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三)》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第一单元内容,在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习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即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包括从给出的一个或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洋葱微课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学生观看洋葱微课视频《看图猜物》
师:看完视频我们发现,只凭一张图片是无法判断这个物体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观看洋葱微课视频《根据正面摆小方块》
1、学生探究
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小正方体,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
(1)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2)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3)还可以这样摆
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2、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
3、汇报自己拼搭的图形
(1)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后面
(2)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前面
(3)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
(4)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
(5)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
教师分别对各个学生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4、播放洋葱微课视频《摆小方块时的特殊情况》
师:大家现在想到的是不是一个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一下:
师:像这样拿掉一个和两个小正方体,再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一下也是四个小正方形的样子。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练习一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交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教材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教材练习一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4.教材练习一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3页练习一的第3题:自己动手摆一摆
五、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时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让学生观看洋葱微课视频,直观感受物体从各个面观察的效果。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这几个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要求学生把从正面,侧面,上面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时有的学生感到很难。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是站在正面去看侧面的,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先让学生体验前后左右方向,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7页“搭一搭”
【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准备】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
教学前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一、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立体
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创设“比赛”情景一开展比赛,激发学生
(1)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学习兴趣。
(规则,无遮挡)
(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側面、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
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物入手,发现实物与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画一画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
和想象的立体图形)创设生与生交流环境
(4)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再到师与生交流环境
录纸项目一。最终实现交流互动。
(5)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6)师:你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充分体现学生个性,
与看到的立体图形符合吗?说说理由。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
(7)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
从上面看或从側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
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2、创设“比赛”情景二
(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
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
(2)画一画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物观察进入到有遮挡的
和想象的立体图形)实物观察,培养学生空
(3)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间想象能力。由浅及深
录纸项目二由直观到抽象,很符合
(4)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学生的认知规律。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
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一片好评,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预设:
生: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预设:
生:从前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教师板书:从前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地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名同学进行了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预设: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前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小结:我们分别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2)某学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下列几何图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
预设:
(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4)学生动手操作。 (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 3.确定方法。
(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2)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几何体的长、宽、高,
从前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三、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5页。
学情分析:
复习米和厘米,使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行估算和测量,对于角和直角的复习,则使学生学会在几何图形中发现角和直角,并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复习观察物体,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而复习认识时间,让学生认识时、分和间隔5分钟的时间的读写,并会运用时间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2、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第105页第10题中的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4、组织完成104页第9题
(二)观察物体(课件出示汽车观察图)
1、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观察物体时,要多
从几个方向观察。
1、观察圆柱,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2、观察球和正方体你又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3、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物体?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学生独立完成105页第11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想一想,填一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2)一枚图钉的长约1()。
(3)过两点可以画()条线段。
(4)学生用尺上“0”刻度到“10”是()。
(5)1厘米1厘米地数,数()次是9厘米。
(6)70厘米-15厘米= 44米+26米=
35米+18米= 56厘米-28厘米=
1米-30厘米= 64厘米+28厘米=
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
这节课你学到了的什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6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2、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教学重点:
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觉。
教学准备:
一个圆柱体的茶叶盒或者饼干筒。
教学过程:
一、准备铺垫
1、教师将一个圆柱体的饼干筒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分别蹲着看、站在讲台下看、站在讲台上看。
2、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再让看过的学生谈一谈看到的情况。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由低到高看物体,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一)由低到高观察物体(第63页)
1、在讲桌上照书上的图摆好教具,让学生由下到上进行观察,说出感觉有什么不同。
2、让学生看书,并模拟书上的情景观察讲桌上的物体,体会由低到高不同的画面。
3、标出观察顺序。
4、师: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说一说。
(二)由远到近观察物体(第64页)
1、模拟情景,在讲桌上摆一个房子模型,房子后面摆几个高一点的长方体当作小树。
2、让4、5个学生在教室最后观察,然后向前走到讲桌近处观察。
3、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两次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
4、让观察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三、尝试练习
1、独立解决书上“说一说”。
2、指导学生完成“试一试”。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6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观察物体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1、个性差别大:二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二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从二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3.教学内容分析
《观察物体》是本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观察物体》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 。教材以学生观察恐龙玩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5.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6.教学课时
1课时
7.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猜一猜:你能知道他是谁吗?(课件依次出示男孩背面图,继而出示侧面-正面图)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面 背面 侧面
从背面观察很难确定是谁,从侧面看到正面 就知道是谁了。
2、你知道老师是站在小朋友的那边拍出这些照片的吗?
3、揭题: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实物探究,从四个方位观察小狗
1、确定方位:
(1)师:今天老师请了小狗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喜欢它吗?
(2)课前准备好的玩具小狗,放在桌子中间,脸朝黑板。请你想一想,你坐在小狗的哪一边?
(3)反馈:告诉大家你在小狗的哪一边?是几号位置?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2、本位观察。
(1)请小朋友脸朝小狗坐好,头不要偏,仔细观察:在你这个位置,看到了它的什么?小组内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吗?
学生活动。
(2)反馈:刚才我们对小狗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在你这个位置,能看到小狗的哪个面?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形状吗?
3、换位观察,观察小狗的前、后、左、右(侧)四个面。
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小狗的一个面,想不想看到小狗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呢?我们来换个位置观察。
(1)换位置观察: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准备好,轻轻的换。现在这个位置看到的和前一次看到的一样吗?你现在看到了小狗的什么,请把它记在心里。继续换位置观察。
(2)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小狗,现在老师要靠考考小朋友了。拿出作业纸,请你把在几号位置看到哪幅图的小狗连线。如果忘记了,可以离开座位走动观察;做好了,也可以再走出座位按四个位置再对一遍。
学生连线并反馈。
4、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我的发现: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狗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8.课堂练习
只要大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本、铅笔盒、书桌……都可以作为我们观察的对象。
1、试一试:观察恐龙、观察书本、观察汽车图。
2、想一想。淘气和笑笑又在观察茶壶了。请你仔细观察,他们看到的茶壶会是怎样的?
说一说:这幅图是谁看到的?(依次出现不同方位的茶壶图片,逐个回答。)这两幅图又是从什么方位看到的?(出示水壶底面、上面图)
谁愿意上来演示一下?(学生演示)
3、猜一猜。4张学校的综合楼的照片,你知道老师是在哪里拍摄的吗?
提供拍摄地点:操场、大门进来的花坛、春秋公园、商贸中心
9.作业安排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难点:
从侧面观察圆柱体得到的是什么样 的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老师学生都准备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分别拿出不同的立体物体,让学生说出立体物体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者相对于物体的位置(同时要规范观察位置描述)(1)我们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要从不同位置、角度来来观察,比如可以怎么观察
(学生:从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下面、斜着…..莱观察)这时候学生举出了很多从不同位置、角度。
(2)规范观察位置的描述
为了统一,我们规定了 正面、侧面(左侧面、右侧面)、上面这几个观察位置。
(二)、观察长方体的几个面
(A)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比如你看到物体的正面的时候,你就看不到物体的反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B)让学生看书P38并完成P38的问题和填空。
(三)、观察球体
老师拿出一个垒球(体积比较大),现在老师站在教室的前面,我把垒球这一面定为垒球的正面,那么你现在是从什么面来观察这个球体的呢?看到的又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学生有从正面、下面、左侧、斜的….等不同方向看,得到的都是一个圆形)
(四)、观察圆柱体
(A)观察圆柱体的上面
老师拿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罐
(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圆形)
(B)观察圆柱体的正面、侧面(难点)
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
因此我配合课件,来进行讲解
正面和侧面 上面(和下面)
(五)、学生看书P39并完成P39相关填空
三、课后练习
P39 做一做
P40 第123题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观看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6页的例题,第87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看,比较,初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精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体会站在不同地位观看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2、使学生在观看辨认、想象等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观看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感情和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站在不同地位观看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进行要爱护环境卫生,幷让他们知道那些是可回收垃圾,那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模型教具和学具,讲桌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假期爸爸妈妈都带你去过什么地方?(学生自由答)你们真幸福,那么你们去过方正王国吗?(没有)想不想去?(想)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参观参观方正王国。不过,我们去之前要先准备准备,了解了解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出示课题——正面侧面上面)
二、观看实物
1、观看讲桌,认识正面、侧面和上面。
(一)认识正面、侧面和上面。
问题:你能指出讲桌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学生举手发言)
师小结:讲桌的正面就是前面,侧面就是左面和右面,上面就是教师放东西的地方。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出发,不一会来到了方正王国的生活大厅,看见方方、正正、飞飞在争论,出示课本87页第一题图(学生举手回答)
(二)理解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面就不同。
(1)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他们的就是看到了老师和一个学生在讨论:在不同的位置观看同一物体相同吗?最多只能同时看几个面?是呀,我们也来看看吧,
(2)小组观察字典(要求:观看的时候注意了,人要坐直了,不能歪来歪去。)在小组里互相说说你看到什么?然后汇报
(3)观察箱子
(a)现在唐老师随便指一个面,你能很快判断出它是箱子的哪个面吗?这回咱们不举手,抢答!
刚才大家的表现真不错!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小测试,想看看咱班的同学是不是真的很棒,你们敢挑战吗?
(b)请听题:这个箱子是老师借来的,第一个问题:谁知道我是从哪个学校借来的?对了,这个箱子就是老
师从xx一小借来的。
(c)请听第二题:谁知道我是从xx一小的哪个班借来的?
你们怎么不举手啦,刚才不是很积极吗?
没错,这个箱子的确是我从xx一小的六(2)班借来的。
质疑:现在唐老师又有不明白的问题要问你们了,为什么刚才在回答第一题时这边的同学举手很积极,那边的同学都不举手,当老师问第二个问题时却相反了呢?那为什么我问了两个问题,中间的同学都不举手啊?哦,因为坐在中间的同学地位比较特殊,正好正对着箱子的——正面,只能看到几个面啊?看得到两个侧面吗?
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往往是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形状的物品,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2、观看插图,体会在不同地位观看所看到的面可能是不一样的。
{出示插图}一位小朋友和老师在观看图书柜,看看青菜老师有什么问题:
你能指出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
请观看这两幅图,先看第一幅:你能看到图书柜的几个面,是哪几个面?再看第二幅:你能看到几个面,是图书柜的哪几个面?
小结:生活中有些物体的正面、侧面是人们商定俗成的,比如刚才观看的图书柜,冰箱,我们把它们有门的一面称为正面;而像长方体、正方体这样的数学模型,没有特别的标识,通常把我们正对着的那个面称做正面。
三、动手操作
1、老师指引:你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是哪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老师出示长方体模型}下面请大家坐直了观看这个长方体,说说你看到了这个长方体的几个面,是哪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可以坐着回答。站起来呢,你看到的面还一样吗?为什么所观看到的面不同呢?因为观看的地位不同,所看到的面也可能是不同的。
2、自主探究:你最多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是哪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动手操作看}
请把预备好的长方体拿出来,放在小组中间,大家观看,可以在不同的地位看一看。观看之后,告诉小组里的同学,你最多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注意,在看的时候,必需是一眼同时看到的。{生观看,师巡查}
反馈:说说在什么地位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什么地位能同时看
到两个面?什么地位能同时看到三个面?谁愿意上来演示给大家看。
启发思考:为什么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每两个面都是相对的,看到了上面也就看不到下面,看到了左面也就看不到右面,看到了正面,也就看不到背面,所以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四、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插图:这是个什么物体。它的正面是个什么图形?它的侧面和上面呢?
那么我们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是这样的吗?请小组长拿出正方体,大家一起观看,说说从正面看,从侧面看,和从上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图形?{指引观看方法}
反馈: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2、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插图,请观看,这是由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
请你猜猜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看到的是下面的哪一个图形?请两个小组合作,把你们的正方体拼在一块,看看你们的猜测是否精确。师示范拼,并展示。
(2)出示插图二,现在我把两个正方体这样拼在一起,能说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吗?然后请猜猜它是干什么用的?(是呀,它就是一个垃圾箱,一个是放可回收垃圾,另一个是放不可回收垃圾的。那你们知道那些是可回收垃圾,那些不可回收垃圾?学生举手回答)
3、延伸
今天的知识你都学会了吗?那我要考考你们了。下面唐老师指定所看到的面,你来找观看的地位,行吗?
五、全课总结
今天的旅游愉快吗?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今天我们在旅途中一起认识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了从不同的地位观看物体,所看到的面可能是不一样的。还知道了观看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时,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同时也知道了那些是可回收垃圾,那些不可回收垃圾?唐老师对你们今天的表现很满意,也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出门。谢谢大家!!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你们拍过照片吗?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你们想看吗?(课件显示女孩的背面照片,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从背面不能确定是谁)
师:从背面看很难确定是谁,我们让她转过来看看。(课件显示女孩的侧面照片,学生发现:从侧面也不能确定是谁)
师:如果只看一眼立刻就知道她是谁,应该从哪面拍呢?(生:正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正面,你们要立刻告诉我她的名字,好吗?
2.师(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始让学生在猜测中初步感知背面、侧面、正面等不同的方位词,在学生兴致勃勃的参与中,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合作探究,学会观察
1.确定自己的位置。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可爱的机器猫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可是机器猫说了,小朋友们的手不能碰、不能摸,要静静地、仔细地观察。(学生按要求四人一组围着机器猫坐正)
(2)师:请坐在机器猫前面的同学举起手,请坐在机器猫后面的同学点点头,请坐在机器猫左面的同学挥挥手,请坐在机器猫右面的同学鼓鼓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互动,意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注意力。
2.明确要求,观察一个面。
师:机器猫可爱吗?请小朋友面向机器猫坐好,头不要偏、不要动,仔细观察:在你这个位置,看到了机器猫的哪些部位?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1)学生独立观察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师指名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有的学生忍不住扭过头去看其他学生观察的那几个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机器猫的一个面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到从不同的面观察机器猫是不一样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忍不住想看看其他人观察的那几个面,自然过渡到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3.小组合作,观察四个面。(观察机器猫的前、后、左、右四个面)
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机器猫的一个面,如果不影响他人观察,自己又能从不同的几个面观察,该怎么办呢?(学生建议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换位置观察)
师:下面就请组内的同学互相商量换位置进行观察,可以多换几次,争取把4个面都看到,并把它每个面的样子记在心里。
(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时指导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换座位)
(2)全班交流。
师: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机器猫,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课件依次显示机器猫的四个面,最后四个面同时固定在一个画面上)
师:这几照片分别是从机器猫的哪面拍到的呢?(先给学生时间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互相说一说,接着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机器猫的样子也是不同的)
师(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样子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综合起来,才能形成对这个物体的全面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还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部位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此时的课堂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有条不紊的学习场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观察物体的方法,而且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商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合作的意识。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试一试。
(1)观察玩具恐龙(课本第67页例1)。
先指名学生说一说三位小朋友分别在恐龙的什么位置,再交流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观察数学书(课本第67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2.想一想。
(1)课件出示三名学生观察茶壶的场景,接着逐一出示茶壶图片,让学生思考分别是谁看到的。(先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2)课件逐一出示茶壶的底面和上面的图片,让学生想一想是从哪面观察到的。
(先让学生猜想,再拿出茶壶让学生观察,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3.用一用。
(1)课件依次出示从生活中拍到的具有代表性物体不同的几个面,让学生判断拍的是哪个面,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如通过观察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奋勇拼搏的侧面照片和高举五星红旗的正面照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2)拓展延伸。(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一些物体,仔细观察并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在层层深入的练习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最后的拓展延伸,意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延伸到课后,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统一。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四本语文读本(或别的书)、娃娃、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娃娃的照片; 教师:杨桃、从上面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学生照片、若干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生活物品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角星)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二、探究体验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文读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语文读本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4)请小组长把书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我们看看它是谁啊?请出这位同学。请大家猜猜这几张照片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请同学上来站在相应的位置。 先出示一张正面和一张背面。 当第三个同学上台找到位置后问下面的同学:他找的位置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出示第4张照片问:这一张也是侧面,和第三张的拍摄角度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2)小明他们也在给小动物拍照呢,我们去看看!书:67页,例1。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给小恐龙拍照,下面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请在照片下写上小摄影师的名字。 这一张照片拍的是小恐龙的哪个面?是谁拍摄的?
(3)给小动物拍完照片,他们又被门外的小卡车给吸引住了。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卡车,这辆卡车在他们三个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与下面对应的图片连一连。书70页,完成第一题。 投影订正后收起书。
3.巩固练习
(1)根据照片把具体物体摆到正确的方向:小动物太可爱了,老师也忍不住给小动物玩具拍了几张照片,每个小组白色信封里都有四张照片,它是汪老师分别从1,2,3,4号位拍摄的,请小组长按照照片背面的序号发给相应的组员。然后请大家根据手上的图片,摆出这个娃娃的正确位置,要保证这个娃娃摆好后,每位同学观察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汇报: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们小动物的脸面对着几号位(小动物的正面对着几号位)?
(2)换角度观察:你想从其他的角度去观察一下娃娃吗?那我们来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小组长将这四张照片合起来洗一洗,正面朝上随意的发给每人一张,然后请大家根据组长发的照片找到正确的.位置坐下来。三点要注意:1. 娃娃不能移动; 2. 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数字提示;3. 找好了手放膝盖坐好。看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好。 订正:每个同学是不是找对观察角度了呢?我们可以这样检验,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数字是一样的就说明你们找对了。翻过来看看吧。四个人全找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3)转娃娃换座位:小娃娃朝一个方向坐累了,请小组长帮帮忙,帮娃娃换个方向,让他们面向××,现在小娃娃转方向了,同学们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观察一下娃娃,你还能坐在原地不动吗?想想你该坐在哪?请根据照片找到相应的座位。 说说你的座位怎么变化了? 还原座位,小组长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巩固拓展
(1)根据照片猜物体(体会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汪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一些物体拍了照片,请同学们根据照片猜猜是什么物体(出示从一个角度拍摄的柠檬照片,有的学生猜橙子)看来有时候,我们从一个角度观察还不好确定,换个角度再来一张。(杯子)(冰箱、洗衣机)(书包)(笔盒)(河马、大象)……适时问:这个照片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2)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汪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辩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力目标: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像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卡片三张、玩具四个、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一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几个盲人说的对吗?
师:为什么这些人都说错了?
师:对了,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看来,要想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就需要我们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还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就请同学们赶快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师:你们喜欢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你的位置上对小狗进行仔细的观察,你看到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观察完的同学,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学生活动)
师:孩子们坐好了,请看屏幕中的这三幅图(课件),哪一幅图和你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这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板书)是什么样子的?还有哪些同学也看到了小狗的这个面?请举起手来。
师:这些同学观察到的是小狗的X面,那其他同学呢?你们又看到了小狗的哪个面?能在屏幕上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课件)说说是什么样的?谁和他观察到的是一样的?请把你的小手举起来。
师:刚才一直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是哪一幅图?说说是什么样的?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观察的是同一只小狗,而观察的结果却不一样呢?谁能帮助教师解答一下?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明白了,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所以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师:在刚才的观察过程中,同学们只看到了小狗的一个面,你们想不想亲自去看看小狗的另外两个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起立,按照老师手指的方向,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你们现在看到的小狗和刚才一样吗?请你仔细观察,你现在看见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起立,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你现在又看见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师: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师:我们怎样才能对一个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呢?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3观察练习
师:现在老师想找一个小模特到前面来,让全班同学对你进行观察,谁愿意来?
师:(让学生站在前面)现在同学们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看到了什么?
师:(让学生走到四个小组的中间)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找找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学生说)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结果确实是不一样的。
师:谢谢你,到前面来当小模特,请回去吧。
4课间操
师:刚才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的非常出色,下面我们来跳个舞轻松一下吧。
师:轻松过后,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比刚才表现的更加出色。
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1、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文具盒等等,你们观察过这些物品吗?
师:现在,就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数学书摞成一摞放在一起,把书的这个封面朝右边放,比一比哪个小组动作最快。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看到了数学书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能从这三张图片中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看到数学书X面的同学请举手,其他同学帮老师看看对不对?
师:现在请小组长快速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坐好,看谁坐的最精神。
2、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不仅爱学习,而且喜欢做好事。昨天,老师正好看到一位同学主动地从地上捡起废纸,这是多好的行为呀。老师悄悄地拍下了这个镜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课件)(后)你们能猜出来他是谁吗?为什么这么难猜?
师:我们现在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侧)能猜出来吗?
师: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个面就知道她是谁了呢?(正)他是谁?
师:我们都应该向这名同学学习,能够做一些好事,为大家服务。
3、师:我们接着来看,(课件)这是咱们班同学在音乐课活动时老师拍下的照片,想一想,关老师和这3名同学分别能看见钢琴的哪一个面?为什么?
师:是呀,我们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它的前面、侧面、后面来观察,也可以从它的上面进行观察,有时还可以从它的下面进行观察等等,观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4、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张照片,老师是站在哪进行拍摄的?(课件)你是怎么知道的?(从正面、侧面、后面拍摄的)老师拍的是同学的哪一个面?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还特别看动脑筋,真了不起。
5、师:刚才同学们看了老师拍的一些照片,你们想不想自己拍几张照片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照相机,想让同学们当小摄影师帮老师也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你们愿意吗?
师:在拍照之前老师先来教同学们如何来使用这部照相机。先把镜头对准人物,看看人物是否在这个屏幕中,一定要把人物的头照进去,然后按下这个按钮,就可以了,但是在按按钮的时候,不要用手把镜头挡住了,不然就照不到人物了。你们学会了吗?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给老师照一张正面的照片,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谁愿意给老师照这张照片?
师:老师想照一张侧面的,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谁来给老师照?你想给老师照哪个侧面?
师:同学们在拍照时,还挺专业的,就像真正的摄影师似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拍的照片吧。
师:我们看这张照片,(照相机连接电脑)是谁给老师拍的?你们觉得拍的怎么样?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给老师拍照,老师很喜欢这些照片,冲洗出来,老师一定把照片摆在写字台上留做纪念。
6、师:刚才,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了观察,我国北宋诗人苏轼在初游庐山时,就对庐山进行观察,并写了一首优美的诗,你们想听听这首诗吗?老师就把这首诗送给同学们。(课件)
师:你们喜欢这首诗吗?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苏轼在诗中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师:看来呀,我们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必须对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有哪些收获呢?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呀,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成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只有你有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你才会发现更多的美,在数学中你才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特,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简单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指名说说看到模型的哪一面。(有的说前面,有的说侧面)
师:你们猜老师会看到模型的哪一面?(上面)
思考:为什么同是一个长方体的物体,他们看到的形状会不同呢?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 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观察后说一说。
(1) 小组观察实物小汽车,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2) 交流观察结果。
(3) 观察课本的图。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淘气和笑笑也在观察同一辆车呢。大家看他们分别看到了车的什么部位?找一找是第几幅图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淘气和笑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4) 师进一步引导讨论。
师:淘气很想到空中看看,汽车又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看看自已准备的小车。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下面)
请拿起桌上的小汽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讨论,谁来说说我们怎么去观察一个物体。
三、 发展性练习。
看一看,画一画:回家后,根据桌上的茶壶,结合自已的观察把自已的观察结果画在纸上。
四、 作业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大屏播放《盲人摸象》的动画故事。
2、为什么这几个盲人回答的不同呢?
师:生活中,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可能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也就是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给每组都请来了一位好朋友。
师:这个好朋友就是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你坐在物体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物体的哪些特征?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行间巡视。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不过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察的是同样的物体,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板书: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同学们想不想观察一下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小组内交换观察位置;把观察的物体在小组内转圈。
师: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最后我们找到了两种观察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次观察物体。
师:大家再次观察后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大家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观察方法。)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师:今天小朋友们观察得认真又仔细,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们组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玩具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三、教学例
1、教学例
大家带了自己的礼物来,小亮和小红他们也带了礼物(课件出示):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因为小明在恐龙的旁边,看到恐龙的整个身体;第二幅图是……
学生书上连线
2.课件出示:
师:这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看到的车的样子都是怎样的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连线。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老师这里有几本书,根据你看到的画面,你能知道老师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四、巩固练习
(1)连线游戏。
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2)出示淘气系列题
观察大熊猫,茶壶,汽车图,让学生判断淘气看到的是哪一幅图。
(3)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完成连线。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六、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5.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6.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自己制作的课件、玩具恐龙5只、雕塑照片20张,数码照相机一台。学生8人一组围桌而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1.从实际切入。激趣:小朋友们,你们照过相吗?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家拍照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谈话:你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拍的怎么样!(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提问:大家觉得拍的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面呢?(学生讨论、回答,课件点击,对应的照片放大。)生1:我最喜欢正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正面。生2:我最喜欢侧面的,站在她的旁边,拍的是她的正面。2.导入新课。讲述: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出示课题)[设计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谈话:(出示玩具恐龙)这是什么?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恐龙?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恐龙是什么样子的?
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锋利的牙齿,白白的肚皮,手细细的,有尖尖的爪子。
生2:眼睛是翘起来的,样子很凶猛。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恐龙,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侧面,它有粗壮的腿。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恐龙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恐龙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恐龙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恐龙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说明:这是老师绕着恐龙一圈拍摄到的录像,我们来看一看吧!(课件展示玩具恐龙旋转一圈的画面、可以定格。)
(4)课间小歇:教师:刚才我们观察了恐龙,你们想不想到恐龙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恐龙都在干什么!(课件演示恐龙电影场景片段。)
(5)情感交流: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恐龙说些什么?
生1:那些小恐龙真可爱,我都想养一个。
生2:恐龙的世界真漂亮,我都想去看一看。谈话: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恐龙了?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龙已经灭绝了,可是还有一些动物也快要灭绝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巩固新知。
(1)做一做谈话:(课件同步)这时,开来了一辆汽车,恐龙们都很好奇,围着这辆汽车,想看个究竟。(课件出示恐龙围着汽车图)这是汽车的哪一面?(逐一设问)这四只恐龙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同座两人相互说一说。(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
(2)摆一摆教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铅笔盒……你观察过吗?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看一看,数学书都是什么样的?你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几个面?(学生操作,回答。)
生1:我看到了侧面,我能看到3个面。
生2:我看到了正面,我能看到2个面。
(3)找一找实例:大家知道吗,开学以来,只要我们班级的桌椅坏了,总是有一位同学把它修好,可是却没有留下姓名。老师一直调查不出来。在星期六的时候,老师正好看到了这位同学和他的爸爸一起为班级修理课桌,老师悄悄的拍下了这些镜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班级学生修理课桌的场景只有背影和侧面)你们能猜出来吗?(学生议论纷纷)为什么这么难猜?那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面就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正面。)
小结:我们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为大家服务。[设计说明:我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恐龙为素材,通过3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恐龙的样子是不同的。由实物到照片,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在巩固阶段,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把教材的练习1进行了改造,使得新课教学以恐龙为主线展开。并且以好人好事为教学资源,进行了思想教育,也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体验成功、实践新知
1.实地观察。教师:老师还拍下了几张我们学校的照片,你们看,这是哪儿?(出示学校雕塑)我们学校的雕塑漂亮吗?你仔细观察过吗?今天我们学的就是观察物体。就让我们一起去观察我们学校的雕塑吧!(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学校雕塑。)
2.操作实践。教师:咦,还有几张照片,老师想起来了,不小心撕坏了就在你们的桌子上,你能帮助老师把它拼出来吗?就让我们来一次比赛,根据刚才观察到的雕塑的样子把它们拼好!(学生两人一起拼图。)提问:这张照片拍的是雕塑的哪一面,是站在雕塑的哪一面拍的?
生1:我们拼的这张照片是雕塑的正面,站在大门口拍的。
生2:我们拼的这张照片是雕塑的侧面,站雕塑的侧面拍的。
3.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设计说明:在实践部分,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后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拼图的活动为载体,只有经过仔细观察,才能完成任务。让学生感到形式活泼、新颖,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总评:本节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教师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整和于教学之中,使教学锦上添花。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本节课的教学以儿童喜爱的生活情境“拍照片”导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导入的设计先声夺人,既帮助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新课的学习搭建了认知平台也抓住了学生和听课教师。
2.主体参与,探索新知。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主体性。基于此,新课以观察恐龙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分3个层次观察恐龙,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设计时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的探索新知。并且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如鼓励学生选择到自己喜爱的观察位置去观察;再如让学生看完了恐龙录像,你想说什么?等等,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3.联系生活,实践运用。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大量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如上课开始的拍照、找一找是谁做了好人好事、拼照片等。贴近了学生,延伸了学习。从而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展开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了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5
学习内容:
教材第2页例2。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运用:
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新课讲授】
(1)屏幕出示教材第2页例2。
(2)师:这是一个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7-22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11-03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6-14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6-1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4-25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4-10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6-14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7-04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11-03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