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熊教学反思

时间:2021-06-13 19:56:5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三只熊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这个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故事得到大、中、小配对的概念,同时也感受大小不同的三只熊的不同的形象。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三只熊教学反思,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三只熊教学反思

  篇一:三只熊教学反思

  在本节活动中,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图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通过情景展示加上相应的语言解释,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小熊一家其乐融融的场景并模仿小熊一家各成员。最后通过音乐欣赏和自编舞蹈的串接,引导幼儿理解此舞曲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关爱和懂得与人分享的积极品质。让幼儿通过感受歌词的含义配上音乐,加上舞蹈动作,在欢快的气氛中感知关爱与分享的积极品质。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幼儿的生活,幼儿把对舞蹈的学习当作了一种好玩的游戏,既然是这样,那么要教好幼儿练习舞蹈,只要抓住幼儿的兴趣,通过适当的语言引导并创设良好的情境,让他们感到舞蹈很美,学跳舞是件很好玩的游戏,让她们的情绪一直保持在兴奋的状态下,那么,她们的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此情境中幼儿能开心愉快地模仿各相应动作,每个幼儿的学习兴趣都很高,一节活动下来,既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又促进了幼儿积极品质的体验,达到了教学活动目标,

  由于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将幼儿的情绪带动了起来,因此使幼儿在整节课中激积性很大,对歌曲都有强烈的创编欲望,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主动、积极地配合,回答相应的问题,这次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自主思维及肢体语言表达能力。

  但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但创编动作对于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没办法让全体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得发挥创编的活动,幼儿年龄较小,认知程度有限,动作相对简单。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引导幼儿去发挥他们自身浅在的创编能力,并在活动中感知关爱与分享的快乐、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积极品质。

  篇二:三只熊教学反思

  《三只熊》是小班下学期《熊的故事》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故事得到大、中、小配对的概念,同时也感受大小不同的三只熊的不同的形象。按照我的预想,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时间短,只有那些生动、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开展数活动时,我尽量以故事为载体,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快乐的学、快乐的玩。而熊是幼儿所熟悉、喜欢的动物,所以在此次活动中,我以熊为主角,并对三只熊的故事进行改编,通过生动的环节衔接,让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更好的引发小班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但是在活动中却并非如此。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我出示了三只玩具熊,让孩子们观察一下三只熊的大小,然后引入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课件吸引了,当故事讲完以后,孩子们一下子松懈下来,当我提问时,只有少数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而其它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的,预期的效果并不完美。

  在小班阶段,影响孩子思维的因素实在太多了。作为老师应该认真分析教案,特别对设计的提问要仔细琢磨,尽量增加其有效性,活动的形式也应该多变一点,孩子的思维往往容易被色彩鲜艳的动画所吸引,而他们在观看时,其实并没有带着一种目的,所以当需要回答问题时,能力差的孩子就不知道回答什么了,他们没有处在思维的积极状态。可能由于是随堂课,所以自己只做了一下大致的准备,对其中的有些细节并没有认真的琢磨,对自己的提问设计也没有想得太多。如果在欣赏故事之前,我有意识地设计一个问题,如“小姑娘迷路了,她会到哪里去呢?会碰到什么事呢?”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欣赏故事,可能孩子的有意性就强一点,另外在观看课件时,我应该分段让孩子们欣赏,从开始到“小姑娘在小熊的床上睡着了…….”然后让孩子们讨论一下“三只熊回来会怎么样呢?”,接着在继续欣赏下去,可能比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可能比较喜欢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另外我还应该在区域活动中创设“熊的家”的环境,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大碗、中碗、小碗,大椅子、中椅子、小椅子的配对,我想这作为区域活动的延伸,肯定是孩子比较乐意接受的。

【三只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三只熊》教学反思范文03-18

三只熊的早餐11-16

三只熊教案04-14

三只熊教案07-30

三只熊教案07-30

三只熊教案07-30

三只熊教案07-30

三只熊教案07-30

三只熊教案07-30