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时间:2024-07-08 19:25:40 晓丽 教学评价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精选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评价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精选15篇)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1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还是显得落后。现实状况也不容乐观,职教类生源数量聚减,职业学校面临生存的危机。庆幸的是,各个学校的领导阶层已经关注到这些,校外办班点,东西南北学校合作等措施的实施,已逐渐缓解生源数量的问题,但是生源的质量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就职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厌学、学不懂等诸类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旨在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职校学生能在学习上有所提高。

  一、职校教学现状

  1.教材过少,学校制订的教学计划空洞。

  中职教师都知道,现在的中职学生素质逐年下降且学生成分较复杂,他们大多是中考成绩较差的初中学生,这就对教材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有的中职教材只适应一般学生的教学,对于本校以初中为起点的学生来说显得不相适应。如此,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就显得空洞,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实际教学任务。

  2.理论教学“本本主义”较重。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误导,许多职校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都是单一的书本教学法,上课的时候教师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就可以了。殊不知这些书本知识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不适应职校学生的学习要求,不能够发挥他们的特长,更没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产生学生上课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

  3.师资队伍结构比较单一。

  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我校招收的教师大多刚刚毕业或者任教不久。因此,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的教师很少,什么样的教师适合职校教学,还在摸索探讨之中。加上现在职业学校走的.基本是以实习为主,培养学生动手技能,以理论文化课作为补充的新路。而由于现在的职业学生往往学习基础较差,对文化课的学习总提不起精神,从学不懂到厌学再到不学,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成绩门门红灯,而我们则失去了“因材教学”“因人教学”的意义。

  二、过程评价方案设计

  我认为,既然职业学校不是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研究性人才,而是培养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服务型社会劳动创造者,那么怎样上好职业学校的课,成了我们这些特殊的教育工作者一项艰巨的任务。我经过五年的学习研究,设计出一个对学生过程评价的方案,并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

  综合评价分100%=试卷卷面分a%+平时综合分(100-a)%

  其中平时综合分100%=笔记分30%+作业分30%+上课表现30%+平时印象分10%

  公式中的试卷卷面分为最后考试试卷的最终得分,a取决于考试最终的难易程度分别为60和70。

  针对现在的职校学生上课不记笔记的现状,我要求学生每节课都要记笔记,并且每个月检查评分一次。评分等级为优100分、良90分、中80分、及格70分、不及格60分,如果有学生实在不能完成,则要求补全,并以及格计算成绩。

  为避免学生抄袭作业,我一般会从90分钟的教学时间中留20―30分钟给学生完成作业。在学生做的作业中,如果认真完成的则在每次上课前进行表扬,得到表扬的则给予2分奖励。

  上课表现分指学生上课时的各种表现。如回答问题,举手并答对的加5分,答错的加2分;点名回答正确的加4分,答错的不加分。这种奖励的措施优点是可以激励学生回答问题,缺点是回答问题的总是那么一些人。所以我就规定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一次课(两节课)不能超过3次。

  平时印象分一般是指学生上课有没有迟到、旷课、睡觉、讲话,有没有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做其他事情,等等。

  三、过程评价方案设计优缺点分析

  这种评价方案针对现在的职业学生的特点制定,我认为其优点有:

  1.教学中的多元互动性,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特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陷阱”。

  2.评价内容的多维性,这种评价范围广,改变了以往“一张考卷,一张成绩单”的单一评价方式,它对学生的心理、生理、智力、校能、情感、行为、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优势、不足等都进行了记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且能够让学生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更多的认识和感悟。

  3.评价形式的综合性,这种评价形式可以充分把职业学校教学目的表现出来,能够让那些学习头脑不“好”,但其他表现不差的学生也有机会进入优秀学生的行列。

  但是,这种评价设计也有缺陷,比如加减分值的设定有时流于随意,考试考查科及实习教学科目的考查容易主观化,我认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这种以教学过程评价方案为雏形的评价体系的建构,使我们能以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教师、学生两者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况且,从评价理念来看,此种评价方案也已经注意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够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也注意了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评价内容的多维及评价方式的灵活多样。从评价操作可行性来看,也容易操作,如综合平时分也都是教师在对学生教育教学中已经做过的,只要做好个体的记载就可以了。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2

  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各要素分析和设计的外化成果,通常包括课程标题和概述、教学目标阐述、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评价与反馈设计、总结与帮助等内容。对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有助于设计人员反思自己的设计过程,尽可能避免一些由于设计上的疏漏而导致试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可以从教学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可实施性、创新性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1.完整性和规范性

  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所有必需的环节应明确写出,而且要前后一致,是一个整体的解决问题方案,而不是各个要素地简单的堆砌。

  (1)教学目标阐述

  确定的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仅反映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而且能体现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差异;目标的阐述清晰、具体、不空洞,不仅符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而且便于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

  (2)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认知特征、起点水平和情感态度准备情况以及信息技术技能等方面详细、明确地列出学习者的特征。

  (3)教学策略选择与学习活动设计

  多种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教学策略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成功实现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和策略一致,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教学活动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活动要求表述清楚。

  (4)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

  综合多种媒体的优势,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资源能促进教和学,发挥必需的作用。

  (5)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思路清晰(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结构合理;注重新旧知之间的联系,重视新知识的运用;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有层次性,能够体现学生的'发展过程。

  (6)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

  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有合理的习题练习,练习的内容、次数比较合理,有层次性,既能落实双基要求,又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提高;注重形成性评价,提供了评价工具;针对不同的评价结果提供及时的反馈,而且以正向反馈为主;根据不同的评价信息,明确提出矫正教学行为的方法。

  (7)总结和帮助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和困难有所估计,并提出可行的帮助和支持;有完整的有课后小结;总结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学习的主题,重点关注潜能生的需求。

  2.可实施性

  评价一个教学设计方案的优劣,还应从时间、环境、师生条件等方面来考虑其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时间因素

  即运用此方案于教学时,所需时间的多少,包括教师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时间等。教师的教学时间应含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量,教学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量等;

  (2)环境因素:对教学环境和技术的要求不高,可复制性较强;

  (3)教师因素:方案简单可实施,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特点及其预备技能;

  (4)学生因素:针对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预备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要求比较合理。

  3.创新性

  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有效应用。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音乐教学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目的

  通过正确多方位评价,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成绩,鼓励并支支持孩子进一步学习。以新课程为标准,着重从全面发展或富有个性和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从多方位灵活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方面做出评价。

  一二年级低段

  一、评价目标:

  1.巩固本学期的新知识、新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2.使学生获得进一步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

  二、考核对象:

  一、二年级全体学生

  三、考核时间:

  第18周——第19周

  四、考核方法:

  评定等级:成绩可按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评定。

  五、考核内容:

  (一)平时考核,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占总成绩的20%)。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参与表演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给一个评价,作为最后成绩的一部分。

  (二)趣味考核,给学生自由的展示舞台(占总成绩的80%)。

  1、歌曲演唱(占50%)学生自由选择一首歌曲,要求是本学期所学习的内容。(加分内容:加动作进行表演)。

  2、你唱我点(占30%)教师选定考核的范围从中选择一首歌曲让学生唱,要求学生完整演唱,咬字清楚,节奏正确。 注:歌曲有两段的以唱第一段为主。

  三四年级中段

  一、评价目标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音乐教学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项目

  音乐成绩考核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

  1.学习态度:按照平时记录的课堂纪律、歌曲学唱情况、欣赏表现、音乐知识学习运用能力等综合评定。(40分)

  2.基础知识:对本学期音乐知识的掌握,用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30分)

  3.基本技能:演唱能力。(30分)演唱水平: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所唱的歌曲,歌曲范围为本册学唱歌曲。

  要求:

  1.用正确的姿势、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2.演唱形式演唱学过歌曲,大胆不喊不耻,表情自然大方。

  3.能够在唱歌时做即兴地律动或动作

  三、评价注意事项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音乐学科教学评价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评价,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营造愉快和谐的评价氛围,淡化学生的考试心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

  2.要根据各学科不同的目标及学生不同的音乐水平恰当地选用评价形式和评价方法。 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我们老师进取,完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五、六年级高段

  一、评价目标:

  音乐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评价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教师可以掌握音乐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达到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今后有效学习;家长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绩,鼓励和支持学生有针对性学习。

  二、评价对象:

  小学五、六年级全体学生。

  三、评价方法:

  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平日表现与期末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进行综合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的评定占20%,终结性评价占80%。将最后的综合成绩作为学生本学期音乐学科的有效成绩(采用等级制)。评定等级:优、良、合格和不合格。

  四、评价内容及标准:

  1.形成性评价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因此,音乐教学要将对学生的经常性的形成性评价加以记录,尽可能地对所有学生实施日常的形成性评价。音乐课代表辅助音乐教师进行记录。 评价内容:

  (1)上课认真,带齐音乐学习用品;检查书籍爱护程度。(态度)

  (2)能认真演唱歌曲。(唱)

  (3)能用悦耳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情感)

  (4)能认真聆听欣赏音乐。(听)

  (5)能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说)

  (6)能随音乐律动并会编简单舞蹈。(创编)

  (7)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练习)

  (8)能与组员一起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合作能力)

  (9)参加课外音乐艺术活动。(兴趣爱好)

  2.终结性评价 评价内容:基础知识、唱歌考试形式:随堂考试。

  考试范围:

  (1)基础知识(包括音乐欣赏)——以试卷的形式进行卷面考试年级全册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包括乐理知识、音乐常识、作品分析以及音乐欣赏等。

  (2)歌曲演唱——以抽签的方式进行考试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音乐教学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目的

  通过正确多方位评价,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成绩,鼓励并支支持孩子进一步学习。以新课程为标准,着重从全面发展或富有个性和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从多方位灵活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方面做出评价。

  三、评价原则

  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评定学生音乐成绩时:一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二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条件做出公正合理的综合评定。

  四、评价内容:

  看、唱、听、表。 看(注意力集中、看老师、看黑板、看书、看同学表演等);唱(演唱、唱游、说唱等);听(倾听、听辨、听同学发言等);表(积极参与,大胆表现,敢于标新,结合相关知识、作品,表达自己的体验、自由表演等)。

  五、评价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等方式进行。

  2、定性评价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科学性。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

  六、学期终结评价

  学期终结评价是目标达成评价,主要是总结、了解学生一学期或学年在学习过程中行为形成、能力培养、知识掌握等,它包括课堂练习、纪律、学习情感态度等,这一评价一定要和平时的综合素质形成评价和教材最后的期末测试相互结合起来。

  综合终结评价表看唱听表总评

  1、评价等级:A、B、C、D四个等级。

  2、采用自评和组评的方式音乐测试应该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评价方式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评、同学的互评、教师的总评相结合。要做到即尊重学生又加强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即是了解教师自己的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手段,也是激励学生创新、实践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感受愉悦、满足和自信,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5

  1.教学内容解析

  教学内容主要指“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学知识及其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解析的目的是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的准、精、简。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解析要做到:

  (1)正确阐述教学内容的内涵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阐明其核心,明确教学重点;

  (2)正确区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

  (3)正确阐述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位知识、下位知识,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

  (4)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

  2.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依据。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做到:

  (1)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述课堂教学目标;

  (2)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

  (3)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5)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具体内容,避免泛化。

  3.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的核心是学习条件分析。学习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条件的分析是确定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的前提。鉴于学习条件(例如,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复杂性,本标准着重强调如下要求:

  (1)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日常生活经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等);

  (2)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

  (3)确定“已有的基础”和“需要的基础”之间的差异,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学生通过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师帮助下消除;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并分析突破难点的策略。

  4.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策略是指在设定教学目标后,依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为解决教学问题而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策略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教学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并做到具体且针对性强:

  (1)对如何从学与教的现实出发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的分析;

  (2)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的分析;

  (3)对如何围绕教学重点,依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

  设计“问题串”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分析;

  (4)对如何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适当帮助的.分析;

  (5)对如何提供学生学习反馈的分析。

  5.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实践两个方面。从操作层面看,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步骤和方式。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意说清设计意图。

  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

  (1)根据不同知识类型学习过程安排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和学习兴趣,呈现有组织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理解、探索知识的数学思维活动,通过练习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提供应用性情境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等;

  (2)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内容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有计划地再现和纠正,使知识(特别是数学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

  (3)学生活动合理有效,教师指导恰时恰点: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思考;

  (4)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机智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根据课堂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通过观察、提问和练习等及时发现学习困难并准确判断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教学,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

  (5)设计的练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的作用,又在帮助学生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恰当运用学习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7)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包括教育技术在内的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6

  一、教学评价的概述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

  1、教学评价

  是指在教学情境中,把获得的学生学习的信息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教学设计》盛群力等编著.12 P354)

  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系统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资料,并通过量化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性判断,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教学的完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

  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等)

  是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搜集证据,从而对学生通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李秉德,《教学论》)

  2、 “地理教学评价”

  以地理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一切可行的科学方法系统的收集信息,对地理教师教地理的理念、策略、方法与学生学地理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变化进行判断的过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夏志芳P321)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系统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和地理课程目标,对地理教学的要素、过程与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P176)

  根据一定的地理教育目标,运用多种科学可行的方法或手段来系统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对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对象、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地理新课程测量评价》段玉山2003 P4)

  根据一定的地理课程目标和地理教师工作职责,运用多种科学可行的方法或手段来系统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对地理教学活动中的要素、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和地理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服务和决策的过程。(《新理念地理教学论》李家清P200)

  (二)教学评价的历史演变

  1、古典教育教学评价萌芽时期

  教学评价伴随教学的产生而产生,最早的教育评价形式是针对学生的学力检验。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学记》

  2、科举时期

  中国持续了13的科举考试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教育评价形式。教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为统治阶级选拔有才。这种与评价相关的选士活动,主要依靠主观判断,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

  从隋炀帝创科举制度开始至清末废科举止,科举制度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网罗人才、选拔官吏、扩大统治队伍的最主要途径。它的考试标准、内容及形式对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乃至对近代各国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3、教育测量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和教育统计学的发展,教育工作者们开始探讨如何将心理测验的方法应用于教学领域,实现学业成绩考核的客观化、标准化和数量化。

  4、教育评价时期

  随着新心理学和新教育学的发展,教育测量逐渐受到批判,教育测验逐渐向教育评价发展。最早倡导从“测验”转向“评价”的是美国教育评价与课程论专家泰勒。

  桑代克,19发表《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提出“凡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他被喻为“教育测量之父”,拉开了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测量运动的序幕。

  美国1933年发起“八年研究”,成立了由泰勒领导的评价委员会。1942年该委员会发表了“史密斯——泰勒报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评价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奠定了现代教育评价的基础。

  泰勒认为,评价必须建立在清晰地陈述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促进目标的实现。这就是“泰勒评价原理”——“行为目标评价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等)

  (三)教学评价的目的

  1、确定以有水平(教学前评价,测定学生学习的准备状况)

  教师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先决技能,对教学起点进行合理设定。(最近发展区)

  2、测评教学效果(总结性评价,测定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

  教学的策略方法是否恰当?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向家长和教育管理者汇报

  3、调整教学过程(形成性评价,测定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的进展情况)

  诊断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状况,对症下药。

  4、促进学生学习(诊断性评价,测定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学习策略,把评价变为学习的过程。

  (《教学设计》盛群力等编著2005.12 P354 P358-359)

  (四)教学评价的类型

  教学评价渗透在教学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1、按照评价的功能不同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身评价)

  3、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4、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分(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

  布卢姆认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分数和等级,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上。

  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要对学生在一门课上的学习结果作出全面的评定,并把评定成绩告诉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学习论》施良方著1994p333)

  二、我国地理教学评价现状(《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李家清主编)

  1、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

  以期中、期末考试,以及中考、高考等高厉害性考试为主,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

  传统地理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①评价功能失调

  ②评价重心偏离

  ③评价标准机械

  ④评价方法单一

  ⑤评价对象被动

  (万国平,李家清,张胜前.“异质的平等”:地理教学评价新视点.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

  2、新课程地理教学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与传统相比的转变:

  ①评价目标发展化

  ②评价内容综合化

  ③评价主体多元化

  ④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地理教学评价的内容

  1、对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

  2、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

  3、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的评价

  4、对学生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

  5、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

  四、地理教学评价的方法

  1、课堂观察与提问

  2、交流式谈话

  3、纸笔测验

  4、问卷调查

  5、成长记录袋

  五、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

  1、诊断作用

  2、导向作用

  3、调控作用

  4、激励作用

  六、地理教学评价功能

  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引导地理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2.促进地理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3.促使地理教师参与地理教学改革

  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重要策略

  1.促进学生改进学习

  2.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李家清2009 P200)

  七、评价方法与工具

  1、纸笔测验

  2、表现性评价

  3、评定量表与检核表

  4、档案袋评价

  5、口语评价与轶事记录

  (《教学评估——多种评价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李坤崇著)

  八、教育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主要指的是“谁来评价?”的问题。形成性评价设计应当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学生以及身居课堂之外的家长等“利益相关者”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

  (1)学生——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进行学习,同时本身也参加评价。

  (2)教师——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改进教育实践,同时也根据学生的状况被评价。

  (3)家长和当地居民——根据学校的说明获取评价相关信息,同时也基于不同立场参与评价。

  (4)教育行政机构——根据学校家长提供的评价信息和行政机关实施的各种调查信息,为学校和学区提供支持。

  (5)第三方机构——由学校和教育部门以外的人员构成的,进行外部评价的机构。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7

  教师教学评价分两部分,其一是对平时教学情况打分,其中责任心占10分,教学资料占10分,教案占10分,上课占10分,作业占10分,六项合计为60分:其二是合格率占10分,优秀率占10分,平均分占10分,名次占10分,四项合计为40分,教学情况两部分合计满分为100。

  一、语文教学评价办法

  1、合格率。(满分10分)

  一、二年级合格率为95,达到得6分,合格率为100得10分,低于合格率3扣1分,从6分中除。

  三、四年级合格率为90,达到得7分,合格楼为100得10分,超合格率2得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合格率2扣1分,从7分钟扣除。

  五、六年级合格率为90,达到得8分,合格楼除为100得10分,超合格率1得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合格率1扣1分,从8分钟扣除。

  2、平均分。(满分10分)

  一、二年级均分为85,达到得6分,超均分3分加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均分1分扣1分,从6分中扣除。

  三、四年级均分为80,达到得7分,超均分2分加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均分1分扣1、分,从7分中扣除。

  五六年级均分为80,达到得8分,超均分1分加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均分0.5分扣1分,从8分中扣除。

  3、优秀率。(满分10分)

  一、二年级优秀率得6,超5得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优秀率3分扣1分,从6分中扣除。

  三、四年级优秀率得7,超3得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优秀率2分扣1分,从7分中扣除。

  五、六年级优秀率得8,超2得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优秀率1分扣1分,从8分中扣除。

  4、名次。

  期末检测名列得10分,第二名得9分,以此类推。本名次在上学期末基础上进1名加1分,加满为止,同上期相比,若降低一个名次扣1分,升降分值在名次得分钟扣除或增加。

  二、数学教学评价办法

  1、合格率。(满分10分)

  一、二年级合格率为95,达到得7分,加到10分为止,超合格率3加1分,从6分中扣除,若低于合格率此项以0分计算。

  三、六年级合格率为85,达到得8分,超合格率2加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合格率此项以0分计算。

  3、优秀率。(满分10分)

  一、二年级合格率为95,达到得7分,超合格率3得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合格率此项不分。

  三、六年级合格率为85,达到得8分,超合格率2加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合格率此项不分。

  3、平均分。(满分10分)

  一、二年级均分为95,达到得7分,超均分3分加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均分不得分

  三、六年级均分为80,达到得8分,超均分2分加1分,加到10分为止,若低于均分不得分。

  4、名次。

  期末检测名列第一名得10分,第二名得9分,以此类推。本名次在上学期末基础上进1名加1分,加满为止,同上期相比,若降低一个名次扣1分,升降分值在名次得分钟扣除或增加。

  三、平时教学情况评价办法

  1、责任心。

  服从领导分配,能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差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学基本功过硬,工作责任心强,虚心好学,团结同志,关心集体,师德高尚,也与奉献,教学效果好(检测名次在者得10分,四五名得8分,其余的6分)

  2、教学资料。

  能按时完成学校及教导处下发和各类表册,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类计划,学期结束时有高质量的总结,上交听课记录、学困生转化、家访联系卡、科学实验报告、英语听力、语文阅读检测资料,全部交齐的10分,缺者扣分。

  3、教案。

  教学环节齐全,有自己独特的简介,不抄袭旧教案,提前备好课,能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充实教材内容,加法有创新,能自制课件或教具辅助教学,书写规范、简明、实用,有板书设计和教后记。优秀得10分,合格得8分,较差的6分。

  4、上课。

  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前准备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结构设计合理,知识传授准确严密,重难点突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坚持听课评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授课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态大方,语言简洁、生动、有逻辑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板书工整规范,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内容适中,教学效果显著。优质得10分合格的9分,交叉的8分。

  5、作业批改。

  作业布置科学合理,难易适中,有代表性,批阅及时,尽量做到面批面改,重视学生作业书写格式指导,工整规范,作业布置不搞一刀切,对困难生吃偏饭,作业以基础知识为内容,不加重学生作业负担,作业批改打分依据每学期两次作业检查和教导处不定期的抽查,分优、中、差三等,得分分别是哦10 、9、 8分,无书面作业的学科的任课教师,作业批阅打分为5分。

  6、教研。

  能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有教研课题,有于专题相关的教验论文,大胆尝试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或课例获省级以上得20分,地级得10分,市级9分。对请假超过一月的教师,教学成绩考评取本次教学打分均分的一半进行打分。对任两个年级统考科目的教学成绩得分是将两个班均分相除以2后,按各项得分打分。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8

  一、评价的目的意义

  (1)促进党的教育方针的真正落实,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调整教育教学各因素、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和权重,控制教育教学和课内外活动向最优化、素质教育化方向发展。

  (3)激励学校、教师、学生积极进取,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4)对学校、教师的工作状态和成效以及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效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

  二、评价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评价与特长评价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多种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突出对其有益的`个性心理和特殊才能素质进行评价。

  2.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的原则

  在对结果评价的同时,加强对教学常规的建立与管理,教研活动的开展与实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益与效果,对单元教学效率与效果的评价。

  3.坚持整体评价与抽样评价结合的原则

  在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定期整体评价的同时,适时采用不定期分项抽样评价,加强对教育教学状况和效果的宏观监控和微观管理。

  4.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的原则

  以定性的“等级”和“评语”评价为主,以定量的“百分数”和“百分率”为辅,使评价尽量科学合理。

  三、评价的基本程序

  1.分级评价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价。

  2.先过程评价,后阶段评价

  过程评价采取随机抽样或等距抽样的办法进行不定期评价。阶段评价于学年末和学期末组织进行。权重分别为0.4和0.6。

  学校坚持对教学过程和单元、学期教学质量进行系统评价。

  四、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教学常规管理水平评价(权重0.2)

  (1)教学常规管理水平评价,主要对学校教学常规的建立、管理和教学工作运行状况进行评价。

  (2)教学常规管理水平评价,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结合、“听看查访”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3)评价依据《两河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评价标准》中的指标进行较客观的评价,每项指标达到计1分,未达到计0分。

  (4)全部指标均达到为“优秀”等级;有两项未达到为“良好”等级;有四项未达到为“基本达标”等级;有五项以上未达到为“待达标”等级。

  2.教研水平评价(权重0.2)

  (1)教研水平评价主要对学校基层教研组织的建设、地位、活动状况、活动成效进行评价。

  (2)对活动状况的评价,采取随机抽样直接参与的方法进行;对其他方面的评价,采劝听看查访”的方法进行。

  (3)全部指标均达到为“优秀”等级;有两项未达到为“良好”等级;有四项未达到为“基本达标”等级;有五项以上未达到为“待达标”等级。

  3.教学效率评价(权重0.2)

  (1)教学效率评价主要对各科课堂教学效率进行评价。

  (2)课堂教学的评价,采取定期普查和不定期抽查结合的方法进行。

  (3)评价参照《各科课堂教学基本结构》,依据《各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由学校评价组进行综合评价。

  (4)先定量评价,再定性评价。定性评价除明确等级外,还应针对教学风格、突破创新方面、主要问题及改进意见作简短评语。90分及以上为“优秀”等级,75分及以上为“良好”等级,60分及以上为“基本达标”等级,60分以下为“待达标”等级。

  4.教学效果评价(权重0.4)

  (1)以分课目标为基础,以单元测评矫正补偿为关键,以阶段质量标准为准绳,逐步建立全面、系统、规范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2)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主任、家长、学生三者结合,加强对学生日常思想行为的评定、指导,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评定均采取等级制,利用班会时间,广泛开展同学之间的互评互学活动。《评定表》由学生个人管理,定期(两周)与班主任、家长见面,并评定等级。

  (3)各学科的学年和学段阶段性评价,由中心学校组织进行,权重分别为0.4和0.6。非统一测试学科由各学校组织安排进行。

  (4)音乐、体育、美术、劳动、社会五个学科的评价,采取平时评定和学年、阶段评定结合的方式进行,权重分别为0.4和0.6。平时评定主要对学生课堂学习态度、各次作业情况或各项技能、技巧、能力进行评定。

  (5)平时评定分别由班主任和各科科任教师组织评定;学年和阶段面测由学校组织不少于3人的测评组评定;学年和阶段笔测由学校根据情况组织评定。

  (6)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测评,教育内部可以使用百分制操作,但对外(学生、家长、社会)小学各学科均采用等级制。设“优秀”、“良好”、“基本达标”和“待达标”四个等级。折算按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分及以上为“良好”,60分及以上为“基本达标”,60分以下为“待达标”。

  (7)学生参加学校及以上级别的各种竞赛、展评、表演等活动获奖,当年相应学科的相应方面的测评可以免测,并记为“优秀”等级。

  (9)对各科教学效果的统计和分析,依据统计表,按平时、笔测等不同项目分项统计分析。在统计分析中,应特别重视单科达标率,全科达标率和单科优秀率、全科优秀率,增加对特长生的统计和分析。

  (10)学期和学年结束,均应依据《学生素质报告手册》对学生进行全

  面的分项等级评价和综合评价。分项评价表均留有一些空项,学校应根据办学特色、学生实际、学生个性和学生特长等作补充填写。综合评价应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即“等级+特长+鼓励”。综合评价由学生、教师和家长三者结合进行。<学生素质报告手册》由学校归档保存,定期与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见面。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9

  一、教学常规

  (一)学期计划

  (二)备课

  (三)上课

  教师要认真实施教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与学同步,获得教学最佳效果,做好课前准备,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无故离开教室,未经教导处同意,不擅自调课、停课、代课,遂循教学规则,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教学语言清晰,讲究教学效果。

  (四)作业布置与批阅

  文化课作业份量要适当,要求要严格,语文要有课文练习,每课批阅一次,作文全期大作不少于6篇,要求详批详改。5篇小作,5篇只查不改。数学每天批阅一次。英语一、二年级每周批两次,三年级每周批四次。专业课作业除完成书本上的练习题外,任课教师还应根据需要布置一些室外作业,让学生进行实地

  操作练习。书面作业和室外作业教师都要及时批阅和检查,周课时在3节以内(含3节)的每周批阅一次,周课时4节每周批阅2次,周课时5节每周批阅3次,周课时6节及以上的每周批阅4次。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字迹工整,符号统一,要有批阅累计次数,具有指导性启发性,批改作业应作好记录,优秀作业要表扬,不好的要重做,缺漏的要补做,错的要更正,要把作业记入平时成绩。

  (五)听课

  1、学校领导要深入教学第一线,经常听课。听课每周1-3节,全期不少于15节。

  2、各教研组每期要举行3-5次公开课,进行教学专题研究。公开课要集体备好课,印发教案,交教导处备案。教研组长每周听课1-3节,全期不少于15节。

  3、教师要相互听课,包括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文化课与文化课之间,提倡新老教师和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相互学习,高级教师全期听课10节,一级教师15节。三年教龄以内的教师听20节,新教师听课不少于30节〈以上听课如有作假,每发现一节扣20元〉

  (六)教学辅导

  教学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教学辅导的主要任务是:(1)负责好辅导时间内的'纪律;(2)释疑、解难、指导方法。要求不迟到、不早退,兼顾所负责的班级。

  (七)教学检查

  教务处每期进行三次教学检查。

  第一次,开学初进行,检查教师的学期教学计划。

  第二次,期中进行,检查教师的备课、听课、作业批阅及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改进教学。

  第三次,期终进行,检查教师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及领导与教师的备课、作业批阅、听课情况等。期终教学检查应对教师的教学作出基本的估价,并将其

  情况填表存入教学档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也可能采取随机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八)学业成绩考核

  学校每期组织期中、期末两次目标,命题、制卷、评分、统分均由教务处统一组织。专业课的考试要有一定份量的实践题,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期成绩总评包括平时成绩和作业(占30%),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40%)。

  二、教研教改

  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是增强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所有任课教师都应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每一位教师要参与一个课题研究,全期必须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教学心得,参加教研教改活动不少于6次。

  三、教学质量评估量化计分办法(见下页)

  网友评论:

  排序方式:按评论时间|按最新回复|按回复数量

  发布评论: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10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及办园水平,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通知》、《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中共xx市委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等相关要求,制定本评价方案。

  二、评价内容

  (一)园务管理。重点评价常规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管理、保教过程管理、安全卫生、领导水平、发展成效等。

  (二)队伍建设。重点评价师德建设、人员配备、岗位能力、业务培训、园本教研等。

  (三)保教水平。重点评价一日常规、课程建设、游戏活动、幼儿发展水平等。

  三、评价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面向所有幼儿园,面向全体幼儿,面向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保教质量评价既注重实绩,也重视幼儿个性发展、能力提高等要素。

  (二)科学性原则。对保教质量的评价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态度和方法。坚持发展性评价,做到评价与教学管理相结合,评价与教学研究相结合,评价与教师发展相结合,评价与保教质量的持续提高相结合。

  (三)保教并重原则。“保教并重”被视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体现着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评价,要从保育和教育两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

  四、评价办法

  (一)评价构成要素

  1.过程性评价(40分)。通过保教工作常规检查、幼儿发展水平测评、社会满意度调查等项目进行。

  2.综合性评价(60分)。通过保教工作视导的方式,涉及幼儿园管理、保教水平、幼儿入园率、教师合格率、创建达标、幼儿发展水平测评等内容。

  (二)评价构成分值

  保教质量总分(100分) = 过程性评价(40分) + 综合性评价(60分)

  (三)评价折算办法

  1.过程性评价?(40分)

  评价内容见《印江自治县幼儿园常规工作检查记录表》,记载分值为100分。

  折算方法:过程性评价得分=被查幼儿园历次常规检查总分检查次数40%

  2.综合性评价(60分)

  评价内容见《印江自治县幼儿园保教工作综合评价表》,记载分值为100分。

  折算方法:综合性评价得分=被查幼儿园综合评价得分60%。

  3.评价的组织实施

  过程性评价工作由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牵头组织实施,每学期一次;综合性评价工作与县教育局对乡镇(街道)中心校(学区办)年度教育高质量考核同步统筹安排实施。

  五、评价结果运用

  (一)奖励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成绩作为评比先进单位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县教育局设立“保教质量先进单位”“保教质量先进个人”等奖项。

  对于保教质量评价成绩优秀幼儿园授予年度“保教质量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优秀占比15%左右。

  对在幼儿发展水平测评中评价优秀的幼儿教师,按15%的比例进行个人表彰,授予本年度“保教质量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二)问责

  1.县教育局对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结果建立通报制度,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保教质量评价结果,作为对乡镇(街道)中心校、幼儿园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与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兑现挂钩。

  2.凡评价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幼儿园,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和后果给予园长、业务园长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必要时采取组织措施。

  3.对师德师风败坏、保教行为失范、保教效果差的`教师,视其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扣除绩效工资、待岗(待岗期间进行跟班学习并根据有关规定发放部分工资)等处罚,并对师德建设不力、保教质量差的幼儿园园长和分管园长进行责任追究。

  4.凡在评价过程中,评价人员参与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5.县教育局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对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结果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研究,诊断梳理有关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帮助幼儿园找准原因,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补救措施,确保幼儿园保教工作目标的达成和保教质量的稳步提高。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11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探索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新的指标体系,大力推进我市课堂改革实验工作,促进我市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深入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温州市中小学课堂评价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目标

  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行是新课程实施的难点和关键,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速度和程度。如果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目标、行为、方式习以为常,学生的学习方式、态度、习惯依然如故,那么课程改革必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我市旨在通过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十大转变(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目标)。

  1.在教学目标上:促进教师由一维的课堂教学目标向三维的课堂教学目标转变。老师在完成知识、技能目标同时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方法、态度,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和谐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在学生要求上:促进教师过分强调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而且要把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来开发,采取分层教学,因人而异,分别对待,以体现因材施教、各有发展的要求。

  3.在教学内容上:促进教师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单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及科技发展,适当拓宽知识面,根据学情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从而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4.在教学方法上:促进教师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转变。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法。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趋向的新教学方法,尝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研究式教法,注重多法结合、灵活运用。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教学的发展功能和育人的功能。

  5.在教学活动上:促进教师过分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教师要凸显新课程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的价值追求,实现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全面发展本位的转移。教师要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营造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6.在师生关系上:促进教师由不够民主、不够和谐向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转变。教学过程中师生要优化合作,使学生在平等对话心态下主动参与,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性得到解放;使上课成为师生共同分享和理解体现生命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7.在教学手段上:促进教师由不够重视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积极主动运用何许为,尝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化教学环境,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8.在学生评价上:促进教师评价过于强调学生成绩,甄别考试选拔的功能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转变。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多元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质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改变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传统评价观念和做法。

  通过上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从而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主性、探究性、互动性和合作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现任感,为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意交往是教学的活力,互动是教学的核心,发展是教学的目的。我市课堂教学评价实施必须注意体现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从整体出发,综合动作,实现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协同、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的协同、课堂实施与课堂开发的协同、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的协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2.主体性原则: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评价课堂教学的焦点也应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情绪体验、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方面。教学中要把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设计,使学生激情和活力。

  3.发展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关心每一个8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并不失时机地给予关照和偏爱,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各有所长。要注意挖掘隐含在课程中和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智力和非智力资源,精心创设一些对智慧和意志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的勇气与热情。

  4.过程性原则:教学过程要加强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的教学,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应急能力等;要加强认知过程教学,实现知识经验与原有认知结构的有效“同化”与“顺应”。

  5.开放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应做到课程内容的开放,课程目标的开放,课程实施的开放。教师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的心态保持开放和自由。要加强开放性的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敢于标新立异,尤其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中,更应注意在这方面引导和培养。

  6.体验性原则: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体验情境,使学生在充分参与的基础上获得个体生命的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参与,在参与中得到充分发展。

  7.激励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方面来源于外在的激励,即他人的肯定:另一方面来源于内在的激励,即学习者本身的成功体验。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看,学习的评价应让学生充分得到尊重,使学生的主体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评价强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引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评价应让学生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体会到学习的魅力,促进学习不断深入和可持续发展。

  8.可操作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人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在有限的时间内,依据评价指标要素可同步做出价值判断。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标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确定、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三、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内容(100分)

  (一)教学设计(25分)

  1.教学目标(计10分,每项5分)

  ①符合实际: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及学生实际;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学生差异。

  ②可操作的程度:教学目标明确、合理、具体、多元化,操作性强。

  2.教学内容(计15分,每项5分)

  ①结构化: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兴趣点,难易适度。

  ②生活化:学习内容融入学生经验之中,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适时拓宽;强化实践,贯穿体验与感悟。

  ③整合化: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二)教学实施(55分)

  1.教学过程(计15分,每项5分)

  ①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师生对话、合作、沟通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②教学活动生活化,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组织多种形式的探究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活动。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以学生问题为出发点,实现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2.教学方法(计15分,每项5分)

  ①寓学法指导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注重学法指导,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善于鼓励学生参与,点评适宜。

  ②因课制宜,教法择优组合,根据教学实际综合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做到因材施教。

  ③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适时适度,尝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操作规范,实验:科学、准确、熟练。

  3.学生活动(计15分,每项5分)

  ①学生参与教学的态度:热情高、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自主学习的意识强。

  ②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而且有充分参与的时空,并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交流。

  ③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学习内容,感受体验由浅入深,敢于质疑问难,能提有意义的问题和新的见解。

  4.教师的素养(计10分,每项5分)

  ①有丰富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即时性评价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

  ②语言生动、准确,教态亲切,有感染力,板书工整,规范。

  (三)教学效果(20分)

  1.三维目标成成度(计20分,①②项7分,③项6分)

  ①知识目标(7分):在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

  ②能力、方法目标(7分):在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

  ③情意目标(6分):每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温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略

  五、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操作使用说明

  我市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目的,是为广大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学研究人员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提供基本的参与依据。本评价量表主要适用于对日常课堂教学的形成性的评价,评价对象是一节课。

  1.等级评定办法

  本评价量表采用等级量化评价办法,总分100分。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各学科课获总分90分以上为优,89—80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

  一人评课可以根据听课实况,按等级评定办法给出恰当的分值及相应的等级:多人评课,则采用多数人总的平均分在定相应的等级,或者以多数评价者确定的等级为依据,再通过评价给集体评议确定等级。

  2.使用操作程序

  (1)评课前,评课人认真阅读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熟悉评价指标体系(要点)的特征描述及评价权重。

  (2)评课前,评课人一般要对被评教师的教案进行阅读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3)评课人在评课过程中,根据评价要点指标和相应的分会及时作好听课记录和评分。

  (4)被评教师根据评价指标自我评价,并就教学条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作简要说明。

  (5)评课人按照评定等级办法。根据自评的分数的结合学生反馈的意见以及教师自我评价等,评定等级,再写出简要的、有针对性的评语。但必要时评课人可按自评的分数评定等级,写出评语。

  六、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实施要求

  1.加强领导和管理

  全市中小学要在市县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新课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根据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计划,实行过程化管理,建立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资料和档案。各校实验年级要结合新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每两周要举行一次课堂教学改革的校本教研活动;实行教学改革管理责任制,真正把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攻尖主题和切入口,使我市的教改活动尽快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要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探索符合我市中小学各学科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市、县(市、区)教研每月要举行一次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推动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深化,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操作规律,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加强学习和培训

  全市上下,要通过对《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课改通识理论及我市教育局相关课程改革配套文件的学习和培训。从而更新教学观念和行为,确立“强调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的整合,突出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对新课程实施的能动作用;强调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交往(对话、合作、沟通),营造民主互动和谐的师生教学关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构建各学科能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加强教科研

  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要以教科研为先导、为手段,在继承我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各学科课堂评价量表和教学模式。全中小学教师,尤其是教研员特、高级教师、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教坛新秀都应积极参与教学评价改革课题研究。通过研究,使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使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使教师由静态的知识占有变成动态的研究者。

  4.重视课程资源开发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学生、教学环节、教学设施、实验基地、工厂、农村、信息网络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是助于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的资源,我们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

  5.全面落实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实施新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应确立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全面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三者的协调与统一;研究课堂教学策略—–追求高效发展性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效果—–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的统一考虑。

  6.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各级教科研员和实验学校教师要以本方案为蓝本,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实验,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和策略,在实验中创造符合新课程各学科教学目标要求的、形式多样的、富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及课堂教学新模式,使我市的课堂教学改革真正步入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12

  1、师德考核(10%)

  政教处负责,依考核结果比例记分,一票否决制。

  2、工作量考核(25%)

  A:工作量考核得分:教师考核得分最高者记35分,超教师得分均分者依比例加分,不足教师得分均分者记25分。

  B:教师得分=教师本人教学得分+班主任工作量考核得分+领导(分工)工作量考核得分

  C:班主任工作量考核得分依据政教处考核结果折算后计入本人工作量考核得分

  公式:考核结果÷100×班主任标准工作量得分=班主任工作量考核得分。

  D:学校领导学期末对全体教师述职,教师进行民主评议,有分工教师不述职,参与评议。依据结果折算后计入本人工作量考核得分。

  公式:评议结果÷100×领导(分工)岗位标准工作量得分=领导(分工)工作量考核得分。

  E:岗位标准分:校长岗位=所在学段教师平均代课得分×2/3,副校长岗位=所在学段教师平均代课得分×1/2,主任(班主任)岗位=所在学段教师平均代课得分×1/3,副主任岗位=所在学段教师平均代课得分×1/4,分工岗位=所在学段教师平均代课得分×1/6

  3、出勤考核(10%)

  以月每人记100分,以周核算,不达学校规定的标准(5节/天)缺1节在月得分中扣4分,升旗活动、集体会议(含例会)无故缺一次在月得分中扣4分,旷课1节在月得分中扣10分。

  说明:以值日领导记载、教师签到为准。教师签到不准代签。本项考核不记负分。

  4、常规考核(20%)

  教案:(5%)以月检查,等级计分。A+级记95分,A级记90分,B+级记85分,B级记80分,C级记70分,D级记60分,无教案不计分。备写两门及以上详案取均分。详略案兼备=详课×70%+略科×30%。

  说明:打印教案、参考书教案按略案计分。略案最高等级为B+级。学期得分=各次检查得分之和÷检查次数

  作业:(5%)以月检查,等级计分。A+级记95分,A级记90分,B+级记85分,B级记80分,C级记70分,D级记60分,无作业不计分。

  说明:代两门及以上取均分。学期得分=各次检查得分之和÷检查次数

  领导听评课:(5%)随机检查,(学校评教评学活动除外),等级计分,A+级记95分,A级记90分,B+级记85分,B级记80分,C级记70分,D级记60分。

  说明: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每学期要对全校教师听一轮课,其他领导每学期听20名教师的课,听课结束打出等级,反馈讲课教师课堂评价表。学期末对全校教师汇总考核计分。

  材料上交:(5%)逐次公布,以月统计考核计分。得分=实交次数÷应交次数×100(迟交=按时交×0、8)

  5、教研考核10%

  6、教学成绩25%

  初中:以班取总分前10名学生考核,依据进入总分前10名学生单科名次进行积分,积分最高者为该班教学成绩考核第一名,教学成绩考核记25分,其他学科考核得分=本学科积分÷本班最高积分×25。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13

  【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评价理念和要求为指导,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原则,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的检测,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目的】

  1、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中的需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

  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4、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发展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及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养。

  【评价原则】

  1、过程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学生亲历体验的课程。因此,要重视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评价。只要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肯定其活动价值,给予积极的评价。

  2、多元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多元化。因此要鼓励并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自我表现方式,如演讲、表演、写作、绘画、制作等,评价不应只由教师来决定,要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与指导教师或社会、家庭有关人士评价结合起来。

  3、反思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改善、促进的功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对活动过程(特别是细节)的记录习惯,要通过活动过程、交流和活动成果汇报,让学生学生学会对问题的讨论、方法的交流、成果的分享与思考,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4、激励性原则。坚持正面评价,运用表扬、鼓励、表彰等方法激励学生,并贯穿于整个课程实施过程。无论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遭受失败的时候,无论是定性还是量化评价的时候,都应该激励学生,使激励评价成为学生获取成功的动力。

  一、关于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

  (一) 评价内容

  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和收集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以定性为主量化为辅、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精神与学习能力、收获与反思进行评价。

  1、参与态度。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以及是否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动手动脑、主动提出活动设想或建议、认真查找资料、准时完成计划和学习任务作为评价的依据。

  2、合作精神。包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帮助,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乐于与别人一起分享成果。

  3、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通过对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进行评价。

  4、收获与反思。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小组活动记录来反映,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日记、活动征文、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反映,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活动成果来评价。

  (二) 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体现多样化,要将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方式结合起来。

  1、“档案袋评价”。要求活动小组建立活动档案袋,里面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记录、调查表、出勤登记表、实验记录表或调查记录表、原始数据、学习体会、日记等与活动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做为小组成绩评价的主要依据。

  2、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日常观察即时评价要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激励学生,调节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日常观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度和有效率。

  3、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表演、模型、设计方案等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手工制作、模型设计作品展示评比活动。

  4、项目评价与阶段综合评价。在每个活动项目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在活动之后能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指导后继的活动,并为每学期的阶段性综合评价提供依据。阶段评价做为学生每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

  (三)注意事项

  1、注重课题实施的过程性。课题负责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给予积极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发展价值,通过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境。

  2、尊重课题实施的多元性。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评价中要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

  3、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即学生的参与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许多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如是否认真参加课题组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的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议,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和辛苦;是否乐于帮助同学、主动和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等。

  4、重视学生的合作精神。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来进行评价。如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的帮助,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乐于和别人一起分享成果,在小组中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等。

  5、注重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教师可通过对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如是否敢于提出问题,以独特和新颖的方式着手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学习结果;是否善于观察记录、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的资料、积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等。

  二、 关于指导教师的评价

  (一) 评价内容

  1、参与态度。是否主动热情做好活动前准备工作,认真备课,民主、平等对待学生,经常为学生作具体指导,与其他教师协作。

  2、指导能力。是否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帮助学生调整活动方式或研究角度,能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材料,了解校内外教育资源,能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

  3、继续学习。是否主动学习课程的前沿知识,能根据学生探究的内容钻研有关知识,掌握有关科研方法,提升指导水平。

  4、指导效果。是否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指导的小组有相当的成果展示。

  (二) 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采用“协商研讨评定”方式,以自评为主,结合学生评价、教研组评价与学校评价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评价的可信度和客观度。

  1、问卷调查:①教师自我评价;②学生小组评价。

  2、察看案头工作:是否认真备课,撰写教案,做好指导工作记录。

  3、成果展示: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评比,每学年举办一次手工制作、模型设计作品展示评价活动,对指导教师给予适当评价,并从中评选优秀指导教师。

  (三)教师评价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结合,和教师的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2、注意评价的激励功能。要鼓励学生的新想法,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热情,促进广大学生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三、具体操作

  (一)学生评价

  1、自评内容包括:(1)你是否一直对你参与的主题活动感兴趣。(2)你是否参加过活动主题的选择。(3)你收集信息、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4)你在活动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5)本次活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6)你对活动成果是否满意。(7)本次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8)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采用方式: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学生填写“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与评价表”或用描述性语言的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一次自评,完成后全体成员均上交一份给指导教师。

  2、互评内容包括:(1)小组成员合作是否愉快。(2)你们在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或问题? (3)你们是怎样合作克服困难的? (4)你们认为下次活动还应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采用方式: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由组长执笔,用描述性评价方法为主对以上内容进行评价,完成后每组交一份给指导教师。

  (二)教师自评

  1、评价内容:

  A、工作评价

  (1)你是否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抱积极态度。

  (2)你是否有一个活动方案和活动情况记载。

  (3)为指导学生活动,你作了哪些准备?

  B、过程评价

  (1)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实践参与活动?

  (2)学生对活动主题的兴趣是否持久?

  (3)学生获取信息、资料的方式途径有哪些?他们如何选择处理搜集的信息?

  (4)小组成员能否进行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小组长的功能发挥的怎样?

  (5)学生在活动中是否体现独创性?独创性体现在何处?

  C、效果评价

  (1)活动成果是否实现预定的目标。

  (2)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发展得怎样?哪一方面的能力最为突出?

  (3)学生的情憾体验是否获得满足?满足程度怎样?

  (4)活动中有无“空白点”,体现在何处,设想如何改善?

  采用方式: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按照上述内容项目,自己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一次评价,将评价意见写成书面材料。(注意:教师对学生的定性描述评价材料中要注重抓学活动中闪光点,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满足。)

  (三)学校评价

  组织:由学校教导处具体落实,每学期对每个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一次评价。

  评价内容:

  1、主题选择是否恰当。

  2、活动设计是否科学。

  3、活动组织是否周密。

  4、活动形式是否适合参加活动儿童特点。

  5、活动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6、教师取得了哪些新鲜经验,得到哪些新的认识?

  采取方式:

  1、审阅师生自评材料。

  2、与组织活动的教师(或教师小组)共同反思活动过程,交流讨论。

  3、召开学生座谈会。

  4、召开家长座谈会或书面征求家长意见。

  5、走访与活动有关的社区人士。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14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思想。

  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构建一套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教师反思意识和数学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实现这次课程改革数学目标的评价方案与策略是一项艰巨而又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有了这样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案,将使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科学性、人性化评价,对广大一线数学教师起到导向、激励、促进的作用,同时还能为教育部门提供更准确的评价数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纲要》还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是说,科学的评价需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一方面从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绩效、情感、方法等进行动态性评价,另一方面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过程、方法、投入程度等进行鼓励性评价。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需遵循:导向性、科学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等原则。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节好的小学数学课,应该基本上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数学教学是活动的过程。活动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也符合人在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需要。活动教学也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活动教学能使每个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同时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需求。教师要使教学适合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获得成功。

  2.数学活动具有生活气息。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于数学,数学不能与生活脱离。在生活化的活动情景中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这样的学习学生会觉得数学有趣、有味、有价值。

  3.数学活动能体现“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数学活动不是僵化的活动过程,不是仅仅给学生传授“旧知”,而是要将其演变成学生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开放的,问题是开放的、形式是开放的`,这些都是学生发现与创造的机会。

  4.让学生自己获取数学。教师不能包办替代,或简单传授,而是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获取,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属于学生的数学。因为探究新知的过程是一段可贵的思维历程。

  5.学生应该带着问题学。知识和技能是问题产生的必要条件。教师能够让学生发现原有知识与现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关键处提出问题,在知识的模糊处提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点评。教师要科学的设置问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的把握问题素材,注意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变成“问题”过程,没有问题的教学不能成为学习。

  6.每一名学生都要能参与。“一个都不能少!”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体现教学的公平性。教师可采取“分层异步”教学方法,促进每名学生都有成功的快乐,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7。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和实践时间。课堂上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探究、验证、交流问题。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来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尤其是需要深入理解的问题,否则就流于形式了。

  8.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起到参谋、协作、指导的作用,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觉得学有劲头而不乏味。

  9.教师要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同时又服务于教学内容。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要恰当好处。总之一切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10.教师具有较高的调控和机智的应变能力。这是教师“化险为夷”,“锦上添花”的出彩点。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控,机智化解,切不可“蒙弄过关”,处理好了就是教学的“最佳巩固”的问题。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15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1、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知识技能、情感目标切合不同学生实际

  3、知识技能、情感目标表述准确、简明、能检查达到程度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

  4、教学内容组织和讲授无科学性错误

  5、教学内容组织和讲授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素质教育思想要求

  6、知识结构合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深浅适度

  三、教学过程的`实施

  7、过程设计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每个教学环节衔接自然,严谨有序

  8、师生民主平等,生生友好合作,学习环境宽松,师生心情愉悦

  9、教学过程张弛有度,教学密度适宜,不使学生过度疲劳

  10、能联系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11、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五让”要求,鼓励学生参与体验获取感受

  12、生生、生师、生本之间保持多面、丰富、和谐、有效的信息交流

  13、面向全体,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

  14、及时反馈评价,实施多元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得到成功的激励

  四、教学基本功

  15、普通话准确、清晰、生动,表情丰富,感染力和亲和力强

  16、机智应变,能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17、能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时间

  18、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能起到优化教学环节与辅助教学的作用,操作熟练

  19、板书设计形象生动、科学合理

  五、课堂教学

  20、知识技能达到要求,情感态度得到发展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07-28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精选7篇)11-05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通用10篇)12-07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通用7篇)11-05

教学设计教学评价03-14

教学设计及评价11-05

教学设计评价范文03-08

教学评价设计优秀12-10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