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反思现状剖析与学校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教师及时、全面、深入地进行教学反思,是顺利推进高中新课程教学的关键。当前,高中教师反思意识不强,教学反思存在随意性、间断性和分散性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影响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对此,既需要教师进一步增强反思意识,更需要高中学校积极搭建反思平台,建立反思制度,建构反思文化,引领和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
论文关键词:教学反思 新课程 对策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从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求改进教学的过程。现在很多教师能够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并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但从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反思还比较随意,缺乏有效的连续性,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基本上还是单兵作战,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整体效应不强。大多数学校对此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也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办法。教师和学校两方面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反思应有的功效,既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给学校推进新课程改革带来诸多困难。以上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教师进一步增强反思意识,更需要学校积极提出应对策略,搭建反思平台,建立反思制度,构建反思文化,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反思工作。
一、增强教师反思意识
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先培训、后上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组织了相应的教师学习培训,但这种只停留在外在的技术性知识灌输的“教师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缺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变革自我、反思内化的“自我理解”过程。教师并不能因此达到对新课程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此之上的教师应有的“课程意识”与“教学觉醒”也十分有限。一般来说,多数教师会把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事与愿违”的现象或结果归咎于外部环境(如高考政策、学校管理和学生等),而很少去思考自身的内在因素。当今实施新课程的大势是不可逆转的,高考也不可能因此而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不能倚待拖沓,只能顺势而为,只有改变自己,别无他法。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和学习的理论知识,但是,教师了解了某种理论后,并非就能自动地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有学者把教师的理论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所倡导的理论,这种知识教师容易意识到,容易显示出来,它更容易受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但它并不能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类是所采用的理论,这类知识可以直接对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却不容易被意识到,而且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而是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这两类知识之间并非是截然分开的,所倡导的理论可以转化为所采用的理论而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
当前高中新课程实施不理想,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忽略了这两类知识的差别,误认为向教师介绍了新课程的理念,便可以自然而然地导致教学行为的革新,却不知教师仍在用传统的观念进行教学。教师对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开始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倾向的观点,操作性较差,而旧的教学观念却往往根深蒂固,成为习惯性的做法,这在无形中给新课程理念的采用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而教师本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采用的理论”与“所倡导的理论”之间的不一致。唯有引领教师从新课程的视点展开反思,重新审视“天经地义”的课程实务与“司空见惯”的教学实践,才能激发“课程意识”与“教学觉醒”,从而拓展教学视野,推进改革步伐。
二、搭建教学反思平台
为督促教师形成内省、反思的习惯和技能,克服单一的“课后”反思形式,宜将教学反思引入课堂,在学科教学中开设“反思课”,为教学反思创造条件,搭建新的平台,提升教学反思的功能和效果。
学校应根据各学科教学实际,对反思课的内容、组织形式和课时安排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一般来说,反思课的内容要以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主,重在了解、分析和研究师生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在组织形式上必须由学生来策划和主持,面向所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全面收集整理前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体验,在学科课代表的主持下,由各组派代表在反思课上进行汇报,开展讨论交流,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发言,不要怕学生触及自己的痛处,课末要以谦虚的姿态,用少量的时间对学生的意见、建议进行总结,并对课堂参与积极有效的学习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学校要设计专门的表格下发到班,并要求学习委员对反思课的内容进行记载,反思课上所反映的问题决不能作为学校考评教师的负面材料,而应把它作为了解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素材,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教师的疑虑,把反思课落到实处。在课时安排上,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进度进行设定,一般来说,周课时较多的学科(如语数外)以每月安排一课时为宜,其他学科以每半期安排一课时为宜,也可视教学的需要适当增加课时,但不能减少。
教学“反思课”作为推进教学反思的新型平台,将教学反思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得以有效落实,其主要功能如下:
①将反思课纳入课程课时,保证了教学反思的经常化、制度化和序列化。
②将教学反思建立在学情反馈的基础上,保证了教学反思的针对性,即重点解决学生的困难和要求,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③反思课由学生主持,是一次对学生做“学习主人”意识的唤醒,对促进教学民主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④保证了教学反思的群体性,可以克服单兵作战的不足,充分发挥师生共同体的群体智慧。一方面,教师通过听评课,可以开展教学反思的交流与研讨;另一方面,将学生作为教学反思的切入点,可以克服教师个体反思的主观性,加强师生互动。
⑤反思课的原始记录,是学校了解教学实情的重要渠道,也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素材,可以帮助学校改进和完善管理。
三、建立教学反思制度
当前,高中学校大部分还没有把教学反思纳入教学常规工作中,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教师教学反思缺乏明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反思方面的作为,完全凭靠自己的“觉悟”,而在目前教师职业倦怠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有这种“觉悟”的教师实在是太少,教学反思在学校多数教师看来是一种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东西。倘若学校不从制度层面上来加以规范和要求,就根本无法保证教师进行经常和有效的教学反思,学校推进新课程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对此,学校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反思制度,把教师的教学反思列入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以此来保证教学反思落实到位。
首先,要明确提出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的基本要求。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写教学反思要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习惯,教学反思的内容不求多,但要抓住关键问题,从自身因素(思想观念、知识经验和行为习惯等)开始剖析,弄清楚教学问题与自己的关联程度,不回避自己的'问题和责任,找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其次,要立足于课堂开展反思。课堂是教师的工作室和实验室,教师的反思应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来进行,坚持一课一反思,学校要把教师的课后反思作为教学检查的必要内容。再次,要从课程设置上保证“反思课”的开设。把“反思课”引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便于形成师生相互反思、共同反思的做法和局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换位和教学相长”。第四,要把教学反思纳入常规教研工作之中。如在集体备课和教研组活动中增加教学反思这一内容,在不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同时,保证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经常性和连续性,将单兵作战变成集体行为,将民间自发的教学反思变成学校组织的常规工作,确保教学反思工作的有序和有效开展。最后,在上述基础之上,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教学反思工作,使教学反思不但促进其自身水平的提高,同时还成为教师工作业绩认可的重要依据,从而不断增强教师的反思动机,不断提高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构建教学反思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种内隐的、深层的、无形的力量,但它又时时处处弥漫在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全部过程之中,并决定着学校工作的成效。因此,反思文化建设关系到教学反思工作的开展和效果。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说,文化就是社会的传统,或者说是人们“活法的样式”,反思文化就是学校教师是否有反思的习惯和氛围,这关系到教学反思能否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
目前,教学反思文化在校园基本处于缺失状态,教师对含有自我否定意向的教学反思还没有完全接受,对教学反思之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在反思中忽视学生资源,而师道尊严的传统又在无意识中强化了这一现状。因此,学校应积极营造积极、民主、平等、和谐的反思文化氛围,使教师能在教学反思中体验到职业快乐,实现教师的职业追求和价值,进而在内心深处建立对教学反思的高度认可,最终使教学反思成为全体教师的一种工作态度和习惯,成为弥漫于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全程的一种无形的力量,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
具体来说,学校除开设反思课外,可以通过组建教学反思沙龙,利用校园网或互联网开辟教学反思论坛,逐步营造健康的反思文化和积极的反思氛围,使教学反思不断被教师所接受和认同。教学沙龙通过平等、自愿的教学反思探讨,可以吸引教师不断参与,培养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兴趣和习惯。开放的网络环境,有利于教师排除顾虑,大胆参与教学反思的研讨,暴露真实的问题,解决教学实践中呈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吴国平主编。反思中国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金忠明主编。教师教育的历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反思现状剖析与学校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论文07-04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论文09-24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反思01-08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反思12-10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09-24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优化论文07-04
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常规(网友来稿)12-06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反思论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