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集锦2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2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1
教材分析:
《世界多美呀》是一篇讲读课文,语句优美,恰似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学习这篇课文会让我们感受到充满童趣动物世界,感受到小鸡努力冲破蛋壳后,看到世界如此美丽的惊喜的心情。抓住课文的两条线索(小鸡的孵化过程;小鸡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变化);借助课文插图;抓住关键词体悟小鸡内心活动;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巩固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周围的世界美不美呀?有谁能为大家说一说周围的世界美在哪呢?
学生自由表达他们眼中的美好世界,教师鼓励评价。
2、以游戏的方式复习生字词:
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粘贴画)小朋友,你们瞧,这幅图画上那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的世界多美呀!想得到它吗?只要你们能闯过生字关,把图画上的生字读准,读好,就能得到它!现在赶快练习吧!
学生分小组相互读词语,相互评价,小组推荐优胜者,再全班比赛,评出优胜者,奖励一幅粘贴画。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师:说说这幅图美在什么地方?
学生思考后,教师指投影图下的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让学生认真的读两遍。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是表示颜色的?能找出来后能用自己的画笔画出来吗?
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三个词,想象画图。
教师分别出示投影,向学生展示“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和“碧澄澄的小河”。并让学生对比自己的想象画,加深对表示色彩的词语的理解和认识。
4、复习诗歌《家》(新课标苏教版语文第一册中课文):
师: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祖国多美呀!孩子们,你们能用我们以 前学过的一首诗来赞美它吗? 齐背诗歌《家》。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地感知课文,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把过去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联系起来,起到以旧带新的目的。)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谈话引入,提出朗读要求: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要通过这节课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学得的本领!展示什么本领呢?第一,展示我们读课文的本领;第二,展示我们小朋友写字的本领。有信心吗?好,老师要求你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句子的意思。(学生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师: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你们能否把课文意思读懂?
2、 出示问题,指导阅读:
⑴、小鸡在蛋壳里认为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小鸡啄破蛋壳看世界很容易吗?
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小组讨论。
教师板书关键词予以提示:“先――后来”、“睡――醒了”;“看见――想”“啄呀啄呀”、“很久”、“才”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师生共同评价、补充。
⑵、小鸡想象的世界和它看到的世界一样吗?小鸡看到如此美丽的世界,它的表现会怎样?它又会说些什么呢?
⑶学生自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象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一撑”、“就·撑破了”。“叽叽叽”,“慢慢”。
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读边想象课文中的情境并准备对教师的朗读水平进行评价。
教师引导并衷恳接受学生的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创设情境,体会感悟
1、师生合作引读课文并配上音乐:
师:看来,小朋友把课文读懂了,现在老师也想读读课文,要想赛过老师,你们的眼睛可要盯好课文,注意老师的手势,看谁接得好!
师生共同玩抢接读比赛 。
2、师:小朋友读得非常流利,老师觉得大家读课文时再加把劲就更感人了。你们谁喜欢哪一部分课文就读那部分课文。一会儿,让大家评一评你读的声音是否洪亮,有没有适当的动作和表情。
学生自己练习后展示读课文的本领,师生共同评价。
3、出示头饰:
师: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蛋壳,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小鸡。谁喜欢演小鸡?指名愿意展示的学生戴上。
师:现在你戴上蛋壳的头饰就变成谁了?想想,小鸡的声音、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请戴头饰的同学上台表演,下面的小观众注意听他是否把高兴和惊奇的心情读出来,有没有动作和表情。
表演结束,把头饰奖励给参加表演的学生。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读好课文,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指导书写:
小朋友刚才欣赏了很美很美的图片,读了一篇很美很美的课文,那么,你们还能写出很美很美的字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结构,说说要写好这些字,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字型掌握汉字的结构,养成写好汉字的习惯。)
五、指导背诵: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学生尝试当堂背诵课文。
六、作业:
画画写写:《美丽的世界》。
要求学生课下在回忆课上内容的同时,想象画出身边美丽的世界。
教学设计方案2
初中散文教学设计方案
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许多的教师在教学散文时会面临诸多的困惑,如:不能很好的把握教材、体会文本——教师自己读不懂;不知道通过什么方法让学生领悟到散文的内涵;找不到教学的突破口等等。
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第一我们应该了解在初中阶段学生要掌握的有关散文的阅读要点:把握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中心;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其态度;领略作品的人生哲理、优美意境;理清句子的顺序;领会修辞手法的运用(表达效果);领会精彩词语的妙用;能顺着文章意思仿写句子。
第二我们要了解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按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写景、抒情、哲理散文等四类。我们要依据其不同特点确定其阅读的一般方法。
(一)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它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材中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优秀的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阅读途径为:第一,明了人物形象的内涵。明了代表身份、地位、思想性格、人物形象意义。第二,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如各种描写、映照、衬托等。第三,把握文学作品的主旨。
(二)写景散文
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它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它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震撼的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景物加以生动地描绘。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是写景散文中的价佳作。
写景散文的阅读途径为:第一,把握景物形象的外部特征,包括形态、声色味等。第二,分析形象的内在品质和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分析刻画形象的表达技巧。
(三)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指注意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作者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抒情散文的阅读途径为:第一,明确抒情的方法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第二,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第三,联系文章主旨。
㈣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指通过刻画某种具体现形象,将作者要表达的哲理寓言于形象之中,以形象来启发读者,让读者明白其中寓含的抽象哲理的一种散文。一般采用象征手法。小思的《蝉》和席慕容的《贝壳》可谓哲理散文的佳作。
哲理散文的阅读途径为:第一,把握全文主旨。第二,把握贯穿全文的象征物的整体形象。第三,整理分析作品刻画形象揭示哲理的思路。第四,分析具体描写的形象特征,理解阐发的哲理。
总之,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注意把握散文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才能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第三我们应该教会学生鉴赏散文。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了加厚学生人文素养的底蕴,《课标》在义务教育“第四学段”中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点。那么我们如何教会学生鉴赏散文呢?我觉得我们要在教学设计时注意引导学生做到以下两点:
(一)把握立意
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说理。它通过对某个人物某件事情的叙述,对某种风物的描绘,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某种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使之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或感情上激起激烈的震荡。有的思想比较集中,情感比较明显,有的则比较隐讳,这就要抓住中心、抓住立意。
探索散文主题的途径与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1、从作品的写作背景探索主题。
主题的表现不可能离开一定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其人的世界观的制约,想办法弄清作品是作者在怎样的心境下写出来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如何,社会环境怎样等,是我们探索散文主题的重要途径。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要想明白主题,必须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心情。
2、从作品的“文眼”探索主题。
文眼,是指那些特别精炼警策的词句,是作者精心安置的“慧眼”,也即散文主题的凝聚点。这点睛之笔,正是我们探索散文主题的直接途径。刘熙载在《文概》中说:“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所谓“神光”,即散文的主题;所谓“照映”,即指主题对散文的统摄作用。如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苛政猛于虎”,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萧伯纳《贝多芬百年祭》中的“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独自一个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都是“神光”闪烁之处,透过它即可以窥探文心的奥秘。
3、从作品的重点段落探索主题。
散文的主题,它固然得通过作品的每一个段落表现出来,但它绝非平均分布在各段里;每个段落固然也都要为表现主题服务,但它们所担负的具体任务并不完全相同。或在描写某个具体的部位,或在叙述某个事件的过程,或在结构上承上启下以表明过渡等。可以说,一篇散文的大部分段落与主题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有的甚至完全是出于结构上的考虑,与主题全无关系。一篇散文的主题,它常常是通过作品中的某一二个重点段落来表现的,它好像是支撑一篇散文的“力点”,它是我们探索主题时千万不能忽视的地方。
4、从作品的内部联系中探索主题。
大部分散文,表面看来的确是“散”的,但它的内部却极有分数。循章求旨,在作品的内部联系中掌握行文的来龙去脉,分析主题,这也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5、从作品的总体倾向上探索主题。
探索散文主题有个最为常见的毛病,就是不从作品的全局着眼,不从全部题材的总倾向考虑,而是孤立地从某一枝节、某一部分来归纳主题,这是必须要克服的。与其他文学样式比较,散文表现主题并不是通过完整的情节,也不是集中通过某一两个典型化的人物等,而常常是通过一些事实的片段、生动的场面、作者的感怀来表现的。所以,从总体倾向上探索主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二)体味情言
散文具有含蓄美,即“抒情从不明说,全凭暗示”,作者不能在作品中直接站出来说明自己的用意,而是尽量用形象来说话,将深广的思想内容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同时要留有余地,做到“有余不尽”“令人于言外可想”,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因此,要真正享受到散文的含蓄美,首先应了解散文含蓄美的实现手段。
含蓄不等于晦涩。不明说但仍要说,不直露但仍要露,只是作者把本意情感作了艺术化的处理,才形成含蓄美的。作者将自己的本意情感进行艺术化处理的主要手法有:一是托物言志、借物言志;二是寓情于景,景之“神”便是作者的情;三是虚实相生,借设想、想象曲折表达好恶爱憎;四是运用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使真意婉转而出。因此,理解感受散文的含蓄美,方法大致是:
1、从形象入手,体物动情。
散文中的“情”,常常是作品中组织人、事、物、景的重要线索,它使作品的结构显得紧凑严密、波澜跌宕。散文抒情的方式也很灵活,或是托物寓情,或是借景抒情;或是直抒胸臆,或是将感情深藏在字里行间。可以说,一篇优秀散文意境包括情和景(事、物)两种因素,其中情是主要的,景只是手段,写景是为了抒情明理。若离开了情,景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我们在鉴赏散文时要探索散文意境美,可以从即景、披事、体物入手,从而悟情、入情、察情、明情,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欣赏作品的内容之美,境界之高,情致之雅,理趣之妙。
2、从技法入手,领略意境。含蓄之美是一种“意在笔先,神余言外”的意境,也是一种“若隐若现,欲露不露”的效果。这“若现”“欲露”的真面目往往是作者运用“特技”之所在,象征、比喻、拟人、双关、反问、夸张、反复等,对特定语境中的语句的深层含义起强化作用,能帮助我们深刻品味意境那丰富深远的内涵,获得美感享受。
3、反复朗读、咬文嚼字
体味散文的语言美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可以朗读,散文课文语言优美动听,读起来像诗歌一样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给人以音乐美。教学时我们以朗读为主,以读代讲。所以朗读指导是教师教好散文体裁课文的一项基本功。因此,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备朗读,至少读三四遍,对于散文的朗读要求是:要读出意境。就是要读出情意,读出画面。很重要的点是教师在读时也要学会边读边想象。比如读到“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在读时,教师就要怀首一份宁静淡远又不失希望的心情以舒缓、轻柔的语气朗读,并在脑中出现画面:在冬天的宁静的早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天空的红霞中徐徐升起,柔和的阳光穿过迷茫的晨雾,给人以无限的温暖。
其次欣赏语言,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通过联想和想像领悟语言的表达效果。比如朱自清的《绿》中有一段文字: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这段描写文字优美,作者运用联想和想像,读者也只有通过联想和想像再现那难以言喻的梅雨潭的奇异的美——绿,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来感受梅雨潭的“立体感”形象,才能体会作者那浓浓的喜悦之情。
(2)认真推敲作品中的遣词造句。任何好的作品,从表达角度来说,作者只有在遣词用句上下一番工夫,选用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词语,才能完美地表情达意;从阅读角度来说,读者只有认真品味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和语言,才能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主要体现在透彻地了解精妙的语言所表达的作家思想情感的意义和情味,也就是认真揣摩品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用语,这样的语言能够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的语言同文意有什么关系。如朱自清的《绿》中开头那句话:“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细心品味这里的“惊诧”,除了字典上的意义“惊奇、诧异”之外,还有深深的情味,作者用它衬托了梅雨潭无比的奇异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美和喜爱,抒发了作者浓郁的喜悦之情。
(3)悉心培养对散文作品的审美情趣。散文的语言对人物、事物、景物的描写上常常造成一种意境,在总体形象上给人以美感,为读者描绘出一种情景交融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诗情画意之感。如《春》,全文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等画面,作者以诗的笔触描绘春天,赞美春天。这样,读者必须抓住语言中具有美感的因素进行开掘,在开掘中深入体味,也就是要对语言文字有敏锐的感受。这种敏感来自于自身的经验和透彻的体会。比如,作者写花色鲜艳,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充分调动读者的想像力,那火焰的炽烈浓郁,霞的轻柔艳丽,雪的高洁纯净,同时映入读者的脑际,给人以生活实感。当然,语感要通过阅读不断地培养。有了这语感,“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才能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散文是极其富于个性化的文章,也是极其富于内涵的文章,要想把散文教好,教师必须把以上三点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明确教学的方向,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理解散文、鉴赏散文。
教学设计方案3
活动名称
找片片
活动目标
感知、体验物品的共同特性,按标志找出和范例一样的物品。
活动准备
不同颜色的圆片片。
活动过程
1.每一组幼儿的面前都有一筐圆片片,教师拿起一个红色的圆片片,告诉幼儿:“这是红色的圆片片”。然后,让幼儿在自己面前的圆片片筐里找出和老师拿的一样的红色圆片片。
2.教师可以在每组幼儿的桌子上放一个红色的圆片片,幼儿可以随时进行比较,看自己找对了没有。
3.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看看筐子里还有没有红色的圆片片。
活动建议
1.设计这一类的活动,关键在于控制物体的相同属性。例如上面的实例,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材料的.相同属性是圆片片,这有利于幼儿对颜色的感知。
2.在组织这样的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集体教育、分组教育、区域活动等不同的组织形式。小班的集体教育活动要带有一定的情景性,以帮助幼儿理解活动的意义。
活动延伸
1.用相同的方法可以使幼儿认识蓝色的、黄色的圆片片。
2.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供颜色、形状不同的片片,让幼儿排除形状的干扰,找出红色的片片。
教学设计方案4
〖教学目标〗
1.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方式,能自主地设计一些活动方案。
2.能对实际生活中的事件与现象,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设计。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专题的“设计活动方案”教材呈现的编写的内容主要为三个部分:
一是提出设计方案的要求。在学生学习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自主地设计活动方案,其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对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符合实际的活动方案,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在提出设计的方案后,教材呈现几种提示性的设计情况,这是反映了学生在设计中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当然,在学生的实际设计中,各种方案会丰富得多。“练一练”是通过另一个实例进一步让学生尝试设计。而“实践活动”的内容,则是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件,请学生根据相关的条件,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设计一个促进销售的设计方案。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先复习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随后,提出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开展自主的设计,因此,可以把这一设计活动安排在小组的讨论中进行。各小组在设计时,教师不要作过多的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便学生设计出各种与众与不同的方案。在开展交流时,首先请各组汇报设计的方案并说一说设计时的想法。对于学生设计出的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方案,教师也不要急于否认,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想法,并从他们的想法中加以引导。学生在交流汇报后,教师可以把每一种方案的设计均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不同方案中的共同点,从中发现设计的基本特点。
在开展练习中,如果学生能比较好地理解与掌握,那么可以把练习作为学生独立的设计活动。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仍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供小组共同设计,以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与掌握。
〖实践活动〗
本题的设计是呈开放性的,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经验中进行合理的设计。设计的种类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一是打折的销售设计。打折的销售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均打折,另一种是根据购买的数量多少确定打折的范围。二是摸奖销售设计。摸奖销售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每销售一个商品,都有一个摸奖的.机会,而且得奖的数额相同。另一种是得奖的数额不同。三是打折与摸奖混合的销售设计。即商品先打折一部分(在10%以内),剩余部分的让利进行摸奖。当然,无论开展哪一种设计,其让利的总数都应是1000元。学生在设计本活动中,可以是独立地设计,也可以安排以小组为单位的设计。对设计的结果尽可能开展交流,以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
〖数学与生活〗
本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由分数的再认识、可能性与面积计算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通过这一活动目的是能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迎新年〗
在开展活动前,可以组织学生适当地先复习分数的认识与加减法的知识内容,随后按顺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迎新年”的活动在呈现数据表后,可以请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自己解答。而后,当场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了解本班学生迎新年的设想(如果本级的人数较多,也可以把调查活动安排在小组内)。
〖接力长跑〗
“长跑接力”的活动应组织学生开展多次讨论,第一次讨论5个接力点的位置。每个位置的确定都应是有根据的,不要出现盲目的现象。第二次讨论位置设计的合理性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为什么不合理的理由。第三次讨论重新设计的问题,在讨论前也可以行让学生独立的思考,然后再组织讨论新的设计。
〖有奖游戏〗
“有奖游戏”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学生在回答第⑴个问题时,并不一定以中奖的可能性大小来确定参加的游戏,它还包括各人对奖品的喜爱程度。所以,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先把每一种游戏获奖的可能性表示出来,随后再说一说每个学生愿意参加的项目,并说出理由。第⑵题的设计也是开放的,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设计。当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可以在课前进行布置(也可以安排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设计),这样在教学时可以直接进行讨论。
教学设计方案5
课前交流一下:
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做一个游戏,好吗?待会儿屏幕上会出现三组词语,老师只让大家齐读一遍,看看只读一遍,聪明的你能一下子记住几个词语?(屏幕出示)同学们表现真棒,相信这节课同学们有更精彩的表现!
一、复习引入课题
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遍。
2、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张志和写的词——《渔歌子》。(板书课题)“渔歌子”是词牌名,你还知道有哪些词牌名吗?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10页。
出示学路指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提示:
仔仔细细读上四遍,前两遍要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要注意把词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出示词语认读。强调多音字“塞sài”,看插图理解“箬笠、蓑衣”。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4、教给大家一个声音清亮的方法:坐正,挺胸,抬头看前面??再念一遍。
三、理解句意,感受如画的江南美景
1、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说他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数数,有多少景物?整首词27个字就描写了9种景物,诗词就是这么简洁。正是应为简洁,这些景物的颜色呀、姿态呀都没有写进去,那请同学们展开想像,说说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师先说:怎样的西塞山?
生:翠绿的西塞山
生:危峰兀立的西塞山
生:陡峭的西塞山
生:山清水秀的西塞山
师:怎样的桃花?
生:粉红的桃花
生:多姿多彩的桃花
生:姹紫嫣红的桃花
师:怎样的斜风?
生:微微的斜风
师:细雨?
生:蒙蒙的,凉凉的
师:流水、白露、鲑鱼?选一个说说?
生:鲜美的鲑鱼时快时慢的流水
3、这些景物加了颜色、姿态,生动多了。那能不能把这些颜色、姿态送到这首词中,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词所描写的景色?
4、在他们两个的描述中,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美丽如画)(板书)
5、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课件出示:白居易《忆江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四、入境如情,体悟心情
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
生:悠然自得的渔夫
生:渔夫在斜风细雨中迟迟不想回家,好像沉浸在这美丽的意境中
板书:悠然自得 人
2、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
生:高兴,有鳜鱼钓
生:舒畅
生:兴奋,他想,今天的晚餐有着落的
生:平和,笑眯眯的。
师是啊,表情都看到了。
完善板书:
美丽如画 景
悠然自得 人
兴奋舒畅 情
3、词中没有一个字写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句子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补充另一首词《天净沙 秋思》你再看看,这个人的`心情如何?是兴奋舒畅的吗? (悲哀、忧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虽然没有学过这首词,但是聪明的孩子,你们能从作者笔下的景物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
你看,张志和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你们就是从这些景物中窥伺到作者的心情。这首词,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幅江南春时的美丽景色,还通过景物感受到诗人悠闲自得、兴奋舒畅的心情。
再读读这首词,请问,这里的“归”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
五 深探“不须归”
1 同学们,让我们联系时代背景去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
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自称"烟波钓徒",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游历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
所以这里的不须归是指回哪里?后来朝廷派人找张志和回去做官,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里的归又是指回哪里?
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回家。(课件出示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下面,我来当哥哥,你们当张志和,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齐读)不须归。
师:(指生)志和啊,你为何不归?
生1:西塞山的风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风景里,不想回家。
生2:我爱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3:春光这么好,我想多玩会儿。
2 是啊,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每次垂钓,
他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师:是啊,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3 让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一起
读——[音乐响起]
4 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来,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
让它在我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
6、后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首词,里面有一个句子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在大家写文章的时候常常被用到。你觉得是指哪一句?为什么?
:西塞山??因为景色美丽,一看到美丽的景色,就想起这句诗。
:青箬笠??
7、如果朋友看见我在雨中散步,问我,咦,你怎么不回家呢?我可以用一句诗回答他——斜风细雨不需归
如果有一个人遇到了困难,经历了艰难,他也可以用一句诗安慰自己——斜风细雨不需归
看来斜凤细雨不仅指自然界的斜凤细雨,还可以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教师小结:现在,到底词会流传哪一句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首诗还会千古流传,一定还会流传下去,从同学们中间流传下去。最后我们在这首音乐中结束这堂课。
板书:
美丽如画 景
悠然自得 人
兴奋舒畅 情
教学设计方案6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2、课前老师要求你们收集资料,请收集了资料的同学请拿出来,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并说明资料的来源。
3、师:孩子们都很会学习。李白写诗近千首,今天我们学习他其中的一首。请再读题目。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课文写的什么?
4、(CAI出示庐山瀑布)让我们走进庐山去欣赏那儿的瀑布吧。
5、你感觉怎样?(壮美、雄伟、壮丽)
二、初读课文
1、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听。
2、(CAI出示课文要求)孩子们,我们学习一首诗,首先是要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这对我们理解古诗意思有好处。
3、请你们把书翻开,将课文自由地多读几遍。
4、我想听听你们读得怎样?他读准字音了吗?
5、请大家一齐读一遍。
三、精读课文,理解意思,质疑问难
1、初读了课文,接下来我们要精读课文,怎读呢?
2、请你们按要求一遍一遍地读,可以读出声音来,也可默读。生自主学习。
3、现在请你们说说看,你们读懂了哪儿?
4、还有哪儿不懂的?
5、请大家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四、我会品
1、过渡:我们大致了解诗意还不行,还得细细去品。
2、(CAI),我会品:你认为这首诗最有魅力的语言是哪儿?
3、抽生说,学生汇报。
4、小结:你看,仔细一品,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这就是古诗的语言美。
五、我会品
1、赏中学 ⑴ 过渡:这么美的诗,这么美的语言,我们应该好好欣赏一番。 ⑵ 怎么赏呢?(CAI出示读中赏) ⑶ 怎么读。 ⑷ 抽生说: ① 用赞美的语气读。 ② 要读出瀑布的雄伟壮丽。 ③ 要边读边想画面。 ⑸ 师配乐朗读,抽生说,老师哪里读得好。 ⑹ 你们想读吗?好,在读中细细地欣赏品吧,坐着读,站着读,走来走去地读,等会我们比赛看谁读得好。 ⑺ 学生朗读比赛。谁先来读,我建议读得好的站着,看谁能把别人读出来。你给我们说说,为什么要走着读。 ⑻ 学生配乐齐读。
2、画中赏,写中赏 ⑴ 除了在读中赏,我们还可以在画中赏,写中赏,喜欢画画的孩子们可以画一画,喜欢写作的孩子们可以写写你眼中的瀑布像什么,可以是几句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诗,老师的这种格式可供你参考。 ⑵ 请选择喜欢的方式与小组的同学共赏吧。(CAI音乐)我想请位小画家到前台来画一画。学生学习2分钟。 ⑶ 交流 ① 请画画的孩子们把画举起来,让大家欣赏,欣赏画得真美,不愧是小画家。 ② 请我们的这位小画家说说看,你画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③ 小结诗句描绘的是这样的吗:诗人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多么绚丽绚丽的庐山瀑布图啊!青山高耸、银瀑飞悬,红日高照,紫烟升腾,多么壮丽啊。这就是这首诗的描绘意境。 ④ 喜欢写作的孩子,把你们的作品展示出来吧,先请小作家念念吧。有小诗人吗?(时间有限,课后我们再研究好吗?请把你们作品一齐读读吧) ⑤ 欣赏了小诗人的诗,让我们再次感受大诗人的豪迈气慨。 ⑥ 请闭上眼睛,让我们背一背。再次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六、扩展阅读
1、这就是一代诗仙李白的诗,他的想象多么丰富、多么奇丽!
2、孩子们还想感受诗人的浪漫情怀吗?老师这里收集了李白一些精彩的诗句,能读的.、想读的就跟我来吧。
3、CAI展示诗句。 解说: ⑴ 诗人笔下的黄河气势恢宏。 ⑵ 他眼中的长江多么壮观啊! ⑶ 四川的路太难行了。 ⑷ 天姥山多么高峻啊!
4、请收集了李白诗歌的孩子把它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扩展阅读的喜悦吧。 会背的可以背,不会背的可以读,谁先站起来谁先领读领背。
七、总结 孩子们,我们今天学习并欣赏了一首《望庐山瀑布》,还读了李白很多的诗,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还有很多诗人他们和李白一样,以精美简练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些文化瑰宝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 今天的作业由你们自由决定。 收集到诗歌的孩子没说完的可继续读。也可与同学交换诗歌再读,除此之外:
1、我也想读更多的诗歌。
2、我想上网欣赏世界各地的瀑布的图片,我觉得瀑布实在太美了。 3、我想学习诗人的方法写一首诗。 老师相信你们在实践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7
1.课题名称:
《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 2.概述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 所用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 所需课时:八课时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培养训练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2)初读课文,感知课内容,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4.学习者特征分析:根据以往在此班上课的观察与了解我认为: 在智力因素方面:
在这节课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单元大纲要求。该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属于中等,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教法和学法:
主要是启发、讲授为主要方式。由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进行学习。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主要通过老师的分课讲授由学生围绕课文题目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利用课件和网络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该单元的大纲要求
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课上积极参与思维、协作、讨论。(主动参与策略) ,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与小组成员协作使用PPT制作电子作品。(信息加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协作策略)讲解调查结果,演示PPT作品。(表达策略、参与策略) 6.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
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詹天佑》教学的重难点是: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怀念母亲》教学的重难点是: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彩色的翅膀》、教学重点是::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中华少年》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7、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通过图片演示和展示资料,为学生学习提供真实的情景。为学生的协作学习创设适当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自由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课文指导 A 小组分工,分几个角色。 B 几人合作朗读课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 讨论每段课文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课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交流每段课文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带着激情在反复读,然后背诵。
8.资源
· 指导教师一名; · 网络教室;
· 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 · 与教材配套的挂图若干
· 关于介绍第二单元的图片、视频和阅读材料,关于学生讨论中需要用到的表格,学生学习活动中可能用到的相关网站的网址以及与此主题相关的或类似的其他主题网站的材料。
9. 评价
请公平的为各个小组的表现打分!打分可以是1~5种的任意一个。其中5为最好,1为最
10.帮助和总结 拓展思考题/活动: 1、在读中探讨、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能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让学生探讨、理解课文。在课的结构上体现了“三大读”:感知性读、感悟性读、巩固性读,很有层次性;而在形式上有:默读、个别读、范读、引读以及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的分角色读。
2、抓住重点进行学习
3、创设情景,激发情感,加深感悟
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设计方案8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三种不同的场面的民歌演唱会的方法。
2、利用学习本文的机会学会观察民俗、民风,体验生活,开展综合性学习。
3、引导朗读,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来,在读中品味。
4、学习本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一、预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回味家乡的风俗。
2、讨论民歌是一种怎么样的艺术形式?
民歌,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多不知道作者第二姓名。
3、云南民歌简介: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之间互相爱慕,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一歌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快乐。
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叙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众和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
4、沈从文简介。
5、读课文: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蹲踞 凹处 譬喻 应和 下坠 淳朴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别开生面 哑口无言 若无其事 引经据典 扶摇直上
6、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描写了三个场面
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欣赏课文
教学过程
1、学生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以“我最喜欢 场面,这里 ”为句式写话。
学生展示自己写的话语,教师总结
分析文章三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侧重写什么?
“山野对歌”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主要是写唱歌的人。
“山路漫歌”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于情,自然成趣,侧重写唱歌人所处的自然环境。
“山寨传歌”是一次民歌的大展览,这个场面在写唱歌的盛况。
研讨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怎样的情感?
洋溢着作者对民歌的热爱。
对民歌喜爱
对云南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热爱。
对美好自然的热爱。
总结:也就是洋溢者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品味和赞赏。
2、品味语言:
⑴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的形式。
“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是指什么?
⑵ 课文第四段,用了许多笔墨描写了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花的小山坡”“各种鸟呼朋引伴”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3、比较赏析:
课后练习第二题
仿写训练
1、以另一种动物开头,写一句话: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面前不远的草丛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唱着歌向碧蓝的天空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2、学习文中对赛歌妇女的描写,写一个你熟悉的或你自己曾经仔细观察过的人。
教学设计方案9
《范进中举》是一堂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我的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的:1、探讨小说中的讽刺艺术;2、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协作交流能力;
3、写作模仿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如何在小说中运用讽刺艺术。(通过对比、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效果)
电教手段:计算机网络教学,学生和教师在网络机房进行学习(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探讨)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集体责任感、交流创新能力
课件制作:素材搜集来自互联网和教学参考资料,DreamWeaver MX制作网络课件。
使用软件工具还包括:WORD、ASP、FLASH5.0、FireWork MX、CUTEFTP
(制作:邓湘云)
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机房(校园网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
课时安排:2课时
1、创设情境封建科举制度简介,作者吴敬梓简介
2、明确任务
l探求小说讽刺艺术的表现手法
l根据学习过程的提问,讨论问题并做出结论。
l模仿讽刺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写一段讽刺小作品。
3、协作学习
①思考问题,形成小组观点,并用BBS交流。
②形成各自结论作品。
为了完成任务,同学们需要经历哪些过程?请仔细看下面的步骤,并按要求一步步进行。
1)、分好三人小组(课前已经完成)
2)、小组成员阅读《范进中举》文章中,59自然段。思考: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讨论,把小组的结论写下来。)
*示例:我们小组认为,
3)、故事欣赏(《范进中举》的图片故事)
4)、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胡屠户又有怎样的变化?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来体现这种变化的?(阅读课文,并作出总结,写下来。)
5)、在自由阅读资料中任意选择一篇讽刺小说阅读,思考:小说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来体现讽刺效果?(学习建议:选择一篇小说,仔细阅读,分析其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讽刺的效果,小组成员讨论,并写下你们的结论。)
教师在网络课件中列出如下资料:
*《国王说再来一次》马克·吐温(美国)(短篇)
*《官场现形记》节选李宝嘉(清朝)(中篇)
*《报 应》 佚名(现代讽刺小说)(短篇)
*示例:我们小组认为,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
6)、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究竟是什么?请做出总结。
7)、创作并讨论。模仿并运用小说讽刺手法,小组创作一段讽刺小作品。最后到讨论区发布小组结论和作品,和同学们交流。
4、探讨交流,给出评价
小组成员在BBS上根据各个小组的发言,评价各个小组的作品。
教师在课堂上给出总结性评价。
课后,根据小组的课堂表现、发言记录、课件中评价标准给优秀小组鼓励。
在课堂教学完成以后,根据当时的记录和回忆,写下了这篇课堂实录,做为日后参考和教后反思。
《范进中举》课堂实录
(在学习前要做的准备)
1、全班以3人为单位划分小组,小组实力平均;
每个小组中有三个角色选择
信息处理员:负责搜集整理所需的'资料
信息发布员:负责将小组结论和作品发布到讨论区
创意小作者:负责组织语言,写好小组结论总结和课堂习作。
2、指导学生学习思想和方法:小组成员一起学习,交流协作,对自己和伙伴的学习过程都应该
真负责,积极合作。强调只有以小组为单位达到教学要求才算达到了学习目标。
3、预习课文
实验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因为在教学中,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更多可能。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1)为划分好小组,教师首先要求课代表根据班级同学的情况,平时表现划分小组,尽力做好能力平衡,因为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讨论协作更加实际(如果分组能力不平衡,则会导致课堂上只有少数几个小组认真完成任务,而其它小组无所事事),而且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用于探索。在小组的代号上也颇费了一点功夫,最后确定了奋进号、挑战者、探索号、神州号等20多个小组代号。在学习之前,利用心理暗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进入网络教室,学习课文之前,对学生的学习思想指导很重要。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了解为什么采取这种网络学习方式。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四位猎人去郊外狩猎,他们来到狩猎区,猎人甲突然兴奋的说:看!那里有野鸭!猎人乙是个身手敏捷的好射手,他定睛一看,屏住呼吸,举枪就射,清脆的枪响过后,一只野鸭坠落在远处的草地上。此时,猎人丙也带着猎狗前往那个方向找寻猎物去了,等了一会儿,他带着刚才射中的野鸭回来了。猎人丁则升起篝火,将野鸭做成了美味的佳肴。正当大伙分享今天的胜利果实的时候,猎人甲突然提出了问题:今天我们四人谁的功劳最大呢?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各有不同,但都是集中在认可某个猎人的功劳这一答题思路上,经过一番七嘴八舌的讨论,有一位同学提出了特别的想法:四个人功劳一样大,因为这件事是依靠四个人分工一起完成的。(我认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边听边在不断寻求与其他人不同的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其它同学对这个回答感觉有点意外,小声议论起来。我暗喜,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教师:很好!同学们,合作交流是现代社会的劳动者不可缺少的能力,它可以让工作学习更有效率。今天我们就要运用这种能力来帮助大家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这堂课,20xx年10月23日上午第一节,课前针对学生进行了充分指导。包括上课过程简介,操作方法和分组,角色等。课堂上,学生反应较快,大多数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入了讨论区,并留言。课堂教学得到了焦亚洲老师的协助。)
上课前,提前5分钟带同学们进入教室,按课前分好的小组坐好,告诉同学们课件主页的地址,简要介绍了学习界面,开始上课。
教学环境:(网络机房的基本配备:无盘工作站,学生机60台,配置:CPU赛扬1G,内存128M,整合主板。网络是星形拓扑结构,学生机自带100M网卡,教师服务器一台,WEB服务器一台,网络机房宽带接入英特网。这样的硬件设备保证了网络课件的正常运行和网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创设情景,课堂导入:
小说是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读小说不仅能使人得到艺术享受,而且从中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这部小说的语言有着典型的讽刺艺术特点。
这节课,同学们就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揭开小说讽刺艺术的神秘面纱。在这,你不仅是学生,也是一位小小鉴赏家,或者一位创意写手,也可能是一个信息搜集、处理的行家。希望大家和自己所在的小组伙伴作为一个整体团队,通过合作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让我们开始吧!
课堂情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浏览课件页面。由于课前做了分工,小组能力水平较平均(学习能力、信息能力),此时每个小组都能在信息搜集员的操作下开始阅读、浏览课件内容。
教师此时应该注意要求学生按步骤开展学习即可。
三、聚焦任务,指导学习
1、确定主题:通过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本课主题探讨小说讽刺艺术。
2、明确课堂上要完成的三个任务:
l探求小说讽刺艺术的表现手法
l根据学习过程的提问,讨论问题并做出结论。
l模仿讽刺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写一段讽刺小作品。
3、简要介绍学习过程中要用到的软件工具。
四、循序渐进,交流协作
同学们在浏览完前两个内容基础上,按照这一过程中的学习步骤,进行学习交流。
三人小组根据学习步骤中提出的几个问题,成员之间讨论交流,并将小组的结论用电脑记录下来(输入TXT文本)。在网络课件中教师已经给出了一些网上资源,供学生查阅。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与问题有关的资料。
教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到各个小组的身边,指导学生讨论或者检查学习情况。课堂教学情况从表面看有些无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学生统一听课,而此时,学生分组学习,分组讨论)。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是在阅读、思考、交流。
课堂学生情况:学生在课堂中分小组学习,各个小组成员之间会有交流讨论,而且各个小组的学习进度会有不同。各个学习小组会将自己已经讨论出的结论发布在BBS上,供教师和其它小组阅读评价。
教师课堂指导:可在课堂上走入各个小组中,指导学生,也可以在BBS上对学生的回答结论点评,同时可将言之有理的小组结论推荐给同学们阅读评价(用BBS留言簿)。同时针对小组学习中碰到的普遍问题,在课堂上给出有益的指导。
五、模仿创作,评价探讨
学生在明确小说讽刺艺术的表现手法以后,运用对比、夸张来创作一段讽刺小作品。
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当堂创作,并将作品发布到BBS上,各个小组和老师会对作品做出自己的评价。
在这种探讨交流的气氛中,学生敢想,敢写,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最后,更据各个小组的表现,各组成员将按照评价标准里的内容给自己小组打分。
教师也会在课后按照课堂表现情况和发言记录,给予表现出色的小组以奖励。
教后反思、值得注意:
1、阅读速度与课堂适应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不平衡,日常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
2、学生的合作能力要培养。
强调团队合作;计算机是工具,学习工具;在协作学习的7个步骤中,有难度的可以先到讨论区交流,然后一边讨论一边完成后面的任务。或者向老师请求指导。
教学设计方案10
教学目标
1、能把学做一件家务事的过程写清楚,做到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要点:
把劳动的过程写具体
教学难点:
文章要有开头和结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做家务的经过,把事情基本说清楚。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教学经过:
一、课前谈话,激发写作兴趣
1、聊聊自己在家里的生活情况,会哪些家务活并交流做家务的感受.
在学做家务的过程中,你感到最困难、最有趣的是哪一次?遇到什么困难?出了什么洋相?是怎样克服和改进的?
2、要求写下你做家务的经过,你会怎么写?
学生自由发言
二、我们看看范例是怎样写的?(读范例,懂得写学做家务事的方法和要求)
学生总结写作方法:这次作文是写什么的,要求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老师归纳
写作内容:学着做的一件家务事
写作要求;把做事的`经过写清楚
注意事项:写之前要先想好
(1)写哪一件家务事?
(2)这件事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和谁一起做的?
(3)做的过程有没有遇到困难?有了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3、选好内容后,请同学们自己定一个作文题目,开始动手写作
三、学生自己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对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作文,并进行适当的修改,使文章连贯通顺
2、从劳动中获得快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经过
(一)学生继续作文,教师巡回指导,初步完成后,先同桌相互检查评论.
(二)再由学生推荐觉得写得好的文章,全班评议
1、用投影仪投影文章
过程有没有写清楚?开头和结尾有没有写好?学生自由提修改意见!
选出你觉得好的文章,说说好在哪里?
2、各自修改作文,再抄到作文本上
教学设计方案11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情感:
1.愿意学习并使用礼貌用语。
2.以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为荣。
行为:
正确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请”、“您”、“你好”、“谢谢”(别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文明礼貌”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
本课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具体进行学习礼貌用语的教育,使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礼貌用语的含义,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培养学生从小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
一个国家的人们能否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反映这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对个人来说,表明一个人是否有文明教养,反映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水平。因此,教育学生从小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礼貌用语并不陌生,从他们学说话起,家长就教会他们说“谢谢”等礼貌用语,在幼儿园中也进行过这方面的教育。本课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礼貌用语的能力,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比较全面地教给学生,使学生结合具体环境理解每种礼貌用语表达的含义及用法,并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语言。
本课分为三部分。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三点。
1.一年级小学生对于礼貌用语并不陌生,教学应考虑他们原有的基础,利用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对礼貌用语含义的理解。即不要过于简单地教学生说礼貌用语,因为他们在口头上是会说的,要在会说的基础上,提高他们对每种礼貌用语的理解;但不要拔高,以较抽象语言讲述各种礼貌用语的含义和用法,要把握好本课教学要求的“度”。
2.要使一年级小学生正确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不能离开语言的具体环境,如课文中安排的特定具体环境,但不能只限于一种具体环境,要让学生举一反三,如请求语的使用,课文安排在借书的具体环境中,教学中可扩展到问路:“请问……”;买东西:“请给我……”;向老师请教问题:“请您给我讲……”;请求同学帮助:“请你帮我……”,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促使学生经常使用。
3.礼貌用语的教育要紧紧抓住其实质:人与人交往中尊重别人、对别人友好的表示。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每种礼貌用语所表示的内心真情。例如,道歉语“对不起”,应是自己由于打扰别人,影响别人而感到内心不安,用“对不起”表示道歉,请求别人原谅,而不是简单说一声“对不起”,应付一下别人。讲每一种礼貌用语的含义和用法,都要抓住当时应有的正确思想活动。在为别人着想的内心活动基础上,才能正确使用好礼貌用语。
教学设计示例
第四课 学会礼貌用语
教学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礼貌用语。
2.愿意学习并使用礼貌用语。
3.以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为荣。
4.正确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请”、“您”、“你好”、“谢谢”(别客气、不用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愿意学习并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准备:
1.磁带:课文、儿歌录音、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 下载
2.小电话模型。
3.小红花数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中“想一想”)
1.你向谁说过“你好”?谁又向你说过“你好”?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2.小结:当我们互相亲切地问候“你好”时,心里都是热乎乎的,非常高兴。因为“你好”是礼貌用语。(出示“你好”的卡片)
板书:礼貌用语
过渡:孩子们,你们还想学到更多的礼貌用语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四课,我相信,学了这一课以后你们就会学到很多礼貌用语。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你好”。(出示课文插图一)
(1)介绍赵小刚和王强。
师: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对好朋友,测提赵小刚和王强。他们俩平时说话可有礼貌啦!瞧,在上学的路上,他俩见了面就……
学生猜想:他们早晨见了面就互相讲“你好”!
板书:你好
(2)问:你们什么时候用过“你好”?你是怎么说的?
小结:互相问候了“你好”,心里非常高兴,新的`一天学习生活都从这美好的问候中开始。
(运用多媒体的音像功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的有力措施。课文这样一开头就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让他们立即萌生了想知道为什么的念头。这样,课文从头至终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欣赏中就学到了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礼貌用语。)
2.学习“请”。(出示课文插图二)
过渡:让我们接着再来看看赵小刚和王强的故事。
(1)王强有一本书,赵小刚很想借来看。他是怎么对王强说
(2)比较两种说法,看哪种有礼貌?咱们再来听听赵小刚是怎么说的?
板书:请
生:赵小刚用了“请”,为什么还要说“可以吗?”引导理解:表示和别人商量是非常有礼貌的。
(3)问:你什么时候用过“请”?引导学生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该用“请”。
小结:用上了“请”就表示对别人尊重,是很有礼貌的表现。
3.学习“谢谢”(别客气、不用谢)。(出示课文插图三)
(1)学生看图说图意,想赵小刚还书时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为什么要说“谢谢”?
板书:谢谢
(2)王强又是怎么说的?
板书:别客气 不用谢
(3)问:你们用过“谢谢”(别客气、不用谢)吗?怎么说的?
小结:得到别人的帮助、关心和礼物时都应说上一句“谢谢”,这样就让我们的友情更加深厚了。
4.学习“对不起”(没关系)。(出示课文插图四)
(1)有一天,大家一起玩的时候,赵小刚被王强碰了一下,开始他的脸色是怎样的?为什么后来却笑了呢?
(2)想想他们会怎么做?怎么说?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板书:对不起(没关系)
(3)你们在什么时候用过“对不起”(没关系)?是怎么说的?
小结:“对不起”很神奇,能让小朋友变生气为开心,但说“对不起”一定要真心诚意。怎样才是真心诚意,请学生演示。师生共同评价。
5.学习“再见”。(出示课文插图五)
(1)放学了,赵小刚和王强一起走出校门,看他们在干什么?说什么?
板书:再见
(2)你们在什么时候对谁说过“再见”?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小结:要和别人分别时,说上一声“再见”,让别人心里感到很温暖。
6.学习“您”。(出示课文插图六)
师:从刚才他俩的表现,你们觉得赵小刚和王强是怎样的孩子?
生:他们非常懂礼貌!
师:所以老师要奖励小红花给他们!老师奖励小红花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是怎么说的?
板书:“您”
引导学生理解“您”和“你”的区别——“您”是长辈或比你大的人的称呼。想想可以对谁说“您”,比如:妈妈……
7.学生看书听录音,根据板书回忆赵小刚和王强用了哪些礼貌用语。
三、演一演(课后“演一演”)
1.说赵小刚和王强用了哪些礼貌用语?
2.请两位同学上台扮演赵小刚和王强。
3.师生共同评价,以小红花作为奖励。
四、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难题
1.课后“比一比”。(出示课文“比一比”内容)
(1)如果小明立即说了“对不起”,会怎样?
(2)如果小明不说“对不起”,又会怎样?
(3)小结:说不说“对不起”的关系很大哩!以后要是你退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对!只有“真心尊重别人”,向别人道歉,别人才会原谅你。
板书:真心尊重别人
2.帮助下面的小朋友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1)小红借小方的刀用,小红说:“喂,把刀给我用用。”
(2)小云把笔还给小花,小云说:“谢谢!”叫小花说:“没关系。”
(3)小会见到老师说:“老师你好。”
(4)客人要走了,小刚应该说什么?
小结: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真光荣,老师奖励小红花给你们。
(“活动”是思品课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能让学生将所学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既满足了学生好动的特点,又巩固了知识。另外,教师及时的鼓励和奖励也是教学本课的手段之一,能让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后继续认真学习,同时激励更多的学生认真学习。)
五、练一练(出示课文“练一练”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礼貌用语,再同桌用小电话练习,最后请学生上台表演。
小结:虽然,我们打电话时看不见对方,但是我们用上了礼貌用语,就显得很亲切了,心中就很温暖了。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学会使用这些礼貌用语了吗?
板书:学会
六、读一读
1.你愿意使用礼貌用语吗?为什么?
2.学习儿歌。(出示儿歌内容并放录音)
3.朗读儿歌。
板书:相亲相爱 心中温暖
七、总结
希望小朋友们以后自觉使用礼貌用语,让我们这朵文明礼貌之花开满在我们的生活中,愿你们从小做个讲礼貌的孩子。
放录音: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 下载,师生拍手齐唱。
板书:
四 学会礼貌用语
“您”
真心尊重别人
学会
相亲相爱 心中温暖
教学设计方案12
教学目标
⒈认字10 个,会写9 个生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以水为主的风景名胜举不胜举。每一处都有自己的特色,与其相关的诗歌也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走近瀑布,去观赏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景观,去聆听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去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可以吗?
⒉板书课题:瀑布,全班齐读。认读生字瀑,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与学生谈话,勾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乃至让他们心里每一种莫名的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⒈同学们,你觉得这首诗歌写得怎么样?
⒉怎么才能把这么美的瀑布读出来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小节自己试着读读,如果还能说出你喜欢的原因就更好了。
⒊学生自己朗读,教师巡视。
〔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意之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形成自己的见解〕
⒋谁能把你喜欢的那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学生读到哪一小节,就展开哪一小节的自主学习: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读了这一小节,你想说什么?还想问什么?同学互相帮助解答,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相机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图片或媒体展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学生评价的内容也要充分利用,老师机智应付,转化为新的问题。如:同学说:他读的真好!老师顺势问:你认为好在哪里?好像真的看见了瀑布!,你能让我们也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吗?
〔这样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较大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读书、思考、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不仅仅是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敢想敢说,思维活跃。为升入中年级打下良好基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指导他们读好诗歌的每一小节。〕
⒌假如此刻你就像课文插图中的小朋友一样,正站在瀑布脚下,你会发出一句什么样的感叹?
⒍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涵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而发,意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
伴着你的读书声,我仿佛站在瀑布的脚下。此时此刻,我只想说,同学们热爱大自然吧!因为这壮美的景观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
教学设计方案1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听说过千手观音邰丽华吗?她小时候生病时,由于药物使用不当,导致她听力丧失。从而导入新课。
二、通过对生活事例的讲座与分析,来认识安全用药.
展示事例:小明感冒发热了,他跑到药店买了一些抗生素药物,认为消消炎症就可以了。分的做法好吗?为什么?你能给他哪一些建议?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对此行为作出相关的评价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过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过许多药品,请你尽量写出这些药品的名称及其它们的作用。
2、认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通过交流,出示药盒,观察药盒上的相关项目,提出:在药盒上有哪些项目? 通过学生活动,认识到在有的药盒上有“OTC”标志,从而导入到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内容。
提出相关问题:你是怎样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这样的`区分有什么意义?
3、学会阅读药品说明书
学生分小组讨论:
(1)药品说明书中哪些项目最先引起你的关注?为什么?
(2)你没有关注的栏目有没有必要列在上面?
4、学生交流对安全用药的认识及存在的问题。
三、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设计家庭小药箱。
要求:
1、四人一小组,尽量考虑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年龄、身体状况进行设计。
2、药品的选择要合理、经济实惠、减少浪费。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
班内交流,并尽可能引发学生的讨论甚至辩论。
课外实践:为你的家庭旅游设计一个小药箱。
教学设计方案1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的基础上感知海燕的形象。
3、学习海燕不惧怕困难,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设想:
《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奏和流动感的油画,具备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引导学生解读这首诗时,我根据散文诗的特点,加强朗读背诵,于诵读中展现海燕的活动空间,紧紧围绕三幅画面引导学生感知海燕大无畏的'战斗精神,从中体验并学习这种精神,且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设置情景,投影显示如下画面:风雨交加,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漆黑不见人影。面遇这样的情景,同学们会怎样面对呢?(同学可能会回答“惧怕”、“躲藏”等)但海燕它不惧怕,它勇敢地面对暴风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勇敢的海燕。(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 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 由学生先说,教师小结。
2、 出示两张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幻灯片。
三、 听读,感知海燕形象。
1、 配乐朗诵。
2、 学生听后思考:假如在海燕之前填一个修饰语,你会填什么呢?
句式是“___________的海燕。”
四、 析读,领会海燕形象。
1、 课文是如何描写海燕的?请在文中找出描写海燕的段落和句子。
2、 分析三幅画面,领会海燕形象。
①根据三幅画面的情景,指定学生朗读关键段落和句子。
②师生共同分析,板书如下:
画面一:渴望暴风雨
画面二:迎接暴风雨 英勇无畏、乐观豪迈的海燕
画面一:呼唤暴风雨
五、 美读,体验海燕形象。
1、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加以传送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我们就会受到美的熏陶。现在,请大家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画面,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媒体投影)
一读:重在整体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和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2、推荐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全诗。
六、 拓展,领悟海燕形象。
人生,并非只意味着阳光与鲜花,有时也会遇到坎坷,甚至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你该怎么做呢?试就这个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设计方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体味、推敲文中形象化的语言,了解其象征意义。体会比喻、反复等修辞的妙用。
2、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冰雪消融、种子发芽等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联想到了什么。(稍停)
2、教师导语:
我们大多数同学都联想到了春天、成长和生命,跨越时间的长廊,放眼世界万物,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一刻都会有生命的诞生和结束。“生命”是古往今来,许多大文豪及“迁客骚人”们常谈常新的话题。生命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对待生命?不同的人会告诉你不同的答案。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谈生命的散文,一起来听一听冰心对生命持有怎样的看法。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
1、快速默读,体会文章内容与情感:
⑴请学生打开书,速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与内容。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教师播放音乐创设情境,学生默读全文。)
⑵设计问题:同学们喜欢本文吗?为什么喜欢本文?此文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畅所欲言,多角度挖掘本文闪光点。教师点拨,强调一点: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空白点)
2、自由研读,分析文章比喻的妙处:
教师提出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说说其中比喻妙在何处。
(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可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哲理句、结构形式多角度进行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教师适时进行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德育渗透。)
(本环节是本课主体部分,教师依旧播放舒缓的钢琴曲,学生自由研读课文,此处既是重点、空白点,也是德育点。)
3、朗读欣赏,更深层品读课文:
请学生看大屏幕,带着对生命的珍惜与敬仰,再一次品读课文的比喻部分。教师可对学生说:“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挑你感悟最深的段落,朗读给大家欣赏?”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朗读喜欢的段落,教师配与课文相联系的“春水奔流”、“小树生长”等声情并茂的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欣赏,加深学生的体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内涵。)
(这也是重点和德育点。)
4、齐读结尾,品味哲理语句的含义,把握主旨:
⑴深层启发;本文再现了冰心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目标的执着追求,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邃的理解,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结尾部分,提出你读不懂的内容,可以是词,也可以是句,也可以是形式,一会儿我们一起研究。
(结尾部分与学生人生体验有一定距离,本环节主要解决教学难点,领会文章主旨,齐读课文后,留空白,让学生自己研究、体验、品味,提出问题。)
⑵全班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分析“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构成一个美丽的黄昏”对学生进行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的教育。这是难点、空白点和德育点)
三、巩固与创新运用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学习,我们对生命已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此时,教师可用启发的口吻对学生说:“冰心用散文,梵高用画,大家愿不愿意寻找一种恰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个性,采用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生命内涵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学生自行准备,如果需要还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学生可利用绘画、演讲、诗歌、快板等形式来表现。)(创新点)
四、反思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知识上:
思想上:
方法上:
(教师请学生概括总结,留有空白,教师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五、课程结束
最后,让我们伴着贝多芬铿锵有力的命运交响曲,聆听着同学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来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教师播放慷慨激昂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在这个曲子的伴奏下,聆听同学对生命的感悟,及生命寄予,来结束本课;此种方法留有空白,有余音绕梁之感,再次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与热爱。)
教学设计方案16
前期准备:
一、教材分析
《我的母亲》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二、教学设想
鉴于上述思考,本文教学时应从三个角度展开,也就是分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远处看课文,读标题,了解作者,对课文及作者作一般性的了解。
第二个环节,立足课文,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在,为训练语文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熟读全文,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成为本文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立足课文向外看,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这三个环节的安排由易到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第一个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学生从比较中了解本文在内容与写作方面的特点。第三环节是在第二环节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完成的,由胡适的作品延伸到他的学术成就,由他对母亲的感情延及他的文化观。
三、教学准备
学好本文,需要学生做好如下准备工作:第一,搜集自己熟悉的抒写母亲的诗文或歌曲,把握其主要内容;第二,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胡适及其他的家庭情况。
教师课前需要阅读《胡适自传》,或者其中的《九年的家乡教育》和《先母行述》两篇,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以及胡适对母亲那种“生未能养,病未能传,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哀痛之情。
四、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五、教学建议
用3课时学习本文。前2课时学习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母子情深;后1课时举办主题讲座──胡适和他的《先母行述》,让学生了解母亲对儿子寄予的厚望,了解一个伟大的母亲对儿子爱的特殊方式,同时体会作者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怀念以及“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深深哀痛,以达到丰富学生情感、拓展文化视野的目的。
互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歌曲是如何歌颂母亲的?你还知道哪些抒写、歌颂母亲的作品?用一句话解读作品的主要内容或者思想感情。
学生口头交流。
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应该感激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了解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作者对母亲感情怎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文绉绉
穈
翳
龌龊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三、再读课文,注重自己的独特体验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⑴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⑵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⑶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①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②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③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④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⑤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⑷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四、朗读下列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题目见课后研讨练习三)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五、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说说自己在哪些方面受到母亲的影响,然后写在随笔本上
延伸拓展:
一、主题讲座
胡适和他的《先母行述》
发放资料《先母行述》,对照文章学习,让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体会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文化素养,增长见识。
二、讲座内容
1、胡适生平简介。
2、解读《先母行述》,了解母亲,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从中学习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17
教材分析:
《太阳是大家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目的通过各国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表现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爱,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无论是来自哪个国家,拥有怎么样的肤色,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让世界充满爱和信任。
《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充满了童真童趣,作者用儿童的语言表达了太阳是大家的这样一个自然常识,但是作者更想通过它来表达各国人民是平等的,友爱的,只有在和平的世界环境中才能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民去感受太阳所带来的温暖和明媚。
儿童诗具有鲜明的特点,最主要的就是具有饱满的儿童情感,洋溢着儿童情趣,从而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获得愉快。 《太阳是大家的》属于儿童诗中的抒情诗,整首诗并没有讲究刻意的格式和押韵,但是读起来却又觉得琅琅上口。
因此,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并不是知识点上的理解,而是应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从中去感悟,去想象。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美的感受,让学生自己有所感悟,这才是教学中的重点。并且,三年级的学生本身就对这类形式的文章充满了好奇,所以要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我是小诗人,我是小主持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彤、陪、霞、趁"四个生字,正确理解读写"红彤彤、晚霞、扬起、浪花、睡梦"五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到世界各国人民是平等的,只有在和平友好的环境下人们才能感受到太阳的温暖;
4.让学生通过想象续写第二自然段,初步体味儿童诗拟人化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说太阳是大家的,并且从中感悟到世界各国人民是平等,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2.感受儿童诗中拟人化的手法,结合自己的想像对第二自然段续写;
3.通过朗读感悟到世界各国人民是平等的,只有在和平友好的环境下人们才能感受到太阳的温暖;
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课激情
1.播放歌曲种太阳,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
【播放歌曲种太阳】
师:同学们这首歌叫什么呀?
生:种太阳
【过渡语】师:不仅歌曲中有太阳,课文里也有太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太阳是大家的来,咱们齐读课题。。
【让学生看板书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引导读好题中的重音词“大家”】
二、初读课文,疏通全文
【本环节主要利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读通课文,并且进行随文识字的教学】
1.【过渡语】——-现在就请同学们就自由地读这篇课文,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时候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课文读完两遍后,圈划出生字新词再多读一遍;
【出示课件——初读要求】
【本环节通过文中的四幅画面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初步感知,并且让学生从中感受不同的画面,说说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
【过渡语】师:看来同学们都读得差不多了,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特别认真,边读还边写,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大
家课文读通顺了吗?
2.认读生字词
师:同学们都这么有自信,那么现在老师就想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老师把课文中生字搬到了大屏幕上,谁来认一认。【出示课件---带拼音的生字】
师:【指导彤字的读音】但是当它组成叠词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变成了第一声。
师:现在把它放在句子中读一读。【让学生齐读】
【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师:看来这些难不倒大家,那么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看看这些字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小组读】
师:现在老师给这些生字找了朋友,同学们看看还认得它们吗?看看大家能不能读准确。
【课件出示词语——--男女比赛读】
师:这些词语中,有哪些字你觉得不太好写的?
生:霞
【运用你有什么好办法的方式进行生字教学,并书写霞字让学生跟写】
【过渡语】师:这些生字词我们都解决了,现在把他们放在文中你们还认得吗?
生:认得
师:同学们这么有自信呀,那我来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余的同学可要认真听了,看看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顺了吗?
【指名学生朗读——进行点评】
三 指导精读 积累感悟
【过渡语】师: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读一读,可以吗? 生:可以
【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从老师刚才的朗读中感受到了美吗? 生:感受到了
师:是呀,老师读得时候也从文中感受到了美,朗读的时候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美丽的画面,谁也看到了这幅画面呢?
【学生发言交流】
生1:我看到了天上的朵朵白云;
生2;我看到了红彤彤的晚霞。
师:多美呀,你们看到的画面和我看到的是一样的。那么,你从文章第一节的哪些诗句体味到的呢?
生1:西边天上的朵朵白云,变成了红彤彤的晚霞; 生2:从东山上升起的太阳,到西山上就要落下。
教学设计方案18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乖”“凭”“职”“痒”“淘”“辟”“勃”;会写“性”“格”等13个生字;积累“无忧无虑、任凭、尽职、屏息凝视、温柔可亲、抓痒、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稿纸、踩印、梅花、跌倒、撞疼、开辟”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找出作者喜欢猫的文句与他人交流。
4、会用“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造句。
5、能结合课后的“阅读链接”,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页的挂图。
2、课前发动学生带来自己家饲养的宠物或喜欢的小动物图片、照片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展示,插图揭题
1、课前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图片或照片贴在班级的墙上,临时布置一个小小“动物角”。
2、同学们,从你们带来的照片来看,大家都非常喜欢小动物,老师也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想见识吗?(师挂上课文插图)这小家伙,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它吧!
师板书课题:
猫
3、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家猫,而是作家老舍先生家里的猫,它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请学生各自轻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感受的地方请标注记号。
2、同桌互读课文:
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互抽字卡,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3、出示填空题:
这是一只_________的猫,我是从_________看出来的。
⑴ 学生默读课文,独立完成上述填空题。
⑵ 学习小组(4人一组)交流,尔后全班交流。
(预设:若学生回答既古怪又可爱的猫,师此时应进一步启发:猫的古怪表现在哪里?猫的可爱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若学生认为这是一只有趣好玩的猫,师不必追求答案的唯一,可因势利导,追问学生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三、精读“古怪”,体会情感
1、细读第一自然段:
尝试用“……既……又……,……既……又……”的句式来归纳猫的古怪表现。
2、出示两个句子,深入理解,体会猫的古怪特点: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⑴ 用自己的话说说“任凭”“屏息凝视”“非……不可”的`意思。
(建议:“屏息凝视”用表演的方式来突破。)
⑵ 从这两个句子中,你体会到猫的什么特点?
⑶ 用“任凭……也……”“非……不可……”口头造句。
3、用个别读、师问生答式、赛读、齐读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自由读第2、3自然段,说说这只猫还有什么古怪之处?
⑴ 生自由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
⑵ 理解“丰富多腔”与“变化多端”。
(“丰富多腔”可采用全班协同表演的方式加以理解。)
⑶ 出示: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① 让学生把“无论……也……”与“任凭……也……”换词,问:
能否把二者对调?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异同。
② 用“无论……也……”练习口头说话。
③ 体会第二自然段的写法:
A、这一自然段写什么?段中的“:”号有什么作用?“冒号“前后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B、仿照这一自然段的写法,展开合理的想象,将“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说具体。
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A、师范读,问: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猫的古怪了吗?
B、生齐读,营造师生赛读的氛围。
四、小结课堂,鼓动背诵
1、师:这是一只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又多么目中无人,胆小时什么都怕,胆大时又勇猛无比的古怪之猫,老舍先生的笔墨真是酣畅淋漓,让我们一同来把这些文字“录进”脑际吧。
2、说说该怎么记诵比较快。
五、布置作业
1、熟记并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2、背诵课文1~3自然段。
3、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4、选做:
尝试用简笔画把这只猫的古怪样画下来,并用简单的文句说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二、三自然段
1、指名背诵课文的一、二、三自然段。
2、听写本课的部分词语。
二、学习末段,体会“可爱”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评议:
小猫的“可爱”,你感受到了吗?
2、挑战前面朗读的这位学生,学生再评议,尔后全班齐读。
3、比较并积累词语:
⑴ 谁能说出与“生气勃勃”相似的词语呢?
(生机蓬勃、生机勃勃)
⑵ 这些词语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建议用造句的方式加以比较。)
三、回读课文,感悟“喜爱”
1、这哪里是在写猫,分明是在写自己家里那个淘气的小孩。从文中,我们不难发现,老舍先生是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的,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
2、学生再读全文,用笔描画。
3、指名学生交流。
4、师生共同朗读学生交流的文句。
四、阅读链接,学习写法
1、指名学生朗读课后提供的“阅读链接”。
2、与课文相联系,说说课后选编的两只猫与老舍笔下的这只猫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3、师小结:
要想写好小动物,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⑴ 要对小动物充满喜爱之情;
⑵ 要细致观察小动物,并能恰当想像;
⑶ 要能找出小动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进行细描。
五、拓展练笔
请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用一两段话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记述下来,与同学们分享。
【评析】
这份教学设计重在凸显以下特色:
1、亲近文本,品词析句:
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注重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抓住“古怪”与“可爱”,通过品重点的关联词、成语等,采用换词比较等的方式,以词推进到句与语段的学习上,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在亲近文本中,触摸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注重迁移,“现买现卖”:
学了第二自然段的总分关系的写法后,要求学生以此为蓝本,将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文句进行扩充“补白”,既立足文本,又寻求有效的“读写结合点”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3、追求朴实,操作性强:
本份教学设计能有适当的预设,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应对策略,同时还能设计一些填空类的题目,引领学生有效地深入学文,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教学设计方案19
一、导语设计
同学观看课件:一些文字资料和图片,猜猜这是谁的事迹?(居里夫人)老师对居里夫人略加介绍,例如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和居里夫人拒绝写自传的虚心精神等,导入新课《我的信念》。
二、对比幻灯片,同学解决疑难字音
固执(zhí)鞭策(cè)盛名(shèng)酬劳(chóu)奢望(shē)闲暇(xiá)蹂躏(róu lìn)呵责(hē)懊恼(ào 5 / 7 nǎo)沉醉(zuì)猝然长逝(cù)问心无愧(kuì)
三、同学集体朗读课文
朗读结束后,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争辩问题:居里夫人是怎样一个人?
(小组派代表发言:刻苦钻研,意志坚韧,不计个人名利等等。)
四、整理居里夫人人格魅力的框架,出示板书坚忍不拔的精神
致力于科学争论沉醉于世界的
品质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宝的兴趣漂亮中幻想家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
(人格魅力信念)简陋生活条件艰辛工作环境宁静简洁
在探究过程中,同学用居里夫人的生活事例来说明她的人格魅力是如何体现的,增加趣味性。
五、人格魅力小结
同学从居里夫人身上,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从中受到的启示。
六、品尝语言
本课语言质朴、真诚又富有哲理性,有一些甚至可以作为警句或格言,同学找出这些句子,并谈谈体会。
七、拓展延长
出示几张关于其他科学家介绍的幻灯片,同学由此相互沟通一些其他科学家刻苦钻研,忘我争论的事例。
八、布置作业
1、语言运用:
⑴无论任何,都。
⑵问心无愧地说:。
⑶执着地、勤奋地。
⑷致力于。
⑸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 ⑹从中我获益匪浅。
⑺沉醉于之中。
⑻把视为理所当然。
⑼之所以,是由于。
2、基础训练和一课双测。
教学设计方案20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大熊星座的感人故事。文章想象奇特,情节感人,能给人深刻启示。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本文语言并不艰涩难懂,但内涵比较深,应引导学生在自己阅读、朗读的基础上,用心体会和感知童话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的形象中蕴含的道理。由此,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从谈话激趣入手,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读通课文,自主识字、读顺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以“爱心”为线索,引领学生层层推进,去与文本对话,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探究课文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学习目标
1、正确默写“钻石、旱灾、干枯、赶紧、喜出望外”等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爱的真诚及爱的神奇功效,从中受到感染、教育。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水罐发生的变化,发现规律和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过渡,引出本文课题
1、板书繁体“爱”字,感知意思。
教师简单小结:爱是神奇的,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爱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2、过渡导入;让我们再次走进《七颗钻石》的童话世界,用心感受“爱心”故事。
二、检查指导,整体感知课文
1、听写词语:生生互评
旱 灾 干枯 喜出望外 赶紧
2、复述课文内容,理出故事情节。
师生交流,理出故事情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
板书:空、有水、银、金、钻石、星座
3、默读课文,动笔圈画,思考问题:
(1)水罐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这些变化?
(2)课文哪些地方感人?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语句是哪些?
三。精读1-2自然段,初感水罐神奇
1 、指名读第二段:体会文中令人感动的语句。
交流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句展开读书活动。
(1)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2)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去。”
2、引导读第一段:想象小姑娘找水的艰难。
(1)、比较干涸与干枯(可以让学生举例或出示图片比较辨析);明白从三个方面写了旱灾的严重。(多媒体课件演示旱灾画面)教师介绍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
(2)、引导想象体会:小姑娘曾去过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难?(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小姑娘找水的艰辛。)
3、启发感悟神奇:理解水罐神奇的变化。
(1)、过渡引入:这真是个神奇的水罐,在小姑娘最需要水的.时候装满了水。指导朗读水罐发生变化的语句,读出神奇的味道。
(2)、找到水以后,小姑娘的心情如何?理解成语“喜出望外”(遇到出乎预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感悟小姑娘对妈妈的一片“孝心”。
4、指导表情朗读:感悟小姑娘的孝心。
指名读;范读;学生练读;配乐齐读。
四、品读3-5自然段,感悟母女博爱
1、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爱的足迹。
思考:水罐又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认真读读刚才画出的句子,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2、集体交流,体会重点语句。(逐段进行)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1) 想象小姑娘让水的情景,表情朗读相关课文。
(2) 重点研读母亲的话语,交流感受。
(3) 选择最让你感动的一句,有感情地朗读。
3、指导朗读,再悟爱的真谛。
五、拓展延伸,让爱再度升华
1、引导续写:围绕“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想象清泉出现以后,给小姑娘家庭或灾区人们带来的变化写一段话。
2、归纳小结: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变化?揭示变化的规律。
3、配乐表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作业超市(请同学们从下面自选习题,课后完成)。
1、爱讲故事的你,讲一讲这个故事;
2、爱写作的你,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02-08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09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教学设计方案07-08
教学设计方案02-28
教学设计方案11-14
教学设计方案02-24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