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通用12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1
讲这节课时我依然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由于数学知识系统性的特点,温故知新的方法针对这节课同样非常有效。上完这节课有以下几点感受比较深刻:
1、温故知新让学生感觉新知不新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给合四年级学过的单式折线统计图,说说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它的类同。回忆旧知,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感觉新知不新了,难点学生自己主动突破。
2、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
记得去年学生在四年级画统计图的时候,往往不清楚用条形统计图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合适;在画折线统计图描点的时候和条形统计图混和在一起。今天让学生比较一下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学生也发现:在题中所给的信息和两种统计图的特点不很明确时,有一个学生发现,图上面有两个有色长方形表示两种事物时,用条形;而是一条实线和虚线时用折线。另一个学生发现是水平标的名称是对着空格的是用条形,对着线的是用折线。在画的过程中学生也是从比较中顺利掌握了这两种统计图的画法。
五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与学习兴趣
怎样激发学生情感呢?新课开始就出示中国地图,并欣赏同一时间我国南北地区气候的差异,体会我国地大物博,感受祖国的神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紧接着说:“下面,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睛再次感受祖国的神奇。你们愿意吗?”并适时出示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分析应用”时出示某商场一季度冰箱、取暖器情况统计图,并请学生根据第一季度销售情况对今后销售工作提出有效建议。由于接近学生生活,学生是畅所欲言,说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教学效果证明这样处理真正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设置学习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例题教学时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青岛、昆明两个城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学生是踊跃发言);再提出悬念:“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学生一下子就安静了)这些问题仅在一幅统计图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两幅统
计图中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逐月计算两个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数,才能找到答案。在学生感觉这种方法非常麻烦的时候,我适时点拨:“对比着看较烦,有没有好方法让我们一下子就看清楚呢?”学生们先沉思了一下,紧接着都叫着举起了手,他们知道怎么办了?然后我改变教学计划(原先准备直接出示画好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请学生自己分四人小组讨论该怎样修改?课堂一下子就进入高潮,学生说的各种修改意见真的既合理又全面。我真的体会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
(三)正确分析,大胆预测,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设置悬念,主动探索——正确分析,大胆预测”等教学环节中学生即强化了思维,锻炼了能力,又增强了统计意识。
五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3
教学由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入手,问:谁能很快回答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相差最远?学生迟迟给不出答案,从而顺理成章引出课题。水到渠成地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补充介绍图例等名称。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统计图由学生手工制作),又使媒体的使用达到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与制作课件相比更省时、高效。在这节课中,我在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例题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自己尝试着制作折线统计图。不少学生出现了种种问题,(未看清图例,没有标明制图日期,图上未注明数据或将数据写在折线上等等)。我不急于告诉学生正确与否,而是利用这基础性的资源。让学生小组讨论:使学生感悟到怎样制作才完整,美观,正确。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1、提高捕捉样本资源的意识和灵活应变能力。在课中,让学生第一次尝试制作折线统计图。教师只意识到要去寻找所需要的几种出现的状态,等待这些资源的自然生成,而缺乏有效的应变。比如: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一位学生没标制图日期,只顾着去找另几种结果;等回过去再看,那个学生已经补上了。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一发现这种资源,可以适当提示学生。
2、数学语言要干脆、利索、准确、清晰,要到位,但不能太过于简单。
3、在课中,学生做的比较多,但真正说的机会不是很多。我没能给学生充分创造说的机会。课堂上应该根据学生的状态随时对教案作出调整。
五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以及对单式条形统计图读图的能力基础上开展教学的,对以后其它复式的统计图有很大的作用。本节课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第一课时,它的教学重点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产生以及它的绘制,从中体会到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土的关键及它的优势。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这几点做得较好:
一、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兴趣
本节课我舍弃的教材中安排的例题,而是结合08奥运会这一盛事,上课铃声中让学生欣赏08奥运会的精彩瞬间即节省了时间,又引起了学生投入新知识学习中。结合金银铜牌的数量开展教学,先得出金牌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再引到对银牌铜牌的关注,使教学内容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自然过渡。在后面设计的一个四年级各班男女生人数统计时,不是直接呆板的要求学生对数据进行绘制,而是让学生结合夏季校服的制订,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后再绘制,不但更能体现教学目标,更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解决。
二、让学生学会质疑,在冲突中寻找解决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掌握本节课重点。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并不是一味的告诉学生“当我们不能用原来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解决这个情况时,我们要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而是让学生说“你准备绘制几张这样的统计图?”(3张)让学生感到有点烦后,马上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同桌讨论:“能不能想一个好点的办法不用画这么多的统计图?”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绘制方法。在学生得到初步的设想后再进行质疑,而且尝试让学生自己产生质疑,不断对得到的预想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完善,由完全一样的多个直条表示----用文字在直条上标注加以区分----用不同条纹的直条加以区分或用不用颜色的直条加以区分----到对不同的直条还要加以用图例说明,最终达到先确定图例,用不同的直条代表多种数据这一结果。可以说这一过程的开展真的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寻找方法,不蛋尝试后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同时学到新知识。
三、不足
1、是对教学时间的预设不到位,画条形统计图应该要想到绘制时间的需要,更何况我的新授例题是金银铜三种不同的数据,在绘制过程中更是需要时间,有点急于对学生绘制速度的要求,而对绘制的正确率有点忽略,有待以后改进,防止学生一味的求快而使错误率增加。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产生及绘制,但读图还是一个不能偏颇的知识点,在结合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对于四年级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在课后听了罗副的意见后,觉得是可以安排成出现它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读图,这样即可以避免因时间的仓促完成不了第二张统计图的绘制这一情况,又更好的在完成绘制目标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3、本节课可能由于自己嗓子有点哑,生怕声音不够响,反而使课堂上的语音有点“高亢”了,语言的精练虽有改进,但说实话应该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五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5
一、在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统计观念的培养,首先应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有了意识,才有思考,才有能力的提高。但学生很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解决问题中领悟和体会,所以本节课教学力争在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在教学这节课时,学生已有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只是基础,学生在单式、复式的观察、对比、分析中,认识到了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也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进行清晰地比较,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分析,掌握本节课重点:对信息的处理。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在一个统计图里描述上面你们所说的这些信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绘制方法。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三、拓展应用,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一个问题:从城乡人口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对事物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平台,体现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在习题设计上,通过假设你是超市经理,你下个月将如何进货?和从1997至2000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中你想到什么?这两个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决策的能力。
这节课的整个教学就是学生亲历探究,自主实践,分析处理的过程。反思整节课,留下了许多遗憾,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1、对统计图的解读,没有呈现一个坡度。从单式统计图过渡到复式统计图,没有体现学生的探索欲望。
2、课前的激励调动不充分,课堂气氛显得比较紧张,沉闷。
3、过渡语言生涩,显得过渡不紧凑,不连贯。
4、评价语言不丰富,缺乏明显的指向性。
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听过备课、点评、研讨,看到自身的很多不足,今后将不断学习,努力改正教学上的一些不足,认真钻研教材,继续学习课改的新理念,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真正把实惠带给学生。
五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6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具体地说,本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深层的内涵
例2通过对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主题素材的改变看似简单,但这确是学生感兴趣的,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纵向统计图。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学生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设计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在教学将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时,我不是教给他们方法,而是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
,在完成统计表后,提出“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什么情况?”,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寻找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注重知识呈现的完整性,思维过程的灵活性,思维方法的多样性
本课的设计从调查学生的兴趣开始,让学生完整的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而不是直接出示数据,最后环节通过统计学本节课的表现结果,再一次参与统计,深切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及统计活动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中以主题问题情境为中心,展开讨论,自主探究,允许灵活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从不同中找相同点,从比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运用到实际中,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完整性、灵活性、多样性。
五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7
《复式折线统计图》又是另一种统计方法,这也是统计中最基本的方法。
鉴于上一节课条形统计图的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相同的方法。放心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做。首先我让学生回顾了前面所学的折线统计图的画法以及折现统计图的特点:反应变化趋势。然后让学生在画复式折线统计图时也是一个一个的单个画。这样学生也不会出错,有了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提出了学习要求,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能够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但在本节课中也存在着一个问题,是学生的语言表述不够准确,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表述,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多做练习题,先让学生跟我学习,再过渡到学生自己完成,效果也比较好。
五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8
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改的十年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中安排的内容有的是让学生看图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的是让学生在已经确定的了纵轴、横轴并画好格线的图中画两种不同的折线表示相关数据,淡化了不必要的制图操作过程,突出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关键环节,关注的是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感知和对折线统计图特点和作用的体验。
一、本节课较为满意的方面:
1、建起数学和生活的桥梁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教材上先出示了两个地区各月降水的情况统计图,我引导学生观察每一幅统计图,分析表中的数据。为了让学生感觉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思考为什么两个城市7、8月份降水量都比较多。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发现7、8月份是夏天,所以降水就多。教材上的还有几幅统计图也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我让学生用已有的经验看这些统计图,分析其中的数据,得出一些合理的结论。
2、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我先出示中国地图,引出两地区的降水量统计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观察完统计图之后,我鼓励学生自己根据统计图提一些问题,然后由其他的同学解答这些问题,这样就有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3、注重倾听
倾听是学习的好习惯,我会提醒学生仔细倾听别人的回答,如果回答的不好,可以举手补充;回答的好可以鼓掌示意。每提出一个问题,我都会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回答,这也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一个方法。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我支持他们各自阐述理由,这样其他学生由于好奇就会认真倾听他们的理由。对于一些一听到问题就举手的学生,我便提醒他们要考虑周到。与其鼓励他们没思考好久随便举手不如鼓励他们认真倾听。
二、这堂课的不足之处
我在教学时有些拘谨不够放松;教学语言还不够简练;对学生回答的评价比较单调,没有变化,教学时间的把握还不行。我还要不断地学习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9
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学好统计的初步知识非常重要,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学生的面前。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而统计知识的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兴趣,熟悉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的恰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追求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更重要的是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
一、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以往的统计知识的教学,我总有这样一种感觉,统计要好教,就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所以我将例题改成和学生密切相关的体重变化的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指导,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通过观察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提出要怎么比较呢?让学生讨论,合作完成制作复式统计图,分析并解决有关问题。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亲身的经历、动脑、动手、动口的活动中感悟,在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三、理性分析,恰当预测,提高统计意识
如果说统计仅停留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那是浅层次的;我认为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才是最为重要的。而这一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五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10
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学生的面前。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时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你们还记得暑假里那个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吗?)、激动人心的视频、回顾金牌数量情况等环节,在学生的回忆、复习、观察、对比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在问题设计上注意层层递进。通过思考“是不是比较起来有困难?要想比较起来更方便,谁有好办法?”这些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讨论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让学生在真实的绘制过程中体验这种统计图的具体制作方法,让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问题串的方式,引出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应注意的问题。
另外,在练习时,出现陈亮的单元成绩,刚开始孩子仅仅根据一张简单折现统计图就得到陈亮在第三单元发挥有点失常的结论,可是面对接着出现班级平均成绩,孩子不由自主的开始议论纷纷,重新评价:原来第三单元的平均分这么低,陈亮还是考得不错的,因为他的成绩总在平均成绩之上,可能是考试内容考得有点难吧?通过二条折线的先后呈现,使学生修正了之前的认知和判断,从而深刻体会到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相比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具有的优越性,也再次体验了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学生也在体验中学会了辩证的来思考、分析我们的所碰到的问题。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教学时有些拘谨不够放松;还欠缺教学激情,所以不能很好的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不能及时的捕捉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学习,博采众长,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五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11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单式、复式的观察、对比、分析中,认识到了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也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晰地比较,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除此之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了一个教学重点,重视制图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充。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从而完成了统计数据、制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并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总结以下几点:
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做为教学内容
以两组奥运会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教材的内容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就达不到高效率。因此,我没有选用课本中的教材,而是选择“奥运会中国队的获奖情况”的数据来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对这个素材比课本中提供的教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更有兴趣,因此学习起来就更有激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分析统计结果,从中了解多种信息,并提出各种问题,巩固、整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样的设计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中让学生合作探索,探究出制作统计图的方法
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我问学生“复式统计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大的好处,你们想不想也制作一幅复式的条形统计图?”精心设计的提问,立刻引起了学生要制作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的欲望。在画图的时候我要同桌之间互相提醒:画图时要注意些什么地方?因为在四年二学期学生知道怎样画统计图,所以,紧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完成统计图。之后,我分别展示了几个学生的作品,比较其中制作的优缺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制图的分析能力。
五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12
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的统计观念。因为统计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而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能自发的去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较复杂的数据的能力,我在教统计这一单元时是这样进行处理教材的,总体分四个教学阶段:
一,引入
教材提供了甲、乙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数据,并分别用折线统计图进行表示。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读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在获取信息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3)的答案很难从图上看出来,由此我鼓励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怎样把两张折线统计图放在一起,得到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上找到问题(3)的答案:12月份两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最接近
二,说一说
鼓励学生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体会复式折线图的特点。
(1)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一条折线?
(2)看图说说这两城市月那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
(3)青岛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是从1月到8月呈现上升趋势,其中1至5月上升平缓,自5月起快速上升,9月到10月急剧下降,之后呈现平缓下降趋势一直到12月;昆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是1至4月呈现平缓下降趋势,4月开始急剧上升达到最高值,从6月到7月有所下降,8月略有上升,自8月起到12月持续下降。
(4)从总体上看,青岛、昆明两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青岛市只有一个“峰”,而昆明市有两个“峰”。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关注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分布的不同。
三,试一试
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然后说一说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一周中,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
(2)这几天的最高气瘟是怎么样变化的?最低气温又是怎么样变化的呢?
(3)从统计图中看出2004年4月4—10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是怎么样的?
(4)从上面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你还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5)回答上面的问题时,教师问学生,你们喜欢看统计表还是看统计图呢?为什么?
四,实践活动
一般来说,学生每年都要测量身高,这为学习统计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资源,因此测量身高的活动可以贯穿整个小学学习阶段,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要求有所不同。希望学生把每年测量身高的数据都保留下来,养成保存资料的习惯。本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运用学习的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1)课前布置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首先指导学生将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汇总,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以及统计图的特点,选择用复式条形图来描述数据。
(3)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汇总后的数据和统计图发现信息,比较男女生身高分布的不同。比如,男女生分别在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多;男女生最高最矮分别相差了多少(这实际上就是中学所学的“极差”)。教材还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高位于全班身高的哪个位置,学生可以回答位于哪个身高段,也可以从图中直观看到,自己的身高是位于男生(或女生)的平均水平之下还是之上。
(4)教材提供了我国6-12岁小学男,女生平均身高的统计图。让学生比较,交流,使他们知道自己所处的阶段身高的平均值。
(5)使学生体会到数据统计的作用,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都应肯定。比如身高的范围可以帮助设计者确定设计哪些尺码的衣服;不同身高段的人数比例可以帮助设计者确定不同尺码衣服的数量的比例等。
这节课中,我从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这几个步骤中让学生即强化了思维,锻炼了能力,又增强了统计意识。
【五年级《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7-20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06-17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6-12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01-07
数学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11-25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反思01-06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7-13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反思范文12-13
复式条形统计图优秀教学反思11-21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范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