轮读,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的评价,以及词语的初步理解等等,都是为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三、析读文本,理解感悟。

  (一)、默读课文,根据试验的目的、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二)、交流。

  1、试验目的。第1小节。

  2、试验过程。第2—4小节。

  3、试验结果。第5小节。

  (三)、你对哪部分最感兴趣?随机学习课文。

  第一部分:试验目的。

  1、指名第1节。注意听别人读得怎么样。

  2、评一评。

  3、用“无论……总”说一句话。

  4、师引读:因为听说(),无论(),它总(),所以我()。

  第二部分:试验过程。

  1、自由读2—4节,思考法布尔是怎样做试验的,他把哪些关键的地方记录下来了,圈划出这些重点语句。

  2、交流。随机学习重点语句,理解词语。

  (1)出示句子,自由读。(提示:读的时候要讲能体现试验关键步骤的词语强调读出来。)

  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

  (2)指名读,认真聆听:他读的时候强调了哪些关键词?你觉得他(她)把握得对吗?

  (3)交流。

  (4)齐读句子。思考:法布尔把他的试验记清楚了吗?从这些词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5)交流。师:法布尔不仅把他的试验记下来了,而且还写得非常准确。这样我们从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试验是经过周密的安排的'。师板书: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得好,为什么?

  3、交流。学生畅所欲言。

  4、齐读2—4小节。

  第三部分:试验结果。

  1、自由读1小节。想想法布尔的试验结论是什么?

  2、指名答。理解词语“本能”。

  3、齐读。

  设计说明: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也是难点部分。如何处理教材既要做到整体性,又要兼顾到灵活性非常关键。于是,我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旨在引导学生更轻松地进入文本。同时,在教学的设计中有目的有限度地设计了不同难度的听、说、读、写训练,力求能做到自然。对文章三个部分的处理也有一定的主次安排,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布尔对试验的安排之周密,记叙的又很准确,从而感受到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四、回顾总结,拓展训练。

  1、读完了课文,你觉得法布尔的试验怎么样?是否还有改进的建议?或者你对他的试验结论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答。师拓展资料。

  4、写话训练:以“法布尔,我想对你说:()。”写一、二句话。提示:把小组讨论的结果结合进去。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受杨老师启发,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水平以及质疑的胆量和能力。

  附:板书设计:

优秀教学设计3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课后教学反思

  崇安中心小学 周茜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过程与方法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测力计、毛巾、小车、钩码、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感知摩擦力

  导入

  小运动,手和手在摩擦

  同学们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鞋子穿久了,鞋底的花纹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如果穿着花纹磨平的旧鞋子走在结冰的地面上容易怎样?怎样做才能不滑倒呢?

  2.体验:把手放在桌面上,轻轻往前推;第二次用力压着桌面往前推,比较两次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费力呢?

  3.演示并讲解:把手放在桌面上,加大压力往前推,我会觉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种阻力,阻碍手向前运动,这就是桌面对手的摩擦力。

  摩擦现象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

  拿起一个物体,它没有掉下来,就是受到了我手对它向上的摩擦力。

  (搓搓双手)运动与摩擦总是相随相伴、密不可分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与摩擦力》。

  (板书课题)

  4.课件出示摩擦力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阻力就叫做摩擦力。

  实物演示: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了。

  (二)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1.演示并讲解: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间接测量的……

  讲解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演示:弹簧测力计拖着小车水平运动一段距离。

  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小游戏:“牛”拉“车”

  3.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怎样用它们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这里有两个因素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我们可以采用对比实验分别来研究。

  怎样设计实验证明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呢?

  4.出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实验记录表。

  小组轻声讨论实验方法,并把相同条件、不同条件分别填在表中。

  学生演示并汇报实验方法,提出注意事项,学生分小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在不同的滑板上拖动相同重物时,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5.播放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的动画。

  (三)拓展应用

  1.利用摩擦力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

  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播放视频《我们身边的摩擦》。

  你能从这些事例中说出人们是在减小摩擦,还是利用摩擦吗?

  生活中还有哪些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例子呢?

  2.总结:摩擦力,让人欢喜让人忧!我们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时对我们非常有帮助,有时又会给我们造成困难和危险。

  我们可以针对摩擦力的特性采取有效的办法消除它所带来的危害。

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把握父亲的形象特点

  2、解读小说的主题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 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的让人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提起;他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以至于我们无法将他从人群中分辨出来;他也可能是卑微的,他一生的追求在我们看来是那么不值得一提。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带给我们很多深沉的感动与思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进这位父亲。(师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课件出示)

  李森祥,当代的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与高峰合著的《王中王》受到人们的重视。有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天下粮仓》,李森祥便是该剧的策划。作为浙江电视台制作中心主任李森祥长期从事影视剧创作、拍摄、策划工作,有很强的艺术感受能力。

  三、检查预习(课件出示)

  凹凼 dàng 门槛 kǎn 尴尬 ɡān gà 涎水 xián

  揩 kāi 噶叽 gā 撬 qiào 黏 nián

  很倔 juè 半晌 shǎng

  1、指名认读

  2、 师强调重点字音 : 揩 kāi 很倔 juè 等

  3、全班齐读这些字词

  四、踏上台阶,认识父亲

  1、生读课文:思考小说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

  A:生读文

  B:指名回答

  C:小结:小说叙述了父亲砌台阶这件事,全文花费的最多的笔墨就是在造台阶的前前后后的过程,父亲毕生的追求就是要造一座有高台阶的房屋。

  2、父亲为什么要建一座有高台阶的.房屋呢?(课件出示问题)

  A:请学生在读课文,在书上找出原句回答

  (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B:小结:台阶不仅仅是台阶,它有丰富的象征,它象征着有地位的生活,有地位意味着被人尊重被别人看得起,有富足的生活,原来父亲追求的并不是只有高台阶的房屋,他追求的是富足、受人尊重的生活。(板书:富足,受人尊重)

  3、过渡:父亲显然是一位有追求,有梦想的父亲,除此之外,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结合课文,谈谈你心中的父亲。

  A:生自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你从中明白知道父亲是个怎样的父亲?

  B:指名回答(重点引导学生从节俭、勤劳、要强三个方面来说)

  4、再读课文,研讨精美段落 深入解读父亲

  A: 准备之时的父亲:“那天早晨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见父亲的脚步声很轻的响进院子里去……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的很耀眼。”

  a:大声朗读本段,然后根据上下文在“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的一凼黄泥踏好。”后以第一人称插上父亲的心理描写。(内心的渴望)

  b:从那些细节中感受父亲内心的渴望的情感?

  生自由发言,老师实时点播

  B:砌成之时的父亲:“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超着不是,贴在腰胯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了尴尬的笑。”

  本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体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父亲为什么挺不起腰?(自卑)

  C:砌成之后的父亲: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有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过的庄家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a:认真朗读课文,并说说那些词语应该重读?最后两段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

  b:“怎么了呢,父亲老了。”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作者遗憾父亲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得到的仅仅是一座房子,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他付出的确是终身的努力)

  c:齐读本部分,体会父亲的无奈和我的遗憾的内心

  D:师小结:

  本部分,我们看到了父亲失去劳动能力的痛苦和无奈,迷漫和困惑,这时在我们心中形成了一个感人的父亲形象。

  五、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这虽然是一篇小说,然而故事是生活的比喻,作者仅仅是在写一位父亲吗?

  当然不是,李森祥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乡土永远是我创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都不会忘记我来自农村,我有责任把中国人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出来。”那么这里作者在写谁呢?

  在写农民,文中父亲是亿万农民的缩影,这部作品写于80年代初,那时的中国有10亿中国人,其中有八亿都是农民,他们怎样生活着呢?

  我们大概很陌生,台阶就向我们展示了那时的中国人民他们在怎样生活着,他们身上有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品质。而他们身上承担的却是最沉重的生活压力,他们最后该拥有美好的生活,最后应该得到我们的敬佩和尊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站在作品背后的作者想借本作品表达一个怎样的愿望呢?

  六、“台阶”的深刻内涵

  台阶不仅仅是小说的线索,更是作者内心的呼唤,希望所有像父亲一样的农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被漠视走向被尊重,由自卑走向自尊。

  提问:现在我们越过这个台阶了吗? 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有的同学说越过了有的说没有,但我想他们正在路上,他们的跨越将意味着真正的富强,让我们借这节课向他们道出最诚挚的祝福吧!

  七、作业布置

  1)想想你的父亲,学完这篇文章,你一定有许话想对你的父亲说,请用笔记下你最想对你父亲说的话!

  2)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推荐书目:苏童《父爱》 梁实秋《代沟》

  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

  八、用心歌唱父亲,唱出你对父亲的感激

  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节俭 被尊重、有地位、自尊

  要强 勤劳

  父亲

  渴望 无奈

  自卑

优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生字词“藉、簌、逛、踌躇、橘、蹒跚”等。

  2.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

  3.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过程和方法目标:

  1.体会关键性语句的做文章和表达作用,揣摩文中家庭生活内容及作者心境与感受的表达。

  2.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

  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察浓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纪实散文《背影》的语言平实自然。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获得心灵上的沟通与共鸣。同时,在诵读中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行文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研讨探究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研讨文中关键性语句的表意和表达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行文脉络。分析平淡中显神奇的特定背景,体会文章的感染力。

  教学步骤: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起欣赏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大家课前或者以前都曾经阅读过这一名篇,对之一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被打动,思想上的被影响,写法上的受教益。今天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探讨,当会有更多更深的不同层面的收获。

  二、作者介绍(多媒体显示)

  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主要作品有《朱自清散文集》。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三、生字词检查。

  狼藉 簌簌 橘 逛 踌躇 蹒跚 颓唐 琐屑 举箸

  四、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回答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无私。

  ②文中儿子对父亲的理解。

  五、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写到“我”的几次流泪?(四次)

  进一步思考:课文中对于“我”面对父亲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写得很详细,那么,“我”流泪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一般来说,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①对父亲的感激: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

  ②对父亲的理解:父亲不放心茶房,亲往为“我”送行,干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表现出中老年人的“迂”,这都是对儿子的怜爱之情,不是他人所能比的;

  ③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买橘子时的瞒跚艰难,一下子引发“我”的联想,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解除,父亲的这种艰难还得延续支撑;

  ④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父亲渐显老态,但还得继续生存挣扎以维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计,今后他又怎样生活,从身体到心理的逐渐变化,做儿子的又能帮助多少呢?

  ⑤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忏悔:对父亲特殊时刻所表现出的照顾关心,不仅不领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弃,但当为自己艰难买橘的过程特别是“背影”映现,自己终于内疚、愧悔,无声的谴责,借助有形的“泪水”表现了出来。

  (以上答案视学生具体情况解答)

  六、简单小结课文,再读课文,感受文中的父子情深。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研讨望父买橘,理解父子深情。揣摩品味文中关键性的语句,体会平实质朴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

  教学步骤:

  一、继续第一课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并加以小结。

  二、引导学生继续探讨课文内容。

  文章除描写了自己见父亲买橘的“背影”而落泪的情景外,还描述了自己另外两次“落泪”的情形。这两次落泪尤其是最后一次是由于什么原因?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加以总结。

  第一次流泪是在交代家境衰败的情况下,见着父亲,面对家破人亡的景象,“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次掉泪表现出触境伤情的悲哀。这一次掉泪,引出父亲的在文中为数不多的重要话语:“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略。”

  父亲的这几句话表达了丰富的感情。这里有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和劝慰,也流露了父亲在逆境中的淡淡的'哀愁,同时,也可以看出父亲内心深处不甘受命运摆布、不怨天尤人的自我宽解、自求振作的复杂心情。

  后一次的流泪是在读到父亲来信中的那种感伤之词时,出现了“晶莹的泪光”。这是在离开父亲两年多的“现在”。两年前车站离别时的情景还如在目前,“背影”的触动和震撼使自己在生活工作之外,更多了对日渐苍老的父亲的挂念,这种挂念且与日俱增;而忽然之间读及父亲的来信,父亲言语平淡中流露出的无奈和凄惶,让作者从无形联想及当年车站月台上“背影”的有形,于是,思绪万端,无以为报、无力回天、无可奈何等情感涌上心头,所以流泪也就无法避免了。

  三、简单小结:这样说来,通过父亲的“背影”来勾连情节,贯穿本文始终的情感可以分析为两个方面:

  (1)父亲对儿子的万般体贴关爱;

  (2)儿子对父亲的真切理解和真诚感激。

  那么,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能不能这样进行概括?(真情真感真文 )

  四、我们所读的这篇文章曾经使很多人读之落下感动的泪水,并且在第一阶段读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此,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原因,这样真切感人、催人泪下的情感到底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在这儿,请同学们先来观看一场同学们的表演。

  人物:请一和父亲的身形相似的学生来进行表演。

  道具:两张桌子。一张为铁道,一张为月台。

  表演:让一个学生先坐在桌子上,慢慢探身下去,再走几步,缓缓爬上月台。

  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看,然后找出文中这一情节的语句。自己加以朗读,仔细体会。

  再请一朗读较好的同学有表情朗读这一段内容,另一同学再表演一遍,其他同学仔细感受。

  就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情景,自由进行讨论,发表你的看法:你有什么感受?

  3.在同学有所感有所言之后,提出以下问题:①这段描写有没有什么华美的语句?②有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技巧、方法?③你觉得理解困难吗?④你觉得描写困难吗?⑤如果在你的生活中也出现这样的情形和过程,你能描写出来吗?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这篇文章为什么能使人感动的原因。

  ①朴实无华的语言 ②客观写实的白描 ③细致入微的细节

  ④事情的真实 ⑤观察的仔细 ⑥情感的真挚

  再读课文,体会本文在写法上的一些特点。

  五、板书设计:

  点题 难忘背影 父

  引出 事情经过

  背影 刻画 望父买橘 疼 怜

  惜别 父子分手 爱 爱

  照应 再现背影 子

  教学后记: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知道:好文章并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语言,只要你平常善于观察,善于体会,就一定会写出好文章来。

优秀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会7个生字,认识4个字。注意读准多音字“结、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摘抄描写小天鹅离开水面飞向天空的句子,并认真抄写下来。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天鹅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读句子,根据句子内容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天鹅不畏艰难,追逐同伴的动人场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将抽象语言还原成画面,感受体会句子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

  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让学生自己读书,抓住关键词句理解。

  教具安排: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7个生字,认识4个字。注意读准多音字“结、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句子,根据句子内容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家在动物园见过天鹅,天鹅是一种很美丽的动物,大家都很喜欢它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天鹅的课文。

  2.看看在小天鹅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2、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小天鹅当时是怎样飞行的?勾画有关词句,了解小天鹅当时飞行的情景。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小天鹅当时是怎样飞行的?

  相机引导品味词句抓住“飞得最慢、支持不住、拼命鼓动、下降、收拢翅膀、摇摇摆摆、飘荡”等词、

  指名读有关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那一群天鹅则像一条白线似的,在皎洁的.月色下若隐若现。”

  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再现句子描写的情景。

  5.小结

  四、学习生字

  1.本课生字中,翅,触是翘舌音,膀,拢是后鼻音。

  2.翅字注意支字旁的捺画要舒展,以便能托住里面的“羽”。啦字注意中间的提首旁窄长。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摘抄描写小天鹅离开水面飞向天空的句子,并认真抄写下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天鹅的形象。

  3.感受小天鹅不畏艰难,追逐同伴的动人场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抽读生字卡片。

  2、上节课同学们小天鹅当时是怎样飞行的,以及它为什么会掉队,那它最后脱险了没有呢?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课文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句子。

  理解句子:“直到那群天鹅消失了,这只小天鹅才闭上了眼睛。”

  为什么等那群天鹅消失了,小天鹅才闭上了眼睛?

  理解小天鹅在认真观察那群天鹅飞行的方向。

  3.指导朗读。

  4.小结。

  三、总结拓展

  1.同桌互相说一说:小天鹅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全文。

  本文主要描写了一只年幼的天鹅,在与同伴飞行途中,由于体力不支而掉队,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小天鹅经过一夜的休息调整,重新恢复了体力,它又顽强的追寻同伴的足迹。赞扬了小天鹅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不畏困难,一往无前。

  四、作业:以“小天鹅,我想对你说”为题写话。

  板书

  天鹅

  及时观察

  掉队 冷静机智 追赶队伍

  不畏困难

优秀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五、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六、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七、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

  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

  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优秀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93-9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能准确快速地比较各类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和作用。

  2. 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归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能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并使策略最优化。

  3.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渗透爱国情感教育。

  教材分析:

  通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93至94页的内容。这部分教材以分数的大小比较为线索,由特殊到一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学通分。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在分数加减法中常常用到。因此通分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所以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部分内容。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渗透数学转化思想方法、抽象概括方法、比较法、观察法等。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难度不大,重点让学生讲解判断大小的理由并及时归纳总结。至于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一部分同学其实已经知道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比较,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成果引入通分,再通过自学环节,顺理成章的让学生转入本节的重点学习中。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比较

  教具准备: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课前调查:

  了解学生对冬奥会的关注情况,适当进行补充然后请学生单选或多选温哥华冬奥会上令你感动的画面。

  【评析:体育最能激发人的爱国热情,这样的课前调查,既为本节的教学提供了素材,又渗透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1、由温哥华冬奥会的举办,引出调查的信息并出示信息。

  师:同学们,20xx年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中国金牌榜首次进入世界前七!冬奥期间,每一个精彩瞬间都会激起我们的心灵震颤,(出示课件:王濛叩谢恩师李琰、周洋以一敌七摘取1500米桂冠、申赵18年圆梦登顶、中国短道接力金牌失而复得)。

  2、让学生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数学问题。

  【评析:情境的创设基于学生自己调查统计的结果,不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独立解决问题

  【评析:学生独立思考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自由地去探究,去发现,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2、合作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已解决的问题,或讨论有疑问的地方。

  【评析:这个环节可以实现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思维方式的互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3、汇报展示

  ⑴ 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①总结方法;

  ② 练习巩固: ○ ○ ○

  ⑵ 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①分子相同的异分母分数比较;

  ②分子和分母各不相同的异分母分数比较;

  【评析:课堂中学生参与到实践过程中,主动寻求多种解题方法,迸出创新的火花,使学习真正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和张扬的过程。同时这样处理环节也很好的突破了难点。】

  4.教学通分。

  ⑴ 观察方法,揭示课题。

  师指着利用分数基本性质解题做法问:仔细观察这位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发现?教师追问:“转化后分数的大小变了吗?你的依据是什么?”这时教师揭示:像这位同学的方法,就叫做通分(板书课题)。

  ⑵ 阅读教材,理解意义。

  阅读课本93--94页,把你认为的重点或有疑问的地方用红笔标注一下。

  ⑶ 交流收获,掌握方法。

  看书后,先解决有疑问的地方,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叫通分,通分的方法,学习通分有什么作用等等。

  【评析:这样做学生不仅触到新知的“脉”,还能寻到新知的“源”,不仅知道了学什么,还知道为什么要学,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就突出了重点。】

  (三) 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基本练习: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

  和 和

  2、拓展提升。

  同学们进行100米赛跑,丁丁用了 分,明明用了 分,谁的

  成绩好一些?

  3、随机练习黑板上的其余问题。

  【评析:通过从基础练到拓展练,把数学放到了更广阔的生活环境中,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结束语:同学们,我们虽不见得有冰雪健儿们那样的天赋及机会,能够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但是我们每个人,却可以被他们的某种精神所激励,然后在我们各自的人生舞台上,去赢得属于我们自己的金牌!

  板书设计:

  通 分

  大 小 不 变

  异分母分数 同分母分数

  转 化 (公分母)

  公倍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设计思路:

  在这节课上,我最初的设计是依据教材,按照教材上的指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等活动来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可是,课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无论是学生还是身为教师的我,都已经不能够将学习和教学的关注点仅限于课本了。有了这样的感觉,我就不能够再默守陈规、按部就班的进行原定预设计划了。因此我决定走出教材、了解学生,真正实现“用教材”“备学生”这一高度上来设计这节课。针对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材提供的素材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在课前进行了同学们喜欢的体育运动进而进行冬奥会深刻画面的调查,并将这一调查结果引入课堂,学生积极的进行观察、提问、思考、交流等各项活动,在情趣交融的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课堂上学生是兵教兵,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总评】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的分析。通分的方法其实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通分的方法?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注重给孩子创设一个多元求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独立尝试,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这样的教学真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效果很好。如果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注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适时点拨,当学生的思维遇卡时,教师巧妙催化,这样会使学生在题中数量间自由地顺逆回环,导致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优秀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

  养成教育训练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读课题,谈谈对暖流的理解。

  (查字典理解:两个义项一是本意,指一种自然现象;一是比喻义,比喻心中温暖的感觉。)

  2.寒冬里的南开大学涌动着一股暖流,这股暖流从何而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组织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2.巡回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组织交流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组织开火车读。

  (2)请同学们画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同桌互相读一读。

  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生词。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教师相机正音。

  4.组织再默读课文,思考: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的一件事。

  5.组织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6.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起因、经过、结果)

  (交谈前——交谈中——交谈后)

  第一段:(1)来南开大学看望师生员工,大家都很激动。

  第二段:(2-6)对年轻人关怀备至,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第三段:(7)同学们对发自内心的敬佩。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全文生字,引导讨论:这么多生字中,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可以很快记住其中的哪几个?

  2.指导用钢笔描红。

优秀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步在各种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12个汉字。(基点)

  2、能够在各种角色体验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在问句的朗读上有所发展。(重点和难点)

  3、初步了解一些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感情核心)。

  教学内容和教学路径

  学生活动;备选方案

  设计意图

  一、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引入课堂教学活动

  1、今天森林王国要举行的一场特别的比赛,你们猜猜看,小动物们要比什么呢?(出示课题:比尾巴)

  2、指名读(师提醒:巴轻声)

  3、集体把课题读一遍。

  4、看到比尾巴3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再见面就能认识他们呢?

  5、小结:很好,小朋友懂得用部首加熟字或者看字像什么事物的办法来认记,这些都是好办法,相信你们下次再见到这几个字的时候一定能很快认出它们。

  热身准备,充分认识参赛选手。这场比赛小动物们还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当裁判,你们愿意吗?

  小裁判们,瞧!参赛选手入场了!

  课件出示: 猴子 鸭子 兔子 孔雀 松鼠 公鸡

  请裁判员们读读拼音,把参赛选手的名字叫正确。

  选手们要去做热身准备,请裁判宣读选手名单。

  你觉得那个动物的名字特别难叫?

  哪个字读得特别好?还有两个动物的名字也有轻声,谁能找出来

  松鼠

  去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认识吗?那老师点哪个,你们就学哪个小动物的动作或叫声怎么样?

  再请一列裁判宣读。

  齐读。

  三、参与活动,充分宣读比赛项目

  认识了参赛选手,裁判员们应该宣读比赛项目了。

  1、展示比赛项目的6个问句,学生自由借助拼音尝试朗读。

  反馈朗读,要求读正确,

  2、学生自主发现,体会问句朗读的办法。

  3、小裁判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问号像什么?带问号的句子该怎么读呢,请你选一句读一读,然后提醒大家读问句要注意什么? (随机朗读,加手势读)

  你最想问那句就问哪句

  最:我们班谁的个子最高?请他读。

  谁的声音最响?

  谁的字写得最好?

  弯:弯是怎么样的?做做动作看。什么也是弯弯的?

  4、配上动作试着问──指名反馈(读其中一小节)──同桌互相读读问问、

  5、裁判员们已经准备得不错了,该正式公布比赛项目了(男女生对读)。

  四、积极评选,充分宣读比赛结果

  1、裁判员们,我们应该怎样来评选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2、宣读比赛结果

  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大屏幕出示)请裁判员们好好准备一下,呆会儿我们进行正式宣布。

  师生一问一答,教师板贴。

  你对谁的比赛结果感兴趣,就读哪一句。(指读评议发粘纸)

  五、不同形式,充分朗读课文

  1、同学们,我们宣读的比赛项目和比赛结果,就是我们语文书上第十课比尾巴、打开书。

  2、大家读得真不错,老师也想跟你们配合着读一读;交换读,这篇课文可好玩了,大家想想,我们还可以用哪种更好形式来读读这篇课文呢?

  3、交流(问一句,读一句)

  4、指名两人读(一问一答);再来一组

  5、和你的好朋友读读问问,也可以和你的家长合作读。

  6、交流

  7、裁判员们,你们辛苦了,来让我们跟着音乐唱唱歌,做做动作吧!

  六、创设情景,认真书写公

  1、狮王打算把比赛结果公告整个森林王国,可是粗心的狮王,漏写了一个字、请同学们帮个忙,补上这个公、这是给整个森林王国的动物们看的,我们可要把字写好、(看_说_范_写

  2、校对,对的把布告贴到森林里来吧。

优秀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声母z c s,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及他们的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够读准音节,会读拼音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情境图,听语境歌,揭示新课内容

  1 看情境图。

  图上画了什么?他们正在干什么?

  2 听语境歌。

  学生听录音:四只小刺猬,一起学字母,老师领着念,学生跟着读。

  3 告诉学生:黑板上的三个字母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

  二。教学声母z c s 及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1教学声母z,音节zi。

  (1)教学z的读音

  出示表音表行图一。

  图上画的是谁?她拿了个什么?

  出示声母z。告诉学生:z的读音和写字的“字”读音差不多。

  教师范读三遍。

  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教学z的字形及书写。

  指名说说z的样子,引导自编顺口溜。

  像个“2”在z z z。

   教师范写z。

  学生书空描红。

  (3)教学音节zi及其四声。

  Z有个特好的朋友叫i ,出示音节zi。

  告诉学生:在zi中不讲话,是哑巴,它和z组成的音节zi,是整体认读音节,不要拼读,只要将z读得长些响些就行了。

  教师范读音节zi。

  领读,齐读,指名读。

  比较z和zi发音方法的异同。

  指读z和zi卡片。

  教师发音,学生判别,拿卡片领读。

  学生自由练读zi的四声,引导用zi的四声练习组词。

  2教学声母c,音节ci。

  (1)教学c的读音。

  出示表音表形图二。

  图上画的是什么?

  出示声母c,告诉学生c的读音像带刺的“刺”。

  教师范读c。

  告诉学生:c的发音方法与z差不多,但送出的气流要强些。

  学生试着发音,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帮助发音有困难的学生。

  检查发音情况。

  指名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音。

  齐读,“开火车”读。

  (2)教学c的字形及发音方法。

  谁来说说c像什么?引导自编顺口溜:像个半圆ccc 。

  教师边写边说:c一笔写成,写在中格些时注意把半圆写得饱满些。

  学生书空描红。

  (3)教学整体认读音节ci及其四声。

  C也和i是好朋友,他们俩组成的音节,也是整体认读音节。

  出示:ci

  学生试读,教师纠正。

  指名读,齐读。

  引导用ci的四声组词。

  3 教学声母s及整体认读音节si。

  (1)教学s的.读音。

   出示表音表行图三。

  指名说说图意。

  出示声母s,告诉学生s的读音和丝瓜的“丝”有点像。

  教师范读s三遍。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行间巡视,重点辅导发音困难的学生。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2)教学s的字形及书写方法。

  引导看图,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记忆s的方法。

  顺口溜:半个8字s s s,丝瓜丝儿s s s。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

  (3)教学整体认读音节si及其四声。

  教学方法同前。

  练习用si的四声组词。

  三。巩固练习

  1 抽读字母卡片z c s 。告诉学生z c s 是平舌音。

  2 抽读整体认读音节卡片zi ci si。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出示小黑板:z c s zi ci si a u

  2 指名说说小黑板上哪些是声母,哪些是音节。

  3 指名说说音节的拼读方法。

  二。新授课

  1 教学z c s与a的拼音。

  (1)幻灯出示:

  z a za

  c a ca

  s a sa

  (2)练习自由拼读。

  (3)指名拼读音节。

  (4)齐拼音节。

  2 带调拼读单音节词。

  出示擦窗,扎辫子,洒水的一幅图。

  指名说说图上的意思。

  出示音节za ca sa,学生练习拼读。

  3 带调拼读双音节词。

  (1)教学cūxì

  出示拼音词:cūxì

  指名分析每个音并拼读。

  cū:声母是c,韵母是u,第一声,读cū。

  xì:声母是x,韵母是i,第四声,读xì。

  两个音节连起来是什么词?

  引导看图指名说出图意。

  教学zǔ fù 同上。

  三。巩固练习

  练读书上的拼音词。

优秀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会认“烛”“晓”两个生字,会写“屏”“烛”“晓”“偷”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神话故事。你们可要仔细听哟,待会儿老师有问题呢?(师讲述嫦娥奔月故事/课件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边播放《月光曲》或《月夜》)相传,后羿是一位射箭的能手,常常帮助人们,做好事。王母奖赏了他一颗仙丹,他的徒弟逢蒙心术不正,想抢仙丹,嫦娥情急之下,就吃了仙丹,成了仙。后羿非常伤心,在香案上,摆放嫦娥喜欢吃的东西,供奉。

  师:谁来说一说老师讲的是什么故事?那你觉得故事的主人公嫦娥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温柔 善良 美丽)

  师:老师今天把这位温柔,善良,美丽的神仙姐姐请到了我们课堂,让我们一起去与她问声好吧!

  师:嫦娥的故事千古流传。那么,在诗人的笔下,嫦娥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嫦娥》。

  (板题、读题)

  二、走进诗人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代表诗人,才学兼具,却多愁善感。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诗意境朦胧,情感忧郁感伤。

  三、走进古诗

  1、学习生字

  (1)认识生字

  师:现在咱们就随着作者的文字,去了解嫦娥。请你翻开课本123页,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把古诗能读几遍就读几遍,并想办法扫清字词障碍。

  师:看来大家读的都不错,想必早把字词障碍扫清了,那我可要检查检查了,你们有信心读好吗?(指名回答) 屏风 烛影 晓星

  (2)书写生字

  重点:晓

  师:这首诗中有一个字特别要注意,那就是“晓”字。请同学们先观察观察它,并想想在写这个生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不多加一点,一横一撇,不写两撇)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伸出小手跟我一起写一写。要把生字写好,课后还得下功夫练练才行,写完之后给我改一改,评一评谁书写得最工整。

  (3)朗读古诗

  师:接下来老师要增加难度了,你们还敢挑战吗?谁来大声地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

  师:为了你们能够读得更加流利,有感情,我把一位神秘嘉宾请到了我们的现场,这个人就是——李商隐。大家掌声欢迎!

  (课件出示人物图片并播放声音)

  师:谁能学着李商隐的样子再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后再齐读)

  2、品读古诗

  (1)生活环境

  1)现在我们来读读诗中是怎样描写嫦娥的吧!请你再读古诗,看看嫦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预设:找出屏风、烛影、长河、沉星。引导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找出前两句。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嫦娥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吗?解释前两句。

  晓星:黎明的星星 沉:(师做手势,表示一个物体沉下去,像沉到海底了一样。师反复用手势做下沉状)落下,消失。

  室内,用云母做的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晨星就要消失了。

  3)嫦娥生活的地方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师:嫦娥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每天夜晚只能面对着屏风、烛影、长河、晓星,与它们为伴,可以体会到嫦娥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幽暗——寂寞、孤独。

  师:在这么大的宫殿里(广寒宫)只有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陪伴,如果是你,你会感受到什么?

  4)你能带着这种(孤独、寂寞、苦闷)的心情读一读吗?

  师:请大家试着自己读一读。后指名读。齐读。

  5)(过渡)师:是呀,嫦娥每天只能和屏风烛影作伴,看见的只有天河沉星,听她诉说苦闷的也许只有那只小白兔了。她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呢?

  (2)偷吃灵药

  1)生:因为她偷吃了灵药。

  2)师:诗中哪里告诉了你?嫦娥偷吃灵药后,有什么感受?(后悔)

  3)师:她为什么会后悔呢?老师就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

  生:因为她不能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天天一个人,心情很孤独、寂寞。

  (以前生活的幸福,现在生活的痛苦。对不起心爱的丈夫。)

  师:是呀!《嫦娥奔月》的.故事告诉了你。谢谢你哟!

  师:让我们带着我们体会到的情感来读诗句。(嫦娥应悔偷灵药)

  4)师:嫦娥偷吃灵药后,心里非常后悔,她每天只能看到什么?

  生:碧海青天

  师:(课件出示图片帮助理解碧海青天)这就是碧海青天。只能看到这碧海青天,所以每晚感到很(孤独、寂寞)出示:碧海青天夜夜心

  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后两行。(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师:(指名读)我没有听出嫦娥的苦闷。嗯,嫦娥,我听出来了你的苦闷(孤独寂寞)!来,握握手,我愿与你交朋友,你就不寂寞了。

  请大家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两句。

  师:嫦娥呀嫦娥,我们能体会到你的苦闷。请大家齐读全诗。

  (3)体会心情

  师:我听出了嫦娥的苦闷,诗人也有同样的感受,诗人写的嫦娥生活的地方是他亲眼看见的吗?(不是),而是他(想象出来的)。那嫦娥后悔偷灵药是她告诉诗人的吗?(不是),那也是诗人(想象出来的)。回想诗人的一生,二十多岁考取进士,他原来也有很高的政治理想抱负,但一生中却被政治的派别和感情的痛苦所纠缠,以致于抑郁不得志,而造成他感伤忧郁的性格。他与心爱的妻子结婚,本来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不幸的是,妻子英年早逝,留下孤独寂寞的他,他为嫦娥而哀叹,也为自己而感伤。诗人能想象出来正是因为他的处境和嫦娥一样孤苦而寂寞。所以,在这首诗里,诗人和嫦娥的心是相通的,正所谓“心心相通,同病相怜”,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再深情地朗诵这首诗。请男生帮助诗人把这种寂寞用诵读的方式排解出来好吗?(男生配乐齐读)请女生帮助嫦娥把这种寂寞排解出来?(女生配乐齐读)

  四、读出画面

  1、师:有人说会读诗的人能把一首诗读成一幅画,同学们能做到吗?(师:有的同学不够自信,试一试吧)

  2、师读古诗,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老师读古诗,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谁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瞧,把你看到的或想到的说出来,就可以变成一幅画。

  3、(出示画面)师:谁能把这幅画变成一首诗?

  师:让我们把画面带到古诗里,一起背古诗。

  五、拓展延伸

  你能说说有关“月”的诗句吗?

  师:我们这位美丽的嫦娥仙子就这样在月宫中度过了她的一生,关于月亮,你能说说有关它的诗句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六、总结升华

  每当夜深人静,我们抬头仰望一轮明月时,我们就会想起居住在月宫里的(嫦娥),也会想起李商隐写的一首诗,我们不禁轻声地吟诵道(生吟诵古诗)。下课!

  七、作业超市

  1、我会背《嫦娥》。

  2、我会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板书设计:

  嫦娥

  李商隐

  烛影深

  晓星沉

  后悔、孤寂、苦闷

  偷灵药

  夜夜心

优秀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 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读中引出课文的重点词语“憧憬、千钧一发、点燃”等词语,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抓住文中三个“多好啊!”让学生懂得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美好品质。

  3、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对“灯光”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抓住三个“多好啊”,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感受“灯光”

  1、指着板书出来的课题“灯光”请同学们读齐课题,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说说看了这些灯光,你想说些什么?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抓“多好啊”,谈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生汇报,围绕“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3、品读描写第一处“多好啊”的句子,出示学习提示:(1)这句话是谁说的?(2)他在说——多好啊?(3)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4、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品悟句子。

  5、全班交流汇报。

  6、小结学习第一处“多好啊”学习方法。

  7、学习第二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羡慕”之情。

  8、看郝副营长看书插图,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郝副营长的爱学习精神。

  9、学习第三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拓展:郝副营长还憧憬什么?出示人民痛苦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现在幸福的'生活,再次朗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10、同桌、分角色读“我”和郝副营长的对话。(5-7自然段)

  四、走进营长,体会献身精神

  1、默读8-11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2、全班交流汇报,谈感受。理解“千钧一发”的意思,找出“千钧一发”的时刻指那个时刻,找出相关的语句。

  3、补充句子拓展,感受生死攸关、命悬一线的危机时刻。

  4、再次朗诵第10自然段,感受郝副营长的不怕牺牲。

  5、的确,对于一个打过血多胜仗的战斗英雄他怎么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用书中的句子回答。

  6、这样意味伟大的战斗英雄,他的战友怎么会忘记!齐读11自然段。

  五、拓展话题,读写结合

  1、同学们,像郝副营长这样,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壮烈牺牲的英雄还有很多。你还知道谁,把他的名字填进去,再读一读。谁来读?(出示补充的句子)

  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天安门的灯光是对先烈最好的怀念。

  3、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说说你对“灯光”有什么新的认识,再次读课题。

  4、拓展: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灯光”为话题写一写,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话…

  板书设计:

  灯光

  赞叹 勾起回忆

  羡慕 在灯光下学习

  憧憬 幸福生活

  怀念 伟大战友

  ——多好啊!

优秀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略)

  2、理解句子:

  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

  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

  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须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中指禁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须等到试管不烫后才能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习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指擦干眼泪,接着说道: 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

  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啊,还挺耀眼的。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圆圈问。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安慰它:你别这样想,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5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呢

  2、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优秀教学设计15

  教学设想:

  1、 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 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 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层次:

  一、 朗读词文,整体感知;

  二、 借月抒情,走进词境;

  三、 名句重读,读懂词情;

  四、 拓展体悟,读透词心。

  一、教学导入

  师: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真的,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啊,好诗多在明月中,诗人都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身我们诉说什么。

  二、诵读品味

  1、字正腔圆地读。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

  2、有板有眼地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3、有情有味地读。这一环节中,学生先听录音朗读感受,然后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是在理解词境理解词意之后。

  教师预设穿插问题:

  ①解读从小序入手,问词中借月亮来抒怀作者怎样的情怀。读懂怀子由的思念之情,赏析并诵读上阙中的前几句。(补充作者与子由兄弟情深的资料与词作)

  ②重点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含义。

  以“不关我月,是君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对应“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句的对话练习,来充分理解怀子由的离愁别绪。

  ③“兼”字告诉我们作者举杯对月,还另有一番感慨在其中。小序中没有介绍,下面老师也给大家读一次《水调歌头》,你从词中去发现。(配乐朗诵)

  ④赏析上阙,抓住“不知” “归去”读懂词人借月怀的内心祈愿,从 “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负及遭遇,从而体会“寒”字背后的愁苦与幽愤。

  ⑤作者是否一直陷入这样的幽愤与伤感中?从哪些词句中可读出来?(古难全;但愿)

  重点读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意蕴和旷达情怀。

  (理解: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伤悲,在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乐观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三、体悟拓展

  1、出示李白的《把酒问月》和《月下独酌》给大家。

  比较诗句: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问:比较中发现了什么?

  (有相似或相近的地方。原来《水调歌头》的问月、舞月、愿月是从“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诗中继承而来,借月亮来抒怀的词作中它确是属于顶峰之作了。)

  2、同学们,这让我想起评论家周啸天的一句话:“向上看一首诗的继承,可知推陈出新之妙;向下看一首诗的影响,则可见其衣被百代之力。”词中的更妙处且不论说,就来看看它衣被百代之力。”衣被百代中的被是动词,该读披,披及的`意思,换一个成语就是——流芳百世的魅力。想过它为什么会有流芳百世的魅力吗?

  (从苦闷的悲观中走出来,到了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一位从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怀坦荡的达观的文人留给后人的温暖与美好,慰藉着千年来普天下不得意与离恨的人,超脱的灵魂装着美好的东西就会永世活着。)

  3、评述中接着还有一句“好的作品,往往在一个或几个方面给后世之人以启发。”

  这就是说好的作品能让我们更好更多地读出自己所思所悟的东西。

  (借余光中的诗句脱化一下,来对名句说出你的味道与理解……)

  师:点拨长久与婵娟

  千年后你的一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

  挑起回音袅袅…… 我明白

  4、词读到现在,你肯定相信一种评价了——清代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千古绝唱的中秋月词作,用你共鸣感悟到的情感有情有味地再来读读这首东坡词——《水调歌头》,能背诵就更好了。(配乐朗诵)

  四、结束语:

  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课,同学们再见!

  教学后记:

  课前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查阅相关的资料,并且先找王菲的《水调歌头》这首歌曲听。课上,我按我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欣赏歌曲——引出词作者苏轼(学生展示预习情况)——导入新课《水调歌头》——理解词牌——介绍写作背景——预习检测——(听读课文)朗读课文——自主探究、疏通文意——小组研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背诵课文——课堂检测。由于预习比较充分,学生发言介绍作者、朗读、理解词义等方面都表现比较好。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同学们轻松应对,圆满完成了教学内容。这节课总的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读书、回答问题、背书都比较大胆。但通过检测,我发现学生会说并不代表会写,问题百出,比如:有的学生把“矛盾”的“矛”写成了“予”,把“婵娟”的“婵”写成了“蝉”,把“古难全”中的“古”写成了“故”等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得到的启示是:

  一、教师备课必须充分,扎实。教师备课不仅要熟悉新课标的要求,更要钻研教材,多翻阅资料更要备学生,掌握学生的实际。因为,教师所备的内容不完全是为了让学生明白,重要的是教师对教材内容要吃透、吃准,有的放矢,这样,教师自己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轻松应对课堂上有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二、多给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发现、解决教材或资料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因为现在的资料,包括教材和教参,只要我们认真阅读,就不难发现,问题相当多。教师鼓励学生用怀疑的精神去阅读资料,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

  三、要重视学生的默写。现在的学生,你让他说,他会说的头头是道;你让他读,这也不是多么难的事。但是,如果你让他默写,那就说不准了。因此,对学生加强默写训练很有必要。只有让学生多写多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优秀教学设计12-31

春优秀教学设计11-18

优秀的称赞是教学设计06-12

优秀的浮力教学设计06-11

秋天优秀教学设计11-07

《秋天》优秀教学设计11-06

《泉水》优秀教学设计11-25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11-12

《塞翁失马》优秀教学设计12-16

《赤壁》优秀教学设计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