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力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理力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物理力教学反思1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引入环节中选用的材料,应是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应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本节课一大亮点就是兴趣实验"看谁先能让小灯泡亮起来",随着一盏盏小灯泡亮起来,把同学们带入神密的电学世界,这有助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同时也消除了他们对电的恐惧感。在学生展示时又多次利用到自己所连的电路,学生感觉本节课学习对电路有关问题都解决了,收获丰富,兴趣盎然,激发起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二、尊重教材,但不拘泥教材
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载体,是教与学的中介。但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次教学设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拓展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在深挖教材后,结合初二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习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而在这次教学设计中,是让学生先认识电路,在了解电路图,最后了解电流。这样使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本节知识
三、实践探索,自主合作学习
利用实践体验活动,变教为学。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人人动手,主动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由讲懂、教会的被动学习向弄懂、学会的主动学习转变。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让学生探索,再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和展示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
1.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然后教师再适时引导,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如引课实验"让小灯泡亮起来",学生动手实验后,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再强调连接电路时的注意事项,"任何情况下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当断开,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以及"断路"、"短路"、"通路"等。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如学生实验"让小灯泡亮起来"后,学生在交流时充分展示,说明自己连接的电路,有的.用到开关,有的不用开关,有的更是不用灯座,用导线将电池的正负极和小灯泡的金属触点和金属壳直接连接起来。通过交流,更激发起其他同学的探索表现欲。
3.让学生在合作、展示过程中,思维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充分享受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体味成功的快乐。
但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本节课涉及的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在教学设计中处理教学难点重点都还不错,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展示连接"二极单向导电性"的电路时用时略长,以至于展示时说明不充分,没有进行当堂检测,。所以,在此学生还存在疑惑。
物理力教学反思2
《力》一课是取自农村中学的一堂课,该课未经任何修饰,没有作秀的成份,朴实求真,简洁明了,依托农村中学的实际条件,紧贴新课标,是一堂典型的农村中学创新型的物理课。该课的创新及特色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创新型全方位情景导学
以前的物理课,多以简单的实验室器材作单一演示为主,但在本堂课中,在多个方面体现出从不同侧面以情境来导学。例如课堂一开始,就精选了一个踢足球的片段,选择这个片段,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一是多数学生特别是男生喜欢足球;二是多数学生喜欢观看周星驰的电影;三是这个片段能典型的突出力对足球的作用。这样学生在观看后一是迅速对本堂课有了兴趣,二是从情景中感受到了力的存在及其体现出来的效果。又如教师以引导学生分析力使物体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时,采用了学生熟悉的电吹风,使下落中的泡沫块改变了运动方向,在这个情景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力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还使学生体会到当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施力的物体与受力的物体不一定要互相接触。其它诸如力的几个作用效果、力的大小等,都有目的的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典型的情景,通过这些情景的导学,一是符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二是学生极易接受,三是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体现了物理课标中的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特色。
2、创新型自制探究实验
以前的物理课,在处理力的三要素时,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多以"推门"为例,从而得出力的三要素,学生也能勉强接受。但这只能定性的得出这些结论,缺乏实际论证,更重要的是没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而只是象征性的告诉了学生结果。在本节课中,教师首先通过一个情景来定性的得出力的大小与力的作用效果有关,即弯"健身棒",女同学没能使之变弯,男同学能使之变弯,从而顺利的得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但是还有两个问题没解决,一是如何出实验数据中得出力的大小与力的效果有关,二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还有哪些因素?此时一个自制器材被推到了前台,这是一个自制长方体木盒,在木盒的朝上一面有三个不同的点钉有线圈,侧面有一面涂有黄颜色。课堂进行到完成力的大小的定性关系后,教师提出了探究实验:哪些因素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利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木盒,如何得出结论。同时告诉学生拉木盒的结果是要让涂有黄颜色的一面朝上。然后进行学生实验。从学生实验的过程来看,有的在证明力的大小是否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的先对力的要素进行了猜想,再去验证,有的在通地实验中不断总结力的要素。最后由两名学生的总结得出正确答案,而且两个小组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但第二个小组的实验更完整更科学。
除探究力的三个要素,本课后面还利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探究了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器材简单,采用的方法是让一个弹簧测力计不动,用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前者,读出两测力计的示数,并观察方向、作用点的关系。这样就从实验中得出了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异体这三个关系。
在农村中学,多数学校的物理实验器材是严重不足的,许多学校的物理课均未进行实验,多以"讲实验"为主,像这样能自制器材同时探究出力的三个要素的实验非常之少。
3、创新型学生互助协作
以前的物理课,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极易忘记所学知识,而且往往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喂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到的情况。在本课中,学生在多个地方都有了互助协作的机会,如在学生力的相互作用时,分别分组讨论分析了滑旱冰鞋现象、火箭起飞原理、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拔河问题等。不仅仅让学生理解了物理知识,形成了自己的见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
除以上三个方向的创新之外,本课还具有以下亮点:
1、多次采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对比法、模型法、控制变量法等。例如在情景力使物体速度变慢这个实验中,采用了一个自制器材,底部铺有两段不同粗糙程度的表面,让小车从斜面上滚下,通过对比分析小车的速度得出受力的效果,又如对比分析泡沫块自由下落和水平受力后的下落。在学习力的示意图时,总结出模型法的应用。在实验中抓住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用当前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讨论拔河问题时,没有去涉及到摩擦力、平衡力等后面的内容,而是紧紧抓住"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这一知识点,引导学生讨论、争论,最后教师作指导性总结。
3、处处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如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都是从生活中的情景中得出,又如讨论拔河现象,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案例。
4、注意了物理课与高科技相结合。如引力力的相互作用时,由长征2号视频引入,一方面通过视频放松学习气氛,另一方面了解我国最新科技动态,最后思考火箭升空涉及到了物理问题。
5、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独立思考、情景导学等多方式的学习,使得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
这是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堂涉及到力学的课。通过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其达成了以下三个主要目的,一是了解并熟练运用力的基础知识,二是巩固并突出了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三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力学部分的兴趣和热情,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物理力教学反思3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中,在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需重视技能的培养,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过度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近几年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写几点教学反思。
一、物理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
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而新课标下的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今后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习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接触最多的基础材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
例如:在讲惯性知识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车上竖直向上抛东西时,为什么车子在快速开动,人却站在车上不动还能够接到抛出去的东西?同学们会想,东西抛上去了,我们和汽车一起在快速前进,怎么还能正好接到被竖直抛出去的东西呢?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在讲声学和光学时候,为什么打雷和闪电明明是同时发生的,而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打雷的声音呢?
地球时刻在自西向东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笔直向上跳起时,还会落在原来起跳的地方呢?
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候,可讲述为什么溜冰时候,你向前推墙壁,自己却反而是向后运动了;人划船时候,怎么是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进?
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敢放”还要“能收”。
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来说,结论是早就有了。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习,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三:教师要善用学生实验及趣味实验。
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及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
例如:在讲述压强一节时,我用硬纸片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然后倒过来,发现硬纸片并不会象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掉落在地上,而是象杯子有吸引力一样被紧紧的吸在杯子上面了;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事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惯性一节时,我先给大家演示一下惯性小球的实验,然后让他们自己做一下,来体会一下,把笔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张纸上,迅速抽出纸张时发现放在纸上的物体并没有随纸一起运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其回到课本中找到答案。
在讲授声音的发生时,可让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咙,让学生惊奇的发现原来每天都听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等等,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总之,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都会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物理的奇妙,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力教学反思4
本课今天在五(3)第一次上时没有上好。因为老教材有这个内容,所以备课时有些大意了(经验论),没有备得很细致。确切说是对新教材没有了解得很仔细。其实教材上的一组实验是以前没有的,看图就觉得非常容易,甚至觉得这个“照亮物体”的环节和实验很多余。所以没细看教材过程。结果五(3)上课时带着学生一看教材上的实验要求,赫然发现三个实验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从第一个直接照亮书本,到第二个要利用一面镜子才能照亮,到第三个要利用两面镜子照亮书本阴影里的小球,难度是逐渐加强的。但教参上没有分析,只带了一句:这个实验不是简单的重复,是递进关系。现在发现这一环节倒是新教材的巧妙之处。最好应该一个一个分开来做,但受到学生玩器材因素的影响,我通常把三个实验一起放下去做,结果发现第三个实验是有点难度的,学生一下子很难做到,说明应该做完前两个简单的实验后,把什么叫光的反射的科学概念讲解一下,最后一个两次反射的实验可以作为深入探究。
但今天上的五(4)班,由于我的估计不足,在实验上浪费了一些时间。还因为拘泥于老教材,觉得反射与颜色的关系也应该讲一下,让学生再做了各种颜色的反光实验,使重点的关于“反射”的.科学概念讲得不透,学生可能印象不深,在接下来讨论反射的运用时,对汽车反光镜的光线不太会画,(同时对汽车反光镜是凸面镜也有争议,有的同学甚至认为是凹面镜,说明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觉的科学现象还观察不仔细,有必要教育和指导。)对医生额镜(凹面镜)光线也不会画,还是入射、反射光线的概念不清造成的。由于时间上来不及细讲了,是我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跟着画的,觉得没有很大的意义。
后面的潜望镜也没时间讲,带了模型也没时间让学生看看。关于眼睛瞳孔具有控制光线的功能也没有能观察,更别说把内容扩展到课外,让学生回去做万花筒等内容了。
总之,今天准备和估计都不足,使课堂预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没有如期圆满完成,觉得对学生真是非常愧疚,准备下一课时在五(3)补救一下。另几个班还没上,已修改备课,一定要好好预设内容和步骤,力争让学生收获更多。
物理力教学反思5
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不尊重老师的不良行为,深刻认识改正错误的决心。
我非常羞愧,老师费尽心机教育我们,为我们操心劳累,希望我们能成为一个知识分子,懂道德,讲文明的人!而我的态度让我现在感觉真是惭愧。竟然做出如此荒.唐的行为。平时对这件事的认识不深,导致这件事的'发生,在写这份检讨的同时,我真正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和我的错误,违犯了学校规定,再次,我这种行为还在学校同学之间造成了极其坏的影响,破坏了学校的形象。做为学生本应该听从老师教导,服从老师的安排,尊师重教。而我这种表现,给同学们带了一个坏头,不利于学校学风建设老师是多么关心我们。爱护我们!而我却给老师找烦恼,添麻烦,所以我今后要遵守学校规定,听老师的话,充分领会理解老师对我的要求,并保证以后尊师重教.希望老师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通过这件事情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师对我这种败坏学风的行为心情,使我心理感到非常的愧疚,我太感谢老师对我这次深刻的教育。
我保证以后尊敬师长,不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我真诚地接受批评,并愿意接受处理。对于这一切我还将进一步深入总结,深刻反省,恳请老师相信我能够记取教训、改正错误!
物理力教学反思6
在几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就拿教材来说吧,教师不要把教材当本本,当我一成不变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灌输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认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和有选择性地利用和处理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教程。但其指导思想不能变,那就是有利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最大程度地使教学的设计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设计的思路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总之,教学不要把物理教育单纯地理解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照本宣科,抱残守缺,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的。进行了以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就是创新教学方法的一种。这种方式,可适用于定理、性质和一些物理规律的学习。当学生进入社会后,在物理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方法以及善于合作交流、敢于探索的精神,却是人们一生中长期受用的。
《串联和并联》这节课的学习,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首先由教师创造情境,提出问题,再让学生通过画图判断,找规律,然后由学生想、画,做做看,去验证结论……使学生自始至终感悟、体验、尝试到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品尝着成功后带来的乐趣。这不仅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体会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而且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发现和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增强了学生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努力学习物理信心和勇气。
要想真正搞好以探究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必须掌握多种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技能,不断更新与改变教学观念态度,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既能自主探究,师生以能合作互动的场所,培养学生成为既有创新能力,又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公民。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体现出学生主体性。
物理力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第十二章力学的一节课,以及下章的压强和浮力等内容构成了初中物理的力学知识体系。因此,本节课的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基础。然而力的概念十分抽象,要使初中学生真正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学生在学习完声学、光学等内容后,对初中物理的学习方式已经有所了解,即从实验入手---然后总结规律---最后落实到解决问题。所以,本节课力求能使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有新的发现。
本节课的设计
一,从神舟七号的发射谈起,从最前沿的物理学知识中引出最基本的物理学知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力学的神奇。首先播放了神舟七号从发射到返回地球的录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然后提出问题:
1,火箭升空为什么是向下喷射火焰?
2,神舟七号的宇航员在太空中为什么能飘起来?
3,飞船的返回舱要使用耐高温材料,从而避免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量烧毁飞船?
4,是什么力量是飞船落回地球?
5,为什么返回舱落地前要打开降落伞?
这些问题的提出,虽然学生在没有学习力学之前无法回答,但是通过学习,这些谜团就将慢慢被打开。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把学生引入力学知识的海洋,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探索,教给学生游泳,而不是简单的递给学生一个救生圈。
二,总结录像中的简单力学知识,总结归纳出力的概念。
1,火箭向下推动空气,
2,空气向上推动火箭,
3,宇航员推开舱门。
引导学生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同时前两个问题的提出也为下面讲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埋下伏笔。
然后紧跟两个问题:
1,一个物体能否产生力的作用?
2,是不是只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两个问题的解决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个问题通过阅读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张飞要与关羽比力气,他提出:谁能把自己提起来,谁的.力气就大。说罢,他用双手紧抓自己的头发,使劲向上提。尽管他使出了最大的力气,憋得满脸黑紫,甚至把头发都拔掉了一大把,结果还是不能使自己离开地面。)来让学生理解。这个故事的理解如果展开应该是内力相互抵消的原因,但是这里就事论事,只要求学生解决--是不是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学生读完会心一笑,不需要老师再多说什么就轻松地理解了这一知识点。所以,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化难为易,让问题在最适合的时间出现,往往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的解决用的是实验探究法,也是物理课上最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器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完成探究。
三,通过观察录像讲解力的作用特点,和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作用特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通过滑板上的人推墙录像讲解,学生很容易接受。紧接着提出问题:人走路的时候为什么是向后蹬地?加深学生的理解,进而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例如引体向上、俯卧撑等等都是利用了力的作用特点。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条,这里做了细化。先通过踢足球的录像让学生总结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然后通过放大的录像让学生看到,在力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同时也在使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反思一下,感觉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有得有失。比较好的一点是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形变我们看不见?然后让学生观察玻璃酒瓶的形变可以用细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来放大,继而联系前面声学中的几个实验,让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的研究思想—转化法。不成功的一点是,对运动状态改变的总结上,没有及时归纳运动状态不变的两种情况。这个知识点在第六章中也会用到,如果在这里提前总结出来其实就等于减少了第六章的一个难点。我的体会是,备课中,一定要注意向前看和向后看,所以提前两周备课确实很有必要。
物理力教学反思8
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同时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是广大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的粗浅经验介绍如下:
(一)树立教师的威信,争取学生的配合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争取学生配合,尤为重要,而学生肯不肯配合老师又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信不信任教师,因此要想较好地调动学生,教师必须在学生面前树立较高威信。首先教师自己要有这个意识,然后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自我包装和推销,将自己辉煌介绍给学生;
2、上好第一节课,争取第一印象;
3、任何时候跟学生说话无论眼神、表情、语气和身体动作都有充满自信和果敢,要给学生肯定唯一的回答,不能模棱两可,犹豫不决;
4、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说到底教师最终还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才能征服学生;
5、借助他人来树立自己的威信,通过领导、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甚至高年级的学生介绍和赞扬来树立自己的威信。
当老师通过努力获得了学生信服,他们的情绪和学习自然就会被老师调动起来。
(二)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充满激情和爱心
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动之以情、攻心为上是教师调动学生的重要的法宝,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充满激情和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科学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乐观、积极和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爱是推动教育过程的力量之源,教师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充满爱心,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和学生的心身健康等方面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时时处处都为学生着想,让学生都受到的教师的爱,他们也会爱自己的教师,所谓"爱屋及乌",学生自然也就喜欢学习你所教的这门功课了。
(三)加强教法探索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热情并不算太难,难的是长时间地维持这种学习热情,尤其是认真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成绩没有提高的话,热情更难维持下去。相反,如果教师的教学得法,学生的学习得法,那么学生学起来就相对轻松,学习的效果就好,学生就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和快乐,由于成功感能够不断地得以强化,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就可以较长时间地维持下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法探索和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调动学生学好物理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教学上应该通过丰富的语言艺术、生动感性的实例,深入浅出,突出重点、难点,注意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向45分钟要质量,减轻学生课后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做好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包括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选参考书,如何掌握学习各个环节的学习技巧(阅读技巧、记忆方法、概括知识的方法、向老师提问的技巧等),如何运筹时间,知识的重点、难点和考试热点的分布,中考各类题型的解答方法,考试过程的常见失误与对策等方面。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会主动、轻松、针对性强,学习效果自然大大提高,积极性也就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完善的地方,请多提宝贵意见。
物理力教学反思9
十月份已过去,反思一个月来自已的物理教学工作,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做得较好的方面有:
1、课前:将学案落到实处;如果第二天有物理课,则在第一天晚上发下学案,要求我所任教的三个班的同学必须在第一天晚上预习课本相关内容,然后将预习检测的内容做好,或多或少地将自已的问题填写在相关位置,下晚自习之后由课代表收上来交由我批阅,我主要是看学生做预习检测做得如何以及提出的问题,将他们提出的问题写在我的`学案上,想出第二天应如何讲解才能使学生明白的方法,将之写下来;同时,对学案的内容重新进行思考,该学案的优点在哪,不足之处在哪,如何调整,该补充的内容还是要补充;另外,将课后作业认真批改,错误较多的地方,重点摘录,以便第二天进行集中讲解。
2、上课中:主要是同学们探究问题(特别是在283班),小组合作,共同总结,最后由我归纳知识要点以及得出知识的来龙去脉,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上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发言积极,课堂活跃,能最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方面,289班的情况弱一点。
3、课后:布置作业;第一个作业就是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做适量的练习加以巩固;第二个作业就是预习第二天要上课的内容,就是做学案;同时要求学生整理好错题本,将错题本内的习题经常看看,经常更新和增加,我定期检查。
做得欠佳的方面有:
1、对学案中内容,还没有达到最大优化;对习题的设置,个别偏难,针对性不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事先没有认真思考,反复推敲;设置的内容的多少和位置欠妥当,与学情有点偏差;对内容的设置层次不明显,梯度不够,不能满足各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2、对学案中的习题,还是有点放不下,总希望班上所有的同学能将所有的习题都做完,实在做不出,抽时间也要给他们在课堂上讲解,这样一来,又成了全班一个样,没有了层次。
3、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无论是成绩好的同学还是后进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不能够主动地与同学互相讨论,也不会主动地向老师请教,三个班的情况基本差不多,尤其是289班和290班,这个问题一直是这样,暂时还没有想到一个妙方,以后还要继续努力。
4、十月份学习不够,向同行听课偏少,一个月只有2节;十一月份都加油。
5、课后对个别学生的辅导做得还不够,有待加强。
物理力教学反思10
1.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这些方面的训练上也应放开手,多启发。
3.本节课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测量方法很多,可以通过评估找到最优方案进行实验。如果仍有学生坚持自己的.方案,可以允许其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不要让学生留有遗憾;
4.教学过程中应该适时加上空气对气球有浮力作用的演示实验。并进行简单分析,寻找它们之间的共性。对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
物理力教学反思11
本课是高二物理《磁场》这个单元的重要内容。本人通过探究式教学,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具体讲,这节课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感到比较满意。
一、教学程序的设计比较合理
本课的教学程序分为11个教学环节
1、提出问题:垂直射入磁场的带电粒子在洛伦磁力的作用下会做什么运动?
2、实验演示:没磁场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垂直射入磁场时做圆周运动。
3、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景,提问学生,老师点拨引导,用上节课有关洛伦磁力的知识和高一有关向心力的知识,理论分析得出垂直射入磁场的带电粒子在洛伦磁力的作用下会做匀速圆周运动。
4、课件模拟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特别注意向心力(洛伦磁力)的大小和方向。
5、让学生推导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
6、实验演示:改变粒子的速度V和磁感应强度B,观察半径的变化
7、课件模拟:改变m、v、q、B,观察半径的变化
8、课件模拟:两个m、q相同,v不同的粒子在同样的磁场中运动,观察周期是否相同。
9、通过例题一(题目略),巩固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让学生先演算,老师把学生做的情况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反馈,然后点评。
10、讲评课本的例题,让学生先思考,提问学生回答解题思路,老师再讲评,并指出这就是质谱仪的原理。老师进一步详细讲解质谱仪的构造、原理及应用。
11、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恰当有效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其主体是课程,并不是所有学科、所有章节都适合用信息技术来整合,要选择最有利于开展整合的章节内容来发挥整合的优势,而本节课充分利用物理课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整合,充分体现了学科本位的特征,又能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在整节课中,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理论分析→例题巩固,让学生自己分析探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推导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和周期公式,再通过分层次的问题设计,理解质谱仪可以测定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在现实中的运用。这一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着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四、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发挥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猜想,然后又创设一系列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的思维,理论分析得出垂直射入磁场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会做匀速圆周运动,接着让学生推导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讲解例题时让学生充分思考,提问学生解题思路,让学生演算,并把演算结果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反馈。无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课后认真反思,也有不太如意的地方。
一、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面部分的内容花的时间过多,后面讲质谱仪时显得太匆忙,有前紧后松的感觉。
二、课堂小结不仅局限于知识点的小结,还要包含学法的小结,本人忽视了这一点。应该把这节课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作一小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思维。
【物理力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物理《力》的教学反思01-01
物理力教学反思01-17
关于物理力学“力的分解”教学反思06-13
《弹力与摩擦力》物理教学反思范文01-17
初中物理教材《摩擦力》教学反思07-03
物理教学与物理教学的反思_物理教学反思03-10
物理教学反思_物理教学反思04-27
关于物理磨擦力教学反思(精选6篇)03-24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案例反思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