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减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09 12:03:5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退位减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退位减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退位减的教学反思

退位减的教学反思1

  不同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孩子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不相同的,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一个教学新理念,凭着自己对它的理解,我尝试上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课余,想法颇多……

  新课程标准使“算法多样化”一炮走红,大家都在尝试,都在力求自己的课能够很好地渗透这个理念,于是,慢慢地酝酿出了这样的三句话:

  1、“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

  2、“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3、“下面我们一起用这位同学的方法做一做,好吗?”

  这三句话教师该问吗?该说吗?

  我的理解:该说。

  第一句:“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孩子的学习方式是相对稳定的,它不仅包括学习方法及其关系,也涉及到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能够通过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已的思考过程;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是否有反思自已思考过程的意识。”作为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养成是很重要的,教师说这样的一句话,旨在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一种自主学习的本领,而不是说要把算法硬塞给学生。“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简单的一句话让我们的学生充当了教师的角色,把“教”的权利给学生,让学生也去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或同意或反驳,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赏识和学习其他同学的特、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所以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必要。

  第二句:“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算法多样”是相对于整体来说的而非个体,“你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这句话似乎有逼着学生挖空心思、转弯抹角地去想“不同算法”的味道,但是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附带那么多的意思。难道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够启迪孩子的思维,让他们说出原本不属于他们的思想和方法吗?教师的一些提示性语言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观点,认识同一件事、同一个事物,从而让学生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知识。在新教材实施的开始阶段,我们的学生一般不太愿意接受题目的多种算法,认为只要用一种方法做出来就行了,何必再费劲寻找不同的方法呢?所以我们尝试以表扬、鼓励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同一题目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要求学生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再通过讨论得出许多算法。在这样的思维活动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快乐。如果能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好处,品尝到其中的乐趣。学生的思维也会逐渐活跃起来,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就能很自觉地将自己的思维发散开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所以在这节课上老师这样的一个提问,可以很好的展现孩子自己的、特的思维,体现出整体算法的多样化。当然,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问,学生能够自发地要想表达自己不同的方法,那是最理想的。学生能够不再依赖老师,走向立,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第三句:“下面我们一起用这位同学的方法做一做,好吗?”

  看到这样的话,我们会不会有这样的疑惑出现:“这种方法学生不喜欢怎么办?一定要他做吗?”我认为算法多样化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得到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而是在于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每个人都是立的,都是具有立意义的个体,孩子也一样。他们都是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的,不会依赖别人的意志而转移。当学生他有一种方法的时候,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就会很自然的抵制或抗拒和自己不同的方法。但是教师的作用往往也就在于此,当孩子有这种立意识的时候,教师应该怎样科学的优化和完善孩子头脑中的想法呢?这就体现了教学的艺术。

  我们人的认识有三个层次:第一是“懂”;第二是“会”,即会用学懂了的东西去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飞跃;第三是“悟”,即有自已的特点,有自已的思考,这更是一个大的飞跃。光“懂”学生可以只是听一听;“会”就必须要自己去尝试,自已去用学懂了的东西解决问题;而“悟”是一定要在自己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悟”是一个思考过程,思考是不可以替代的,是必须自已去完成的一件非常艰苦的过程。所以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听了其他小朋友的方法后再尝试做一做,这并不是为了刻意地强调其中一种方法或者面面俱到地巩固每一种方法,而是力求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思维的真正碰撞一下。

  然而在学生尝试练习的时候,也略微渗透着一点算法多样化的优化,因为随着现代数学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很难讲清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我们原来认为某种方法是最好的,可能通过自己的尝试证明这个结论并不一定合适,也许我们一开始认为很“笨”的方法,结果却成为了好的方法。在解决“36-8”这样的问题时,学生提出各种方法后,最理想的方法当然是:“6减去8不够减,向30借10,变成16-8等于8,再加上20等于28。”但是这样的方法是否能够让学生接受呢?教师应该完全放手,让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尝试去学会尊重,学会欣赏,让算法多样化能够进一步优化。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作为课堂教学资源越来越引起老师地注意。

退位减的教学反思2

  本次公开课《退位减》上完以后,通过几位老师的点评,我也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正:

  一、加强对孩子数学语言的培养。通过这节课孩子们对问题的回答,我明显感觉到孩子语言不够精炼,表达意思不完整。通常一个问题提出以后,对于第一个孩子的回答,老师要给与正确的导向,尤其注意完整地叙述,这样可以让后来回答的孩子有个明确的方向。

  二、增强教育机智。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本次课上孩子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并没有第一时间给予正确的导向。还有,自己出现的教学遗漏没有选择好恰当的时间补充。

  三、丰富评价体系。新课程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而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更应注意灵活运用评价。我在日常教学中并没有充分把攀英教学中的评价方式渗透到数学教学中。

  四、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突出重点。平时每次上课都会发现例题教学花费太多时间,造成时间安排不均衡。

  五、注意板书设计。一节课上完,发现自己的板书乱七八糟,平时也没有注意板书设计,写字得也很随意,自己真的需要注意了。

  自己虽然是一名初职教师,在教学能力各方面也尤显年轻,但自己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决不能给自己找借口。我一定要清楚地找到自己的不足,相信每一次改正一小点,最终会把自身存在的问题全部改正。使自己的课堂变成真正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课堂!

退位减的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授新课时,我直接出示了例题 让学生自主探索,目的是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这个重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迁移到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通过教具操作与演示,放手让学生互相交流说出计算方法,掌握写竖式过程。在合作交流汇报中,学生有不同的思路,再从中再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旨在提高计算速度。

  整节课虽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发现。注重体现学生参与探讨算法,教学中显得也较轻松。但在做课后练习时,有很多的地方出现错误,有些学生在写竖式时,出现两位减一位的个位对了十位上,有的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了1,计算时十位漏减退的1;在列竖式时减时个位不够减,不向十位退1,而是用下面的数减上面的数,或者直接用大数减小数。

  最后突然想起一句小儿歌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不够减先退位、做个标记戴头上。个位够减继续算。十位减1要牢记。

退位减的教学反思4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两点:

  第一,在操作之中,掌握算法。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借助小棒操作自主探究出:减法中个位不够减就需要将整捆的小棒拆开一捆当十根。因为有前面的学习基础,因此,部分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已经知道要拆一捆小棒,此时,我就追问:“你为什么要拆开一捆小棒?”学生能够回答:“个位不够减我就拆一捆。”然后,让学生接着操作。最后,小结时我就进一步深化提炼:一捆就是一个什么,它是多少个一?

  第二,在练说之中,巩固算法。在后面的练习题中,我择题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计算过程说一说。因此,在本课结束时,学生基本都会表达出计算过程:个位上几减几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个十,个位上就是十几减几;十位上是几减一后再减几,差就是几十几。在这样的一个练与说相结合的过成中,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算法。

退位减的教学反思5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前面又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他们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迁移来突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一年级小朋友聪明、活泼,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数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只要设计好有趣的开放的活动,就一定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我们备课小组经过设计决定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摆小棒、摆计数器等方式理解算理。经过两次的课堂教学实践,突显以下特点:

  一、创设的生活情境贴近生活,学生乐于参与。

  首先以口算题的形式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内容。接着创设学生学生去图书馆借书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对比。

  通过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为新知的探究作知识迁移准备,然后再引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问题进行解决,让学生探究计算方法,通过对比明确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理解算理。

  让学生进行操作摆小棒、交流、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索算法,激发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摆小棒,说出口算方法,比较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口算方法的异同,使学生理解相同数位的数才可以相减。通过两次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各个环节都有不少的改进。教学效果更好了,然而以下两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升。

  1、若能让没每个学生参与到白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实践过程中去,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慧更深入、透彻。同时让多个学生说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说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表达能力。

  2、注意教学中的一些细节,捕捉教学中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练习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乐于其中。

退位减的教学反思6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是在20以内退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出示场景图后,依旧是让学生提取信息,并要求表达完整,然后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板书:“小华比小丽多多少张?”、“小军比小丽多多少张?”、“小军比小华多多少张?”,板书列式,提取出今天所要学习的新内容——“30-8和34-8”。

  教学“30-8”时,先让学生讨论“怎样从3捆小棒中拿走8根”,引导拆开1捆小棒,去掉8根。学生操作后,同桌互相说说摆小棒的过程,再次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然后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示范摆小棒的过程。帮学生梳理清楚,明确:把30分成20和10,先算10-8=2,再算20+2=22。紧接着让学生按此模式说一说,在表达的`同时进一步梳理清楚计算过程。最后我挑选了几名后进生起来说过程时都很顺畅,当时很高兴,没想到这么复杂的内容他们都学会了,也就放松了警惕,以致“34-8”的教学磕磕绊绊。

  在让学生通过摆小棒计算“34-8”的得数时,发现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摆小棒,由于之前让学生带的都是整捆小棒,所以摆小棒时他们不知道“34”该怎么摆,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平常教学时,我包办的太多了,总是不放心他们,引导的过多也就禁锢了他们的思想,所以才会出现简单的“34”却不知该如何摆的现象。

  这一现象的出现狠狠地“教训”了我,给了我当头一棒,警示着我日后的教学不能包办过多,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能时刻带着我的担忧走进课堂,要学会放手,学会相信学生。

退位减的教学反思7

  上一周进行了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检测。第二单元要求掌握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另一方面是有关知识的运用。孩子们完成的情况还可以。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计算方法没有掌握,计算不认真,正确率有待提高。典型错误有14+2=6,14-7=3,13+3=10等。

  (2)逆向思维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一题中表现由为突出。典型错误有4+(8)=13(7)-5=12,15-(13)=8,5+2=(7)-6。

  (3)解决问题中信息找不准,解决方法不正确。典型错误有(1)停车场原来有17辆汽车,现在只有9辆,开走了几辆?列式为:17-8=9(辆)。(2)一共有12个皮球左边有5个,右边有几个?列式为:12+5=17(个)(3)商店买出5副羽毛球拍,还剩8副,商店原来有几副羽毛球拍?列式为:8-5=3(副)。

  反思:从以上错误中不难看出,计算基础不够扎实,上学期学习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仍需要加强训练,特别是算理和算法的训练。加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训练,观察和读题后,能找到那些信息?根据找到的信息能提什么数学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最后就是要培养孩子们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题的好习惯。

退位减的教学反思8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层次清楚,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1、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56–22=?让学生根据以前学的方法来思考,想想相同数位的数直接相减?把竖式写在记录本上。

  2、方法的交流与展示: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直观图的教学。

  3、具体情景中适用方法运用:57–1439–8让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要注意什么?这堂课的教学,发现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首先是学生主体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应该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因该牢牢的“抓”着学生,生怕学生出错。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其次是让学生说的练习的还不够。如今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改变过去应用题教学片面强调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做法,做了题目就要让学生讲出,你是什么算的,为什么是这么算的,通过长时间的锻炼之后,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是新授前的引入。两年级的小朋友,还是处于地段学生。他们的自我掌控能力还不够,上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通常只能维持在10至20分钟的时间,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让学生能够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里学得最多的、最有用的知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堂课可以充分发挥情景图的作用,利用情景图上提供的素材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能够尽快的进入上课的最佳状态;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情景图所提供的数据中发现数学问题,为后面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计算作好准备。

退位减的教学反思9

  本节课是笔算减法中比较难的,因为它涉及到了连续退位。学生学习新课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笔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以及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所以我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他们尝试说完整的计算过程,从而发现他们存在的错误。

  上完这节课后,我想了很多,也意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

  一、每一个环节的连接词该如何简明的表达出来

  每一次上课,我总有如此的感觉,就是每一个环节之间不是很紧凑,总感觉联系不是很紧密,就像脱节了似的,可是在听很多特级教师的课时就感觉很舒服,总实在爱不知不觉中就切入了正题。我想这一点是我必须要努力达到的。

  二、该如何让学生进行正确的估算

  在学生计算之前,我让学生先进行估算,至于为什么要安排估算,其实我自己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可能很大一方面是因为教材安排了这一环节。在评课时,有老师提出了估算到底是该放在计算前还是计算后,以我个人的意见,我觉得应该是放在计算前,如果放在后面,学生可能会问:正确答案都已经算出来了,估算还有意义吗?

  可是在让学生估算的时候,我却犯了一个大错误,我把估算看成了一个走过场,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实处:我只是在例题时让学生进行了估算,而后面就完全抛弃了估算,没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

  另外对与我的估算,评课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在让学生估算时,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该如何回答:我把517看成500,把348看成300,但48比17,所以我觉得答案大约是173。确实这个问题我觉得有点难以回答,因为这是一个估算的过程,我觉得这应该是可以的,虽然他的最后答案是是错误的,但毕竟这只是一个估算的过程,结果只是一个对正确参考的数字。所以说估算有时候把握不好,也会误导,迷惑我们的学生。

  三、应该注重重要环节的计算过程

  在让学生计算时,我强调了让学生说过程,让多个学生重复,互相说,可是在后面的检验的环节时,学生的正确率却不尽人意,我有点迷惑了。可是听了评课之后,我顿时茅塞顿开,原来,我在让学生说时,没抓住重点,我只是让学生说整个算式的计算过程,没有把十位的计算过程单独拎出来讲,学生不明白哪个是计算的重难点。在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而个位和百位上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也懂得迁移过来,可是十位的计算方法就是第一次碰到,因为十位扮演了“借”与“被借”两个角色,学生很容易忽略了其中的一个角色。所以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让学生多次说十位的计算过程,果然效果大不相同。

退位减的教学反思10

  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计算连续退位减法3000-534”,由于考虑到学生刚刚学习了计算“304-126”,已初步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我就放手让学生试算,再请一位学生板演,并讲解他是怎么算的。一切顺顺当当、风平浪静。接着让学生分析今天学习的“3000-534”

  有什么特点。学生小飞第一个发言:“这是连续退位减法。”学生小丽发表了她的意见:“被减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都是0.”学生小于接着说:“这道题像您昨天说得,有三个穷光蛋”(注:前一节课学习计算“304-126”时,学生形象地将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比喻为“一般人家”,把十位上的0比喻为“穷光蛋”,把百位上的数比喻为“大富豪”)学生小雪的发言更风趣:“这道题是一个“大富豪”遇到三个“穷光蛋”。”在学生发现题目特点之后,我继续问:“你认为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小明的发言一语中的:“十位上是“9-3”,百位上是“9-5”。”在此基础上我简略地进行了小结。至此,这道例题的教学应该说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紧接着,学生小刚的发言打破了平静,他把作业本递给我:“老师,这道题可不可以这样算?”我一看,小刚是这样计算的:

  2999+1

  -534

  ________

  2465+1=2466

  也许刚才全班学生试算时,小刚就这样算的,只是我在巡视时没有发现。“不拘一格”的算式显示了他不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立即调整原先安排的教学计划,请小刚同学向全班介绍他的算法和想法。全班同学一致认可他这种退位减法转换成不退位减法的可行性与独创性。

  在学生阅读教材时,我让学生记下他们各自理解、掌握或创造的算法。

  下课之后,学生小文交给我一张纸,纸上写着:

  3000-534=2466

  3000 2999

  -534 - 534

  —— ———

  2466 2466

  小文的写法有差错,但有闪光点。分析小文的算法,是从小刚的算法中得到了启发,要将退位减法转换为不退位减法,把计算“2999-534”转换为计算“2999-534”。小文,一个非常调皮的男孩,上一学期,他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是全班后几名。我知道这是激励他的最好时机,让他回家再想想并作修改。第二天,小文的作业上给出了正确、简洁的写法:

  3000-534=2466

  2999

  -533

  _____

  2466

  数学课上,当小文向全班同学介绍完他的算法后,我感觉全班的掌声从来没有今天这么热烈,小文从来没有今天这么“神气”。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知识为目的,把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知识是预定的,结论是固定的。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都很鲜明地以知识为中心和目的,教师教教科书,学生学教科书;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教完教科书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完教科书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完教科书就算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对教科书中的知识懂了没有,学生最关心的是自己对教课书中的习题能否顺利回答。知识成了目的,成长与发展被置之脑后。如这节课,学生掌握“3000-534”的算法,能正确计算,便大功告成,小刚、小文的算法实乃不和谐音符,按传统教法,对这两种算法如此大做文章视乎是画蛇添足。小刚算法的出现,即便教师不用“这样做不规范”的棍子打死,往往也是以“这样做也可以,我们还是用书上的算法”委婉地绝学生独树一帜的算法。至于小文的算法,那基本上是会被“什么算七八糟的”而扼杀在摇篮里。学生获得了规范的“算法”,却失去了设计算法、放飞思维的机会。

  教学是为了什么?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与核心,致力于人的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知识”为载体,尊重、接纳、欣赏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领域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让他们的思维得到提高。

退位减的教学反思1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在教学本单元时,我突出体现了以下几点:

  1、以旧引新,正向迁移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路。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例如:直观的观察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理解。因此,例题教学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发挥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最后,在比较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十几减九时,经过孩子自己的探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联系进位加法算加法,还有的孩子还想出了书上没有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本,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比较困惑和不足的地方。如:在练习中,有的题组是有一定的规律,学生找到规律之后,盲目地应用规律,混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规律。如:十几减9得数应该是十几的个位多1,而9加几时得数的个位比几小1,在总结完规律之后,学生喜欢应用规律快速口算,可是,不少孩子把十几减9的得数算成比十几个位少1。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能禁止学生应用规律,以免出错。

退位减的教学反思12

  今天我上了一节校级公开课,讲的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的一节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着重围绕着这节课的重点进行设计,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摆小棒,来加深学生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整节课我的教学思路很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并且各环节的衔接也很自然。课件制作精美,里面的动态效果也很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不足之处有两点:

  1.课前没有让学生把学具准备好,没有让学生提前把小棒10根10根地数好,扎成一捆,结果在摆小棒的这一环节中,学生再10根10根地数,有点浪费时间。

  2.在学生动手实践——摆小棒这一环节中,我只是让学生说一说摆小棒的过程,而忽略了让学生来台前展示如何摆小棒,怎么从36根小棒中拿走8根小棒这一实践过程。

  今后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多注重学生的展示过程和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多听课,多看书,吸取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经验,获取书本上的教学理论,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退位减的教学反思13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口算),在学习这课内容之前,已经学习过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为学习本课的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这一课内容时,我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摆小棒的方式进行,在动手操作中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一方面为巩固了前面所学的内容,另外一方面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提高生长点。本课基本完成了的教学任务,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1.学生在操作完后,请同学上台演示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边说边操作,而不是单纯地操作,老师在旁边讲解。

  2.在计算34-8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算法,一种是将34分成20和14,另外一种是将34分成24和10,我对提出的不同的方法都给予及时的肯定了,但是在学生提出这些算法后,没有及时的进行归纳和小结。有些小朋友因为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算法,反而有些糊涂了,这在作业中有明显的体现,所以我在练习课中又进一步说明了这几种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3.练习题内容稍显单一,没有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当然时间上也有限,练习的时间稍短,没有进行充分的练习。

  当然在其他细节方面还有许多不足,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退位减的教学反思14

  连续退位减是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中的难点,许多孩子发生的计算错误都是在这里。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突破计算的难点,最有效的策略便是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算理。

  为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先在计数器上拨算珠进行计算。要让每个学生都通过拨算珠体会退位的过程:个位上2颗珠不够减,需从十位上退1颗珠;十位上没有珠,先从百位退1颗珠,到十位上是10颗珠,再从十位退1颗珠,到个位上是10颗珠。在学生拨算珠之后,结合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交流拨算珠的过程,加深对隔位退位过程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条理清楚的问题,注重让学生讨论退位的过程,即在每一次退位后被减数各位是多少,引导学生明确在竖式上计算的方法:从个位算起,让学生观察,个位上4减8不够该怎么办?孩子通过操作知道要向十位借一。于是向十位借,发现十位上是0,师问能借吗?孩子自然说本身就是0,自己都没有就无法借,师提示孩子有该怎样办,孩子想到向百位借,然后问孩子怎样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下问题:十位向百位借一后是多少?个位向十位借一后,十位又剩下多少?同时在板书的时候在十位边上写10,而且在10上点上圆点,帮助学生理解。通过操作与说理,目的是让孩子理解退位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本课先让学生操作计算器,初步理解了算理,再让学生看竖式表述算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明确,所以作业正确率比较高。<

退位减的教学反思15

  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在教学这节课前,学生已有一定的减法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数学生都会算。所以我要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为学生播放奥运会颁奖的资料,并出示教材情景图,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为学生留出了更大的思考空间,同时我也把“问题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解题多样化(口算、笔算均可)。然后大家集体交流各自的方法,以此引出了笔算减法。从学生自己讲解,互相质疑。教师引导到改正展示,都是水到渠成,学生不仅学会了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一举两得。

  这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要有足够的耐性,要把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提高创造的机会,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数学的快乐!

【退位减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退位减》教学反思04-05

连续退位减的教学反思06-30

连续退位减的教学反思论文06-21

隔位退位减的教学反思02-20

《不退位减》课程教学反思01-04

《进位加和退位减》教学反思范文07-01

不退位减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11-24

不退位减的教学反思(通用12篇)11-28

减法不退位减教学反思(精选6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