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07 09:10:5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

  一学期又将过去了,我又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重新回顾这一学期,对本学期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例如我在上《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时,在开场白中引用了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让学生猜是什么意思?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 ,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

  四、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

  (2)师生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2

  本节新课的导入可作如下设计:让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台湾岛地图“或一幅其他地区的地图,问:”你能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直接让学生读图用图,这种设计是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直接通过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让学生边用边学,以用促学,了解地图的特点和如何使用地图,初步形成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学生阅读地图、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让学生表达他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尤其要让那些能从地图中获取较多信息的学生归纳,总结自己在使用地图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方法和体会,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哪些从来未用过地图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他们推到自学的第一线。

  1、关于“比例尺“,可以设计下列问题: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2)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这两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图要素(地图提供的基本直观的信息)。经过思考,讨论读懂地图的内涵,获得更多的隐蔽的信息。

  由于线段比例尺更加直观,便于理解和使用,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首先让学生利用线段比例尺进行量算。并且,教师要告诉大家用这种方式表现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

  (3)同学们能否利用线段给出的比例尺,计算该地图与它所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要让学生通过对线段比例尺的简单计算活动,理解比例尺的本质特征,就是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即缩尺。

  (4)根据你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会有什么表示方式?

  根据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推导和说出比例尺的其他方式:数学(比例)式、文字(表达)式。然后,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使学生体验自学成功的喜悦。

  2、可以设计下列活动来练习从地图上确定方向:

  (1)教师提问:“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

  (2)教师出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例如世界图、中国图、北京市区图等,让学生思考应如何确定地图上的方向。

  (3)启发、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在不同类型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

  以上活动设计,仍然以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为指导思想。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可以从已学过的地球仪的方向辨别入物,让学生复习用经纬线确定方向的方法,了解在地图上同样可以用经纬线确定方向。这种方法适用于小比例尺的地图,而大比例尺地图的经纬差比较小,这类地图往往没有经纬线。这时就要遵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一般规划。还有的地图标有“指向标”,“指向标”批示的方向一般是指北。

  3、关于“图例”,可以设计下列活动:

  (1)教师请学生归纳总结,阅读地图一般需要哪几个重要的步骤?要读懂地图,正确地使用地图,需要利用地图为我们提供哪些基本要素?

  (2)请学生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参考教科书提供的图例),然后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也要指出,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很多地图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必死记硬北,关键是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

  总之,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所以应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要培养学生阅读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3

  讨论交流、练习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调动课堂气氛,最后,学生自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教师提出教学任务,出示问题情境,给出活动方式,学生了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内容和方法。其次,学生研读教材、参与小结,教师分析反馈信息,完善教学。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有三点:一是呈现情境,组织活动;二是提供条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三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保证学生自由、充分地进行学习、讨论与合作交流。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采用小组为单位,实现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多向交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群体中去,从而使“小皇帝”们形成合群、合作的习惯,并在小组讨论中,引入竞争机制,培养竞争意识。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4

  地理知识非常零碎,在课堂上,“课堂效率低”就成了很多人的苦恼。课堂效率不高,我想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教”的效率低

  “教”的效率低,主要在老师。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课前没有作好充分备课,讲课仓促,我们应该把新课标的要求读透,并渗透到教学案中。

  (二)是课上要语言表达欠准确,过度重复,我们应该语言简洁明快,清晰流畅。

  (三)是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巩固,没有给学生反馈。我们应该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更正、修改、讲解,使学生及时纠错。

  二.“学”的效率低

  “学”的效率低,主要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什么学生习效率不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上课不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走神,做小动作,没有紧跟老师思路。

  (二)是不懂不问,有不明白的问题,没有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一直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

  (三)是没有做练习题,没有及时复习。只有反复练习,进行强化记忆,及时复习才会尽量减少遗忘。

  三.“沟通”的效率低

  教与学密不可分,完成教与学过程的纽带就是师生的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很大程度上师生的沟通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学生喜欢和某学科老师沟通,那么往往这个学生的这一学科学习成绩也会比较好,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屋及乌”的道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往往会使学生喜欢老师,这样也会喜欢老师所教的科目。反之,就会产生厌学。我认为原因有二:

  (一)课上老师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不论是提问的形式还是讨论的形式,在课堂上基本没有。

  (二)课下老师没有找学生进行谈话和分析当前的学习情况,没有充分发挥课代表和小组长的作用,不了解学生学习进展,不及时采取相关的教学调整。

  以上是本人分析的课堂效率不高的几点原因,以后我们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引起注意,及时改进,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5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极思维、质疑,开发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从而达到实现数学目标,提高学生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最终学会发展的目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具富于独特的个人特色的知识。”自主学习的方式多样,本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情感投入,激发创造热情

  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成就大小的主要心理因素是意志、志向、毅力等创制性人格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烈、唤醒、鼓舞。”(第斯多惠语)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得投入教学情感,在教学中应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谐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与学生建立起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愉悦情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形成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和态度,变被动学习过程为积极主动探索过程,变学好为好学,变学会为会学。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只有积极主动的“做”与“悟”,才能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发展。

  二、问题导学,发展创新思维

  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不会质疑,就不会有思考、不会有研究探索。强化问题意识与宏扬质疑精神是成功开展自主学习和创新教学的切入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这段话,令人深思,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主要是教学生如何‘答’,而提问的权利大多是教师,这就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自主学习应从学‘问’开始,而不是学‘答’。学‘问’应直面‘原始问题’。这是扬振宇教授取得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如何抓住一些有利时机提出问题,应成为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这样,促使学生在勤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好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求知的需要,是创新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是地理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1)为学生质疑问难做出示范;如: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形态的水吗?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有无存在生命产生条件的星球?“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井水不犯河水”等是否严密?为什么喜马拉雅山坡上发现有海生贝类化石,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探明有煤的分布?

  (2)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例如: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应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有同学质疑:那么在日界线以东的西十二区日期为什么要减一天呢?对于这样的疑问,教师首先应给予鼓励,然后经学生讨论后作答,千万不可打击其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3)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例如:我们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许多地表形态和构造的形成,以及在找矿、找水、找植物、工程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激发学生质疑:板块构造学说无懈可击吗?学完“温室效应”后,激发质疑:地球“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的都是恶果吗?

  (4)提供学生质疑问难的时空。当学生的思维囿于一个小环境、或受旧知和思维定势的影响而无法突破时,教师要留有思维质疑的余地。例如:今天的美国就准备造一个月球,那么,100亿年后,科技将会更加发达,人类是否可造一个太阳?或地球能否在浩瀚的宇宙中重新找到一颗恒星作“*山”呢?

  (5)为学生设置“愤”、“悱”情景。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置“愤”、“悱”情景,使学生处于“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的状态,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探究行动。

  学生问题的提出,是学生关注未来、关注生命、关注社会的良好愿望,是学生创新品质的良好体现,我们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没有肯定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是肯定他们的创新精神,帮助他们发展创新思维。

  三、注重实用,达成创新目标

  注重实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生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知识,会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运用能力,进入信息社会,大量信息以图像数据形式出现,而地理图像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图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并应用于实际尤具现实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就十分广泛,比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塑料大棚的角度、楼高与楼距的比例等都涉及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知识,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过程是重点。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6

  “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相信这是目前我们正在实践和努力追求的课程改革目标之一。目前的教学改革依然存在着“面”和“质”的问题。“面”是指从大的范围上来看,真正取得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学校数量还是十分有限的;“质”是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不够,需要进一步提升质量和丰富内涵。应当说影响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教师观念转型不到位,教师理念建构跟不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和速度。

  目前,我们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却有为难情绪。一是怕完不成当堂课的任务,二是怕学生没学会,不敢放开。即使有时形式上是改革了,但是也是仅限于听课,平时还是基本按原来的方法上课。今后课堂教学所面对的最大“瓶颈”,将是教师观念的深度转型问题。

  如果实现了观念深度转型,从“形”转走向“心”转,从一般的认识层面上升到行动层面,那么,广大教师将会自觉自主、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去践行课堂教学改革,将会深入贯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将会在实践层面上深化课改。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7

  几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步。以下是针对自己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很有必要根据我们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应努力提高活动的

  “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1、课前抽查,查找问题,找准切入点。

  要增加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每一节课的地理主干知识和考点内容,针对主干内容和考点内容设置情景,找准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缓判断,留给学生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陈述自己的思维方法,不断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在交流讨论时让学生自主交流,少讲解甚至不讲解,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3、开放地理课堂。

  教学内容开放,关注社会重大的科研成果,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联系实际生活,其次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让学生展开辩论,越激烈越好,再次,作业设置要开放,作业形式要多样,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开放和多元,充分肯定学生,关注其差异性。

  通过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和人文环境等自然地理知识,并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说学习地理是很重要的,学生们都从思想上重视了地理这门学科。

  通过地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民族素质。地理教学贯彻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使他们具备所必需的地理基础知识,我们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了升学,或者只是依据地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的去确定教学内容。

  通过地理教学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图片,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中学生,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非常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湘教版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5、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8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拉开了帷幕;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感觉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对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认知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新教材加强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强调开展多种地理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动手:引导学生演示昼夜更替,解释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画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时差等。动口: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动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八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用科学的术语解释四季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这些都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材还删除了一些难以读懂,不易理解的地图;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以利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新教材内容结构包括正文、图表、读图思考、阅读活动、案例等。所有呈现方式都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彼此相互联系,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灵活整合融会贯通。应特别重视图像中的读图思考与活动内容的学习,它是“知识与能力”的载体,这也应是重点突破的地方。。图像在当今地理教材中已不再是“附图”或“插图”,而是与文字叙述并重的教材表述手段。如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教材案例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设问情景,极易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例:在学习气旋与反气旋时,利用台风与寒潮的案例设问,对学生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能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和读图思考,体现“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基本理念。同时通过设计这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新内容的过程中来。一些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教与学留下思维空间。

  二、课改以来教学工作上的困惑

  在新教材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尽力把新课程改革的种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有困惑,这些困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我们感觉到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9

  地理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灌输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时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地理思维能力。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

  一、优化课前准备

  第一,指导学生预习。地理是一门十分注重与生活相结合的学科,指导学生对新课进行整体预习。例如,在讲人口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假期调查自己家族人口增长和迁移的状况,了解自己家族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试着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为学习人口的发展、分布做充分的准备。而且还要做好课前预习,每次上课前将相关的预习题留给学生,指导他们有针对性的自学,找出疑难问题。

  第二,加强上课前的备课。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要钻研教材、定好目标,背诵学生该背的内容,典型例题自己先要做,及时补充专业知识。和同学科其他教师集体备课,探讨教学方法。上课时,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分组讨论”、“一帮一结对子”等的授课方式,这样可以使每一节课的活动设计更加的切实可行。例如在讲述《水资源》这一节知识的时候,我要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几个人一组,开放式的课堂学习,对“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句话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便能通过观察和日常生活把水循环的意义概括出来。

  三、转化教师角色

  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学生是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教师应针对这种变化提供相应的服务。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也在成长,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教师要用心去呵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通过优化教学细节来营造一种足以润泽学生心灵的民主关系,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的

  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在课堂上可以多用一些“你认为呢”“谁还有不同的意见”“我们一起来探索”“我们开始活动”“非常好”“太棒了”“请坐”??的话语,以此来鼓励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四、认真反思教学过程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反思尤其重要。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高效课堂要求很多知识让学生讨论互相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有些学生所谈内容大多是完全脱离了教材的内容,有些学生甚至在活动过程中趁机打逗,表面看上去很热闹,似乎每个学生都在参与活动,但实际上,教师对课堂的驾驭到底怎么样?当整个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是不是很好?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流于形式,在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实践得出结论这才是高效课堂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活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谨,对于活动的每一步都应该给予学生清晰地描述和指导,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新课改的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对老师能否掌握整体课堂教学过程、能否驾驭课堂的一个重要挑战。

  总之,通过“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让我深刻的感悟到地理教师身上的责任和重担。领会到节约、高效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概念,教学同样需要。在实践中我们要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切实改变现状,构建低耗高效的课堂,长足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0

  走过了紧张过度的期中考试,迎来了自我批评,自我反思。由于西校,北校都有我最爱的孩子们,所以我尤为紧张他们的成绩。西校早已文理分科,所以精力相对北校来说时间较为充沛,所以应该跟上北校的步伐了,而北校的孩子本身就很聪明,悟性高,应该也是非常不错的!可是,没有我预想的好。和三班,四班的吴巧莲老师的平均分有一分之差,也许看来不多,但是我所教的班级的高分要比她少了6,7个。已经相当多了,这是完全不可以的。我看到了我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之间的差距,我很惭愧,我要向吴老师好好学习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其实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学习时注意方法是“桥和船”,只要有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则可做到事半功倍:

  一、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

  二、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借助地图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运用示意图,及有关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 在复习中要记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还较相似,这就给记忆带来了麻烦。若能借助于示意图,寓文于图,则十分简单得一幅示意图就会把有关概念、原理的本质反映的淋漓尽致、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三、地理复习的一般过程:

  先掌握基本地理事实,然后了解地理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最后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和归纳,实现本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机联系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可以将这一过程概括为五个字: 忆 ,记,翻, 做,究 ①忆 就是对已学过的课本内容 过电影 ,也就是重新回忆一遍,忆的内容主要是教材知识网络, 可以对已掌握的内容了然于胸。 ②记 是对一些主干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知识进行背诵和记忆,首先要对一些基本的地理事实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这些地理事实是构建一个完整知识网络的节点,是基础,很重要的准备。 有了这些地理事实还不够,还必须了解地理事实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地理事实之间的联系 ③;翻 ;就是翻看平时做过的习题、考试题。平时做过的题目要保存好、整理成册,以供复习阶段使用。在复习课本同时,可以翻一下以前做好的题目,回忆一下当时做题时的情景,温习一下题目训练和考查的教材基础知识。 ④做 是选择少部分以前做过的题目。尽可能少做、精做题目。可以选择以前做过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或者以前做错的题目,主要目的是温习做题的思路和方法弥补以前做题中存在的不足。 ;⑤究 是细究错题。主要是找一下错在何处,是知识记忆还是知识理解有欠缺,是审题不准还是思路有偏差?通过细究以前的错题,可以明了自己以前在做题中的薄弱之处,以使备考训练更有针对性。 当然地理复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对时事和社会现象的关注, ;注意阅读一些报刊新闻,有意识地收集一些与地理有关的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这些就是学习地理的主要方法,只要可以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成绩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我要和我可爱的学生们共同努力!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1

  一、反思当前的教育形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凸显了学科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真正让学生从书本堆中解放出来,切实为学生减负,真正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外时间。课堂有效教学成为新课改形势下教育工作者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反思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细节

  1.把课堂还给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创设愉悦、自主的学习氛围,提供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工具,多用激励性语言,鼓足学生干劲,树立学习信心。

  2.紧密联系生活实例。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努力建立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多引用学生易接受的、以感性材料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中要注意以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例子为连接点,丰富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感性认识自然的上升为理性认识。

  3.教学内容展开时力求问题化。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贯穿课堂,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内在的有机联系,并水到渠成的形成对课堂知识的认知。

  4.构建开放性的地理教学形式。从课时的安排、内容的取舍到课程内容顺序都不要拘于课本和教参。学生很感兴趣的,对学生很有用的,要多安排课时;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内容,次序混乱的要合理的调整;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情况,遇到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时,对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取舍。

  三、反思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手段

  1.紧密结合初中地理学习内容,适时切入乡土地理的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我们课时有限,一般不再专门用独立时间学习乡土地理,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契机,把乡土地理教学内容补充其中。

  2.用“活动”把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新课程中“活动”的种类很多,包括“通过各种途径感知周边事物,收集地理信息,表达自己的体会,与别人交流成果等”,往往这些“活动”就是那些章节的重点。注意教学过程中活动板块的合理设置。新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难易不同的活动题目,利用它们开展自主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能力提高。处理好活动板块,是实施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实施活动板块的教学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适当调整。有些可以穿插在正文的学习中,增强所学问题的说服力;有的可以放在新知识学习之前作为引入;还有的可以作为课后探究的题目。经过教师适当的调整,活动板块才能成为激活课堂的催化剂。

  3.重视地理图象在教学中的应用。地理图象最能体现地理教学的直观性特点,充分利用它们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进行地图教学。灵活的地图应用能给课堂教学增色添彩。

  4.教学素材多关注生活和生产实际。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因,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和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热点问题,采用自行设问的方式,将素材变成问题,自问自答,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将生活实践中有兴趣、有价值的、与地理学科有关的问题,引进地理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野外考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学以致用。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2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人从事教育教学多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当今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生物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 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程强调。

  本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感受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不断换位思考。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师生互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插图的使用

  生物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探究和实验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生物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需要生物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学 。插图是生物课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生物的工具。生物学习真可谓“无图不成题”。学习生物,一定要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通过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最终得到提高有效课堂的价值。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白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3

  我们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满意最重要,其实学生满意了,家长就满意;家长了满意,领导就满意;领导满意了,政府就满意。其实,大家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让学生乐学,好学,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成人成才。这个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靠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满意,那么怎么能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方面,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力,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励机制,吸引和凝注学生注意力。就像古时说书的每说罢一回,总要留一个包袱,让听众期待故事结局,期盼继续讲下去,说书人恰恰利用故事的连环相扣,每到精彩之处嘎然而止,吊足了听众的胃口。

  第二方面,我们要给学生减负,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减负。能不讲的就不要讲了,比如,有些章节学生一看就懂,老师又何必喋喋不休呢。再就是,我们要吃准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好重点难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搞清知识脉络,教给学生系统的知识,而不是将散乱无章的知识碎片一包袱丢给学生。教给学生梳理知识的方法,减轻学生负担。三是课堂处理的必是学生不会的,不理解的,需要探讨的,需要明确的。除此之外,多做无益。

  第三方面,我们教师本身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时刻明确我是老师,为人师表,学生是要向我学习的,他们其实都是些孩子。作为老师,要和蔼可亲,讲课要生动、幽默、风趣,拉近师生见距离。让学生相信你,听你的没有错,不骗学生,不歧视学生,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最重要的一点,要时常鼓励学生,给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懂得自尊。我们当老师的也要多学习,多看书,让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站在时代的前沿。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的魅力让学生崇拜,那就更好了,这样你上课更是事半功倍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已经踏上了新的征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必将是一股和煦的春风,助推我们新学期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工作迈上更高的台阶。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4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针对这次考试和这段的工作进行阶段反思。

  本阶段做的比较好的地方: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备课充分。

  2.教学目的明确,一切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3.在教材的处理上,突出重点、难点,避免教学过程面面俱到,提高了教学效率。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今后的改进措施:

  1.要把握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如:投影、挂图、直观模型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适当布置地理作业,如:地理规律的总结、地理原理示意图等,可以让学生写或绘在作业本上,增强动手绘图的能力,并且教师要经常检查指出不足,表扬做的好的同学。

  3.要不间断的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然后指导学生学好地理的方法,使其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

  最后,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经常的进行反思,找出不足,及时的改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5

  在九月份的教学中,总体上感觉教学效果还可以,学生学习比较认真,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七年级学生整体素质比较好,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兴趣较浓。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并且经常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思维活跃,聪明好学。但是,通过作业来看,也出现了问题,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也出现了,.课堂上讲过的知识也不会,觉的不可思议,所以以后在课堂上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八年级学生上课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还有溜号的心不在焉,学习气氛不好。我发现之后,及时采取措施,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习兴趣。经常提问那些喜欢溜号的学生,让他们投入到学习中,督促他们学习,而不是置之不理。我想通过努力能够收到一点效果,而不是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这样做才是一个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_地理教学反思03-10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0-07

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反思01-12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0-07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09-10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07-28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09-10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01-27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反思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