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睡了》教学反思(通用13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妈妈睡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篇1
《妈妈睡了》以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妈妈午睡时的样子。文章共四个自然段,二到四段写了妈妈睡着时的样子。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孩子对妈妈的爱及妈妈对孩子的爱,母子之间的美好感情。开始时,我先范读课文,为课文正音,再让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接下来集中认识二类字,通过理解字义、偏旁部首法、象形字等来认识生字。其中“粘”字为多音字,在本文读zhan有个别学生读作nián,我及时让学生对照课文读音,通过跟读,齐读加深印象。
在理解课文时,文中贯穿了一条主线,就是妈妈睡觉时的样子:美丽、温柔、好累。我借鉴视频,向老教师请教,以此为切入点,一段一段展开。在读文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能融入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就第三段妈妈睡梦中还会梦见哪些场景?几个学生回答的是妈妈一个人的场景,而不是和我一起在做的事情场景,有些偏离本段主题。课下我反思自己,在引导学生时,提的问题不够细致,没有紧扣课文,如果这样提会比较好:睡梦中的妈妈还会梦见和我在一起的哪些场景?要与我联系起来,学生的回答才不会偏离。
总体来讲,较顺畅的完成了本文学习任务。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其一,对课文的朗读不够。低年级的课标要求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也范读和让学生自由读,齐读,但听了其他教师的意见,觉得朗读的太少,还需多读,以多种形式来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读的多了,学生自然就熟悉课文,理解了课文,甚至能达到出口成章,在做题时也就头脑中有课文,心中有数。
二是对学生学情的把握。一节成功的课堂必定是生动有趣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乐学好学,投入其中并有所收获。我对课堂的调节能力还不强,有时不能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时调节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后要多学习,掌握一些必要的课堂技巧。
三是对提出问题斟酌还不够,以致第三段学生联想时,场景是与“我”无关的场面。四是口语习惯不好,个别字读音偏口语化,以后要多说,及早发现及时纠正。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篇2
《妈妈睡了》讲述了妈妈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看着熟睡的妈妈,孩子觉得她很美丽,很温柔,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与劳累。这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切的母子之情。文章共有四个自然段,其中最大的写作特色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中,每一段话都是总分的构段方式。通过观察熟睡中的妈妈的举动,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妈妈满满的爱。
一、教学效果
课上,我引导学生用心读书,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设置“我想说说我的妈妈”的环节,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几张妈妈的照片,说说自己的妈妈,感受母爱。再把文中的妈妈当成自己的妈妈读读课文,把自己对妈妈的感情通过朗读传达出来。学生有感而读,感情自然流露,读出来也自然充满深情。在作业布置上也以情为主,把自己最想说给妈妈的话,写在一条纸条上,回家后悄悄放在妈妈能看到的地方,启发学生回报妈妈对我们的爱。
我引导学生以读为本,以情为线,感悟真情。课堂上的一些即兴设想远远超出了我在备课时的设想,并且从教学效果上来看,达到了教学目的,突破了重难点。
二、成功之处
1、导入时,齐读课题,简单的一句“你们这样的声音妈妈会醒的”,学生马上知道了《妈妈睡了》,要小声读。“那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清晰明确妈妈的三个样子“真美丽、好温柔、好累”,有效指导朗读,让学生们带着问题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文中。
2、教学时,指导学生对“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引导学生读文想象,展开生活联想,使得学生进一步学习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三、不足之处
1、课堂的时间结构掌控的不好,导致前松后紧。前面有一些不必要的浪费课堂时间,导致后面的拓展延伸和写字教学很仓促。
2、小练笔的形式处理时太单一了,可以写写自己有一位什么样的妈妈,例如“能干、勤劳、善良、美丽……”而且说说自己的理由——而且指导也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只明白自己要写什么,但还不知道从哪写起。
四、改进措施
这节课让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努力,争取让每位学生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1、扎扎实实落实字词教学。字词是低段教学的重点,一定要重视字词教学。引领学生从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认读,到词语中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多音字放到具体语境中选择读音等,由易到难,让孩子在多样的认读形式中自然巩固,水到渠成。
2、重视朗读指导。今后要让学生在每一次朗读中都有明确的任务,有的放矢,声声传情。朗读的形式也要多样,使课文的情趣在轻柔、纯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3、加强语言训练,在教学中,重视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只有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语言丰富了,才能找到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篇3
《妈妈睡了》的教学,我在设计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有层次地朗读,通过对睡梦中妈妈的描绘,体会词汇的精美,积累语言,训练说话。又通过启发学生想象,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学会爱自己的妈妈。
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但感悟和情感的升华却显得难了些,也更重要了些。要通过文字向学生传递文本中作者情感的流露,那理解、感悟词汇即是本课重中之重的教学目标了。由此,我重点在“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一段有目标、有层次的培养学生读、悟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句式的对比评价对“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从文中提炼语言,知道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明确积累目标,对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训练做了指导,学生受益颇深。
2、句、段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进入中年级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平时的语言阅读教学就不可疏忽,由此,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时,“温柔”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处理这个问题,我用了读文想象,展开生活联想的方法。使得学生进一步学习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3、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更好的依托阅读教学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此指导下我提出的小练笔一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写下来。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篇4
《妈妈睡了》是部编教材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对熟睡中妈妈的端详,写出了妈妈的美丽、温柔及劳累。文章文笔细腻,人文性很强。
一、扎扎实实落实字词教学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字词是低段教学的重点。我非常重视字词教学。从板书课题开始,老师让学生一起书空,到“睡”字时,说左边是“目”,右边是“垂”。眼皮慢慢地垂下去,垂下去,人就快睡着了。简单几句话,使得学生在行动体验的过程中,朦胧感受到“中国字”的神奇与魅力。其他生字我是引领学生从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认读,到词语中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多音字放到具体语境中选择读音等,由易到难,让孩子在多样的认读形式中自然巩固,水到渠成。
二、重视朗读指导
本课教学朗读的要求明确,让学生在每一次朗读中都有明确的任务,有的放矢,声声传情。朗读的形式也多样,使课文的情趣在轻柔、纯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文本与教师的声音及传递出的情感为学生营造一种安静、亲切的氛围。对于这些学习语言文字不久的孩子们来说,这种极富韵味的诵读是最好的示范。这种浸润,体现了文本本身的文化价值,学科德育渗透润物无声。
三、加强语言训练
在教学中,重视语言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如,老师引导学生寻找文中哪些词语打动了你?学生关注到“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模仿说词语()的眼睛。学生说出了“美丽的眼睛”“漂亮的眼睛”“宝石似的眼睛”“水汪汪的眼睛”等。仿照“弯弯的眉毛”,老师出示了生动的图片,孩子们说出了“弯弯的月牙”“弯弯的小路”“弯弯的河流”“弯弯的彩虹”等。再如,想想妈妈还会干什么活?妈妈洗衣服。妈妈拖地。妈妈送我去上学。妈妈辅导我学习等。在语言的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语言丰富了,也将找到了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学语言、用语言,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篇5
《妈妈睡了》这篇课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深切的母子之情。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三部分让学生体会妈妈的爱。
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本
让学生感知妈妈的“累”这部分,“仔细读读课文,你从哪句话就能读到妈妈的累”,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生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是我紧紧抓住“好多活儿”进行生活拓展,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二、抓关键词,理解文本
学生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我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朗读中对“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处理这个问题,我用读文分析的方法。出示这段文字:谁最会读书了,能在课文中找到写妈妈慈祥的句子。我让学生自己通过读、想,在课文中找到写妈妈慈祥的句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三、读中感悟伟大的母爱
教学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以读为本,以情为线,感悟真情,理解为客。引导学生用心读书,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并适时设置环节“我想说说我的妈妈”,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几张妈妈的照片,或者画几幅关于妈妈的画,说说自己的妈妈,学生边看照片或画通过亲自回忆自己的经历,感受母爱。再把文中的妈妈当成自己的妈妈读读课文,把自己对妈妈的'感情通过朗读传达出来,学生有感而读,感情自然流露,读出来也自然充满深情。在作业布置上也以情为主,延续课文内容。一方面把自己最想说给妈妈的话,写在一条纸条上,回家后悄悄放在妈妈能看到的地方;另外,启发学生以后该怎样回报妈妈对自己的爱。
这节课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机智还有待于加强。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努力,争取让每位学生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篇6
《妈妈睡了》第二课时教学,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时,识字、写字是教学的重点,通过课堂学生的反馈表现及课后反思总结,我认识到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具体问题:
1、朗读课文学生找不准课文朗读的感情基调;
2、学生进行自由朗读前,缺少老师的示范读或朗读音频示范,学生自读效果不佳;
3、识字环节,会意字的引入,此概念理解超出学生理解范畴,还需要认真斟酌如何渗入汉字六书等扩充性知识;
4、课堂语速有些快,有时声音过小,导致学生听不清要求;
5、课堂提问范围小,有的学生多次被点到来回答不同的问题;
6、课件字体大小未调整好;
7、词语学习时,读的形式有些单调;
8、课堂上学生写字时没有进行示范书写;
9、整堂课板书仅有课题和一个书写随意的生字,板书设计没有突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10、课堂奖励方式单一,只有老师的口头表扬,缺少实物型的小礼物的奖励;
11、课堂气氛有些低沉,不够活跃,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太高。
通过上这节课,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语文的魅力。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篇7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散文。这篇文章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通过孩子观察熟睡中妈妈的样子,可以感受到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文章语言流畅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因此,教学这一课时,我重在指导学生进行有层次地朗读,透过对睡梦中妈妈样子的描绘,体会词汇的精妙,积累语言,训练说话。又通过启发学生想象,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学会爱自己的妈妈。
教学预设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落实的较为满意的地方有: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读书,同时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学生反馈时,通过句子来检测,一箭双雕,既检查了字词的掌握情况又了解了读课文的情况;通过孩子们的读,总结读好长句子的方法。抓住“‘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本课中的中心问题,训练学生提取相关信息,借助词句信息进行讲述的能力。
2、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但感悟和情感的升华却显得难了些,也更重要了些。要通过文字向学生传递文本中作者情感的流露,那理解、感悟词汇就重要了。因此,我重点在“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一段有目标、有层次地培养学生读、悟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短语的积累和句式的对比感悟词汇的精妙。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明确积累目标,对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训练做了指导,学生受益匪浅。感受“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时,将阅读和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借助文本内容的理解,通过对文本内容的仿说,构建说话和交际的平台,引导学生想象,说话言之有物。最后感受“睡梦中的妈妈好累”,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妈妈好累,学生有感而发在读中表达对妈妈的爱。
3、最后的写话,通过一组妈妈辛苦照顾孩子的图片配上老师深情地讲解,朗读小诗《妈妈的爱》,情感再次得到升华,在此基础上在卡片上写出对妈妈的爱,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为了能将这一课做更好的延伸,我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到家,把小卡片送给妈妈并把上面的话深情地读给妈妈听。这一项活动,似乎又大大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虽然有的仅仅是只言片语,却浸透着真挚的情感,当孩子们在课堂上朗读的时候,我被感动得眼睛也湿润了,孩子们的言语是那么无邪深情,到处浸透着深深的爱。
在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课堂中对孩子们的精彩回答评价有些单一;小练笔时,引导孩子们对妈妈感恩、感谢的同时,如果再引导孩子们用实际行动感恩妈妈会更好。
总之,这节课达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动脑筋去思考课堂的设计,知识的渗透还需在课堂中灵活掌握。同时,这节课也让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篇8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辞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因此,教学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以读为本,以情为线,感悟真情,教学预设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落实反思如下:
优点之处:
1、在导入时,向经典致敬,用唐诗《游子吟》的背诵奠定了本节课的感情基调,调动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导入自然,不露痕迹,同时也落实了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指导方针。
2、让学生负责板书课题、阅读学习目标、画画,自主完成板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
3、一线串三珠,一个大的问题,衍生三个小问题,通过学生的自学、对学、群学、展示来完成,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通过认读、解读、品读、创读四个层面,和文本亲切对话,体现了“语文是学生读出来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带着问题进行倾听,使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5、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中间安排课间放松活动,在《最美的画》的歌声中,四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了自己的妈妈,PPT播放的是所有学生和自己妈妈的亲密合照,让孩子们在放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爱的教育。
6、注重学生的词组训练和句子训练,让他们用“的”字词组描述自己的妈妈,并且能够看图片自己创作拟人句。体现了低年级语文课“读写结合”特点。
7、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发挥想象力理解字词、理解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8、在上课伊始,出示学习目标,课堂结束之际,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谈本节课的收获,做到目标明确,且有始有终。
不足之处:
1、课堂的时间结构掌控的不好,导致前松后紧。前面有一些不必要的问答浪费课堂时间了,导致后面的小组展示不够充分。
2、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练,应该继续锤炼自己的语言,多磨课、多洗话。
改进措施:
1、教师备课时候应该自己在无学生状态下,试讲一下,能够更好的掌握好时间。
2、教师再备教案时再精练自己的语言,精致自己的环节,精细自己的细节。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篇9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阅读课文。在设计过程中,我以读为本,以情为线,感悟真情。从教学效果上来看,达到了教学目的,突破了重难点。
上课伊始,学生齐读课题,我引导学生思考: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让学生们带着问题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文中,学生清晰明确了妈妈的三个样子“真美丽、好温柔、好累”。低年级的课标要求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采用多种形式来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读的多了,学生自然而然熟悉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重点词语进行交流和理解,学生跃跃欲试拓展更多的词汇,如:“水汪汪的眼睛”、“柳叶似的眉毛”、“白净的脸”……,积累语言的同时,体会词汇的精美,又训练了说话。
在教学最后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妈妈平时的生活场景说一说,这一环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说:每天早早起床给我们做饭的是妈妈,天天送我上学、接我放学的是妈妈。有的说:每天下班回到家妈妈就开始忙碌了,一会儿洗衣服,一会儿拖地,一会儿做饭,非常辛苦!有的说:生病时是妈妈在陪着去看病,整夜是妈妈在担心地守护着不敢入睡……!有的说:每天妈妈都会辅导自己写作业,又一次,有一道题不会,想问妈妈,一看妈妈却因忙碌一天太累睡着了,看着妈妈睡得好香好甜的样子,真不忍心把妈妈叫醒,于是我自己认真地思考起来……听着同学们一句句关于妈妈的温馨回忆,我的心里暖暖的。
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中,学生感受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语言丰富了,也找到了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有关妈妈的诗歌和文章,将学生在课上的情感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的习惯。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生活语文空间,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总体来讲,这节课完成了本文学习任务。一节成功的课堂必定是生动有趣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乐学好学,投入其中并有所收获。我以后还要多学习,掌握一些必要的课堂技巧,争取让每位学生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篇10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辞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
授课思路:
综于以上的理解,我在设计过程中,首先指导学生自己读课文,然后听课文朗读,对学生进行有层次地读、听训练,渗透学生对睡梦中妈妈的了解。其次通过对词语“明亮的、弯弯的”的仿写,考验学生对平时对词语积累的程度。然后通过启发学生想象,联系学生的生活,夸夸自己的好妈妈,在训练学生说话之余又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学会爱自己的妈妈。最后借助国学诵读《游子吟》结束本课的教学。全程由歌曲导入,又由歌曲结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反思:
我觉得本课的出彩之处在于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朗读三字经》,从一点一滴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好妈妈,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但是不足之处还有很多:
1、全程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讲得多,学生说的少。
2、没有顾及写的环节,可以让学生仿写“睡梦中的妈妈”,结合生活实际,写一些自己的妈妈。
3、全程没有侧重点,本课的亮点没有突出,全程都是老师在一步步的追问,没有培养学生语言组织的能力,没有给学生更好的思考时间,导致本课有些支离破碎。
在日后的教学中,我将全面兼顾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留时间,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在日后的授课中,要做到授课有亮点,授课思路清晰。在教学中,我还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更好地依托阅读教学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篇11
成功之处:
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但感悟和情感的升华却显得难了些,也更重要了些。要通过文字向学生传递文本中作者情感的流露,那理解、感悟词汇即是本课重中之重的教学目标了。由此,我重点在“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一段有目标、有层次的培养学生读、悟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句式的对比评价对
“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从文中提炼语言,知道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儿。
2、句、段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进入中年级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平时的语言阅读教学就不可疏忽,由此,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时,“温柔”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处理这个问题,我用了读文想象,展开生活联想的方法,使得学生进一步学习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不足之处:
问题的设计还不够巧妙。提问要做到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要过于深奥,也不要过于浅显。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篇12
《妈妈睡了》是张秋生写作的短文,这是一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来叙述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文章脉络清晰,先写妈妈睡熟了,再写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劳累。主句明显,便于孩子提取信息。字里行间流露的是母子之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直接观察来表现的;妈妈爱孩子,是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来反映的。
文中有很多“的”字短语:“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乌黑的头发”。文中出现了一个省略号,省略了妈妈微笑的其他时刻的样子。文章语言流畅自然,给人亲切美好的感觉。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识字写字为主要学习任务,认识了6个生字,写了三个生字。以指导学生进行有层次地朗读为重点。通过对“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从文中提炼语言,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明确积累目标,对学生进行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训练。通过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学会爱自己的妈妈。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感想作以下反思:
1、在导入时,由老师配乐朗读的诗歌,加上课件上打出的母与子的卡通图片导入课题《妈妈睡了》,我让学生读好课题中的两个轻声,根据此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那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课文动画。”在优美动听的动画朗读下,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倾听。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2、课文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我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感知妈妈的真美丽,好温柔,好累,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
3、第一课时重点学习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和“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这两个部分。在理解这部分中,有两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是“红润”和“温柔”。对于“红润”“”的理解采用看插图和寻找身边红润的小脸蛋的直观体验来理解,“温柔”则是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紧密联系生活,来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4、有的学生可能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我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朗读中对“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并创设情境,“妈妈睡着了,你能告诉我,睡梦中的妈妈到底有多美丽”,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达到积累的目的。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是”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来理解“温柔”,感受孩子对妈妈的爱。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在交流中感受妈妈是真的很爱自己的儿女的。
5、在学生充分朗读后,留下关键词语,再次进入情境,让学生看着词语来说一说“睡梦中的妈妈有多温柔。”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明确积累目标,对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训练做了指导,使学生受益颇深。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篇13
《妈妈睡了》这是一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课文所表达的是母子之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直接观察来表现的;妈妈爱孩子,是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来反映的。
课堂的难点就是,可能孩子们只是感觉到这是一个孩子在观察自己妈妈睡觉时的样子,并不能深刻领悟到这是一种母子之爱,所以,在授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观察妈妈的作业,可以观察妈妈做饭、洗衣服、陪自己写作业等等,在课前引入时我就用了孩子们的观察日记做铺垫,譬如:姜昊月同学就观察了她妈妈用手洗衣服以及晾衣服的过程,当她说完细致的过程后,我引导;那通过你观察到的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说的话吗?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是一种母爱,是妈妈爱我的表现。同时我也告诉学生,其实,你这样认真地去观察妈妈,并能感受到妈妈的爱,也是爱妈妈的一种表现。此时,再让学生去初读课文,就有了一定的铺垫。
虽然这一课教学建议只有两课时,可我竟然用了近四课时才结束了这一课,为的就是能给孩子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初步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种母子之爱后,我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采访妈妈”的作业,也是为了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做下更深刻的铺垫,我给孩子们布置了采访的问题:
第一个:请妈妈讲一讲生你时的感受?
第二个;你长这么大,最让妈妈担心和害怕的事情是什么?
第三个:妈妈有什么想对你说的话?
没想到这一项采访活动大大吸引了孩子和家长,很多孩子不仅做了采访,同时妈妈还将采访的过程记录了下来,当我第二天在课堂上朗读采访稿的时候,孩子们被吸引了,很多没有记录采访过程的孩子,居然在中午回家这段时间中又忙着给补回来,下午一来就主动交给我了。自然,在第二课时深入感受母子之爱的时候,就容易多了,孩子们的发言很踊跃,理解的也很深刻,并且还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畅谈。
为了能将这一课做更好的延伸,我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与家长互动的作业,就是在学校里悄悄地给爸爸或妈妈写一封信,说点心里话,说什么都可以。回到家,把信拿给爸爸妈妈看,同时也要他们给你写回信。这一项活动,似乎又大大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家长们也是极为地支持,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给孩子写了心里话,虽然有的仅仅是只言片语,但却浸透着真挚的情感,当我在课堂上朗读的时候,我被感动得眼睛也湿润了,孩子们的言语是那么无邪深情,家长的心声是那样发自肺腑,到处浸透着深深的爱。
这一课结束后,反思一下,课堂的一些即兴设想远远超出了我在备课时的设想,并且从教学效果上来看,达到了教学目的,突破了重难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课堂中我还是要多动脑筋去思考,毕竟教案只是参考,知识的渗透还需在课堂中灵活掌握。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07-02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09-06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09-28
妈妈睡了的教学反思11-23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08-11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09-05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10-24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07-29
《妈妈睡了》的教学反思07-30
《妈妈睡了》教学反思范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