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教案背景】
因为要参加学校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教师素养大赛”,所以我精心准备了“圆的认识”这一节课。对于长期担任毕业班教学的我来说,“圆的认识”这一课的内容我已经耳熟能详。对于大多数数学教师来说,“圆的认识”这一课也是听过多次的了。此次执教,我的特色是什么?这一直是我苦苦思索的问题。“减负增效”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打造“高效课堂”。于是,“回归本质数学课堂,营造高效数学课堂”成了我设计本节课的出发点。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学生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通过“圆”的教学,本单元在教学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化曲为直、等积变形这些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人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56-58页的内容。教学中采用由表及里、逐步深入,来体验圆的特征。例1通过说圆、画圆、感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教材里没有直接指出圆是曲线图形,把机会留给学生体验和交流。这样,学生在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深入了一步。例2通过用圆规画、用尺量来教学圆心、半径、直径,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最后教学圆的画法。
【教学方法】
1.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数学课堂。
数学课,是学生思维训练的主阵地。在课的开始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带着问题走入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更能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做到学有所向。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获取成功体验。
《新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新知。本节课的主体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等操作活动,主动探究新知。学生既感受了活动的快乐,又成功获取新知。
3.随堂反馈,打造高效课堂。
“减负增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既要能带给学生学习的快乐,又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在快乐中完成学习目标。新知教学之后的“闯关练习”,会引导学生在闯关中完成“双基”的达标检测,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画圆。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凭借圆形物体画出圆,然后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发现圆的特征;再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圆里半径和直径之
d间的关系,得出d=2r与 r=的字母公式;最后教学画圆的步骤,培养学生作2
图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
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形纸片。
(学生)用来画圆的物体、圆规、彩笔、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境感知,揭示课题,提出学习目标
1.欣赏引课。
谈话:今天,老师将要和同学们深入研究我们已经认识的一个平面图形。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大量存在,请欣赏—(播放课件)
师:猜到我们要研究的是哪个平面图形了吗?
师:它就是—(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2.揭示学习目标。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其实,生活中有的物体从古到今都只是选用了圆的造型,譬如车轮。所以,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就是—(课件出示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车轴应该装在哪儿?”)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今天的课堂吧!
(设计意图:圆形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圆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此环节设计意在通过欣赏,引领学生初步感知圆形带给人们的美的心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学习目标的提出,为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圆的特征。
1.感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1)借助圆形物体画圆、剪圆。(若时间紧迫,此环节中画圆和剪圆可以放在课前,课上汇报方法即可。)
师:课前,请同学们找了一些有圆形的物体,你能借助这些物体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学生画一画。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刚才画圆的方法?
2-3名学生汇报。
师:刚才我们借助手中的物体,用描、印或摹的方法画出了不同的圆,真棒!为了研究的需要,请大家把自己刚才画的圆剪下来,好吗?请一定要注意用剪刀的安全。
学生剪一剪。
(2)小结。
师:同学们的动作还真利索。在画和剪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圆形和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师:不错,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圆形不同于长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它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新课标提倡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本环节中的“画一画”、“剪一剪”可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我感悟“圆是一种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相对
于以往的“观察比较”,学生体验后的理解会更深刻。)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折一折,认识圆心。
师:简单的“画一画、剪一剪”,都能让我们有如此了不起的发现。老师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能收获更多。有信心吗?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吧!不过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来折,行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折的要求:把手中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齐读要求,请一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后,全体学生动手折。
交流学生的发现。
预设:生:我发现这些折痕都交于一点。
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把“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
(2)自学,认识半径和直径。
师:认识圆,知道“圆心”还远远不够,还要了解“直径和半径”。(板书)。请大家在书第56页下面的一段话中找一找,读一读,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定义。(生看书)
师:你能在自己的圆中画出圆心、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吗?
请一生到黑板前画,其余生画在自己的圆中。
(3)练习,判断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见课件) 判断后师生共同小结直径和半径的意义。
3.探究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1)画一画、量一量、想一想,学生自主探究。
师:在折一折、画一画中,我们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如若能量一量、想一想,老师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探究要求:请猜一猜、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你的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它们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有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有什么关系?2.在你的圆中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2)交流汇报小结: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d同时板书:d=2r或 r= 2
(设计意图:“画一画”和“剪一剪”使学生初尝成功的喜悦,在学生乐于动手的情况下乘机引导,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和“量一量”学习更多的圆的知识,学生在乐此不疲中探究得知圆的有关特征,探索再次获得成功的体验。“做中学”一方面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同时亦使学生们更爱学。)
(二)探究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1.生介绍圆规用法。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了解了圆的很多特征。看着大家手中大小不一的圆,老师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想让所有同学快速画出一样大的圆,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请几名学生回答。
师:圆规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画圆工具,谁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它的使用方法? 生说。
2.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师:谢谢这些热心的同学,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试一试了。动手画一个吧! 生画。
3.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注意事项。
师:动作还真快!在画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解决不了或是想提醒别的同学注意的问题?
生说。
4.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师:老师想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可以怎样做?
生说后画。
师:如果想在黑板上画一个直径是40厘米的圆,该怎样做?
生说师操作。
引导生小结并板书画圆的步骤:定长(半径)、定点(圆心)、旋转一周。
5.教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师:我们画的两个圆一样大吗?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呢?圆的位置又由什么决定?
小结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经验等方面来看,圆规的使用方法是每个孩子都乐于探求的,甚至部分孩子已经会使用。为了满足学生的心里需求,此教学环节一开始便抛出“怎样能让大家快速而又准确地画一个相同大小的圆”的问题,接着通过学生们“说一说”、“画一画”逐步总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最后教学的重难点便在孩子们的交流中顺利完成了。)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学习目标。
师:学习到现在,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能完成了吗?(再次出示学习目标) 生自由发言。
2.双基达标检测。
“闯关练习”
第一关:我的收获。
(1)今天我学习了圆的知识。我知道用O表示(),用r表示( ),用d表示( )。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是()。
(2)我还学会了画圆。画圆时圆规两脚分开的距离是(),针尖一脚固定的一点是( )。
第二关:选一选。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A.半径长度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 B.圆外
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 )叫直径。 A.直线 B.线段C.射线
第三关:判断对错。
(1)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100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3)等圆的半径都相等。(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5)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6)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
第四关:剪一剪。
老师有两张分别是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卡片(如图),你能把它们分别剪成最大的圆形卡片吗?
介绍《周髀算经》中的“圆出于方,方出于矩”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依然要回到生活中去。课始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指南,新课结束后,学生在体验学习快乐的同时应该不忘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练习一在结构上起到呼应作用,同时让学生学生们体会更多的是学有所用。课堂的高效还应不忘“双基”目标的实现。“闯关练习”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亦能考核学生双基的达标情况。)
四、欣赏、延伸,拓展提高
1.欣赏。(播放课件)
2.实践作业。体育老师要在操场上画一个直径是10米的圆,要怎样画?
(设计意图:“欣赏”使学生在放松的同时再次感受了圆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圆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的同时,亦给学生带来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下节课的学习定会让孩子们有所期待。)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定长(半径)定点(圆心)
旋转一周
[资料链接]
人最早是从太阳,从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那么是什么人作出第一个圆的呢?
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用一种尖状的石器来钻孔,一面钻不透,再从另一面钻。石器的尖是圆心,它的宽度的一半就是半径,这样以同一个半径和圆心一圈圈地转就可以钻出一个圆的孔。到了陶器时代,许多陶器都是圆的。圆的陶器是将泥土放在一个转盘上制成的。
篇二: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研究探时的意识,追求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资源
1.实物投影仪—台。
2.每小组《验证表》一张。验证表举例结论
3.比,除法,分数关系表:
比 前项相当于 后项相当于 比值相当于除法分数
4.卡片若干张。
(1)商不变的规律;(2)分数的基本性质;
(3)比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教课标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0—71页。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流程:创没情境——验证猜想——展示交流——意义构建——巩固拓展。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评价、组际交流评价。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中“0除外”的道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验证表,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目标:
(1)复习旧知,为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猜想奠定基础。
(2)启发学生大胆猜测,提出自己的假设。
过程:
(1)复习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通过填写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表,让学生发现比、除法、分数有很多相似之处?
(2)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联想: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没有类似的基本性质:
提出猜想:
(1)学生讨论比有没有类似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比和分数、除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个比就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看成一个分数,就可以遵循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最后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2)猜想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猜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目标:
(1)引导学生对验证猜想提出各自的想法与途径?
(2)组织实践活动,揭示知识本质,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3)营造协作学习氛围,组织讨论研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协作学习意识。
过程:
(1)小组讨论:这个猜想成不成立?是否具有普遍性?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2)小组代表发言,说出本组思路。
A组:我们想用一个比,用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得到新比,看比值变不变。
B组:我们想用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分数或者一个小数,看它的比值变不变。
C组:我们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看它们的比值变不变。
通过学生发言,让学生互相启发,产生灵感,对验证猜想的方法进行比较,使自己的实践活动更加具有科学性,更严谨。
小组合作,试着验证: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想法,用一个比或多个比进行验证,对验证结果进行初步总结。填写《验证表》。
3.展示交流,感受过程。
目标:
(1)理清知识脉络,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感受到探究过程,使学生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的条理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
(1)用实物投影展示各个小组的《验证表》。
(2)各小组代表发言,本组所得的结论。
(3)老师引导学生比较各组的结论。
(4)引导学生讨沦比的基本性质是否具有普遍性,有没有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变了的。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0,比值会怎样。
4.意义建构,体验成功。
目标:
(1)通过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信心。过程:
(1)引导学生讨论哪个组的结论比较全面,怎样说更严谨。
(2)集体归纳,板书。
(3)体验成功:我们发现的这个数学规律就叫比的基本性质,许多科学家都是这样提出猜想、实践验证,发现了许多大自然的奥秘,还有许多奥秘需要我们去发现、创造。
5.巩固拓展,灵活运用。
目标:
(1)利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应用比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过程:
(1)(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第71页练一练2)边练习边讨论:怎样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怎样化简最快最好。
(2)总结方法:联系旧知,灵活运用。
(3)灵活运用,抢答比赛。
五、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形成悬念,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和研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数学知识。如《比的基本性质》一课,传统的教学是:出示一组分数3/4、6/8、9/12,让学生发现3/4:6/8:9/12,接着把分数转化成比3:4=6:8=9:12,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接着是一层层的巩固练习。这个过程是老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受。不说让学生感兴趣,就是对其内容,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在应用时,会出现比的前项
篇三: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总四十八课时
第1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6例1,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相同的,能正确按混合运算顺序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类推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2/3+1/6=
3/8-1/4=
4/7×2/5=
5/9÷5/6=
完成后,抽几个学生汇报结果,并分别说一说一步计算的分数加、减、乘、除法该怎样计算?
2.教师告之学生:今天我们就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进行新课
1.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师:前面学习过哪些混合运算呢?
学生:学习过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师:计算这些混合运算时要注意哪几个问题呢?
通过教师的追问引发学生的积极回忆,在多个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总结。我们在学习整数和小数混合运算时,都很关注运算顺序、计算方法和书写形式这样三个问题。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的学习基础和研究重点。
教师:从刚才的练习中,我知道同学们对一步计算的分数加减乘除已经掌握得比较好了,怎样用同学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呢?这就要研究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凭借你们在学习整数混合运算和小数混合运算时掌握的运算顺序,大胆地猜测一下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教学预设一:
如果学生能猜出,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问:你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猜测呢?让其他学生明白是根据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和小数混合运算顺序来类推的。
教学预设二:
如果学生不能猜出,教师则先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和小数混合运算顺序,然后明确告诉学生,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在学生知道了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即:如果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我们知道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后,就可以试着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了。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例1:3/4-3/4×1/6
2/9÷[(1/2+1/6)×4/3]
先抽学生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第一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第二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4-②3/4×①1/6
29÷③[(12+①
16)×②43]
然后抽学生在黑板上来计算,让其他学生注意这个同学的计算顺序和书写形式。计算完后从三个方面组织学生对这个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评价:一是计算顺序对不对,是不是按照刚才讨论的计算顺序进行计算的;二是每一步计算是否正确;三是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在练习二十一第1、3、4题中各抽一小题,使一道题没有括号,一道题有小括号,一道题有中括号,让学生独立计算。计算完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展示,全班集体订正。
2.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师:我们已经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了。同学们能不能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呢?
建议教师选择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作为例题教学。
教师:你准备怎样来解决上面的问题呢?能把你的方法先说一说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先算出做学具用了多少纸?再用34m2来减去用的纸,就能算出还剩下多少纸?教师:按照你的意思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列出算式:34-320×4,引导学生说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写算式?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教师:按照我们讨论的解题方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按我们讨论的解题方法,应该先算做学具用了多少纸,也就是先算320×4,再算还剩下多少纸,就是用34减去用去的纸。
教师:按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又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按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乘法,也就是先算320×4,再算减法。
教师:按我们列式时解题想法的计算顺序和写出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致的吗?
学生:是一致的。
教师:说明什么?
学生:这说明我们列出的四则混合运算的算式是正确的。
教师:像这样检查自己写的算式是否正确?你们会了吗?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然后全班交流。汇报时说清楚:我的想法是怎样的?我写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我的想法和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否一致?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按要求添括号)
教师出示:2÷3/4-1/2×5/8,提问:如果这道题要求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该怎样添括号?指名学生回答,集体判断是否正确。
同桌按上题要求互相练习剩余两题。抽学生作业在视频台展示并评价。
2.练习二十一第1题剩余题目,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结
教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独立作业
练习二十一第2、3、4、5题。
札记: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相同的,能正确按混合运算顺序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课堂效果很好。
总四十九课时
第2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6页例2,练习二十一第6~9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分数混合运算中,有时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并能正确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混合
运算的简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如何正确地、灵活地应用运算定律来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的简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拿钥匙。
课件显示:一座数学宫殿的大门和两把钥匙,一把钥匙上写着:45×23+15÷34,另一把钥匙上写着:
(34-512)÷23。
教师:要想到数学宫殿去见识见识,必须要拿到这两把钥匙,怎样才能拿到这两把钥匙呢?就要正确
算出这两道题的答案。下面请同学们比一比,看谁最先拿到钥匙。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要注意
的问题。
2.搬石头。
课件显示:5块大石头,石头上各写着:
5.3+7.9+4.720-5.8-4.2
54×49+46×490.25×87×4125×(80+0.4)
教师:只要同学们齐心协力搬走这些大石头,你们就会进入一个新的数学天地。从上面的5个算式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算一算,想一想,怎样算才又快又对。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并让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算?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
3.猜测。
教师:通过上面的复习,我们知道在小数或整数混合运算中,可以使用一些运算定律使运算简便,那么这些运算定律是否对分数混合运算同样适用呢?
不管学生猜测“同样适用”或“不适用”,教师都按以下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教师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2:3/8+1/3÷5/9+2/5。
(1)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这道题按上一节课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先算除法,再算前一个加法,最后算后一个加法。即:
3/8+②1/3÷①5/9+③2/5
(2)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预案一:如果学生全部按上面的运算顺序做,则问学生:“这样能正确计算出结果,但计算起来是不是有些麻烦,能不能找到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促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找出能简便计算的地方进行简便计算。
预案二:如果有的学生直接用到了简便计算,则将不同做法的学生请到黑板上板书。
方法一: 3/8+1/3÷5/9+2/5
方法二: 3/8+1/3÷5/9+2/5
=3/8+1/3×5/9+2/5
=3/8+1/3×5/9+2/5
=3/8+3/5+2/5
【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07-01
数学的生命课堂教学设计06-18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07-15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5篇)01-18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15篇02-23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15篇)02-23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5篇)04-24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教学设计模板07-29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集合15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