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通过朗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让学生感受美,领略美。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朗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让学生感受美,领略美。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以话题“我眼中的`冬天”为话题,聊聊冬天给学生的感受。找准机会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并顺势介绍有关老舍的文学常识。
二、初读感知“美”
1、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是美的,同学们读读看你从哪里发现了美?(学生会从文章各个地方找出“美”,拿来和同学交流)
2、你能用美丽的声音,向我们传达美吗?
(教师启发、引导,并积极表扬)
三、再读聚焦“美”
3、同学们,你们觉得最美的是哪一段?(学生大部分会回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4、让我们齐读这一段。(让学生熟悉这一段)
5、教师范读这一段,配乐读出美感。(教师引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四、三读朗诵“美”
6、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做标记,具体指导。(要做到细致而有效,如用﹏号表示声音的延长等)
7、学生自由练读。(根据标记提示,注意轻重缓急、语气感情)
8、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评价,教师指导。在这一环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我从读出了,因为。”(必要情况下,教师可以具体指导一两句)
9、学生再次练读,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五、朗读擂台赛
10、教师公布擂台赛具体规则。(找裁判,以学生掌声高低为准,最后能站在讲台上的同学获胜)
11、参赛学生朗读,教师配乐,其他学生评价。
六、板书设计(略)
七、沉思画出美
课下再读这段,将你心中的美画出来吧。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抓住了一个“美”字,让学生在美丽的世界里走了一遭。这节课重点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感知语言的能力,达成了预设目标,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2、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3、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切入角度:观察、理解并表现景物之美。
教学程序:
一、导入。
老待在磨坪,让人总有几分厌倦。今天,雪霁天晴,我想跟同学们一道,“走出岩口河,走出南津关”,到山东省省会济南去作一趟免费旅游,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大家可有兴趣?
(板书:济南的冬天老舍)
二、品读。
1、穿过漫长的时空隧道,刹那间,我们已到达目的地。让我们首先对济南来个“走马观花”,以便捞个大致印象。(范读首段,提醒同学们抓主要语言信息。板书:宝地)
2、我们大老员地跑到山东济南,仅仅这么惊鸿一瞥就回去,大家甘心吗?既然是专为游山玩水而来,那我们就不妨先不紧不慢地来看看济南的山。(板书:山)
请大家美美地读,细细地品,品出二、三段中所写的山的特点。
⑴一圈小山——温暖、慈善(比喻、拟人)
⑵雪后小山——害羞、秀气(比喻、拟人)
3、济南号称“泉城”,我们到了这儿,只看山,不看水,那恐怕要遗憾终生了。走,抓紧时间,抓住机遇,看水去!
(板书:水)
不知这儿的`水,有哪些特色?
冒热气、绿、澄清、空灵(比喻、拟人)
请注意,这水边有一块石碑,碑上还刻有一首诗呢!嘿,这两句好妙!大家愿记下来吗?这两句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三、疑读:自读,质疑。
四、小结、回顾。
同学们,济南虽好,不可久留。穿过时空隧道,我们眨眼间又回到了磨坪,安安稳稳地坐在了本班教室。
现在,我作为磨坪中学广播室的特约记者,想采访几位同学:
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看过冬天的济南,你打算如何评价?
⑵老舍先生为什么称济南是块宝地?
五、写作实践。
其实啊,我们磨坪也是个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尤其是冬天,景色迷人。大家有兴趣拿起自己的生花妙笔,描绘一番吗?相信你一定能移情入景,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领悟济南冬天特有的迷人之景,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是描写景色的方法。
3、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模仿文中用比喻、拟人的写景手法写一种景物。
教学重、难点:
1、文中如何描绘景色。
2、品味语言,仿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屏幕上现示一幅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自己家乡的位置,并说说印象中家乡的冬天。
二、整体把握,领略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初步领悟济南的美景。
2、推荐朗读高手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象感受济南的冬天,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你印象中济南的冬天,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济南这个地方的特点。
(温晴温暖)(宝地)
3、关上书本,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济南的冬天的哪些景物,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阳光山雪水天)
4、如果你是一位导演,你想把济南冬天的美景介绍给世界人民,让别人也了解济南,并激起他们想到济南来领略一下冬天的美妙的想法。你通过什么景色来表现呢?你的镜头中会出现哪些画面呢?
三、品味语言
1、比较朗读,体味文中语言的优美。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保准暖和。”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问:这两组句子中,每组中的第二句比第一句中少了什么?
明确:第一句比第二句生动,第一句都体现出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作者融情于景中,都借助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说说你喜欢那几句,喜欢共同几句的同学一起朗读。
3、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拓展仿写
文中为我们展现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特点,我们通过课文感受到了济南冬天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生命和感情,请你模仿你喜欢的那几句也来写一种或一处你喜欢的景物,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将景物写活。(比喻、拟人)
五、人文拓展。
济南自古有“泉城”之称,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景,然而近年来济南的泉水每年会有一段时间无水流出,今年的夏秋之交,济南出现了罕见的干旱,究其原因,是环境污染,地下水过量开采所制。我们怎样使济南回到过去的美景之中?
六、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这篇文章作者老舍先生资料,尽可能地阅读一些先生的作品。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体会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2、赏析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一、导入。
由作业导入:大家在《学习札记》上积累了许多生动美丽的语句,那我们今天就来交流一下,这些语句生动、美丽,它们到底美在哪里?
二、小组讨论,完成课文第一段赏析(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老师引导、补充)
⒈、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对比)
⒉、你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对比的吗?
北平—刮风伦敦—有雾热带—有毒日
济南—无风声济南—无雾济南—无毒日
⒊、作者运用这一组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⒋、师补充:作者之所以拿这三个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老舍25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其生活6年,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领教了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两相比较,老舍不禁发自肺腑抒情道:“济南真算个宝地。”
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三、研读赏析济南的山、水
⒈、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是个什么样子的?你能闭上眼睛想出来吗?(把书面文字化为具体形象,从而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妙)
⒉、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冬天的山景,你能说一下是哪三个方面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方面,请谈一谈。
A、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B、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C、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⒊、在作者笔下,一切景物似乎都具有人的感情,下面两个句子,赋予景物什么样的感情?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这儿准保暖和。”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⒋、课文中,作者仿佛带着读者去看,去想济南冬天的“温晴”[背诵]景象,你能脱离课本,想像一下“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的情景吗?[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次序]
⒌、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你能举例说明吗?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你找出了多少,能和大家交流吗?
[例]把济南的一圈小山比作“小摇篮”,赋予小山以慈母之情,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
⒍、有人说作者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匠心独具,说一说你的观点?
小结: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情景交融,语言准确,生动,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四、拓展延伸。
同是山东省,我们胶州地区的冬天是个什么样子的?你能把你感受最深的说说吗?[注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五、体验反思。
老舍先生住惯了多风的北京,并刚由多雾的伦敦回来,因而对济南的冬天的温晴感受格外深切,你到了某一个新的地方,是否有一些特点的感受?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2、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我们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一、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根据所读内容,解析文章题目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小结:作者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二、研读精彩语段,学习写景方法
1、齐声诵读第3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2、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4、感情朗读第3语段。
三、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给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分析好在哪里。
2、对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作简析。
⑴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醍。
⑵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⑶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学生讨论评析:
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济南老城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
⑵先运用拟人手法,用“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接着又用比喻,以“水墨山水画”来表现城外远山雪景的淡雅之美。
⑶运用拟人,“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更写出了“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外,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四、对比阅读思考,学习写景技巧。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面,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五、结束语:
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为我们描绘了济南的山景、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3、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但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情感基调
1、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2、学生了解文章大概内容。(明确:从课文中能够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再次读课文,提问: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景物呈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明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作者通过对济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写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2、作者是如何对冬天景物进行描写的?
明确: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济南的小山进行了描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比喻成了“小摇篮”,将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护者”。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温暖等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周围的一圈小山特别可爱。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对“小雪”进行了描写。“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写雪是“害羞的”并且“露出点粉色”,这些描写都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六自然段对济南的水进行了描写,冬天水不结冰,水里的水藻在晴天的时候也越来越绿,因为这些水是不忍冻上的',况且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作者通过描写使水富有了灵气,通过描写水藻及垂柳,进一步说明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3、作者通过对一系列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何种情感?
明确: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老舍先生刚从伦敦回到祖国,到了济南,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感受十分真切,当你到一个新的地点后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请谈谈你的感受并写下来。
2、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课下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学会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因而重心在让学生学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准确找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课堂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尽可能地营造课堂气氛。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06-04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的教学设计07-01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03-31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02-28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03-02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03-03
《济南的冬天》的教学设计05-21
济南冬天的教学设计01-07
济南的冬天的教学设计05-12
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