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教学案例反思

时间:2021-06-23 13:37:3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教学案例反思范文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内容在教学中的组合和呈现方式时,特别突出了“学习主题”设计的思路。我在学习《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第三、四、五章后,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思考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教学案例反思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三年级时我在教学《燕子》这篇课文上教研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燕子飞倦了的情景,我让学生模拟当时燕子来演一演。当时我安排了许多学生来表演各种状态下的燕子。同学们有的排队“扇动翅膀“,有的趴在桌子上表现教材中的”燕子停止了呼吸,有的表演“燕子伏在甲板上休息,有的表演”燕子展翅起飞了。同学们的动作都很优美,表演都很投入。当时我看到了有几只“小燕子”正满脸微笑的表演。我就提醒他们,当时“小燕子”已经很累了,你们不能笑。现在回想起来带着笑脸的“小燕子”怎么会体验到燕子飞过茫茫大海所会出的艰辛呢。在强调“人文性”的今天,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常常是我们忽视的、、、、、、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多次安排让学生来模拟,但学生没有真正走进去,去品读课文语言,去理解文字背后的广大空间。因此效果总是不佳。

  二、启发

  今年4月有幸去杭州观摩了一堂由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上的课感触很深。

  这是一堂以《亲人》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时,以同一个作者魏巍的《再见了,亲人》 《我的老师》为主讲教材,结合现实社会,补充其他语文资料以及音像资料,跨越时代,跨越国籍,跨越自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探讨对亲人的理解,体会多种亲人的重量。教学时,、从会意字“亲”人手,想象“树木高高立,枝壮叶儿绿;父母和子女,就像叶连枝”,领会亲人之血脉相连。然后引导学生倾听窗外的声音,在那些抗洪抢险的战土,抗击非典疫情的白衣天使,以及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中体会同一个祖先同一个中华的亲人之爱感受内化为自己的力量,学会去爱。那么,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凡凡,随着生命的成长和生命的感悟,会带着各自的领悟和体验体现这份爱的实实在在,并伴他们走好生命的每一天。接着重点引导学生跨越国界,放眼世界,体会中朝友谊《再见了,亲人》中爱的奔流与燃烧,人间至贵的爱的轰轰烈烈。最后回到《我的老师》中不是血缘关系,不同于轰轰烈烈的平平淡淡的爱。另外,结尾推荐几本书给学生,如描写人间亲情的《爱的教育》《马燕日记》《我们仨》等。在这样基础引导下,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呼唤下“再见了,亲人!”达到了教学的高潮,也就自然而然的走进了文本。

  三、体会中进行实践:

  (一)教学中关注人文,拓展延伸《嘱咐》这是一篇歌颂母亲的散文,就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母亲的伟大,从中受到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渗透人文内涵,我采取以下方法:

  1、请同学门猜一猜,老师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会想到什么?(母亲)这时教师可谈谈母亲对自己的爱。

  2、学生齐背孟郊的的《游子吟》。教师简述:孟郊只选择了他远行之前母亲给他密密的缝衣服这么一件小事来表达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这种母爱虽小但却伟大。

  3、教师简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也许你们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感受到母亲对你那种无微不至的爱,也许你认为母亲对你做的一切都是正常的,其实,母亲为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都体现着母亲对我们的爱。现在让我们想一想,母亲为我们做了哪些看来是微不足道,却又饱含母爱的事呢?

  4、学生讲述有关母爱的事例,从中受到感染。

  5、结束语:同学们,母亲对我们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让我们轻轻的说一声:“妈妈,我爱你!”让我们大声的喊一声:“妈妈,我爱你!”

  (二)例二、教学《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

  教师:假若今天我们乘坐时空快车回到了1954年的4月5日,来到当时的德国多特蒙德体育馆,以一名中央电视台体育解说员的身份去向全世界的球迷现场解说这场举世瞩目的由中国容国团与匈牙利老将西多的比赛,你会如何解说?

  于是课文内容便成了学生练说解说词与发挥才能的素材,之后借用“体育记者”对容国团的采访,完成了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情感熏陶,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内化课文后的激情展现。(容国团刚刚取得了比赛的胜利,走下场)按常规教法,在学了课文后,我们会问学生这样的问题:你们想容国团在胜了比赛后会怎么想,怎么说?这并不足奇,也在情理之中。但假若换成文中情境里的学习,就活化了训练,学生收获的是不是更多?

  四、反思:

  1、教师对课文不能浮光掠影地“潇洒走一回”,而是要引导学生反复读,认真揣摩,默读-----思考----想像---朗读。在教学法中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有梯度地安排语言训练,引导学生从模仿表达到自主表达,创造出于课文、源于生活的形象,体验语言表达的效果,深化美的感受。

  2、在亲身经历中体情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在自主抒发中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的快乐,唤醒蕴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就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学习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怎样就怎样表达,”多放少收,从而培养学生勤于动笔、自主写作、乐于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同时,教师应注意在阅读教学、习作交流评改中适时适度地渗透表达方式和遣词造句的指导,力争使高年级学生能够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方式,具体明确、文通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让学生初步学会整体把握写作过程,逐步形成“想表达就能表达”的自如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倡导学生表达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丰富联想和想象活用表达方式,逐步形成有个性、有特色、有创意的表达方式。为了让学生在丰富体验、自由表达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逐步学会有创意地表达,努力实施了三个实验策略:以生活为课堂,以文化为食粮,丰富人生体验;以自由表达为突破口,以有效指导为促进点,改进教学方式;以赏析为主,以自改为主,加强评改激励。这三个策略取得了较好成效。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教学案例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教师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的工作计划02-28

新课程改革音乐教学反思07-15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范文07-05

对音乐课程改革教学反思07-02

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03-30

音乐课程改革教学反思07-16

对音乐课程改革的教学反思06-29

新的课程改革之教学反思08-12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反思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