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精选12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口语交际》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篇1
在当前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口语训练而轻交际指导。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训练目标提出“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的要求,我们在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口语交际时的情感、态度和文明用语等交际技能的指导与训练。
在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交际双方在谈话时,表情要自然、放松,不东张西望,不伸舌头,不做鬼脸,始终保持专注的神情和入神的姿态。
(2)产生感情共鸣时,作适当的点头、微笑,表示接受、同意、赞赏。
(3)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谈话内容,说恰当、得体的话。
(4)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还可适当运用手势语加强表达的效果。
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学生饶有兴趣的口语交际中,在学生最需要时,相机切实、精当地提示有关方法与要求,点拨语言习惯、交际方式与态度上的偏差,使之受到正确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如教学《猜谜游戏》时,教师请一位学生走上讲台说谜面,要求他大大方方地说,然后由他自己请同学猜谜。同学猜完后,要求他用上“祝贺你,猜对了”“对不起,你猜错了。谁能帮助他”之类的话进行评价。如果同学在说猜谜的依据时说得不充分,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后,要求其对那位同学致谢。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都要求同学们与说话者保持目光的交流。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篇2
在打磨这个单元的口语交际精品课时,切身体会到口语交际课不能采用单一的“独白式”或单一的“对白式”,交际形式需要丰富多样的,才能使口语交际课生动、活泼、有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独白”、“对白”两种方式兼顾,并加以合理调配。交际内容和教学计划要统筹安排,既要有“独白式”训练,也要有“对白式”训练,还要有辅助其它的方式。
本堂课的教学,话题一中讲故事的环节,让学生小组分享自己搜集的故事,并要求讲故事的人,要把故事讲清楚明白,而听故事的人,还要对别人的故事进行一定的评论。这种交际形式就是比较多元,让学生都有话可说,交流能力也自然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当然,也少不了个人“独白式”或者单一的“对白式”交流。在后来的故事会环节,个别学生走上讲台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故事,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口头语言展示自己准备好的故事。而在话题二中的情景模拟对话中,两个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特定情境下的交际,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当然,这两个环节中,为其他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让学生参与评价,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等等。而我这堂课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充分,一方面是学生准备不足,另外是学生这方面的经验还比较欠缺,这需要往后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
当然,口语交际教学还重在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互动交流。上课开始,我就让学生就搜集的动物故事进行交流,让学生对动物话题更加感兴趣。在话题二中,通过创设情景,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我还搜集了比较有冲击力的伤害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能够明白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加上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与关心程度较深,所以也有话可讲。而在课堂教学中,我还适时调控,引导学生要学会倾听,快速把握别人说话的重点,能随机应对,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形成学生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有话说、乐于说的基础上切实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篇3
很多老师都会有这种感觉:像口语交际这种类型的课,不好上,一是“口语交际”具有不定性、灵活性、多元性等特点,不好把握;二是学生习惯于笔答(做题),口语表达能力很弱,也很难训练;甚至在校园内很难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更不用说有技巧的与他人交际,对于身处农村的学生在这方面尤其重视不够,所以不容易上好。
我在设计这堂课时,已充分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它应该属于学生,设计一节课不重在教师的“好教”,而在于学生的“好学”。教师要配合学生的“学”,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往能力。
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评价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根据课标的要求,我座谈这节口语交际专题课主要是要求学生:会听:了解对方意思,抓住中心;听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会说:说话要简明、得体、连贯。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初步学会运用委婉的方式,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件事情、某个话题产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进去。为此,上课初,我为学生准备了两个有趣的故事,一个是主人说话不得体,以致宴请的客人都走了;另一个故事是:其中一位说了真话的客人因说话不得体,以致没有像其它客人那样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反而被赶了出去。通过创设这样的具体情景,学生设身处地,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让其明白说话不得体的严重危害:在实际交往中,若不注意场合,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若不文明,就说明个人修养不高,会引起矛盾和冲突;有时甚至会闹出笑话。
学生明确了说话得体的重要性,才会产生掌握说话技巧的愿望和动力。这时我因势利导,和学生交流说话的技巧。如:在进行注意谦词、敬词、忌语的运用这一环节时,学生畅所欲言,气氛十分活跃。因为一方面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已了解了[称谓小常识],正好在这里学以致用,学生既尝到了预习的甜头,另一方面又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知识的广博。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说话能力,而且养成了主动积累知识的习惯。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篇4
语言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着这样的思想,我设计了这节口语交际课。根据教材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谈话激趣,导入角色,明确学习任务。
我以“谁会独自去买东西”,来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使他们想说、会说,为本节课的学习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二、指导比较,明确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班上同学和录像中同学的表演,使学生明白买文具时态度要自然大方、语言表达要清楚明白。这恰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三、创设情境
突破难点教师适时转变角色,引出学习的难点,并巧妙突破,这是我感觉这节课的精彩之处。
但在上完课之后,我却发现在表演时,仍然有的学生表现不够大胆、大方、灵活,像在背台词。课后,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首先备课时以自己为中心,没有过多地考虑学生,他们的转变毕竟需要一个过程。其次,交际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强化。课后,应该把这些转达给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提醒孩子、尽可能多地为孩子创造练习的机会。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篇5
口语交际作为课改下的一种新型课,历来是最具争议,也是最让一线老师“思绪万千”的话题。刚进入三年级,教学重难点也相应的发生了转变,出现了“老问题还未完全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的窘境。但只要抓住口语教学要点,这样课上有了准绳,就不会偏颇。
口语交际课型特点:动态性复合性临场性简散性
口语交际课型要求:情境性主体性多向互动性层次性规范性
一、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册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要求,根据相应的口语交际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要通过口语交际课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二、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情境的创设,要体现中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还要有层次性,不能是一个水平上的循环。层次性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提升。总之,一堂口语交际课,要能体现出在生与生、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中语言发展的过程。
三、全员参与。
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求口述的,一定要人人练说,或同桌互说,或指名说、或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适合交际的,更要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口语交流实践,提高训练效果。
四、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对口语交际进行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评价活动。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篇6
此次口语交际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这次口语交际要为下节课写一写动物可爱的样子、生活习性以及趣事作铺垫。
教学前,我总是在仔细斟酌,这节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目标应如何定位,如果要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则要忽略观察、表达方法的指导,如果要为写话作铺垫,那么,对于动物世界的奇妙的感知将会淡化,这中间有没有一个更好的结合点呢?
今天,我感觉整节课思路还是很清晰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表达的愿望也非常强烈,但是,令人遗憾的是:
1、在教学生说动物的样子的时候,虽然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地位,但是,学生还是没有真正掌握按一定顺序说动物样子的方法。如果我在给学生介绍了动物的样子之后,教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然后出示几张学生熟悉的动物图片,让学生一个一个地说,说清楚,说具体,学生一定会说得更好。
2、口语交际课,应该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虽然今天我努力去做了,但是,学生的激情还是没调动起来,尤其是请学生上讲台来交流的时候,有个平时非常大方的女生竟然在台上非常畏惧,有个学生竟然照着稿子念,甚至念也没念好。虽然这些都是真实的情景,没有课前的预演,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究竟能收获到他该学会的东西吗?如果此时老师不加诱导和鼓励,恐怕下次课还是这样。所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的安排上,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篇7
语言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着这样的思想,我设计了这节口语交际课。根据教材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谈话激趣,导入角色,明确学习任务:我以“谁会独自去买东西”,来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使他们想说、会说,为本节课的学习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二、指导比较,明确学习重点。通过观察比较班上同学和录像中同学的表演,使学生明白买文具时态度要自然大方、语言表达要清楚明白。。这恰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三、创设情境,突破难点教师适时转变角色,引出学习的难点,并巧妙突破,这是我感觉这节课的精彩之处。
但在上完课之后,我却发现在表演时,仍然有的学生表现不够大胆、大方、灵活,像在背台词。课后,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首先备课时以自己为中心,没有过多地考虑学生,他们的转变毕竟需要一个过程。其次,交际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强化。课后,应该把这些转达给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提醒孩子、尽可能多地为孩子创造练习的机会。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篇8
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何在生命化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呢?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交际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刚开始接触口语交际时,认为就是口语交际,在多次教学后才发现,并不是单纯的口语交际,要想上好口语交际课是要动一番脑筋的。
一、丰富知识,激发情感体验
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要让学生言之有物,激发学生的想象,放飞学生思维,可以使交际内容更为丰富。例如:在教学《学会安慰》一课时,出示:陈晓敏的妈妈生病住院了,小敏心里很不舒服,经常暗自伤心落泪,此时,你应怎样去安慰她呢?
孩子们肯定会说,小敏,别难过了,你妈妈很快就会好的……但什么样的话语才能打动小敏呢?这就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安慰别人,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为别人出谋划策,语言真心实意,要委婉动人。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安慰的作用。
二、双向互动交流
口语交际时听与说双方互动的活动。在口语交而这项技巧和任何技巧一样,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因此,在教学中,强调对学生“听”的要求。首先,在课前的“拷贝不走样”的游戏中,让学生体会到“在听别人说话时要注意仔细倾听,把话听清楚。”而后,在交流课余生活的环节中,当有学生上台介绍展示自己最喜爱的课余活动时,我都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倾听,若有什么不明白的,或者想进一步了解的,听完后可以提问际中,倾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只有仔细听别人的话,才能去从容应对,这样交际才能成功。
三、采取多种活动形式
口语交际的训练既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生活实践进行,还可以根据需要组织专门的训练活动,它的训练方式是丰富多彩的,训练的时空也是不受限制的。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只要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创造宽松、愉悦的交际环境,就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水平,为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篇9
课堂教学应该以情景教学活动为主,让情景活动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低年级的口语教学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就要让口语教学走入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充分的感受。有了感受才能激发口语交际的欲望,以促进口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口语教学要有别于语文的其他教学,如:有别写话的教学。我们的老师常常把口语教学与写话教学混为一谈。因而常常拔高了教学的要求,让学生感到茫然难以接受。低年级口语交际只要让学生做到"学-讲-听-看-简要讲述-交谈-发表意见"就行了,并不要求写。因此老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
要把握好尺度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目标不可过于整齐划一。
目标过于整齐划一会忽视了学生的口语发展的差异。由于学前学生的个性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发展不平衡。如:有的学生喜欢讲述具有生动、有趣的图画,而且说得生动有条理。有的同样的画面,学生原意寻找与众不同的讲述方式来讲。有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讲述,几句或几个故事。有的学生则几句都说不清。因此,我们不能过于同一的要求学生达到一样的目标。
二、口语教学应让全体的师生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要让口语教学得到提高的途径是实践。老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空间,提供自主的实践空间,交际情景空间。老师帮助学生在这空间中自由的发挥。老师可帮助学生创设话题。这话题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加。同时做到有话可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而不被压制--即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开放式的,适应全体学生的实际要求。如:我们可以请学生讲一讲图画画面,学生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不必限制于什么比较抽象的"景物…"
三、口语教学要以学为主,注重基础,强调发展。
我们老师在指导口语交际过程中应大力鼓励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开放。学生在自由表达中涉及了全面观察,完整表达,还有观察有序和表达详细,观察仔细。如果我们老师预先制定单一的目标要求来要求学生,会压制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力。从而影响学生的思维正常的发挥,阻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的表达开放外,老师自己本身也要开放。让学生自己互相听一听,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这样在互相评价的过程这互相学习,接受丰富的信息,充分发展创造了语言规律。促进了口语教学的进程。
四、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多项交流和倾听习惯是很重要的。
多项交流形式和倾听习惯是口语教学的关键。以上那个开放,打破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到"学生讲-老师评"的单项联系的形式。一人讲-大家听-大家听-大家评。一人、大家都有收获。从而实现口语交际与传统的说话教学的转变。由于信息来源的丰富信息量的增多。倾听、互动成了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老师在组织口语交际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篇10
3月22日星期四第五节课,我上了《口语交际》专题复习验评课,等级是“优”。
第一次教毕业班课程,能有这样的成绩,我首先要感谢的是吴老师和黄老师,她们直接或间接地教给了我许多东西。她们都是经验丰富又精益求精的语文老师,在集体备课中,教我研读考标,整合历年中考题型,总结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由于复习课内容及进度一致,她们的课堂也让我深受启发。吴老师的课有条不紊,采用两名学生展示对比的方式,鲜明地突出学生答题的误区;黄老师的课堂能从学生生活实际中选取典型的题材用到练习中来,贴近学生心理。她们都在课堂上让学生深刻又深入地体会到“口语交际”能力在考试与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教给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
两节课听下来,我心里很慌。她们上得都很好,我要怎么办?除了依葫芦画瓢,现学现卖,我还能怎么办?
我首先修改了一下课件,原始的课件到我上课时变成了第四版。除了视觉上的效果,我还将真题的顺序进行了调整。
学生做题板书展示,呈现出了问题,是我想要的效果,我相信学生对“口语交际”及“口语交际”题更有把握了。
然而一节课的容量略显少,预设的内容也没有讲完。希望学生能从容量有限的课堂里掌握方法,能在课外举一反三吧。一节课上下来,我发现学生做口语交际题最大的问题不是方法,而是读题审题,是不够细致,领悟不出出题的意图。不是我们的学生不懂人情世故,而是他们喜欢从生活中真实的自己出发去交际,直来直去的,追求一吐为快的感觉。
这些习惯问题,我们只有在生活中慢慢注意并去改善。我们始终要明确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无比重要;我们还要开发教材有效资源,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此外,积累语言也十分必要。听了有趣的笑话,生动的小故事,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电视等,要是试着说给别人听,就会在复述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篇11
今天名师团的刘辉、赵曼、李凤老师有幸来指导我的口语交际课。结合第一单元的教学,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重点分为三个板块: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近音响世界和回顾暑假生活。本课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是让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说出自己的感受,达到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经过名师团的三位老师中肯的点评后,反思我的教学课堂。导入新课我没及时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因为欠缺这点,所以就成为部分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对要求把握不准,学过的写作方法运用不上。如果在导入新课时着重回顾一下《草虫的村落》中的想象和联想片段,体会作者站在另一视角上去看待世界;《山雨》中山雨的音乐美,“像一首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由,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在回味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大胆又奇特的想象,体会想象的奇,这就会使学生在交流时对知识的把握上奠定基础,课堂交流的水平有所提高。
后面在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的环节中不过学生的热情很高,在汇报时一些学生口语表达上非常精炼、流利,想象力也很丰富并且能够达到本单元的交流要求,可是比较成功的地方,说明部分学生还是在基本功上很扎实,汇报完老师也能及时的对学生精彩的地方进行点评这点也很好。不过还是有个别学生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选材不是很好,没有从积极向上的一面或者是偏离要求在交流,这时老师没有及时的引导,这里如果老师及时的引导这些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还有一点是学生汇报完毕时老师点评了,但是没让听课的学生进行听后感受和点评的交流,这里就是去了听众存在的价值,很显然是不足的。
听了三位老师的指导,我认为今后我的口语交际课要注意的是:关注学情,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让每个孩子敢于当众发言、善于当众发言。在口语交际前回顾前面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进行口语交际,严格口语交际的要求激发学生强烈的交流和表达的欲望。力求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参与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篇12
口语交际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门大学问,重视口语教学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地在母语教学中的共同趋势,这是对传统听说教学的深化和超越,是现代语文教育走向成熟的标志,目前我国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也存在着很多弊端,总的方面我觉得有以下点。
一、没有建立适当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各类语文考试只有读写,没有听说,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只偶见于课堂上随意的、模糊的、凭整体印象的评价。而现今考试的指挥棒的作用依然很大,因为没有一个适当评价标准,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许多老师让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觉得再累也白搭。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天天使用母语,可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然习得,不必费神去学,再加上考试又不考,自然把精力都投入到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中。
二、轻视环节,忽视口语学习环境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应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还要有意识的在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去培养,并且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我们的教师曾精心准备口语交际课,但非口语交际课预设交际环节的就少了,致使出现为上口语交际课而上口语交际课,这样逐日就丧失了诸多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鲜活素材和良好契机。
针对上述误区导致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弱化,我们语文教师要循课标、思方法、去激活口语交际课堂,努力打造有效的口语交际课。究竟怎样才能上好有效口语交际课呢?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分层次制订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语文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制订不同的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降低难度,循序渐进,提高学习兴趣。
儿童的语言、思维、个性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这是儿童心理发展所具有的一种客观规律。我们应该遵循这个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教育工作。比如教学内容的设计,处在一定年龄阶段的孩子学习什么才是最合适的,是由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孩子能够学会什么,能够学会多少,这些都受到他们思维水平的制约。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不同学段的孩子心理特点及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规律,制订不同层次的口语交际训的要求,并且相关部门也应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老师在教学上多创新,对于取得明显成效的老师、学生进行相关的鼓励。
二、精心准备,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平台
教师要积极参口语教学之中,深入到学生中去,为学生搜集材料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了解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搜集了哪些材料,并为学生提供言语实践的形式。譬如“保护有益的小动物”的口语交际训练时,老师应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益小动物”的图文资料;活动方式包括询问、阅读、收看影视、网上查询等;然后以记忆、剪贴、绘画、抄写等形式,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好,准备在班上交流;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学习环境的培育,开设多种的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练习口语交流兴趣,口语交际教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听话”、“说话”练习,而是师生心灵间的对话与交流。只有营造轻松自如的交际氛围,学生才能迫不及待地打开“话匣子”。
总的来说,我们语文口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学生们在学习中丰富了语言,积累了知识,培养了学生们的交流能力,但是我们老师也不能忽视语文口语教育的弊端,今后更要不断
总结
经验教训,继续坚持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祖国语言文字,克服训练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及时纠正训练过程中的弊端,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使读、写、听、说训练达到完美的统一,从而提高我们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学生们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01-07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06-27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06-13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06-27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08-27
口语交际的教学反思01-02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11-27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01-18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08-27
口语交际《劝说》教学反思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