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与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在生活中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这个单元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然后才进入本课的学习。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是全新的一节课。
每一种工具的出现,都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经过人们不断地尝试和改良才最终形成的。本课属于使用科学工具的教学课,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认识、学会使用弹簧秤,学生通过一节课地学习能比较轻松地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我们经过思考,觉得是否可以换一个角度来引领孩子探究:让学生经历测力计的产生、改良的过程,体会到工具的产生源自于生活的需求,在使用中不断完善,又最终服务于人类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测力计的各个部分,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技能目标:经历测力计产生,改良的过程。科学规范地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情感目标:体会到工具的产生源自于生活的需求,又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产生、改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科学地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教师:一袋米,一袋沙子,橡皮筋、弹簧、棉线、ppt课件
分组:橡皮筋、弹簧、铁架台、板、笔、一袋米,3袋等重的沙子、记录纸、弹簧测力计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袋沙子和一袋米提问:猜一猜谁更重一些?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
学生猜测说理由。
你能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
2、学生掂一掂,说说哪个重。
师: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测和感觉,是否准确呢?
二、探究活动
1、教师出示棉线、弹簧、橡皮筋,学生选择并说理由。
教师板书:橡皮筋弹簧
有弹性
物体重,伸得长
2、用弹簧、橡皮筋比较一袋沙子和一袋米的轻重活动
怎么利用橡皮筋来比较一袋沙子和一袋米的轻重呢?
学生讨论后,演示如何用橡皮筋比较一袋沙子和一袋米的轻重。
3、学生分组实验,用橡皮筋和弹簧比较一袋沙子和一袋米的轻重。
4、实验过程中,教师随机提供学习任务单和材料,要求是:比出一袋沙子、两袋沙子和三袋沙子能够使橡皮筋(弹簧)伸长多少。
5、学生领取新的实验材料:2袋大米、任务单。继续实验。
活动任务2第()小组
实验提示:一边挂一边观察,并思考:
1、一袋沙子能够使橡皮筋伸长多少?用记号笔画出。两袋沙子和三袋沙子呢?
2、一袋沙子能够使弹簧伸长多少?用记号笔画出。两袋沙子和三袋沙子呢?
完成实验的小组整理好材料放入盒中,小心把板从铁架台上取下,铁架台放到边上。
仔细对比画好的2排刻度,小组讨论:有什么不同?
6、汇报1:对照记录纸上的刻度指出:一袋沙子和米谁更重。
汇报2:对比记录纸上的刻度,说一说、一袋沙子两袋沙子和三袋沙子能够使橡皮筋和弹簧伸长多少?以及2排刻度有什么不同。
7、小结:弹簧的刻度间距基本相等,橡皮筋的刻度间距不相等,弹簧更合适作为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
8、延伸:如果老师在弹簧上挂4袋沙子,你觉得刻度会在哪里?
学生画刻度,并说理由。
挂第四袋沙子验证。
老师这里有一袋小石子,你可以知道这袋小石子有多重吗?三、观察、认识、使用弹簧测力计
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我们发现了古人经过很长时间的生活和劳动才发现的规律,而且还用弹簧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测量工具。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的'改进,人们制作了弹簧测力计。板书:弹簧测力计
1、出示弹簧测力计图片,指出:这个弹簧测力计哪些地方进行了改进?你还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看看哪个小组发现得多?
2、学生领取弹簧测力计观察并讨论。
3、学生汇报弹簧测力计的特点。
4、学生测量一袋沙子的重量。
5、汇报数据,提问:老师提供给大家的沙子是一样重的,为什么大家测出来不同?
学生汇报。
请一个同学演示测量的过程,明白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要点。
6、测量一袋米的重量。
四、小结揭题
1、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今天学习的内容谁来想个题目?
【板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
橡皮筋弹簧
有弹性
物体重,伸得长
间距不相等间距基本相等
弹簧测力计
【教学反思】
基于科学的核心概念本课设计了由猜测“两个物体轻重,掂一掂比较”入手、“选择合适的材料比较轻重”、“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工具”“观察认识弹簧测力计”,“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等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工具的产生和改良的过程,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使用弹簧测力计。
经过几次试教,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在本课教学中要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关注学生,明察秋毫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应该关注学生,动态地了解学生,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观察他们在做什么,分析他们在想什么,预测他们会朝哪个方向进展,得到的信息越多,教师就越能清醒地进行引领学生的探究。在试教过程中,我往往关注了汇报的同学,忽视了学生的倾听;关注了自己的提问,忽视了学生的反馈;关注了课前预设,忽视了课堂的生成,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2、谋选材料,从简求实
科学课上要用到种种材料,如何选择恰当的材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实验材料要充足、要科学、要搭配精当,发挥材料的最大效益。本课所用的橡皮筋上挂了回形针,在记录板上安装了挂钩方便了学生的操作。记录板和记录纸也是为了方便学生记录和汇报。学生操作起来得心应手,观察方便,现象明显,实验效果才会好,教学有效性才会高。
每一种材料的出现都有很明显的目的性,同时材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期望。把握好材料的呈现方式和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过早发送探究材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还没有明白要研究的内容,还没有听清楚活动要求,就开始动手了,容易使探究范围过于扩大。而有层次地发送材料,就能调控探究的范围和深度,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3、长时探究,注重交流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的、较长时间的、连续不中断的观察实验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和科学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应该在探究活动后进行充分的交流。抓住学生的思维点,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状态,使研讨层层深入,从表面深入到本质,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如果教师置学生的思维点不顾,以学生的回答为终点而不加以引导,学生的认识就会始终停留在原有的水平而不能提高,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就只能囫囵吞枣。
总之,一节课下来问题多多,感受颇多,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下了宝贵的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的科学课堂或许会有更多的精彩。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文章: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10-10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设计12-31
乡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03-01
《背影》的教学设计与反思01-01
《初冬》教学设计与反思12-17
《心愿》教学设计与反思12-16
赵州桥教学设计与反思12-16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01-04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12-26
《真实的高度》教学设计与反思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