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2 10:34:0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教材还介绍了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着重说明两点:

  (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的'是用整数表示。

  (2)比的后项不能是0.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2~53页比的意义。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在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时,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4、通过主动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媒体: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引入:同学们,2008年的北京将要举办什么盛会啊?(北京奥运会),在上届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那么关于奥运会你都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播放奥运会的相关资料)在学生说出的资料中选出中国金牌数和俄罗斯金牌数:中国获得金牌32块。俄罗斯27块。

  你能列出算式表示中国与俄罗斯所得金牌块数之间的关系吗?(这里可能有学生列加减法,也可能会有除法。选出除法算式分析)

  32÷27表示什么意思?(中国得的金牌是俄罗斯的几倍)

  27÷32表示什么意思?(俄罗斯得的金牌是的中国的几分之几)

  2、联系奥运,分析题目.

  在奥运会上,你认为我国的哪块金牌的分量最重?(学生畅所欲言)如果没有人说刘翔,教师就稍微引一下

  新科110米栏奥运冠军刘翔用沉甸甸的金牌让轻视黄种人的人闭上了嘴巴,他为中国夺得了有史以来中国在田径短跑项目上的第一块金牌,下面我们就共同回顾一下刘翔的夺冠历程(播放刘翔夺冠视频)。

  看了这一段内容我们都非常的激动,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那你知道刘翔的夺冠成绩是多少吗?(12.91)

  那你知道他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吗?

  如果我要你们列式来求该怎么求呢?(110÷12.91)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路程÷时间=速度)

  看完奥运,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学校的事情

  3、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请栾人璇你们这组同学起立。请其他同学数数他们组女生几人,男生几人?你能用什么式子表示他们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之间的关系?(4÷3和3÷4,分别问学生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2

  赵喜梅老师执教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第19页——21页的内容。赵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比较分析,自己归纳,来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常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学生分析,判断、概括、推理能力。突破了难点,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下面,谈一下我对这节课的个人看法:

  一、注重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课堂灵活开放。

  老师从生活中的例子“买了一些苹果,已经吃了一部分,你想知道什么?”入手,引出数学的关联的量上,然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相关联的量,让学生明白数学和生活密切相关。从“人的体重与门的高度”还有“我们班的总人数,满意的人数和不满意的人数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无不体现了数学知识运用与生活的特点,课堂设计灵活开放,锻炼了学生的分散思维。

  二、如花微笑,温暖学生。

  这节课上,赵老师从开始到结束,脸上都洋溢着迷人的微笑。微笑让学生感到温暖,身心放松,创造了和谐的教学课堂。我想在课堂微笑很容易做到,但难的是微笑一节课,不管是引导学生发言,讲授新知识,还是针对练习我想赵老师是达到了教学思想的'很高境界。

  三、用问题引领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果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你能想到什么?”“你能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请同学们挑选其中的一个表格认真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把5个表格进行分类,你该怎么办?”每到关键的部分,老师并不着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用思考性的问题引着学生积极思考,最后由学生自己一点一点总结出来,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借助熟悉的十进制关系现实原型,多角度理解小数和分数的联系,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通过小数和分数的联系,培养学生系统归纳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测量、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以及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小数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渗透迁移、类推思想。

  4、通过自学、交流等活动,积累思考的经验和探究的经验。

  5、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数感和观察、比较、抽象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6、引导学生在测量、操作过程中经历“不够1米怎么表示”,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并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牢固掌握并重点练习小数和分数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归纳知识的能力,也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培养迁移和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

  2、知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教学难点:

  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数,了解到小数在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小数,小数也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的测量和计算中。你会用米尺测量吗?请两位同学合作到前面测量黑板的长度。引出在测量过程中,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结果,不够1m怎么办?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小数的意义(板书:小数的意义)

  二、新授

  (一)1、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米尺图)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是几分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师:谁来说一说?3分米呢?7分米呢?

  通过探究,发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师:0.3m里面有几个0.1m?

  0.7m里面有几个0.1m?1m呢?

  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它的分子是几,里面就有几个0.1。

  2、巩固练习(出示课件)

  师:请你再思考一下:1里面有几个0.1?为什么?

  (二)1、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米尺图)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是几厘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谁来说一说?4厘米呢?8厘米呢?

  通过探究,发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0.04m里面有几个0.01m?

  0.08m里面有几个0.01m?1m呢?

  小结:分母是100的'分数,它的分子是几,里面就有几个0.01。

  2、巩固练习(出示课件)

  (三)1、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

  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米尺图)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一份是几毫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谁来说一说?6毫米呢?13毫米呢?你能独立探究吗?

  学生看课本33页,独立探究。(课件出示问题引导)

  通过探究,发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0.006m里面有几个0.001m?

  0.013m里面有几个0.001m?1m呢?

  小结:分母是1000的分数,它的分子是几,里面就有几个0.001。

  (四)迁移推理

  同学们看课本33页,在米尺图的下面,小精灵说了一句话,咱们齐读一下。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省略号的含义。

  巩固练习:

  1、教材36页1、2两题

  2、课件出示巩固练习

  (五)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

  回忆整数的计数单位,引出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介绍小数的历史,拓展视野

  五、布置作业:教材37页7、8两题。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05-27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04-01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08-18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09-14

比的意义的教学设计06-12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2-16

教学设计的意义04-19

《比的意义》设计教学01-01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