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教学设计
中考动向分析:
中考对这一节的要求较之以前有较大的降低,只要求了解溶解度的定义和固体溶解度曲 线的含义;同时要求知道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本节已由中考的重头戏降至次要地位,溶解度的计算已不作要求,在考试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出现.在试题中更加 测重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例的分析去加深对溶液组成、溶解度的理解。
复习目标要求:
1、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
2、有关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3、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的区别
知识要点梳理:
溶解度
1.物质的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相同,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相同.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不里的溶解度.例如,NaCl在20℃的溶解度为36g;表示的意义就是: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或者说,在20℃时,100克水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
(2)在理解固体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的四个要点:
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值,或者说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给出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标明温度。
②“在100克溶剂里”:溶解度的概念中,规定溶剂的质量为100克.
③“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100克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的最大值.
④“所溶解的克数”:表明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3)溶解性粗略地、定性地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而溶解度精确地、定量地衡量溶解性的大小.如20℃时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见下表(S表示溶解度)
溶解度 S>10g 10g>S>1g 1g>S>0.01g S<0.01g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不溶)
(4)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①溶质的性质;②溶剂的性质(见溶解性部分)③温度
在溶质和溶剂一定的情况下,温度是影响固体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一般规律如下: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化学溶解度教学设计范文04-16
化学教学溶解度的教学反思06-22
溶解度教学设计06-29
《溶解度》的教学设计07-03
溶解度化学教案设计04-13
化学溶解度课件04-20
溶解度化学教案04-10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设计03-30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设计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