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1
一、《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探索性操作,在这次《长度单位》教学活动课中给我以深深的启迪。长度单位我基本上用了三个课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测量来感知米与厘米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师的精心准备、学生的全员参与,确实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兴趣的激发、经验的积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必须得完成一个教学难点,就是“总长度与标准量的关系”,这个似乎和高年级的“商不变性质”有点相像。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认识,切实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客体而获得客体的知识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验证的东西,比老师讲解给他们的印象深刻得多。而观察、操作、讨论┉┉是数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实验、试验及观察,能够提出问题,并从实践操作中自己寻找到答案。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猜一猜。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再请猜得准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准的?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2、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3、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下面就谈谈自己上本单元后的一些课后感吧!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
又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通过学生板演,我和学生一起抓典型的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做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纠正错误,在揪错的道路上让学生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上本单元我们三位老师感受最大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定率不高。一次作业下来,做全对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还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吧,因为学生刚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马上让学生口算,速度和正确率可想而知是没有的。结合本学期要进行口算能力的测试,还是要加强口算的练习,但是如何加强,还是值得我们探讨吧!
三、《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教师:杨锦标
对于“角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的知识,新课标中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角,直观建立角的表象即可,所以在设计时,我没有过多的加深知识难度,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有关角的初步知识。
1、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角的表象。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很多的角,但对于数学意义上的角,还很模糊、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角,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⑴找一找,先从主题图中找出角、找出教室及周围的角;
⑵折一折,让学生参与体验创造角;
⑶摸一摸,感性体验角的特征;
⑷说一说,将角的知识还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⑸做一做,进一步把角形象化,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
⑹画一画,对角的认识的提升,能力的培养。
在找——折——摸——说——做——画几个步骤中,学生调动了生活经验,充分的运用感知觉,饶有趣味的自我建构了角的概念。
2、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我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如:在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用两条硬纸条做出三种不同情况的角,一种是常见的只有一个角,另一种是十字形的角,还有的是T字形的角。这里学生做的时候有的并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几个角,只认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则是自己知道发现并创造出来。我在这时因势利导,先让学生说出他说的角是指哪个,问就这一个角吗,还有吗,能比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其积极性,又能巩固对角的认识,一举两得。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四、人教版表内乘法(一)教学反思
教师:杨锦标
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十分喜爱的游乐园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认识乘法作准备。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案,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本课。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五、《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教师:杨锦标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习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六、《表内乘法二》教学反思
教师:杨锦标
学生在学习7--9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9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我于是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利用教学插图及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口决的编制学习过程中。
2、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编制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用加法计算等一些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3、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这单元教学,我认为还有一个闪光的地方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合作的愉快,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当然也存在着不足,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4、多种形式练习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送绕口令“数枣”、利用规律记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七、《看一看,摆一摆》教学反思
教师:杨锦标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应用。本课是由“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和“用小棒拼摆图形”两部分内容组成,在第一节小组教研的基础上,形成的二次教案。再次教学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内容生动有趣,激发学趣,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通过从不同位置观察实物玩具,将“看”和“摆”两个不同的数学活动内容结合起来,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思想,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
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主动操作、自主探究,使学生去尝试和探索,并尽量让他们有充分的思考和展示的过程,比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注重情感教育
课件都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象的感知“只有多站在别人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和大家友好相处”的生活道理。
八、统计
教学反思 教师:杨锦标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二年级这节统计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个格字代表2个单位。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原意是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喜欢的可爱的小动物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本节课自我感觉最好的就是真正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但更多的是遗憾,具体地说有以下这些不足之处:
1、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知识的程序就越高,课中我以最喜欢的动物导入新课,但思考得十分不足,课件做得吸引力不够,所以从一开始学生的积极性就没调动起来。使得很多平时发言积极的学生在之后的课中都保持沉默。
2、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前面数据的收集、整理都已到位,但数据的描述还不够,低年级是十分重视口语表达、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时特别强调描述和分析,分析有学生自己分析以及教师对作品的分析,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并未实施到位。主要原因是对教案不熟、心理素质以及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总之就是不够勤劳。
3.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如在教学中,学生会问那么三格该怎么表示呢,这一问题我首先已作好思考,也就是要涂半格,会出现两种情况:竖着涂半格;横着涂半格。但思考的还不够充分,就是到底哪种是合理的。自认为两种都可以。后来课后通过其他老师的帮助才认识到应是横着涂半格才是合理的。4.一节课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课中老师应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又要使学生的学习有效。原因有二:语言不够精练;可能还不够细心。使得时间的有效性没把握住,课还没完就匆匆结束了课。
以后的措施: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多阅读有关教学的书,提高教学能力;多练练语言方面的技能,时时注意。
九、《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教师:杨锦标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创造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
首先,由“参加森林运动会”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两个问题:站跑道和握手祝贺。
二、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本节课以森林运动会贯穿全过程,为学生创设了4个实践操作的机会:找号码布、握手祝贺、选道路、购买汽水。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本堂课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童话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不会落也不会多。另外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直接出示了两种好方法,学生了解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知识目标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2
《观察物体》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三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一年级时学过的“从正面、侧面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学习的。
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课一开始,通过观察玩具恐龙,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练习时,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通过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猜测物体,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整节课,学生被很多的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着,因此学习兴趣一直很浓厚。
在活动过程中,我十分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在观察茶壶和茶杯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后,进一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像是不一样的。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交流,同时对自己的感悟加以验证。
由于在课堂里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实际观察,学生需要综合应用在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相关的旧知才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作支撑,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机会。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3
学了《口算除法》这一课,感受很多,具体情况如下:这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ü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估算。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教学时教师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自然地导入新课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学习新课的`时候,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
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教师给出“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的信息,要求解决,可以分给几个班?”由此引出80÷20的口算,口算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乘除法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为给试商做准备,教师还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83÷20、80÷19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口算之后进行相应的估算,122÷30、120÷28师的恰当鼓励激起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声音洪亮流利、完整。学生平时训练有素,基本功扎实。能放手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并总结,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总结的估算方法精彩。超出了老师的预设范围。老师的提醒也很到位。如四舍五入法应灵活运用。不足之处,没有充分预设好时间,思维训练没有时间做。背学生不充分,如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回答的4堆,这是老师所没有想到的,最后也没有及时纠正。最后巩固练习老师找学生太慢,耽误了时间,导致实际应用没展示。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4
观察物体教学目标:使学生能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简单的物体形状及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观察物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有接触的,基本上学生都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了。对于这节课学生的操作比较多课堂就会比较难把握。
这节课是这么安排的:
一、导入:
学生从一头大象的两张照片开始,让学生猜一猜是站在哪里拍的,为什么会拍的不一样。(由于大象头的照片不是正对的'学生都说不来,在看好之后我又加了一句怎样才能认识一头大象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都是说要站的远点看,现在想可以把这个问题放到后面去等新课上完再提而且跟后面的问题一样,可以不提。)
二、让学生观察千纸鹤:
1、先说出你坐在千纸鹤的哪边,为了更加明确它的位置还做了个游戏。
2、在自己的位置上仔细观察千纸鹤,说你在千纸鹤的哪边,看到了什么?
3、为什么同一只千纸鹤看到的都不一样,前后左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换位置观察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怎样能看到一只完整的千纸鹤)
(这次上课由于是4个同学坐在一起学生的纪律不好,这个环节就比较拖,在别人说的时候没有认真听,导致后面的课没有上完。)
三、完成课本例1
(例1完成情况还行,个别学生还是有做错的地方)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是
1、没有管理好学生课堂纪律性,导致课有些人没有认真听。
2、这节课应该渗透一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课中只是点了一下从后面看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应该让他们从不同的方向也观察好了之后说的时候在强调一下。
3、课后总结又忘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5
本节课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起始课,角对于学生来说,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他们会觉得尖尖的是角,但是对于角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因此我采用尝试、探究、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按照从形象直观到抽象运用这一发展的规律来设计教法。
新授部分具体分五个层次来完成,第一层,从实物入手,让学生感知角的`形状。第二层,找生活中的角。第三层,折角,找寻角的特点。第四层,画角。第五层,制作活动角,利用活动角的大小变化,引出与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
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所有环节由教师制成的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连接,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究过程中获取新知,形成能力。在学法指导上,自己十分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重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启迪,多向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以及数学交流能力。
本节课还存在不足,因为角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要让学生生动的记忆角的特点,必须要让学生动手摸角、指角、折角、画角和做角,因此操作性比较强,在此过程,课堂秩序比较混乱,而学生小组合作意识不强,自学能力培养不够,加上教师急于完成教学设计,角的大小比较这个难点没有得到突破。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抓重点破难点,有缓有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6
本课通过创设小动物郊游的情景,获取小动物有几只的数学信息,促使学生复习乘法的意义导入。通过说一说、填表格的方式探求三轮车的轮子有几个,感悟每多1辆车就是多一个3,探究三轮车的轮子可以用乘法算式解决,寻求解决几辆车有几个轮子的简便方法是利用口诀,进而学生编制3的乘法口诀。发现口诀的规律,获取口诀记忆的技巧。
在情景创设部分,利用小动物郊游的情景,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说出数学问题时,可以相关的引入说出数学信息,从如拉入主线部分。
说一说有几辆车有个轮子呈现三轮车有几辆,相应呈现出数字,降低学生说的难度。同时熟悉3个3个数,以及几个3的感悟。悬接下面填写表格2对应的几辆三轮车与几个几的关系降低难度。
表格2的重点是编制口诀,所以其余有几个几、乘法算式、口诀,适当的降低难度。例如:口诀可以写出前面的两个字,算式符号应该写出来,采用填空降低学生书写的时间。同时在写之前,教师先讲解,学生更明白。把这部分的时间降低,整节课更紧凑。
学生交流部分,口诀编制后,学生交换口诀,说说错误的口诀是什么,哪里错了,加强生生交流。培养生生交流能力,促进倾听能力的提高。
反馈部分,表格1、表格2的反馈都不足。表格1,学生的表达,教师没有进行有效处理。反应出学生算理的不清晰,进而说不好。
探索3乘法口诀规律时,应呈现出3的口诀,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找出规律。同时利用习题,加强对规律的运用。3的乘法口诀规律的探索应在学生大量朗读之前进行。口诀的记忆是在读、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有技巧的操作活动。口诀的记忆是种丰富的活动经验,不可舍弃,致使学生死记硬背。能够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问题解决部分教师注意学生思维表达的完整性,只有明晰算理。学习才是有效的活动。
今后加强以问题为主导的学习方式,通过一个个问题促使学习走向深入,促使知识不断内化。知识内化的过程是学习的重要过程。学习如何更好的追问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的本质特征,在语言表达上有长远的进步。
整节课中,缺乏整体调动学生情绪的主线。活动较少,教师评价不足,情绪感染力不强,不够新颖有趣。
改进措施:注重整体把握学生、教法、教材。多学习教师评价语言!
教学应该是拉着蜗牛走路,是需要慢动作的,让每个环节都处理的精致,紧密,每个环节都紧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7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很自然的进行了知识迁移。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前,我设计前置性任务:星期天,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书包38。5元,一双运动鞋27。5元,妈妈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让学生自己试着解答,然后交流不同的`算法,并汇报,然后总结算法。并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例3以练习的形式出示,学生列了三个算式,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计算。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只是个别计算马虎,出现错误。
通过这节课,给了我深深地感触,那就是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认真,我们才能将良好的教学效果呈现给我们的学生,将教学进行到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8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能解决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问题。这节课的教学“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是教材第一次出现,这将是今后学习复杂的乘法应用题和除法应用题的基石。因此,学生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能熟练、正确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我们在学习了乘法的意义以后,有的学生看见求“一共”就用加法,见到“还剩”就用减法,这样的学生是普遍存在,他们在学习本节课时将会面临选择算法的难题。为了避免学生盲目的套用某一种方法,需要正确的`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解答。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充分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教师课件出示例题7第一题:认真读题,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课件出示例题7第二题:认真读题,说一说这个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这两个题,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然后让学生尝试解答,再次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图形和语言、表征对问题的理解与分析
1、思考:这两个题中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的方法不一样呢?
2、摆一摆、画一画:你能用画图或者摆学具的方式说明你是怎样想的吗?
3、展示作品,并请学生说明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4、交流、讨论:在第一题中同学们画图的形状、大小不同,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这些图表示什么意思?在第二题中同学们画图的形状、大小不同,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这些图表示什么意思?
5、思考:两个题中都有4和5,请你结合图,说一说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4和5之间有什么关系?
6、小结:在这两个题中,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但题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一样,所以解决的方法也不相同。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加法、乘法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刻,看见求“一共”就用加法,见到“还剩”就用减法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少。同时,学生经历了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获得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确实得到了提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9
1、一开课,我不需要学生根据主题图去找信息。让学生去图中找数学信息,范围太广,本来想引导学生找到房子和兔子的信息,有可能会找到树、花的信息,这样问,太广。我们可以直接给出问题,让学生去阅读主题图中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说一说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哪些信息,同时培养学生读题的能力。因为是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重要的信息,我们可以要求她给予重点标示,要培养学生找到有用信息的能力。就比如在例题2中:每6只小兔住一间,需要准备几间房?这道题的一个重要信息——小兔的只数就在图中,有部分学生就没有在图中找到并利用这个有用的信息,所以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对与2年级的学生,我们要引导学生把信息抽象成完整的文字题,多让几个学生提出完整的问题,然后再去解决问题。
2、可以在解决除法问题时,问一问学生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用除法,你用的是哪句口诀。解决完这两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对除法的两种情况就行简单的总结,即知道总数、份数求每份数和知道总数和每一份的数,求份数。让学生能更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3、我们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意图。比如,书上出现的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表格训练学生从中组合成完整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填表发现,小兔的总数没变,当房子越多时,每间房住的人就会越少等等。又比如练一练的第一题,我们可以把问题丢给学生:你觉得怎样做最简单?为什么竖着做更简单?
4、整节课,我一直在请不同的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在这个情境下的.意义,感觉是利用不断的重复在进行强调。听课的老师们给了我很好的建议,希望我能通过问题去引领学生去想这个问题,去探索这个问题,最后达到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目的。有的时候,自己总担心学生没学懂,在课堂上反复的重复,这是一种机械的做法。我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其实学生的想法是无法预设的,我们放手让她们的去做,说不定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
5、较好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本节课合理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使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在评价方面,整节课虽然都一直在对学生给予表扬和肯定,但是太过空泛。我们作为数学老师,可以就数学本质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这个学生说的很好,好在哪里,让其他学生能明白她说的好的地方。同时,我们在课堂上一定要多关注后进生,让她们能多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地钻研教材,提高自己把握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10
成功之处: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角是一个较为抽象的图形,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见到的角不尽相同。因此本节课的侧重点就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从而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标号角以及画角。为此,我将整节课分为三个环节:
一是通过指一指活动,初步感知角的形状;
二是通过找一找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角中抽象出数学角,认识角的形状和各部分名称;
三是通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学会给角进行标号以及画角。
在认识角时,先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角,然后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通过两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而且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发的两条边这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然后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三角板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从而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接着再回到生活中,找一找教室中的角,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最后再用一组判断题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画角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回顾刚才见到的角都是怎样画的?因为有了刚才画角的过程,学生纷纷叙说自己的画角的步骤,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看法,都比较喜欢先画点再画边的方法。因为学生对于画角都有了切身的体验,所以能够认同比较好的画法,所以,我觉得建立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正确的认识是很有好处的。
不足之处:
例如在每个环节结束之后,我的小结语不多,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过于零碎。在动手实践之前要求提的也不够明确,使得某些同学不知道该干什么,标号角的时候,里面不应该加角的符号,应该多加强调。
还有在带学生指读、强调顶点和边的感觉这些地方花费的时间太多,导致后来拖堂,其实直接可以通过做题让孩子们自己说出来,只是语言会不太规范,但是这时候我再进行总结就不会显得这么啰嗦。
另外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比如在处理剪尖是不是角的时候有些仓促,应该在练习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就比较容易了。还有学完之后去指教室中的角的时候,应该提前加一句:能不能指一个大家都能看见的角?这样就不会显得特别乱。标号角的时候,让学生说一说谁知道怎么标号?没有人说,这时候应该让大家打开书自己先看看再说,落实每一步环节,不要着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11
学习完之后,我没有按照课本顺序讲方向的认识,而是接着带孩子们学习了表内除法一单元的知识点。这一周讲了两个信息窗的知识,关于除法算式的列法和算法对孩子们来说已不是新的知识点。除法竖式的列法,是本周学习的一个全新知识点,对于我这个第一次讲这个知识点的老师来说,也是全新的挑战。准备上这节课之前,我翻阅了教参,教材以及各类习题,还在网上查阅了关系除法竖式书写顺序的'教学,关于书写顺序教法不一,有先教“厂”的,有先教写被除数的。权衡了一下各种说法,我决定按照除法算式的读写顺序,教写除法竖式的书写顺序,即: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周四上的这节课,第一节是8班的课,做完一定的复习,我读出一个算式15÷3= ,让孩子们自己列出竖式,孩子们很自信地告诉我他们会,我说那就列竖式吧。孩子们一边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列出竖式,我转着去看,看了一圈,孩子们列出的竖式都是与加法、减法、乘法竖式一样的,我知道孩子们产生了知识的负迁移。待孩子们写完,我问他们你们觉得自己写的对吗?孩子们依旧很自信地告诉我:对。我没给予任何否定或者肯定,只是告诉孩子们,打开课本80页,自己去找一找书上的除法算式,比较一下自己写的跟书上的一样吗?孩子们打开课本认真地看,没有一点声音,我知道这时在孩子们的心里应该是有了已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与碰撞。接下来,怎么帮助孩子克服这一矛盾,怎么让孩子理解除法算式的奥秘,我似乎还欠缺一些经验。
在教授书写顺序时,8班我说的似乎多了些,课后我短暂地反思了一下,快速地做出调整,在接下来7班教授这一过程中,我则抓住了孩子们好奇喜欢探索猜测的特点,每写一个步骤之前,先让孩子们猜测我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孩子们积极性很高,被我引导着很快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了练习。这节课在7班上,孩子们积极性高了许多,思维也处于活跃的状态,师生融洽而活跃,感觉不错。
同样的一个知识点,稍变换一下教法,会收获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只要能找准切入点,能找准孩子们的心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12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一、回顾
细细回想一下自己上学期的复习工作安排,再结合期末考试,以下几点感受颇深:
1.复习时老师讲过的题型,作业中反复强调,反复练习,基本无错,可是考试中出现了类似的题型,错的居然不是个别学生。这是我比较疑惑的地方。
2.考试前,我反复强调,计算部分一定要认真、细心、放慢速度答题,保证不出错。这样的强调多数学生都能这样做,确实也做得比较好;几位好学生反而在计算题上失误颇多,真是你说那儿,他就错那儿,还不如平时做题认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想除了考试时不认真,没有集中注意力做卷,其他无法解释。对于好学生在考试时掉链子考不出满意的成绩,我很是生气的这一点。3.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次复习时我们特地找了以前的期末试卷让学生练一练,没想到训练的效果并不明显,基础知识的得分因失误失分较多,而较难的题学生该不会还是不会。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生读题、审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而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中失分比较多。
(2)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因而部分学生由于粗心将题抄错或数字、运算符号看错而导致丢分。
(3)课堂教学比较呆板,评价语言乏味,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4)学生思维受定势影响严重。
具体反映在比较简单的与例题类似的题目正确率高,对于比较陌生的题目解答不够理想,如选一选中的第2小题没有理解题意。(5)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判断能力较差。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利用课堂教学及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多采取一些游戏式、故事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加强计算的训练,课前3分钟进行口算练习,家庭作业以计算为主,同时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给学生创造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更好的发挥合作的潜能,使得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他们。
(4)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上课多提问,对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总是让他们先回答,下课多辅导,多表扬,少批评,作业尽量做到当面批阅,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鼓励,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5)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认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读题,审题,认真检查,的习惯。(7)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努力,特别是学困生的家长,要及时取得联系,知道学生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必要时还可以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
(8)加强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课堂实践中,以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13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大课标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6的乘法口诀.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他们已经历了几次编写口诀的过程.因此,对乘法口诀的含义,怎样编写乘法口诀,有了初步了解.现在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如果不改变教学方法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在上6的'乘法口诀时我采用引导的学习方式,由学生独立探索的学习,让学生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在书上填写,并进行相互交流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引入.
通过学校要举行写字比赛,引出方格纸,再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动物米老鼠和唐老鸭引出课题.这一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并通过卡通图,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填写6的乘法口诀时我采用引导的学习方式,由学生独立探索的学习、并填写,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乐于探究的积极态度,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引导学生发现6的乘法口诀规律时,首先让学生对6的乘法口诀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努力创造机会,通过探索和交流,从中发现口诀的一些规律,突出学生的探索与交流活动,让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展现自我,发展自我.这样,为学习后面的乘法口诀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巩固应用,实践深化.
在组织学生练习时,除了在理解的基础上,给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记口诀外,更重要的是采取学生喜爱的、有趣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用口诀进行练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创编数学故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14
本节课通过提供学生喜爱的帮熊猫妈妈分竹笋的教学情境,有效地组织实施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的活动,以达成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的教学目标,力求使学生在经历体验除法意义的过程中,协调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认识的过程应该是体验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总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机械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经历建构知识的过程。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帮熊猫妈妈分竹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认识和理解除法算式的两种不同含义,把抽象的除法算式与具体的情景联系起来,为今后学习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表达的过程应该是规范的过程。数学语言是规范和严谨的,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身边的事和物,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二年级学生要实现在观察的过程中由日常用语到规范的数学语言、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是不容易的,他们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还相当薄弱,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教师根据预设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除法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逐步规范他们的数学语言。整节课,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描述除法算式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意义,例如:例4中12÷4=3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而例5中20÷4=5表示把20个竹笋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也就是求20里面有5个4.这些数学语言的描述,体现出学生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已从具体过渡到抽象,体现了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轨迹。
应用的过程应该是发展的过程。用数学是数学发展的需要,是学习数学的最后归宿。本节课,在学生理解了除法算式的含义之后,教师将知识面进行拓展,联系生活实际,要求学生找找生活中能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要求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含义,这是对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的检验,因为学生只有在真正理解的除法的含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这一点。本节课,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空和交流的平台,不仅有效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意识,也使学生的而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真正得到了发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15
在呈现《花园》一课的情景图时,我不是一下子将图全部展示出来,而是用简笔画依次呈现3种动物及其数量信息,这样学生的情绪极其高涨。在提问解答之后,呈现草地上的花朵时,我故意只画了2朵白花,然后告诉学生提示信息:红花数是白花的4倍。请孩子们来画出红花,他们很兴奋,因为可以和老师一起来画情景图,另外这样的设计还和下面试一试中的第二题做了很好的衔接。
在处理第3题的时候,我按照教参的建议引导学生将图中所呈现的许多信息整理为一个小小的统计表,当时也没有想太多这样做的好处。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的孩子在面对此类问题时竟然自觉制作了类似的统计表,这让我很欣慰,与其说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倒不如说是这种高度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意识已经在孩子的头脑中播下了种子。
我一直很喜欢日本的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过的一段话:学生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如果没有什么机会去用,几年后很快就会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刻铭记在心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式、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这段话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深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1-19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反思06-22
数学广角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1-23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3-08
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的教学反思07-01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0-16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2-10
二年级上册数学个人教学反思01-28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