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的基本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这些口算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一定要加以重视。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正因为它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我们加强了算理的理解,这一点的表现是非常明显的。在我具体介绍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
教材安排了3个小节,共8个例题,具体结构如下。
1.主题图:
鉴于主题图的情境离学生比较远,在修订教材时我们修改了主题图,改成发书的情境(注意,这里不是发学生的新课本,是发“环保小卫士”的宣传册),主题图中的小情境均在后面的例题中得到了使用,使主题图很好地发挥了作用。
2.属于原来内容结构的部分
从总体上来说,第一小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二小节(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第三小节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例1、例2在内容结构上是没有太大变化的。只是如上面所说的,在呈现加减法的算理时,增加了计数器的呈现(原来是小棒呈现),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加(减)的是几个一还是几个十,为学生理解后面的“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打好了基础。此外就是一些细节上的变化。
具体来说,如,P62例1,通过发书的情境引出10+20,对照摆小棒图呈现了计数器图,是学生清楚地看到是1个十和2个十相加,为下面学生说的算法提供了支持。紧接着让学生通过迁移,探索如何计算30-20,并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P64例1呈现了两种对照:一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对照;一是用来演示算理的小棒图与表示口算过程的算式对照(而且小棒图加的中间结果与算式中的中间结果用红颜色加强)。从而可以使学生很清楚地看到加的是几个一还是几个十,谁和谁相加,怎么加,从而能很好地理解算理,掌握计算的方法。P69例1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编排与此例题相同,只是由于计数器呈现算理更直观,将小棒图改为了计数器。“做一做”也加强了练习的针对性和对比性,以便加深学生的理解。P64:5+3、35+3;P62:3+2、30+20;P65第1题。P69:6-4、26-4;30-10、38-10
P65例2教学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内容与实验教材相同,细节处理与例1是相似的,这里不再重复。
P70例2教学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与实验教材相比,除了简化了数量关系外(原来带量“元”),呈现了两种算理与算法,实验教材只体现了退位(打开一捆再减),打开后再怎么减并没有体现。左边的方法是:打开一捆做破十减,结果再加上剩的几个十和几;右边的方法是:将打开的10和原来的几个合并,做20以内的减法。之所以这样呈现,是因为前面学生有丰富的破十减的经验,很自然地迁移过来,但这种方法要求记忆的量比右边的方法要大;右边的方法其实是我们进行竖式计算时要用到的,也比左边的方法更简洁。因此右边的.方法是我们要求学生逐步掌握并熟练的。
3.新增的内容
第三小节中的例3、例4、例5是新增的内容。
(1)例3(P74)
鉴于实验教材中的小括号出现的有些晚,我们在修订教材时做了调整,在将小括号的内容移到这里教学,原来的义务教材也是在这部分内容中引入的。引入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可以增加式题的练习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二是为后面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做好知识上的准备。这部分内容老师们都很熟悉,不再赘述。
(2)问题解决:例4、例5
在实验教材里,这里安排的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在修订教材中由于对整个解决问题的结构做了重新调整与丰富,这类问题被移到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而本单元则新编了2个解决问题:连加和连减相同的数,丰富了解决问题的内容。从整个知识结构上来说,它们一方面可以巩固学过的加减法知识,另一方面为二年级学习乘除法做了一些铺垫。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看,除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外,重点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策略解决问题,如画图、操作、加法或减法计算、数数等。因为内容比较简单,不再详述。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设计07-04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07-03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04-24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06-21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教学设计01-28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范文02-17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0篇07-15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07-03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范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