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

时间:2024-12-05 14:19:30 雪桃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抓住词语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盘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任务:

  1、品读语言文字,感受水给村里人带来了“乐”。

  2、从文中体会缺水的“苦”。

  教学程序:

  一、 激情导课:

  1、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7课《水》。(幻灯片)(板书课题)

  2、复习课文内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在作者生活的小山村: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幻灯片)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着雨天洗澡;在炎炎夏日快要风干的时候,希望母亲用一勺水为我们淋浴。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幻灯片)

  3、师:有了水,我们可以尽情享受水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 民主导学:

  任务一、品读语言文字,感受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

  策略:默读课文的第二—六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

  展示环节:

  第二自然段:雨天洗澡的痛快

  1、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雨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幻灯片)

  引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抓住人物动作、想象画面。

  通过画面想文字背后的声音。

  雨中的`孩子们在叫什么喊什么?

  生:我终于盼到下雨了,真痛快!(评价:老师感受到了。)

  生:我已经好久好久没洗澡了,我要痛痛快快地洗,真高兴啊!

  学生朗读再次体会。

  2、孩子们尽情地享受,大人们也加入了进来,只是他们还略带羞涩:

  男女生读:男生读:男人们穿着短裤,女生读: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师小结:这是长久被压抑的力量的释放,这不就是雨中的狂欢吗?

  雨天洗澡,我们都痛快尽情地享受。这还是我们习以为常的雨水吗?(板书:雨水)

  此时此刻:雨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齐读这句话)

  第四五自然段:一勺水淋浴的舒服。

  1、“母亲一手从水窖里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幻灯片)

  我们边看文字边看图,想画面。从我们头顶倾注而下的一勺水,将水的清凉、湿润带给了将要风干的我们,我们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孩子们在大叫好舒服啊,有水真快乐!如此舒服的感觉,我们的心情:欢快、喜悦、兴奋……

  2、“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见每个毛孔张大嘴巴的吮吸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读出舒服的感觉。

  3、“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让我有舒服的感觉。

  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从头顶倾注而下的一勺水滑过了我们的脸,滑过胸和背,滑过大腿和膝盖……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

  师:是啊,水是流下去的,这儿的“滑”换成“流”或者“淌”也可以吗?

  生:不行。

  师:说说理由。

  生:滑就是抚摸,让我们感觉到了水的亲切。(评价:你已经走进了文中,和作者共鸣了。)

  师:水就像抚摸,像妈妈一样亲切,带给了我们水的清凉,为我们驱逐炎热。

  师:我们齐读第5小节,把一勺水抚摸我们的舒服透过读表达出来。(幻灯片:出示第5小节)

  小结:这还是随处可见的一勺水吗?

  此时此刻:一勺水,成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板书:一勺水)

  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一滴水,成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板书:一滴水)

  生:齐读这句话。

  任务二:从句中体会缺水的苦。

  策略:浏览全文,找出相关句子。

  生: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幻灯片)

  生: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幻灯片)

  师:口中饥渴难耐,身体水分流失,这样的日子太苦了。

  生: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幻灯片)

  师:我们太需要水了,这样的日子太难过了。

  师:得水之乐更反衬缺水之苦啊!

  师:因为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幻灯片)

  师: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三、 检测导结:

  师小结:其实,在我们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偏僻的小山村像作者儿时一样处于严重缺水的状态,对于我们来说,拧开水龙头就有哗哗的自来水用,并不足为奇。但是我相信同学们今天读了这篇课文,你会对水有了重新的认识。你有话想说吗?

  生:从我做起,节约用水,(评价:你向我们提出了行动的口号。)

  生:节约水资源。

  生: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评价:你引用了一句公益广告语,发人深省啊!)

  生:我们应该为建立“母亲水窖”,出一份自己的力量。(评价: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还了解“母亲水窖”。大家下来可以自己查查资料,了解一下。)

  师小结:是啊,我们应该让“水,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幻灯片)

  大家齐读。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能够提问题并自己设计方案。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

  让学生认识和学会使用量筒。

  培养学生注重真实的观察和质疑精神,培养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教师:四个不同规格的瓶子、量筒、小勺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一个瓶子、2个相同的一次性杯子、若干小杯、弹簧秤、尺子、彩色笔、量筒、小桶、记录单、有刻度的茶壶。联系实际生活情境,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不同饮料的容量。

  作为一名小科学家,我们可以利用上面提到的实验工具来设计一个实验,比较不同饮料的容量。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两种要对比的饮料,例如果汁和汽水。然后,将瓶子放在水平的台面上,并用彩色笔在瓶子的.侧面标出几个等距的刻度点,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尺子测量瓶子的高度。接下来,使用量筒将一定量的果汁倒入一个一次性杯子中,然后将另一个相同的一次性杯子放在弹簧秤上。注意记录下弹簧秤的读数。然后,将果汁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以保证它们的容量是相等的。重复上述步骤,但这次使用汽水代替果汁。确保每次都记录下弹簧秤的读数。最后,将记录单上的数据整理出来,计算出果汁和汽水的平均重量和容量。通过对比两种饮料的平均重量和容量,我们就可以得出它们的相对多少。这个实验不仅可以让我们学习如何使用工具进行科学测量,还能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饮料的容量差异。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比较其他不同类型或品牌的饮料,并探索他们之间的差异。这样的实验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并增加对生活中科学原理的理解。

  揭示课题。探究“比较液体的多少”出示4个容器(容器1和容器2相同,但容器2的液面较高,容器2和容器3的液位相同,但容器3更宽,容器4的液位比容器3低,但容器4比容器3更宽)质疑:哪个容器中的液体最多?哪个容器中的液体最少呢?

  学生猜想。

  提出要求:哪一瓶水装得最多?我们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提出几种方法来进行证明吗?请各组先进行讨论,然后比较一下哪个组提出了更多的方法。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教师参与其中。

  汇报设计方案。

  请各小组选择一种或几种喜欢的方案进行实验,实验时要注意分工合作。

  各小组动手实验,教师参与其中。

  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课堂上使用的3号水比4号水多。那么我们如何准确地确定两者之间的数量差异呢?下面是一个解决办法:我们可以使用量筒和毫升的概念来测量水的多少。首先,我们可以用量筒来盛放一定量的3号水,然后记录下所盛放水的刻度值。接着,我们重复这个过程,但这次换成4号水,并记录下刻度值。最后,我们比较两组记录的刻度值,就能得出3号水与4号水的数量差异。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3号水到底比4号水多多少了。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测量水的多少,去解决这个问题。

  验证5毫升水大约是一汤匙。

  猜3号瓶、4号瓶大约是几毫升。

  让学生用量筒验证。

  ①先介绍使用量筒要注意的事项。

  ②学生动手测量。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师生共同讨论产生误差的原因。反思总结学了“比较水的多少”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三种液体和空气)、牛奶、醋、水、石头、木头、树叶、网状图、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的材料:

  7种物品名称的卡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看浩瀚的宇宙中这蓝蓝的星球是谁呀?(地球)

  2、师:地球上大片大片的.蓝色代表的是什么呢?(水)

  3、师:对。有人说,地球其实是一个“水球”,因为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都被水覆盖着。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我们今天就要来探究关于水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水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观察水。

  3、生汇报。

  4、小结: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物体。

  5、师:除了水的样子,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水的知识呢?

  6、学生质疑。

  7、观看动画片《水的故事》。

  8、学生汇报。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水的游戏,老师把水藏在7个袋子中,这些袋子中装的也可能是:石块、木块、树叶、醋、牛奶和空气。有没有办法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找出水是哪一袋呢?

  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辨认?

  3、生汇报。

  4、出示记录单。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将学生脑海中对水的零星感性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面上,并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认识物质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这一领域时,就能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质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师在设计这节课时,以关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本着观察、体验、验证的原则,尽可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活动中能够有所收获。在立足学生个人需要和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逐步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本节课以四个活动贯穿始终:

  第一个活动按照教材原有的网状图的设计思路来执行教学,对“关于水你知道什么”谈话就进行活动,通对水的观察以及观看动画片,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从零碎的回答到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如何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物体,为下一个活动作好铺垫。

  第二个活动操作前的方法交流和引导是实验操作有效开展的铺路石,根据三年级孩子们对事物研究方法过于单一,对研究缺乏耐性,因此观察方法的引出和方法的指导显得非常重要。让学生自己试着从众多物质中去找出水,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涉及到“观察、分析、假设、解释、交流、质疑”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在课堂上呈现出一个多层次的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让学生思考自己判断的依据,保证了学生的活动的有效性。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第三个活动让学生根据上一个活动对七种物质的了解进行分类,让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本堂课,由于学生刚开始科学学习,在小组中友好合作的意识,积极参与班级讨论的习惯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关注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课堂学生合作的效益。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分别装有水、醋、牛奶、石头、木块、树叶、空气。实验记录单1张。

  给每个学生准备:网状记录表一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有关水的谜语“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得请它来。”,引出课题。从谜语中可以看出水在生活中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水的知识。

  二、活动

  1、师:老师今天不仅带了水,还带了其他物品,分别是:醋、牛奶、石头、木块、树叶、空气,分别放在编号1-7的黑色袋子中。但是老师忘记了袋子中分别装了哪些物品,想请同学们帮老师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找出这些物品。

  2、回顾观察方法

  师: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你们可以用哪些观察方法去观察物品呢?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记录。

  3、出示实验要求

  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猜测袋子中的物品,并记录你是根据哪些特点分辨出来的。

  展示实验记录表。

  4、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1)在实验过程中,不能打开袋子。

  (2)小组长负责监督实验结果的记录。

  (3)实验结束后,整理好物品,放回小推车上。

  (4)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记录实验结果。

  了解注意事项后,提问个别学生:你认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学生回答。

  5、开始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帮助学生。

  6、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各组的数据进行分析。对于明确的物品,请学生回答是根据什么特点来确认物品的。

  对于不能轻易分辨的水和牛奶,请学生回答它们之间的相同特点。(能说出软,捏过去会流走)

  师:在袋子不能打开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分辨出水和牛奶,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观察方法去判断。

  教师选取一组物品,一一打开,确认是否正确。

  三、分类

  师:你能给以上的7中物品分分类吗?你是根据什么标准分类的?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不同的分类标准。

  教师介绍分类方法:将石头、木块、树叶这类有固定形状的物品分为一类,称为固体;将水、牛奶、醋这类没有固定形状的物品分为一类,称为液体;将空气单独分为一类,称为气体。

  师:根据老师的分类方法,你们还能举例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固体、液体、气体?

  学生回答。

  四、完成水的网状图

  师: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水属于以上的哪一类?

  学生回答:液体。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水的特点?请记录在水的网状图上。

  请学生投影分享他的网状图。

  师总结:关于水的更多知识,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深入了解。

  板书设计:

  水

  一、观察方法:摸、闻、听

  二、分类:

  固体:石头、木块、树叶

  液体:水、牛奶、醋

  气体:空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 5

  《水》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课,主要有三个活动环节的内容,一是通过学生间交流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结合观察视频,能用网状图加以描述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用途、与生物的关系、基本特点等;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辨别水和其他物质;三是给物质分类,让学生掌握物质分为固态、液态、气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学生分析】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三年级的孩子们对水是非常熟悉的,但熟悉程度是停留在感性 认识层面的,本课的教学探究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形成关于水的科学概念。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全面观察,结合实验探究活动,形成水的科学概念。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运用看、摸、摇、听、闻等多种方法,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对水形成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引领学生通过“水在哪个袋中”、“给袋中的物体分类”这两个环节的实验探究,形成对水特性的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给每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1块小石头、1块小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1张。

  2、给每个小组准备:1瓶醋、1瓶牛奶、网状图记录纸1张。

  【教学过程】

  一、课前观察:

  上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倒一杯自来水,观察可以发现些什么,同时比一比谁观察最认真,谁收获最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养成细致观察习惯。

  二、检查观察情况,导入新课:

  上课了,师生问好后检查课前观察一杯水的情况。

  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对一杯水进行了认真观察,现在请几名同学汇报观察收获。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为本课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给力。

  三、新课学习: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请同学们用简洁、准确的语句或词语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知识记录下来。

  2、视屏观看(课本配套视频)四人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我们知道的水

  3、合作填写教材P.66.关于水的网状图。

  4、小组汇报展示, 教师适时小结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用途、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设计意图】该环节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是让学生对“水”已有认知的回顾、总结,也是对“水”进行描述的语言提炼;第二步视屏观看,小组成员交流,为学生相互进一步认知“水”提供了条件;第三步填写网状图,是对第二步的进一步梳理和概括;第四步师生互动,让学生对水的存在形态、用途、与生物的关系、基本特点等有了更加详尽的了解。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并提问: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我们怎样将袋中的水和其他物体一一分辨出来?

  2、学生分组实际操作,教师温馨提示: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感知,才会更加全面。

  3、小组汇报交流:哪些物体我们可以比较容易辨别出来?辨别的依据是什么?哪些比较难辨别?难辨别的原因是什么?

  4、指导学生把那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是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为什么?

  5、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

  6、小组汇报,教师适时评价后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引领学生学会运用看、摸、摇、听、闻等多感官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三)、给袋中的物体分类

  1、引导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我们将袋中的物体都一一分辨出来后,将他们分类,如何分类呢?分类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2、汇报交流(注重分类理由)。

  3、教师评价后归纳总结:给物体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把物体分成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

  【设计意图】让学生准确把握物质的分类方法,理解把物体分成固体、液体和气体只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标准不同,给物体分类的方法也不同。

  四、课外延伸:

  在生活中找找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哪些是气体?

  [设计意图] :科学探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对固体、液体、气体的理解更加深入,记忆更加深刻。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水、赞美水、亲近水而真诚地发出“珍惜水”的呼唤,深刻体会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2、增强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心灵。

  3、培养学生能够与人沟通。善于交流、乐于与人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完成本次活动的基础上完成本单元的习作。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来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缺水图片

  说一说看完图片后的感受。是什么原因造成这般景象?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做的哪些事情和水有关?(学生畅所欲言)

  指名回答

  2、我们的生活与水息息相关。试想一下,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我们将面临着......所以说,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生命之本。同学们让我们畅所欲言来赞美水,好吗?

  活动一:

  交流信息-----赞美水

  1、课件出示赞美水的要求

  (1)从古诗文中找。

  (2)从现代诗文中找。

  (3)从歌词中找。

  (4)有关于水的成语。

  2、学生充分、自由、民主、轻松地相互交流彼此的信息。(分组进行)

  活动二:

  畅所欲言-----亲近水

  1、你在日常生活中与水都有哪些接触?

  课件出示: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谈。

  2、同桌间相互交流。

  3、指名回答。

  活动三:了解水

  1、你对水有哪些了解?课前有一些细心的同学对水进行了调查,我们来听听他们的调查报告。

  (1)水龙头在关不紧的情况下一个小时能滴多少水?24小时会浪费多少水?

  (2)河面上的漂浮物是什么,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

  2、通过这些同学的汇报和你自己的经历,你想说写什么?学生交流。

  过渡语:同学们,当地球只剩下一滴水的时候,那也许就是我们人类悔恨的泪水。让我们一同来爱惜水,珍惜水吧!

  活动四:珍惜水

  1、写有关水的广告标语。

  2、假如所有的小河干涸了,地球会怎样?

  小结

  水,滋养了地球,孕育了生命,但随着人类的繁衍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使我们所赖以生存的水环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水问题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中国属于严重缺水国家之一。所以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节约用水的小公民。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 7

  【教材分析】

  《水》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具有相关水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有关水已有知识的分类和梳理,并以此认识水的三种形态之后构建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的科学概念,又为今后构建水、空气的科学概念打基础。

  【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7种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过程与方法: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认识;

  能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确立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

  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

  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认识,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确立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7个黑色袋子分别装红墨水、醋、水、石头、木头、树叶、空气;实

  验记录单一张。

  教师准备:3个黑色袋子分别装水、白醋、红墨水。一袋水、一袋牛奶,PPT。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猜一猜:双手抓不起,千刀万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二、我们知道的水

  1、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关于水的知识?我们可以把你知道的填在气泡图里。(出示PPT)

  2、师:指导PPT,水是什么样的,颜色、味道。你在哪里见过水?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用途(选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用途),大家边讨论边补充的气泡图(课堂作业本P38)。写不完的可以用省略号。

  3、汇报,让学生尽量地说他们说知道的水,不加以评价。(板书)

  4、了解水的重要性,渗透节水教育。

  三、水在哪个袋中

  (一)、观察实验活动一

  观察方法的指导

  1、师:老师这有7个袋子,每个袋子中装着不同的物体,这些东西可能是:石块、树叶、木头、水、红墨水、空气和醋。有没有办法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找出水是哪一袋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

  生:用鼻子闻一闻(指导扇闻法)

  用手摸一摸(边说边板书)

  2、师:在观察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小心别撒掉(一个一个袋观察)

  观察结束后把袋子竖着放回材料盒。

  师:想的很周到,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这些!(出示PPT)

  开始实验.

  生观察实验一

  汇报交流

  (二)、观察活动二

  观察方法的指导

  1、师: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把水找出来?

  生:看,闻、尝。

  2、师:你是怎么闻的?(演示扇闻法)

  我们已经知道水和醋没有毒,可以尝。

  3、师:老师这里有3个袋子,你能找出水在几号袋吗?先说说!

  生:先打开袋子看一看,这样可以区分出有颜色的'红墨水,再闻一闻,这样

  4、师:先看,再闻,这样的观察顺序安排的非常科学!注意实验时水不要洒出可以找出没有味道的水。 (生演示)

  来,别忘了记录!

  生观察实验二

  汇报交流

  (三)、小结:我们用摸、看、闻和尝的办法分辨出了这七种物体,如果我想把这些物体分类,可以怎么分?

  四、给袋中的物体分类

  1、师:同学们,你们会按什么标准来给它们分类?请大家试一试。

  小组讨论并分类

  2、师:你们是怎样分的?这样分的理由是什么?

  生汇报

  3、师:标准不一样,分类也不一样,大家分的都不错!科学家们是这样分的:(出示分类标准)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这是物质的三种存在形态!(板书)

  五、拓展延伸

  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存在,你能找到它们吗?请课后继续研究。

  六、板书设计:

  水

  水: 无色、无味、透明

  辨别方法:摸看闻尝

  物质分为:固体、液体、气体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 8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情况:课文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挑水、爱水、盼水、节水。作者通过回忆孩提时洗澡的快乐,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文中有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洗澡时的“痛痛快快”、“ 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并以此警示今人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当然,本着多元解读的角度,母爱、苦乐交织的生活、乐观生活态度也可以成为个人体会。

  (二)、目标设定:本课设定了三大目标。一是有感情的读文,此目标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不论哪个年段,哪篇课文。且文本情感性极强,非常适合朗读,因此更应强调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二是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课标》在第三学段明确指出在阅读中“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三是感受水的珍贵,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这既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也凸显教材的编写意图——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同时,文章又是以“珍贵”为中心展开描写的,洗澡的快乐,缺水的苦涩都是为了突出水的珍贵。当然,三大目标的`实现都是以文本为依托的,要紧扣文本,抓住重点词句,从语言学习入手,最终达成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学会“品味”文本,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而课文所叙述的背景与故事离学生现实生活太远,如何让学生体会水的珍贵便成为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理念:改变知识系统核心的课堂,建构以语文能力、学会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一是以读为魂,以“品味”、“述说”的形式体会文本、训练朗读。品味与述说不仅作为学习本课的形式手段,更应作为一种阅读方法贯穿课内课外,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学习怎样进行阅读,从而能够自觉地将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形成能力,为学习语文、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二是文道结合,引导学生读文悟道。道,既有道理之意——珍惜水;也有方法之意——以乐写苦的反衬手法。读“乐”悟“苦”知“珍贵”明“反衬”。三是变教课文为学语文,大胆取舍,1自然段学方法,2自然段用方法,5自然段巩固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采用“镜头呈现法”、“变换角色法”、“联系生活法”等形式,引导学生 “品味”文本,“述说”语言,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随文学习生字。

  (二)、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对课文两次洗澡的内容进行学习,感悟作者以有水之乐反衬缺水之苦的写作方法。

  (三)、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水的珍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重点

  学会“品味”、“述说”文本,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

  采用“镜头呈现法”、“变换角色法”、“联系生活法”等形式,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水的珍贵。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预习课文(至少读4遍),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对课文有初步印象,了解大意。

  (二)、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享受语文。

  1、师生认识、聊天。

  2、品味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水”中有真情,“水”中有美景,“水”中有哲理……

  3、今天我们要一起去品一品现代作家马朝虎先生笔下的《水》中有什么,你们准备好了吗?

  【课前以水相关古诗让学生感悟“水”中有真情,“水”中有美景,“水”中有哲理……感悟文字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尝试品味文字、享受语文。】

  (二)、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珍贵”。

  1、要想品味课文,先要知道文章大意,通过预习,谁能在课题前面加上一个最能概括文章内容的词?( )的水。

  2、文中有一个生词 “水窖”,一起读两遍,:出示图片:这就是水窖。水窖有什么作用?说作用、写生字“储”。

  【借助预习,以填空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生词“水窖”为切入点进入学习。】

  (三)、亲临“挑水”现场,品味显而易见的“珍贵”。

  1、为什么建水窖呢?(缺水)。文章开篇就提到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大家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缺水?生交流。(通过数量词品味语段、板书“抓住词句”)

  2、假如这是一场电影,透过镜头,我看到了遥远的路、曲折的路,你看到了什么长场面?生交流。

  3、镜头渐渐拉近,近了,近了,不,我们每一个人不再是看电影了,而是成为了村子里的一员,我们也来到了挑水现场,请问你在干什么?你想说什么?(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注意逗号的强调作用,融入其中品味语段,板书“融入其中”)。感情升华,读句子:水,成了我们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4、我们不再是朗读了,而是述说我们的挑水生活。(板书述说)

  5、用这样的方法,述说文章第一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以电影镜头的方式呈现,牢牢抓住数量词品味语段,由电影镜头到挑水现场,进行角色置换,学生转变为“村里人” ,我即是“我” ,述挑水之难,感缺水之苦,品水之珍贵。】

  (四)、围绕“水窖” ,品味藏于乐中的“珍贵”。

  1、学法小结:抓住词句是为品,融入其中才有味。

  2、运用学法同桌合作品味雨浴场景。交流:品了哪些词,品出什么味,融入文中读。(注意读好“痛痛快快”,感受:雨,是我们村子里很珍贵的东西。)

  【总结学法,同桌合作学习,熟悉品位之法。同时对第二自然段进行选择性学习,重点抓住“只有……才……”和孩子们洗澡的场面,而大人们洗澡的场面则留待第二课时。】

  3、我们还会在何时洗澡呢?体会“勺”,水的珍贵。

  4、让我们也成为四兄弟中的一员去感受这一勺水的舒服吧!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指导难读的句子“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5、读正确、流利了,我们就可以品味这一勺水了。

  6、品味、述说“勺浴”。

  (1)自由品味。

  (1)滑的解释,体会快。

  (2)文中却是“缓缓地滑过”,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生交流。

  (3)让我们抓住“滑”,成为四兄弟中的一位,去细细品味母亲的一勺水吧!

  (4)让我们用诗的语言述说这一勺水吧!

  (5)省略号,你感受到什么?停留享受、继续滑动……

  (6)那就让水继续在我们四兄弟身上继续滑动吧,我们继续述说着。此时的述说与之前的缓缓地滑动有什么不一样?

  (7)读“水,它不多不少……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体会水的珍贵。

  7、小结:用一个词形容勺浴。

  【抓住“勺浴”展开探究式学习。“滑过”的处理,有矛盾解读、有品重点词句,有诗歌述说,有变换角色,以多种形式品味勺浴之舒服。“勺浴”的处理可以分成三个大步骤:一是读正确流利,抓难读的句子“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既要扎实指导学生读书,也要渗透一种扎实的学习态度。二是品味,抓住“滑、缓缓地”进行品味。三是述说,以诗一般的语言述说,抓住省略号述说。】

  (五)、结合板书,品味“苦乐”之“道”。

  1、回顾两次洗澡:通过板书,雨浴对我们意味着( )、勺浴对我们意味着( )。

  2、出示句子:这样的日子像过节一样,读“过节”。

  3、不过,这样美好的日子毕竟太少了。那更多的是什么呢?(炎热、干燥,是苦)

  4、是啊,文章把水给人们带来的痛快、舒服、享受、幸福充分描述出来了,而这短暂、难得的痛快背后是多少缺水的苦痛和期盼啊!得水之乐,更反衬出了缺水之( 苦 )。

  【道,既有道理之意——珍惜水;也有方法之意——以乐写苦的反衬手法。同时鼓励多元解读,品味苦乐。】

  5、文中还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品味:如大人们雨中洗澡、风干的滋味、母亲的一笑,腰上的钥匙,渴说成饿……留待下节课咱们再去品味、述说。

  【课内得法,课外运用,让品味由一种方法,成为一种能力,一种习惯,这也是我的语文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

  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

  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

  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

  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6.交流方法。

  7.课前的实验方法参考

  实验要在前几天完成实验并记录。

  方法一: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透明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实验效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方法二: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3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围绕三个问题,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派代表作集体交流,问题逐个解决。

  问题一: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小结:没有盖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

  问题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预设:一是小水珠,二是水蒸气

  小结:这确切地来说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问题三: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形成韦恩图,学生补充修改自己的活动手册。)

  四、拓展(预设2分钟)

  思考: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认识到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小组准备:相同质量的食盐4份、四杯水(三杯自来水、一杯热水)、玻璃棒1根、秒表1只、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食盐1份,一杯水]

  1.出示食盐和水。

  提问:把食盐放入水中会如何?(预设:食盐会溶解在水里。)

  提问:这些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大约需要多少时间?(预设:5分钟、6分钟、10分钟)

  提问:谁有办法使食盐更快的溶解?(预设: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

  2.揭示课题:加快溶解(板书)

  二、探索:加快溶解(预设30分钟)

  活动一:如何进行实验。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而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活动二: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一杯自来水、一杯热水)、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1.提问:要研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需要哪些材料?(预设:食盐、烧杯、冷水、热水)

  2.出示实验记录表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面的实验记录表。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5.介绍实验要求以及学生活动手册的填写方法。

  (1.小组合作;2.分步进行;3.及时记录。)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活动三: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玻璃棒1根、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1.提问:要研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又需要哪些材料?(预设:食盐、烧杯、水、玻璃棒、秒表)

  2.出示实验记录表

  3.组织学生结合上一个实验,完成上面的实验记录表。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6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反馈交流。

  小结: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3.提问:如果要让食盐更快地溶解在水里,还可以怎样做?

  四、拓展:请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加快溶解的方法。(预设2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有哪些?

  2.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不止两个,你们还想做实验研究其它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吗?

  【板书设计】

  6.加快溶解

  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加快溶解的方法:用热水

  搅拌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学设计09-15

三年级科学上册《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05-08

科学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09-06

关于三年级上册《观察水》教学设计08-03

水的教学设计10-16

《水》教学设计08-25

《水》教学设计03-16

《水》教学设计09-27

青岛版《水变咸了》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8-26

三年级科学下册《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