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文体教学顺序施教的反思
初中教材在文体安排上,一般是初一记叙文为主,初二说明文为主,初三议论文为主。这样安排总体上较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但倘若一定要恪守这一顺序则值得反思。且不说对于记叙、说明、议论这几种表达方式的实践,学生在孩提时代并不是分先后来学的。对当代初中学生来说,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已实践着各种表达,又有小学六年语文学习的基础。二是当今各种传媒的普及,使学生知识面更加开阔,思维发展快,参与感强,喜欢对身边的人和事乃至国内外大事道长论短。初中语文教学中议论,议论文教学的滞后,是否在有意无意之中制约了学生议论文读写能力的发展呢?茅盾在少年时代就能写出高水平的针砭时弊、评古论今的妙文,美国学生到小学四五年级就要写论文,学习自己查资料、找依据,而我们的学生课外对社会、对家长、对教师评头论足,谈天说地而被大人们斥为“没大没小”“不知天高地厚”,而在课堂上学到高三还写不成像样的议论文,感叹之余,难道不能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作为文体研究,对三种主要文体分门别类,失条理;作为已掌握一定语文水平的教师,分类钻研教材以掌握各种文体特点,便于施教,也不无道理,但倘要对求知欲极强的正在学习中的初中学生来说,在一个学期中一种文体一种文体学以突出重点,似还有些道理,在三年中一定要分阶段来学,则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其实,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语文教学,无非是让学生去读、去写、去实践;至于读什么、写什么并非有明显的文体先后,历代的各种文选本也是兼收并蓄。让一个刚上学的七、八童子去啃“四书五经”,已遭现代教育摒弃,但从它曾培养了一代代文化人的角度看,不无合理的成份,因为它在文体安排、教学过程中似不强调什么“序”,如果说有“序”的话,它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那就是学生实践——教师解惑——学生习得。刘国正先生在讲到自己读书心得时,强调书要看得杂一些。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引导学生在学好课文的同时,每学期留出大量时间补充各种体裁的文章让学生去学习,很有成效。
可见,初中阶段学习各类体裁的文章,可有一个大致的序,却不必墨水、守。在学期教学的某一阶段可以有所侧重,但在初中三年中,以记叙、议论、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各类文体教学,宜同步进行,并行展开,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恪守文体教学顺序施教的反思】相关文章:
新课改的实施教学反思06-28
数字的顺序教学反思05-23
《数的顺序》教学反思10-28
数的顺序的教学反思07-02
《位置与顺序》教学反思01-09
《作文的文体》的教学反思09-08
因材施教进行教学反思11-29
关于《数的顺序》教学反思01-24
《数的顺序》教学反思范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