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退位减法教学反思(通用5篇)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退位减法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上册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主要通过让学生探索并掌握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基本方法,并结合具体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加法验算减法的方法。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又有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的经验积累,所以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进行迁移,自主理解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的笔算方法是非常简单的。反而是减法的验算,不同于前面刚刚学过的加法的验算,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理解掌握验算方法上面。
减法的验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数量关系,从而理解掌握利用加法进行的验算方法。要让学生在真正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自主探究验算的方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导入环节,我就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填表,填表有两个作用,一是在计算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二是在计算过后通过观察表格进行讨论,借助具体数据,发现理解“原有本数”“借出本数”“剩下本数”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学生能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进行验算方法的探究奠定基础。事实证明,学生通过这一个环节,比较好地认识了这组数量关系,也就出现了学生根据数量关系提出了两种不同的验算方法。这里数量关系借助纸条进行适当移动,对于帮助学生比较清晰地认识验算的方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虽然教材只要求学生掌握用加法来验算减法的方法,但是这里学生提出来可以用减法来验算,就说明他们比较好地理解、运用了前面的数量关系。所以我还是让学生一起来口头算一算,这也是对减法笔算的巩固,又因为通常都是用加法来验算减法的,为了更加突出利用加法来验算的方法,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笔来算一算,这样操作,不仅让学生体会了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化,又突出了常用的验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问题,设计方法(“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三年级数学上册退位减法教学反思3
本课教案时,我为了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侧重了以下几方面: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比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3.突出算理,重视方法。通过尝试计算、计数器演示、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巩固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三年级数学上册退位减法教学反思4
《隔位退位减法》主要教学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即个位不够减需要从十位退位时,十位上是0,需要从百位退1。这是减法笔算中最复杂的一种情况,也是本单元学习的难点,对孩子的思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由于本课难点不易突破,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孩子接受,所以在学生理解图意后,我直接出示了问题,孩子列式“204-108”,提问:“怎么算,先算什么”,“先算个位,4-8不够减向十位借1”,提问:“十位上是0,怎么办呢?”拿出计数器帮助孩子理解,先拨204颗珠子,演示“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不够向百位借1”的过程,逐步演示,引导孩子说出百位上的1借给十位,十位借1给个位。明确:借完后,个位是14-8,十位是9-0,百位上1-1,最后得数是96。计数器演示完让孩子有了直观的借位过程后,再通过竖式计算,这里我没有让孩子自主探索,而是在黑板上直接示范讲解,再次明确算理。计算完后追问:“十位上为什么是9-0,还有一个1哪去了”,让孩子明白借给了个位。带着孩子一起算完后,要求他们在课堂作业本上再独立算一次,提醒单位和答的书写。
接着出示“1000-537”,这道题让孩子独自解答,算完之后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交流完后在全班汇报,再次在黑板上板书,集体说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隔位退位的'过程。再通过改错题的呈现,让孩子体会不标记退位点的缺点,进一步感受隔位退位的计算过程。孩子说完之后直接出示用竖式计算并验算的练习题组,光说不练是无用的,让他们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明确算理。
隔位退位难度较大,尽管课堂上说了很多,也练了很多,但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学困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看到题目随意标记退位点,没有根据具体的题目具体解答,问题较多,需要及时调整。
三年级数学上册退位减法教学反思5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懂得运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本节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教材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运用列式进行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一这个重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迁移到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通过教具操作与演示,我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说出计算方法,掌握写坚式过程。在合作交流过程汇报方法中,学生说出了不同的思路,说出各有各的好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还要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算法和见解,才能总结出更好的计算方法。在这过程中还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才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整节课虽然我都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发现。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每学生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有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得到收获,在教学中也较轻松。但是在课后从学生的作业看,有很多的地方出现错误,有些学生在写竖式时,出现两位减一位的个位对了十位上,有的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了1,十位上不打点,十位漏减退的1,或者在列竖式时减时个位不够减,不向十位退1,而是用下面的数减上面的数而做错。通过课后反思,表面来看是一成功的课,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缺少了课堂的有效性,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掌握计算方法,心里明白算理,能算出正确答案,缺少了动手操作。所以在今后课堂上,不但让学生能动口、动脑、更重要是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探讨出不同的思路与方法,还待进一步地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