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二册《物种起源》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筛选作者阐明的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
2、筛出文中的关键语句,以帮助理解进化论思想和达尔文的科研精神。
教学重点:
筛选并深入理解物种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
作者提供的有关史实。
教学方式:
讲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一百年前,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理论和思想影响和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他就是达尔文。恩格斯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进化论又称“演化论”或“天演论”,其中心是:世界上的各种生物都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在进化中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由少到多。我国近代学者严复曾经翻译过赫胥黎的《天演论》。其中的“物竟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道理,至今影响着我们。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一部重要著作。
“物种”是生物的种,是指具有一定生命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分布区的生物类群。“起源”即生物是怎样产生的。
“导言”即“绪论”,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全书主旨、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放在著作的开头。
二、解题、介绍作者
1、《《物种起源》导言》是《物种起源》这本书的前言。导言:即绪论,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亦即概地向读者介绍相关这本书的情况。
2、作者达尔文,是十九世纪的英国人。他那个时候的欧洲,关于生物学,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物种不变化。当时称为特创论,也就是说,万物都由上帝按照特定的旧的创造的,他有目的安排了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说上帝造猫的目的是为了让它吃老鼠,创造老鼠的目的是为了让它给猫吃。按照这种观点,上帝创造出多少种生物,现在就有多少种生物,物种不变。达尔文青年时也相信这种荒谬观点,后来经过反复的考察认识到物种在变异性和承续性,终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进化论学法。
三、理清全文结构
1、速读全文,从文中筛选出介绍《物种起源》一书的主要观点的段落。(4、5、6、7自然段)
2、那么1、2、3自然段分别写了些什么呢?
明确:第1段说明从《物种起源》的成书经过。
第2段说明早日刊印的原因。
第3段本书的性质,作者的希望。
四、讲析1、2、3段
(一)讲析第1自然段。
1、默读第1段,从中筛选出达尔文写书的主要经历,看一看这一经历主要分为几步?
明确:成书经历主要分四步:(1)环球航行,考察。(2)思考问题作札记。(3)充实札记,写成纲要。(4)继续探讨,摘要付印。
2、叙述本书题的研究过程,为什么要从参加贝格尔号的远航说起?
明确:因为达尔文这次远航对于达尔文的科学研究关系太大了。那时他刚刚从剑桥大学毕业。他读的是神学院,因为他的父亲要他成为牧师。但是他在神学院里却一直没有放弃对于生物学的爱好。毕业时,已是一个知识丰富的博物学者了,当时他相信神创论,因此他带了《圣经》参加这次航行。在远航中,大自然新提供的科学事实不断冲击他的观点,他开始怀疑创造论,进而转化为一个进化论者。他以神创论者开始远航,以进化论者结束科学旅行,可见没加此次远航,就没有进化论者达尔文,也就没有《物种起源》。达尔文说:“贝格尔军舰上的旅行是我平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它确定了我全部以后的事业。”故导言写成书经过从远航开始。
3、南美洲“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存生物与古生物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作者“很深刻的印象”指何事?
明确:在南美洲的加拉巴哥斯群岛上,达尔文发现了许多巨龟,至少有三种龟的变异种类,习性和外部特征都不同。达尔文想,为什么相距甚近,都由岩石构成的小岛上,“后住者们”却彼此不同呢?可是“生物是不变的”《圣经》的创造论不堪一击了。他还挖掘了许多动物化石,发现有十三种是现存物种,有四种则和现在生物种非常接近又有区别,这表明古生物和现存物种曾有血缘关系。《圣经》说上帝创造的生物不是不变的吗?事实告诉他:“物种是可变的”,在自然界新表现出来的智慧之前,他终于背叛了创造论,成为一个进化论者。
4、根据以下成书时间表,思考一下它反映出达尔文的什么精神?
1831—1836环球航行考察(6年)
成书经过1837—1842思考问题作札记(5年)
1844充实札记,写成纲要(1年)
1844—现在(1859)继续探讨摘要付印(14年)
明确:历时近三十年的研究经历表现出达尔文大胆的怀疑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二)讲析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是写早日刊印此书的原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中筛选出达尔文提前刊印此书的两点理由。
明确:
(1)“全部完成还需要更多岁月”,但“体力渐感不支”。
(2)华来斯先生“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
2、如何理解第二点理由?
1844年,达尔文的学法是已大体过错成,但他并不准备立刻发表,到了1856年,在地质学权威莱伊尔的劝导之下,他开始写一部有关物种起源的著作,到1858年6月,他已写完计划中的第十章。正在这时,达尔文收到了在马来群岛从事生物调解工作的英国生物学家华莱斯的来信和一篇论文,他提出了与达尔文在“物种起原”的问题上已经工作了二十年,但他开始还想单独发表华莱斯的论文,把这一发现的“优先权”让给华莱斯。可是熟知达尔文研究工作的莱伊尔和植物学权威胡克明坚决主张同时发表华莱斯的这篇论文和达尔文的1844年原稿摘要以及1857年9月5日达尔文致爱沙总雷教授的一封讨论“物种起源”的信。达尔文同意了这一建议,于是由莱伊尔和胡克联名把这两篇论文同时发表。
(三)讲析篇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筛选出“书的性质”和作者的希望。
明确:性质:本书是摘要的性质。
希望:我极其盼望……刊物出来。
2、通过讲述书的性质和自己的希望,我们能看出本书作者对他新得出的结论持何态度?
明确:达尔文是自信而又审慎的。
3、如何理解“本书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点……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这句话?
明确:“本书中新讨论的……用事实来作证”表明作者研究科学的态度是严谨的,任何结论都是有据可查的,“而每一论点……相反的结论”说明生物界对于物种起源问题各执已见,“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得到完善的结果”表现达尔文大胆地怀疑精神,勇敢面对异议。面对挑战的态度。
提问:通过以上几段的学习,对我们的.学习和写作有什么启发和教育?
明确:不论在学习和写作方面,都要像达尔文那样严谨审慎,一丝不苟。达尔文深入调查研究,搜集材料,长期思考,反复研究,力求材料和观点的正确。这种治学态度值得学习。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后半部分,找出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找出他从哪里着手研究问题的。
六、课后反思
第节总第节
教学内容:《物种起源》导言(2)
教学目的:
1、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筛选作者阐明的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
2、通过阅读,启发学生学习达尔文艰苦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
筛选并深入理解物种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有关自然科学的知识。
教学方式:讲读
教学过程:
一、讲析4、5、6自然段。
1、默读第4段,从中筛选出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已知结论和未知问题。
明确:
已知结论:生物的种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
未知问题:生物是如何变异并相互适应的。
2、完成课后练习四。
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1)研究物种起源的背景。
(2)研究物种起源新凭借的事实基础。
(3)研究物种起源的方法。
(4)对物种起源的推新。
(5)对错误学法的批判。
(6)对物种起源的不同认识。
(2)(3)(4)(5)不可少。
3、为什么说人们对“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一结论不够满意?
明确:因为它没能说明:地球上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
4、为什么一股博物学家的解释不令人满意?
明确:因为他们的观点实质是环境条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性质和方向。但作者以啄木鸟和槲寄生为例来说明这一步不全面,不准确。
5、为了研究这一问题,他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这一切入点是什么?从文中筛选。
明确:从研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入手。
6、从5、6两段中筛选出下列信息。
(1)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
明确:我们对一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庆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加个明确的了解。
(2)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意义?
明确:我经常获得动物因家养而变异的知识……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3)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
明确: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小结:4、5、6三段逐层递进地谈出了作者对物种变异问题的新见解,层次清晰,步步深入。第4段,否定狭隘见解。第5段提出新观点。第6段,综合阐明看法。
二、讲析第7自然段
1、作者认为,关于物种起源,还有许多需要弄清楚的问题。课文第7段从哪两个方面归纳了这些问题?
明确:第一方面:我们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的。第二方面:对于生活在过去的地质时代的无数生物的相互关系,我们新知道的就更少了。
2、从这些话,可见达尔文对练科学怎样的态度?
明确:可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未知;决不掩盖;对信仰,决不讳言。
3、达尔文在说明他的进化论时,陈明了哪两个主要观点?请筛选出原话。
明确:“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我又确信自然选择的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大概”不是未经考察而作假设,而是经过考察得到了这样的认识,只是“已经灭亡的种”人们所知有限。如果没有化石遗存就无从考察,所以用“大概”,表明所知不全。
达尔文没把自然选择看作“唯一条件”。表明他承认外部环境的改变也是物种变异的一个条件。但是,他认为“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最重要条件。
三、归纳本文语言特点
导言既为科学著作的绪论,固之它也必须具有科学理,有一般科学著作的语言风格:准确、严密。这些语言反映了达尔文执着的追求、探索,谦逊的美德;它既肯定了自己审慎的科学态度,又指出了自己认识上的局限性;既肯定了“一般结论”的真理性,又不以比框住变化无穷的客观世界。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五
五、课后反思
【高一语文第二册《物种起源》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