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反思性教学》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反思性教学》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反思性教学》读后感1
近日翻阅了《反思性教学》一书,这是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撰写的教育学理论著作。他在论著中提到: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主张在教学完成过程中,培植教师“反思”的意识,使其不断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理念行为,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这种“教学即研究,反思即研究”的反思性教学模式正日益成为当前教学的一种主流。它带来了浓厚的反思气息,进一步激活了当代教学领域,给操作性(常规性)教学注入了活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反思思维:
首先,在教学中,要把反思作为一种检验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在实践中发展专业知识的有效手段,提供实践及对实践进行反思的机会,并把反思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逐步培养反思意识,养成反思的习惯。
其次,把典型的反思教学案例可以汇编成册,内容可包括:课程计划、教学过程录像、同学或同事的反馈、指导教师或专家的评论等训练反思思维,提高反思能力。(但不是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值得写成完整的反思性教学案例。)而选择典型反思案例,必须是:一是对自己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二是在教学反思案例中有代表性。当然反思部分可以只表述“好”的反思,也可以对问题进行“漏洞”反思。“好”或“漏洞”反思性评价的意义在于有话可说,说的话对别人有启发性,有借鉴意义。
再次,共同反思。教师个体反思更多的是个人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如果能与同事进行磋商,共享反思,教师之间便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合作的力量是强大的,并能使个体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由于自己的经验得以共享而带来的满足的情感体验。对一个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反思过程能保持自我连续性,那么,在教学中共同确认问题,共享信息,共享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教学,确定适当的'行为方式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怎样才能做好”等问题,尤其重要。
正如考文德希德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因此可以说,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者的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教师只有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从教学观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方面进行反思,而且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教学技术上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符合作为研究型教师的角色定位。而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只有在反思性教学中才能得到改善和发展。
《反思性教学》读后感2
由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所著的《反思性教学》是一本指引教师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的书,是一本关心教育事业、关爱教师发展的书,是一本与广大教师一同探讨教师职业发展与成长历程的书。熊川武教授说:“反思乃个体成熟之标志。”教师,要走向成熟,就应学会反思。只
有学会反思,才能成为有能耐的教师;只有学会反思,才能走向成熟。该书很好的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从各个实用的角度给了我们一线教师很多启发,书中关于各种教育细节的描写、问题解决的阐述、个案的叙述,都给我们提供了开放式的探讨机会,书中的各个章节和案例都促使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教学实际出发来思考教师应遵守的职业规范,切身处地的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思量,在教师职业的'道路上扮演引路人。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教学反思是多方面的,既可思教育观念与教学艺术,又可思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可思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又可思学生学习方法……
我发现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但反思却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反思可以使我们扬长避短,不断修正错误,不断创新。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汲取收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经常思考类似:“我的教学有效吗?”“我是如何实现教学的高效益的”、“我怎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问题,可以让教学永远处于不断改进的动态变化之中,处于一种合理科学的理智状态之中,处于一种低耗高效的有效教学之中。
我想:教学过程中凡是能引起你的注意,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日记的素材。通过积累事实,我们会从具体事物中看出一些共性的东西,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这对于培养和训练教师反思教学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为一个教育家,能够写出那样大量的、出色的教育著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十分注重收集自己的教育经验,仅教育日记就坚持写了三十多年。
在担任了几年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后,我发现信息技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反思。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反思性教学》读后感3
反思性教学理论的提出源自20世纪80年西方发达国家,他是一种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表现方式。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提倡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对过去教学经验进行回忆、总结、思考和评价,并通过积极的、有意识的反思来梳理总结教学效果,进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反思性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中,由于教师在专业水平上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导致教师具有绝对的学术权威,再加上“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教育思想在学生与教师的脑海里都根深蒂固,尤其是英语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专业素质差距,限制了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理论和教学水平的内在动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看重的是在年终考试考核中,学生在成绩方面的表现,在平时,教师缺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经常性、理论化的总结环节,很少有教师主动对学生的日常评价进行搜集,很少提出针对性提升自身教育理论水平的想法,而反思性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实践进行了创新,这种创新要求教师在原来教师教、学生学的基础上,讲求主观能动性的介入与反思,引入了学生的反馈,更好地激发出教师的发展潜能。
(一)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在立足书本教学的同时,又要跳出书本,在教学中更多的融入教学大纲中没有涉及的人文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关联性知识,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反思性教学讲求的是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在每次课后,教师都要对上课内容和学生反馈进行有效总结,分析教学得失,并提出改进的具体举措,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进行针对性改良;
(三)反思性教学讲求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内在互动。课堂上的教学互动是表象的,无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话题方面的讨论,还是对客观事物观点上的争辩,这些只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之间外在的交流。
反思性教学强调的是师生双方内在的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细微变化,以学生反馈来自我评价授课的效果,同时通过让学生写上课体会、对教师上课方式方法提意见、建议等形式,来获取深层次的教学反馈信息,为下一步的总结与改进打好实践基础。
二、反思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每一节课的结束都是一次教学过程的完结,由于教材变化的细微性,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案习惯于处于一种“换汤不换药”的状态。而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教师彻底告别了“备一次课教好几年”的“吃老本”做法。每一次课后的`反思与总结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在这个循环中,教师始终是主角,始终处于主动状态,这无形中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教师要具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的不仅是课堂内容的丰富,讲解的不仅是课本上的重点,同时要围绕知识点开展“天马行空”般的联想与联系,在为学生解答相关知识点的同时,更多地涉及相关联的背景与内容,为学生呈现立体化的知识体系。在反思性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开展针对性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答疑释惑、在讨论中掌握知识、在讨论中丰富思维经络。在这种讨论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所谓组织者,就是教师是讨论话题的设计者与讨论氛围的营造着,发动并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参与者要求教师率先参与讨论。率先抛出观点引导学生参与。不过,在讨论准备阶段,教师要事先尽更可能多地掌握与了解相关知识,可以从理论与实践等方面为讨论提供知识支撑。
(二)教师要更懂得察言观色。课堂上,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应成为教学的有心人,除了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外,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授课内容的兴趣程度、对授课方式的接受程度,通过学生的反馈与反应来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点。
(三)教师要成为因材施教的专家。每一个学生群体都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如何“喂饱”拔尖的学生、如何照顾落后的学生、如何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都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效的优劣。在充分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提炼出个性化的提升与帮扶方案,力争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教师有意识的优化而受益,只有这样,反思性教学才具有广泛性的实践与推广意义。 "
三、反思性教学的实施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反思性教学的亮点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种制约因素的交织作用,目前,反思性教学更多的是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很好的运用。之所以没有被大范围的采用,主观方面:
(一)教师思想上普遍存在上进惰性。反思性教学繁琐的程序,额外增加的总结、改进等教学任务使很多教师弃之不用;
(二)学生配合度不到位。
对反思性教学认识的不到位直接导致学生的不配合,尤其是学生参与的总结和互动环节,学生往往应付了之,影响了反思效果。客观上,学校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目前,反思性教学并没有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鼓励推广反思性教学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形成,教师运用反思性教学还处于自发状态,难以最大限度调动教师创新的积极性。另外,学校还没有组建反思性教学研究小组,单靠个体教师的自我总结,探索成果难以快速形成和推广。
四、我的反思性教学实践。
英语教学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处于一种教师应付、学生痛苦的状态。社会上对学英语是否有用的争论、学英语主要是应付考试的观点甚嚣尘上。在这种大环境下,教师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影响,因此反思性教学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个更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心境更显得重要与迫切。
课前,在备课阶段,我会提前全面了解这一课的重要知识点,并把知识点逐一分列,针对每个知识点开始相关性联想,开始搜集与知识点有关的材料,力求使知识点丰满、丰富、具有可读性,以便在讲课过程中随时引入相关内容,以内容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记忆事半功倍。另外,每节课课后,我都会布置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为开展针对性讨论做准备。
课中,是反思性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是检验教学成效最直接的场所。每一课,在学生进行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及时抛出关键性问题,就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把课本的知识点与难点融在讨论中,通过讨论来解疑答惑,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会这样,这样会怎么样”的原理。在讨论过程中,我还会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反应,并针对学生反映的每个问题,做好课堂笔记。尤其是,问题的提问方式、提出问题时学生的第一反应、学生解决问题的踊跃程度、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等都是需要关注与总结的关键点。在即将下课时,我都会让学生用简短的语句写下当天上课的感受,希望老师改进的做法等等,为接下来的反思和总结提供依据。
课后,我都会及时对课堂上的观察笔记进行反思和总结,结合自身搜集的材料,就这种开放型的教学方式是否受学生欢迎;这样的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课堂讨论是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等方面进行详细归结,在每个问题的后面写上教学感受、学生体会和改进思路,并制定下节课的教学计划。
五、反思性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问题。
反思性教学毕竟起源于西方,由于价值观、教育观和社会观的差异,在初始阶段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难免有冲突之处,应该视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不可贸然激进,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效果大打折扣。
反思性教学会无形增加教师的工作强度,应该视自身情况适当采用,保证反思性教学的质量,不可为反思而反思。
反思性教学也不是没有缺陷,要取其之长,避其之短。反思性教学讲究的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要把好度的问题,做到恰到好处,既不损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结语。
把反思性教学运用于教学实践,就是要着眼于科研与教学,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为科研提供了最肥沃的实验土壤,反过来,科研又能促进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反思性教学使教学成为一个教师受益、学生喜爱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
【《反思性教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反思性教学03-19
反思性教学需要勤于调整的教学反思09-17
反思性教学需要勤于调整反思的化学教学反思09-05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03-07
《可能性》教学反思05-29
可能性的教学反思10-27
溶解性教学反思03-19
可能性的教学反思04-08
可能性教学反思02-10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