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让孩子走进生活中科学
现在的儿童类药物多带有香甜的水果味,易误导孩子超量服用,孩子们在学会看量尺后,对刻度也很感兴趣,有时还会在吃药时说:“我吃15毫升。”因此我从幼儿的生活中生成了《神秘杯》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品的探索兴趣,了解服药杯的作用并学习使用带刻度的杯子,让孩子们在帮助小动物送药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要按量服药。教材难易程度适中,幼儿对此内容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案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也始终围绕我班子课题《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时如何进行有效的介入》,活动中主要从教师设置问题的直接介入及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提供的隐形介入这两方面着手。
以下是我开展磨研活动的磨研记录:
第一次的教案
初次备课,我为大班科学活动《神秘杯》设定的目标是:
1、学习运用带刻度的杯子进行测量,并体会刻度的作用。
2、教育幼儿正确服药,提高安全意识。
3、培养幼儿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良好情感。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学习运用带刻度的杯子进行测量。
难点定位:理解目测结果与杯子大小的关系
活动的第一环节活动: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通过创设给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喂药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幼儿的眼球,又贴切幼儿的生活实际。
活动的第二环节:引导幼儿认识量杯,并能准确读书
为了让给幼儿通过自身的自主观察去发现量杯上的秘密,在问题的设置中我始终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灵活地修改和设计问题,如孩子发现了量杯上的刻度时,我及时的进一步引导幼儿加深认识“你们注意到了吗?谁还有不同的发现”等语言,刺激了更多的孩子去细心观察,从而让更多的孩子也发现了量杯上更多的秘密,对量杯有了更深的认识。
活动的第三环节:幼儿操作,正确使用刻度杯
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刻度的读取反映了幼儿的分析能力在引导幼儿先进行初步尝试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并让幼儿通过操作达到理解,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操作中,对于大小量杯投放的量,我进行了反复的思考与尝试,为幼儿的实验过程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操作空间,暗中支持幼儿更顺利地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同时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意外。
活动的第四环节:理解目测结果与杯子大小的关系
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活动的难点,我将整个难点巧妙的'渗透到给小动物喂药的情境中,引导幼儿发现“为什么同样是20ML的药在两个杯子里看起来会不一样呢?”孩子在交流讨论中很快就发现了液面高度与杯子大小的关系。
第一次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环节没有设想的那么清晰明了,在第二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会正确使用量杯时,也应做到操作严谨,应该蹲下来,眼睛与液面齐平,纠正不规范的操作示范。在操作环节中,教师提供的大量杯超出了大班幼儿的认识范围,因此在操作中也导致了幼儿不会认读大量杯上的读数,不会正确使用大量杯。在操作前教师要求交待不清楚,幼儿在拿到操作材料后,太多的材料搞的幼儿有些晕头转向,不知如何下手,教师应通过小组操作或是合作操作缩减操作材料。
第一次研讨:
调整一:纠正不规范操作——在第二环节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应做到严谨规范,在倒药时要蹲下来,眼睛与液面保持平行。
调整二:调整材料的投放——大量杯的刻度超出大班幼儿的认知范围,应摒弃,只采用中号量杯和小号量杯即可。
调整三:调整活动环节——在操作前教师不要一股脑的把多个要求一次提出后请幼儿操作,这往往会使幼儿面对过多的要求及材料后无从下手。可将操作分成两次:第一次为根据自己操作单上小动物的药量,给其选择合适的量杯;第二次操作为给选好量杯的小动物喂药。
研讨后我对教案进行了“第二次修改”
活动的第一环节活动: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通过创设给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喂药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幼儿的眼球,又贴切幼儿的生活实际。
活动的第二环节:引导幼儿认识量杯,并能准确读数
为了让给幼儿通过自身的自主观察去发现量杯上的秘密,在问题的设置中我始终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灵活地修改和设计问题,如孩子发现了量杯上的刻度时,我及时的进一步引导幼儿加深认识“你们注意到了吗?谁还有不同的发现”等语言,刺激了更多的孩子去细心观察,从而让更多的孩子也发现了量杯上更多的秘密,对量杯有了更深的认识。
活动的第三环节:根据小动物的要量表选择合适的量杯
在操作前通过增加此环节,减轻了孩子一次操作的负担,使操作目的更明确、清晰,也为下一环节的成功操作奠定了基础。
活动的第四环节:幼儿操作,正确使用刻度杯
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刻度的读取反映了幼儿的分析能力在引导幼儿先进行初步尝试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并让幼儿通过操作达到理解,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操作中,对于大小量杯投放的量,我进行了反复的思考与尝试,为幼儿的实验过程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操作空间,暗中支持幼儿更顺利地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同时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意外。
活动的第五环节:理解目测结果与杯子大小的关系
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活动的难点,我将整个难点巧妙的渗透到给小动物喂药的情境中,引导幼儿发现“为什么同样是20ML的药在两个杯子里看起来会不一样呢?”孩子在交流讨论中很快就发现了液面高度与杯子大小的关系。
第二次的自我反思:
修改后的活动整个环节比前一次更加清晰明了了,而且幼儿操作的效果也比第一次好多了,但对于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而言似乎有简单了一些,在操作中没有做到提升,应对教案的难度水平再做一个提升。
建议:
1.在操作环节,可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给同一种小动物喂药,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在活动延伸部分,教师应出示不同种类的量杯,引导幼儿继续探索。
研讨后我对教案进行了“第三次修改”
活动的第一环节:引导幼儿认识量杯,并能准确读数
我摒弃了繁琐、复杂的言语,采用直接开门见山的方式:出示量杯,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在幼儿的观察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提问、围绕孩子的兴趣进行提问介入,逐一突破量杯上刻度的认识、单位的认识等。
活动的第二环节:学习正确使用量杯
为了让孩子真真正正的学会使用刻度杯,我摒弃了以前的教师手把手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先引导幼儿先上前尝试操作,在操作中将自己遇到的难点及问题表述出来,再由老师和同伴一同商讨解决,真正让科学走到了孩子的身边。
活动的第三环节:知道液面高低与量杯大小的关系。
为了突破这难点,我通过语言的巧妙介入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同样是20ML的药在两个杯子里会不一样呢?”
活动的第四环节:幼儿操作,采用不同的方法给小动物喂药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激发幼儿更多的思维灵感,在操作前,我与幼儿进行了一次共同的操作示范,引导幼儿运用更多的方法给小猴喂药,在引导中我将操作要求逐一的渗透到其中,使幼儿在无形中感知了操作的要点,为幼儿的操作降低了难度。
总的反思:
整个活动的设计贴近幼儿的生活,循序渐进,并围绕我班的子课题——《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时如何进行有效的介入》。活动中主要从教师设置问题的直接介入及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提供的隐形介入这两方面着手。如:在问题的设置中我始终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灵活地修改和设计问题,如孩子发现了量杯上的刻度时,我及时的进一步引导幼儿加深认识“你们注意到了吗?谁还有不同的发现”等语言,刺激了更多的孩子去细心观察,从而让更多的孩子也发现了量杯上更多的秘密,对量杯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材料的隐形介入中,我不断的进行调整,从一开始的采用大、中、小三种量杯,到二磨只采用中、小两种量杯到后来的在操作活动中同时采用大、小量杯,这让孩子在操作中真正做到了认识量杯并学会使用量杯,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
【教育笔记-让孩子走进生活中科学】相关文章:
逗蚂蚁,走进孩子的生活教育随笔06-29
走进孩子的生活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6-21
教育笔记-孩子在沟通中化解矛盾10-13
生活中的科学02-08
教育随笔:走进孩子的心灵09-29
教育随笔:走进孩子的心11-09
教育笔记-执拗孩子07-08
教育笔记:尊重孩子03-05
教育笔记-给孩子关爱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